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财政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和研究问题学习情境一 导论 任务一 财政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任务二 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任务三 财政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任务一 财政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财政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朴素的财政思想 1、藏富于民,培养财源,发展经济,以增加财政收入的理财思想。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以“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原理管理财政。 北宋的王安石明确指出:“因天下之功,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用”。 明代丘浚更提出“理财之道,以生财之道为本”的治财哲理。 2、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的财政收支原则。 早在西周周公建立税制时,就提出和实施了量入为出的原则。主张每年年底根据国家大小,
2、收成好坏和国家贮备的需要等进行通盘打算,按预计的收入来安排支出。 而唐代后期为增加财政收入,巩固统治地位,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量出为入的原则。 3、运用财政手段调节市场供求,平抑经济波动的思想。 西汉桑弘羊制定“均输”,“平准”两法,在京城设置官方机构,负责物价下跌时买进商品,物价上涨时抛出商品,以平抑物价,达到供求平衡。(二)西方财政学理论1.古典财政理论(1)发生时间:17世纪和18世纪,古典经济学家对财政问题的论述。(2)背景:自由资本主义,依赖“看不见的手”。(3)代表人物:威廉配第(16231687年)开始,魁奈(16641774年)、亚当斯密(17231790年)、大卫李
3、嘉图(17721823年)等。(4)先驱:威廉配第。早在17世纪,在其主要著作赋税论和政治算术中,第一次从流通领域与生产领域联系的角度系统研究了财政和租税问题。 (5)创始人:亚当斯密。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的活动,论述了地租、利润、工资、税收、公债等经济和财政范畴,指出财政是君主、国家或政府的经济活动,把财政确认为经济范畴。他在1776年发表的奠基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五篇中,列举了支出、收入和公债,从而创立了财政学。随后,西方财政学者相继以财政学为名进行著述,并逐步形成由支出、收入、公债和预算四部分组成的所谓“四分法”财政学理论体系。(6)主要观
4、点: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主张尽量减少国家干预,节省政府开支,减轻租税课征,同时对财政经济领域中的封建特权和垄断进行了批判。亚当斯密的财政理论 a.国家职能:守夜人 b.税收问题:平等、确定、便 利、最少征收费用 c.公债问题:公债有害论 d.财政支出:严格限制2.现代财政理论(1)政府的经济干预理论1)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古典经济学在解释资本经济运行及政策取向上的软弱无力 ,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契机。危机中美国政府经济干预政策的成功,首次在实践上证明了政府经济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代表人物:凯恩斯、萨缪尔森、阿罗、布坎南、马斯格雷夫等。3
5、)创始人:凯恩斯 1929-1933年期间美国农场主销毁“过剩”牛奶 1929-1933排队领取食品的美国饥民 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在理论上论证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依据和方法,并开创性地建立了新的经济学体系 ,使宏观经济学登入了西方经济学的大雅之堂。 凯恩斯的以宏观经济分析为主要特色的经济理论,尤其是他的财政政策理论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执行通货膨胀政策、加速国民经济军事化等手段来刺激私人投资、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以挽救经济危机,构成了现代财政学的理论基石。 凯恩斯之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凯恩斯主义的财政理论a.通过税率和税收,调整有效需求,稳定经济;b.
6、通过举办公共工程、扩军备战、投资于非生产部门等来改变政府购买水平;c.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来改变转移支付水平;通过改变社会福利费用支出水平影响总需求水平;d.举借公债,弥补财政赤字,并通过公债来调节经济运行。 4)主要学派: 以萨缪尔森、托宾等为代表的后凯恩斯主流学派; 以琼罗宾逊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 以拉弗、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供应学派; 以布坎南和图洛克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等。(2)公共商品理论 公共商品(Public Goods)概念是由萨缪尔森在20世纪40年代率先提出的。 公共商品概念是公共商品理论、公共决策理论以及资源配置效率和配置机制理论的基石。因
7、此,公共商品及理论的产生是财政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正是这一概念的提出,才使得对财政支出效率的分析成为可能,也正是因为对于公共商品以及公共商品性质的研究才形成了公共商品理论,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公共需求和公共决策、公共商品供给以及资源配置机制等一系列现代财政学的基本理论。 因此,公共商品及理论的产生对于现代财政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效率理论 效率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尤其是帕累托提出的效率准则即帕累托效率准则,成为现代经济学评价资源配置状态的基本依据和标准。帕累效率准则最先是用于分析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状态,它不仅提出了为私人部门生产私人商品的资源配置效率标准,而且也指出了实
8、现帕累托效率的路径: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只要消费者在其收入约束下通过出价竞争方法依据其偏好自由选择商品,生产者按照利润极大化原则生产和提供相应的商品,就可以实现帕累托效率。 公共商品的生产和提供也存在着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帕累托效率准则也为选择公共资源配置机制、评价公共部门生产和提供公共商品的资源配置状态提供了依据和标准。但是,由于公共商品存在着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使消费者不付费而消费公共商品成为可能,从而难以形成公共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成本补偿机制。 因此,在非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领域,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路径实现帕累托效率。 (4)公共选择理论 由布坎南、阿罗等人创建的公共选择学派最主要
