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最全边塞诗常识大全_第1页
精品最全边塞诗常识大全_第2页
精品最全边塞诗常识大全_第3页
精品最全边塞诗常识大全_第4页
精品最全边塞诗常识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z.-一、边塞诗概况一、概念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 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 从玄宗 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 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 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二、标志边塞诗标题 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参军等字词。如:柳中庸的征人怨、 王昌龄的参军行其二 等。三、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颀、 王翰、王维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高适的燕歌行、岑 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

2、、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 塞诗杰作。二、边塞诗容1、边塞风光 奇丽壮阔3、家乡 - 思乡念亲2、统治者 - 穷兵黩武4、将士- 艰辛生活、报国豪情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四、边塞诗语言 特点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五、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比 照、衬托、象征、比喻、夸、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六、边塞诗常见意象 1 、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 * 、 受降城、边关、玉门关; 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 3 、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 黑山、

3、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 壮阔、广阔4 、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 z.-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柳 、落梅花 、关山月等。七、 边塞诗的主旨1 、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炯的参军行等诗句直接抒发了保边卫国的壮 志豪情。2 、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的参军行其四 3、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反映连年征战对广阔人民和平生活 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4、。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 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西行一边是现实中无定河边 悲哀凄凉的丈夫枯骨, 一边是妻子梦境中年轻英俊的战士, 虚实对照, 凝聚着诗 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4 、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 5 、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6 、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7 、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8、描摹塞上异域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如:“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春景喻 冬景,描写

5、了塞外琼花的雪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z.-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词八、边塞诗时代特点 1、盛唐: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辛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 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 2、中、晚唐:国势渐衰,昂扬向上的基调依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如: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3、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6、 仲淹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盘 旋着爱国的主旋律。【高考设问方式】 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风光?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解题指导】 1 、根据诗歌标题判定是不是边塞诗。2 、其次,分析意象、意境特点。 3、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把握思想情感 4 、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用到“比照、夸、动静结合、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类术语。【例题解析】 1、阅读下面的诗,答复以下问题。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 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 z.-(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

7、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2 、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以下问题。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 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问题: 1 、前两句是写景,所写 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 、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请略作分析。【高考真题演练】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8 分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人。曾任、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 2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8、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答:2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答复以下问题 8 分 07 卷出关徐兰凭山俯海古 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1 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 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2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 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z.-3、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雨雪曲江总雨雪隔榆溪,参 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 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 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 苍苍别路迷。 【注】江总518590:南朝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 人。历仕梁、

9、、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东部。 1.这首诗描写 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答: 2.诗人把“旗彩坏、 “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 “地暗之后,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 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 分答: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岁暮 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 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 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 (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 (今阆中)。雪岭:又 名雪山,在(今)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西北),杜甫作本诗时, 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

10、简要分析。 (4 分) 答:2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 分). z.-答:5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7 分11 卷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 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 画角声中, 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 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 雨。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 分答: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 分答: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边塞诗 解读答案【例题解析】1、答案: (1):诗中有金河,黄河, 青冢,玉关, 黑山等边塞名地, 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

11、候酷寒怨风光单调.赏析: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自治 区境, 唐时属单于都护府。 由此可以推断,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 的征人的怨情。 全诗四句, 一句一景, 外表上似乎不相连属, 实际上却统一于“征 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 一年, 东西奔波, 往来边城; 日复一日, 跃马横刀, 征战不休。 “金河, 即大, 在今呼和浩特市南。“玉关,即玉门关。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 但都是边陲前线。“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 小而微, 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 足以引起对征

12、戍之事的一系列 的联想。 这两句“岁岁、 “朝朝相对, “金河、 “玉关, “马策、 “刀 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 似乎已经把话说尽。 然而对于. z.-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 这只是说着了一面。 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 之无时不在, 而且还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 于是又有三、 四 句之作。“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 在今呼和浩特市境, 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 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时 届暮春, 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 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

