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艺术特色_第1页
《沁园春雪》艺术特色_第2页
《沁园春雪》艺术特色_第3页
《沁园春雪》艺术特色_第4页
《沁园春雪》艺术特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沁园春.雪艺术特色这首词的写景、议论与抒情是怎样结合的?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 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 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下半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 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 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 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非常鲜明突出,从而收到强烈的感人的艺

2、术效果。这首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全词仅114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 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诗人的抱负。一个“望”字,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 置一一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写想像中的雪后天晴、红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时用一 个“看”字,把诗人欣然观赏之状、无限赞叹之情表达得细致入微。“千里” “万里”互文见义,表现祖 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诗人视野的辽阔。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都 极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

3、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同是起修饰限制作用 的副词,“惟”字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强调黄河上下一下 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 法。“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等都是巧用比喻。“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雪景以“白”为特征,词 中却未写一个“白”字,而用“冰”“雪”“银”“蜡”“素”等,使一个为大雪所覆盖的洁白美丽的广 阔世界尽现眼前。在下片的议论中,一开始就

4、用“引”字把“江山”和“英雄”联系起来。接着用“惜”“略输” “稍逊”“只识”等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 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竞折腰”“弯弓射大雕”,不仅使议论形象化,而且使人 浮想联翩。“俱往矣”三字,将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的“风 流人物”,笔力千钧,意味深长。这首词以“北国风光”起句,再先“望”后“看”,继而由“引”至“惜”,最后以“俱 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尾,一气呵成。特别是上、下片分别以“望”字和“惜”字统领七个短 句,一笔贯通,极有气势。词中又多短句,并以四字句为主,因而节奏鲜

5、明。这就使全词在韵律上也颇显 豪放的风格。沁园春.雪的变化之美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也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全词融写景、抒情、议论 于一体,风格雄浑壮伟,汪洋恣肆,纵横淋漓,尽显伟人风采,王者风范,给人以力与美的艺术享受,特 别是它的境界多变可谓独树一帜,令人称绝。一、虚实相间由实到虚。上阕写景中,从开头的“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十句都是描写眼前北方壮 丽的雪景,是实景,这里词人先从大处落笔,“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概括描写了北国的雪 景,把读者引入到了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妆的美妙境界,接着用一个“望”引领下面七句,词人用生花 的妙笔尽情地描绘,使北国壮丽的

6、雪景更加形象具体,表现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写到这儿, 眼前的景色已经描绘得淋漓尽致,然而词人意犹未尽,发挥出丰富独特的想像,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劈 出奇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完全是词人通过主观想象将自然景象人格化的写法,把人 们引入到一个更美更辉煌的境界里去。实中见虚。在实写北方壮丽的雪景时,词人将眼前实景和联翩浮想交织起来。开头三句,词人登高望 远,视野开阔,并在想象之中扩展视觉形象,使视线远达千万里,形成了广阔的意境,显示了宏大的气魄。 在接下来的“望”字所领美景中,既有实在的视觉观感,又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尤其是“山舞银蛇,原 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三句想

7、象奇特而又美好,写出了北方冰雪世界中群山与高原形象的雄伟,并 赋予它们生命灵性和顽强的性格,使人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二、动静结合在概括描写北方雪景中,“冰封”,是静态,一个“封”字显得舞姿轻盈,这一静一动,静穆而又生 动,勾画出严冬的威猛雄奇。“望”中所见,有静有动。“静”写如写“长城”、“大河”,动写如写“群 山”、“高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在“舞”在“驰”,这样赋予静止的 群山和高原以动态美,凸显了大自然的生气勃勃、生动活跃。三、刚柔相济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整个风格是雄浑壮伟,形成一种大开大合、波澜起伏的艺术特点,表现出一 种至大至刚的气概之