9、的研究成果是“政治市场”学说,即把政府的决策过程看成是类似于市场的由供求双方相互决定的过程。他们将公共选择理论引入到现代财政学,从而为实现公共商品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公共选择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公共决策过程,也是一个政治决定过程。公共选择理论实际上是关于公众偏好表达以及在政治程序或选举过程中依据公众偏好有效选择公共商品并决定公共商品效率规模的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建,不仅为提高公共商品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同时也在经济活动分析和政治制度分析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因此,公共选择理论已经成为现代财政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三)前苏联的财政学说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
10、济学,揭示了劳动二重性,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建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曾设计了对财政理论的研究,并在研究经济基本理论同时,对财政与税收的一系列基本范畴有深刻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财政的起源,财政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税收及直接税、间接税、国债进行了广泛的分析。 前苏联十月革命后,除列宁认为像苏维埃俄国这种经济不发达国家,必须通过商业来过渡到社会主义,并据此于1921年推行新经济政策以外,社会主义实践长期以来在理论上否定商品生产,逐步形成了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财政体制,这些给财政学说和财政制度打下了深深的印记。对于什么
11、是财政,前苏联从50年代开始,先后有货币基金说、货币关系说。直到1977年前苏联出版的教科书苏联财政,仍将财政定义为“为了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通过货币基金的形成和使用来分配社会产品而产生的那部分生产关系的表现”。 二、新中国的财政理论与体系 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传统财政学时期(1949-1992年)。 这一时期,财政理论基于两大政治、经济背景:计划经济模式和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政治观。 在此背景下,财政学的理论及体系也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征和社会制度色彩。 基本理论:国家分配论 1.“国家分配论”的重大贡献:对财政的产生条件、形成过程和本质做出了解释。第一次对财政分配的主体、目
12、的和对象进行了系统和明确的界定,从而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财政理论。 2.“国家分配论”的主要观点: 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财政分配的本质是人们之间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3.“国家分配论” 内容体系: 这一时期的财政学教材都采用“收、支、平、管”的“四分”法,将财政的收入、支出、平衡和管理作为核心内容。其中:“平衡”:包括预算内的收支平衡、财政预算外的收支平衡、财政资金(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与社会财力(包括个人、企业以及银行等方面的财力)的平衡、社会总财力与社会物资的平衡等。 此外,有三大内容不
13、可或缺: 社会主义财政的特征; 对国有经济或国有资产的大篇幅论述; 宏观调控。 第二个阶段:公共财政学时期(1993年至今)。 从1993年开始,中国的宏观政治、经济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政治观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成为主要改革目标;学术气氛更加民主,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大大加强。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财政理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建立,客观上要求政府的经济职能以及理财思想与之相适应。因此,市场、效率和政府成为财政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2)20世纪90年代初,在汲取西方财政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理论
14、。 (3)20世纪90年代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推动了理论界和决策层对于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理论的研究以及财政预算等相关制度的改革。至21世纪初,中国的公共财政理论框架已基本形成,并成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公共财政” 与传统意义上的“财政”(或国家财政)区别 (1)公共财政预算决定其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公共需求,而公共需求决定于公众的偏好和意愿,因此公共财政预算直接决定于公共选择过程,政府只是代理执行;而国家财政预算强调政治权力的作用,并不具有必然的公共性。 (2)公共财政收入是基于公共权力,即主要通过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的税收征集收入;国家财政收入既可通过以所有权
15、为基础的资产收益取得收入,也可依据公共权力和收费取得收入。 (3)公共财政支出是提供公共商品;而国家财政的支出则可能提供(甚至主要提供)私人商品。 由此可见,公共财政其实质是民主财政。 三、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1.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2.借鉴西方财政学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亚当斯密亚当斯密1.古典派经济学的巨匠。2.功绩:把当时零星片断的经济学学说,经过有体系的整理,使之成为一门分门别类独立于哲学的大学问。3.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6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其中心思想是一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
