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地域文化_第1页
三门峡地域文化_第2页
三门峡地域文化_第3页
三门峡地域文化_第4页
三门峡地域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神话传说 相传大禹治水时,用神斧在这里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三门峡之名即由此而来。 黄河大坝建造前的“三门”大禹2三门峡地图亚武山黄帝陵仰韶文化遗址函谷关虢国文化遗址黄河大坝3三门峡市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三门峡的历史悠久,五、六十万年前,这里就留下了华夏祖先生息的痕迹,夏、商以及西周时期的虢国都把这里当作统治的中心区域。著名古迹有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虢国车马坑群、荆山轩辕黄帝陵、战国时代的秦赵会盟台、老子著道德经的函谷关、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宝轮寺塔等。 4新石器文化 在三门峡的新石器文化中有“三最”:其一,最具文化魅力的是渑池县仰韶村

2、,出土文物以彩陶为代表,又叫彩陶文化。其二,最典型的是庙底沟文化。由于该文化主要图案以花瓣纹为主且不同于其他同期文化而被学术界命名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其三,最大的遗址群是灵宝铸鼎原聚落遗址。目前基本调查清楚的有处,其出土文物的断代认定正好与史书上记载的黄帝时期吻合,加之当地流传的许多有关黄帝的故事传说和至今仍延用的黄帝岭、荆山、夸父山、蚩尤山等地名,学术界初步认定这里是黄帝部落统一中原的定都之地。仰韶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庙底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分别被评为“中国世纪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5仰韶文化遗址6仰韶文化的彩陶装饰纹样7仰韶出土文物8910轩辕黄帝铸鼎原聚落遗址111213西周文化

3、以虢国墓地和虢都“上阳”城遗址为代表。虢国墓地总面积万平方米,已发掘和探明的遗址多达处。特别是第二次发掘和钻探,弄清了国君埋葬区的规模和遗址数量,发现了两座大型国君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文物,是目前全国已发现的一处规模最大、保存完好、排列有序、跨越西周至东周之际的大型邦国公墓。虢都“上阳”城遗址总面积万平方米,从世纪年代至今,先后发现了具有明显城市特征的城墙、护城壕、宫殿、供排水、作坊等遗迹,被专家确认为虢国都城遗址。这一发现,将三门峡的城市历史上溯到年前。 14虢国墓地车马坑1516出土文物17铜器18玉器19虢都“上阳”城遗址出土20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是一个流域性的涵盖范围较广的概念,但

4、在三门峡地区具有四个明显特色:第一,在黄河流经线上,三门峡是离黄河最近的两个城市之一。在三门峡,黄河流势平缓,水量增大,且两面环绕城市,形成独特的水城一体景观。第二,在黄河入三门峡境内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如铸鼎原遗址群、函谷关、古陕州城、虢国墓地、仰韶村遗址、周桓王陵遗址等。古陕州城是离黄河最近的一座古城址,有多年历史。第三,有中游向下游过渡段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黄河三门峡谷、白浪峡谷等。第四,有万里黄河第一坝。坝区不仅有独特的峡谷地貌,有中流砥柱、梳妆台等千古名胜,还有大禹斧劈三门的神话传说和唐太宗李世民题记等人文景观。21黄河大坝建造前,三门峡的“三门”22三门峡黄河大坝2324中流砥柱2

5、5梳妆台水打梳妆台下过,开元旧有娘娘河。娘娘已自随流水,故杷妆台付逝波。 -郭沫若 26宗教文化 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圆寂后葬于熊耳山下空相寺,今有达摩塔及梁武帝萧衍所题“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古碑为证。空相寺是曾与白马寺、相国寺、少林寺齐名的河南佛都四大名刹。此外,义马的鸿庆寺和市区的宝轮寺也曾是北魏和盛唐时代三门峡地区的著名佛教寺院。至今尚存降魔变浮雕和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宝轮寺塔,其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极高。这三座古寺名迹是佛教文化在三门峡地区兴盛和发展的最好物证 。道教成教于东汉,但被道教尊为教宗经典的道德经却是东周时期著名哲学家老子在函谷关写下的。老子的道德经同函谷关一样,名人、名

6、著、名关已成为道家文化在三门峡留下的千古不朽的文化圣事。 27空相寺达摩殿2829鸿庆寺30鸿庆寺石窟31宝轮寺32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 宝轮寺塔33交通与战争文化 黄河走廊和崤山山脉并驰于三门峡南北两侧,这一狭谷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中原与关中乃至大西北地区之间的交通要道,至少从有史证记录的武王伐纣开始,年绵延不变。出潼关,过函谷关、雁翎关、硖石关,一条古道悠悠不断,多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在这条古道上,群雄争霸,战车辚辚,白骨累累,杀血成河。义马有万秦兵的楚坑,在三门峡西和灵宝,近几年又发现了秦汉时期几千座埋葬阵亡兵士的墓葬群。至于秦赵会盟、假虞灭

