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冈市农民增收的分析与思考_第1页
对黄冈市农民增收的分析与思考_第2页
对黄冈市农民增收的分析与思考_第3页
对黄冈市农民增收的分析与思考_第4页
对黄冈市农民增收的分析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黄冈市农民增收的分析与思考2009年黄冈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0元,比上年增长9.4%。但目前黄冈市农民收入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分别差1023元、905元,并且与“十五”末期的2005年相比差距呈扩大趋势。20062009年黄冈市农民收入四年平均增速为11.7%,分别比同期全国、全省水平低0.5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按绝对额计算,黄冈农民收入发展水平比全国、全省要慢两年的时间,因此,在当前的发展竞争中,黄冈市农民增收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面对“十二五”期间完成全市农民收入绝对值赶上全省平均水平的任务将十分艰巨。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黄冈调查队近几年的调查资料,解

2、剖黄冈市农民收入增长变化情况,分析当前农民增收工作现状,力图寻找加快黄冈市农民增收的对策和措施。一、“十一五”时期黄冈农民收入特征(一)收入来源结构变化显著。“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黄冈市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化有三大特点:一是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所占比重逐年下降。2009年家庭经营纯收入占年度纯收入的比重为47.0%,比2005年下降10.5个百分点。二是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持续提高,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最主要来源。2005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39.4%,2009年提高到47.5%,提高8.1个百分点,并首次成为收入构成中的第一大户。三是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

3、稳定提高。2005年,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3.1%,2009年为5.5%,提高2.4个百分点。(二)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弱化。2009年全市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1942元,比2005年增加415元,年均增加104元,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加额占全部纯收入增加额的28.2%,大大低于同期工资性收入年均增加额228元的水平。其中2009年黄冈农民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1658元,比2005年增加319元,在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中,2009年农业纯收入人均1364元,比2005年增加365元;牧业纯收入人均154元,比2005年减少64元。2005年至2009年,黄冈农民家庭经营纯

4、收入占当年度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7.5%、53.2%、52.6%、48.3%、47.0%,呈逐年下降趋势。(三)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支撑。2009年,黄冈市农民工资性收入为1961元,比2005年增加914元,年均增长速度比同期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高5.3个百分点,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09年度工资性收入增加额占年度全部纯收入增加额的59.8%,在农民工资性收入中,外出务工收入和在本地劳务收入同时并重。由于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以及农村种植、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农民开辟了本地务工的渠道。2009年黄冈农民外出

5、务工受阻,外出收入人均1175元,比2008年只增加46元,而农民在本地域提供劳务收入异军突起,人均623元,比2008年增加130元,占年度纯收入增加额的36.5%,一举成为2009年度黄冈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四)各项惠农政策的执行,直接、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2009年全市农民财产性及转移性收入人均达到227元,比2005年增加144元,年均增加36元,成为农民增收的必要补充。其中农民从粮食直接补贴、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等转移性收入年平均增幅高达28.9%,超出同期农民收入年均增幅17.2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增幅高于同期农民收入增幅14.9个百分点。(五)现金纯收入比重增加

6、,农村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农民纯收入按收入类型划分为现金纯收入和实物纯收入,现金纯收入所占比重越高,表明农村市场化程度越高。现金收入是反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以及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农户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更是农民扩大生活消费、改善生活条件、繁荣农村市场的根本点。2009年黄冈市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达到3432元,占全部纯收入的83.1%,比20005年提高9.2个百分点。2005年2009年现金纯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3.9%、76.2%、77.3%、78.3%、83.1%,现金收入比重在2009年首次进入80%后,离90%将为期不远了。二、黄冈与湖北农民收入比较(一)总体发展滞后,差距变大。

7、2005年黄冈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5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42元,进入一五”时期,黄冈市农民收入四年的平均增幅为11.7%,比全省平均速度漫1.2个百分点,至U2009年末,黄冈农民收入与全省的差距变成了905元。从黄冈农民收入构成来看,除工资性收入有一定优势外,其余都显得动力不足(见表一)。表一黄冈农民收入与全省比较2009年2005年四年平均每年增加额黄冈全省黄冈全省黄冈全省全年纯收入(元)41305035265730993684841、工资性收入1961190110479422282402、家庭经营纯收入19422858152720491042023、财产性收入53502117884

8、、转移性收入17422662912834(二)增收门路狭窄,亮点不多。近年来,黄冈农民增收主要依赖劳务经济支撑,打工经济腿长,家庭经营腿短。反观全省农民增收,劳务经济和家庭经营两条腿协调而行。从上述表一中我们可以看出,拉开黄冈与全省差距的关键因素在于家庭经营收入的差别,家庭经营中一产业占主导,一产业中养殖业发展最不平衡。从黄冈与全省新增的差距中看,近四年新增了463元的差距,其中有359元是由一产业影响的,即有77.5%勺新增差距来自一产业(见表二)2009年2008年2005年黄冈全省黄冈全省黄冈全省第一产业纯收入1658251416032403133918361、种植业收入13641830

9、1278173299914032、林业收入5152505546413、牧业收入1544141984332182984、渔业收入89218771837694表二黄冈农民第一产业收入与全省比较三、当前农民收入的主要问题(一)增收因素中政策和价格影响较大,增收基础不牢固。从2009年农民政策性增收因素看,国家对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稳定粮食等在较高价位上运行,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农业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24.2%。但从2009年黄冈农民出售主要农产品价格来看,农民最终得利不多、受伤较大。农户出售年度稻谷综合价格每公斤只增加1分钱,棉花价格每公斤只增加7分钱,油菜籽价格每公斤还降低1.