16、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声言这样的干涉几乎总要降低经济效率,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 学说精华:“看不见的手”、“经济人”。 认为在经济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主要是利己心而不是同情心或利他主义。作为一个经济原动力的利己心,同时也是一个经济交换的基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必须给别人以他所需要的东西。于是,就有分工、交换、价值、货币等等现象产生。人们在利己心的支配下做各种劳动,从而构成了私人财富和社会财富的源泉。既然利己心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的,追求个人利益就成了自然之理,对追求个人利益的活动就不应限制,亚当斯密认为私利与公益
17、似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一步一步趋向和谐与均衡,此乃自然秩序的本质。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主导经济理论:新古典学派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又称传统经济学。2.理论基础:“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的五大原则。其核心是“自动均衡”理论。3.主要观点:认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经济都能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达到均衡。商品的价格波动能使商品供求均衡;资本的价格利率的变动能使储蓄与投资趋于均衡;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的涨跌能使劳工市场供求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因此,一切人为的干预,特别是政府干预都是多余的,什么也不管的政府是最会管理的政府。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破坏这种自动调节机制,反而引起经济
18、的动荡或失衡。4.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6年。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基本观点: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1.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克林顿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主席。1997年起,担任了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教授。2.重大贡献:创立了信息经济学,并因此于 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提倡突出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认为获得持续增长和长期效率的最佳方法是找到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适当平衡,使得世界经济回到一个更加公平、更加稳定的增长进程中
19、,使人人都受益。3.代表作品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讲义。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学第二版中译本中,还专门为中译本加写了一章,即最后一章“中国:近期与未来的挑战”。 3.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 4.继承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现实中的财政现象:从摇篮到坟墓;从早到晚:水、电、煤气、公共汽车 ;行政管理、国防、治安以及司法和执法、基础科学、城市建设的提供等等都离不开政府。 任务二 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财政部财政部财政部产生的条件政治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根本条件)国家的产生和存在生产力的发展,“
20、m”的出现产生的过程时间、具体产生的过程结论财政是一个古老的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经济(分配)范畴。 生产力的发展 “m”的出现 社会分工 私有制 阶级 国家 国家财政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1)财政的产生(2)财政的发展 财政的发展经历过从私有制财政到公有制财政的发展过程,具体来说主要经历过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和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四个阶段。奴隶制国家财政性质体现了以国王为代表的奴隶主直接剥削奴隶劳动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内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特征皇室土地收入战争缴获的财物及对战败国的强制贡赋收入捐税收入皇室支出祭祀支出军事支出国家机关支出国家收支与国王个人收支不分财政收入主要源
21、于直接剥削和占有奴隶劳动所得支出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和战争财政分配形式基本上是实物和劳役封建制国家财政性质反映了封建主剥削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内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特征官产收入(国有土地收入)赋税收入(田赋和各种捐税)各种专卖收入特权收入债务收入军事支出国家机构支出皇室支出封建文化、宗教等支出(用于祭祀、科举考试等)国债及赔款支出国王个人收支与国家财政收支逐步分离捐税收入成为主要收入,军事支出成为主要支出财政收支形式由实物逐渐向货币转化出现了债务收入这一新的范畴。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性质反映了资本家阶级对工人阶级的超经济的剥削关系。财政的内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特征 税收收入 公债收入 发行
22、纸币收 入为数很少的国有企业收入军事支出政府机构支出债务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社会文化事业支出经济开发支出公私财政完全分离财政收支形式完全的货币化、管理现代化财政支出不断增加,赤字不断扩大,国债不断增加,通货膨胀长期化财政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财政身边常见的财政现象:义务教育医院国防治安图书馆城镇低保新农村合作医疗取消农业税家电下乡汶川地震事后救灾甘肃曲舟特大泥石流供排水政府支出方面如何给财政学下一个定义呢?政府收入方面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其他税各种收费(公务员考试费,过桥费,结婚登记费等)二、财政的基本概念1、财政的由来讨论: 财政这个词的英语是什么? 日语是什么?
