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经典文摘(一)_第1页
早教经典文摘(一)_第2页
早教经典文摘(一)_第3页
早教经典文摘(一)_第4页
早教经典文摘(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早教经典文摘(一) 八种途径教孩子学会交际(zt)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下面介绍的8种方法不妨一试。1. 分享不懂分享的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很难找到合适的伙伴。我们首先应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榜样,并创造机会让孩子尝试一下,同时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要给予积极的引导。比如,当孩子和一个小朋友为了某件玩具发生争吵时,你可以启发他自己想办法解决矛盾,要么两人轮流玩,要么大家一起玩,关键是小伙伴在一块儿要友好相处。2. 耐心等待当其他小朋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时,当自己喜欢的东西还不能立刻拥有时,孩子应耐心等待。不要在此时此刻比高低、争输赢,父母可帮助他逐渐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秩序,学会“依次”办事儿。3.

2、 遵守规则首先是在家庭内,年轻父母与孩子游戏时要给孩子讲清游戏应有的规则,以及大家为什么要遵守;执行时尽量严格,不随意迁就孩子的喜乐。如果孩子仅仅是为了取胜而多次破坏规则,你完全可以停止游戏,避免滋长他的自我优越感。一旦孩子养成了遵守游戏规则的好习惯,他在与家庭外成员交往时,也就容易运用普遍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4. 学会沟通鼓励孩子说出他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当他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时,他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去说:“能不能让我玩玩你刚才玩的玩具?”而不是粗暴地把玩具从别人手中夺过来。孩子如果能学会沟通,尽量用平静的语气与人交流想法,这会使他赢得更多的朋友。5. 赞赏鼓励你的孩子赞赏对方。

3、当其他小朋友做了好事时,要由衷地赞扬他们。除了通过语言外,也可以用拥抱、牵手之类的友好举动表达他对小伙伴的好感。如果一个孩子能经常地以积极态度来对待别人,他就能获得社会的接受。6. 自信有一位母亲曾对孩子说:“如果你不会游泳,别人就不会邀请你到游泳池玩。”这位母亲说得很有道理。如果孩子有某方面特长可以结交更多朋友。专家认为:友谊是以共同爱好为基础的,如果孩子的朋友不多,你可以帮助他以某种爱好赢得更多的朋友。7. 友善的姿势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动作表示出攻击性,比如叫喊、皱眉和紧握拳头等;而有些动作,比如微笑、赞赏、拥抱等,则表示出友善的意味。对于刚学步的幼儿,由于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上的局限,他可

4、能无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与年龄相仿的孩子交往时,会作出有些笨拙甚至粗暴的举动。年轻父母不必对此忧心忡忡,只要多加引导,孩子会逐渐做得好一些。当然,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你不能强迫他摆出一副看上去快乐的面孔,但你可以跟他讲清楚,如果他总是愁眉苦脸的话,其他小朋友将不愿意和他一起玩。8. 注意仪表整洁请注意让你的孩子在吃饭、外出时都养成礼貌、整洁的习惯,他才更容易得到别人的接纳。如果一个孩子穿着肮脏的衣服,这可能是他父母的责任,而不是他的过错,但这会极大地影响他与其他孩子的交往。因此,年轻父母请不要忽视了让孩子学会注意自己的仪表。“外表美”与“内在美”原本就是统一的。教会孩子与人交往在幼儿园里

5、经常可以看到,三四岁的孩子开始喜欢与人交往,但有的孩子能很成功地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有的孩子却不受欢迎。不能同小朋友一起玩的孩子往往是缺乏社会交往的技巧。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也在减少,由于缺乏社会锻炼,许多孩子往往不会与他人交往。家长在教孩子社交技巧时,应该注意: 1. 告诉孩子可以被接受的交往方式。鼓励孩子说:“我跟你玩好不好?”“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让他知道这是与人接近,开始交往的一种方法,大家都喜欢有礼貌的孩子,不喜欢粗鲁的孩子。 2. 告诉孩子不可侵犯他人的自由。教育孩子不可乱拿或抢别人的东西,要用别人的玩具应先征得别人同意。平常在家中家长与孩子之间也应相互