13、青冢而已。 萧杀 如此,怎不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 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自然想 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这两句写景,似与 诗题无关, 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 常履之地, 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 幅图画里, 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 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 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 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通 篇不着一个“怨字, 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 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 从时间 与空间两方面落笔, 让“岁岁、 “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

14、“黄 河、 “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 收到了“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的艺术 效果。 而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 诗不仅每句自对 如首句中的“金 河对“玉关 ,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 “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 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 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确是不多见的。 2、答案解析:景物特点: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辽阔、寒冷 的沙漠景象。容特点:劝别友人,前路莫愁。情感特点: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z.-表达: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

15、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 飞。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表现了一 种旷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高考真题演练答案】1. 1答: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 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2答: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 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 显示昂扬 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考点】第一问:鉴赏文 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E第二问:评价文章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E【解析】第一题考察意境形象,注意点出

16、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 体特征。分析此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 示作用。第二题考察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结合第三、四句具体诗句分析。作 诗歌题, 一是要注意结合诗歌分析, 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 三是要注意诗歌注释 的提示作用。 【思路分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 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第三步,分析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气氛的作用意义。意境气氛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 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华丽堂皇,肃杀 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

17、 答 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 整合,准确表述。 【诗歌鉴赏】安史之乱后,吐蕃的侵犯成为干扰唐帝国的重要 外因。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贵族武装乘唐军忙于收拾安史之乱残局之际, 大举东侵, 竟连破泾邠二州, 攻占唐都长安达十三天。 此次进犯被唐军击退之后,. z.-他们又从与交界的南路向唐王朝发动进攻,在同年十二月,又连破松、维、保三 州及云山二新城。 广德二年春, 严武接替高适, 再度出任剑南节度使。 刚一到任, 他就狠抓军队的训练,当年秋天,就一鼓作气,击破吐蕃七万余人的精锐部,先 后收复了当狗、 盐川二城。 这首诗就是他击破吐蕃入侵的纪实。 头两

18、句“昨夜秋 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开门见山,点出了诗人登城的时令、地点。“昨 夜秋风,是指秋季刚到,从而紧扣诗题中的“早秋二字。诗人观察入微,从 “风的细微变化中确切地掌握秋天到来的信息,说明了他对时局的密切关注, 对敌人动向的明察秋毫。 对于古代地处中国边疆的游牧民族来说, 秋高马肥, 秋 风一起,就是他们入侵地的有利季节。因此,“昨夜秋风一到军城,诗人就深 夜难眠,他乘着月光登上城楼,放眼远眺,“朔云、“边月、岷山,尽收眼 底。边关的初秋之夜,阴云冷月,山野惨白,整个夜景都弥漫着一股沉重的肃杀 之气,给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次句中的一个“满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 的战前气氛衬托得更加浓

19、重。总之,头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人、有情,细致入 微地表现了主将在战斗前夕的宁静中细心观察敏捷思索的心灵侧面。诗的后两句 “更催飞将迫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是主将兼诗人所发布的战斗命令 将 士们一定要再接再励, 乘胜追击敌人, 彻底歼灭他们, 不要让敌人一人一马逃回 敌营去! “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有振雷走霆之力,表现了主将 果断刚毅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必胜信心, 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发奋激昂的 爱国热情。 这首诗歌大胆地采用了开阖跳跃的笔法来写景抒情, 增加了诗的信息 容量。前一二句写景,但景中寓情,点明主将已迅速、准确掌握了敌情,从而说 明他在军事行动之前,就已经知己知彼,掌

20、握了军事上的主动权,因此,稳操胜 券就不是鲁莽匹夫的妄语了。 有如此坚实的思想作铺垫, 三四两句的腾跃、 抒情,-就显得既轻捷,又与上文有在的承继性,令人感到自然可信、豪气倍增。 2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 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 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容不相 称。2将关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 写生动, 比照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 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解析:1鉴赏边塞诗首先要根据诗 歌标题判定是不是边塞诗。 据注解可知标题出关中的“关即指边塞防线上的

