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 z. - .- -可修编- -2010全国大学生绿色智能建筑大赛蛇口南海意库3#厂房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改造设计方案参赛学校: 金陵科技学院设计学生: 、史卫阳指导老师: 明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76033854 一、工程概况 PAGEREF _Toc276033854 h 5 HYPERLINK l _Toc276033855 1.1 工程简介 PAGEREF _Toc276033855 h 5 HYPERLINK l _Toc276033856 1.2 设计容 PAGEREF _Toc276033856 h 6 HYPERLIN
2、K l _Toc276033857 1.3 设计依据 PAGEREF _Toc276033857 h 6 HYPERLINK l _Toc276033858 1.3.1 主要规程、规及标准 PAGEREF _Toc276033858 h 6 HYPERLINK l _Toc276033859 1.4 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276033859 h 7HYPERLINK l _Toc276033860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276033860 h 9HYPERLINK l _Toc2760338612.1 系统功能需求 PAGEREF _Toc276033861
3、h 9HYPERLINK l _Toc2760338622.2系统配置设计 PAGEREF _Toc276033862 h 9HYPERLINK l _Toc276033863工作区子系统 PAGEREF _Toc276033863 h 10HYPERLINK l _Toc276033864水平子系统 PAGEREF _Toc276033864 h 11HYPERLINK l _Toc276033865垂直干线子系统 PAGEREF _Toc276033865 h 13HYPERLINK l _Toc276033866管理子系统 PAGEREF _Toc276033866 h 14HYPERL
4、INK l _Toc276033867设备间子系统 PAGEREF _Toc276033867 h 16HYPERLINK l _Toc276033868建筑群子系统 PAGEREF _Toc276033868 h 16HYPERLINK l _Toc2760338692.3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及工艺 PAGEREF _Toc276033869 h 17HYPERLINK l _Toc276033870综合布线机柜及设备安装 PAGEREF _Toc276033870 h 17HYPERLINK l _Toc276033871缆线敷设要求 PAGEREF _Toc276033871 h 17
5、HYPERLINK l _Toc276033872铜缆终接的一般要求 PAGEREF _Toc276033872 h 18HYPERLINK l _Toc276033873光缆芯线终接的一般要求 PAGEREF _Toc276033873 h 19HYPERLINK l _Toc276033874各类跳线的终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PAGEREF _Toc276033874 h 19HYPERLINK l _Toc276033875三、信息网络系统 PAGEREF _Toc276033875 h 20HYPERLINK l _Toc2760338763.1网络建设指导思想 PAGEREF _Toc2
6、76033876 h 20HYPERLINK l _Toc2760338773.2网络系统技术设计 PAGEREF _Toc276033877 h 21HYPERLINK l _Toc276033878网络技术定位 PAGEREF _Toc276033878 h 21HYPERLINK l _Toc2760338793.3拓扑结构与网络平台总体规划 PAGEREF _Toc276033879 h 26HYPERLINK l _Toc276033880网络系统拓扑图 PAGEREF _Toc276033880 h 26HYPERLINK l _Toc276033881层次化的网络设计 PAGER
7、EF _Toc276033881 h 27HYPERLINK l _Toc2760338823.4分层结构规划 PAGEREF _Toc276033882 h 28HYPERLINK l _Toc276033883核心层设计 PAGEREF _Toc276033883 h 29HYPERLINK l _Toc276033884汇聚层设计 PAGEREF _Toc276033884 h 29HYPERLINK l _Toc276033885接入层设计 PAGEREF _Toc276033885 h 30HYPERLINK l _Toc276033886无线网络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2
8、76033886 h 30HYPERLINK l _Toc2760338873.5VLAN规划 PAGEREF _Toc276033887 h 30HYPERLINK l _Toc276033888的划分及划分原则 PAGEREF _Toc276033888 h 31HYPERLINK l _Toc276033889划分方法 PAGEREF _Toc276033889 h 32HYPERLINK l _Toc2760338903.6系统功能及组成 PAGEREF _Toc276033890 h 34HYPERLINK l _Toc276033891网络方案说明 PAGEREF _Toc2760
9、33891 h 34HYPERLINK l _Toc276033892产品特点介绍 PAGEREF _Toc276033892 h 34HYPERLINK l _Toc276033893四、UPS供电系统 PAGEREF _Toc276033893 h 52HYPERLINK l _Toc2760338944.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276033894 h 52HYPERLINK l _Toc2760338954.2 系统要求 PAGEREF _Toc276033895 h 52HYPERLINK l _Toc2760338964.3 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276033
