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求真求美求情-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_第1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求真求美求情-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_第2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求真求美求情-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求真 求美 求情-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内容摘要:一堂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才会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课文之间产生共鸣,文章就求真,求美,求情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所应具备的条件。 关键词:生命力求真求美求情 当前的语文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占据着主要地位,满堂灌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着,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尚难以落实,学生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有目标,但落实不够;有训练,但力度不够;有提问,但设计不够;有导读,但指导不够。课堂上,学生累、教师也累。原因何在?受传统课堂教学观的负面影响,“实”有余而“活”不足。 那么,怎样才

2、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这种沉闷状况呢?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眼光来看课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我觉得具体到语文课堂而言,需要致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求真 对审美沟通的传统研究认为,鉴赏主体在沟通阶段,主要诉诸情感,而不动用理性。由此可见,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的讲解有时候是很理性的,但学生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挣脱理性的捆扎,而把主观情感移入或灌输到课文中去,同课文产生共鸣或者产生分歧。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真”才显得尤为重要。它能迅速调动学生的情绪,减少其移情或共鸣所投入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它能变理性化的传统教学为感性化的艺术教学。 我第一次教纪念刘和珍君(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

3、)的时候,记得是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情绪高涨的一个部分,体现了鲁迅的愤怒,对爱国青年的赞颂。学生们在听这段录音的时候却很少激动,有的甚至发出窃笑。课后问一问,居然还有同学说:鲁迅有些神经质!该怪学生觉悟不高还是课文离学生太远?静下来想一想,什么也不该怪,怪只怪我们教师对语文教学中的“真”研究不够,把握不够。 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真”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体会作者(即创作主体)的真实动因;再现课文(即作品本体)的真实情景;抒发师生(即鉴赏主体)的真实感受。 再以纪念刘和珍君为例,学生之所以对此冷淡,关键在于学生缺乏进入课文作审美沟通前的准备,就难以“归真”。再上这篇课文的第四部分的时候,我给学生介

4、绍了更多的历史背景,也介绍了当时更多的爱国青年的行为以及反动派的残忍,无人性,对爱国青年的肆意屠杀,和鲁迅那种一语中的,把笔杆子当冲锋枪写作风格。学生有了审美沟通前的充分准备,第二课时再听录音时,内心激动,溢于言表。读起课文来学生就好像是当时的鲁迅。 当然,再现课文(即作品本体)的真实情景有时候有推波助澜的好效果。如项链可以让学生演成课本剧,祝福、林黛玉进贾府可让学生观摩影视剧,等等。 此外,要让学生多作自由讨论,多写读后感,以求得多边共鸣。对课文的理解,应当允许保留分歧。因为,“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归真,“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 二、求美 吕叔湘先生

5、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事实也是如此,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不是凭借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载的,而是借助于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如果离开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就将是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美。 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表现是多方面的。就课文本身而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陶渊明的饮酒有表达不同心绪的情感美;曹禺的雷雨、鲁迅的祝福,有忧愤深广的悲剧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杨朔的荔枝蜜有寓情于景的自然美;苏轼的赤壁赋、柳永的雨霖铃

6、有千古传诵的语言美把这些美开掘出来,本身就是一种美。 罗丹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要让学生去发现,但这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换句话说,教师的启发、展现、引导、促进本身也要求美。 就学生主体而言,以荷塘月色为例,学生在学这篇散文的时候,首先能感受的是朱自清散文“顺口、顺耳、顺眼”的语言美,特别是叠词使用,妙不可言;如果加上老师清晰而有情感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让学生眼前呈现出作者笔下的荷塘,学生就还能感受到朱自清散文讲究“线条、色彩、质感”的绘画美,再通过启发能通过文中的层层设喻、多方陪衬、奇特联想、神妙比拟产生联想和想象美。如果知识贮备丰富一些,还可

7、以挖掘文章中的理性美。但如果我们只是照字念经,学生永远体会不到什么是“袅娜”,什么是“羞涩”。美就无从说起,鉴赏美也就失去了“眼睛”。 我在上守财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一文,在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不是如教参所示抓描写葛朗台贪婪成性“抢夺梳妆匣”那一段中的动作描写,而是分析同样这一段文字中的10多个使用不同的叹词,点出其中只有一个叹词是老葛朗台真实感情的流露,其它都是他花言巧语的哄骗,而这真实感情,恰是他贪婪本性的外露。同时,我还告诉学生,这一段文字,还可从对葛朗台的称谓变化来分析其人物形象。一些关键词就把美体现出来了。 三、求情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

8、个土壤上。”(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65页)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它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但情感不是说来说来,说有就有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生理、心理机能都是属于自己的,既不能“玩假的”,也不能受到别人指挥。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不,应当说是让师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动真情”呢?西方的美学家认为“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感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它是形象化地表现情感活

9、动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方法。 对于课文中的记叙描写,教师要加以点拨,以引导学生理解体验,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运用这种手法进行情感熏陶,关键是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对客观事物某一特征有深刻感受和确切认识的基础上,找到最佳的激发点。 我上再别康桥,让学生当“导演”设计镜头,“拍摄”TV;上祝福,让学生围绕着“谁是凶手”的问题展开辩论印象很深的是,我在上高一课文我与地坛的时候,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感人语句,读一读,并联系自我谈一谈体会。文章讲述的是母亲对残疾儿子那种深沉伟大无私的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愧疚心情。有一位学生学生讲述到自己和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讲述自己在外求学,耳边常响起母亲的叮咛,也常常因没有得到好成绩而懊恼愧疚,学生是哽咽着说完这一切的。讲完后,许多女生掉下了眼泪。同学们完全融入文章的情和生活的情中,这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