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一些热点问题消费者权益爱护法的广义狭义之讲在我国广义上的消费者权益爱护法包括广告法 、 价格法 、 食品卫生法 、 产品质量法等等的诸多有关消费者权益爱护的法律,法规,而狭义上的消费者权益爱护法则仅指1993年 10 月 31 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爱护法 。关于消费者的概念(一)消费者的概念曾经因为王海“知假买假”的行为而在学界引发了争辩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爱护法第 2 条规定: “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同意服务,其权益受本法爱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 法规爱护。 ” 该规定在理论上与实践中 引发了
2、许多争议。争点要紧集中在两个咨询题上:第一,何谓消费者?消费者是仅限于自然人依旧包括法人?第二,如何界定“生活消费”?英国 1977年的物资买卖法第 12条就规定,作为消费者的交易是指一方当事人在与另一方从事交易时不是专门从事商业,也不能使人认为其是专门从事商业的人。美国权威的布莱克法律词典对消费者的定义是: “所谓消费者,是指从事消费之人,亦即购买、使用、持有以及处理物品或服务之人” , “消费者是指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人。因此,其地位有不于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 牛津法律辞典也认为:消费者是指“那些购买、获得、使用各种商品和服务(包括住房)的人” 。能够从以下几点把握消费者的概念.消费
3、者是指购买商品或者同意服务的人消费者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买受人,消费者的范畴明显比买受人的范畴更为宽泛。交易形式上的有偿、无偿不是决定消费者构成要件的标准。.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同意服务时非以盈利为目的.消费者是指购买商品或者同意服务的个人消费者也不完全限于直截了当的交易人,也包括最终的消费者或使用者因此即使是明知商品有一定的瑕疵而购买的人,只要其购买商品不是为了销售,不是为了再次将其投入市场交易,我们就不应当否认其为消费者。(二)单位是否为消费者(有争议)理论界大多数学者认为, “所谓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的需要而购买商品或者同意服务的自然人。然而,我国各地的地点性消费者权益爱护立法却几乎一致地认
4、为单位也应适用消费者权益爱护法。三、如何界定“生活消费”消费包括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两大类一样认为,消费者权益爱护法调整的是生活消费关系,爱护的是生活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产品质量法调整的是生产消费。依据消法第 2 条前段的规定,消费者只有在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同意服务时,其权益才受到消费者权益爱护法的爱护,因此消费者权益爱护法所调整的范畴确实是指因消费者要紧为生活消费的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同意服务,而与经营者所形成的关系,也能够简称为“生活消费关系” 。关于“生活消费”的内涵,学者存在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应凭一样人的社会生活体会,即所谓的“体会法则”加以判定。 (
5、“体会法则”的失灵,例如多买是为了送人)第二种观点认为,只要是购买生活消费品,那么不论其目的是为物质文化生活的直截了当消耗,依旧为打假获得物质利益,都属于“生活消费”的范畴,都能够适用消法 (生活消费品的难以界定)综上所述,判定是否“生活消费”不应考虑购买者的目的与动机,也不应当完全考虑其购买的产品是否属于生活消费品,判定某个人是否是消费者能够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购买、使用商品或同意服务的主体是个人依旧单位;第二,个人购买商品和同意服务是否为了将商品或者服务再次转手,是否是专门从事某种商品交易活动;第三,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满足生活消费依旧满足生产消费。四、消法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
6、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 加赔偿其受到的缺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或者同意 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该规定确立了惩处性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即“损一赔二”的民事责 任,而且,它是中国第一个适用惩处性赔偿的立法例。惩处性损害赔偿,也称示范性的赔偿或报复性的赔偿,是指由法庭所 作出的赔偿数额超过实际的损害数额的赔偿,它具有补偿受害人遭受的缺 失、惩处和遏制不法行为等多重功能。惩处性赔偿金制度的立法完善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直截了当目的一是使受害消费者获得合理 补偿;二是从为社会公共利益着眼,制裁经营者的欺诈行为,以减少欺诈, 因惩处性赔偿金制度的立法目的能否达成,除了涉
