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点中点聚焦_第1页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点中点聚焦_第2页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点中点聚焦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4点中点聚焦专题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传统文化1.生活、社会、科技中常用到的化学物质物质说明过氧化钠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用作氧气的来源H2O2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等O3漂白剂、脱色剂、杀菌消毒剂硅制造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等二氧化硅制光导纤维、石英玻璃、普通玻璃陶瓷传统硅酸盐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原料是黏土,工艺是高温烧结;氧化铝陶瓷、人造刚玉常用作耐火材料,如制坩埚、高温炉管等;氮化硅陶瓷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较强的抗化学侵蚀性和电绝缘性等,可用于制陶瓷发动机;碳化硼陶瓷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玻璃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Na2SiO3、CaSiO3、SiO2

2、,是混合物;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SiO2;有机玻璃的主要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情况下,其硬度比它的成分金属的大,熔点比它的成分金属的低。钠钾合金可用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NaHCO3、Al(OH)3治疗胃酸过多,NaHCO3还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干冰、AgI人工降雨苯甲酸及其钠盐等防腐剂石膏制模型、水泥缓凝剂,制豆腐过程中用它使蛋白质凝聚塑料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热塑性塑料是线型高分子材料,主要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这类塑料可以反复加热熔融加工。热固性塑料具有网状结构,如酚醛树脂,这类塑料加工成型后受热不能软化或

3、熔融,也不溶于一般溶剂高分子分离膜有选择性地传递能量和物质。广泛应用于废液的处理及废液中有用成分的回收,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食品工业、氯碱工业等物质的分离2.净水剂、消毒剂和硬水软化(1)净水剂:明矾KAl(SO4)212H2O溶于水,因Al3+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水变澄清,从而达到净水目的,故为净水剂,类似的含Fe3+的盐也可作为净水剂。高铁酸钾(K2FeO4)因+6价Fe的强氧化性而能杀菌消毒,且其还原产物Fe3+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水变澄清,从而达到净水目的,故为新型水处理剂。(2)用于消毒杀菌的物质:氯气、漂白粉(用于水消毒),高锰酸钾(

4、稀溶液用于皮肤消毒),酒精(用于皮肤消毒),碘酒(用于皮肤消毒),苯酚(粗品用于环境消毒,软膏用于皮肤消毒),甲醛(福尔马林用于环境消毒),过氧化氢溶液(可用于医用消毒)。(3)硬水软化方法。煮沸法(适用暂时硬水)。煮沸暂时硬水时的反应:Ca(HCO3)2CaCO3+H2O+CO2,Mg(HCO3)2MgCO3+H2O+CO2。MgCO3微溶,所以碳酸镁在进一步加热的条件下还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氢氧化镁:MgCO3+H2OMg(OH)2+CO2。由此可见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OH)2。石灰-纯碱法(工业用)。Ca2+(aq)CaCO3(s);Mg2+(aq)Mg(OH)2(s)

5、。离子交换法。这种方法中用到的离子交换剂,有无机和有机两种。无机离子交换剂,如沸石等;有机离子交换剂包括:碳质离子交换剂磺化酶,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等。而且一般的离子交换剂在失效后还可以再生。3.食品干燥剂、抗氧化剂、防腐剂(1)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臭、无腐蚀性及对环境友好。硅胶、CaO、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等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六水氯化钙、熟石灰因无吸水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P2O5是常见的化学干燥剂,但因其自身的腐蚀性及吸水过程中会生成剧毒的偏磷酸(HPO3)而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2)辩证认识食品添加剂SO2。长期过量接触SO2对人体有害,但适量的SO2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护色、防腐、漂白

6、和抗氧化的作用,如红葡萄酒中常添加二氧化硫。(3)食品脱氧剂或抗氧化剂本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非氧化性。如服用补铁剂(硫酸亚铁等)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有利于Fe的吸收,利用了维生素C的还原性。另外,苯甲酸钠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不要与食品脱氧剂、食品干燥剂混淆。4.正确选用灭火器(1)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灭火,泡沫灭火器的原料是硫酸铝溶液和小苏打溶液:Al2(SO4)3+6NaHCO32Al(OH)3+6CO2+3Na2SO4。(2)电器起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气体灭火器灭火。(3)钠、钾、氢化钙等属于遇湿易燃物品,用干沙覆盖灭火。5.化学与环境(1)绿色化学的特点。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

