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精编版)17 古诗三首_第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精编版)17 古诗三首_第2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精编版)17 古诗三首_第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精编版)17 古诗三首_第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精编版)17 古诗三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目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17 古诗三首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 同学们,请大家跟我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曾学习过的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1课时新课导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新课导入 望天门山 唐李白 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主要作品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者简介 李白25岁时第一次

2、离开自己的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看到了长江两岸的风景,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创作背景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初读古诗断楚至孤帆初读古诗再读诗歌,想象画面,理解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中断:从中间断开。品读诗词天门山是什么样子的呢?水又是什么样子的?高大雄伟,陡峭险峻 碧绿清澈品读诗

3、词诗中的“断”和“开”让你联想到怎样的景象? 这一句诗让人联想到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天门”才从中间断开而成为东西两山。借山势写出了水的汹涌浩荡。天门中断楚江开断开品读诗词天门中断楚江开品读诗词第二句诗中的“回”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回”字,把江水翻滚抛掷、变化无穷的状态全表现出来了,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碧水东流至此回回品读诗词碧水东流至此回品读诗词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单独、一个。出:突出,出现。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品读诗词思考:两岸的青山怎么“出”? 这里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不

4、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途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两岸青山相对出出 当你坐车或骑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路前方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品读诗词两岸青山相对出品读诗词诗的三、四两句有什么联系?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山所见的雄姿,下句点明“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孤帆”。描绘出了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品读诗词孤帆一片日边来品读诗词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山水相映青山相对出孤帆日边来以动写静孤帆乘风破浪长江灵秀浩荡结构梳理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第2课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

5、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作者简介 熙宁四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离京,任杭州通判。春日的一天,在杭州宦游的苏轼和朋友们游赏西湖,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苏轼被西湖美景陶醉,写下此诗。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写作背景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yym初读古诗抹抹药 ( )抹石灰( )抹布 ( )mmmm 涂。揩,擦。除去。m 涂抹,泥(n)。m 擦。用手按着并向下移动。初读古诗饮初写法:左窄右宽。右下部捺画伸展。写法:左右书写要紧凑。“

6、衤”撇、点要小。初读古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亦:也。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方:正。 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品读诗词第一、二句诗哪几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晴雨品读诗词晴天和雨天的西湖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晴天:水光潋滟雨天:山色空蒙品读诗词晴天的西湖品读诗词雨天的西湖品读诗词“好”和“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好”和“奇”分别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品读诗词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相宜:适宜。淡妆浓抹:淡素和浓艳两种

7、不同的妆饰。抹,涂抹。欲:如果。 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都神韵独特。品读诗词为什么苏轼要把西湖比作西子,“西湖”与“西施”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 “西湖”与“西施”的名字里都有一个“西”字;“西湖”景美,“西子”人美。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美。品读诗词 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品读诗词品读诗词品读诗词品读诗词品读诗词品读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晴方好雨亦奇借景抒情比西子总相宜比喻贴切浓淡相宜晴雨皆美结构梳理望洞庭唐刘禹锡第3课时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

8、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主要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浪淘沙等。作者简介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tnwimpn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初读古诗消磨( )磨坊( )磨mm磨(m)坊里的磨子发出沙沙的摩擦声。初读古诗镜未磨遥银盘初读古诗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湖面的波光。镜未磨:未经打磨的铜镜。 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相和:互相映衬。品读诗词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

9、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品读诗词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白银盘:比喻洞庭湖。青螺:青绿色的螺。诗中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品读诗词比喻: 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白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品读诗词想象: 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在诗人的想象中,洞庭山水成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给人以莫大的视觉享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品读诗词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描写,

10、把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主旨概括山水君山湖月潭面望洞庭 近望 远望景色迷人相和如镜青翠祥和宁静山水相衬青螺结构梳理拓展一返回“西湖十景”苏堤春晓 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 曲院风荷雷峰夕照 南屏晚钟 花港观鱼 柳浪闻莺双峰插云 三潭印月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这张相(xin xin)片记录了我与小杰初次相(xin xin)见时的情景。 他用抹(m m)布抹(m m)去了墙上的脚印。随堂练习二、翻译下列诗句。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都神韵独特。随堂练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宋苏轼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三、课外积累。随堂练习读一读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