10、896 h 52HYPERLINK l _Toc2760338974.4 系统设备选型 PAGEREF _Toc276033897 h 56HYPERLINK l _Toc276033898伊顿9130 UPS 特性 PAGEREF _Toc276033898 h 57HYPERLINK l _Toc276033899伊顿9130 UPS 技术指标 PAGEREF _Toc276033899 h 57HYPERLINK l _Toc276033900五、防雷接地系统 PAGEREF _Toc276033900 h 59HYPERLINK l _Toc2760339015.1 系统概述 PAGE
11、REF _Toc276033901 h 59HYPERLINK l _Toc2760339025.2 系统组成 PAGEREF _Toc276033902 h 59HYPERLINK l _Toc2760339035.3 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276033903 h 59HYPERLINK l _Toc276033904六、设备清单 PAGEREF _Toc276033904 h 62HYPERLINK l _Toc276033905七、施工组织方案 PAGEREF _Toc276033905 h 64HYPERLINK l _Toc2760339067.1引言 PAGEREF _
12、Toc276033906 h 64HYPERLINK l _Toc2760339077.2工程概述 PAGEREF _Toc276033907 h 64HYPERLINK l _Toc2760339087.3施工总体布署 PAGEREF _Toc276033908 h 65HYPERLINK l _Toc276033909岗位素质要求、分工及职责 PAGEREF _Toc276033909 h 65HYPERLINK l _Toc2760339107.3.2 工作流程 PAGEREF _Toc276033910 h 66HYPERLINK l _Toc276033911规章制度 PAGEREF
13、 _Toc276033911 h 67HYPERLINK l _Toc2760339127.4人员配备情况 PAGEREF _Toc276033912 h 68HYPERLINK l _Toc276033913劳动力安排计划 PAGEREF _Toc276033913 h 68HYPERLINK l _Toc2760339147.5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 PAGEREF _Toc276033914 h 69HYPERLINK l _Toc2760339157.6施工进度计划和工期安排 PAGEREF _Toc276033915 h 72HYPERLINK l _Toc2760339167.7保证工
14、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PAGEREF _Toc276033916 h 73HYPERLINK l _Toc2760339177.8质量保证体系 PAGEREF _Toc276033917 h 75HYPERLINK l _Toc2760339187.9质量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276033918 h 77HYPERLINK l _Toc2760339197.10安全保证技术措施 PAGEREF _Toc276033919 h 78HYPERLINK l _Toc2760339207.11文明施工措施 PAGEREF _Toc276033920 h 81HYPERLINK l _Toc2
15、76033921八、工程概预算 PAGEREF _Toc276033921 h 82HYPERLINK l _Toc2760339228.1设备购置费 PAGEREF _Toc276033922 h 82HYPERLINK l _Toc2760339238.2安装工程费 PAGEREF _Toc276033923 h 83HYPERLINK l _Toc2760339248.3辅助材料费 PAGEREF _Toc276033924 h 83HYPERLINK l _Toc2760339258.4工程总造价 PAGEREF _Toc276033925 h 83HYPERLINK l _Toc27
16、6033926九、工程验收 PAGEREF _Toc276033926 h 84HYPERLINK l _Toc2760339279.1 到货验收 PAGEREF _Toc276033927 h 84HYPERLINK l _Toc2760339289.2 系统初步验收 PAGEREF _Toc276033928 h 84HYPERLINK l _Toc2760339299.3 系统最终验收 PAGEREF _Toc276033929 h 85HYPERLINK l _Toc276033930十、附件 PAGEREF _Toc276033930 h 86HYPERLINK l _Toc2760
17、3393110.1 附件一:CAD设计图纸 PAGEREF _Toc276033931 h 86HYPERLINK l _Toc27603393210.2 附件二:Netiz设计图纸及表格 PAGEREF _Toc276033932 h 86HYPERLINK l _Toc276033933十一、致 PAGEREF _Toc276033933 h 87一、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三洋厂房片区”位于市南山区蛇口太子路,由六栋四层工业厂房构成,占地面积44125平米,总建筑面积95815平米,每栋建筑面积15969平米。厂区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是改革开放最早的三来一补”的厂房之一,二十多年来