7、及到该制度的构成要件 是否完善外,最为重要的是其赔偿金的数额咨询题。而消法第四十九 条以商品的价格或者服务的费用作为惩处性赔偿金数额的运算基础,便与 消费者实际所受缺失无关,而有违民事赔偿责任之补偿性原则,且该法规 定商品的价格或者服务的费用的一倍,亦将使得经营者容易运算出其经营 上欺诈行为的支出成本,无庸考虑其欺诈行为将造成消费者多少的实际缺 失,即轻易做出欺诈消费者的行为,而无法达到惩处性赔偿金制度的惩处 与吓阻的作用。参酌美国等国家的立法例,关于惩处性赔偿金的赔偿范畴运算方法亦 是以实际损害额为运算的基础,而非以商品的价格或者服务的费用为运算 之基础。因此,应将惩处性赔偿金的运算方法修改
8、为“消费者实际所受缺 失”为运算的基础。五、现行消费者权益爱护法的不足(一)权益爱护范畴过窄现行消费者权益爱护法以法律的形式给予消费者九项权益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营销方式的变化,专门是网络经济的显 现,仅仅九项权益差不多不足以爱护消费者,进而言之,消费者受到损害 的权益差不多超出了九项权益的范畴,其中专门突出的是消费者的隐私权。 隐私权尽管受民法爱护,然而在消费关系中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个人隐私的 内容,经营者未经承诺,出于营利目的擅自泄露消费者个人隐私的现象屡 见不鲜。因此,扩大消费者权益爱护法爱护消费者权益的范畴已是必 定之举。简单地讲,确实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尊重消费者的安全权,
9、 经营者除了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符合保证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外, 还应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消费环境和场所,专门要建立召回制度。二是进 一步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应尽各种信息披露 的义务。三是进一步尊重消费者的隐私权,隐私权的爱护应当尽快列入法 律爱护的范畴。四是进一步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专门是经营者进行网上 销售、上门推销,应当征得被访咨询消费者的同意。五是进一步尊重消费 者的威严权,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不得以任何理由侮辱、诽谤消 费者,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躯体或随身物品,更不得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 六是进一步给予消费者的后悔权,消费者在买受商品后的一定时刻内,能 够不
10、需要讲明任何理由,把商品无条件地退回给经营者,并不承担任何费 用。我们还应随着市场消费形式和内容的进展,随时扩展消费者的权益, 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消费者权益爱护的需要。(二)维权途径虽多,但难以发挥实效。西方有法谚“没有救济的权益不是权益”,维权途径是爱护消费者权益 的关键咨询题。现行消费者权益爱护法为消费者提供了五种维权途径,然而实践 中往往是协商不欢而散、调解难见分晓、申诉久拖不决、仲裁没有依据、 起诉力倦神疲,最后弄得消费者懒得奉陪,自认倒霉,严峻地阻碍到消费 者权益的落实。第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在市场秩序比较纷乱、信用缺失咨询题突出、政府治理滞后的转轨时 期,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尚待
11、逐步提升,通过“与经营者和解”的方式解决 消费纠纷,尚难成为一条要紧的途径。第二、“要求消费者协会调解”。由于消费者协会是社团性质的组织,受职能限制,对经营者与消费者 的纠纷只能运用调解手段来解决,缺乏强制力保证,因此,调解成功率不 高。第三、“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诉”。由于消费者权益爱护法没有给予行政机关对消费纠纷进行行政裁 决的手段,行政机关也只能通过行政调解的方法解决消费纠纷,而且即使 在双方当事人达成行政调解协议的情形下,若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行 政机关也没有强制执行的力度,因此,行政机关也难以成为消费者依法维 权的靠山。第四、“按照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目前,消费者
