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升学会考复习提纲(八下)_第1页
初二生物升学会考复习提纲(八下)_第2页
初二生物升学会考复习提纲(八下)_第3页
初二生物升学会考复习提纲(八下)_第4页
初二生物升学会考复习提纲(八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初二生物升学会考复习提纲(八下2013)姓名_ 第21章 遗传信息是延续性 1生物的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许多相似的现象。 与遗传有关的谚语举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虎父无犬子。2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征。3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番茄果皮的红与黄,人的血液A、B、AB、O血型。人体的高与矮、胖与瘦,狗毛的长与短,粗与细4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5基因:控制生物形状的因子。生物的每种性状通常是由一对基因控制,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

2、体的相同位置。6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都对存在的。如人23对。每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染色体携带基因通过生殖过程从亲代传到下一代。但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如人的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是23条。受精卵是23对。7.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存在于细胞核里,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DNA片段。8. 孟德尔(奥地利)是遗传学的创始人,他以豌豆为研究对象,发现了生物遗传规律:生物存在各自独立的基因控制着各种性状的遗传。控制每种形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其中一个来自母本,另一个来自父本。9理解并熟记P5 图21-3 基因在亲

3、代、子代之间传递示意图10 控制生物形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形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而另一个是隐性时,显性基因控制的形状就会表现出来。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显-显 显 显-隐显 隐隐隐 AAA AaA a-aa 熟悉以下两种遗传图解 11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男女相同,一对是性染色体,男性是XY,女性是XX,男性精子性染色体是X或Y,女性卵细胞性染色体是X。Y比X要小很多。细胞类型染色体数常染色体数性染色体数性染色体类型体细胞23对22对1对男XY女XX生殖细胞精子23条22条1条X或Y卵细胞23条22条1条X12子

4、女性别的形成,主要由父亲产生的精子类型决定,生男生女的几率是各占50%。13理解并熟记P8 图21-7人类性别决定示意图14遗传病主要是由基因或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如色盲、白化病、血友病、先天性聋哑、小头畸形、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镰刀型贫血病等。15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色觉正常基因是显性基因,它们都位于X染色体上。色盲的男孩,其母亲可能是色盲或者色觉正常但带有色盲的基因;色盲的女孩,其父亲一定是色盲,母亲可能是色盲或者色觉正常但带有色盲的基因。(参照P10图理解)16遗传病的预防措施:1。禁止近亲结婚(直系亲属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有共同祖先,有许多相同的基因,特别有相同的致病基因,后代患

5、遗传病的几率要大得多)。2。婚前检查。3。遗传咨询。17生物的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各个个体在性状上存在的差异。与变异有关的谚语:一猪生九仔,连本十个样;18变异的类型: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的变异是生物体的变异一旦发生以后,就能够遗传的变异,它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所引起的。如太空番茄、太空椒、太空种子,短腿的安康羊。不遗传的变异是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不能遗传,因为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如同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田块产生的变异,同卵双生的兄弟或姐妹因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19.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比较类型变异原因意义举例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生物产生新

6、性状、新类型、不断进化安康羊、太空椒不遗传的变异环境条件改变引起孪生兄弟皮肤黑白20. 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21. 人们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对生物进行处理,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或基因发生变化,产生对人类有益的变异。如,杂交、化学药物处理种子、太空育种。22遗传的变异可以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也可以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生物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进化。23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形状,使得这种转基因生物发生了能遗传的变异。“遗传工程”和“基因工程”主要指这种技术。第22章 生命进化的长河1. 科学家推测:地球大约

7、46亿年前形成的,开始温度很高,后来地球表面温度逐渐下降,但内部温度很高,火山活动频繁,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氨、甲烷(没有氧气),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的作用下,形成简单的有机物,最后汇入原始海洋,大约在前36亿年演变出原始生命。19理解P23图22-1,推测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20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通过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形成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是构成生命起源的基础。21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被迅速掩埋,长期与空气隔绝,在特殊条件下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生物进化的间接证据很多,如形态解剖学、胚胎学、

8、分子生物学等。22生物体的化石大多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如贝壳、骨骼、牙齿和植物的茎,生物体的印痕和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也可以形成化石。.23. 科学家根据化石鉴定、分析,可以推断出该种生物活着时的状态、习性、结构等特点,以及生活的环境和生存环境和生存年代。24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26始祖鸟(口中有牙齿,有爪,胸骨不发达,没有龙骨突,有许多尾椎骨)化石证明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27. 生物进化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中生活到陆上生活。28生物进化的历程:1。原始生命-藻类植物-苔藓植物-

9、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原始生命-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人类。(理解P28图22-6生物进化树)27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28人工选择: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爱好,对生物发生的变异进行不断选择,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如选育农作物或家禽、家畜。29自然选择(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30 人类 森林古猿 进化- 类人猿 (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 31人类的进化:古猿直立行走 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单工具 制造复合工具 (脑容量不断增加, 产生了语言和意识

10、,形成了社会) 第23章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1.病原体是致病的生物,如部分细菌、病毒、部分真菌和一些原生动物等。第一道:皮肤和管道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2.人体的抵御病原体侵害的防线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 特异性免疫 (理解图23-2 分清抗原、抗体,熟悉抗体产生的过程) 3.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有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它们可以产生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4.免疫的功能和意义:1。抵抗病原体的侵害,防止疾病的产生。2。及时清除体内损伤或衰老的细胞。3。发现并杀伤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5 詹纳创造了牛痘接种法,他是预防接种创始人(1796、