7、,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水、废渣和废气。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原料的原子全部转化为产品,实现零排放。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型产品。(2)酸雨:pH5.6的雨水,主要有硫酸型酸雨、硝酸型酸雨。(3)臭氧空洞:可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氟氯烃和氮氧化物。(4)温室气体与厄尔尼诺现象:由于CO2、CH4等温室气体使全球温室效应逐渐增强,海洋温度不断上升,使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从而形成强烈的热带风暴以及引起大陆气候变化无常的现象。(5)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臭

8、氧、醛、酮、PAN等次生污染物,上述这些污染物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光化学烟雾。(6)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m(2 500 nm)的颗粒物。(7)赤潮、水华产生的原因:大量的氮、磷等元素进入水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8)垃圾填埋:垃圾填埋不仅浪费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填埋场的渗出液容易对周围的大气、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9)“白色污染”:各种塑料垃圾对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10)雾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燃煤和汽车尾气是雾霾天气产生的重要原因。6.其他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1)硫酸钡可作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的“钡餐”,但碳酸钡

9、不能,因为碳酸钡可与胃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重金属离子Ba2+。(2)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3)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4)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5)液氨和干冰均可作制冷剂。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迅速降低,而干冰升华时需要吸收大量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迅速降低。具体事例:飞机播撒干冰用于人工降雨;舞台表演常使用干冰来制造“云雾”似的特殊效果。7.正确提取古文中的物质信息物质在古文中的名称与现在的略有不同,考生常因不确定物质信息而出错。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解决该问题:(1)归纳总结并记忆物质在

10、古文中的名称,直接对应解题,如古文中“强水”指硝酸,“石碱”常指碳酸钾,“硝”或“硝石”指硝酸钾,“石胆”指胆矾(五水硫酸铜,CuSO45H2O),“朱砂”主要含有硫化汞(又称辰砂、丹砂),“曾青”指硫酸铜,“泽”指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等。(2)根据古文中物质的颜色变化、状态变化、性质、反应原理等确定物质信息,如“强烧之,紫青烟起”指物质的焰色试验呈紫色,则物质含钾元素;“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指物质由“浅碧”变“白”,推测是蓝色的CuSO45H2O失去结晶水后变为白色的无水CuSO4等。8.正确提取古文中的实验操作信息古文中记载有很多化学实验操作方法,考生常不能正确对应实验操作的特点

11、与现在的实验操作名称而出错。(1)本草纲目中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根据“蒸令气上”可知是加热产生蒸气,“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说明得到蒸气冷凝的液体,为蒸馏操作。(2)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置火上”指加热,由“生砒砒烟凝结”的过程可知,生砒受热后由固态变为气态(砒烟),砒烟遇冷又变为固态,前者为升华,后者为凝华。专题二常用化学计量与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判断中的

12、易错点(1)注意标准状况下的非气态物质。解题时如果需要用22.4 Lmol-1换算,一定要关注“两状”:一是必须为标准状况;二是物质的状态必须为气态。常考查的标准状况下不是气态的物质有水、SO3、NO2、HF、CHCl3、CCl4、己烷、苯、汽油等。(2)注意粒子的电离或水解。要注意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是否发生水解、弱电解质的部分电离;还要注意当只有溶液的浓度或pH而缺少体积时,不能计算粒子数目。(3)注意溶剂的影响。只分析了溶质中的粒子数目,而未考虑溶剂的影响,导致计算某粒子数目时出错。如错误认为100 g 46%的乙醇水溶液中所含H原子数为6NA。(4)注意是否存在可逆反应。忽略反应为可逆反应

13、,不能进行到底,导致计算电子转移数目或产物粒子数目时出错。如2NO2N2O4等易作为命题载体被考查。(5)注意浓度变化对反应的影响。若未考虑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降低,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化学反应停止或发生其他反应,可能会导致计算粒子数目时出错。如错误认为50 mL 12 molL-1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6)注意胶体粒子、聚合物。忽略某些胶体粒子是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或忽略有机高分子的聚合度,可能会导致计算某粒子数目时出错。如错误认为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7)注意核素中的等量关系X中A表示质量数,Z表示

