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来源 蓝天园林第1期总第40期 作者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李景奇胡云摘要:在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 系统规划的概念、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来涌现的绿地系统 规划新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就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基 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新思想,这对中国城市环境与区域的生态安全 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的最后对未来的城市绿地系统规 划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规划思想;理论与方法; 历程Abstract: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gre
2、en system plan research foundation, to the city green system plan concept, the development course,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recent years emerged green the system to plan the new thought to carry on the induction summary. Meanwhile proposed on our country city green system plan based on
3、the landscape ecology security pattern new thought, this is saf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the China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 regionecology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e article finally has made the forecast to the future city green system plan development tendency.Key words:Urban green
4、space system planning;Urban green space; Thought of planning;Theory and method;Course20世纪是地球环境急剧恶化的世纪,我们居住的地球,正在经 受绿色空间不断消失的危害。而人类要设法走出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生 态危机,就必须重建地球上已经被破坏的生态基础,由征服、掠夺自 然转为保护、建设自然,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其中, 有着“城市绿肺”美称的城市绿地便担当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 对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可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因此,在城 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如何对绿地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使绿地系统产
5、 生最大的效益,实现人们生活与环境的和谐,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 一道难题。概念解析城市绿地“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 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近年来沿用较多的城市绿地概念是: 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 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城市绿地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另一个是城市 建设用地范围之外,对于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 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我国在2002年由建设部批准公布的城 市绿地分类标准(建标2002135号),将城市绿地分为5 大类,13
6、 中类,11小类。按大类分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 地和其他绿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规的 深化和细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 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 据城市总规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 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 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 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跟以往相比,在建设部于2002年制定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 制纲要(
7、试行)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增加了树种规划、古树名木保 护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等内容。国内外绿地系统规划思想的发展历程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思想的发展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思想主要经历了19世纪后半叶的公园运 动及公园体系、20世纪初到五十年代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初期发 展、20世纪60至70年代的引入生态思想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 世纪80年代以后的进入生态化运动时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大致 四个阶段。启蒙阶段 西方最早对城市的构思和设计大多出于哲学家、思想 家和政治家的理想模式。从理想的城市到装饰性的庭园,再到文艺复 兴时期的园林庄园、集城市便利生活设施和农村自然风光于一体的 “新协和