21、居庸关,所以是边塞诗。2其次,从分析意象意境、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 背景等方面把握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参军报国、建功立业、思乡念亲、穷 兵黩武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 出关前两句写出居庸关之前士卒一往无前, 急于奔赴疆场建功立业的心理; 后两句写临出居庸关即将远离故土时所产生的怀 土恋乡的情感。最后,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用到“比照、夸、动 静结合、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类术语。 “马后桃花马前雪运用了 比照和借代答成“象征也可手法,“马后桃花,意谓关正当春天,温暖 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桃花与“雪分别代指象征 家乡的温馨生活与塞外的清冷生活,

22、将关桃花烂漫的春景与关外白雪茫 茫的冬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 描写生动, 比照鲜明, 抒写出出征士卒怀土 恋乡的情感。 3 、1答: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 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2这样写的好处是, 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 “地 暗的环境, 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 “鼓声 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辛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z.-4 、(1)【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 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 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

23、差。 【试题考点】此题考察“评价文 章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D 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 此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 明时局背景, 还要做到知人论世, 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 了解杜甫的终 生志向,然后进展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2)【试题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 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 汉书. 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 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 虑。 【试题考点】此题考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

24、级为 D 。 理解鉴赏评价5 、(1).答:3 分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 (2).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深山、 “夕阳、 “秋雨 三个意象连用, 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 惆怅之情 。 【补充注释】画角:古乐器名。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 革制成,也有铜制的。因外加彩绘,故名。 “青冢黄昏路 ,化用了杜甫的 咏怀古迹中的诗句“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首出塞词是纳兰性德到关外 巡察时所写 。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旷,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 从古到今, 山河是没有定数的,

25、 此时觉 罗氏, 彼时有可能是叶赫那拉氏, 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 这 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 z.-他虽然贵为皇族, 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时机, 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 使他对 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 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 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 而 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倒现实,在眼前,他看到塞外营训的场景。“画角声中, 牧马频来往 ,此句看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军营中,号角声起,只见战士 们横刀立马, 神情严峻, 将帅一声令下, 他们便在马背上来来回回地操练, 拼杀, 好一幅壮观的场面。 可是, 此时的威武严整, 并

26、不一定能够使一个国家长久持续 下去, 它也许会在一夕之间烟消云散, 这怎能不让人伤感?一代一代的王朝, 不 都是这样轰轰烈烈而来, 又这样失魂落魄而去?战场上的厮杀声, 似乎也暗藏着 几分悲伤。 从构造来看, 第一句是后两句的一个概括, 而后两句又是第一句的具 体展现 。 虽然塞外的景象广袤壮美,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心情愉悦。在他眼中,弥 望的仍是一片荒凉, 这满目的慌凉又能给谁诉说呢?“荒凉 一词, 既是自然景 象的真实写照,又是作者心绪的如实昭示。秋天,万物凋零,落叶满地,一派衰 败之象, 可谁又能说这不是作者心境凄凉的抒写呢?作者贵为皇族, 虽然没有出 生入死的经历, 但仍然心存忧患, 多少

27、王朝就是在这起起落落中淹没于历史的长 河中,清王朝也不例外。西风,即秋风。枫叶经霜会更红艳,越红离凋就越近。 季节的逝去,风干了自然界的一切,但却风干不了作者满腹的忧愁。在此,作者 借景衬托,把幽深的情愫收藏在深秋的枫叶里。词的上片,无论写景抒情,都没 有雕琢的痕迹, 以复杂的思绪引出眼前的景象, 片末看似以景收束, 却景中带情。 景中情感的流露,水到渠成,不事雕琢。词的下片,抒写自己的报国志向无法实 现的幽怨,景象气势磅礴,纵横驰骋,情感婉约深沉。“幽怨从前何处诉 ,应 为从前幽怨何处诉。古人作词,为了韵律的需要,往往在词序上作以调整。“从 前幽怨 到底指的是什么幽怨呢?就下文“铁马金戈 而

