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回归自然本色_第1页
让音乐课回归自然本色_第2页
让音乐课回归自然本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音乐课回归自然本色摘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以审美为核心是它的根本理念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抓住音乐美这个珍贵的内核,除了要用美而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感染学生,用灵敏有效的方法去激发学生,关键还要用音乐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音乐教学中不能悖离了音乐本身,音乐课要有音乐,在教学中要真正表达以音乐连接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与老师的对话,让师生共同去倾听感悟音乐,享受音乐。关键词:音乐教学回归音乐讨论新课程改革已进展了假设干年,音乐课堂教学到底如何有效地去进展?这仍然是一个我们每一位音乐老师需要不断探究和理论的课题。针对目前许多老师对新课程标准吃得不透、研究不深化和片面浅薄的理解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2、和现象谈一些个人的浅见。一、重讲解,忽略从音乐作品本身入手在音乐教学中,有的老师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音乐课,只要抓到一点点与作品有关的资料,就大讲特讲,冗长的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介绍、内容介绍;还有一些老师过分强调音乐故事、人物轶事传闻的介绍,而置音乐本身于次要地位,结果是学生听了故事,强记了人物,而没有充分的时间欣赏音乐和学习音乐,对自己欣赏的音乐没有什么记忆。这种现象在公开课、研究课或者优质课比赛中更加明显。因为教者力图表现出新,表现出改革后的“高档次,认为只要涉及了音乐根底知识的教学,多欣赏了一遍作品,多教唱了一遍歌曲,便认为是回到“传统型教学,就会没有新意,没有创造。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涉及与音

3、乐相关的介绍,就叫学生谈认识、谈文化、表决心,认为这样便是表达了人文性,于是教学中就不可防止地出现了远离音乐的偏向。老师忘记了音乐课应该以音乐为主体,因为再美的音乐,语言的描绘是不能充分表现出音乐的美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欣赏、以音乐来教音乐,美妙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二、过分注重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无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确实解决了音乐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使我们的教学显得更加生动,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但一些老师却过分依赖多媒体。如欣赏教学中,老师生怕课堂会“冷下来,在听第一遍时就配上美丽的画面,配上讲解词,让所有学生都随着

4、老师的“引导进入老师的统一“思维,如此以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欣赏画面和听讲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进入音乐、听赏音乐。学生的想象力、奔放的音乐激情被束缚,音乐成了画面的配音,一些名曲被几个简单的画面诠释了,音乐课失去了听觉艺术的价值。更有甚者,将视唱练耳等也引入课件,代替了老师的范唱,音乐老师成了不愿唱歌,不愿弹琴,不愿指挥的音乐老师。假如什么都用多媒体,那不是凡能上机操作者就能当音乐老师?有位老师曾这样感慨:“这样的多媒体课让人想起假唱和放映员,这样的音乐课,使音乐教学真正迷失了方向。三、重活动、重综合、轻学生对音乐的体验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

5、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于是一些老师精心设计了各种活动,但有些老师设计的的活动却与音乐没什么联络,很多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更是如此。像合唱歌曲本来就很难学,但很多老师在歌曲还没有学会、歌词还没记住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创编,表演,分组讨论,这种活动过程没有音乐,或有音乐也只是一个搭配,不考虑怎样去关注倾听音乐、怎样去表现音乐的活动我看不要也罢。学生参与音乐理论的方式很多,但应该特别提出的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既要注意参与的可能性、普遍性,也要注意内容的音乐性,更要注意音乐自身的艺术性。关于学科综合的问题,首先我要肯定的是提倡学科综合是对的,但我们要明白:音乐学科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

6、的综合,教学中老师要明白是为什么而综合?怎么才能做到综合?有一堂音乐欣赏课,老师引导学生欣赏一首曲子,音乐一开场响起老师就让学生作画,等乐曲听赏完毕,老师开场寻回观看,选出“好作品让学生逐个上台解读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评价作品。试问你上的是音乐课还是美术课,你让学生作画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的程度到底有多高?特别是中小学生,听音乐画图主要是用图画表现声音,而不是要求学生画出很详细的,比拟完好的作品,复杂投入的画图过程肯定会让学习活动脱离听觉。音乐老师应该明白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任何活动都是以音乐为主线,万不可生搬硬套、强拉硬扯,防止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四、重人文、重

7、标题,轻音乐本身很多音乐欣赏课,老师首先不是引导学生去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分析音乐,而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课题上或者乐曲的标题上,并做很长的文字介绍。我们很多欣赏课分开对作品本身的解读,只是借用课题或标题来理解乐曲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以标题作为话题,特别一些古典作品、交响乐,我们的中学生可以说对此有遥远的时空之隔、文化差异,还与创作者有着年龄阅历的天壤之差,以及音乐素养的积淀等差异。假设听一遍就能感悟到作品的内涵和表达的情感是不可能的,欣赏乐曲片段便去与学生讨论人生哲理、情绪情感等无边际的延伸,这样的教学是在空中建造人文楼阁,丧失音乐本身,这样的教学是不能理论新的课程理念的。但是有的老师

8、却能将新课程理念与自己的教学实际很好地结合,在有限的课堂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引导学生认真欣赏作品,认真倾听音乐主题和音乐的变化,分析音乐的进展、特点,区分主奏乐器的音色、特点,引导学生模拟其演奏姿势,随着大师指挥乐曲等,感受音乐的变化和对乐曲的理解,逐渐去实现作品与听者的真正对话,引起听者的共鸣。总之,中小学音乐教学不能悖离了音乐本身,音乐课就是学音乐的课,音乐课就是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的课,音乐课要有音乐,音乐课要凭借音乐作品进展教学,不要异化和游历,要以音乐为主线,引导学生在音响的刺激下去感受音乐的形象和内容。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音乐教育理论、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探究音乐的自我真实,辨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