14、质子数,中子数(N)=质量数(A)-质子数(Z),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高考命题通常给出AX,要求进行相关计算。如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NA。专题三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的判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110-13 molL-1的溶液中:N、Ca2+、Cl-、N能大量共存。()(2)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S能大量共存。()(3)水电离的c(H+)=110-13 molL-1的溶液中:K+、Na+、Al、C一定能大量共存。()(4)中性溶液中:Fe3+、K+、Cl-、S能大量共存。()(5)弱碱性溶液中:Na+、K+、Cl-、HC能

15、大量共存。()(6)通入大量CO2的溶液中:Na+、ClO-、CH3COO-、HC能大量共存。()(7)通入SO2的溶液中:H+、Ba2+、Fe3+、N能大量共存。()(8)0.1 molL-1 CH3COONa溶液中:H+、Al3+、Cl-、N能大量共存。()(9)含有NaNO3的溶液中:H+、Fe2+、S、Cl-能大量共存。()(10)pH=11的溶液中:C、Na+、Al、N、S2-、S能大量共存。()(11)加入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K+、N、Cl-、I-能大量共存。()(12)滴加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I-、N、Cl-、N能大量共存。()(13)能溶解Al(OH)3的溶液中:N、

16、K+、S、HC能大量共存。()(14)0.1 molL-1 FeCl3溶液中:Fe2+、N、SCN-、S能大量共存。()(15)0.1 molL-1 Ca(ClO)2溶液中:K+、Na+、I-、Cl-能大量共存。()(16)c(H+)=的溶液中:Na+、Fe3+、CH3COO-、N能大量共存。()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易错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2)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3)某元素由游离态变成化合态时,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4)阳离子只能得到电

17、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5)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6)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7)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8)物质氧化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9)在Cl2+H2OHCl+HCl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是Cl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10)在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3。()(11)因为Fe3+具有氧化性,所以用KSCN溶液可以鉴别Fe3+。()(12)CaO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O2只作氧化剂。()专

18、题五电化学突破电化学中的易错点致误原因应对策略解释或举例混淆电解池和原电池原理根据电池反应,充电时为电解池,放电时为原电池;与电源连接的为电解池,提供电流的为原电池电池的总反应为Li1-xMnO2+LixC6LiMnO2+C6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xC6-xe-C6+xLi+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MnO2-xe-Li1-xMnO2+xLi+电解时忽视惰性电极和非惰性电极的区别惰性电极为石墨、Pt、Au等,Cu、Fe等金属都是非惰性电极惰性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时,电极不参与反应;非惰性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时,电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清楚电池电极所带电荷情况,错误判断离子迁移方向原电池中,负极附

19、近溶液带正电,阴离子向负极迁移,正极附近溶液带负电,阳离子向正极迁移;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迁移,阳离子向阴极迁移在Cu、Zn、H2SO4形成的原电池中,S向Zn(负极)迁移,H+向Cu(正极)迁移;电解NaCl溶液时,Na+、H+向阴极迁移,Cl-、OH-向阳极迁移不理解电解反应,错误判断加入的复原物质需根据电解反应方程式判断电解CuSO4溶液:2CuSO4+2H2O2Cu+2H2SO4+O2,对于此反应,每生成1 mol O2,析出2 mol Cu,加入2 mol CuO或2 mol CuCO3,溶液可复原,加入2 mol Cu(OH)2则多了2 mol H2O专题六元素及其化合物1.经典化

20、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过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过氧化钠溶于水: 。(3)纯碱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4)电解饱和食盐水: 。(5)铝片溶于烧碱溶液: 。(6)用AlCl3溶液与氨水制备Al(OH)3: 。(7)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 。(8)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9)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 。(10)用FeCl3溶液腐蚀铜片: 。(11)铝热反应(金属氧化物Fe3O4): 。(12)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制氯气: 。(13)用烧碱溶液吸收尾气中的Cl2: 。(14)铜片溶于浓硫酸: 。(15)SO2使溴水褪色:。(16)硫化氢通入二氧