28、言,应该指的是不能报. z.-效国家,纵横沙场的幽怨。纳兰性德是康熙帝的御前侍卫,按理说,他有条件也 有能力领兵打仗, 但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的臣子, 做事是不能随心所欲的, 其所作 所为还得服从皇帝的安排 。“何处诉 一语, 就道出了他心深深的孤独。 也许是 英才盖世,也许是位高权重,才使他的周围变得冷清。作者虽然志向高远,可又 能如何呢?最后不也是像王昭君那 样“独留青冢向黄昏 ?王昭君曾经因为没 有贿赂画工毛延寿而被汉元帝错选作单于呼邪的妻子。 为了汉与匈奴的和好, 她 远离家乡, 可是最终还不是变成了一堆黄土, 有什么用呢?自己空有一腔铁马金 戈、 气吞万里如虎的报国之志, 可拥有这样的志

29、向不也是徒劳的吗?作者心情沉 重, 他自我叩问: 如果有人问我对理想的情意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阳 与深秋中的细雨 。“深山“夕阳“深秋 “雨 这几个意象悲凉凄冷, 让人 发生一种挥之不去又无法形容的伤感。 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 作者对理想的追 很执着的, 但却没有一个实现的途径, 所以他的心头淤积着太多的郁闷。 但这种 情感的表达不是直接的, 而是通过对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出来的, 婉约深沉, 耐 人寻味 。这首词从整体上来说,景象博大磅礴,情感凄婉幽怨,自然流畅。面对 塞外景象,作者以景写情,又以情带景,使情与景、形与意融为一体。而上片写 眼前之景,下片写从前之志,虚实形成比照。就整

30、首词来看,手法娴熟而精到。1、因为,由于:例: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臣是以无请也。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王岂以一璧之故欺邪?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不赂者以赂者丧。以心中有足乐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故惑于袖, 外欺于仪。 2、 而,来。例:有好事者船以入。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卷石底以出。而托于柑以讽耶?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属予作文以记之。杀之以应涉。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1、(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望。(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5)操悉浮以沿江。(16)樊哙侧其盾以撞。(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18)忽魂悸以魄动。(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20)各各竦立以听。(21)以致天下之士。(22)然而隐忍以行。(23)假设潜师以来,国可得也。(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25)遂拔以击荆河。(26)遂自投汨罗以死。(27)其责已也重以周。(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例:贫者自南海还, 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以钱覆其口。屠惧,投以骨。具以情告。以缚即

32、炉-火,烧绝之。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何以为计?将以攻宋。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15)具告以事。(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17)以我应他人。(18)以虞待不虞者胜。(19)国胡以相恤。(20)将以衅钟。(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4、以为,认为。例: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皆以 美于徐公。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5、凭,靠。例:以我酌油知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域

33、民不以封疆之界。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攻则取。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例:策之不以其道。今以实校之。余船以次俱进。何必更以多寡为差?盖以律非故杀。 以次进。 则又法从事。 7、 根据。 例: 今以氏观之, 犹信。 以: 一说拿。 贵以近知远。 8、通“已, 已经。例:固以怪之矣。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围。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 以: 方位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 表围 10、在。例: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以八月

34、十三斩于市。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 逆以煎我怀。 12、 为。 例: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以:做要以不能免。以:是13、通“已,止。例: 无以,则王乎?例:14、任用。例:以一物体与物物争。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15、此,这。以为 1、把. 当作或作为。例: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相传以为雁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象郡。以为:把它设为。撰长书以为贽。寡君之以为戮。 2、认为。例:以为且噬己为, 甚恐。 以为妙绝。 人人自以为必死。 臣窃以为

35、其人勇士。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 3、把.制成。例:然得而腊之以为饵。铸以为金人十二。标点断句不同,可以把一首诗变成一阕词。人生百味皆入诗, 一枝一叶总关情诗词鉴赏考察情感的五种设题模式及答题要领在 2010 年 18 套高考语文试卷中,共有 16 套试题将“诗歌鉴赏考察焦点对准了“情感。 这种不约而同的变化似乎显示了命题者已从浅表的技巧鉴赏又回归到在的品质鉴赏;当然,也暗合了高中生的学习和阅读规律,毕竟诗歌鉴赏重在理解感悟。 这 16 套试题中诗歌的情感, 既有壮志难酬的愤激悲伤,也有羁旅漂泊的愁思孤独;既有空闺寂寞的相思之苦,也有好友惜别的难舍难分;既有玩赏山林的游-