6、尊重,家长不过分干涉孩子的游戏,让孩子习惯于尊重别人也被人尊重。 3. 鼓励孩子加入团体。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交往,有点小矛盾让其自己解决,孩子的社交能力将在无形中增强。 4. 经常赞美孩子,也教孩子赞美别人。孩子如能说出“你真棒啊”。“好漂亮哦”等赞美别人的话,就能赢得不少友谊。教育孩子条如果你想减少作为家长的不安并从教育自己有天赋的孩子中获得快乐,那么,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的如下建议可能会使您有所成就。 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最耐心和老实地作出回答。 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安放一个陈列架,孩子可以在上面显示自己制作的东西。 不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只要这与她

7、的创作活动有关。 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他玩耍。 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让孩子作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帮助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儿。 帮助孩子改善他的作业。 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们正常交往。 自己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并留心使孩子照着做。 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从来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以便他能干自己喜欢的事。 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 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激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认真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每天都抽出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

8、起。 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从来不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 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和唱歌曲。 教给孩子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详细拟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从不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不存在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让孩子有机会真正自己作决定。 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发挥孩子具有的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从来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 勉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相信孩子的理智并

9、信任他。 让孩子独立完成它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相信会有积极的最后结果也好。儿童的不良习惯及其教养,纠正(转贴自悄悄) 悄悄写到:(写于7/31/200111:46:40AM)下面是悄悄收集的有关儿童不良习惯的部分资料,这部分主要是来自茅于燕教授的育儿讲座,因为比较实用,所以摘录下来供各位妈妈参考。分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养不当的问题两大方面,今天先贴出第一部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一、 发展过程中的问题1. 哭闹:哭闹是语言前期特有的言语方式,有时宝宝会无缘无故哭闹12小时,令大人疲惫不堪。这种哭闹在出生3周左右到34个月达到顶峰,常常在傍晚时分发作。过了这段时间,这种定时哭闹的现象就

10、逐渐消失了。医学上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多样,有些译作称它为“黄昏性腹痛”。根据茅教授的解释,这是因为新生儿或婴儿时期,每天要接受大量的外界刺激,每到傍晚,这些刺激会超过婴儿大脑的负荷,引发婴儿哭闹。过了一段时间,婴儿逐渐适应了外界的刺激,脑和神经也进一步发育,所以这种哭闹的情况就会自动好转。对于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要: A. 观察孩子的情况,首先排除因身体不适产生的哭闹。 B. 想办法安抚婴儿,如在相应时间为宝宝洗热水澡,做婴儿抚触和按摩; C. 家长自己不要紧张,哪怕是新生儿,都可以准确地感受到家长的紧张情绪并很容易受到情绪暗示。 2. 吃手指头:孩子拿到东西先放在嘴里舔舔是小婴儿认识世界的必经

11、阶段。随着宝宝的成长,多数孩子会选择其他的认知方式,但少部分孩子会养成吮手指的习惯,该习惯在孩子18个月21个月时达到高峰。据统计,80的孩子会在5岁前自动放弃,但由于吮手指会造成手指和牙齿的变形,所以尽早改掉这个习惯对孩子很有好处。专家建议从3岁左右开始纠正,因为此时的孩子开始懂得道理,而且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性,有助于克服不良习惯。其方法有: A. 带孩子看牙医,排除孩子口腔部可能出现的问题。 B. 转移注意力。比如,多让他进行动手游戏,当他双手都攥有东西时,他就暂时无法吃手了。 C. 不要在孩子面前“提醒”他。如“真棒,你一下午都没吃手了!”或不要经常说“别吃手!”,每一次提示都会提醒他牢记

