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 从沈从文《边城》看其生命哲学思想分析研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9841399e1c940a15fe8f5792676835f/c9841399e1c940a15fe8f5792676835f1.gif)
![汉语言文学专业 从沈从文《边城》看其生命哲学思想分析研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9841399e1c940a15fe8f5792676835f/c9841399e1c940a15fe8f5792676835f2.gif)
![汉语言文学专业 从沈从文《边城》看其生命哲学思想分析研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9841399e1c940a15fe8f5792676835f/c9841399e1c940a15fe8f5792676835f3.gif)
![汉语言文学专业 从沈从文《边城》看其生命哲学思想分析研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9841399e1c940a15fe8f5792676835f/c9841399e1c940a15fe8f5792676835f4.gif)
![汉语言文学专业 从沈从文《边城》看其生命哲学思想分析研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9841399e1c940a15fe8f5792676835f/c9841399e1c940a15fe8f5792676835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从沈从文边城看其生命哲学思想 目录摘要一、引言二、沈从文哲学思想形成的由来京派作家沈从文边城中地方与人物的原型沈从文独特的文学观点崇尚自然与生命的原始状态效仿水德,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爱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青年男女间的情爱祖孙间血脉相连的慈爱邻里间的互助互爱生死相邻,善待生命(一)生命的庄严性(二)生命和谐的赞歌六、总结摘要:文学与哲学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不可割舍的。文学是哲学的一种体现。沈从文是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家,他的作品单纯朴实,给人一种美感。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边城这部充满湘西风土人情的七万字长诗。在此,笔者想通过研究边城中沈从文所透露的哲学思想。作者一生崇尚自然,敬畏生命
2、。从边城这个桃花源式的社会中,处处透露其生命哲学的观点。本文主要通过儒家,道家,佛家和西方的哲学思想这四个方面来探讨沈从文的人生哲学,让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受宁静、心灵的洗礼的同时对于现代浮躁生活的反思。关键词:哲学;生命观;边城一 引言: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之作,沈先生通过描绘边城美好的世界表达内心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但同时也含蓄的透露着理想与现实对比的悲凉。在这理想的世界中,诉说着茶峒小镇故事,像一首优美的抒情诗,风景优美的如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边城读者最直观的感受是人性之美和风俗之美。边疆人诚实、朴实、热情和团结。沈从文通过描绘着美丽的乌托邦世界,隐含着中国传统的为人处世的哲学思想,
3、同时也表现着西方对人自身反思的哲学思想。此外,它还体现在边城的文字、风情和优美的景色中。这些也不例外,都给了我们美感。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论证,使“边城”之美更为直观。许多路要自己走,才能知道迂回曲折,许多故事只有在能感受到人的触摸之前才能被反复阅读。读过多次边城,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最直观和深刻的是故事中发生的小世界向你展示一切美好。,纯粹得背后却给人有种莫名的辛酸感。令人不得反复思考时代在进步,而生命的该如何完整。在二十一世纪,它是怎样找到的,也找不到这样的纯洁而不染世俗的地方。沈从文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是北京学派小说的代表人物。这项工作是支撑他建立的湘西世界的坚实支柱。通过对湘西宁静、