18、先后有近百家不同性质的劳动密集性企业入驻,其中时间最长、最著名的是日本的三洋株式会社,因此,人们习惯上都通称此厂区为三洋厂区”,三洋厂区的历程见证了蛇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发源地的传奇历史。根据需要决定保留旧厂房并对其进行功能改造使其重新焕发新时代建筑的活力,当年的三洋厂房已更名为蛇口南海意库,我们期望它成为代表新世纪创意产业的科技园区,其中的3#厂房作为该园区最先启动的示项目采用了大量的绿色建筑技术,在节能、节材、节水、保护环境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图1-1 3#厂房地理位置3#厂房改造属于整个三洋厂区改造的示性项目,也是启动的首个改造项目。3厂房为框架结构的5层建筑,层高4m,总建筑面积:约16
19、000平方米,无地下室。图1-2 3#厂房鸟瞰图1.2 设计容3厂房智能化系统应由以下子系统构成(1)综合布线系统(2)信息网络系统(3)计算机中心机房系统(4)防雷接地系统1.3 设计依据 主要规程、规及标准(1)GBJ/232-90,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2)JGJ/T16-92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3)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4)GB50348-2004安全防工程技术规;(5)GBJ57-83建筑防雷设计规;(6)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7)GB50254 50259-96电器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8)GB50343-
20、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9)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10)SJ/T30003-93电子计算机房施工及验收规;(11)GB9361-88计算场站安全要求;(12)GBJ32-82电器装置安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13)GB50222-95建筑部装饰设计防火规;(1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1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16)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1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18)不间断电源技术性能标定方法及实验要求;(19)建筑物电气装置(国际电工IEC要求);(20)(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21)G
21、BJ235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22)GB4943-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全。1.4 设计原则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对3厂房的各智能化子系统应实行统一的管理;所采用的系统和设备应符合标准化、开放性的要求,并具有可扩性和灵活性。系统设计要做到功能实用;技术先进、成熟;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施工维修方便;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体现以人为本。(1) 实用性和先进性:系统设计既要强调先进性也要注重实用性。方案在设计中应注意系统配置的经济效益,达到综合平衡。(2) 集成性和可扩展性:考虑到3#厂房的整体要求,和未来产品的升级换代,设计中应考虑全面和周到。注意预留,并保留
22、一定的可扩展性。同时兼顾到本系统工程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3) 标准化和结构化:设计依据国家和地区有关的标准,同时注意本项目的符合绿色智能建筑整体的要求。(4) 安全性和稳定性:系统设计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5)经济性:在实现系统功能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优化设计。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2.1 系统功能需求(1)系统应满足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灵活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它不但应当满足当前应用系统对通信的需求,又要符合今后技术发展和管理的需要。(2)系统能在设备布局和需要发生变化时实施灵活的线路管理。(3)能为数据及高清晰度图像信息提供高速及宽带的传输能力。(4)提供有效的工具
23、和手段,能够简单、方便进行线路的分析、检测和故障隔离,当故障发生时,可迅速找到故障点并加以排除。(5)为未来的三网合一提供考虑和冗余。综上所述,此布线系统设计为千兆网系统。2.2系统配置设计图2-1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工作区子系统(1)设计要点:1)工作区的线槽的敷设要合理美观;2)信息插座设计在距离地面30cm以上;3)信息插座与计算机设备的距离保持在5m围,注意考虑工作区电缆、跳线和设备连线长度总共不超过10m;4)网卡接口类型要与缆线接口类型保持一致;5)估算所有区域所需要的信息模块、信息插座、面板数量要准确。(2)设计容:考虑到信息一旦定位,重新改动将很困难,且布线系统的寿命超
24、过15年。因此在信息点的设定上,尽量做到一步到位,以应付未来突飞猛进的信息浪潮。信息点是依据贵方提供的各房信息点数分配要求设定。另外,我们也充分考虑到办公通信的日益发展、对多媒体传输的需求及经济性的因素。在用户端口上,选取了六类模块。模块上可安上识别标签,以识别不同的信息系统。工作区用 86标准的面板。本方案中的信息插座均为、终端、网络通用设计,接终端或接网络由用户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我们选用带标识信息接口,可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明显的标识可让用户方便地区分和使用系统和计算机系统。以上所有数据的接口按8芯线设计,为今后高速局域网的扩展留有发展空间接口全部采用RJ45-8芯I/O模块和RJ11-4
