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00384选择题汇总含答案-推荐文档_第1页
学前心理学00384选择题汇总含答案-推荐文档_第2页
学前心理学00384选择题汇总含答案-推荐文档_第3页
学前心理学00384选择题汇总含答案-推荐文档_第4页
学前心理学00384选择题汇总含答案-推荐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学前心理学历年选择题汇总第一章1、(02.04)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D)A.01岁B.13岁C.36岁D.06岁2、(04.04)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D)A03岁C612岁B36岁D018岁3、(04.04)在对学前儿童心理进行研究中,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方法称为(B)A观察法C调查访问

2、法B实验法D测验法4、(04.0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D)的反映。A.直观B.客观C.概括D.能动5、(05.07)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是(A)A个体心理的发生C群体心理的发生B种系心理的发生D人类心理的发生6、(06.04)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作文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D)A实验法B测验法C观察法D作品分析法7、(06.04)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D )A06岁B012岁C015岁D018岁8、(06.07)下列哪个原则不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D)A.客观性B.活动性C.发展性D.高效性10、(07.04)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

3、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B)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调查访问法11、(07.07)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解释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B】A.观察法C.调查法B.实验法D.测验法B观察法12、(08.04)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方法是(D)A测验法C实验法D作品分析法13、(09.04)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B)A.投射法B.观察法C.测验法D.问卷法14、(09.07)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 A )A.06、7岁B.36、7

4、岁C.02岁D.018岁15、(10.0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C )A.观察法B.访谈法D.实验法C.作品分析法16、(10.07) 0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 D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C.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7、(11.04)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A)A.实验法C.观察法B.谈话法D.问卷法18、(12.04)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变化中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这主要是遵循了儿童

5、心理研究的( C )A.实践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B.活动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19、(12.07)学前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这反映的是( C )A.客观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A活动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A.观察法C.实验法B.活动性原则D.因材施教的原则B客观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B.测验法D.访谈法20、(13.07)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这符合(B)21、(13.04)研究者利用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称为( B)24、(14.04)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当根据各

6、种途径获得的资料,而不是自己的想当然,这样才符合研究儿童心理的(C)A.主观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25、(15.0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A.由于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不稳定性,因此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反复多次进行B.对幼儿的实验指导语,要用简明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C.测验法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D.儿童的作品就可以反映儿童的心理,研究者不需要了解儿童的创造过程26(15.10)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对研究对象的表现要避免主观性,这反映的是(B)A.发展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活动性原则D.因材施教的原则27(17.04)1.研究学前儿童

7、的基本方法是(A)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访谈法B.活动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看见”、“听到”、“想象”、“思考”、是(A)A.心理现象B.心理状态C.个性特征D.能力倾向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D)的反映。A.直观B.客观C.主观D.能动3、一般来说,儿童心理发展是指(C)这个年龄阶段心理的发展。A.01岁B.06岁C.018岁D.025岁4、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是(B)A.03岁B.06岁C.018岁D.025岁5、(D)与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种属关系。A.辩证唯物主义哲学B.儿童解剖心理学C.广告心理学D.发展心理学6、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哪项原则

8、B()A.客观性B.能动性C.活动性D.发展性7、(A)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最基本方法。A.观察B.实验C.测验D.问卷8、关于“谈话法”作为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正确的表述是(C)A.谈话法是研究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B.和幼儿交谈,可以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C.谈话形式是自由的,内容围绕儿童兴趣展开D.谈话者应有充足的理论准备,熟练的谈话技巧9、关于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作品分析法,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A.作品分析法是一种完善的、绝对正确的方法B.测验法的“绘人测验”同时也是作品分析法C.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实验进行D.作品分析法式通过分析儿童的手工、图画等作品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9、10、对学前儿童实施测验,应注意事项不包括(D)A.对学前儿童测验用个别测验,不宜用团体测验B.测验人员经过专门训练,掌握技术、技巧,取得儿童合作C.不可凭一次测验的结果判断某个儿童心理发展水平D.不能过高估计统计结论第二章1、(02.0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A )A.01岁B.12岁C.23岁D.36岁2、(02.04)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C )A.发展的连续性B.发展的整体性C.发展的不均