4、和平、淳朴、民风民俗的描述,对现实生活中古代美德和价值观的消失表示遗憾,并对现代文明中物质物质的泛滥进行了批判。倡导湘西人民的生活方式,努力重建国民的性格和人格。边城这一书籍有很多体现哲学思想的地方,本文就从哲学思想的角度进行一一的总结。从这部作品中探讨沈从文先生如水的人生哲学。二、沈从文哲学思想形成的由来(一)京派作家沈从文 京派作家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五四”运动后的狭缝中诞生,京派作家是一批学着型文人。他们向往自由,崇尚自然,支持文学的纯粹性,反对文学政治化和商业化。其作品主要描写真、善、美,追求古朴,纯真与人性的善良。沈从文先生是京派作家第一代表人物,同时边城也是京派文学的代表之作。其
5、文风淳朴,反映中国乡村底层人民生活的原始风貌。虽然充满乡土气息的京派文学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情况的发展格格不入,受到不少的批评与讽刺。但是回归到文学本身,边城这部田园式牧歌却犹显珍贵,绽放异彩。边城是沈从文湘西系列的代表之作,其中蕴含着作者浓浓的乡土情结。然而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经历,茶峒山城这个地方无疑是作者幻想而出的乌托邦世界。那里的山民有着纯真的热情和粗犷的性格,主人公翠翠和外公过着宁静的摆渡人的生活,山水优美,给人一种岁月悠长的感觉。京派文学是相对海派文学而言。京派文学于北京、天津等历史文化深厚的城市中发展。而海派文学则是当时盛行针砭时弊,致力于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代表人物有鲁迅
6、、钱钟书等名家。海派作家对于京派文学也曾有意无意的讽刺其逃避现实,回避社会。可是回到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京派文学透露出对现代性的追求但同时又对现代化转变前途未知的一种忧虑,映射当时人性的丑陋与社会的不安。所以,京派文学同时也是当时许多人的内心写照。边城中地方与人物的原型 沈从文先生是湖南凤凰人,很多读者误以为他笔下的边城是凤凰古城。其实不然,在故事的开头沈先生就以对地点进行了明确的表示,认为“从四川到湖南的最东边有一条官家路,沿着这条路走会到湘西边境,那边有一个叫茶峒的小山城,在这个小山城旁边有一条小溪,而且周围有一个小塔,颜色为白色,周边只有一户单独的人家落户在那”。能够从沈先生,描
7、绘的实际言行中看出这个地方是现在湖南省的花垣县。 茶峒小镇位于湖南,贵州,重庆的交界处,沈从文先生也生长于川鄂湘黔的交界之地。湘西独特的秀丽风光闪耀着灵性。正如沈从文的自述一样湘西的柔软却坚韧的水文化对他日后的为人处事和创作风格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边城依山傍水,让她的情感更加的丰富,不断的陶冶着自我情操。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楚地的文化虽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我国一个断裂的文化形态的存在方式,在后期的文化传承中与湘西文化进行结合,成为了现在的文化传承形式。湘西这片土地给我们保留了活生生的文化原始形态。故事中清澈如水的女主人公翠翠,是沈从文先生虚构的美好少女的形象。我们不难发现
8、,沈从文先生的其他的多数作品中也描写了好多这类型单纯的少女,塑造了一个个质朴的少女形象。沈先生在水云中提到,而翠翠这一形象灵感来源于三个女人,一个是沈从文先生的妻子张兆和,另一个是一次在线铺偶遇的劳动少女和青岛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作者对于翠翠这一形象倾注了许多的美好情感,她活泼好动,单纯如莲。是作者“爱”与“美”的理想化身。为什么沈从文先生热衷于在作品中塑造一系列如翠翠一类的少女呢?按照原型批评论学家弗莱的理论:“原型即典型反复出现的有约定意义的意象。”故事中的茶峒山城依山伴水,悠闲宁静的自然环境实则是个世外桃源。而故事中的人物纯真善良,充满着原始淳朴的乡土气息。沈从文先生着墨于描写边城中