36、览之乐,也有归隐田园的随遣而安,真可谓“人生百味皆入诗, 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细斟慢品的同时,这 16 套试题考察情感的五种设题模式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 象。下面就结合 2010 年高考语文试题来谈谈考察情感的设题模式及答题要领。 一、“情感概括式提问 这种题型相比照较传统,设题方式一般为“这首诗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或“抒发了哪些情感。解答这类题目的一般规律是分四 步:仔细通读全诗、揣摩题目注释、抓住核心意象、领悟感情倾向。古典诗歌中 多有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如“喜“悲“怨“恨“愤“忧 “怅“思“想“独“忆“怀“寂寞“伤心“惆怅 ,抓住这些 词语, 结合具体的诗歌容, 明确诗人“喜什么“悲

37、什么或“忆谁等, 就可找到情感的指向,进而归纳概括出诗人的情感。 例 1、2010 年全国卷第 12 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答复以下问题。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 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 , 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祜元 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 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 童子在下棋, 于是置斧旁观, 等一盘棋完毕, 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解题思路:“路暗花迷一句中“暗“迷就极富主观色彩,表露了诗人 此时此刻视野暗淡, 心绪迷茫, 结合注释可知,这种“梦里心情皆因仕途失意所 致

38、, 而“无奈“思家等词语则直接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思乡念家之情。参考答案: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 家乡的心情。高分支招:揣摩核心意向的冷暖色调, 结合表露情感的词句进展“定 向概括。 二、情感的“自主探究式提问 随着新课标高考的闪亮登场,“探 究能力也越来越受重视, 不仅在文学作品阅读局部中屡次出现, 就连古典诗歌鉴. z.-赏也留下了它的踪迹。 命题者往往选取一些涵相对蕴藉、 情感较为丰富、 主旨较 为多元的诗歌来设题考察。做好这种类型的试题, 除了情感归纳概括所需的四个 步骤以外, 还需要考生结合情景关系(如借景抒情等)、情理关系(如托物言志等),再 围绕

39、诗歌的“意象选用、“遣词造句、“典故寓意以及“形象、“意象、“意境等进展深入探究, 来开掘作品中相对蕴藉婉曲的情感。 例 2、2010 年卷第 13 题: 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题。 古风(其三十九) 白 登高望四海, 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 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 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 非 梧桐不止, 非练实不食, 非醴泉不饮。 (2)结合全诗, 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 考生在初中时都已学习过白的行路难,对白那种壮志难酬的苦闷、

40、怀才不遇的愤激都有较深刻的体会, 而这首诗恰是和行路难 同一时期的作品。再结合本诗,无论是“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 , 还是荣 华东流水 ,都很容易看出诗人前途茫茫、人生短暂的感慨, 而“梧桐巢燕雀,枳棘 栖鹓鸾一句正是对权贵当道、 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参考答 案: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 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高分支招:知人论世,合理假设, 围绕“意“境小心论证。 三、 情感的“溯因推理式提问 此种类型的题目一般都会在题干局部直接明确诗歌承载了怎样的感情, 然后让考生从 诗歌中找到相应的根据来进展说明。常见提问

41、方式如“*诗(句)表达了*种情感, 请 作简要说明 , 或者“为什么说*诗(句)表达了*种感情。 答好这类试题,要 在细读全诗的前提下, 着重体会命题者明确的诗歌情感,将此种情感带入原诗,仔. z.-细对照诗歌当中与该情感相关的字、词、句、意境、注释, 然后分门别类进展梳 理归类,再确定答题重点。如果有些感情比较婉曲,命题者一般会特别交代。 例3 、2010 年卷第 9 题: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答复以下问题。送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2)一、二两句 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 请作简要说明。 解题思路:由 诗题中的“送字可知,