10、衡性D.发展的高速度3、(02.07)儿童容易出现对成人反抗行为的时期是( B )A.心理发展的敏感期B.心理发展的转折期C.心理发展的稳定期D.心理发展的关键期4、(02.07)“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C )。A.整体性的形成B.独特性的发展C.稳定性的增长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5、(02.07)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婴儿都能找到藏起来的物体的年龄是在( D )A.46月B.612月C.1213月D.1518月6、(02.07)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B )A.不断地把成人放在他手上的物体扔到地上B.能伸手抓到东西C.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会手舞足蹈D.一抓到东西就不放,且

11、将它塞到嘴里7、(03.04)现在的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过去的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相比是有差异的,这说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D)A.稳定性C.不变性B.因果性D.可变性8、(03.07)儿童掌握数概念的敏感期是( A )。A.55岁半B.24岁C.34岁D.3岁半9、(03.07)“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C )。A.整体性的形成B.独特性的发展C.稳定性的增长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10、(03.07)下列属于45岁幼儿特征的是( D )。A.爱模仿B.个性初具雏形C.情绪作用大D.开始接受任务11、(04.04)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

12、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B)A稳定性C阶段性B可变性D顺序性12、(04.04)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C)A先学前期C幼儿初期B幼儿中期D幼儿晚期13、(04.07)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哪一原则?( B )A.客观性B.能动性C.活动性D.发展性14、(04.07)人们在谈论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 D )。A.延续性B.多变性C.稳定性D.可变性15、(04.07)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他说:“不,我是坏孩子”。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D)。A.关键期B.敏感期

13、C.最佳期D.转折期16、(05.04)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 B )A.转折期B.敏感期C.危机期D.过渡期17、(05.04)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最初的生活自理的年龄阶段是( B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18、(05.04)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等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D )A.可变性B.整体性C.阶段性D.稳定性19、(05.04)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13岁儿童属于(B )A.新生儿期B.先学前期C.幼儿

14、初期D.幼儿晚期20、(05.04)我们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当实事求是,而不能想当然,这样才符合研究儿童心理的(A )A.客观性原则B.活动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主观性原则21、(05.07)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可能出现( C )A关键期B敏感期C危机期D最佳期22、(06.04)儿童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A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23、(06.07)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AA.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B.一般的、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C.本质的、一般的、可变的心理特征。D.一般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24、(06.0

15、7)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A)A.01岁B.13岁C.36岁D.614岁25、(06.07)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是(C)A.操作B.交往C.游戏D.言语26、(07.04)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先学前期的年龄范围是指(CA06月B612月C13岁D36岁27、(07.07)儿童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在【D】A.0到1岁B.1岁到2岁C.2岁到4岁D.3岁到6岁28、(07.07)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出现在儿童【A】A.5个月左右B.8个月左右)C.10个月左右D.1岁左右29、(07.07)幼儿期(36岁)是儿童个性【B】A.开始萌芽

16、的时期B.初步形成的时期C.稳定发展的时期D.完善成熟的时期30、(07.07)学前阶段,最好的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形式是【B】A.及物活动B.游戏活动C.教学活动D.日常生活31、(08.04)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被称为(C)A儿童心理发展的反抗期B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C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D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32、(08.04)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是(B)A学习B游戏C劳动D手工33、(09.07)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C )A.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B.儿童生理发展的年

17、龄特征C.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D.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4、(10.04)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B )A.莫罗反射B.达尔文反射C.巴布金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35、(10.07)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之初,还带有许多幼儿的特征,这反映儿童心理发展( D ).顺序性的B.是稳定的C.是可变化的D.阶段性的36、(10.07)手眼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C ).手能持续抓握B.看到物体后,又把视觉指向自己的手C.能用手抓住看到的物体D.看不见玩具而只听到玩具的声音,就能伸手抓住玩具37、(11.04)当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们会本能地竖起大脚趾