25、芯I/O模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单口、双口面板。用户可参考右图连接数据系统和系统。图2-2 工作区示意图表2-1 工作区子系统语音、数据统计表安装位置语音(个)数据(个)3#厂房一层41413#厂房二层3663663#厂房三层2982983#厂房四层2452453#厂房五层1919合计969969水平子系统(1)水平子系统设计涉及到传输介质和连接器件集成,设计要点主要有:1)确定建筑物构成需要安装信息插座模块的数量及其位置;2)根据工程环境条件,确定缆线走向;确定缆线、线槽、管线的数量和类型以及相应的吊杆、托架等;3)当语音点与数据点需要互换时,所用缆线类型。(2)配线间信息点数量的确定从用户工
26、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到管理间子系统的配线架,结构一般为星型结构。水平布线子系统一般在一个楼层上,并与信息插座连接,但在此布线系统中由于五楼的信息点较少,考虑到经济性因素把此层信息点接到四楼配线间。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水平子系统由4对UTP组成,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信设备。由于3#厂房平面跨度较大,故每层由2个弱电井同时走线(一楼只由右弱电井走线,因为一楼所有信息点距离右边弱电井较近且数量少)。表2-2 配线间子系统语音、数据统计表配线间位置语音(个)数据(个)3#厂房一层41413#厂房二层左195195右1711713#厂房三层左146146右1521523#厂房四层左5151右213213合计9
27、69969(3)缆线的选型综合布线产品选型要求布线产品必须达到十五到二十年的系统质保。考虑到3#厂房的整体要求,和未来产品的升级换代,系统应能为数据及高清晰度图像信息提供高速(1000Mbps以上)及宽(500MHZ以上)的传输能力,并满足千兆以太网的需求,确保实际使用时网络传速稳定、不丢失数据包。目前,市场上满足千兆以太网需求的线缆有超5类双绞线、六类双绞线、七类双绞线和光钎。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3ab任务小组于1997年发布了千兆以太网标准1000Base-T,该技术采用先进的5级脉冲调幅(PAM)编码方式,在4对超五类双绞线上全双工传输,即每对线在发送信号的同时又
28、接收信号,每对线上的传输速率是250Mbps。1000Base-T采用多级编码方式,可以降低网络传输时对每对线的带宽要求,每对线所需带宽不到80MHz;由于采用这种双工传输技术会产生信号回波,导致信噪比(SNR)过高,网络接受端无法获得正常的信号。为了消除双工传输带来的回波影响,在网络设备上必须加多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门处理网络传输中产生的噪音,从而可以降低网络传输误码率。但DSP价格不菲,约占千兆以太网卡成本的50。总之,在超五类布线系统中,虽也可满足千兆的传输,但由于它将用于网络传输的2对线改为4对线的传输,且两端的设备必须为全双工模式,考虑到以后网络的升级,故而超5类线不适合
29、本布线系统的要求。七类线是一种8芯屏蔽线,每对都有以个屏蔽层,然后8根芯外还有一个屏蔽层。它的带宽达到600MHz,支持10G以太网,但接口与现在的RJ-45不兼容,考虑到终端设备的接口都是RJ-45口,需要添加转接设备,这样会增加技术和经济负担,故而七类线不适合本布线系统。光纤的数据传输率可达Gb/s级,信号损耗和衰减非常小,以及有较大的带宽潜力,并且具有不受电磁干扰或噪声影响的独有特征,因此光钎非常适合系统主干通道的布线要求。为了克服1000Base-T高成本的问题,2002年TIA/EIA-854颁布新的千兆以太网标准1000Base-T*。该标准定义了一种使用六类产品的千兆以太网技术1
30、000Base-T*。由此提供了一种更为经济的千兆以太网解决方案。该技术使用4对线单工传输,其中两对线用于发送,另外两对线用于接收,每对线平均传输速率提高到500Mbps。1000Base-T*在每对线上需要125MHz带宽,需要又更好的六类布线系统来支持。由于1000Base-T*采用单工传输方式,解决了1000Base-T因采用双工传输方式而产生的噪音过高问题,因而在网络设备上不必采用昂贵的DSP芯片来消除回波,显著降低了网络设备的电缆复杂程度,1000Base-T*网络设备制造成本较1000Base-T降低了大约50。综上所述此次布线系统水平子系统采用六类线布线,垂直干线子系统采用光钎布
31、线。此次改造系统六类线总用量估算如下:平均电缆长度计算公式:C=0.55*(F+N)一箱线缆能打的点数:m=L/C每层线缆总箱数:M=n/m式中 F:最远信息插座配线间的距离; N:最近信息插座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楼的信息插座的数量; L:一箱线的总长度(约305米)。表2-3 每层楼用线箱数安装位置线缆(箱)3#厂房一层163#厂房二层1463#厂房三层1203#厂房四层983#厂房五层8合计388垂直干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又称骨干子系统,它提供建筑物的干线电缆,负责连接管理间到设备间子系统的子系统,一般使用光缆或选用大对数的非屏蔽双绞线。它也提供了建筑物垂直干线电缆的路由。本系统中
32、,数据系统采用6芯多模光钎由主设备间至各层配线间;系统采用5类50对大对数电缆由主设备间至各层配线间。表2-4 主干线缆长度估算表骨干线缆名称长度(米)五类50对大对数线缆15006芯多模光钎340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是指干线接线间的分配线架(IDF),由交叉连接的端接硬件及快接式跳线等组成,以实现对信息点的灵活管理。从本建筑结构特点考虑,3#厂房平面跨度较大,整个建筑分两个弱电竖井走线,分配线架设在弱电间。弱电间安置标准机柜,机柜安装数据配线架、语音主干110配线架、光端箱等连接硬件,还有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所有语音和数据信息点均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统一端接于六类数据配线架上。语音应用可从数