12、吃手的习惯。 D. 对于3岁以后的孩子,可以讲道理。 E. 提供奖励。设计奖励制度,把改正坏毛病变成一种游戏。 F. 有些妈妈建议在手指上涂上“味儿”,比如辣椒、苦味等等。但有些专家反对这一方案。 G. 多表扬他的其他行为,突出“你长大了,是个大孩子啦”等,多树立他的自信心,有助于总心理上戒掉“吃手瘾”。 H. 限制他吮指的时间和地点,然后逐渐缩短时间,减少地点,直至戒掉。对于3岁后的孩子,要增强他的参与意识,可和他一起商量上述限制的时间和地点。 I. 如果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并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可以教育他身边的小朋友都不吃手,吃手是小小宝宝的行为。适应集体生活的孩子特别怕自己被同龄人小看和讥

13、笑,这样可以促进他向同班小朋友学习,改掉坏习惯。 J. 让医生告诉孩子吃手的危害性,比妈妈爸爸告诉他管用的多。 3. 睡眠障碍:有些小朋友会很难入睡,很耗妈妈爸爸的精力。这可能是因为白天过于兴奋造成的。这时,做家长的要舍得让孩子哭,尽量不要养成抱着入睡的习惯。让他学会自我安慰,自己入睡。具体的方法有: A. 培养良好的作息时间,养成定时作息的习惯。 B.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孩子上床前洗个热水澡,保证被褥舒服,临睡前喝杯热奶。(但要刷牙或漱口)。 C. 对于10个月以上的宝宝,养成夜里不喂奶的习惯。 D. 保持入睡时的安静环境 E. 大人同时就寝,这样比较有睡眠气氛。 F. 临睡前不要玩需要长时

14、间才能完成的游戏,不做费脑筋的游戏。 G. 夜里宝宝有可能醒来,如果他没有哭闹,就不要立即理他,要等待10分钟左右。孩子多半会在这10分钟内再次入睡。如果10分钟后孩子还没有入睡,可以轻轻拍他,但不要抱他。 H. 如果他上床后仍在提问,要用尽量简短的语言答复他,不要详细解释重新激发他的兴奋。 I. 两岁以后的小朋友,可以给他设计一个上床仪式,比如,睡前和所有的小玩具、家里所有的长辈道晚安、说再见等。 J. 关于“夜惊”和“夜魇”:孩子到了68个月左右,晚上开始会有睡中哭闹的情况发生。这是孩子心智发展的体现。因为这时随着孩子的成长,形成了初步的记忆力,可以把清醒时看到的东西到睡觉时重放出来,这就

15、是宝宝最初的梦。宝宝刚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需要妈妈、爸爸特别的关注和关爱,让宝宝体会到害怕时被人抱在怀里的美好感觉。随着宝宝长大,梦会越来越复杂了。但是,要分清“夜惊”和“夜魇”:“夜魇”多发生在后半夜,宝宝处于浅睡状态下,因为做梦造成的宝宝大哭大闹,宝宝往往会哭醒。这时爸爸妈妈要把宝宝抱在怀里,给他温暖和关怀,让他适应睡梦的发生。稍大后,可轻轻呼唤他、抚摸他,对他轻轻说,“宝宝,没关系,是梦梦了。”孩子就会很快稳定下来,继续入睡。对于更大一些的孩子,比如独睡的孩子,可以在他清醒后打开床头的小灯,让他看看周围的东西,让他自己感受到真实与梦境的不同。但是,不要让孩子整夜开灯睡觉,有研究表明,这样

16、的孩子成人后的眼疾发病率大大超过暗中入眠的儿童。另外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宝宝看过于古怪的卡通片,睡前不要做过于兴奋的游戏。关于“夜惊”,表现为心跳快、呼吸急,孩子大声哭闹并睁开眼,但并没有醒,跟他说话没有反应,即使使劲摇晃他他也不醒,大约持续1030分钟。这时不要叫醒他。但是要比较小心,因为有可能是小抽疯,要撬开他的嘴,因为如果严重孩子可能自己咬断舌头。如果孩子出现夜惊,建议去医院做相应的检查。 4. 多动:1岁多2、3岁的孩子开始出现多动现象,但到孩子5岁左右才可诊断出是否患有多动症。多动症的表现为孩子不停的、毫无目的的动,很难停止下来;不听命令,甚至不能听完大人的话;不能完成手中的工作;做事不

