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共同体新教师参与同课异构活动后《认识梯形》教学反思_第1页
数学共同体新教师参与同课异构活动后《认识梯形》教学反思_第2页
数学共同体新教师参与同课异构活动后《认识梯形》教学反思_第3页
数学共同体新教师参与同课异构活动后《认识梯形》教学反思_第4页
数学共同体新教师参与同课异构活动后《认识梯形》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学共同体新教师参与同课异构活动后认识梯形教学反思数学共同体新教师参与同课异构活动后认识梯形教学反思认识梯形教学反思合肥桂花园学校西区 石莉莉梯形,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从未接触到,但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在认识梯形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以旧引新、初步感知图形、探究新课、构建概念、加深理解、习题巩固提高等环节,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强化对梯形的感性认识,通过比较,通过自学,通过老师的点拨,把这种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是本节课着重注意到。通过课堂实践,感受颇深,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1、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本

2、节课由“认图形到找生活中的梯形”导入,学生在认、找到过程中,能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当最后从实物图形中抽象出梯形时,教师再提出问题:梯形具有哪些特点?此时就很大程度激发了学生要了解梯形的欲望。2、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主动讲解知识的能力。在学习梯形各部分名称时,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学会自学,培养自己发现知识理解知识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自己讲解自学的知识,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作课堂的小主人。3、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通过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让

3、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在梯形各部分名称学习中播放微课,再实践,在梯形高度的学习中,播放动画演示,梯形的高有无数条,这样有效降低了教学难度。存在的问题:1、语言不够简练,引导不够到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述一定要严谨简洁,在本节课中,我是一些语言描述不够精确。课堂语言不够有效。同时学生主体是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课堂语言若再活泼些给予他们更多的表扬鼓励会更好;2、概念内容的讲解要到位。本节认识梯形本质上是一节概念课,概念的讲解学生是很难说清楚的或说的不够到位,学生在理解本质知识时也会产生歧义,此时需要教师给予明确的定义,从而学生有效的掌握。在本节课中让学生说了很多,也有个别

4、知识点讲解不够清楚;3、多放手给孩子,更多让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课堂还给学生。有位大师说:错着错着就对了。在课堂上可能担心学生动手探究会耽误时间,怕课堂完成不了自己设计是教学任务。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为新老师,还要很多需要学习,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后我将努力使我的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供稿:石莉莉)她是我的朋友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一课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人物深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学习的范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神情、动作的真实描

5、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1、情境的创设在一开课,通过配乐描述回顾课文,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更好投入到课堂,更快进入文本,本课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2、从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本课着力于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但是并不是把这些重点词句都拿出来给学生分析,而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读句子,画词语,从个性化的读中感悟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我抓住一个例句,让学生默读,自主感悟句子,接下来通过朗读把个人

6、的体会读出来,通过引导他:“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理清自己的从哪里感受到的,从而归结出,刚才是从读当中重读了某些词语,就是抓住了重点词句体会人物,这个学习方法是在学生的学中总结的,从引导当中水到渠成的,并适时评价“你已经学会了这种方法。”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3、学生在每个句子中不断运用这种方法体会人物的心理当教师创设好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入境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灵、影响一生的教育效果。通过加强默读、自读自悟和加强朗读,培养语感,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结合起来,使学生凭借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体会到丰富的思想感情,并在感悟

7、语言的基础上,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文章读通了读透了,这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也会水到渠成。她是我的朋友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二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课文先写一名孤儿在炮弹爆炸中受了伤,急需输血;接着具体写了阮恒献血的过程,生动地描写了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真切地反应了这个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心情,同时设下了悬念;最后点明阮恒内心矛盾痛苦的缘由和坚持献血的原因。因此,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在阅读中自由感悟。通过自读读准字词,理顺文章脉络,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

8、事,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接着,我就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情感变化上,通过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点拨学生围绕中心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深入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抓住文章的主线,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阮恒献血前、献血时动作、神态的句子。我想让学生从阮恒的献血前、献血时的表现来感悟阮恒的心情是怎样的,阮恒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并归纳:阮恒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是害怕自己濒临死亡,另一方面为了朋友又坚决地要献血。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有些乱,一是老师没有运用好所做课件,二是老师在对学生的引导上没有起到很好

9、的作用。特别是在处理阮恒献血时的表现时,这时侯老师有点依着课件而进行下去的感觉了,没有真正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从而导致课堂的死气沉沉。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老师的意图是什么,只顾着自己的想法说了,而老师也在急,心想学生怎么光往别处跑啊!我不是在给他们指着路的吗?其不知老师的引导已经偏向了。如在学生画出表示阮恒献血时的动作的词时,老师只顾着出示自己的了,而舍弃了学生的一面。另外再让学生依此来提出问题时,学生不该从何而提,一脸恾然。但这个环节还没有处理清楚呢,接着老师就转到下面的环节去了。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阮恒在抽血中内心的痛苦,更好地感受阮恒害怕但却坚决献血救朋友的美好心灵,在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这

10、几个自然段时,我就引导学生对这三句话中描写阮恒哭泣的词语进行一次梳理: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再演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随着血液一点一点被抽出,阮恒感觉自己离死亡越来越接近,所以害怕越来越明显。这样,在理解了句子所表达的内涵后,再来让学生模拟想象阮恒的心里具体是怎么想的?有了前面理解的铺垫,后面的语言说话训练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然后再通过入情入境的模拟演读,让学生把内心的触动通过感情朗读宣泄出来,深化理解和感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模拟记者采访阮恒为什么这样做?再通过讨论你认为什么样的