33、据配线架将用作语音的线对跳接至主干110配线架。数据应用可从数据配线架跳接至接入交换机实现。-. z.图2-3 管理间子系统示意图-. z.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中心单元,它通过中央主配线架把各种不同的设备连接起来。同时提供楼宇间主干或广域网的入户接口。设备间设在四层弱电中心机房,配线及网络设备全部都整洁而且安全的安装在标准机柜中。每个机柜配备足够数量的机柜隔板、安装螺丝、垂直收线环等。电源插线板采用经国家CCC认证的机柜专用电源插座。机柜上配有跳线管理器,所有跳线一律走跳线管理器,决不允许线缆散乱在理线器外。图2-3 设备间子系统示意图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是室外设备与室
34、网络的接口,它终接进入建筑物的铜缆和光缆,并为铜缆提供电气保护。室外干线电缆、光缆和公用网进入建筑物时,都应设置引入设备,并在适当位置终端转换为室电缆、光缆。引入设备宜单独设置房间,还须提供必要的电气保护装置。本工程室外铜缆由运营商实施,应适当考虑接入措施。2.3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及工艺综合布线机柜及设备安装施工前应对所安装的设备外观、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地证明、说明书、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检验,检验设备是否选用厂家原装产品,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机柜台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柜应离墙0.5m以上,便于安装和施工;底座安装应牢固,应按设计图的防震要求
35、进行施工;机柜安放应竖直,柜面水平,垂直偏差不大,水平偏差不大于3mm,机柜之间缝隙不大于mm;机台表面应完整,无损伤,螺丝坚固,每平方米表面凹凸度应小于mm;机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可靠;机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保持良好;所有机柜应设接地端子,并良好接入弱电间接地端。缆线敷设要求线槽配线前应消除槽的污物和积水。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
36、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非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屏蔽线更高于此值;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光缆的弯曲半工半续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标准规定(管线平行距最小为0.1m;交叉净距最小为0.25m)。 建筑物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它管线最小净距见表2-5。 在暗管或线槽中缆线敷设完毕后,宜在信道两端口出口处用填充材料进行封堵。 安装光缆时应确保光缆不要受到化学和物理的伤害。在安装期间,检查光缆的延伸度,确保光缆的延伸度不要超过
37、标准的规定。敷设光纤时,其牵引力应加于加强筋上,牵引力不应大于150N;牵引速度宜为10M/min;单次牵引长度不宜大于是1Km。光纤架设完毕,应将端头包扎并盘好置于托架高处。表2-5 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它管线最小净值 管线种类平行净距(mm)垂直交叉净距(mm)避雷引下线1000300保护地线5020热力管(不包封)500500热力管(包封)300300给水管15020煤气管30020压缩空气管15020铜缆终接的一般要求缆线在终接前,必须核对缆线标识容是否正确; 缆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 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 对绞电缆与插接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即按568-
38、B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灰白、灰)光缆芯线终接的一般要求采用光纤连接盒对光纤进行连接、保护,在连接盒中光纤的弯曲半径应符合安装工艺要求(即弯曲半径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使用连接器以便于光纤的跳接。 光纤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各类跳线的终接应符合下列规定各类跳线缆线和接插件间接触应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对绞电缆跳线不应超过5m,光缆跳线不应超过10m。三、信息网络系统3#厂房网络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利用先进的网络设备,建设一个可靠稳定、高效安全的基础网络。随着3#厂房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深度发展
39、,为整个场馆的日常办公等一系列活动铺垫坚实的基础网络。因此,构建一个高效、实用、稳定可靠、安全的网络平台,是3#厂房网络建设考虑的重点。产品选用国知名品牌神州数码系列网络产品。3.1网络建设指导思想1.可靠性与可用性网络系统设计应充分设备的高可靠性和系统高可用性;不仅要考虑设备的部件冗余,同时也要考虑网络的链路冗余。2.可扩展性网络设计的可扩展性要求,包括交换机硬件的扩展能力以及网络实施新应用的能力。3.规模与用户在设计网络的方案时,首先是满足现有规模的网络用户的需求,同时考虑到未来业务发展、规模的扩大,应该设计网络具有用户端口灵活的扩充能力。4.安全性网络的安全性应充分考虑应用环境中的信息资