23、中国古代有没有“财政”一词? 答:财政英文是“finance”日语是“財政()”,中国古代没有“财政”一词只有“国计”、“度支”、“理财”等一类用词。财政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1)财政一词最早起源于西欧。1315世纪,拉丁文finis是指结算支付期限的意思,后来演变为finare,则有支付款项、裁定款项或罚款支付的含义。 (2)到16世纪末,法国政治家波丹将法finances作为财政一词使用,认为财政是“国家的神经”。(3)中国古代:“国用”、“国计”、“度支”、“理财”皆指政府理财之道。(4)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翻译英文public finance时“发明”了与英文对应的“虥共財政()”
24、一词。(5) 我国“财政”一词的运用,是在十九世纪末清光绪24年,即1898年,在戊戌变法明定国是的诏书中有“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条文,这是在政府文献中最初使用“财政”一词。(6)辛亥革命及民国建立后,“财政”一词普及。主管国家收支的部门就称为财政部。(7) 英国的财政部叫“HM Treasury”,HM指“her ministry”,意即“女王的财政部”,美国的财政部叫“Department of Treasury”。2、财政的含义20世纪40年代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对“财政”一词作如下解释:财政谓理财之政,即国家或公共团体以维持其生存发达之目的,而获得收入、支出经费之经济行为也。显然,
25、这种解释也是从英文public finance译为中文引入的概念。 (1)Finance的字面含义:The science of the management of money and other assets.(美国传统词典)财政学:资金或其他财产的管理科学。 The management of money, banking, investments, and credit.财政管理:对资金、银行业、投资和信贷的管理。由此可见,finance并非我们所讲的财政,我们这个课程应叫什么呢?应该叫“public finance”.(2)财政/公共财政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百度: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
26、家职能的需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家与各有关方面之间的分配关系。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高级汉语:各级政府部门管理和调控资金财产的业务一。维基百科:政府财政,或公共财政,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是政府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主要途径之一。这里政府可以是代表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也可以是地方政府。(公共财政之外,政府实现经济政策目标的其他途径包括货币政策、贸易政策、法律法规等。) 三、财政的本质:财政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复杂的经济分配活动经济主体: 1、私人企业主体(私人部门):各类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个人。 2、公共部门主体(公共部门)
27、:政府部门两大分配:(一)一般性分配一般性分配是以生产要素为核心的分配。如:劳动工资劳动力资本利润(利息)资本家土地地租地主一般性分配有两大特点:1、体现自愿性原则;2、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二)财政分配财政分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财政主要有三大类分配和管理活动: 1、筹集财政收入。如:税收、利润或事业性收 入、工本费等。2、安排财政支出、提供公共商品。如:行政、国防、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单位经费支出,交通、通信、能源、农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支出等。3、对国民经济的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 通过财政预算对财政收支的管理和监督。 制订并运用各项财政政策和法规对社会经济中各个主 体的经济
28、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运用税收、公债和政府预算等财政政策手段调节社会供求关系,对国民收入分配、国民经济的各个运行环节以及整体运行状态进行调节、控制。 任务三 财政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一、经济学体系中的财政学 财政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经济学是财政学的理论基础。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效率的学科,具体包括: 1、宏观经济学:社会的总体经济运行规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运行及其内在联系。 2、部门经济学:特定部门经济运行规律。如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 3、微观经济学:微观主体(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财政学以政府为对象,主要研究政府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公共商品以
29、及进行社会经济管理等经济行为的学科(即:研究国家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 财政学属于部门经济学范畴,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是从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公共经济活动。 财政学是专门研究分配行为的学科,但财政学又不研究全部的分配行为,它只是研究政府为满足公共需求进行分配而产生的分配行为。 如果说家政学研究的是当家之道,企业管理研究的是经营之道,那么财政学研究的则是治国之道。(一)政府与一般实体之间的区别: 1、规模巨大; 2、具有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可以强迫其他实体服从它的意志; 3、所拥有的资产和所取得的收入是社会公众的
30、共同财产和收入,其支出用以满足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 (二)财政学研究的特殊视角 财政学以经济学为基础。财政学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某个特定领域中的应用。区域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经济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视角的比较: 财政学的特殊视角:从公与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货币经济学:从货币与产品、价值形态与使用价值形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区域经济学: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如果把国家视为区域,区域经济学就表现为国际经济学。 产业部门经济学:从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三、财政学的研究内容 财政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是研究政府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公共商品以及进行社会经济管理等经济行为的学科。 1、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主要是界定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定位。 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总体上界定为:生产和提 供公共商品以满足公共需求; 财政的支出范围是保证政府经济活动的需要, 即在资金上保证公共商品的生产和提供。 2、政府行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 3、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婚庆行业前台工作总结
- 定制家具设计师工作要点
- 《美丽的海洋世界》课件
- 购物服务员工作总结
- 前台文员情绪智力提升方案计划
- 《苗木霜害怎么预防》课件
- 2024年广东省汕尾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1年甘肃省嘉峪关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3年四川省雅安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1年云南省楚雄自治州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国家电网招聘之财务会计类题库含完整答案(必刷)
- 建筑物拆除的拆除工厂考核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手术室带教工作计划样本(5篇)
- 乘风化麟 蛇我其谁 2025XX集团年终总结暨颁奖盛典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2024版上册期末测评(提优卷一)(含答案)
- 医疗护理员理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数学试题 附答案
- 保密知识培训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真题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