42、这是一首朋友惜别的诗歌。宾主双方自然“情动于中而 形于外 ,那些原本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自然景物仿佛也为他们二人的惜别而伤 感, 凄风又引冷雨,难舍更添悲凉, 此情无法释怀, 自然会把酒浇愁, 岂知把酒浇愁愁更愁:此愁无计可消, 只能在梦里遥忆。 参考答案: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衬托悲凉的心情。 此外,今年采用这种考察模式的还有卷第 8 题“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 卷第 12 题第(2)小 题“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高分支招:将明示情感带入,回溯情感载体,梳理情感层次,答出“抒情 依据。四、情感的“异同比较式提问 这种比较鉴赏题型,信息容量较大,考 察

43、角度灵活,近年来颇受命题者青睐。命题方式一般为采用两首或两首以上诗歌 进展比较鉴赏。今年有五个省市的试题都将考察方向聚焦在情感比较上, 不过各 家的设题方式却都各具特色。 (一)诗句比较 这种题型一般为将考生曾经学过 的一句诗(多为名句)和试题中的*句诗进展比较。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调用知识储 藏,正确把握所学诗句的思想情感,再细读所给诗歌,确定感情基调, 然后重点比较 分析二者的情感异同, 特别是要找出二者是完全相反还是各有侧重, 然后根据诗歌容来补充理由。 例 4 、2010 年卷第 14 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答复以下问题。鹊桥仙 七夕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

44、满. z.-眉颦, 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 争如休见, 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 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 而观说 “两情假设是长久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 有何不同。 解题思路:两首鹊桥仙都借牛郎织女的神话来比较人间的男女 情思, 故事虽然一样,但情感却各有侧重。“两情一句乃观鹊桥仙的点睛之笔, 该句一反长相厮守的婉约情思, 于婉约中见豪迈,表达了作者的爱情观:如果双方 的感情是坚贞不渝的, 又何必执著于朝夕相守, 只要两人心心相印, 爱情便天长地 久。词上阕重点描写

45、牛郎织女迫切相见的心情以及众仙女的羡慕, 突出二人爱情 的坚贞, 下阕却写这种相思之苦并未因短暂的相聚而有所缓解,反而“新欢不抵旧 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 旧愁加新愁, 更显愁肠百结、相思难解。 参考答案: 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 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 词 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 不在乎朝暮厮守。 另外, 卷第 14 题第(2)小题也采用了这种考察方式:“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卷采取了客观选择题的方式,让考生从 四个曾经学过的诗句中选择一个与试题中诗歌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 高 分支招:明确原诗情感

46、基调和主旨,比较诗句承载情感的异同和侧重。 (二)篇章 比较 做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做到知人论世, 即了解两诗作者身世及作品创作 的背景, 因为同样的景物, 因诗人境遇、 心情的不同,寄寓的情感也会不同:其次要观 察两诗的题材、风格以及创作意图等细节, 然后再重点斟酌点明题旨的诗句, 最后要结合题干决定是同中取异, 还是异中求同。 例 5 、2010 年*卷第 13 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 z.-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送蜀客雍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乌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

47、, 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解题思路: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司诗“天涯二字已暗寓漂泊之苦, 而“来时 万里同为客一句则表现了诗人浪迹天涯, 不胜思乡之情:雍诗“自缘身是忆归人则直接表露了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答案: 思念故土之情。 高分支招:根据题干要求的比较重点, 结合诗歌的创作意图背景, 斟酌比较情感的异同。 (三) 字词比较 这种题型主要是比较同一作品(或不同作品)中同一字词(或不同字 词)所承载思想情感的异同,所以考生要首先关注该组字词原本的词义、词性,接着 再看该组字词在诗歌中的词义、词性、位置以及表达效果, 然后再来品析二者的 异同。鉴赏的关键环节是看该字词有没有构成文言语法现象,有没有使用特殊手法。 例 6、2010 年卷第 12 题: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答复以下问题。菩萨蛮 北固题壁【清】郭辟 青天欲放江流去, 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 山山不到 头。片帆如鸟落, 江住侬船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