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太平天国运动专题(zhunt)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49辛亥革命(Xnhi Gmng)新民主主义革命温故而知新!共五十七页对民主革命(mnzh gmng)的整体认识:1.何谓(hwi)民主革命? 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人民大众与本国封建主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反殖反封建革命目标: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共五十七页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中国民主革命(mnzh gmng)的先声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失
2、败)-中国真正意义(yy)上的民主革命开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近代彻底的民主革命主要阶段:2.民主革命的分期:1840鸦片战争1949新中国成立1919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民资领导无领导共五十七页18511919186419111924192119271945193718401949旧民主主义(mn zh zh y)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Xnhi Gmng)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3.民主革命主要史实共五十七页性质任务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结果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4.新旧民主革命(mnzh gmng)的异同资
3、民主革命(mnzh gmng)反殖反封资无三民主义马义资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资义社义共五十七页第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共五十七页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一)你认为太平天国兴起(xngq)的原因是什么?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bxu)(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尖锐); 3.自然灾害严重; 4.西方宗教的影响(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 (二)主要过程爆发初建政权正式建权军事全盛转折点 防御失败(时间、主要事件)金田起义(1851.1)永安建制(1851.9)定都天京(1853.3)北伐、东征、西征天京变乱(1856
4、.8)重建领导核心、防御战天京陷落(1864.6)(失败)(三)太平天国运动的治国方案2.资政新篇 1859 洪仁玕1.天朝田亩制度1853(四)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历史教训将西方基督教义(外衣)与儒家大同思想(影响力)、农民的平均思想(核心)结合共五十七页(五)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往农民起义相比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点: 1.背景: 两半社会2.治国方案: 发展资义资3.承担起双重的革命任务:反封反侵 4.结果: 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5.革命范畴(fnchu): 旧民主主义革命共五十七页农民阶级(nn mn ji j)领导(六)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bjio)1.相同点:
5、2.不同点:领导者:斗争方式:组织形式:结果:影响:背景:纲领:政权:斗争矛头:性质:武装斗争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失败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太:阶级矛盾激化 义:民族危机加深。革命纲领天 只有“扶清灭洋”的口号。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 没有建立以反封建为主 主要抗击帝国主义。农民反封反殖的革命战争 是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共五十七页1 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A.秦末农民起义 B.明末农民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互相矛盾.大同小异.完全一致.互为补充3.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这就是.清
6、军同地主武装联合进攻.内部变乱导致分裂.敌人长期围困封锁.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4.天朝田亩制度中有关“分田”的各种表述,其实质是.实施男女平等的方案.按照平均主义原则分配.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5.天朝田亩制度未能实行的客观原因是.得不到农民支持.违背社会规律.无法调动人们积极性.战争环境不允许6.“天京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清政府对革命阵营内部的渗透.太平天国军事失势(sh sh)在政治上的反映.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化的结果.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造成CADCDC共五十七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
7、革命战争。”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二:“太平天国一点进步(jnb)意义也没有。” 摘自马恩全集第15卷1860年中国纪事材料三:“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摘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其各自的认识角度是什么?材料一站在人民革命、反封和民族抗争、反侵反殖的 立场上肯定太平天国的。材料二、三站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意识(shhuysh)进步立场上 否定太平天国的。共五十七页否定理由: 1)太平天国利用拜上帝教宣传、组织、发动群众,缺 乏科学的思想指导;定都之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
8、权夺利、贪图享乐。 2)天实为农民阶级(nn mn ji j)不切实际的空想,与当时世界 资义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是历史的倒退。综上所述,太平天国不但没有进步意义,而且一旦胜利将是中国历史的倒退。20081113(2)请为这两种观点(gundin)分别阐述理由。肯定理由: 1)太平天国的斗争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迫使清政府开始改革自强;还打破了西方殖民者将中国迅速殖 民地化的企图 2)太平天国斗争水平高于以往农民战争,其领袖还主 张各国通商贸易和最先提出在中国发展资义的改革方案。 3)太平天国与亚洲各国人民组成革命风暴,共同打击 西方殖民统治。综上所述,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值得肯定.共
9、五十七页辛亥革命(Xnhi Gmng)共五十七页二、辛亥革命(Xnhi Gmng)(一)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革命形势日趋(rq)的成熟)(二)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知识链接:狭义:指1911年武昌起义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三)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四)你能从几个方面去认识辛亥革命?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革命的性质2.历史功绩(政治、经济、思想)、局限性 、教训 P53历史研究:决定一种革命性质的主要因素是:哪个阶级领导的?要推翻哪个阶级的统治?