8、村”等等,无一不是为了满足上层人士的感性要求。这个时期的城市中出现的园林绿地,没有统一的空间规划,主要 依据设计者或所有者的审美观和喜好而定,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感性的 产物。这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以前城市中的生态问题和游憩问题没有 暴露出来。这个时期的城市设计往往接近理想状态,城市绿地规划处 于思想萌芽阶段。思想形成阶段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新兴的资产阶 级统治者没收了封建领主及皇室的财产,把大大小小的宫苑和私园向 公众开放,并统称为公园。在英国,最早进行了有规划的城市公园建 设。英国人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1898年发表的GardenCities of Tomorro
9、w(明日的田园城市)描绘了一幅对未来田园 城市生活方式的设想(图1)。这一城市规划思想,对以后的城市园林 绿地规划带来了深远的影响。1915年,芬兰建筑师沙里宁提出“有 机疏散论”,他在赫尔辛基规划方案中表达了这一思想。“有机疏散 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 深远影响。霍华德对田园城市的设想美国于1935年在马里兰规划建设的小城市格林贝特(Greenbelt,意为绿带)就具有田园城市的色彩,整个城市平面呈月 牙形腰带状,强调因地制宜,利用周围森林和起伏的地形来建造城市 (图2)。美国格林贝尔特(Greenbelt)小城市示意战后四五十年代,这时期的环境保护由被
10、动保护走向通过城市规 划进行的主动保护,人们希望通过城市绿地整体规划的方式来解决环 境问题。各国都注意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利用 林地与河川来形成城市绿化的基础,如大伦敦地区的绿带圈,德国科 恩市利用森林和水边地形构成环状绿地系统,澳大利亚市利用水系组 织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一时期,城市不仅仅是作为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更重要的 是,它作为人们的聚居地,应该提供给人们一个具有舒适性的生活休 闲空间,提供给人类社会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空间。正是在20世纪 城市化浪潮和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中,绿地由原来单个私人或公共庭 院设计逐步发展为城市范围的绿地系统规划,后来随着大城市群的形成又出现了
11、区域范围的绿地系统规划。如1935年莫斯科的绿地系统 规划以楔形和放射加环状的绿带将各点状绿地联系起来,形成点线面 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图3)。苏联莫斯科的绿地系统理论方法趋向成熟阶段 人类进入20世纪60和70年代,全 球兴起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高潮,为顺应时代要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 法很快被接纳到规划领域。在生态理论的影响下,世界许多大城市都 认真研究了城市中绿地的功能地位及规划问题,开始从绿地的生态 性、游憩性等方面全面思考城市绿地建设问题。麦克哈格(McHarg)在1969年出版的著作口0$18with Nature 中,提出了系统地运用生态手法进行绿地规划观点。生态思想的引入 使城市绿
12、化呈现新的动态如澳大利亚墨尔本于20世纪80年代初全面 开展了以生态保护为重点的公园整治,并以五条河流为骨骼,连接城 市内部的林荫道及公园,组成楔状绿地系统(图4)。20世纪80年代, 城市绿地建设进入了生态园林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阶段,进入20 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绿地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城市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绿地系统规划国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思想的发展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思想的历史大致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从 古代“天人合一”的天然园林城市,到近代“西学东渐”、“土洋结 合”的中西交融,再到建国初期的“大地园林化”与近期的山水城 市。启
13、蒙阶段 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代就出现了许多大型 城市,这些大型城市虽然包容了许多自然环境因素,但城市中的生活 毕竟与大自然有一定隔离,尤其是难以欣赏到名山大川优美而壮丽的 景色。于是,以浓缩了山水景观的“人造自然”城市园林产生了,从 商殷的苑,到后来兴起的皇家宫苑和贵族宅院,里面都有大量的绿化 装饰,自东晋以来,私家园林逐渐从模拟自然的“自然山水园”向抽 象自然的“写意山水园”过渡,人工成分越来越多,自然成分越来越 少,但园林中的池泉、树木、花卉仍占相当比例。这个阶段,无论是大量的私家园林还是少量的公共园林,其营造 的目的和用途都是以游憩为目的,绿地的功能单一。思想形成阶段 我国在第一个五
14、年计划时期(19531958),在城 市规划中提出了完整的绿地系统的概念,结合城市改造和建设,建立 了很多的公园绿地,在公园规划设计上,主要学习苏联文化休闲公园 的模式,强调公园的功能分区,注重群众性文体活动。这个时期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是针对工业城市弊端,迫于环境压 力而提出的,城市中人工成分和自然成分是分离的。因此,这个时期 的人们对绿地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表现在城市规划中,绿地的面积、 形状、位置设计的随意性,仍然把人与城市凌驾于自然生态系统之上, 甚至为了建立人工绿地而破坏原本的生态系统。理论方法趋向成熟阶段 伴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化 过程在给地区经济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所引
