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二周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感受文言文特点和魅力,初步了解学习、理解古文方法。.积累更多中华经典诗文。二、能力目标:能利用所学方法去自主朗读学习其他古文。三、情感目标:感受知己难觅,赞颂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真挚友情。【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导语:有一段友谊至诚至深,感人肺腑;有一对朋友心心相印,心灵相通;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古文伯牙绝弦。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古文魅力。.齐读课题。.解题。你们知道伯牙是谁吗?怎么知道?(板书:查阅资料)“绝”是什么意思?怎么知道?(板书:借助注释)谁来
2、说说课题意思?(板书:变通理解)二、整体读文,感受古文节奏韵律.质疑:伯牙为什么绝弦?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朗读古文。.出示学习古文方法。.读通全文。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正腔圆。教师抓住不足适时指导,并出示节奏指导朗读。预设:“兮”是语气词,应延长,所以要停顿,但不用强调重读。最后一句,师可直接出示节奏,领读。教师范读。学生根据节奏自由朗读。检查朗读。先指名,再齐读,过渡:读古文不仅要读出它节奏韵律,还要读出情感,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人物情感。三、品读古文,悟知音导语:在刚才朗读中,我们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一一伯牙(板书),一个是一一子期(板书)。.默读古文,揣摩意思。同学们默读古
3、文,想一想,古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读懂了哪句话意思,不要忘了借助注释,变通理解。小组交流古文意思。把你读懂句子意思,说给本组同学听,请同学评价是否准确。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们,你读懂了哪句话意思?预设:句1?这两个“善”字理解为?一一(擅长,善于)。老师通过查阅工具书,发现善有擅长、善于意思。所以“使用工具书”是理解古文字词一个好方法。(板书:使用工具书)句2:这里善和前面善是一个意思吗?若学生不理解,可先说说后面文字意思,再来推测善意思。(板书:联系上下文)(应指2至3名学生说句子意思,再要求朗读,读出泰山雄伟壮观之意。)句3:同上指导,然后2、3句全班齐读。句4:学
4、生说出意思后,指导朗读时,强调“必”重读。句5:学生说出意思即可,暂不作过多拓展。.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领会“必得之”含义。导语:我想,作为名满天下音乐家,伯牙琴声里不单只有高山流水,可能还有一一(出示词语,教师引读)好一个善弹伯牙,好一个善听子期,这正是一一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和必得之)无论伯牙是所志,所念,所想,钟子期都一一必得之。我想问,子期听懂仅仅是伯牙琴声吗?还听懂了什么?什么心声?(可再次引读2、3句中内容)怎样人才能弹出如泰山般雄伟壮观,如江河般宽广豪迈曲子?小结:原来钟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道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峨峨泰山一般志向、洋洋江河一般胸怀。伯牙虽为宫廷乐师,与皇
5、宫贵族做伴,人们只知他琴艺高超,琴声美妙,但他寄托在琴声中志向和胸怀他们能得之吗?唯有谁得之?谁必得之?这才是一一(齐读第四句)这样默契,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是啊,只有这样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人,才可以叫做一一知音(板书)配乐,师生对读。(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篇古文,好吗?)读着,读着,发现前面四句,在语言编排上是一句一一伯牙,一句一一子期,这让我们仿佛看到当时他们,一个在鼓,一个在听,一个在倾诉,一个在回应。这是何等幸福,何等默契!从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象征,伯牙、子期成了知音代表。.知音之死,感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真谛。导语:这对知音约定第二年中秋在老地方见。可是,当伯牙赶去时候,看到
6、是钟子期那冰冷坟墓,原来分手后不久,子期就病死了。我们齐读最后一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体会到情感中朗读最后一句)悼知音俞伯牙为了表达自己丧失知音之痛,在钟子期墓前写下了这首短歌。(师生共读)这绝是弦,不绝是对知音深深怀念之情啊!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那无人理解生活中去,就算他有再高琴艺,又有谁能真正听懂,走进他内心呢?因此,子期死一一(齐读最后一句)四、高山流水,回味知音,诵读全文古人说“士为知已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正是一种真知己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魅力所在。后人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根据这个故事谱成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让我们伴着这段动人曲子,再一次朗诵全文。五
7、、作业出示一篇小古文北人不识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学古文。争论故事争论宝应县城南小学沈志彬争论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感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一、来自课堂上争论:1、课堂上声音在争论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A.课堂1声音: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生1:兄弟俩真笨,
8、白白让大雁飞走了。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师:刚才说是书上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师:为什么呢?生1:因为前面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总结。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是道理。师:有不同意见吗?(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B.课堂2声音:
9、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感想。你又是怎么想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生交流)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00生3:他们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生5:我以为兄弟俩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最响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多不如做多。”(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师:课文中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观点都赞
10、同肯定。师:你们对盛老师态度满意吗?生:不满意,盛老师对什么观点都:“赞许”,那我们就不知道该听谁了。(生大多数不满意,都分学生表示满意。)师:同学们,对于同一件事,不同人有不同想法,其实,是很正常。只要你说有道理。说兄弟俩很笨,我觉得有理;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也是事实;说没抓住时机也对,说做事关键先做起来也行(课堂上叽叽喳喳,议论纷纷。)2、争论声音课堂上两种声音,折射出两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对自己教学行为作深刻反思,大胆地解剖。这个过程是漫长,甚至是痛苦,它需要我们反复地剖析与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孰是孰非呢?支持课堂1教师认为,故事是则寓言,掌握寓意是寓言教学一个重要目
