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针刀医学影象学诊断 意义: 影象学的检查在针刀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在精细解剖学的根底上,影象学也要求在精细上仔细阅片,并在动态平衡的形状下,掌握其准确部位,对针刀治疗可以说起到决议性作用。特别是“末端病的认识更是如此。 .读片方法:正位片:主要了解脊柱的生理弧度能否正常,有无侧弯、椎体序列、小关节位置、椎体、椎间隙、椎间孔、移位否、椎板形状、椎弓根、横突、棘突形状、位置、大小。. 椎旁软组织变化,棘突能否偏歪旋转,棘突顶线有无变长或变短椎体仰旋移位或俯旋移位,横突间间隔变短示其间挛缩,变长示对侧肌挛缩,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椎体仰旋或俯旋,侧方移位,椎间隙变宽钩椎关节前、后或侧方移位。 . 骨
2、质增生该处的肌肉、韧带、关节炎、长期处于挛缩形状,项韧带钙化长时间高拉力,棘突偏移小关节移位、钩椎关节旋转移位,侧方移位 正位片:三柱三线,钩椎关节前方移位、后方移位、俯旋、仰旋移位。.针刀操作方法及本卷须知 一、针刀闭合性手术的麻醉选择 1. 非麻醉的选择:部位、年龄、病种。 2. 麻醉的选择:部位、年龄、病种、耐受程度 局麻、神经阻滞、全麻 .二、针刀持针方法 食拇指捏柄,中指为托,小指无名指为支撑点,左手拇、示、中指为辅助点才干做到准、稳、平安。三、针刀进针四步规程 定点定向加压分别刺入 .四、针刀手术入路 1. 普通入路 2. 深层组织入路 体表投影病变位置其周围的重要血管、神经刀口线
3、必需与血管神经走行平行 3. 按骨突标志入路 喙突、关节突、内外髁、棘突 . 4. 按肋骨标志入路 5. 按横突标志入路:超越横突的深度治疗是危险的气胸 6. 推开周边肌肉达深部入路:肱桡关节关囊炎用左拇指挤压分开后不动,针刀紧贴左拇指进入深处滑囊。 .五、针刀入体内后操作方法 纵行剥离横行剥离法提插切开铲剥法通透剥离法电生理线路接通法骨痂凿开法关节内骨折复位固定法分病三步治病法 .棘上韧带损伤 概述: 棘上韧带损伤比较常见。脊柱长时间或过度弯曲,易引起劳损和损伤,以腰段常见,胸腰段次之,陈旧性损伤是针刀治疗的顺应症。 部分解剖:棘上韧带为一狭长韧带,起于C7棘突,向下沿棘突尖部止于骶中嵴,此
4、韧带可坚持脊柱过度前屈及稳定脊柱支柱的作用。 .病因病理: 脊柱过度屈曲时棘上韧带负荷添加,长时间坐姿不正易使之劳损,脊柱在屈曲时遭到垂直打击也亦损伤,部位多在棘顶尖下下缘,损伤后易结疤挛缩引起顽固性疼痛。 .临床表现: 1. 有急、慢性损伤史。 2. 棘突疼痛、弯曲时加重。 3. 棘突部可触及硬结、压痛。 4. X光无异常。 .治疗: 1. 针刀:俯卧位定位棘突间隙麻醉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棘突顶部骨面针体倾斜450,纵行疏通2-3刀上下缘痛点同样疏通2-3刀 2. 手法:腰过度屈曲1-2次即可 .棘间韧带损伤 概述: 棘间韧带对脊柱改动起维护作用,并参与脊柱后柱构成,起到稳定后柱的作用,在脊
