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课件第八章 临终关怀_第1页
《老年社会工作》课件第八章 临终关怀_第2页
《老年社会工作》课件第八章 临终关怀_第3页
《老年社会工作》课件第八章 临终关怀_第4页
《老年社会工作》课件第八章 临终关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为临终老人及其家庭提供的社会工作服务一、死亡与临终的现实社工的挑战社工需要探索自己对死亡的看法和感受,才可以成为一个专业、有效、温情的老年服务社工。案例汪晓兰是一名刚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没有工作经验。刚上班,汪晓兰被告知要先熟悉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情况,以便今后开展工作。经过为期一周的接触,汪晓兰感觉到社区老年人的状况比较糟糕,内心的压力也非常大。特别是当她看到有些老人病危时,就会联想到自己的将来,因而感到痛苦;有时甚至害怕个案辅导还没做完,老人就会离开人世。这样的情形使汪晓兰在工作中常常感到自责或力不从心。三周后,她认为,无论怎样对老年人开展工作,改善的机会都不大,时常感到悲观,再加上工

2、作压力大,汪晓兰还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死亡教育美国85%的大学开设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探讨生与死的一个教育过程,是运用与死亡有关的医学、护理学、心理学及精神、经济、法律、伦理学等知识对人们进行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命价值观、生命伦理观,使受教育者更加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减少盲目的轻生和不必要的死亡,并正确对待和接受死亡。中国人忌讳死,尽管死亡随时都可能发生,但我们仍不愿意正视它。不仅是死亡的事实,就连“死”这个字,连带着与死谐音的所有符号,人们都尽可能回避。死,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成了禁区。死亡教育的缺乏,让人们不知道如何参悟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以及如何面对死亡。狭隘的孝道可能对其

3、造成冲击“孝”的观念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一旦纳入临终关怀体系,护理机构就要求病患及家属明确放弃治愈性治疗,以安详宁静地走完人生为目标,药物也以镇静、止痛为主,病患及其家属须接受事实。如何让人平静地接受这个无法逆转的事实,我们的孝道没有答案。家属无望地耗尽家财,去拯救一个痛苦的生命,对病人对家人都是折磨,难道折磨就是“孝”的最佳体现?死亡教育的目标认识死亡,更深刻而有意义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建立对死亡问题的新看法或新态度。学习帮助临终老人与家属平和面对死亡。 “我们必须改变对待死亡的态度,使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以人工呼吸帆、心脏起搏器、血液透折和鼻饲等方法来维持朝不保夕的生命,

4、而采取舒舒服服地过上几天开心日子的方法来结束自已的生命”。与其他年纪的人相比,老年人对死亡比较接纳和更愿意去讨论与死亡有关的准备。可能老人觉得已差不多走完人生路老人与死亡的接触机会愈来愈多怎样进行老年人的死亡教育?如果老人是一位事业有成者,鼓励老人陈述创业的辉煌,赞扬老人的贡献;如果老人朋友众多,鼓励老人陈述友情的故事,赞扬老人的交际;如果老人的子孝女贤,儿孙满堂,鼓励老人介绍家人的好,称赞老人的福气;如果老人的老伴好,鼓励老人回忆恩爱的甜蜜故事,小结风雨人生。如果老人一生坎坷,辛酸命苦,则同情老人,体贴温馨老人;二、评估临终老人的各项需要临终老人的身体需要 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为目的,鼓励积

5、极接受一切舒缓痛楚的服务。整洁的样貌,良好的卫生,使老人觉得有尊严。心灵需要 包括心理、情绪、宗教的需要。社交需要 改善老人和他们身边的人的关系,接纳和了解他们的感受,并使其和谐相处。三、临终服务(善终服务、临终关怀)临终服务由社工、医生、护士、家务助理、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及神职人员所组成的跨专业队伍去互相支援,并定期以小组形式让各成员分享和分担照顾临终老人的感受和经验。社工根据生理、心理及精神需要而提出的服务成为善终服务。1、理念:不应提早或延后死亡,而视死亡为生命中自然而然的事。2、原则:1、病人和家人均为服务对象2、服务需要跨专业小组提供3、使病人有尊严的离世4、提供支持予丧亲家人

6、临终关怀(hospice care)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终末护理、安息护理等。临终关怀是指由社会各层次(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政府和慈善团体人士等)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一种全面的支持和照料。其目的在于使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得以提高,能够无痛苦、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途,并使家属的身心得到维护和增强。 现代意义的临终关怀运动则始于1967年,由英国的女医生桑德斯博士(Dr. Cicile Saunders)在伦敦创办世界第一个现代临终关怀机构:圣克里斯多佛临终关怀医院,被誉为 “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标志着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的开始。继英

7、国之后,美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展临终关怀服务。近年来,临终关怀运动在全世界又有了长足发展,成為社会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76年美国成立了一座NewHa venHospice。1982年,美国在医疗保险计划中加入临终关怀内容,为病人享受临终关怀福利提供了财政支持。到目前为止,美国的临终关怀机构已达到1800多所,分布在全美50个州,每年有14万余人接受临终照护(同样无法满足全国的需求)。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保障内容只限于看病就医。 1990年后亚洲的日本、新加坡、我国的香港、台湾相继成立了专门的临终关怀机构。据1997年统计,香港临终关怀中90%为癌

8、症病人,45%死于癌症的病人获得善终服务。在香港,从事临终关怀的护士被称为“握手护士”、“握手姑娘”而倍受尊重。1988年8月,我国第一个研究死亡的机构-天津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之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和临终关怀基金会也相继成立。1988年上海首创了第一个临终关怀机构。1992年,北京市招收濒危病人的松堂医院正式成立。多年来,临终关怀医院在许多城市纷纷涌现,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正在不断发展。目前我国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为主,而全国开展临终关怀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仅有150家,容量极其有限。 济南多家医院曾试水临终关怀病房。1999年,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最早

9、启动了该项目,一直持续到2006年。2004年,时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主任的王志刚,在医院创办了临终关怀病房,到2009年因其工作调动到现在的齐鲁医院麻醉科,项目也就随之告停。2009年,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肿瘤科主任李岩申请成立有30张开放性床位的“宁养病房”,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同样在半年后关停。 3、组织形式第一种形式是设临终关怀院像英国伦敦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加拿大多伦多的爱滋病患者的临终关怀院、香港的白普理疗养中心等。 第二种形式为居家服务即家庭病床,美国加拿大主要是这种形式,在临终关怀中心的医生、 护士、 心理咨询人员、 志愿者(义工),有组织地每人 负责若干居家的临终患者,定

10、期巡诊送药。 第三种形式是在医院或护理院中设病区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以来的前十年,都是以这种形式进行工作的。如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开设的 内科五组病房, 后改名为中西结合病房,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疗养院病房,北京东方医院的顾养院病房。又如北京的朝阳医院的临终关怀病区,北京作为护理院性质的松堂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上海南匯老年护理院中的临终关怀病房等。 4、善终服务的内容 医生、护士、社工均为病人及家人提供专业的服务。控制痛楚与不适(医护人员)为临终病人及家人提供支持网病人离世后的悲伤辅导(社工:教育者、支持者)四、评估和支援丧亲后家人的悲伤情绪社工可与家人探讨悲痛的情绪、感受,让他们明白在丧亲期是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