7、虢等家喻户晓的故事,其实是一种军事化战争政治化解决的翻版。 3435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函谷关,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之誉。 函谷关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函谷关位于河南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 函谷关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咽喉要道。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有“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

8、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100余篇 36函谷关37太初宫3839函关古道4041地坑窑院河南省陕县的陕塬上,星罗棋布的村庄散落着数以万计的奇特民居地坑窑院 。地坑窑院又称“下沉式窑院”、“天井窑院”,当地村民俗称“地坑院”。它是在平地上向下挖6米左右,形成大小不一的方形或矩形土坑,然后在四壁凿出窑洞,供人居住的一种建筑形式,是豫西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建筑类型,居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科学,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人们的宗教信仰、社会壮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它记录着更多的社会历史发展轨迹和信息,在窑洞

9、类居住环境中独具特色,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42世纪前期,德国人鲁道夫斯基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最早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的窑洞。并称这种窑洞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 43地坑院的历史渊源1.形成发展期:仰韶文化时期,距今4000的历史2.特点:土质结构十分紧密、抗压、抗震、抗碱、冬暖夏凉3.成因: 地质原因:黄土丘陵地区,黄土堆积深厚,挖凿窑洞坚固耐用 气候原因: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半干旱气候 凉爽干燥、四季分明 社会经济原因:先民一直相当贫困,地坑院结构简单、所用建 少 、建筑成本低,缺木少材 44地坑院就是在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67米深,长l215米

10、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土坑做为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1014个窑洞,工程量约二千个土方左右。窑洞高3米左右,深8一l2米,宽4米左右,窑洞两米以下的墙壁为垂直,两米以上至顶端为圆拱形。其中一洞凿成斜坡,形成阶梯形孤行甬道拐个斜向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通道,称为门洞,是地坑院的入口。 地坑院结构45地坑窑院地坑院一般为独门洞独院,也有二进院、三进院,就是一个门洞与二至三个地坑院相连。地坑院就形状而言,只有正方形或长方形两种,按其八卦方位来分,则可分为动宅和静宅两大类:动宅又称东四宅,它包括以东为上的震宅,以南为主的离宅,以北为主的坎宅和以东南为主的巽宅 。4647其中一洞凿成斜坡,形成阶梯形孤行甬

11、道拐个斜向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通道,称为门洞,是地坑院的入口。地坑院的入口有直进型、曲尺型、回转型三种。门洞窑多数只有一道大门(也叫锁门),有的做两道门,分称为大门和二门,旧时妇女的活动范围限定在大门内、二门外。48直进型49曲尺型50回旋型51在门洞窑一侧挖一个拐窑,再向下挖深二三十米、直径1米的水井,加一把轴辘用于解决人畜吃水问题。52 地坑院与地面的四周砌一圈青砖青瓦房檐,用于排雨水,房檐上砌高30-50 厘米的栏马墙(也称女儿墙),拦马墙内侧有的还种些酸枣等灌木,在通往坑底的门洞四周同样也做有这样的栏马墙这些矮墙一是为了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二是为了人们在地面劳做活动和儿童的安全

12、所设。三是建筑装饰需要,使整个地坑院看起来美观协调。 53窑洞大小,一般主窑为九五窑,宽九尺,高九尺五寸,其它窑为八五窑,宽八尺,高八尺五寸。正对门洞向阳的一面为长辈居住的正窑,左右为侧窑。54黄土窑洞只有一个外露的门脸,俗称“窑脸”。这唯一的立面真实地反映出拱形结构的特征和门窗的装饰艺术。不管家中经济条件如何,人们都力求将“窑脸”精心装饰一番。从最简朴的耙纹装饰、草泥抹面到砖石砌筑窑脸,再发展到木构架的檐廊装饰,历代工匠都将心血倾注在窑洞的这唯一立面上。 55主窑三窗一门,最高,其它窑二窗一门,茅厕窑和门洞无窗无门(因门洞窑的大门和二门做在洞内在外边看不到)。地坑院窑门多为一门双扇,以槐木、

13、椿木为主,油漆多用黑漆带红线的色彩,在门的一侧留有锅腔和土炕的烟火道。窗户是方格状,裱糊白纸或安装玻璃,节庆时贴窗花。主窑三窗一门56二窗一门57窗户是方格状,裱糊白纸或安装玻璃,节庆时贴窗花58 窑洞的拱形曲线是窑洞立面构图的重要元素,它与栏马墙、瓦檐这些直线因素形成对比。同时,窑院内的鸡窝等小窑拱以及不同功能窑拱的大小变化,使这些曲线在统一中富于变化和节奏。各地窑洞拱形曲线不尽相同,概括起来有尖拱、半圆形拱、抛物线拱等。这些拱形曲线内的构图中心,则是门窗。鲜红的窗花使整体立面增添了色彩。窑畔、窑腿用兰砖勾勒装饰,线条素洁生动 。59抛物线拱60尖拱61半圆拱62 传统的地坑院,窑洞内多用土