5、柱忽然过度改动时易损伤,易和棘上韧带损伤混淆。 .部分解剖: 位于两棘突之间,前方为黄韧带,后与棘上韧带移行,除腰骶棘间韧带较兴隆外,其他部位较薄弱。 .发病机理: 棘间韧带可因脊柱忽然过度改动致牵拉伤,早期不易发现发现,易转成慢性结疤挛缩,压迫其间的脊神经,引起病症,重者挛缩可使上下棘突接近吻性棘突引起力的改动相邻部位的改动相应病症 .诊断根据: 1. 棘突间胀痛,脊柱旋转受限,卧床时多采用伸直侧卧,行走时脊柱呈生硬态。 2. 胀痛为主,压痛不明显区分棘上韧带损伤 3. 改动该处脊柱病症加剧 .治疗: 1. 针刀治疗:俯卧定位棘突间麻醉刀口线与纵轴平行刺入发胀坚韧感时疏通剥离2-3刀在棘突上
6、下缘各疏通2-3刀 2. 手法:按揉松解,轻度屈伸、旋转。 .骶棘肌下段损伤 概述: 骶棘肌下段损伤是腰肌劳损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腰部软组织损伤属于腰肌劳损,又称骶棘肌肌筋膜炎。由于过去对本病的认识缺乏,治疗方法不多,效果不理想,而针刀医学阐明了本病病后,获得了良好疗效。 .部分解剖: 背部深层肌也称固有肌。是从骨盆延伸到颅底的一群肌肉。包括头、颈的伸肌和旋肌头夹肌、颈夹肌。短节段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以及脊柱的伸肌和旋肌骶棘肌和横突间肌、半棘肌、盘旋肌和多裂肌共同稳定脊柱的伸肌群。 . 头夹肌:起于T3-6棘突-止于C2-3横突后结节,并位于肩胛提肌起点的前方。双侧收缩后头后仰、单侧收缩头向同侧
7、旋转。由下部颈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支配。 骶棘肌:位于脊柱两侧的沟内,起于骶正中嵴,骶骨反面,向上附着于腰椎,第11、12胸椎棘突及棘上韧带。骶棘肌下段损伤最常见的部位是腰椎横突、骶骨甲反面及骶骨后部。 .发病机理: 骶棘肌下段位于腰骶部位,是坚持上半身平衡的根底动力,也是受力、活动最多的部位。故是积累性劳损和暴力损伤的应力集聚点。损伤后的自我修复产生粘连、疤痕、挛缩、阻塞的病理过程,破坏了动态平衡及拉应力、压应力和涨应力的添加,引起了一系列临床病症。 .诊断要点: 1、骶腰部疼痛,弯腰困难,不能做腰部轻度活动如洗碗时的轻度弯腰疼痛,喜欢侧卧。 2、骶骨甲、骶棘肌附着点压痛。 3、腰椎横突尖部和棘
8、突下缘压痛。 4、弯腰病症加重。 5、拾物实验阳性。 .治疗: 1、针刀治疗:根据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实际,松解其粘连、疤痕、挛缩部位,并疏通剥离堵塞部位。俯卧位体表定位常规消毒、麻醉铺无菌巾。 . 松解部位:1骶棘肌起点 2骶棘肌骶骨反面双侧 3骶棘肌髂嵴背内侧和骶外侧嵴 起点相当于双骶髂关节部位 4腰椎横突压痛点 5棘突压痛点 2、手法:腰部过度屈曲1-2次 .髂腰韧带损伤 概述: 本病临床较为多件,且易误诊。 髂腰韧带肥厚而坚韧,即使在强大暴力下也不易断裂,而部分可产生撕裂伤,对L4、5起重要稳定作用,并使髂骨和L4、5衔接更为稳定,由于人们弯腰时机多,此处又为应力集中点,故易损伤。 .