11、标,学生发表仅代表自己思考和感受但不一定正确,只有“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才一语破,而且这样学生也能接受。支持课堂2教师认为,新课程标准一再提出学生对文本反应可以是多元,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和体验。这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重要基础。文中盛老师那“赞许目光”也就是肯定了这种多元反应,也体现了编者、教材价值取向。3、争论反思:这次争论,归结为对文本理解、学生感受是要“一元”还是“多元”?从文学作品鉴赏多元性和学生认知规律及差异性来看,学生对文本理解感受应是多元,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和体验”不能以一刀整齐划一方式要求学生,也不能以部分学生甚至教师理解强加给全体学生。二、来
12、自检测争论:1、来自检测情况反馈课堂上争论平息不久,年级组搞了一次阶段检测,检测试卷就有一题:读了争论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结果课堂1学生基本上都写成“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阅卷教师都予以肯定,课堂2学生答案是五花八门,有说兄弟俩笨;有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有说要抓住时机;还有说别等。阅卷教师逐一予以甄别。说“要抓住时机”“要关键做起来”等道理打了勾,而说“真笨”“浪费时间”等答案打了叉,经过统计,只有近一半人答对了。2、争论声首。争论发生在本年级组老师同阅卷老师之间。年级组老师认为,学生感受理解是多元,不能强求一致,说“真笨”“浪费时间”也是学生独特感受,这里不应该判错。阅卷老师认为
13、,学生独特感受应当予以尊重,如“要抓住时机”算对,“关键做起来”等也算对。而.试题问是“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兄弟俩真笨”“兄弟俩浪费时间”只能是当时状况和简单判断,你能说这也叫道理吗?3、争论反思:这次争论体现了如何处理好文本价值取向和学生体验这一矛盾。语文教学要尊重文本价值取向,束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文本价值取向和学生体验感受在更多时候对更多学生来说,是一致。不应该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在特定情况下,学生对特定材料有独特体验,这是正常,也必须予以保护与尊重。另一方面,“学生感受”是多元,而“文本道理”却是不是个人感受问题,它应该是明确,最多数元,不应该存在“一个个读者就有一个道理”说法,如何
14、处理好这种矛盾呢?在争论中,全体老师再次达到共识:首先教师要保护学生积极性和要善于听取不同声音。教师应予以具体分析,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只要他体验是积极、健康、正面、老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但是,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原有思维定势。从更广、更深角度看问题(这时学生体验也有可能回归到文本价值取向中来,也有可能超越文本。三、来自教后记争论:1、教后感交流原以为这场争论应该结来了,可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又引发了全校语文老师一次争论。在一次教师交流教后记活动中,课堂上老师在提出争论故事教学中,他问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感想,你又是怎么想?或者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其中只问“感想”,没问“道
15、理”,以致于课文学会了,感想很丰富独特,但“道理”却只有一半人掌握。“一石激起千层浪”,应问“感想”还是应问“道理”呢?2、争论声首支持问“道理”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目标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积极情感,形成正确积极人生观、世界观。“道理”是这则故事核心内容,如果一篇文章学完了“道理”学不懂,可以说教学失败、教育失误。其二,从当前教学评价来看,一个学生只有体验感受,考试怎么办?支持问“感想”教师认为,“感想”即感悟以及想到内容,其中包括道理感悟,还包括联系自己看到听到情况产生联想。语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和体验。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道理,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情感、态
16、度和价值观。3、争论后反思:这次争论其实体现了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和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对矛盾上。故事学完了,问“学生有什么感想”和“学生懂得什么道理”这本身本无谁优谁劣之分,两者可以兼得,既问“感想”又问“道理”,在感想中学生谈出道理最好,如牵不出“道理”也可顺势深究一下。但从教师争论中,要可以看出教师教育思想不同倾向。主张问“道理”,是从文本出发,从落后课程评价出发,他们是在围绕教材教,围绕考试教。主张问“感想”,他们不仅是教材忠实“消费者”,更是学生发展“促进者”。他们不仅重视知识传授,更主要是他们具有强烈学生本位意识一一教育是为了全体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学生个性发展。“
17、以教材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主体”在一定情况下确实是一对矛盾。多少年来“教师一直教教材”、“学生学教材”、“主管部门考教材”,“教材”成了教师教学唯一,也成了教师思想“枷锁”。新教育理念指出,要改变过去“教教材”为“用教材”,在课程设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设计教案示例卜算子咏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课文,质疑问难。教学过程:、揭示课题.解题。.介绍写作背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指名读,纠正读音。.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品格?三、自学课文(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意思,不理解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
18、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个人自学。.小组内交流讨论。.质疑问难(学生提出问题有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读一读陆游咏梅词。.自主探究疑难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弄懂字词及重点句含义,体会梅花品格。.理解这首词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想象词中描绘“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教学过程:、导入齐读这首词。二、学习新课.出示学习目标.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重点体会梅花品格。)“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
19、花枝俏”句意: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坚强品格。“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句意: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品格和宽广胸怀。.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革命意志和谦逊品格以及宽广革命胸怀。).激发想像,画一画。(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景象画下来。).背诵这首词。(自由背、齐背、指名背。)三、总结、拓展.师生小结毛主席咏梅一词,用精炼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品格和