40、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可以有效的控制网络的访问,灵活的实施网络的安全控制策略等。5.可管理性网络的可管理性要求:网络中的任何设备均可以通过网络管理平台进行控制,网络的设备状态,故障报警等都可以通过网管平台进行监控,通过网络管理平台简化管理工作,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6.协议的标准性网络设计所采用的设备要求采用主流技术、开发的标准协议,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能够支持同一厂家的不同系列产品,不同厂家的产品之间的无缝相互连接与通讯。在设计网络原则上必须考察设备的技术、协议的标准性,减少设备互连的问题,网络维护的费用,使用户的投资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应当考虑选择的设备是否是可升级的,在新的标准出现以后,系统应能
41、够升级到新的标准。3.2网络系统技术设计网络技术定位企业网的建设,组网技术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个系统建设目标能否顺利完成,投资能否得到保护,能否正常运行并发挥其作用。因而组网技术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从技术角度和市场占有来看,目前流行的网络技术主要有: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ATM网(AsynchronousTransferMode异步传输模式)、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无线局域网以及刚刚起步的万兆以太网技术等。另外,伴随着网络,还有网络上的应用、安全和管理技术等,究竟哪一种最适合办公大大楼络平台的需要,我们分析一下这几种网络技术的特征。1.以太网(Eth
42、ernet)最开始以太网只有10Mbps的吞吐量,它所使用的是CSMA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的访问控制方法,通常把这种最早期的10Mbps以太网称之为标准以太网。以太网主要有两种传输介质,那就是双绞线和同轴电缆。所有的以太网都遵循IEEE 802.3标准,下面列出是IEEE 802.3的一些以太网络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传输速度,单位是Mbps”,最后的一个数字表示单段网线长度(基准单位是100m),Base表示基带”的意思,Broad代表带宽”。10Base5使用粗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基带传输方法;10Base2使用细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85m,
43、基带传输方法;10BaseT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1Base5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传输速度为1Mbps;10Broad36使用同轴电缆(RG59U CATV),最大网段长度为3600m,是一种宽带传输方式;10BaseF使用光纤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为10Mbps;2.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标准的以太网技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数据流量速度需求。在1993年10月以前,对于要求10Mbps以上数据流量的 AN应用,只有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可供选择,但它是一种价格非常昂贵的、基于100Mpbs光缆的 AN。19
44、93年10月,Grand Junctio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快速以太网集线器Fastch10100和网络接口卡FastNIC100,快速以太网技术正式得以应用。随后Intel 、SynOptics、3、Bay Networks等公司亦相继推出自己的快速以太网装置。与此同时,IEEE802工程组亦对100Mbps以太网的各种标准,如100BASET*、100BASET4、MII、中继器、全双工等标准进行了研究。1995年3月IEEE宣布了IEEE802.3u 100BASET快速以太网标准(Fast Ethernet),就这样开始了快速以太网的时代。快速以太网与原来在100Mbps带宽下工作
45、的FDDI相比它具有许多的优点,最主要体现在快速以太网技术可以有效的保障用户在布线基础实施上的投资,它支持3、4、5类双绞线以及光纤的连接,能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设施。快速以太网的不足其实也是以太网技术的不足,那就是快速以太网仍是基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和冲突检测(CSMACD)技术,当网络负载较重时,会造成效率的降低,当然这可以使用交换技术来弥补。100Mbps快速以太网标准又分为:100BASET* 、100BASEF*、100BASET4三个子类。100BASET*:是一种使用5类数据级无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快速以太网技术。它使用两对双绞线,一对用于发送,一对用于接收数据。在传输中使用4B5
46、B编码方式,信号频率为125MHz。符合EIA586的5类布线标准和IBM的SPT 1类布线标准。使用同10BASET相同的RJ45连接器。它的最大网段长度为100米。它支持全双工的数据传输。100BASEF*:是一种使用光缆的快速以太网技术,可使用单模和多模光纤(62.5和125um)多模光纤连接的最大距离为550米。单模光纤连接的最大距离为3000米。在传输中使用4B5B编码方式,信号频率为125MHz。它使用MICFDDI连接器、ST连接器或SC连接器。它的最大网段长度为150m、412m、2000m或更长至10公里,这与所使用的光纤类型和工作模式有关,它支持全双工的数据传输。100BA
