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 安石作宰相期间,大兴变法,遭到保守派的猛烈攻击,但仍然立场坚定,宣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
2、足恤”。变法失败后,被迫辞去相位。随后几度复出,又几度辞官。晚年隐居钟山。 “尽吾志而不 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其人之文学篇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记念馆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临川:王安石家族宗祠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
3、层。临川:王安石纪念馆 梅 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解题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辅。1、亭台楼阁名胜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2、山水游记: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小石潭记3、杂物书画记: 核舟记背景常识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境内,风景秀美。主要景点是“一寺二洞”。前洞有“华阳”等石刻文字;后洞又称“碑洞”。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处7.5公里,旧名花山。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山下,死后葬此,其弟子改花山为褒禅山。 北宋至和
4、元年(1054年),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游览此山,写下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从此,褒禅山名扬海内外。 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 华阳洞:洞深1600米,有10大景区、102个景点。洞群分前洞、后洞、天洞、地洞。前洞有“华阳”、“万象皆空”等石刻文字。后洞又称“碑洞”,即王安石当年游览路线。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当时他34岁。背景褒禅寺坐落在褒禅山西南面半山腰上的褒禅寺华阳洞入口华阳洞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
5、可法, 人言不足恤。”华阳洞朗读正音1、庐冢 2、盖音谬也 3、窈然 4、咎5、无物以相之 6、何可胜道 7、王回深父 8、今言“华” 如“华实”之“华” 者(zhng) (mi)(yo)(ji)(xing)(shng)(f)(hu)(hu)理清思路一二三(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中心句(1-2):记叙游山经过。(3-4):议论游山心得。(5): 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结 构第一段:重点词句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距其院东五里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实”之“
6、华”者,盖音谬也。名动,筑舍定居。名动,命名,起名。名状,往东 。表判断,乃,是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特殊句式始舍于其址状语后置句。(于其址)始舍而卒葬之有碑仆道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段一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_、山之_、山之_、山之_。 名 寺 洞 碑 赏析第一段2、本段内容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看似闲笔,是否显得赘余?不是。因为第一段与第四段内容相照应。 它是第四段议论的根据和材料。 有泉侧出有穴窈然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则其至又加
7、少矣火尚足以明也则或咎其欲出者第二段:重点词句名状,从旁边形名,深度形动,照明。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形动,到尽头“而”,表修饰动名,见到的景象十分之一动名,到达的人 / 更有人 / 责怪,埋怨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 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 前洞记游者甚众 后洞的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 “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 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为第三段的议论作铺垫。赏析第二段平旷记游华山洞的经过记述前洞后洞概况及游洞经过前洞后洞记游者甚众窈、寒、深记游者少第二自然段悔 对比补叙出洞后的心情 深 难
8、 奇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夷以近险以远古人之观于天地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第三段:重点词句心得,收获,名词因为 / 并且,连词而且,表并列,连词观察,动词不平常 / 景观,名词到达 / 帮助形名,危险遥远的地方至于幽暗昏惑于人为可讥其孰能讥之乎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不随以止也 此余之所得也形名,让人迷惑的地方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第三段:重点词句对于 / 是,算得上,动词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 此予之所得也介词结构后置句=不随(之)以止也。省略句判断句1、古人为何“往往有得”?2、在现实中,“夷以近”与“险以远”两种情形的结果如何?
9、3、要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哪些条件?在作者看来,哪个更重要?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夷以近游者众险以远至者少有志有力有物 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难以强求,只有“尽吾志才能“无悔”、无“可讥”。赏析第三段余之所得 古人求思之深 奇观常在险远 有志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悔矣结构第四段:重点词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弄错,使错,使动用法没有人 / 名动,识其本名的原因尽,完 / 说,动词因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句判断句1、此段文字哪些地方
10、体现了与第一段的照应?2、此段借仆碑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慨? “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其文漫灭”照应;“后世之谬其传”又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一句照应。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赏析第四段写游山心得: 志 矢志不渝的决心 力 力量充足 物 外物相助治学之理:指出学问要“深思慎取” 小结:第二部分: 志、力、物三者的关系尽吾志课堂小结 本文把_和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_的体验,阐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和“_ ”的道理。游山 治学 游山 尽吾志 深思慎取 写作特点: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
11、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扣这两个观点。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是深思熟虑、刻意安排的。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前者又详记仆碑文字,其余从略;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颇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前洞略,后洞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略,补
12、叙经过、写心情之“悔”详。议论部分对应记叙部分,也有侧重。议游华山洞的心得甚详,借仆碑抒发感慨从略。议游华山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议“力”“物”从略。 1、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距其院东五里 4、有泉侧出 5、入之甚寒,问其深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7、火尚足以明也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作动,筑舍定居名作动,命名名作状,往东名作状,从旁边形作名,深度名作动,识其本名,说明白形作动,照明谬,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作名,流传的文字词类活用课堂练习十一学者所以数 字十分之一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治学的人表结果的原因用来的(表凭借)古今异义回上层以故其
13、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由山以上五六里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火尚足以明也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无物以相之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以因为因为而修饰用来表并列,而连词,用来因为以的用法回上层于在在对于对于比向被于的用法始舍于其址于人为可讥于是余有叹焉余于仆碑师不必贤于弟子求救于孙将军君幸于赵王回上层1、以故其后名之曰2、距其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 4、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7、其孰能讥之乎?其“ ”字的用法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代词,这,指慧空禅院代词,它,指仆碑 代词,它,指洞穴代词,它,指后洞代词,他们,指古人代词,他们,指游客代词,那些,指好游者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8、而余亦悔其之9、既其出10、视其左右11、谬其传12、咎其欲出者13、吾其还也14、其可怪也欤15、路漫漫其修远兮 16、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代词,指自己助词,无义代词,它,指洞壁代词,它,代山的名称代词,那些,指欲出者其“ ”字的用法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代词,其中助词,调节音节,无义17、亦各言其志也1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20、安陵君其许寡人2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2、其皆出于此乎23、其业有不精心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证件外借风险评估与管理合同
- 洗衣店装修简易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商场家居用品柜台租赁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责任协议书
- 2025年度供应链物流保密协议合同
- 文化产业借款融资居间合同
- 2025年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作合同
- 2025年度企业兼职市场营销人员劳务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房产赠与资产重组合同
- 2025年度人工智能系统维护与数据安全合同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6.3.3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说课稿
- 综合材料绘画课程设计
- 数学史简介课件
- 八年级 下册《黄河两岸的歌(1)》课件
- 春季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T-CIAPS 0035-2024 储能电池液冷散热器
- 《ZN真空断路器》课件
- 2024年低压电工特种作业证考试题库模拟考试及答案
- 《山东修缮交底培训》课件
- 2024.8.1十七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值得借鉴)
- 缺血性心脏病麻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