15、发的一系列生态环 境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在生态浪潮冲击的二十一世纪,人们试图将生 态学与景观互相融合,将新的理念、方法运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 以创造更美化、优化、净化的高质量人居环境。这个时期,城市绿地改变了受城市建设所支配的从属地位,使城 市绿色空间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绿地规划的任务就是要恢 复城市自然特性,把人工和自然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共生。与此同时,有关绿地的相关政策也在进一步的完善。国务院在全 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上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要 求在2002年底之前各建制市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同时建设部也 下发了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
16、见的通知。这些政策及 意见对于推进我国城市环境建设,改变城市面貌具有重大的意义。值 得注意的是,这些政策的出台也直接促进了国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 制建设,引发了国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研究热潮。3 传统绿地系统规划思想存在的问题传统绿地系统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所进行的专项用地 规划,通过规划手段,对城市绿地及其物种在类型、规模、空间、时 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过去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总体结构和主要绿地的布局,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点、线、面结合” 的原则进行设计,对于城市绿地应满足的生态要求却很少考虑。存在 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见缝插绿”规划思想陈旧目前我国城市
17、规划的思想仍大多停留在工业时代的模式上,长期 贯彻“建筑优先、绿地填空”的思维与工作方式,这也导致了“见缝 插绿”这一“被动式”绿地规划观念的产生。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绿化 用地指标十分紧张,规划绿地常被用作填充“不宜建筑用地”和建筑 物之间距,并美其名曰:“见缝插绿”,很难形成科学合理、符合生 态和满足市民生活需求的城市绿地系统。“点、线、面结合”理论建制滞后新中国成立50多年以来,我国的城市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和实践一直发展比较缓慢,受“建筑优先、绿地填空”的规划理念影 响,城市规划界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非常少,绿地系统规划更多的 被认为是园林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理论的主体基本沿用 20世
18、纪 50 年代初全面学习苏联时所引入的城市游憩绿地的规划方法和一些构 图的原则,特别是“点、线、面相结合”的行政指导方针,多年来 一直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布局原则。近年来,这一布局原则 进一步演变为类似“环、块、点、楔、网状绿地相结合”等抽象的绿 地布局模式,城市真正需要的绿地和休憩空间节节退让,不断被蚕食。 绿地系统规划在整个规划体系中具有的广泛性、综合性、基础性和长 期性的特征,被长期忽略。“绿地指标调控法”技术体系薄弱在具体的规划编制工作中,绿地系统规划通常的技术路线是在城 市的工业、居住、商贸、行政、交通等功能分区的用地规划基本定局 后,再把国标和地方关于各类绿地的绿化率和有关规
19、范的绿化要求罗 列一遍,最后是以完成“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和 “绿化覆盖率”这三项指标为目标,但这些指标由于统计的模糊性以 及不同城市的统计口径问题,可比性和可复核性非常差,根本无法反 映城市绿地建设丰缺的实际情况,反倒成为各个城市应付各种检查 “心照不宣”的一个手段。生搬硬套、长官意志操作过程的盲目城市绿地与当时当地的城市建设特点、气候特征、植物种类分布 特征、城市的文化特征及城市经济基础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与归属性,因此不同地区的绿地系统规划也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 律。正所谓“三份种,七份管”,搞“非适地适树”和“非适地适景” 是要付出更为昂贵的经济代价,而且不一定有
20、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景观效果。但目前好多城市为追求开阔、明朗、舒展的绿地空间,出 现了过量的“以草代木”(陈自新,1997年)的严重倾向,而且这种 趋势若有关部门不加以阻止和正确的引导,大有形成一股风之势。绿 地是一个城市的“活景观”,生搬硬套地学习别国、异地的绿地建设 经验,不但付出了极大的经济代价,而且景观和生态效益收效甚微。规划与建设脱节操作平台的缺失绿地作为城市中一个有生命力的公益设施,从规划、建设到养护 环环相扣,需要全面的策划、系统的管理和科学的养护。实现这一过 程的“无缝拼接”,对于城市绿地的最终实现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园 林绿地的规划、建设、养护三分离的管理模式,导致了行业和部门
21、之 间的认识和管理机制常有出入。这样的管理机制一方面难以监督城市 各项绿地的实施情况、察觉和制止侵占绿地等行为;另一方面由于部 门之间各自分管行业较多造成的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很容易造成公 共投资和管理的巨大浪费。绿地系统规划的新思想城乡一体化设计理论美国芒福德“区域整体论”和21世纪城市:城市未来柏林宣 言标志着现代城市绿地规划发展的新趋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突 出区域特征,强调改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区域社会、 经济、环境和空间发展的有机结合,即绿地系统规划要符合生态性、生物多样性、野郊休闲性、人居环境舒适性和可持续利用性,要扩大 到整个城市区域范围,建立城郊结合、城乡一体化的大