47、SEF*特别适合于有电气干扰的环境、较大距离连接、或高环境等情况下的适用。100BASET4:是一种可使用3、4、5类无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快速以太网技术。它使用4对双绞线,3对用于传送数据,1对用于检测冲突信号。在传输中使用8B6T编码方式,信号频率为25MHz,符合EIA586结构化布线标准。它使用与10BASET相同的RJ45连接器,最大网段长度为100米。其区别于传统的以太网的两个特征是:在网络传输速度上由10M提高到100M,将传统的采用共享的方案改造成交换传输,在共享型通信中,一个时刻只能有一对机器通信,交换型则可以有多对机器同时进行通信。由于快速以太网技术主要面对中小企业,其
48、网络带宽是应用扩展的瓶颈,对于大楼现阶段以及将来的网络应用的需求已不适应,因此我们不考虑在主干采用该技术,而仅仅用于桌面的接入。3.ATMATM自诞生之日起有过很多名字,如异步分时复用、快速分组交换、宽带ISDN等。其设计目标是单一的网络多种应用,在公用网、广域网、局域网上采用相同的技术。ATM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协议较为复杂,部分标准尚在统一和完善中;另外价格较高,与传统通信协议如SNA、DEET、NetWare等互操作能力有限。因此目前ATM主要应用在主干网上,工作站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通过局域网仿真来实现。尤其在目前,随着Internet的发展,IP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事实的工业标准,这已经
49、成为一种公认的事实,但是在ATM技术上架构IP,需要采用 ANE或MPOA技术,这使得技术上比较复杂,管理非常麻烦,同时使得ATM的效率大打折扣,性价比较差。因此,在本项目中不采用该技术。4.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最新的高速以太网技术,给用户带来了提高核心网络的有效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的最大优点是继承了传统以太技术价格便宜的优点。 千兆技术仍然是以太技术,它采用了与10M以太网相同的帧格式、帧结构、网络协议、全/半双工工作方式、流控模式以及布线系统。由于该技术不改变传统以太网的桌面应用、操作系统,因此可与10M或100M的以太网很好地配合工作。升级到千
50、兆以太网不必改变网络应用程序、网管部件和网络操作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投资保护,因此该技术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为了能够侦测到64Bytes资料框的碰撞,Gigabit Ethernet所支持的距离更短。Gigabit Ethernet 支持的网络类型,如下表所示:表 3-1 不同传输介质的距离传输介质距离1000BaseC* Copper STP25m1000BaseT Copper Cat 5 UTP100m1000BaseS* Mu ti-mode Fiber500m1000Base * Sing e-mode Fiber3000m千兆以太网技术有两个标准:IEEE802.3z和IEEE80
51、2.3ab。IEEE802.3z制定了光纤和短程铜线连接方案的标准,目前已完成了标准制定工作。IEEE802.3ab制定了五类双绞线上较长距离连接方案的标准。 IEEE802.3z工作组负责制定光纤(单模或多模)和同轴电缆的全双工链路标准。IEEE802.3z定义了基于光纤和短距离铜缆的1000Base-*,采用8B/10B编码技术,信道传输速度为1.25Gbit/s,去耦后实现1000Mbit/s传输速度。 IEEE802.3z具有下列千兆以太网标准:(1) 1000Base-S* 1000Base-S*只支持多模光纤,可以采用直径为62.5um或50um的多模光纤,工作波长为770-860
52、nm,传输距离为220-550m。(2) 1000Base- * 2 *多模光纤 1000Base- *可以采用直径为62.5um或50um的多模光纤,工作波长围为1270-1355nm,传输距离为550m。 *单模光纤 1000Base- *可以支持直径为9um或10um的单模光纤,工作波长围为1270-1355nm,传输距离为5km左右。 (3) 1000Base-C*采用150欧屏蔽双绞线(STP),传输距离为25m。 IEEE802.3ab工作组负责制定基于UTP的半双工链路的千兆以太网标准,产生IEEE802.3ab标准及协议。IEEE802.3ab定义基于5类UTP的1000Bas
53、e-T标准,其目的是在5类UTP上以1000Mbit/s速率传输100m。 IEEE802.3ab标准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1) 保护用户在5类UTP布线系统上的投资。 (2) 1000Base-T是100Base-T自然扩展,与10Base-T、100Base-T完全兼容。不过,在5类UTP上达到1000Mbit/s的传输速率需要解决5类UTP的串扰和衰减问题,因此,使得IEEE802.3ab工作组的开发任务要比IEEE802.3z复杂些。千兆以太网技术的优点技术简单,例如保留以太网的帧格式、管理工具和对网络概念上的认识。便于升级,从现有的传统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可以平滑地过渡到千兆以太网,
54、并不需要掌握新的配置、管理与排除故障技术;网络投资可以得到保护,无需对用户进行再培训,也无需为额外的网络协议进行投资;千兆以太网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并具有向后兼容性;端口价格相对较低;可以提供10倍于快速以太网的传输速度。千兆以太网技术也是继承了传统以太网的技术特性,因此除了传输速率有明显提高外,别的诸如服务的优先级、多媒体支持等能力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标准,如802.3*,802.1p,802.1q等。同时各个厂商的千兆以太网产品逐步形成了许多大型的用户群,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另外,千兆以太网在技术上与传统以太网相似,与IP技术能够很好地融合,在IP为主的网络中以太网的劣势几乎变得微不足道,其优势