11、5、1人类征服天花)。10年后路易丝.巴斯德研制出了抵御霍乱、炭疽病、狂犬病的疫苗,揭开计划免疫的序幕。6疫苗是由被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接种到人体内产生抵御这种病原体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7计划免疫: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8传染病:由致病的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特点:一、流行性,二、传染性9传染病的病原体的种类:细菌、病毒、真菌和一些原生动物。10 形态:多种多样,有球形、杆形和蝌蚪形等 。纳米级,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病毒 结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 生活:寄生在

12、活的细胞中 种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用途:制疫苗、基因工程运载体。 危害:人类80%的传染病由病毒引起 11 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以通过接触、饮水、食物、空气、生物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抵抗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 1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和三个环节: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1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4.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雌雄合抱寄生在人体内受精卵排入水中毛蚴钉螺尾 蚴人或畜 15艾滋病(AIDS)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艾滋病病毒

13、(HIV)引起的传染病。16 存在: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液、泪液等体液中。 艾滋病病毒 危害:艾滋病病毒能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缺损。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 、母婴传播,吸毒传播。17艾滋病的预防:了解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安慰和帮助艾滋病患者。18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告诫人们要自尊自爱,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关爱艾滋病患者。19.了解常见的传染病(包括种类、传播途径、常见病)课本P58页第24章 健康的生活1健康包括: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2科学锻炼身体 意义:促

14、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如增强人体的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 方法:讲究科学。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量要适宜,要持之以恒,要参加多种运动。3拥有健康的心理:核心是拥有愉快的心情。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妨试着运用改变认识、转移注意、控制意志、合理宣泄等方法,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同时要学会与人相处、合作、交流、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4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 严禁烟酒。2。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营养均衡、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5.科学地锻炼身体,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5 吸烟的危害: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能

15、损伤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长期吸烟,会使人的呼吸功能减弱,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甚至引发癌症。青少年吸烟不仅影响肺的发育,而且会引发咳嗽和支气管炎。6.酗酒的危害:酒中含有酒精,酒精不仅对心脏、血管、肝脏有害,而且饮酒多了,会使脑处于过度的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起神经衰弱和智力衰退。甚至危害家庭和社会。7 毒品 种类: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部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如杜冷丁 危害:1.身体危害: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降低人的免疫力,让人成瘾,难以忍受。2祸害家庭、危害社会.如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偷盗、诈骗、贩毒、传播艾滋病,肝炎。8青少年吸毒的

16、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上当受骗 好奇心驱使 寻求刺激。9如何防毒、禁毒:1。认识毒品。2。了解毒品的严重危害。3保持健康乐观的精神。4。拒绝诱惑。 10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1。过量使用杀虫剂、食品添加剂或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2. 由于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造成的污染。3。新型食品的安全。如转基因食品、保健品。11家居环境污染因素:1。装修污染。2。空气污染、厨房油烟污染、吸烟污染3.。生活垃圾污染。12如何搞好家居环境:1. 提倡简单装修和选择安全环保材料(如不含苯和甲醛);2. 保持家庭清洁卫生,室内禁止吸烟,经常开窗换气;3. 使用安全环保生活用品,重视室内绿化。13. 青少年如

17、何防止肥胖:建立正常的饮食制度,科学合理地安排每日的饮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14. 面对急病或受伤较重的情况,应采取的措施: 1. 拨打“120”急救电话 内出血-及时送医院抢救 2. 急救措施 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可自行凝固止血 外出血 静脉出血 :指压、止血带止血,远心端 动脉出血 :指压、止血带止血,近心端 煤气中毒:打开门窗,关闭煤气阀门,严禁开灯、开电器、点火,通风 ,保持呼吸通畅,必要时人工呼吸。 触电:关闭电源,平躺,呼吸、心跳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溺水:清除污物,保持呼吸畅通,必要时,进行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食物中毒:催吐,再送医院15 处方药:

18、执业医师处方,按医嘱服用。药品 非处方药(OTC): 根据病情自己购买 使用药品的注意点:.认真阅读说明书,如成分、适应范围、用法和用量、不良反应 禁忌证。注意事项第25章 关注我们的家园1. 人口的过度增长的危害: 可使用的资源越来越少,如粮食短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对人类的生存形成严重的威胁。 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越来越重,由此将引发饥荒、疾病和瘟疫。2. 我国对人口增长的控制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措施:1.控制人口数量。2.提高人口素质。3.控制人口迁移。3.: 环境污染的种类:1.大气污染 2.水质污染 3.固体废弃物污染 4.噪声污染和电磁波辐射4.全球性的主要污染问题: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过度排放) 水资源短缺 臭氧层破坏(制冷使用的氟利昂) 酸雨(二氧化硫的排放) 土地荒漠化第26章 留住碧水蓝天5.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 遗传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6.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维持着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如水循环、碳氧平衡)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食物、氧气、材料) 7.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依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建设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3.采取迁地保护的措施。(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海洋馆) 4.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