排8井综合图排地层综述_第1页
排8井综合图排地层综述_第2页
排8井综合图排地层综述_第3页
排8井综合图排地层综述_第4页
排8井综合图排地层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排 8 井地层综述本井钻遇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新生界第四系西域组、新近系独山子组、塔西河组、沙湾组、古近系、中生界白垩系吐谷、古生界石炭系。(一)新生界第四系更新统西域组、新近系上新 山子组井段 300.0 650.0m,钻厚 650.0m,录井厚度 350.0 m。与下伏地层塔西河组呈不整合接触。1、岩性特征:主要岩性: 上部( 300. 0-392. 0m) 为: 杂色、灰黑色砾状砂岩, 灰色泥质粉砂岩与厚层状灰色、浅灰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中部 ( 392.0-534.0m) 为: 杂色砾状砂岩, 浅灰色泥质粉砂岩与浅灰色粉砂质泥岩、灰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下部( 534.0 -650.0

2、m) 为: 灰黄色粉砂岩, 灰黄色、黄灰色、黄色泥质粉砂岩与黄灰色粉砂质泥岩, 厚层状黄灰色、 黄色、 灰黄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砾状砂岩: 颜色以灰色为主, 黄色、 红色次之, 见少量白色。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岩屑次之,含少量云母和暗色矿物; 颗粒以粗砂为主, 砾石含量占 30%左右, 砾径 2- 4 mm, 颗粒呈次棱角-次圆状, 分选中等;泥质胶结,较松散;滴水易渗;与稀盐酸无反应,荧光湿、干、滴照均无油气显示。 粉砂岩: 泥质胶结,疏松。与稀盐酸不反应,滴水易渗,荧光湿、干、滴照均无油气显示。 泥质粉砂岩: 泥质分布不均, 胶结疏松。 与稀盐酸不反应, 滴水易渗, 荧光湿、 干、滴照

3、均无油气显示。 粉砂质泥岩: 色均、 性较软, 吸水性好, 砂质分布不均。 泥岩: 色均至色不均、质纯至质不纯、微含砂质, 性软, 吸水性好, 可塑性较好。局部含泥砾性较硬。 厚层状黄灰色泥质粉砂岩作为独山子组的结束标志; 塔西河组顶部以紫红色泥岩、黄灰色泥岩为主与独山子组黄色、灰黄色泥岩、黄灰色泥质粉砂岩区分较明显; 与排 2 井、排 201 井、排 202 井有一定可比性。 与下伏地层塔西河组呈不整合接触。3、地层对比:独山子组底界实钻深度 650. 0m, 底界比排 2 井低 238.0m。( 二) 新生界新近系中新统塔西河组井段 650.0 1167 .8m, 钻厚 517. 8m。

4、与下伏地层沙湾组呈不整合接触。1、岩性特征:主要岩性: 上部( 650.0 -978.0 m) 为: 褐灰色、 黄灰色、灰黄色、灰色、浅黄色泥质粉砂岩与灰黄色粉砂质泥岩,褐灰色、黄灰色、黄色、灰黄色、 绿灰色、 紫红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中部( 978.0-1079.0m)为: 灰色粉砂岩, 灰黄色、黄灰色、黄色、绿灰色、灰色泥质粉砂岩与黄 灰 色 、 绿 灰 色 、 灰 黄 色 、 灰 色 泥 岩 呈 不 等 厚 互 层 。 下 部( 1079.0- 1167.8 m) 为: 杂色砾状砂岩, 褐黄色泥质粉砂岩与褐黄色、黄色、灰黄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砾状砂岩:颜色以 灰色为主, 浅黄色 、灰

5、黑 色次之 ,见少量白 色。成份以石英为主, 长石、岩屑次之, 含少量云母和暗色矿物; 颗粒以粗砂为主, 砾石含量约占 25-30%,砾径 1-3 mm, 最大 5mm, 呈次圆-次棱角状; 泥质胶结,较松散;滴水易渗;光湿、干、滴照均无油气显示。与稀盐酸不反应,荧 粉砂岩:泥质胶结, 疏松。与稀盐酸不反应,滴水易渗,荧光湿、干、滴照均无油气显示。 泥质粉砂岩: 泥质分布不均, 与稀盐酸不反应, 滴水易渗, 荧光湿、干、 滴照均无油气显示。 粉砂质泥岩: 色均、 性较软, 吸水性好, 砂质分布不均。 泥岩: 色不均、质纯、性软, 吸水性好, 可塑性好。 巨厚层状褐黄色泥岩作为塔西河组的结束标志