9、美好的一切,他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更为突出。塑造的故事越纯洁美好,越与现实的残酷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表达出沈从文对边城生活的渴望之情。沈从文在水云一文中提到,他写边城的初衷就是想写一点不现实的东西,不需要符合大众口味的作品。他所塑造的桃源世界边城,从中折射出湘西原始的生态美,更突出了充满生命力的完美世界。三 崇尚自然与生命的思想1.效法水德,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与世无争是道家思想主要内容。水无所不容,顺势而流。边城以湘西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在一个美丽的故事的开场白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湘西画卷:“从四川到湖南,有一条东方之路。”。那一条涓涓流淌的碧绿江水承载着这里的风土人情。水承
10、载万物的自然品性体现着道家“以柔克刚”,至柔至善的哲学思想。沈从文的作品处处体现着波澜不惊而水润万物,施不求报的优良品德。在风景秀丽的湘西,一个偏僻的小镇,生活在渡船上两人:爷爷和孙女翠翠,年龄超过七十岁的爷爷,身体还是很健康的,孙女翠翠是一个聪明机灵,天真而不精致的乡村姑娘,是小河边上一个绿色的芽,白色的羊,跟在爷爷后边可爱的人,健康和美丽,性格单纯活泼,纯洁的一尘不染,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祖孙二人以摆渡为业,在水面上过着宁静安详的日子。整天与青山绿水相伴,相依为命,他们乐于助人,安贫乐道,诚实和善良。绕着山涧,鞠流,大概三百年就要汇入茶河河,如果有人走过山溪,就是一英里到了城市边缘的溶洞。
11、至于小溪的背面,差别不大。二十英尺宽,一张纸做的大床。静静的水或深埋的艾草到达底部,但仍然清澈的河水,你可以数着游在那里的鱼儿。小说中的清澈的河流,水镇的一座山,踩高跷的河街,攀登引缆渡船,故事中的人物与事物与水联合在一起,自然的向前细流。边城中体现了湘西水乡的风土人情,放到现在,边城仍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这个喧闹的社会里,或许湘西人的风土人情才是我们需要去借鉴的,内心如水般的平和,少一分浮躁,人与人之间要多一些信任,少一些无畏的争执,面对爱情,我们要去追求那份纯真,保留那份美好。莫有“一时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的遗憾。天人合一,崇尚自然这个小说的描述给读者感觉是,这个世界是非常的
12、宁静与和谐的。而且在小说的具体描述中也有自在自为地人生表现形式,祥和的氛围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从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上来说,这种态度都是表现得非常明显的;另外一个特写是老船夫对待自己的人生观念上也是让人敬佩的;还有一个让人比较深刻的是翠翠、傩送以及大佬他们间的恋爱故事,让读者能够深刻的感受到这种顺其自然的亮点。对于人和自然是否能够和谐相处的这一观点和认识,在这个作品中有一个明确的体现,而且在长河小说中以及湘行散记中都有一个特殊的强调,笔者都会通过很多的自然景物描写、人物形象描写等来强调这一主题。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作品的景物描述以及人情的描述中,并不是作为陪衬的一方而出现,而是通
13、过特殊的表现方式来将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景物进行一种融合,以便于达到天人合一的这种表现方式。 道家的思想观念崇尚自然,一直强调的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应当无为而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小说边城中,作者通过自己独一无二的思想认识以及表现的方式,来将上世纪30年代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生活的画面进行了一个宏伟描述。那是一个比较和谐的社会,没有任何的欺压,人们之间没有鄙俗的情况,人们之间没有地位以及权势的差别,更没有讨令人讨厌的小市民的形象,描述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所表现的最初的爱。在道家的理想社会中就是这样一种呈现的方式,人们可以自由的进行活动,社会也是非常的稳定和谐。在这个社会中没有任何的压迫以及剥削