8、美、阳刚之美,但也不乏柔美、娇美,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一对偶句就是 刚柔之美的最佳结合,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丽,引发读者丰富而又美好的联想。更能体现柔美的是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一句,红日当空,阳光映雪,既纯洁素雅,又富丽热情,真是多姿多彩,娇 艳动人。四、时空跳跃上阕写景,纵横千万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词人大笔挥洒,总括了大半个中国的 严冬雪景。“千里”、“万里”承“北国”二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之广。在“望”字所领 之景中,空间的变化更是多姿多彩。有南北纵横,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为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 有东西环顾,如“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9、,是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有上下远眺,如“山舞银蛇,原驰蜡 象”,雪天云低,山天相接。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笔力千钧。下阕论史,与上阕博大的空间相照应,写出了浩瀚的时空,纵贯几千年,通览中华文明史,把表面上 看来似无逻辑的人、事串连起来,组成一幅壮丽的历史长卷,随着时间的流逝,历代英雄人物、统治者被 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五、词语变换词语的变化之美,是沁园春雪的一大特色。为了避免词语的单调重复、呆板无味,词人有意用 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使词语富于变化,从而提高表达效果。如上阕中的“望”和“看”,下阕 中的“略输”和“稍逊”,都是同义词,词人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述,

10、既避免了字面的重复,使行文富于变 化,又给读者以清新活泼的感觉。内容与形式和谐完美的统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特色一、革命诗人,政治第一,艺术为政治服务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他在长期领导中国 革命的过程中,写下了足以彪柄史册的不朽华章。毛泽东同志的诗词,题材涉及广泛,内容博大精深。既有描写革命战争年代如火如荼的斗争史 实的,也有咏物言志,抒发诗人抱负情怀的。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历史 的艺术概括。我们来看一看他的诗词是怎样表现其革命的政治内容的。在沁园春.长沙里,通过对 往昔战斗生活的回忆,抒发了诗人改造旧世界的宏伟志向,以一句“问苍茫大

11、地,谁主沉浮?”明 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应当力主沉浮,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西江月.井 岗山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生动描写,歌颂了红军战士“众志成城”“岿然不动”的英雄气概。清平六.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 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这六首“在马背上哼 成”(毛泽东词六首)的描绘红军开辟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反革命“围剿”的伟大斗争的作 品,热情地歌颂了“工农武装割据”(井岗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的井岗山道 路。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六.六 盘山等作品,真实地记录

12、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描写了红军坚韧顽强的战斗意志和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决心和“环球同此凉热”的远大理 想。今天,我们来研读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品味其古为今用的艺术精华,深刻感受到,毛泽东同志 的旧体诗词,把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真正做到了内容与形式和谐完美的统一。二、革命诗人的追求政治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词,作为一种文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就其所表现的内容来说,“多缘题所赋,临 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唐宋诸贤 绝妙词选卷一巫山一段云)。就连一代诗仙李太白也是这样。他的忆秦娥写出

13、了“西风 残照,汉家陵阙”的佳句,也只不过表达了怀念远人,伤古怀今的忧郁情怀。而毛泽东则以他古为今用的文艺思想,用革命的浪漫主义与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使革命 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高度切合,取得了珠联璧合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成就。下面,就诗 人的忆秦娥娄山关和沁园春.雪一词,谈谈诗人在创作上的成就。忆秦娥娄山关写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接着建立了井岗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 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到达井岗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队伍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从此以后,红军队伍不断壮大,革命根据地逐渐巩固,不断扩大,并以瑞金为都,建

14、立了中华苏维 埃政府。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扼杀新生的红色政权,集中兵力对根据地进行“围剿”。在毛泽东等同 志的领导下,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一、二、三次大围剿。第三次反“围剿”后,王明及其为代表的“左” 倾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地位。第四次反“围剿”虽然取得胜利,但红军也遭受较大损失。 1933年10月,蒋介石又调集100万军队,对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由于王明 等指挥红军同优势的敌人硬打硬拼,红军苦战一年,不但没有打退敌人的围剿,反而使根据地不断 缩小,红军战士伤亡很大。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万余人,不得不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在红军前进的路上, 敌人布置了四道封锁线。