14、坯垒成火炕,一般另有单独的窑洞做厨房、粮仓及鸡舍、牛棚。院内可以圈养牛、羊、鸡、狗等,人畜共居。63厨房64地坑院中间地面通常还栽植1-2棵梨树、榆树、桐树或石榴树,树冠高出地面,露出树尖。进入村庄,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畜叫,却不见村舍房屋,“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就是它的真实写照,有人称它是地下的“北京四合院” 65窑洞内还可以再挖小窑洞称之为拐窑,用于储藏杂物或用于窑洞与窑洞之间相连的通道。院顶地面用于打场、晒粮,院内存放粮食的窑洞顶部开有直通地面的小洞,称作“马眼”。 66地坑院的民俗文化1.建造民俗:注重天人合一;受传统八卦的影响,十分讲究 阴阳的配合2.装饰民俗:院里种植

15、花草树木,多为梨、榆、石榴等吉祥之树; 窗户上贴窗花,窗花多为喜庆、吉祥、避邪镇妖 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3.饮食民俗:特色饮食为“八大碗”与“十大碗”4.信仰民俗:大多信仰神灵5.婚丧民俗:婚俗:男骑马、女坐轿 丧俗:注重风水6.文艺技艺民俗:民间口称文艺、游艺、工艺等7.岁时节令民俗:多以喜庆欢跃为特点,春节期间的社火表演, 人们踩高跷、跑旱船以欢度节日, “龙舞”、“狮子舞”、 “竹马子”、“抓狗熊”等 67装饰民俗68窗户上贴窗花,窗花多为喜庆、吉祥、避邪镇妖69院里种植花草树木,多为梨、榆、石榴等吉祥之树70饮食民俗:特色饮食为“八大碗”与“十大碗”71男骑马,女坐轿,仪仗队最前边是

16、打麻伞的(其实是黄罗伞,但民间只能叫麻伞)。接着是打旗的,最多打八面旗。之后是打灯笼的,和旗的数量一样。灯笼后边是打牌子的,牌子上写着吉祥话,两边绑着葱和酒瓶,葱是聪明,酒是长久的意思。牌子后边是敲铜锣的。再往后就是乐队,有唢呐、笙、梆子、小锣。乐队后边是新郎的马和新娘的轿。婚丧民俗72新人拜堂。先拜祖宗,再拜父母,夫妻对拜。拜堂时桌上放斗,一斗是30公斤,斗里放粮食,插一杆秤,秤上挂着镜,镜是照妖镜,意为驱邪镇妖 7374文艺民俗主要指的是民间口承文艺。技艺民俗则包括游艺、工艺等。剧种分为豫剧 、曲剧、蒲剧。剪纸75纺线,织布 76地坑院的建筑特色和风格 1、工程造价低廉。几乎不需要什么特殊

17、的工程材料,更不需要花什么钱 2、构建方式独特 。地坑窑院是建筑史上一种逆向思维的产物,这种 一反常规的构造方式,是地坑院最大的价值所在和魅力体现。从现代绿色生态建筑的角度来看是属于“原生态建筑”,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来看,它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共生的典型范例。 3、造型装饰美观。窑脸、女儿墙、窑洞拱形曲线、门楼、入口、院心植物等,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被应用得淋漓尽致,置身于每个坑院仿佛进入一座座与世隔绝的“地下宫殿”。整体搭配得十分自然、素洁、严整。观看一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就像在欣赏一件精美的工艺制品。 4、居住舒适惬意。地坑院坚固耐压,院洞深,冬暖夏凉,挡风隔

18、音,安全可靠,冬季窑内温度不会低于摄氏l0度左右,夏天也在20度左右,既使中午也要盖上被子休息,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最适宜人居住。 5、建造科学合理。防止水灌入窑洞,地坑院中间挖有供存渗雨水之用的渗井;防止积水流入院内,砌有拦马墙和青瓦房檐,防止有儿童掉入地坑院内;防止雨水渗漏,窑顶在雨天后碾压平整,还可当作打谷晒粮的“场”, “通灶炕”的设计,冬季烧火做饭、饭熟炕热,存放粮食的窑洞开有与地面相通的“马眼”,可将粮食直接从马眼流入屋内放置的粮囤中。 77地坑院现状地坑院是在社会经济不够发达、人的生活条件低下、自给自足封闭性生产时期人类居住的产物。它的弊病主要是采光不足、出入不便,特别是车辆出入、物品搬运极为不便,排水不畅,卫生条件差。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从地下走向地上,一座座地坑院被垫平,一片片地坑院村落正在被千篇一律的砖瓦房所代替地坑院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废弃的窑院或填没,或塌陷,难觅往日风貌。年代中期,由于地坑院占用土地过多,许多村子本着“退宅还耕”的要求,开始填埋地坑院,使地坑院这一民俗建筑遭到极大破坏。目前保存最为集中、较为完好的地坑窑院唯有豫西的三门峡地区,特别是在陕县东凡塬、张村塬、张汴塬这三个高台平原地带,许多村民仍居住在地坑院里。许多出生在塬上的三门峡人,脑海中都有这样的场景:村落掩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