18、,伸开小趾,这种反射属于(C)A.巴布金反射B.达尔文反射C.巴宾斯基反射D.莫罗反射38、(12.04)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也可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 B )A.转折期B.最佳期C.危机期D.心理性断乳期39、(12.04)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是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心理的发展具有( C )A.整体性B.连续性C.不均衡性D.高速性40、(12.07)幼儿期(36岁)是儿童个性( B )A.开始萌芽的时期B.初步形成的时期C.稳定发展的时期D.完善成熟的时期41、(12.07)在儿童心

19、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变化的情况,被称为( B )A.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C.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期B.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D.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42、(12.07)学前阶段,最好的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形式是( A )A.游戏活动B.上课活动C.饮食活动D.同伴交往43、(07.04)用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新生儿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是(D)A.达尔文反射C巴布金反射B莫罗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44、(13.04)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儿童心理发展在短期内容易出现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这个特殊的时期被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A)A.转折期C.高

20、原期B.最近发展期D.最佳期45、(13.07)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B)A危机期B转折期C关键期D敏感期46(14.04)儿童容易出现对成人反抗行为的时期,常被称为是BA.心理发展的敏感期C.心理发展的稳定期B.心理发展的转折期D.心理发展的关键期47(14.04)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年龄阶段是AA.01岁C.36岁B.13岁D.614岁48(14.04)现在的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过去的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相比是有差异的,这说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DA.稳定性C.不变性49(14.04)儿童刚出生时,最

21、发达的感觉是CA.痛觉C.味觉50(15.04).心理发生的标志是B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视觉和听觉的集中D.手眼协调动作51(15.10)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A)A.01岁B.13岁C.36岁D.45岁B.听觉D.视觉B.因果性D.可变性52(15.10).2岁左右的孩子知道“我”和他人的区别,在语言上逐渐分清“你”、“我”,在行动上要“自己来”,这是开始产生( D )A.社会性的表现B.性格的表现C.情感的表现D.自我意识的表现53、(16.04)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D)A.最佳期和敏感期B.转折期C.关键期D.最近发展区54(16.10)现行

22、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3-6、7岁通常被称为(C)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学龄期55.(17.04)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这一现象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B)A阶段性B.可变性C.稳定性D.整体性1、现行幼儿园的体制大多数是按幼儿的(B)分班。A心理年龄B.实际年龄C.智力年龄D.知识经验2、下列叙述中,属于超常儿童特点的是(C)A.心理年龄小于实际年龄B.智力年龄小于实际年龄C.心理年龄大于实际年龄D.心理年龄等于实际年龄3、人们在谈论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D)A.延续性B.多变性C.稳定性D.可变性4、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

23、究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适用于当代儿童,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C)特点。A.延续性B.多变性C.稳定性D.可变性5一般来说,新生儿期属于(A)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幼儿早期6、学前期又称(A)A.幼儿期B.早期C.幼儿初期D.幼儿中期7、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他说:“不,我是坏孩子。”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D)A.关键期B.敏感期C.最佳期D.危机期8、教育学上称“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这是说(D)A.最佳期和敏感期B.转折期和危机期C.关键期D.最近发展区9、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A)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学前期

24、D.学龄期10、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是(C)A.感觉B.知觉C.本能D.言语11、孩子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是(B)A.嗅觉B.味觉C.视觉D.听觉12、新生儿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D)发生的标志。A.感觉B.知觉C.记忆D.注意13、言语开始出现萌芽最早是在(B)以后。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岁14、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D)A.新生儿期B.婴儿早期C.婴儿晚期D.先学前期15、(A)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A.56岁B.45岁C.34岁D.23岁第三章1、(02.04)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C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

25、的范围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2、(03.04)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之一是(A)A.无意注意占优势C.两者都占优势B.有意注意占优势D.两者都不占优势3、(03.07)在音乐课上,为了发展儿童的有意注意,最恰当的做法是( D )。A.以自己形象的表演吸引儿童的注意B.利用多种形象的教具C.让儿童做游戏D.更多地让儿童欣赏优美的音乐4、(04.04)小朋友在活动室内进行活动时,突然窗外飞进一只小鸟,小朋友都兴奋地去看小鸟。小朋友这时的注意是(B)A随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B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5、(04.07)注意使儿童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为应付外来刺激作出相应准备,从而适应环境,这