14、,遵从自然规律发展的这一趋势。在青山绿水边,与世隔绝,有着古老而简单的感觉,诗意显得有些神秘。这种气氛的人朴实善良,这里的任何人都很快乐。沈从文成功的展示了一种“美丽、健康、不违背人类生命的形式”。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而人是居其一焉,清楚地说明了人与万物是平等的。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依山傍水而居,“有一个简单而清新的世界”在一个边陲小镇,靠近“乡村社会的田园诗之美”;但是,在这个奇幻的村庄里展现了朴实的泥土乡风。中秋节的时候,青年男女用对歌的形式他在月光下的爱情;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到河边,门是锁着的,吊角楼看龙舟比赛,在河里捉鸭子,任何人谁抓住了鸭。谁将是鸭子的主人;十五;舞
15、龙、舞狮、焰火、鞭炮等;小镇的所有人沉浸在欢乐之中。这里的村民们没有勾心斗角,每逢时节家家户户其乐融融。四、爱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1)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是一个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的女孩,她像山泉一样透明、纯净。她聪明伶俐而且没有心机,翠翠象征着天真和善良。而她在谈恋爱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情感更是情真意切。船总的两个儿子有这边城人共同的特征:真诚而善良。后来,翠翠邂逅了刚刚在划船比赛中低了第一名的傩送,两个年轻人的心碰撞到了一起,埋下了爱情的种子。面对爱情的竞争,他们没有大打出手,没有相互憎恨,而是选择了一种很公平的竞争方式,通过原始的唱情歌的方式让翠翠选择。翠翠与傩送这对彼此有着深深
16、情谊的年轻人,既没有山无陵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誓言,也没有什么让人震惊的出格行为,更没有肮脏不堪的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乡村那种特有的淳朴,更多的是表现了人性的最美好的一面,是我国一直宣扬的传统美德。而作者也是通过这样一种刻画的方式来将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表现得更加的美好。其实这正符合了沈先生在小说中所描写的,“边城”的创作主题是“人性”;我想证明这是一种生活形式,一种“美丽、健康、自然”,而不是与人类的生活形式相悖。通过对这一形象进行描述,能够将人的真诚以及生命和人性之间的特点表现的更加具有特色,将“人性”描述与“生命”的描述更加的完美。(2)祖孙之间血脉相连的慈爱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对翠翠的形象进
17、行了深刻的描述之外,还对老船夫的形象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故事的一个主角,隐藏在小说主线的发展背后。最形象是一个善良的形象,代表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这一人群,刻画了他们勤劳朴实的美好形象。在小说中,这位老船夫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孙女都是非常的喜爱的,一直在坚守着默默的为他们付出。在她们身上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他的独生女也就是翠翠的母亲在十七年前和一个驻扎在此地的士兵谈恋爱没结婚生下了翠翠,他没有说一句难听的话对自己的女儿。后来,翠翠的父亲去世了,女儿也跟着自杀身亡,他又把抚养孙女的责任扛在了自己的肩上。翠翠与爷爷一起生活在一起,爷孙两个一起靠渡船为生。爷爷在载人过
18、河的时候,翠翠在旁边吹奏优美的曲子,爷爷跟着高兴的唱。爷爷载人过河,翠翠在家里准备饭菜;或爷爷给翠翠讲故事,讲边城的风气在周边几个省份的名气有多大。翠翠的父亲和母亲都爱唱歌,就这样和翠翠的父亲认识了,彼此相互爱慕,后来就有了翠翠。其乐融融的一家人,没有人会认为翠翠是一个孤儿,所有人都羡慕她,因为她还有一个爱她疼她的爷爷!翠翠的爷爷虽然没有钱,日子清贫,但却过的很快活,唯一牵挂的就是自己那无父无母的孙女翠翠,他怕自己有一天突然走了,没有人照顾自己的孙女,他不会安心。在知道了翠翠喜欢傩送时,又开始为自己孙女的终身大事而忙前忙后,船总对他一点也不热情,他不讲实情,怕翠翠生气受到伤害。导致心中忧愁,在