17、顾后果;这样的孩子成熟较晚,中枢神经发育晚。从微量元素检测上,这样的孩子多缺铁、缺锌、铅含量超标甚至铅中毒。饮食上多食用含防腐剂的食品。对于有多动倾向的孩子要注意: A. 给他充分的爱与关注,有助于孩子消除紧张的情绪。 B. 严格孩子的作息制度,订立规矩。 C. 当孩子从事安静的活动,比如作画时,要充分的表扬。 D. 帮助他多从事手的活动,如手工、图画等。 E. 设计一些游戏宣泄他的怒气,如撕纸、踢球、打枕头等。 F. 膳食营养要全面,不吃含防腐剂的食品。 G. 多设计散放他体力的游戏,即室外活动,翻斗乐等。 H. 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 I. 少带孩子去比较混乱的大的场合。 J. 在公告场合要

18、给有多动倾向的孩子穿亮色衣服,便于家长照顾和管理。 5. 逆反:2岁3岁半的孩子开始第一逆反期,他们有了独立感和自我意识,处处时时要发表自己的独立宣言,处处时时用“不!”表示情绪,表示愤慨,表示他的成长,表示他在学习“不!”。而妈妈爸爸则最烦他说“不!”,为解决这个矛盾,妈妈爸爸要注意: A. 家长自己少说“不”,需要表示“不”的时候用另外一种表达法。 B. 不当着孩子的面说他常说“不”,这样也等于也在强化他这个词。C. 对于可能的情况,让孩子有选择权,以示对他的尊重,比如今天衣服的颜色等。 D. 对于不能选择的事情,家长的语气语态一定要坚定。 E. 多用选择句,少用疑问句与宝宝对话,就能减少

19、宝宝的“不!” F. 不要轻易惩罚逆反的行为,要认真考虑原因,不要直接和宝宝发生顶撞。 G. 要尽量让他讲清理由。这样可同时锻炼他的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而且让他明白以理服人的道理。如果他说的有道理,不妨尊重他的选择。 6. 陌生人教育:孩子从7个月左右开始认生,可以分辨出陌生人和熟人了。从2岁开始,孩子开始快速发展社交能力。对于孩子的陌生人教育,要注意让孩子与陌生人有一定的距离是必要的,是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但是全家人,特别是爸爸要参与亲子活动中,让孩子学会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打交道。让小朋友之间多接触,学习合作与同伴交往。二、 教养不当引发的儿童不良习惯及纠正悄悄写到:(写于8/3/

20、200112:12:36AM) 1. 吃饭习惯不好:小宝宝吃饭容易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如一边吃一边跑、或者边吃边东张西望、吃饭讲条件、不喜欢吃的就吐出来、挑食等等。可能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 1) 孩子还不饿,大人就一味强迫孩子吃饭; 2) 正在进行的游戏没有玩够,心理舍不得,难过; 3) 饭菜不好吃; 4) 大人过于迁就等等。要解决以上情况,请注意下几个方面: 1) 仔细观察孩子,估计孩子饿了再给他。 2) 吃饭要在没有玩具、不能游戏、没有电视的地方进行,不要养成边吃边做其他事的习惯。 3) 和成人一起吃饭,有助于提高宝宝的食欲。 4) 如果宝宝不吃了,就让他走,不要强迫他继续吃完。当然,家

21、长要仔细揣摩孩子的饭量,尽量盛得恰到好处,以此教育他不剩饭和节约粮食尊重劳动的美德。但同时,要相信孩子自己有饱饿感,如果饱了还强塞他会造成他对吃饭的反感。如果孩子坚持不吃,不妨饿他一、两顿,有饥饿感对生物来讲非常重要。孩子想吃的时候自己会表示出来。 5) 成人的饮食习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吃青菜,首先饭桌上要出现青菜,而且,做家长的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我就不爱吃青菜,你看我就不好,所以宝宝要多吃。”宝宝会理解成:“噢,原来青菜很难吃,连妈妈都不喜欢”不如说成:“这是小白兔爱吃的青菜,宝宝来尝尝” 6) 饭菜要吸引人,把吃饭变成一种游戏,一种玩(有关帖子另附)。 7) 对