26、是注意的( A )功能。A.调节B.整合C.维持D.选择6、(04.07)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C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D.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7、(05.04)就儿童注意发生的先后来说,是(B )A.有意注意在先B.无意注意在先C.有意后注意在先D.三者无所谓先后8、(05.07)儿童最先出现的注意是( A )A定向性注意C有意性注意A教学B选择性注意D稳定性注意C生活D操作9、(05.07)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变化较大,下列活动中能最好保持注意的是(

27、 B )B游戏10、(06.04)幼儿园老师上音乐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的品质是( D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转移A.12个D注意的分配11、(06.07)在秒时间内,幼儿能注意到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墨点数是(B)B.24个C.46个D.68个B注意的分配12、(07.04)幼儿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这种现象属于(B)A.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13、(07.07)幼儿开始学跳舞时,注意了脚的动作,手就一动不动;注意了手的动作,脚步又乱了,这说明儿童注意的【D】A.稳定性比较差C.转移能力有限B.范围比较小D.分配能力较

28、差14、(08.07) 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 A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选择性注意D定向性注意15、(08.07)以下对婴儿注意偏好描述错误的是( A )A偏好简单的刺激物B偏好曲线C偏好对称的刺激物D偏好集中的刺激物16、(09.04) 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A)A.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B.有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逐渐发展C.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没什么发展D.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同步发展17、(09.07)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逐渐与别人联系、合作活动,这说明他们的注意的(D )A.选择性增强C.稳定性提高B.范围扩大D.分配提高18、(10.04)幼儿正在教室里画

29、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D )A.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散19、(10.07)研究表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一般情况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 A ).35分钟B.5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B.定向性注意20、(11.04)儿童最早出现的注意属于(B)A.选择性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21、(12.04)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同一个短时间内不能要求幼儿注意事物的更多方面,这主要是考虑到幼儿注意的( C )A.选择性C.范围B.稳定性D.分散B.选择性注意22、(12.07)对

30、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的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这是( B )A.定向性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23(13.04).教师组织幼儿排练文艺节目时,既要求幼儿边唱边跳,同时,还要求幼儿具有丰富的表情。在此,幼儿所表现出的注意品质属于(D)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分配24.(13.07)1岁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A)A选择性的发展C集中性的发展A.选择性B.范围C.稳定性D.分配能力26(15.04)提出“什么东西变了”可以引导幼儿有意地寻找目标,这反映的是(C)A.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B.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C.幼儿

31、的有意注意是在成人的要求下发展起来的D.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7.(15.10)1岁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C )A.注意稳定性的发展上C.注意选择性的发展上B.注意广度的发展上D.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上B稳定性的发展D分配能力的发展25.(14.10)3.“一目十行”、“眼观六路”反映的是注意的(B)28(17.10)幼儿正在听老师讲故事,这时候屋外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都探头去看、去听。这种注意形式是( D )A选择性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1、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A)A.缩小B.扩大C.不变D.以上都有可能2、注意是一种(C

32、)A.心理过程B.认识风格C.心理状态D.个性特征3、注意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反应不一,总是舍弃一些信息,这是注意的(D)功能。A.调节B.整合C.维持D.选择4、注意使儿童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为应付外来刺激做出相应准备,从而适应环境,这是注意的(A)功能A.调节B.整合C.维持D.选择5、注意使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这是注意的(B)A.整合B.维持C.调节D.选择6、注意是感知觉的(B)A.开端B.条件C.发展D.目的7、使感知觉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是(A)A.注意B.动机C.目的D.需要8、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C)A.选择性注意B.有意注意

33、C.定向性注意D.随意注意10、(C)以后,有意注意开始萌芽。A.出生B.1岁C.2岁D.3岁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新生儿注意表现的是(C)A.对成形的图形比杂乱的刺激点或线条注视的时间更长B.对简单明了的图形更加偏爱C.一旦发现物体边缘,继续扫视,试图用视线去跨越边缘D.当视线落在物体边缘附近时,会去注意物体轮廓12、(D)以后,经验在幼儿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D.无意注意A.出生B.5个月C.4个月D.3个月13、两个客体不能同时处于同一位置,除非一个藏在另一个里面。婴儿掌握这条规律常在(D)A.03个月B.58个月C.1013个月D.1518个月14、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中,正确的