21、化硫水溶液中产生浅黄色沉淀: 。(17)硫酸型酸雨在空气中放置酸性增强: 。(18)CuSO4溶液吸收H2S气体: 。(19)实验室用NH4Cl制取氨: 。(20)氨的催化氧化反应: 。(21)铜溶于稀硝酸: 。(22)工业上制取粗硅: 。(23)硅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24)将Na2O2加入Na2SO3溶液中: 。(25)将Na加入FeCl3溶液中: 。(26)将Na2O2加入FeCl3溶液中: 。(27)漂白粉在空气中的漂白原理: 。(28)Cu与浓硝酸反应: 。(29)C与浓硫酸反应:。(30)将H2S气体通入FeCl3溶液中: 。(31)将SO2气体通入H2O2中: 。(32

22、)C与浓硝酸反应:。(33)过量Fe与稀硝酸反应: 。(34)将过量CO2气体通入NaAlO2溶液中: 。(35)将Al2S3固体投入水中: 。(36)FeO与浓硝酸反应: 。2.易混淆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焰色试验是元素的性质,相同元素无论是处于游离态还是处于化合态,均具有相同的焰色。焰色试验不是化学变化。在观察钾元素的焰色试验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2)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Fe3+,无法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无法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Fe2+。(3)既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又能与碱反应生成气体的物

23、质不一定是Al,还可能是(NH4)2CO3或NH4HCO3等。(4)氢氟酸不能用玻璃容器盛放;NaOH溶液能用玻璃试剂瓶盛装,但不能用玻璃塞。(5)酸性氧化物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但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O2能与HF反应。(6)把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但若再通入NH3或加入NaOH溶液,或把BaCl2溶液改成Ba(NO3)2溶液,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前两者生成BaSO3沉淀,后者生成BaSO4沉淀。专题七物质结构与性质关于元素周期律(表)的误区常见误区致误原因误认为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相等的元素只有第A族的元素忽视了第

24、A族的H的最高正化合价为+1价,最低负化合价为-1价误认为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一定等于其族序数忽视了氧元素无最高正化合价,氟元素无正价误认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忽视了关键词“最高价”误认为失电子难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忽视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失电子难,得电子也难误认为同周期相邻两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都等于1忽视了长周期也有相差11或25的情况误认为得(失)电子数越多,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越强忽视了元素原子得失电子数的多少与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专题八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正确理解反应热和燃烧热比较项目反应热燃烧热定义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

25、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反应特点任何反应燃烧反应物质状态物质的状态要确定生成物在常温下为稳定态方程式配平标准任意物质的量以燃烧1 mol可燃物为标准H符号放热取负值、吸热取正值负值能量数值的描述必须指出是放热还是吸热或使用正负值或用H表示直接描述热量的变化时不必再指明是放出的热量,可用H表示说明H=E(生成物)-E(反应物);H与书写形式有关,单位一般是“kJmol-1”指定产物,如CO2(g)、SO2(g)、H2O(l)等在中学阶段,如果不指明条件就默认为通常状况,比较H的相对大小时要考虑其数值的“+”“-”的问题

26、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中的“5个”易错点错误原因特别提醒(1)片面理解反应热的意义H表示完全反应的能量变化。对于可逆反应,改变条件,平衡可能发生移动,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会发生变化,但反应(H)不变(2)忽视热化学方程式与反应热、平衡常数的对应关系A(g)+B(g)C(g)H1,化学平衡常数为K1;C(g)+B(g)D(g)H2,化学平衡常数为K2。则反应A(g)+B(g)D(g)的H=H1+H2,化学平衡常数为K=K1K2(3)混淆用键能、活化能计算反应热的公式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反应热与活化能的关系:H=Ea(正反应)-Ea(逆反应)(4)忽视催化剂对活化