10、要建立哪个阶级统治?共五十七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共五十七页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W-S Yndng)-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gmng)形势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第二次国共合作)(分 裂)五四运动 1919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19371945解放战争1946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三)国民革命运动(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共五十七页旧民主主义(mn zh zh y)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zhunt)总括:
11、近代中国民的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人民解放战争无产阶级 1840-19191919-1949共五十七页金田起义(Jntin Qy)定都(dng d)天京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天京事变永安建制共五十七页北伐(bi f)西征 天京突围(t wi)(东征)目的结果意义推翻清朝统治巩固大本营解除天京之围失败胜利胜利沉重打击根据地和物质基础巩固天京事件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军事全盛共五十七页天京变乱(binlun):1856年,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杀洪杨韦石逼杀责疑走灭天京变乱示意图2.定都天京后革命意志减弱(jinru),腐朽思想滋长
12、;原因: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根本原因);影响:元气大伤,形势危急,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共五十七页天朝(tin cho)田亩制度1853年1.内容(nirng)(2)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方法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中心问题:解决土地问题,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3)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4)目的: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2.如何评价?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革命积极性;冲击封建伦理纲常(男尊女卑)。 空想性:平
13、分产品违背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实现。 -平均主义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实际上未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违背国际国内社会发展潮流。-小农经济为基础 平分土地因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无法实施3.性质: 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最高峰)(无可操作性)共五十七页资政(z zhn)新篇 (1859年 洪仁玕)1.目 的:2.内 容:政治、经济(jngj)、外交、社会文教 P48振兴太平天国3.评价:进步性: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时代发展潮流。(1)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根本原因)(2)处于战争环境
14、(3)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得不到农民的支持资产阶级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法治国 中央集权发展工商业 效仿资本主义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奖励科技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共五十七页思考:天朝(tin cho)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产生背景社会经济主张群众基础作用特点相同1853年初(ninch)为巩固政权强盛时期1859年为改革内政衰弱时期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绝对平均主义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要满足农民利益和要求,群众基础广泛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群众基础薄弱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发展未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
15、农民反应不积极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有落后性、空想性具有资本主义色彩,反映向西方寻求真理和迫切救国救民的愿望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未能真正实施关系:资继承天反封建的一面;二者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在本质上是相 互矛盾的发展私有制消灭私有制共五十七页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历史功绩(gngj)、失败原因和历史教训2.主要(zhyo)功绩(1)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双重任务)(2)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4)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解放运动相互促进、配合,形成高潮1.性质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3.失败原因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天有空想性 资不切实际政治
16、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天京事变使领导核心垮台农民阶级局限性(根因)(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 决定的)主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客观原因4.教训:战略上的失误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承担不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创立“拜上帝会”理论上: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采用宗教形式)共五十七页资本主义的初步(chb)发展.社会(shhu)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反动、卖国,专制统治危机加剧必要性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4.组织基础:各地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5.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为传播;三民主义的提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6.军事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
17、形势的发展(黄花岗起义)7.革命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概况:纲领:意义:2-7可能性2.经济基础:共五十七页辛亥革命(Xnhi Gmng)的主要过程?1.准备(zhnbi):(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加速革命发展进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领导机构、主力、结果、影响)2.爆发:3.高潮:(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标志、概况、内外措施、政权性质)(2)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封建君主专制
18、被推翻。(3)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武昌起义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取得成功?革命派大量的工作,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共进会长期的筹备工作;大量新军参加革命,-军事保证;四川保路运动高涨,-有利时机;革命党人的革命主动精神4失败: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将临时政府迁到北京共五十七页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北京(bi jn)武昌武昌起义(Wchng Qy)后全国15个省宣布独立共五十七页中华民国(zhn hu mn u)临时约法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bnb) 参议院制定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的自由;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19、否定君主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平等、民主权利三权分立原则 评价:是中国第一部资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具有反对封专制度的进步意义目的:企图限制袁世凯的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主要内容责任内阁制C.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参议院、大总统和国务委员、法院)B.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共五十七页对辛亥革命(Xnhi Gmng)的评价?1.历史(lsh)功绩(1)政治上(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第一次巨变):推翻了结束了(反封),打击了(反帝)建立了颁布了第一部使人民获得了提高了(2)思想上:使民主