34、是(A)A.无意注意占优势B.有意注意占优势C.注意的发展开始手言语支配D.“客体永久性”概念产生15、1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中,正确的是(D)A.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B.有意注意占优势C.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D.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言语支配第四章1、(02.04)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B )A.持续性延长B.目的性加强C.细致性增加D.概括性提高2、(02.07)儿童开始掌握时间概念约在( C )A.1岁以后B.2岁以后C.3岁以后D.5岁以后3、(02.07)教师往往对小班幼儿说:“站到靠墙的一边”,而不是说:“站到右

35、边”,是因为( D )A.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落后于方位词的理解B.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还未达到“恒常”水平C.幼儿的方位辨别能力比较弱D.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5、(02.07)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D )A.“真香!”B.“我要吃!”C.“这是什么?”D.“这儿有个苹果。”6、(03.04)儿童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称为(C)A.方位知觉C.时间知觉B.形状知觉D.深度知觉7、(03.07)治疗弱视的最佳期是( C )。A.1223岁B.10岁左右C.35岁D.6个月内8、(03.07)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难辨别的是( D )

36、。A.圆形B.半圆形C.正方形D.三角形9、(03.07)“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A )。A.距离知觉B.方位知觉C.大小知觉D.形状知觉10、(03.07)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D )。A.“真香!”B.“我要吃!”C.“这是什么?”D.“这儿有个苹果。”11、(04.04)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A)A感觉和知觉C知觉和记忆B感觉和记忆D记忆和想像12、(04.07)“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儿童情绪、意志受( C )影响。A.表象B.记忆C.知觉D.注意13、(04.07)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 A )结合起来。A.名称B.明度C.

37、色调D.保和度14、(05.07)学前期儿童的感知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B )A2个阶段A时间知觉B3个阶段C4个阶段D5个阶段D距离知觉15、(05.07)经典的“视觉悬崖”测验测查的是( D )B形状知觉C大小知觉16、(06.04)“视觉悬崖”装置主要是用于测查婴儿的( A )A深度知觉B形状知觉C大小知觉D方位知觉17、(06.07)听觉和视觉的明显协调约在出生后(B)A.10天B.半个月C.20天D.1个月18、(07.04)“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A)A.深度知觉B大小知觉C形状知觉D方位知觉19、(08.04)对于幼儿来说,下列几何图形中,最容易辨别的是(D)A正方形B

38、长方形C三角形D圆形20、(08.07)起先儿童观察图画只能认识到个别对象,后来逐渐能观察到图画的整体内容,把握图画的主题,这说明的是儿童观察( D )A目的性的加强B方法的形成C细致性的增加D概括性的提高21、(09.04)孩子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C)A.嗅觉C.味觉B.听觉D.痛觉22、(09.04)幼儿最容易辨别的几何图形是(B)A.三角形B.圆形C.长方形D.半圆形23、(09.04)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A)A.感觉和知觉C.想像B.记忆D.思维24、(09.07)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 )A.能伸手抓到东西B.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会手舞足蹈C.一抓到东西就不放,且将它

39、塞到嘴里D.不断地把成人放在他手上的物体扔到地上25、(09.0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学前儿童对昨晚和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上午、下午、晚上的认知B.学前儿童对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昨晚的认知水平C.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D.学前儿童对一年四季的认知早于对“周”的时序的认知26、(10.04)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B )A.感觉适应C.同时对比( B )B.相继对比D.感觉相互作用27、(10.07)幼儿认为“早上,是到外面玩的时候”,“上午是上课的时候”,这表明儿童的时间知觉是.依靠生理上的变化B.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

40、围现象的变化C.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D.依靠成人教授28、(11.04)“视觉悬崖”装置主要测查的是(A)A.婴儿的深度知觉B.婴儿的大小知觉C.婴儿的形状知觉D.婴儿的方位知觉29、(12.04)当人从暗处走到明处,在最初一瞬间,会感到耀眼,什么都看不清,经过几秒钟,才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 )A.明适应B.暗适应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30、(12.04)当某个幼儿能认出窗户、门、床等物体是方型的,球是圆型的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 A )A.形状知觉C.方位知觉A.2岁时C.4岁时B.大小知觉D.深度知觉31、(12.07)不仅注意到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这一