20、宽广革命胸怀。.读写结合。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附: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教案点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朗读,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理解词句含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课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内容,在了解梅花特点,体会梅花品格基础上,领会作者思想感情。课后鼓励学生读毛泽东主席其他诗词,背一背陆游咏梅词,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探究活动.读一读毛泽东其它诗词。.读读背背陆游咏梅词。教学目标:1、能划出课文中过渡句,并说出它们作用。2、学会生字,理解帷幕等词义,会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3、了解庐山云雾
21、特点及生成主要原因;能背诵第3、5自然段。4、感受庐山云雾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思想感情。重点和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特点进行具体描写;按一定方法背诵课文。教学时间:3教时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后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教学重点与难点:1、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2、体会遗词造句优美,体会庐山云雾奇幻,神秘。教学准备:录相、录音、词卡教学过程:
22、一、揭题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是它云雾,庐山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庐山云雾(读题)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风景、激情【播放录相】【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结束提问: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三、预习课文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字组成词语。(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四、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词情况A、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字词?(生答师出示)B、你利用什么
23、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2)检查朗读情况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作记号。(3)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4)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景色秀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2、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过渡语:庐山景色是这样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出示风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2)教师简单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描述,你觉得庐山风景美吗?(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
24、要求:划出文章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检查默读情况: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是什么关系?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语气。D指导朗读。(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培养语感)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图画。(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变化)E、你印象最深是什么?(那么多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句子读。师引读,庐山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提问:你真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25、雾多?师引背:漫步山道D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感觉。提问:哪句句式好?为什么?描写出是一种什么样感受?E、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感觉。F、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方法: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G试背:方法: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H、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语言把我们今天学内容介绍给在座每一个同学听听。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庐山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通过自己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词语。(出示词语朗读)六、作业:背诵第3节。第三教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段落或句子,体会庐山云雾神秘和优美。2、能给课文分段,认识过渡句有关作用。教学重点:认识过渡句有关作用。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区域医疗救治合同
- 土地临时占用合同书
- 药品供应链合作协议合同模板
- 战略合并合同协议书
- 快递企业间互惠合同
- 14 文言文二则 学弈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度杭州XX楼盘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合作合同
- 环保监测设备供应合同
- 企业合作伙伴保密合同协议
- 9《作息有规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度剧本杀剧本版权授权与收益分成合同
- 2025年春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及安排表
- 2025年一种板式过滤膜装置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BMS基础知识培训
- 水刀除锈施工方案
- 英语-广东省大湾区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卷和答案
- 2024年06月日照银行社会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培训课件:《静脉采血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修缮学习交底资料》课件
-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解答题压轴题十七大题型专练(范围:第四、五章)(含答案)
- 投资公司组织架构和运作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