6、; 沙湾组顶部以绿灰色、灰黄色泥岩为主与塔西河组褐黄色泥岩区分较明显; 与排 2 井、排 201 井、排 202 井有一定可比性。 与下伏地层沙湾组呈不整合接触。3、地层对比:塔西河组底界设计深度 1210m, 实钻深度 1167.8m, 底界比排 2 井低 206.8m, 比排 201 井低 108. 8m, 比排 202 井低 181.3m。(三)新生界新近系中新统沙湾组井段 1167.8 1339.5 m,钻厚 171.7m 。与 下伏地层古近系呈不整合接触。1、岩性特征:主要岩性: 灰色砾状砂岩, 灰色含砾细砂岩, 灰色油斑细砂岩, 褐红色泥质粉砂岩与厚层状褐红色、黄色、灰黄色、绿灰色

7、泥岩, 灰色含砾泥岩, 绿灰色粉砂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砾状砂岩: 颜色以灰黑色为主, 灰绿色、 灰黄色次之, 见少量白色。成份以石英为主, 长石、岩屑次之, 含少量云母和暗色矿物; 颗粒以粗砂为主, 砾石含量在 25-30%, 砾径 1-2mm, 颗粒呈次圆-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泥质胶结, 较松散; 滴水易渗; 与稀盐酸无反应, 荧光湿、干、滴照均无油气显示。 含砾细砂岩: 成份以石英为主, 长石、岩屑次之, 含少量云母和暗色矿物;颗粒以细砂为主,见少量粗砂和砾石,砾径 1-3mm,颗粒呈次圆状 次棱角状, 分选较差; 含泥质较多, 分布不均, 泥质胶结, 较松散; 滴水易渗; 与稀盐酸无

8、反应; 荧光湿、干照、滴照无油气显示。 灰色油斑细砂岩: 成份以石英为主, 长石、岩屑次之, 含少量云母和暗色矿物;颗粒呈次圆状;分选较好;泥质胶结,松散; 滴水易渗;与 稀盐酸不反应 ,荧 光湿 、干照 呈亮白色, 滴照呈乳白色环状,泡液呈淡黄色, 不染手, 油味较浓, 系列对比 10 级。浸 泥质粉砂岩: 以粉粒为主, 少量细粒; 含泥质较重, 分布不均;岩屑呈碎块状; 较松散; 滴水易渗; 与稀盐酸无反应; 荧光湿、干照、滴照无油气显示。 粉砂质泥岩: 色不均、性软, 吸水性好, 砂质分布不均。 含砾泥岩:性软,吸水性好。砾石含量约占 5%,颗粒呈次棱角状,成分以石英为主。 泥岩: 色不

9、均, 褐红色为主, 含少量灰绿色、 质纯、 性软, 吸水性好, 可塑性好。含少量泥砾, 性较硬。 大套的灰色砾状砂岩、灰色含砾细砂岩作为沙湾组的结束标志。 本组地层岩性较粗, 砾状砂岩、含砾细砂岩发育。 灰色泥岩为下组顶界。 与下伏地层古近系呈不整合接触。3、地层对比:沙湾组底界设计深度 1380.0m, 实钻深度 1339 .5m, 底界比排 202井低 175.5m,比排 201 井低 104.5m,比排 2 井低 221.5m。( 四) 古近系井段 1339. 5-1433.0m, 钻厚 93 .5m, 与下伏地层白垩系吐谷呈不整合接触。1、岩性特征:主要岩性为: 灰色含砾细砂岩、砾状砂

10、岩, 灰色、绿灰色粉砂岩,灰色荧光粉砂岩, 灰色、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与褐红色、黄色、灰色、紫红色、绿灰色泥岩, 灰黄色、 绿灰色、 紫红色含砾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含砾细砂岩:成份以石英为主 ,长石、岩屑次之,含少量云母和暗色矿物;颗粒以细砂为主,见少量粗砂和砾石,砾径 1-3mm,颗粒呈次圆状 次棱角状, 分选较差; 含泥质较多, 分布不均, 泥质胶结, 较松散; 滴水易渗; 与稀盐酸无反应; 荧光湿、干照、滴照无油气显示。见少量白色粉末状石膏, 呈星点状分布。 砾状砂岩:成份以石英为主 ,长石、岩屑次之,含少量云母和暗色矿物; 颗粒以中-粗砂为主, 砾石含量约占 25-30%,砾径 1 -3m