41、般是在儿童( D )B.3岁时D.5岁时B.以运动觉为主D.以经验为主B.大小知觉D.深度知觉32、(12.07)较小婴儿所具有的距离知觉是( A )A.以视觉为主C.以听觉为主A.形状知觉C.方位知觉34、(13、0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儿童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手的触觉进行的B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很高C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要早于方位词的掌握D婴儿没有距离知觉35、(14、04)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C)A.痛觉C.味觉36(14.04)“视觉悬崖”测验研究的是(B)A.时间知觉C.大小知觉37(14.10)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是依靠(B)A.生理上的变化B.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

42、现象的变化C.钟表D.笼统的感觉38(15.04).儿童最先辨认的几何图形是( A )A.圆形B.三角形C.正方形D.长方形39(15.10)幼儿的观察是跳跃式的,东看一眼,西看一眼,不讲顺序。经过教育,幼儿逐渐能学会有顺序地B.深度知觉D.形状知觉B.听觉D.视觉33、(13.04)心理学家吉布森等人发明的“视觉悬崖”实验装置主要运用于研究婴儿的(D)观察,这反映儿童观察( D )A.目的性的发展B.持续性的发展C.细致性的发展D.方法的形成40(16.04)3岁的幼儿观察时,只看事物的表面和明显较大的部分,而不去看事物较隐蔽、细致的特征;5、6岁的幼儿观察时能区分较细致、隐蔽的特征。这说明

43、了( C )A.观察的目的性加强B.观察的持续性延长C.观察的细致性增加D.观察的概括性提高41(16.04 )古人有云:“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说明了( B )A.感觉对比现象B.感觉适应现象C.感觉融合现象42(16.04)对儿童感知觉描述,下列错误的是A.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是很低的B.新生儿的最佳视距在20厘米左右,相当于母亲抱着孩子喂奶的距离C.1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知觉,渐渐和有关的概念相联系D.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43(16.10)孩子吃过药后给他吃一颗糖,他会觉得特别甜,这种现象是(C )A.感觉适应4

44、4(16.10).手眼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 )A.伸手能够抓到东西B.手里能握住东西C.眼睛朝着手点的方向看D.手朝着眼睛看的方向指45(16.10)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时间大约在( B )A.3个月左右B.5个月左右C.7个月左右D.9个月左右46(17.04)4.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C )A.思维1、现代儿童心理学证明,早在(A )已经具备人类基本的感觉和知觉。A新生儿期B.婴儿晚期C幼儿初期D.先学前期2、最早在(D)前儿童主要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A.5岁B.4岁C.3岁D.2岁3、“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儿童情绪、意志受(C)影响A.表象B.记忆C.知觉D.注意4、

45、孩子一出生就具有(B)A知觉B.感觉C记忆D.想象5、出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所依靠的是知觉(C)B.记忆C.感知觉D.想象B.感觉融合C.感觉对比D.感觉相互作用( C )D.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A.整体性B.理解性C.恒常性D.直接性6、视觉敏度的发展,首先靠眼的(A)的变化来调节。A.晶状体B.视网膜C.视神经D.视觉色素7、关于新生儿和幼小婴儿的视觉系统,说法正确的是(B)A晶状体不能变形,投影到视网膜上的形象比成人清晰B.晶状体不能变形,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形象比成人模糊C.晶状体可以变形,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形象比成人清晰D.晶状体可以变形,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形象比成人模糊8、新生儿的最

46、佳视距是(B)A.10cm B.20cmC.30cm D.40cm9、关于幼儿视觉发展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突然把手放在孩子眼前,若无眨眼反射,是正常表现B.“代偿头位”表示两眼可能弱势C.孩子有畏光现象,在阳光下常把一只眼闭上,可能为青光眼D.斜视,多是视力功能不好10、颜色的特性,下列选项不包括(D)A.饱和度B.色调C.明度D.暗度11、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A)结合起来A.名称B.明度C.色调D.饱和度12、从幼儿听觉发展的角度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孕妇在宁静悦耳的音乐噪音环境下对胎儿发展有好处B.胎儿适应噪音环境,对胎儿出生后的适应环境有帮助C.新生