22、园林、大绿地 系统。目前,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多侧重于建成区,缺乏以城乡一 体化的思维方式在区域层次上协调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在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 珠三角,城乡用地融合的现象非常明显,城乡建设连绵成片,已经发 展成为一种区域特色。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编制绿地系统规划需 要立足本土,用战略的眼光构建一体化的绿地空间结构和分工协作的 绿地功能结构,发现、利用、创造新的景观形态和空间载体。水体、 湿地、屋顶花园、垂直绿化对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加强城乡在生态 上的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在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中 发挥更大的作用。立体化设计
23、思想作为开拓城市绿化新领域的立体绿化,就是指绿化与地面垂直的 线或面,即利用攀缘植物使其沿墙或其它设施上升形成垂直的绿化 面。许多人把立体绿化等同于垂直绿化,其实不然。垂直绿化是指一 种利用攀缘植物装饰建筑物屋顶、墙面、棚架、灯柱等绿化形式。而 立体绿化则是指利用城市地面以上的各种不同立地条件选择各类适 宜植物,栽植于人工创造的环境使绿色植物覆盖地面以上的各类建筑 物、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的表面,利用植物向空间发展的绿化方式。城市立体绿化主要包括城市垂直绿化和城市屋顶绿化两部分,是 城市特殊空间的绿化形式。它可以大幅度地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有 效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城市立体绿
24、化是城市绿 化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规划建绿、增加城市绿地总量和质量的 前提下开拓城市绿化领域的一种新形式。我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人 均占有绿地极少。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 人口日趋稠密,建筑日趋拥挤,人均绿地面积将越来越少,城市的立 体绿化将成为有效增加绿地面积的途径而得到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思想我国学者俞孔坚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安全格局的概念(Security pattern,简称SP): “景观中有某些潜在的空间格局,被称为生态 安全格局,他们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性的局部,位置和空间联系所构 成。SP对维护或控制某种生态
25、过程有着异常重要的意义”。俞孔坚 认为,景观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构成某种潜 在的空间格局。这种格局被称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Ecological SPs),它们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而对绿 地系统规划和景观营造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谈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就必须提到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简称EI)的概念。生态基础设施是维 护生命土地的安全和健康的关键性空间格局,是城市和居民获得持续 的自然服务(生态服务)的基本保障,是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利用不可 触犯的刚性限制。在这里,我们强调生态基础设施是一种空间结构(景 观格局),必须先于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和设计而进行编制。而景观 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ns,简称SP)正是判别和建立生态基础设 施的一种途径,该途径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基于景观过 程和格局的关系,通过景观过程的分析和模拟,来判别对这些过程的 健康和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的景观格局。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绿地系统规划指的是从生态学的角度 出发,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本体的深入分析,然后对绿地系统的各个 因子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有机农产品批量收购专项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宗教场所害虫防治灭四害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代理采购合同范本16篇
- 二零二四年度泳池场地租赁及水上赛事举办合同3篇
- 2025年度金融衍生品交易合同范本集4篇
- 个性化赔偿协商一致合同书2024年版一
- 2025年度餐厅窗帘安装与美食环境合同4篇
- 2025年度出租车司机职业培训及晋升合同4篇
- 2025年度汽车租赁与充电设施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共享单车租赁与维护服务合同范本4篇
- 开展课外读物负面清单管理的具体实施举措方案
- 2025年云南中烟工业限责任公司招聘42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年中国洗衣液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2024解析:第三章物态变化-基础练(解析版)
-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自行成交版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自行成交版
- 《AM聚丙烯酰胺》课件
- 系统动力学课件与案例分析
-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测试与装调》电子教案
- 客户分级管理(标准版)课件
- GB/T 32399-2024信息技术云计算参考架构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小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