10、06元,生猪价格波动较大,综合价格下降了8.3%,农户从牧业中得到的收入不增反降。经验表明,价格上涨的增收效应很难持久,政策效应也会逐渐减弱。当前农业增收仅是依靠“政策刺激”带来的一定的“量”增,农民增收缺乏“质”的支撑,增收基础并不牢固。而且实践也证明,农民增收在快速增长过后,会出现农产品产量结构性相对过剩,价格走低、“卖难”等一纯农户等 “弱势群体”系列问题,以农业经营为主的低收入户、增收难的问题更为突出。目前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都处在一个关键阶段,如果不解决增长质量问题,不仅是农民增收难以持续增长,而且会出现下跌。如果出现“滞胀”现象,即价格走高,经济增长走低,收入水平下降,后果会更严重。

11、(二)增收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仍较重。农民收入增长与收入构成密切相关,而收入构成又受制于生产经营结构。从黄冈农民收入结构分析,增量结构存在不良变化倾向。2009年黄冈市农民第一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1%;而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9.9%,比2005年上升了10.3个百分点。而全省2009年农民第一产业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为49.9%,比全市高出9.8个百分点。全市农民2009年从第一产业中获得的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56元,占总差距额的94.6%,这显然与全市农业大市的地位不相符。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下降,说明农民在本地就业意愿不强,产业收入比例不尽合理,增长方

12、式有待进一步转变。(三)劳动力转移就业层次低,难以持续增收。据调查,2009年黄冈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83.4%在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打工。不仅工作条件艰苦,相对来说收入和福利水平也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层次低,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外出务工农民本身的素质不高。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83.8%,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1.2%,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发展,起点就处于劣势。二是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转移劳动力中,主要通过外地亲友或已在外地打工的亲戚、朋友介绍外出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盲目性和无序性较大,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三是一些权益不能得到保障。从调查看,外出

13、打工的劳动力中,与顾主签定劳动合同的仅占28.9%,参加劳动保险的占37.8%,有近一半企业有意不给参保,还有近五分之二的人对参加劳动保险无所谓;还有7.6%的农民工被不同程度的拖欠工资等。如此一来农民依靠外出打工弥补农业收入减少的机会受到更多的制约。四、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一)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增收。农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湖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9%来自农业,黄冈市只有40.1%,这正是黄冈今后农村发展的潜力所在。随着人口增加、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和农业多种功能的不断开发,农业仍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增收。要按照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总产的思路,健全

14、工作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力争使农民从粮食生产中获得可观的收入。二是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收。要进一步提高品质,培育特色,打造品牌,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使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三是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增收。畜牧、水产业是全市的传统产业,而与全省比较新增差距的81.1%是由养殖业影响。全市应大力发展以奶牛、肉牛、肉羊为主的畜牧业,稳定发展猪禽产业,着力发展以名贵鱼、小龙虾为主的特色渔业,是开拓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二)加大农村产业化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使农民从结构调整中增收。首先,必须瞄准市场调整结构,近几年黄冈农民收入增长之所以滞后,主要是农

15、村第一产业收入掉得大。在主要农产品已形成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需求的约束。农业增产了,农民能否增收,关键看市场需求量,如果市场饱和,产品找不到市场,生产者生产得越多,不是收益越大,而是损失超大。2009年的油菜籽和生猪价格变动已给广大农民上了一堂市场经济课。一是要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和报告制度,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二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组织产销订货会,签订产销合同,把农业逐步引导到按需定产的市场轨道上来。其次,调整农村产业和产品结构必须把握本地优势,找准特色。一是要选准本地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16、,努力扩大主导产品的生产规模,加快发展与其相配套的加工业、运输业,进而形成一体化经营格局,从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入手,逐步形成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乡村服务公司为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体和个体齐参与的流通格局,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销业的发展。二是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开展名、优、特、新产品的开发和传统产品更新换代,依靠科学技术推动产、力口、销一体化的发展,开拓新的生产领域,走科技推动之路。三是以技术先进、产品优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或经营组织为核心,联合不同层次的同类企业组成企业集团,带动农民进行规模生产,走群体联动开发之路。四是在农副产品比较丰富的地方,集中连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三)加快发展劳务经济,适度推进和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是农村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的新特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即目前正在实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由农业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