11、“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课文中的阮恒呢?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让学生再次感受阮恒那愿为朋友而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并在朋友的歌声中得到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我感觉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还不够,如学生思路打开后,要讲的很多,我没有那种收放自如的机智,导致授课时间不足,有些重点部分只是匆匆收场,也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还有对这节课的准备不是太充足,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的预设太少了。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不要让课件成为你的依赖和累赘。她是我的朋友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三对她是我的朋友这节课的认识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校级行知课堂我组周老师讲课前的研讨,第二阶段是自己参加语文课程达

12、标过程中的尝试。设计教学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但以前我却从不敢丢开现成教案,总是大量借鉴名师点子,东挪西凑拼成基本属于自己风格的设计。研讨过程中,我第一次尝试独立设计教学设计,与周老师同备一节课。首先,我反复阅读这篇课文,探寻文中的知识点,结合三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在基于对课标认识的基础上,初步把目标设为如下几个方法,读准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渗透习作方法、树立正确朋友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是重难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读了一篇课文后能够简单说自己的体会,但是如何从关键词句入手理解更深入些,却是难点。课后习题第二题是“我们来找一找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并说一说

13、他当时是怎么想的”,这题不就是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吗?于是,在教学环节中就有了这样的一个设计,“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来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想一想他都在想些什么?”看似贴合编者意图,符合课标要求,但却在实施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文中这样的句子很多,每句话都交流体会,浪费了太多时间,而且这些句子大致都在反映阮恒内心痛苦、恐惧,谈体会时学生很难发现阮恒内心的变化,教学过程显得冗繁复杂。能不能以第一句表情或动作的句子为范例,讲解完后,让学生自由学习其他几个句子,即体现教师的导,又彰显出了学生的学,可是再次试讲时,效果仍旧不好,学生依然不知如何下手谈体会。课后与组内老师讨论,如何更精简些,提 高实

14、效,教给学生自己分析文章的方法。反复又读了几遍文章后,发现文中多次写到哭,这几个词语虽然都是表示“哭”的意思,但却表示不同程度的哭,哭的程度不同与阮恒的内心世界紧密联系,于是,我们再次修改设计,“默读课文9、10自然段,找出描写哭的词”,然后以第一个哭所在的句子为范例,抓“啜泣”初步体会阮恒内心,从哪个词中你还有同样的体会,学生找到“颤抖、捂住脸”,从这些词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就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体会人物内心。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其他三个哭所在的句子,使用“我从哪个词中读懂了什么”来交流读书体会。在体会中渗透习作方法,在小结中引导“哭”的程度与内心的关系,升华情感就在这其中潜移

15、默化的达到。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我觉得比较得意的地方。我的这堂课遗憾的地方也不好。导入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迫在眉睫”的意思,同时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但是情况的紧迫,为理解下文做铺垫。阮恒在沉默中颤抖的举起小手,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这一连串的动作不禁引发大家的质疑,为什么举起来又放下去又举起来,此处尊重学生的质疑,但是在引导学生理解时,并不能把三个动词放一起理解。“为什么要举起来”?(救朋友)“为什么又放下去”?(害怕,哪个词也让你感受到他此时害怕?引导学生感受对死亡的恐惧)“为什么又举起来”?引导中,把一个问题拆分为三个问题,在交流过程初步体会到阮恒为了救朋友的勇敢和

16、无畏。初步渗透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学生回答到害怕死亡时,我由于讲课时的紧张,漏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稍微对抽血有点了解的都知道,抽血并不会导致死亡,但是阮恒此时害怕死亡,“你是从哪里读到这么重要的信息的呢?”这一问题的漏问,导致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很迷茫,也缺失了一次联系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引导。这本来是在教学设计之中的。在课堂中,自己对课堂的把握还是很欠缺的,非常深刻的记得,有一个孩子在回答“谁来汇报第一个哭所在的句子”时直接说“啜泣”,我并没有引导孩子做进一步的思考,还有一个孩子在说他的体会时,我一时语塞,直接让他读课文,避开尴尬,学生自己少了一次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小结

17、习作方法时的语言拖拉、看图说话时的引导不当、回应课题时的朗读指导种.种遗憾徘徊于心。总是以为公开课中可以不顾学生的学习状态,殊不知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才是最重要的。机智是学不来的,而是要在平日的每节课中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课堂中的随机应变是在足够了解学生、足够熟悉教材、足够明晰学习环节的设计目的上实现的。跟同组的周老师交流教学体会时,我曾轻描淡写地说:“只要明白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其他引导语神马的随机发挥即可。”这是多么不负责任的说法。没有足够的预设,课堂中怎么会有灵活的应变。感谢冯校长赛前的指导,才有了我在深夜中一遍又一遍空讲的动力,才有了把课堂预设熟记于心的成效。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力而为,

18、更何况是要展现给孩子们的课堂。我会再接再厉!教师是怎样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用平实的话,即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想一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是否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想想后,动动笔,写中有学,学中有思,不能成文,作为随笔或记录,经常翻翻,也算多了一个不会说话的教师,也可把教学中出现问题或困惑利用调讲时间提到教研室中去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若能成文,再把它投寄出去,或作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若能得到不见面老师的指导,岂不快哉,想得多了,写得多了,

19、它就是无价之宝,你就能品尝到其中的乐趣。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1.记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