27、能与反应热的影响不同催化剂只能改变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热(H)(5)忽视反应热的符号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要连同数值和正、负号进行比较3.盖斯定律的理解及应用(1)定律内容。一定条件下,一个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反应的总热效应相同,即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途径无关,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2)常用关系式。热化学方程式焓变之间的关系aABH1A=BH2H2=H1或H1=aH2aABH1BaAH2H1=-H2H=H1+H2专题九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的“6个”易错点(1)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注意题目要求用何种物质表示,且注意是单位

28、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一般不用物质的量的变化量来表示。(2)固体和纯液体(不是溶液),其浓度可视为常数,因此不用固体和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3)误认为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化学反应速率一定逐渐减小。其实不一定,因为反应速率不仅受浓度影响,还受温度影响,一般会先增大后减小。(4)误认为纯固体和纯液体不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实际上不能用纯固体和纯液体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但若将固体的颗粒变小(增大固体的接触面积),则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大。(5)误认为只要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实际上反应在密闭容积固定的容器中进行,若充入氦气(或不参与反应的气体),压强增大,但参与反应的各物质

29、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若反应在密闭容积可变的容器中进行,充入氦气(或不参与反应的气体)而保持压强不变,相当于压强减小,反应速率减小。(6)误认为温度、压强等条件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不一致。实际上改变温度、压强等条件,正、逆反应速率要么都增大,要么都减小。2.化学平衡中的“4个”易错点错误原因应对策略解释或举例(1)混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不能认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v正一定增大,v逆一定减小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都增大(2)忽视平衡移动与转化率的关系不能认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反应2HI(g)H2(

30、g)+I2(g)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充入一定量的HI(g),平衡正向移动,但HI(g)的转化率不变(3)片面理解“减弱”的含义不能认为增大反应物浓度时,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物浓度一定减小。要正确理解化学平衡原理中的“减弱”二字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状态后,增大SO2(g)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SO2(g)的浓度比原平衡时要大(4)混淆化学平衡移动与平衡常数的关系不能认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则平衡常数一定变大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3.掌握化学平衡计算中的常用关系式(1)反应物的转化率=100%=100%。(2)

31、生成物的产率:实际产量(指生成物)占理论产量的百分数,则产率=100%。一般来说,转化率越高,原料利用率越高,产率越高。(3)平衡时混合物中某组分的百分含量=100%。(4)某组分的体积分数=100%。专题十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电离平衡中的“3个”易错点(1)误认为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一定增大。如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CH3COOH的电离程度减小。(2)误认为当对酸、碱溶液稀释时,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如对于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当加水稀释时,由于KW是定值,故c(H+)减小,c(OH-)增大;当对碱溶液稀释时

32、,c(OH-)减小,c(H+)增大。(3)误认为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电离平衡常数一定增大。对于同一反应,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时,电离平衡常数增大。2.溶液的酸碱性和pH中的“4个”易错点(1)误认为由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1的溶液一定呈碱性。如25 ,0.01 molL-1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都为10-12 molL-1。(2)误认为溶液的酸碱性与pH直接对应。如当温度不同时,pH=7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还可能显中性。(3)混淆酸碱中和的滴定终点和溶液呈中性点。如强酸与弱碱恰好中和时溶液显酸性,强碱与弱酸恰好中

33、和时溶液显碱性,强酸与强碱恰好中和时溶液才显中性。(4)误认为酸或碱溶液被无限稀释时,溶液中c(H+)或c(OH-)始终减小。常温下任何酸(碱)溶液被无限稀释时,溶液的pH都不可能大于7(小于7),只能无限接近7。3.盐类水解中的“6个”易错点(1)忽视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与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有关。如NaHSO4、NaHSO3、NaH2PO4溶液均呈酸性,但NaHCO3、NaHS溶液均呈碱性。(2)误认为能够发生水解的盐溶液一定呈酸性或碱性。如CH3COONH4为弱酸弱碱盐,发生水解,但溶液呈中性。(3)忽视KW在分析c(H+)或c(OH-)变化中的作用。如加水稀释NH4Cl溶液时