19、一个下雨的夜晚悄悄的离开了人世间。从一个普通的老人充满人性的旷达的美学特点,良好的道德品质,诚实,善良,爱他所有的一切,实际上作者所描述的内心所具有的平静也是中国传统民族的一个象征,表现了这个老船夫对于自己女儿以及孙女更为无私的情感。换句话说,这也体现了我们的祖辈辈对于具有血缘关系的孩子的无私奉献。从这个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从始至终都是比较淳朴的。通过对老船夫的个人形象的塑造进行特征性的描述,也能够看到父母无私的爱,这是人性之美展现的方式之一,是从老船夫以及孩子之间的关系来表达爱。和对当时社会的尔虞我诈相反,表明作者向往自然的生活,同时也重现了中国的美好传统。从不去想自己得
20、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而且还对乡亲们非常好。老船夫是一个善良纯粹的中国乡下人。只要有人需要过河喊他过度,他会不管时间,不管自己身体是否很累,不管自己的心情是好还是坏,他都会积极的去帮助他人。(3)兄弟间的手足情在故事中,傩送和天保兄弟二人同时爱上了活泼美丽的少女翠翠。兄弟二人都彼此了解对方的性格,使他们陷入了两难的抉择。当得知翠翠对傩送有情意的时候,两兄弟不但没有因为此而反目成仇,而是选择了一种公平竞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按照地方习俗,唱山歌是示男女之间的爱意的。于是就通过唱山歌比赛这个方法来决定谁和翠翠在一起。天保让弟弟先唱,他觉得自己提了亲,占得了先机;谁知道弟弟一开始唱歌,他明白了自己根本不
21、是弟弟的对手,就很大方的把翠翠让给了弟弟,可是哥哥遭遇意外死亡,也是所有人都未曾料到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哥哥为了亲情失去了生命,同时也是为了爱情。傩送觉得哥哥的死,他要负有主要责任,心中充满了自责,便无心和翠翠享受恋爱的美好时光了。兄弟之间没有互相猜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是公平竞争。彼此都希望对方幸福,愿意自己忍受割爱的痛苦。沈从文要表现的是湘西边顺应自然,没有唯利是图的庸俗观念下的正直善良的人性之美。在这片充满原始生命力的土地上人们之间淳朴的风情,没有争斗,没有庸俗,一切都是大自然恩赐。正如作者本人所描述,他只是想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为大家表示什么是爱。也是作者写这部小说的主要原因。作为抒情
22、小说家的沈从文,别人在结构的叙事上以及安排上有着一个较大的差异,主要是通过自己情绪的表达来对故事进行叙述,这种方式也让他累在的情绪得以表露。而且他非常喜欢通过自然的描画来对事情进行一个铺垫性的描述,通过象征式的表现方式,来隐射更深层次的含义。同时,语言也偏向于诗意化的表现方式。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具有诗意的表现方式来对生命的哲学进行一个更加完美的阐述,使其更具有诗意化的表达。(4)邻里之间的互助互爱在小说边城中作者主要是邻里之间的和睦关系进行了描述,通过更为细致的展现手法体现了所描绘人情的朴素特点,同时,能够看出作者对于淳朴以及所具有的岩石美有着强烈的热爱。作者在这个小说中多次描写到船是代表着人
23、性美的,更加细致的描写也能够体现人情美所在,尤其是老船长豁达、慷慨的特点更是得到了作者的认可,他对邻居从来不吝啬。破产的船家、过路的退伍兵士、游学文墨人,在他们落魄的时候,都受过船总热心的帮助。老船长为人非常的和善,也是一个比较明事理的人,总是站在正直、和平的一面,对于钱财也不是那么的看重。“每当祖父到河街上时,总会有很多的商人赠与他粽子,也会赠予他其他的东西,这都表现了他们对于这个尽忠职守老船夫的一个尊敬。”而且,邻居之间的相处非常的和谐,没有任何的欺骗,都是非常真诚的在相处。令人非常感动的是,老船夫去世以后,整个茶峒城几乎是无人不知晓这一事情。而且这个时候河街船的总顺顺也是不顾以前的摩擦,
24、及时的找了一个船只,找了一个白木匣子,便马上向碧溪山赶去。在到达了老船夫去世的地方以后,他便立即命令人抬一袋大米、一坛子酒以及一些肥肉过去,同时也对翠翠嘱咐到说:“要放宽心些,以后祖父虽然不在,但是都有我。”这话说的真的仿佛她就是翠翠的亲人。随后,杨马兵也赶了过来,他摸了摸老船夫的身体,然后又帮忙着做了一些杂碎的事情。其他人见此,也都迅速的过来帮忙,这事情结束后迅速将船夫的尸体埋了起来。而抚养翠翠的这个责任和义务就落在了杨马兵的身上,他也就在碧溪山留了下来。时光匆匆而去,但是翠翠并没有感觉到孤单,邻居们的帮助让她感觉到了温暖。真个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种较为良好的邻里关系在茶峒地方之间表