47、儿对不同的声调,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有不同的反应D.以上表述都正确13、幼儿的听觉偏好趋向(D)A.就人声和物声而言,新生儿趋向物声B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新生儿趋向陌生人声音C.就声音音调来讲,新生儿趋向低调音D.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14、关于婴幼儿触觉的表述,下列选项中(A)是正确的A.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可以认识物体B.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晚于手的触觉C.眼口协调动作出现,是触觉发展的里程碑D.能够知觉到手的位置,主要是视觉15、关于痛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新生儿的痛觉感觉性特别敏感B.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比成年人高C.新生儿的感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迟钝D.新生儿的

48、感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16、婴儿辨别不同的形状,除视觉外,主要还有(B)A.听觉B.触觉C.味觉D.嗅觉17、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难到易的是(C)A.半圆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B.正方形长方形八边形五边形C.五边形八边形三角形正方形D.圆形半圆形正方形三角形18、关于距离知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距离知觉是一种以听觉为主的复合知觉B.婴儿已具有以视觉为主的距离知觉C.婴儿能够区分物体与自己的距离D.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第五章1、(02.04)“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A )A.再认B.

49、识记C.回忆D.保持2、(02.07) .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的记忆是( A )A.形象记忆B.运动记忆C.情绪记忆D.语言记忆3、(03.07)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C )。A.动作B.言语C.表象D.情绪4、(03.07)打过针的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心理现象是( A )。A.记忆B.思维C.感知觉D.自我意识5、(04.04)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D)A记忆的潜伏期C客体永久性A痛觉C味觉B回忆D习惯化B听觉D视觉6、(04.04)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C)7、(04.07)个体经验的

50、积累主要靠( A )。A.记忆B.想象C.保持D.识记8、(04.07)( C )以后,第二信号系统在记忆中逐渐起主导作用,表现为儿童能够迅速地积累大量词汇,记忆的潜伏期也延长。A.半岁B.l岁C.l岁半D.2岁9、(05.04)从记忆发生的顺序来看,儿童最晚出现的是( C )A.情绪记忆B.形象记忆C.语词记忆D.运动记忆10、(05.07)下列哪一项不是学前儿童记忆策略的主要方式( B )A反复背诵B精细加工C间接的意义识记D使记忆材料系统化11、(06.04)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 )A形象记忆占优势B语词记忆占优势C意义记忆用得多D机械记忆效果好12、(06.07)幼儿机械记忆和意

51、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B)A机械记忆效果好B意义记忆效果好C两者都在发展D两者不可比较13、(06.07)整个幼儿期,占主要地位的记忆是(B)A.语词记忆B.形象记忆C.有意记忆D.意义记忆14、(07.04)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作(CA动机性遗忘B临时性遗忘C幼年健忘D不完全遗忘15、(07.07)在幼儿记忆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A.形象记忆B.语词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16、(07.0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A.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B.幼儿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C.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D.幼儿机械记忆的效果优于意义记忆17、(08.

52、04)从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看,儿童最晚出现的记忆是(D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形象记忆D语词记忆18、(08.04)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C)A12个月B34个月C56个月D78个月19、(08.07)儿童最晚出现记忆的是( B )A形象记忆B语词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20、(08.07)最能体现幼儿记忆发展中质的飞跃的方面是( B )A无意识记的发展B有意识记的发展C机械记忆的发展D意义记忆的发展21、(09.04)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的记忆形式是(C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形象记忆D.语词记忆22、(09.07)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转变期,约出现在( C )A.23岁B.