34、,N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但c(H+)减小,由于KW不变,则c(OH-)增大。(4)误认为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离子的水解程度一定增大。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FeCl3固体,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但Fe3+的水解程度减小。(5)误认为弱酸强碱盐都因水解而显碱性。但NaHSO3因HS的电离能力大于其水解能力,所以NaHSO3溶液显酸性。(6)由于加热可促进盐类的水解,错误地认为可水解的盐溶液在蒸干后都得不到原溶质。对于水解程度不是很大、水解产物不能脱离平衡体系的情况如Al2(SO4)3溶液来说,溶液蒸干仍得原溶质。4.沉淀溶解平衡中的“4个”易错点(1)误认为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Ksp一定增

35、大。Ksp与其他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无关。(2)误认为Ksp越大,其溶解度就会越大。Ksp还与难溶电解质的类型有关,只有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Ksp大小可用于比较其溶解度大小。(3)误认为Ksp小的难溶电解质不能转化为Ksp大的难溶电解质,只能实现Ksp大的难溶电解质向Ksp小的难溶电解质转化。实际上当两种难溶电解质的Ksp相差不是很大时,通过调节某种离子的浓度,可实现由Ksp小的难溶电解质向Ksp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4)分析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时,忽视Ksp的制约作用。如向AgCl沉淀溶解平衡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溶液中c(Cl-

36、)增大,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故图中平衡曲线上的点只能沿着曲线运动,不能沿着水平(或竖直)方向运动。专题十一化学实验1.化学实验操作中的“6个”规范描述(1)检验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规范描述将反应混合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则离子已经沉淀完全,若产生沉淀,则离子未完全沉淀。(2)洗涤沉淀的操作方法。规范描述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没过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实验操作23次。(3)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规范描述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放入试管中,加入(检验试剂),若有(现象),则沉淀未洗涤干净,否则,则沉淀已经洗涤干净。(4)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37、。规范描述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待pH试纸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5)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规范描述当滴入最后半滴溶液时,锥形瓶中的溶液由色变为色,且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色,说明已经达到滴定终点。(6)配制易水解盐溶液的操作(以FeCl3溶液为例)。规范描述将称量好的氯化铁晶体放入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浓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再加入适量蒸馏水加以稀释。2.常考离子(或物质)的“7个”检验操作(1)检验溶液中是否含S的操作。规范描述取少量待测液放入试管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若有沉淀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继续实验),再

38、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里含有S,否则不含S。(2)检验溶液中是否含Cl-的操作。规范描述取少量待测液放入试管中,先用稀硝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里含有Cl-,否则不含Cl-。(3)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的操作。规范描述取少量待测液放入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试纸变蓝,则证明含有N,否则不含N。(4)检验溶液中是否含Fe2+的操作。规范描述取少量待测液放入试管中,先滴加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新制的氯水(或过氧化氢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溶液里含有Fe2+,否则不含Fe2+。(5

39、)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的操作。规范描述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若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后的溶液,溶液恢复原来的颜色,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硫。(6)检验淀粉水解产物的方法(催化剂是稀硫酸)。规范描述取少量水解液放入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或银氨溶液),加热(或水浴加热),若产生红色沉淀(或产生光亮的银镜),则证明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7)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的操作。规范描述取少量试样放入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加入几滴AgNO3溶液,若产生浅黄色沉淀,则证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3.在化工生产流程中常考的“3个”问题(1)将矿石粉

40、碎的原因:增大矿石与其他物质(溶液或气体)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或提高浸出率)。(2)用碳酸钠溶液洗涤废铁屑等原料的原因:利用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的特点清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3)用过量盐酸溶解废铁屑的原因:盐酸不仅可与废铁屑反应,还可以抑制Fe2+水解,防止生成Fe(OH)2沉淀。专题十二有机化学基础1.常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识别官能团结构碳碳双键碳碳三键CC碳卤键(X表示卤素原子)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酯基COOR2.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从共价键的变化形式判断反应类型:单键单键,取代反应;单键双键,消去反应;双键单键,加成反应;三键单键(或双键),加成反应;含有不饱和键的小分子高分子,加聚反应;含COOH、OH、NH2等官能团的小分子高分子,缩聚反应。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要结合反应机理,注意原子守恒规律的应用,特别是酯化反应、缩聚反应不能漏掉小分子(如H2O等)。(2)有机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