25、现的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而这句话也有力地反击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一刻画,描述了邻里之间是可以没有明争暗斗的,有的只是相互帮助,共同构建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温馨的爱的世界。和世外桃源仙境相比没什么不同,这个地方里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的热情,有一定的君子风度。“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这个地方里的人,他们的性情都非常的好,人与人之间的言行表现能够看出他们之间是互敬互爱的,更多的是双方之间的尊重和理解。就比如说老船夫为了帮助他人而拒收过渡人所给予的钱;老船夫在集市上买肉买菜的时候,老板会刻意地多给他一些;船总顺顺也会尽力地帮助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便是在老船夫去世
26、以后,很多人都对翠翠伸出了援助之手,尤其是总顺顺更是做到了不计前嫌,对她提供的一切帮助。这或许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湘西之情,当地人民质朴纯粹的感情,是真情的一种的提现。古往今来人们的感情都都是较为真挚的,好的民风民俗也会承袭下来,良好的民风民俗也就体现了边城所具有的山水情,是一种最为真实的民风。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小儿子傩送,他十六岁了,性格接近于他自己的母亲,性格有点内向。不仅身体非常强壮,性格也很大方。然而天保、傩送却陷入了一个困境,他们两个几乎同时爱上了美丽清纯的翠翠,而翠翠却对傩送有情意,两兄弟并没有因为此事而变成仇人,但同时他们也没有很大方的相互谦让,他们采用公平的方式,那就是唱山歌来决
27、定谁和翠翠在一起,天保让弟弟先唱,他觉得自己提了亲,占得了先机;谁知道弟弟一开始唱歌,他明白了自己根本不是弟弟的对手,就很大方的把翠翠让给了弟弟,可是哥哥遭遇意外死亡,也是所有人都未曾料到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哥哥为了亲情失去了生命,同时也是为了爱情。傩送觉得哥哥的死,他要负有主要责任,心中充满了自责,便无心和翠翠享受恋爱的美好时光了 生死相邻,善待生命生命的庄严性 沈从文曾说“我是个对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他对于生命的忠诚度以及热爱度都是可以看见的,他一直强调对于生命,我们应当尊重,应当善待,应当珍惜。不仅在边城小说中有所体现,而且在水云中又再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在其中庄严的说道
28、:“对于一切自然景物, 到我单独默会它们本身的存在和宇宙微妙关系时, 也无一不感觉到生命的庄严”。但是他却用自己的标准来对这一说法进行衡量。方式会让生命表现得更加的复杂,体现的生命的神圣之感。在沈从文的童年时期,他经历了社会发展的无奈,经验看见了被压迫的农民迫于无奈儿起义遭屠杀的情景。这样的情况下,他认为农民的生命在这些眼里不值得一提,认为生命在他们的手中就毫无任何的意义。这也使得沈从文对于生命的理解同其他人有着不一样的见解。湘西在辛亥革命以后出现了很多的起义,但是都是在清政府的镇压下无疾而终。清政府的统治也是属于傀儡,他们对于苗族人民的大肆屠杀是毫无原则的,这也给年幼时的沈从文留下了较为深刻
29、的印象。“我就在道尹衙门门口平地上看到了一大堆肮脏血污人头, 还有衙门口鹿角上, 辕门上, 也无处不是人头。从城边取回的几架云梯, 全用新毛竹作成 (就是把这新从山中砍来的竹子, 横横的贯了许多木棍) , 云梯木棍上也悬挂许多人头。”每一个画面都是血淋淋的场面堆积起来的,这给作者内心给予了极大的触动。有一些比较血腥的场面以及杀戮的场面曾经在沈从文面前出现过,那是湘西地方部队服兵役的时候,一些人为了钱和势力罔顾生命。曾经在怀化镇中有关于这一段杀戮的详细描述:“前面几个士兵, 中间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 挑了两个人头, 这人头便常常是这小孩子的父亲或叔伯。后面又是几个兵, 或押解一两个双手反缚的人