11、m,颗粒呈次圆-次棱角状, 分选中等; 泥质胶结, 较松散; 滴水易渗; 与稀盐酸无反应, 荧光湿、干、滴照均无油气显示。见少量白色粉末状石膏, 呈星点状分布。 粉砂岩:泥质胶结, 疏松。与稀盐酸不反应,滴水易渗,荧光湿、干、滴照均无油气显示。 灰色荧光粉砂岩:泥质胶 结, 疏松 。与稀盐酸 不反应 ,滴 水易渗,荧光湿、干照呈亮黄色, 滴照呈乳黄色, 氯仿浸泡溶液呈浅黄色, 系列对比 7 级。 泥质粉砂岩:泥质分布不均, 胶结疏松。与稀盐酸不反应,滴水易渗, 荧光湿、干、 滴照均无油气显示。 泥岩: 色均、 质纯、 性软, 吸水性好, 可塑性好。 含砾泥岩: 性软, 吸水性好。砾石含量占 5

12、-10%, 颗粒呈次圆状,成分以石英为主。 依据邻井地层对比及岩性特征, 大套的灰色为本组特征, 厚层状灰色含砾泥岩与灰色砾状砂岩、灰色含砾细砂岩呈不等厚互层, 灰色结束为本组底界,古近系的大套的灰色含砾泥岩与白垩系吐谷岩区分较明显。杂色泥 与下伏地层白垩系吐谷3、地层对比:呈不整合接触。古近系底界设计深度 1490 m, 实钻深度 1433.0m, 底界比排 202 井低 172.5m, 比排 201 井低 102. 5m, 比排 2 井低 239.0m。 (五)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吐谷井段 1433.0 1511.1m, 钻厚 78. 1m。与下伏地层石炭系呈不整合接触。1、岩性特征:主要岩性

13、为: 杂色砂砾岩, 绿灰色、灰色、紫红色粉砂岩, 灰色泥质粉砂岩与灰色、绿灰色、紫红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砂砾岩: 砾石颜色以灰色为主, 黑色、紫红色次之, 少量黄色、白色;成分以石英为主,泥砾次之, 见少量火山碎屑砾石; 含量 50-55%, 砾径一般为 2-5 mm, 最大 10 mm, 分选较差, 颗粒呈次圆-次棱角状。砂质颜色为灰色, 成分以石英为主, 长石次之, 泥质胶结, 疏松。与稀盐酸不反应, 滴水易渗, 荧光湿、干、 滴照均无油气显示。 粉砂岩: 泥质胶结,疏松。与稀盐酸不反应,滴水易渗,荧光湿、干、滴照均无油气显示。 泥质粉砂岩: 泥质分布不均, 胶结疏松。 与稀盐酸不反应,

14、 滴水易渗, 荧光湿、 干、滴照均无油气显示。 泥岩: 色不均、质纯- 质不纯、部分微含砂质, 性软, 吸水性好,可塑性好。 依据邻井地层对比及岩性特征, 灰色结束为本组底界。 邻井该层下部三叠系的大套砂砾岩在该井缺失。 与下伏地层石炭系呈不整合接触。3、地层对比: 吐谷底界设计深度 1620m, 实钻深度 1511 .1m,底界比排 202 井低 34 .1m, 比排 201 井低 108.6m, 比排 2 井低 205.1m。 (六)古生界石炭系井段 1511.1-1597.0 m,钻厚 85.9m( 未穿)。1、岩性特征:主要岩性: 灰黑色荧光凝灰岩、灰黑色、褐灰色、深灰色、灰色凝灰岩呈不等厚互层。 荧光凝灰岩: 颜色以灰黑色为主, 灰色次之。 质不纯, 主要以火山岩( 燧石、凝灰岩)为主,石英次之,颗粒大小以小于 0.2mm 的为主, 残余凝灰结构, 局部为灰黑色变质岩, 具丝娟光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