22、2岁以上的小朋友,可以让他帮忙那碗筷,这样他会更积极的参加吃饭活动。 8) 有机会和小朋友一起吃。 2. 捡脏东西吃: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做过捡东西吃,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形成坏的习惯。在宝宝还小时,家长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灌输给他东西掉在地上就脏了,一定不能捡起来吃的观念。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会有吃的东西掉到地上,家长要当着孩子的面说:“哟,脏了,去洗一下。”并立即去清洗,或者是“哟,掉到地上脏了,咱们不要了。”并立即将地上脏东西打扫到垃圾桶。有统计显示,有捡东西吃的坏毛病的宝宝的家长多是那些吃的掉地上不给宝宝吃,又觉得扔了可惜,捡起来塞自己嘴里然后告诉宝宝:“掉地上了,太脏,妈妈吃了,给你新的。”宝

23、宝理解不了这么多,只能明白妈妈可以捡起东西吃。所以另外,对于小宝宝,东西掉床上、桌上和掉地上他分不清的,所以掉到床上、桌上的东西也要遵照上面的原则处理,不要以为干净就捡起来吃掉。在公共场所,从地上捡东西吃的危险性就更大,因此妈妈要注意: 1) 细菌在潮湿地方繁殖很快,因此要避免宝宝在这样的地方捡东西吃。 2) 在户外,任何东西掉到地上都不要捡起来吃,因为有可能此处曾有猫狗的粪便。 3) 室内地板上有小东西,一定要立即拿走,以免宝宝误食造成严重后果。 3. 扔东西:孩子到68个月开始,就开始扔东西了。在扔东西之初,宝宝异常兴奋,因为他又掌握了一种技能,对于自己的大本领,宝宝会非常高兴的多次重复。

24、在重复的同时,他也在学习,比如他会观察物体的坠落轨道,并学习不同物体落地时的声音,比如他会通过多次观察体会出他扔东西和发出声音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从而学习逻辑,比如他扔出东西后等待声音,从而学会心理期待等等。所以,扔东西是宝宝必经的一个成长阶段,对于宝宝的智力和心理成长都会有好处。但是,家长的不同态度会导致孩子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宝宝开始掌握这项技能时,提供给宝宝一些适当的玩具,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宝宝扔个够,比如提供毛绒玩具、球、发声玩具等,让宝宝学习不同质地的东西落地后不同的反应等等。宝宝刚开始扔东西时,家长可以大量表扬他掌握了一项大技能,可以增强小小宝宝的自信心和快乐情绪

25、。但当他发展了下一个技巧时,要注意淡化他的扔东西行为。宝宝刚开始扔东西时,家长一定不要大呼小叫,特别是如果不慎扔了一个玻璃杯,吓了大家一跳时。因为家长的反应会让孩子感觉很特别、很夸张,强化他用扔的行为引起家长的注意、体现他的力量,以后一旦他想引起别人注意,或想表现自己,就用扔的方式解决。而且慢慢他会自己体会出扔了什么东西会产生爆炸性效果,最终形成扔东西的坏习惯。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扔东西的坏习惯,妈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设计扔东西的游戏,让他扔个够,把坏习惯变成一种技能。如扔球、沙包等,并可教给他各种投掷技能。 2) 宝宝两岁以后,告诉他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东西不能扔。 3) 如果孩子扔东

26、西影响了其他人,要对孩子提出批评。 4) 如果孩子是因为生气发泄而扔东西,要对孩子生气的原因加以了解。如果是正当的,要对宝宝加以同情,并陪他玩。如果是因为无理要求没有满足,可以采取转移法处理。 5) 有时宝宝扔东西只是要让成人注意他,所以要尽量对宝宝关注,就可以避免孩子扔东西的坏习惯。 4. 破坏性行为: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越来越会表现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特别是到孩子两岁左右,这时的宝宝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所有的物品都希望摸摸看看,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都还比较差,对各种物品的性能也不理解,所以难免会破坏一些东西,这应该得到家长的谅解。还有一种可能,当孩子手中的工作远远超过了他的实际能