30、, 或押解一担衣箱, 一匹耕牛。”这些回忆都是被满心的怨恨以及献血堆积起来的,正因为有着这一段经历,让沈从文对于生命格外的珍惜,非常敬重生命。然而,对于那些残酷的杀戮者也就是统治者和军阀是格外的愤怒。痛恨那些人为了追求自己所想要的而不顾无辜的生命,他在此以后里对政治都是冷眼旁观的态度的主要原因。 沈从文在边城里也隐藏了对农民与士兵的一种不可言说的温情。故事通过描绘了他们的生活和单纯的情感,以此来赞扬那些有自然生长力的人,用来引舍相信人们为了追求自由的一种生命信仰和喜欢自由的生命形式。 对于生命,边城人是比较尊重的,生命尊严的维护也是尽己所能。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老船夫早已年迈,但是为了
31、抚养自己的孙女还是做到了不顾一切困难,翠翠便得以奇迹般的成长成为活蹦乱跳的少女。为了使自己的生命尊严得以维护,他们愿意付出自己的性命。“遇不得已必须动手, 便霍的把刀抽出, 站到空阔处去, 等候对面的一个, 继边着就同这个人用肉搏来解决”, “用刀保护身体同名誉”。对于生命死亡的描写,沈从文在小说中提到了三次,其中也影射了他对于死亡的看法以及认识。翠翠的父母因为爱情而殉情,天保因为意外而死亡,老船夫是因为抑郁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而亡。生和死本就是相依相存的,而死亡随时都是可以发生的,这是谁都不可避免的。我们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无能为力。但是我们知道的
32、是生命是有尊严的,我们都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因为我们要明白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更要保护生命,捍卫生命的尊严。当生命受到屈辱时,不惜以死来捍卫生命的尊严。只有被尊重的生命方能寻找价值与意义。所以, 我们应该尊重一切生命。生命是美好的,美丽而伟大,对于生命应敬畏,崇尚,虔诚和感恩。这是沈从文关于生与死的哲学所给我们的启示。(二)生命和谐的赞歌故事中老人、女孩、黄狗组成了一个静谧和谐的生活氛围。两岸青山,绿水环绕,宁静而致远。沈从文于1934年完成边城的创作,他表示想在繁杂的世界中用“温柔的笔调”写一些纯粹的,与现实生活不沾边的故事,以作为心灵的蔚籍。沈从文一生“信仰生命”,在作品中通过对向西人原始的自然的生命形式中赞美人性、赞美生命的活力。与此同时,也表现出生命的的悲凉与坚忍。例如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翠翠的父母双双离世,剩下幼小的翠翠在人世间。翠翠仍然在慈悲但年迈的祖父养育之下健康顽强的成长起来。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翠翠没有因为父母的缺失而堕落,反而是在邻居和祖父的照料下茁壮成长。故事中的翠翠皮肤黝黑,身手敏捷,勤劳乖巧,为人天真活泼,是大自然培育出来的灵秀女子,散发着生命的活力。在沈从文笔下的故事中,人物面对情感的悲欢离合,更多的是体现了一份对感情的忠贞与坚守。边城的世界岁月悠长,但是一生似乎只够爱一个人。正如翠翠的父母得知无法长相思守,宁愿一前一后落河殉情。用结束生命的方式使爱情的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申请查账的申请书
- 服务员晋升申请书
- 贫困申请书800字大学生
- 共青团的申请书
- 现代企业的办公环境优化与视频监控技术
- 劳动撤诉申请书
- 强制执行申请书 范文
- 教学改革立项申请书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第4课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分层集训12力的合成和分解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
- 高质量社区建设的路径与探索
- 数字化时代的酒店员工培训:技能升级
- 足球守门员扑救技巧:扑救结合守护球门安全
- 《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课件全套 第1-10章 知:认识研究与论文写作 - 引文规范
- 起重机更换卷筒施工方案
- 01智慧物流信息技术概述
- 精神发育迟滞的护理查房
- 茶多糖和茶多酚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 混床计算书(新)
- 甘蔗渣制备木聚糖的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