53、45岁C.57岁D.78岁23、(10.04)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A )A.意义记忆效果好B.机械记忆效果好C.两者都很好D.两者都很差24、(10.07)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A ).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形象记忆D.语词记忆)25、(11.04)幼儿记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B)A.语词记忆占优势B.形象记忆占优势C.机械记忆效果好D.意义记忆用得多26、(12.04)一天,玲玲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曲时,高兴地说:“妈妈,我也会唱,幼儿园老师教过我们。”又有一天,玲玲跟妈妈逛商店,指着货架上的玩具说:“妈妈,我们幼儿园里也有这样的玩具。”玲玲的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

54、D )A.识记C.回忆B.保持D.再认27、(12.04)儿童后学习的英文字母对先前学习的汉语拼音会产生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B )A.超限抑制B.倒摄抑制C.外抑制D.前摄抑制28、(12.07)反映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的是(A )A.有意识记的发展B.无意识记的发展C.机械记忆的发展D.意义记忆的发展29、(13.04).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揭示的“遗忘规律”表明,遗忘进程的总趋势是)(B )A.先慢后快C.不快不慢A.外抑制C.超限抑制31(13.07)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是( C)A52个信息单位C72个信息单位32(14.10).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D)A

55、.形象记忆B.语词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33(15.04)小明听到一支歌曲时,高兴地说:“妈妈,我也会唱,老师教过我们!”这是记忆的( C )A.识记过程B.保持过程C.再认过程D.回忆过程34(15.10)整个幼儿期占主要地位的记忆是(B)A.有意识记B.形象记忆C.意义记忆C.表象D.情绪D.语词记忆35(16.04)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C)A.动作B.言语36(16.10)以下关于儿童记忆发展的观点,正确的是(A)A.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幼年健忘”。B.7岁儿童的记忆广度一般能达到7个信息单位的广度。C.在幼儿的记忆中,情绪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D

56、.从儿童这几种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最早出现的是形象记忆,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37(17.04)5.幼儿的记忆中,最主要的记忆形式是( C)A.运动记忆1、把识记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记忆环节是(C)B.情绪记忆C.形象记忆D.语词记忆B62个信息单位D82个信息单位B.先快后慢D.均衡发展B.倒摄抑制D.前摄抑制30 (13.04).幼儿先学习的汉语拼音对后学习的英文字母会产生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D)A再认B再现C保持D识记2、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合起来的是(D)A感觉B意志C行为D记忆3、儿童最先出现的记忆属于(A)A短时记忆B长时记忆C逻辑记忆D语词记忆4、第二信号系统在

57、记忆中逐渐起主导作用,儿童能够迅速地积累大量词汇,记忆的潜伏期也延长是在(C)A半岁时,B1岁时C 1岁半以后D 3个月时5、把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是根据幼儿活动(B)A有无针对性B有无目的性C有无集中性D有无主动性6、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理论是(A)A干扰说B消退说C压抑说D定位说第六章1、(02.04)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A )A.无意想像B.有意想像C.再造想像D.幻想2、(02.0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D )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B.在绘画时,

58、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3、(03.04)学前儿童想像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A.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C.创造想象占主要地位B.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D.理想占主要地位4、(03.04)幼儿看见小碗小勺,就想像喂娃娃吃饭;看见玩具小汽车,就想像开汽车如果没有玩具,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或站着,难以进行想像活动。这说明幼儿想像的一个特点是(B)A.想像的内容零散、无系统C.想像受情绪影响B.想像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D.以想像过程为满足5、(03.07)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

59、友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这说明( B )。A.幼儿想象的独特性B.幼儿想象的夸张性C.幼儿想象的情绪性D.幼儿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6、(04.07)( A )所形成的新形象,不仅可以是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A.想象B.印象C.感觉D.知觉7、(04.07)梦是一种奇怪的心理现象,属于想象的一种,是( D )。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有意想象D.无意想象8、(05.07)幼儿在游戏时,一会儿当“医生”,一会儿当“工人”,这更多表明了( A )A想象的主题不稳定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B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D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9、(06.04)幼儿

60、在听老师讲小红帽的故事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红帽和大灰狼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C )A创造想像B无意想像C再造想像D幻想10、(06.07)幼儿时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是以下哪方面的具体表现(B)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的“山”这种想像属于(A)A.无意想像B有意想像C再造想像D幻想12、(07.07)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他就跑去当“包糖果”的“工人”,这说明幼儿【C】A.以想像过程为满足B.想像内容零散,无系统C.想像的主题不稳定D.想像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13、(08.04)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A)A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