27、力,经过多次尝试和失败后很强的挫折感会激怒孩子,使孩子产生一些破坏性的行为。孩子损坏了东西后,家长要仔细考察孩子的行为是否是故意的,如果是因为孩子能力有限,就不要动辄加以训斥,这样会使孩子很委屈,感到被误解,并因此产生愤怒的情绪,有可能采取更大的行动来表现出他的愤慨,尤其是这时他正处于逆反期。同时,他会明白自己的破坏性行为会引起家长的注意,从而经常使用这种方法,甚至采用这种方法逗家长。有些孩子,更会由此引发一种经常性的破坏性行为,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愤怒,表现自己的能力,甚至为达到某种报复的目的。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注意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来帮助他改正: 1) 对于他所破坏的东西,凡是能恢复原状的,

28、家长要和他一起加以恢复;2) 要采取措施安抚他的情绪; 3) 多陪宝宝游戏,提高他的动手技能,帮助他成功,培养他的成功感; 4) 对于两岁以上的孩子要讲清道理,要相信孩子的理解力; 5) 孩子的各种情绪,成人要加以体会,并帮助他表达出来,当孩子明白你理解了他,他的愤怒就会大大降低,从而放弃过激的破坏性行为。同时,对亲子关系大有好处; 6) 成人自己首先要平静,要冷静地处理问题,给孩子作出榜样; 7) 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尽可能地提供给孩子一些可拼拆的玩具; 8) 成人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其他人纵容他的破坏性行为,如有,一定要加以制止。 5. 任性与发脾气: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大多数的孩子会出现

29、一些任性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家长(尤以祖父母/外祖父母)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家庭,一旦某件事不能顺着孩子的心意,孩子就会任性大哭。其中最为有害的现象就是“先不许,拗不过,照孩子的办”,这样只要孩子有了一次经验,以后定会不断使用这种手段。还有就是由于能力有限,经过多次尝试和失败后挫折感让孩子大发脾气。任性发脾气大哭的现象在24岁孩子里最常见。对于纠正孩子的上述不良习惯,可以参考以下的一些方法: 1) 家长处理事情要思想先行,把问题移向自己,考虑好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处理办法后再行动; 2) 对于孩子发脾气,虽然心里关注,但不要理睬,采用淡化法处理; 3)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4) 注意初发行为,如果

30、他第一次发脾气得逞,他必会次次使用; 5) 及时表扬他好的行为,让他多受到正性暗示; 6) 不要当他的面表示自己对他没办法,如“再不听话我揍你”等无能宣言,当然这句话可能每个家长都说过; 7) 不要轻易许诺,特别是基本达不到的事情,千万不要信口许诺,这等于告诉你的孩子你不诚实,下次无论你说什么,孩子都会怀疑; 8) 答应了的一定要作到,这样你说的每一句话,孩子才可能信任,明白它的分量; 9) 对于孩子,要在他行为之前给他预告,告诉他某种行为的后果,让他充分考虑; 10) 利用自然惩罚,如孩子因为发脾气而造成错过他盼望已久的活动,他可能非常难过,这已经足够他下次发脾气前慎重考虑的了; 11) 家人态度要一致,不能一人一个态度,让发脾气的孩子钻空子; 12) 尽量用选择性的句式,让孩子作出选择。因为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不太好意思发脾气; 13) 他发脾气时,将他带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吸引他的注意力; 14) 有可能的话幽默一下; 15) 千万不要直接顶撞,尽量避免发生冲突; 16) 风暴过去,要帮他平静下来,让他明白你还是爱他的; 17) 帮他做一些他不会做的事,完成不好的事,让他感受到成功; 18) 要坚定,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