12、选择仲裁途径解决消费纠纷受到一定的制约,要紧是消 费者一样在购买商品、与经营者发生消费纠纷后,才需要考虑选择仲裁途 径解决纠纷,而要求仲裁是以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自愿为基础的,但现在 专门少有经营者情愿与消费者达成通过仲裁解决消费纠纷的协议。客观上, 使得消费纠纷仲裁制度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第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目前我国的诉讼制度比较传统,针对小额消费纠纷和群体性诉讼,尽 管有的审判机关差不多在主动探究、尝试灵活便利的诉讼方式,但就全国 来讲,还没有建立适合消费纠纷特点的诉讼制度。烦琐的诉讼程序和漫长 的诉讼时刻严峻地限制了诉讼作为消费者权益爱护最后防线的作用。(三)举证责任成为消费者维
13、权的“拦路虎”。建立合理的举证责任制度与消费纠纷的顺利解决关系紧密。目前消 费者权益爱护法中关于发生消费纠纷时的举证责任没有做专门的规定, 按照消费纠纷属于民事纠纷范畴的推论,消费纠纷应当实行“谁主张、谁 举证”的举证原则。然而消费纠纷中存在不同于一样民事纠纷的差异性,即消费者在消费纠纷中处于弱者的地位,应按照消费纠纷的特点,按照举证责任与举证能力相适应的合理原则,确立体现爱护弱者、倾向于消费者一边的举证责任制度。(四)民事责任难以落到实处。消费者权益爱护法 第 40 条、 50 条尽管规定了经营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但对“有意拖延” 、 “无理拒绝”没有规定具体的处罚执行标准,
14、造成行政机关难以操作,不便于消费者追究经营者的法律责任,也大大地削弱了消费者权益爱护法的作用。六、消费者权益爱护法在商品房买卖中的适用咨询题现行消费者权益爱护法中缺少对房地产消费者权益的爱护规范,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房屋是不是消费者权益爱护法所规定的商品及商品房买卖合同能否适用消费者权益爱护法规定的惩处性赔偿也众讲纷纭,事实上,大陆法国家消费者权益爱护法的最初领域恰恰是房地产消费者权益。焦点:商品房销售中的欺诈行为能否适用消法所规定的加倍赔偿呢?理论和司法实务界在认识上极不统一。最高法院法释20037 号第八、九条明确规定了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属于出卖人恶意违约和欺诈,致使买受人无法取得房屋的五种情形
15、能够适用惩处性赔偿原则即: 1 、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 (又称“先卖后抵”) ; 2、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又称“一房二卖”) ; 3、有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4、有意隐瞒所售房屋差不多抵押的事实(又称“先抵后卖”) ; 5、有意隐瞒所售房屋差不多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在此五种情形下,买受人除可要求出卖人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缺失外,并能够要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因此,按照最高法院的规定,必须是在由此五种情形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前提下,买受人才可要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就法释20037 号答记者咨询中指出,这五种情形下的惩处性赔偿责任是以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和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惩处性赔偿责任原则为依据的,但不是对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直截了当适用。关于惩处性赔偿在司法实务中的运用,见诸媒体的全国首例终审生效的商品房消费者双倍赔偿案发生在河南省鹤壁市,该判决系由鹤壁市中级人民法院于 2002 年 5 月 29 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事合同终止协议书样本
- 与建筑公司签订的建筑合同文件模板
- 买卖合同样本简单格式
- 二手摩托车买卖合同范本
-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买卖合同示例
- 个人消费借款抵押担保合同
-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合同协议
- 个人资产转让合同范例
- 交通银行外汇融资合同样本
- 中小学学生校园意外伤害赔偿合同范本
- 三对三篮球赛记录表
- 矿山电工知识点讲解
- 物业公司服务质量检查流程
- 中国心胸外科的历史和现状
- 人教版9年级全一册英语单词表
- 三门峡水利工程案例分析工程伦理
-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京津冀旅游区
- “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名录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论
- 交流伺服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分解课件
- 水土保持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