55、却非常突出,例如容易管理和配置,同时支持VLAN的IEEE802.1q标准已经形成。支持Qos的IEEE802.1p也已形成,支持多媒体传输有了保证。另外在三层交换技术的支持下,能够保持很高的效率,目前已经基本上公认为局域网骨干的主要技术。5.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Wire less orca Area Network,缩写为W 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线局域网利用了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可能。在同筑物之,无线局域网使得信息交换、协作无论在线或者移动状态下都能进行。只要在笔记本或PC上安装PC Car
56、d适配器,用户就能够在无线网络覆盖区自由移动而保持与网络的联结。将无线局域网技术应用到台式机系统,则具有传统局域网无法比拟的灵活性。桌面用户能够安放在缆线所无法到达的地方,台式机的位置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变换。无线局域网技术在目前阶段由于带宽的限制还不能应用于网络主干,它作为有线网络的有效补充,却能够带来极大的方便。其灵活性,可移动性和极强的可扩容性,使局域网的组建非常的方便,快捷;只要在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都可以随时的享用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增加用户不用任何连线,仅仅需要一个无线网卡即可。本期计划覆盖多功能会议厅、图书馆教师和学生阅览室、行政办公楼中、小会议室、电教大楼高级会议厅以及两个多媒体课
57、室,解决信息点流动的问题。6.万兆以太网网由于万兆以太网技术的国际标准尚在制定中,现有的的产品没有最后定型,现在对万兆以太网的的认知处于厂商的商业推动之中,同时与万兆以太网配套的相关网络技术及协议组并没有制定完成,也没有成功应用的实例。对于一个处于生成期的技术,我们认为对于大楼 企业网这种对技术成熟性要求较高的网络环境是不适合的。由于万兆以太网将是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综合考虑现有的投资和未来的需要,我们建议所选用的核心层交换机应支持万兆以太网。综上所述,针对办公大楼的特点,大楼的网络平台主干宜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以交换式快速以太网作为桌面接入的主要手段而以无线局域网技术作为辅助接入方式。3.3
58、拓扑结构与网络平台总体规划厂房网络平台从物理上可以划分为网络中心、办公区、。从层次结构上可划分为核心层、分布层和接入层三个层次。网络系统拓扑图网络系统拓扑图如下:图3-1 3#厂房网络系统拓扑图层次化的网络设计由于厂房网络系统平台的规模很大,普通的平面网络结构设计模型难以满足网络性能的需求,而采用层次化网络设计模型,由于其良好的伸缩能力、易于实现、易于排除故障、可预测性、协议支持、易于管理等特点,可充分满足网络不断增长的长期需求。考虑厂房现有网络物理资源分布以及对网络覆盖围的需求,我们在设计中采用了三层设计体系结构:核心层、分布层和接入层。(1)核心层核心层的功能主要是实现骨干网络之间的优化传
59、输,核心层设计任务的重点通常是冗余能力、可靠性和高速的传输,以及强大的路由处理能力。(2)汇聚层汇聚层提供基于统一策略的互连性,它连接核心层和接入层,对数据包进行复杂的运算。在大楼网络环境中,汇聚层主要提供如下功能:地址的聚集、部门和工作组的接入、广播域/组播传输域的定义、VLAN分割、介质转换和安全控制等。(3)接入层接入层交换机放置于每栋楼的楼层可用于直接接入到信息点。应采用可网管、可堆叠的高性能交换机,以便于扩展,交换机应具备扩展槽,以便根据需要加插百兆光纤模块或光纤收发器。接入层的主要功能是为最终用户提供对网络访问的途径。主要提供如下功能:带宽共享、交换带宽、MAC层过滤和网段微分。层
60、次化设计的优点主要有:(1) 可扩展性,网络可模块化增长而不会遇到问题。(2) 简单性,通过将网络分成许多小单元,降低了网络的整体复杂性,使故障排除更容易,能隔离广播风暴的传播、防止路由循环等潜在的问题。(3) 设计的灵活性,使网络容易升级到最新的技术,升级任意层次的网络不会对其他层次造成影响,无需改变整个环境。(4) 可管理性,层次结构使单个设备配置的复杂性大大降低,更易管理。3.4分层结构规划在层次化网络设计的指导原则下,针对3#厂房 企业网络的特点,采取三层结构的方案,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1)三层结构采取核心分布接入”三层结构。接入层交换机指放置于楼宇各楼层的交换机,直接为终端用户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固体除油除锈粉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不锈钢领带夹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楼梯维护合同范本
- 门窗设计与施工合同流程
- 正规伐木合同范本
- 蹦床公园合同范本
- 年度高纯镓及氧化镓产业分析报告
- 医疗行业劳务派遣合同解读
- 2025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篇素养提升文理专题四概率与统计理科第1讲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5届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目标自我分析职业定位实施计划
- 物联网安全分析报告
- 黄芪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康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机制探究
- 物业管理工作量化细则
- 2024市场营销学教师资格证试讲授课教案
- 《高热惊厥的急救》课件
- 语文教学之学理
- 医疗卫生行业医疗服务规范培训
- 渠道下沉活动方案
- 小学足球课题结题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