15、红军经过苦战,付出极大的代价才冲出了封锁线,这时的红军,只剩下3 万多人。这时,在毛泽东提议下,红军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前进,占领了贵州北部重镇遵义。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批判了 “左”倾的错误军事路线,重 新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前敌委员会指挥红军,主动寻机歼敌,在娄山关经过惨烈撕毅, 取得了长征以来的遵义会议后的第一次胜利,摆脱了被动局面。指挥娄山关战斗胜利结束后,诗人登临雄关,面对硝烟未散的战场,远望苍山,近沫残阳,不 禁吟咏: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

16、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就是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该词将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走出低潮,进入了一个新 阶段,中国共产党将带领革命队伍“从头越”,从此走向胜利的激越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写景,描绘了红军将士血战图。下阙议论,抒发了诗人对革命事业满怀信 心的豪情壮志。正值寒冬的娄山雄关,寒风凛冽一一“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战斗刚刚结束,踏着硝烟, 诗人登临雄关一一“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他为战斗的胜利而欣慰,也为红军战士英勇搏杀不怕 牺牲的精神而感怀。“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多年以后,诗人这 样感叹。由此想到刚刚结束的遵义

17、会议,紧要关头,党拨正了革命航船的航向。做为党的领导核心 的核心人物,诗人深感自己铁肩所担的份量。“而今迈步从头越”,走过了低潮的革命事业,又重 新开了一个好头,尽管雄关如铁。而“从头越”的征途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一一革命征程 漫长,还有多少这样的搏杀。写景与抒情,内容与形式,都得到完美的体现。又如沁园春.雪,更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强凯

18、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该词写于1936年2月。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中国革命史上有重大意 义的战略大转移。12月25日,党中央在召开了瓦窑堡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 务决议。1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活动份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 报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 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并阐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路 线,向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日救国的正确方向和途径。1936年10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 领导下,准备东渡黄河。2月初,毛泽东同

19、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的袁家沟。这是一个离黄河不远 的小山村。在袁家沟期间毛泽东同志曾亲自视察地形。他看到祖国雪后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 烂前景,怀着战胜敌人的必胜信心,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华章。该词公开发表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当时,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是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的斗争。“是 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本家专政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呢?(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 本)蒋介石反动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为了争取时间准备内战,玩弄“和谈”阴谋,欺骗人民, 于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揭穿美蒋

20、假和谈阴谋,毛泽东同志“一身系天下安 危”,于8月28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在渝期间,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 送给毛泽东同志一首诗。应柳亚子的索求,毛泽东把沁园春.雪手书相赠。新民报晚刊记 者获悉,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这首词就很快传闻中外。沁园春.雪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赞美了祖国的确大好河山,歌颂了无 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词的上阙写景,描绘了一幅北国严冬雪景图。“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三句, 境界开阔,气势磅礴,点明所写的地域辽阔和隆冬严寒的景象。然后,用一个“望”字领起以下各句,对“

21、北国风光”作进一步具体形象的描绘。“长城内外” 纵观南北,“大河上下”横眺东西,一纵一横包举中华大地。长城、黄河是我中华民族的象征,气 魄宏大。接着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把北方雪后的群山和高原描绘的动静 有致,栩栩如生。“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把群山、高原人格化,表现了革命者藐视一切艰难险阻 的大无畏气概。随即笔锋一转,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展示了雪后天晴北国风光的又一番景象。 红日高照,与披着银妆的山川交相辉映,是多么绚丽多姿,是多么光彩照人!下阙由写景转入写人,一幅千古风流英雄画,既有议论,又有抒情。阙首用“江山如此多娇”对上阙作结,用“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极其

22、自然地过度,其间衔接之 密切,全无痕迹。接着,用一个“惜”字引起以下几句对历史人物的评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在历史上建立过煊赫的功业,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他们无法摆脱历史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作者的评价,意在对比、陪衬后面的风流人物。最后三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全词的高潮和精华,思想境界升华到了 高峰:数得上英雄人物的,还要看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只有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才是无愧 于祖国的伟大的河山英雄。综观全词,不难看出,有两大显著特点:(一)、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使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古老的词牌,多系骚人墨客抒怀言志之载体,或言仕途坎坷,或叙情场失意,或写山水花鸟,或记 闺阁怨恨,也有描绘华夏江山之雄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