9、 髂腰韧带因在L4-5横突和髂嵴内侧之间,有骨性组织遮盖,故病变疼痛在深处,且触压不到、易误诊。而被治疗者不多,大多数年久不愈或个他人代偿自愈。 .部分解剖: 髂腰韧带肥厚而坚韧的三角韧带,起于L4、5横突,呈放射状止于髂嵴内唇后半部,在骶棘肌深面。此韧带可限制L5向前滑动。 .发病机理: 腰部过度屈曲和改动或忽然暴力侧弯可牵拉髂腰韧带,单侧多见,故一侧明显疼痛多见,休憩后好转,慢性劳损多见于弯腰多的任务者,为坚持下腰部稳定,腰部呈平直形状。 .诊断要点: 1、L5两侧深压痛阳性,前、后、左、右活动受限,搬重物时易引起疼痛加重。 2、有从事弯腰多的任务者。 3、向患侧背后转身时引起髂腰韧带处疼
10、痛加剧。 4、鉴别诊断:除外L5滑脱、结核、肿瘤、椎弓根崩裂。 .治疗: 1、针刀治疗:根据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机理,解除该部分的粘连、疤痕、挛缩和堵塞,恢复其动态平衡。俯卧位定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麻醉L4、5横突,髂嵴后部份进针刀。进针点为:L4横突+髂腰韧带止点髂后上嵴+L5横突。 2、手法治疗:拇指压L5患侧向对侧侧弯与半旋转3-5次即可。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概述: 本病特点是常见、难治。中医主要是对症,药物。当针刀医学对本病的新认识后,治疗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部分解剖: 第三腰椎横突有多条肌肉附着,如横突间肌、横突尖端与棘突之尖有横突棘肌,共前有腰大肌及腰方肌,横突背侧有骶棘肌,腰
11、背筋膜中层附于L3横突尖。L3横突最长,活动幅度大,受拉应力也最大,受伤时机较其他横突多。 .发病机理: 由于L3横突过长,屈伸腰部时易于相邻肌肉、腱磨擦,易损腰背筋膜、骶棘肌、腰大肌。 损伤部分易构成慢性软组织损伤,使粘连逐渐加重,易损伤横突尖部而且固定,构成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诊断要点: 1、有外伤或劳损史。 2、腰部中段单侧或双侧痛、腰平直,不能弯腰和长久站立。 3、常以双手支撑腰部站立。 4、轻者不能弯腰任务,重者生活不能自理。 5、L3横突尖部限局性压痛点。 6、屈躯实验阳性。 .治疗: 1、针刀治疗:根据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际,以处理L3横突末端为主。俯卧位体表定位先确定L4-5
12、间隙再向上数常规消毒、麻醉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L3棘突旁开3cm处进刀,对尖端剥离2刀,深度0.5cm调转刀口线在横突上下缘用提插刀法切割2-3刀,深度0.5cm。对侧也应松解,才干减少复发。 . 2、手法治疗:患者站立墙边,背部靠墙,术者托住患者腹部令其弯腰,另一手压住患者背部,当患者自主弯到最大限制时,术者忽然用力压背部一次,然后患者练习腰部过伸动作。在针刀术后平卧10-15分钟后做手法。 3、药物:活络号,6粒,每日三次,口服。 4、康复治疗:做轻度屈伸活动。 .腹外斜肌损伤 概述: 腹外斜肌损伤多发生在止点髂嵴前部,在脊柱屈曲盘旋时因突发和过度引起,起点损伤易误认肋痛肋间神经痛或肋软
13、骨炎。临床分急、慢性两型,针刀治疗主要是针对慢性。 .部分解剖: 腹外斜肌起自下后肋外面,止于髂嵴前部。此外,借腱膜止于腹白线,并构成腹股沟韧带,作用是前屈、侧屈并旋转脊柱。 .发病机理: 本病并不少见,多被误诊为肋痛和腰肌劳损,人体在前屈位做旋转时应力易使腹外斜肌的起止点,急性期为渗出性炎性表现,慢性期结疤适用于针刀治疗。 .诊断要点: 1、在腰屈曲时有脊柱旋转扭伤史。 2、下8肋起点处疼痛或止点处疼痛、压痛。 3、弯腰改动时疼痛加重,腰呈前凸姿态以减轻疼痛。 4、除外肋痛、髂腰韧带损伤。 .治疗: 1、针刀治疗:根据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际。 1体位:健侧侧卧位腹外斜肌起点损伤,仰卧位腹外斜肌止点损伤 2定位:体表定位:肋骨外面压痛点、髂嵴前、中部压痛点。 3麻醉:1%利多卡因. 4松解起点损伤肋骨骨面、纵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动力柜施工合同范本
- 公用商业装修合同范本
- 包装供应合同范本
- app合伙合同范本
- 以房换房合同范本
- 上传网贷合同范本
- 包材委托加工合同范本文库
- 2024年日照市某国有企业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青海海南州教育局招聘高中教师考试真题
- Module 2 public holidays unit 2英文版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辅警报名登记表
- 初中数学竞赛试题汇编
- 外研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全部试题
- GB∕Z 27735-2022 野营帐篷
-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 【课件】第二单元第三节汉族民歌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 高中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20人民音乐家课件
- 圆二色谱仪操作规程培训
- 华文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 GB_T 30789.3-2014 色漆和清漆 涂层老化的评价 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 第3部分:生锈等级的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