20、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经济上: (4)国际上:对亚洲近代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 广泛影响。 (5)地位: 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里程碑2.结果:失败(1)表现:没有完成反帝反封任务,没有改变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篡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2)原因:主观: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因)(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没有自己的军队;)其根源在于两半社会下资义发展不充分。3.经验教训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 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强大。为民族资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共五十七页1“各班会党日昌明
21、,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2“人间处处(chch)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AB3.史料1: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xingyu)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
22、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阅读史料1内容。谈谈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A.建立中华民国,取代清政府;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C.君主专制政体结束,确立民主共和制;共五十七页史料2: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du ),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以上数据反映(fnyng)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23、变化?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原因: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社会环境宽松;B.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措施。史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上述材料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现象:复辟帝制不得人心。原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共五十七页史料4:观察下列组图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法令。如:通令剪辫子;禁止缠足。留在男子脑后长达三百余年的发辫及妇女缠足陋习终被革除。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
24、。根据以上(yshng)组图,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变化?社会(shhu)生活习俗。上述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些角度来认识辛亥革命的?民主政治制度化、经济工业化、人们思想观念、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等共五十七页五四运动(W-S Yndng)-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背景(bijng):(1)国际 : (2)国内: (3)导火线2.经过:(爆发标志、口号、前后阶段主力和中心、成果)时间中心主力斗争形式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结果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罢课 6月3日起上海工人阶级 三罢斗争取得初步胜利:释放 罢免 拒绝3.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4.作用和影响:A.看到了改造中国的新路
25、径;B.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流传,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基础;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精神主旋律:爱国主义共五十七页国际背景日美加紧(jijn)侵华反帝俄国十月革命(ShyuGmng)胜利国内背景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背景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指明方向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原因)共五十七页中国(zhn u)共产党成立-中国(zhn u)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历史(lsh)条件:(3)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组织基础;(4)共产国际的帮助外
26、部条件;(1)工人阶级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阶级基础;(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想基础;2.标志:中共“一大”(时间、地点、代表、内容)确立党的名称、党的任务、中心工作3.中共“二大” (时间、内容、评价)4.历史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B.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最低纲领);C.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D.新的前途(社会主义);E.群众基础更为广泛(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共五十七页材料一 中共一大纲领 一、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二、我党纲领如下(rxi):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材料二 中共二大纲领 一、消除
27、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探索发现(fxin):结合材料,指出中共一大和二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的主要差别是什么?二大为什么修改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1.“一大”只制定了最高纲领, “二大”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革命分步两不走:第一步是民主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共五十七页社会基础(jch):“打倒列强,除军阀”已成人们共同愿望国民革命运动(yndng) (19241927)1.兴起(19
28、24年)-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原因:第一次工人运动挫折的教训(中共的认识)孙中山认识的转变,以“俄”为师(原因)中国的国情所决定(根本原因)A.孙中山屡遭挫折;B.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2)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意义)共产国际的帮助(外因)A.国共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B.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2.高潮(1926-1927年)-北伐战争;3.失败(1927年)-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4.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教训共五十七页1.时间(shjin):1926.7-19272.斗争(du zhng)对象: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共五十七页国民革命运动(ynd
29、ng)的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教训(1)历史(lsh)功绩:性质: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2)失败原因:中共必须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客观原因: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原因:中共缺乏经验;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A.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的纲领,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B.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武装;C.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3)教训: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比较:共五十七页辛亥革命(Xnhi Gmng)与国民大革命的比较:辛亥革命国民大革
30、命不同点背 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统一战线革命成果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打垮北洋军阀群众基础只依靠革命党人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相同点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破坏革命主观原因革命领导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造成的启 示要想革命成功,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共五十七页“农村包围(bowi)城市”道路的开辟1.背景(bijng):中共独立领导武装的开始:南昌起义(时间、人物、意义)八七会议(地点、内容)秋收起义(时间、人物)背景:表现: 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
31、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两大起义的不足:仍然坚持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2.开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一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内容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土地革命中国为何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所决定的。性质:工农民主政权A.内容B.意义1931 江西瑞金反“围剿”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坚定信念,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共五十七页4,红军长征(chngzhng)和遵义会议:(1)长征(chngzhng)原因:(2)长征时间:(5)长征意义:(4)遵义会议:中央红军:1934.10-1935.10(吴起镇会师)全国红军:1934.10-1936.10(会宁会师)
32、李德,王明等“左倾”错误领导(根本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直接原因);(3)长征路线:P58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途中,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内容:结束了肯定了事实上确立了意义:第一次处理了, 的标志。是我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长征精神的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共五十七页中国共产党成熟(chngsh)的过程(1)从中共一大(zhn n y d)到二大:最高纲领到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2
33、)从第一工人运动高潮到国民大革命:工人单枪匹马到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3)从国民大革命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4)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攻打中心城市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5)遵义会议:从听命于共产国际到独立而又正确解决自己的问题。共五十七页遵义金沙江陕北吴起镇瑞金赤水(ch shu)大渡河雪山(xushn)草地甘肃会宁乌江共五十七页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全民族(mnz)抗战的伟大胜利(1937-1945)2.解放战争(jifng zhnzhng)(1946-1949)(1)抗战胜利后中共争
34、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略)(2)三年解放战争:第一年(46.647.6):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全面、重点进攻)第二年(47.648.8):战略反攻(概况、意义)第三年(48.949.1):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国民党拥有经济、军事绝对优势,为何迅速败亡?A.根本原因:人心所向B.中共正确领导 (政治、军事、经济)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历史意义和成功经验(胜利的原因)渡江战役(49.4)追歼残敌C.国民党的专制与腐败共五十七页国民党方面共产党方面军队数量430万人130万人装备情况有美国援助建立的空军和271艘舰艇、8亿多美元的剩余物资。基本上是“小米
35、加步枪”,没有飞机和坦克,大炮很少,没有外国的接济。解放战争(jifng zhnzhng)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敌众我寡)共产党战略战术(zhn l zhn sh):战略上藐视敌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战术上重视敌人,“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结果: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依据:国民党不得人心共五十七页 “这是一个历史(lsh)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100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毛泽东于1947年底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shjin)的评价?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我军开始战略反攻共五十七页辽
36、沈战役(lio shn zhn y)歼敌47万淮海战役(hui hi zhn y)歼敌55万平津战役歼敌52万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共五十七页(1)渡江战役(d jin zhn y)(1949.4.21)(2)占领(zhnlng)南京(1949.4.23)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共五十七页材料一:三大战役中人民群众的支援(zhyun)情况战役民工担架大小车牲畜粮食辽沈战役160万1.38万0.7万辆80万头0.7亿斤淮海战役150万30.5万88万辆0.6万头4.3亿斤平津战役180万2万40万辆100
37、万头3亿斤合计490万34万130万180万8亿斤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rnmn)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材料二:蒋介石兵败台湾后对军事失败的检讨军队内部的腐败,是国民党战败的重要原因。蒋介石承认军民关系“可以说恶劣到了极点”“人民对我们发生反感,而不愿意帮助我们。”蒋介石最终得出结论:“我们此次失败并不是被共军打倒的,实在是我们自己打倒了自己!”思考:解放军胜利,国民党速亡的根源是什么?共五十七页历史(lsh)意义:(3)极大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推动世界民族运动发展(fzhn),增强世界和平力量。(1)改变了广大人民的地位: 受压迫、受奴役 做主人(2)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国家 开始向社会 主义国家过渡基本经验:(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根本)(3)马列主义毛泽东的理论指导(4)开展武装斗争(5)组织统一战线(2)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共五十七页 倘若(tngru)将1949年前后的中国作一比较,你觉得最大的变化是哪些方面 屈辱(qr)独立(自主); 专制民主; 分裂(割据)(基本)统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何全面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共五十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险企股权管理办法
- 魔法财务管理办法
- 电子阅报屏管理办法
- 石嘴山犬类管理办法
- 乡镇交通办管理办法
- 省辅助生殖管理办法
- 鲜花销售管理办法
- 附属学校管理办法
- 黟县粮食管理办法
- 乡镇生态林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国离心式冷水中央空调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滴灌通收入分成协议合同
- 园区建设保障房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年中国智能炒菜机(炒菜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宫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 T/CBMCA 017-2021建筑用覆膜钢板
- GB/T 20424-2025重有色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
- 英语牛津3000词汇表
- GB/T 32937-2016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 GB/T 17622-2008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 英语天气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