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共11页)几种施工放样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1常用施工放样方法的基本原理1.1传统放样在传统的工程放样中,经纬仪的度盘读数是从仪器中读出来的,放样方法通常采用极坐标法,用经纬仪进行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角度测量,并进行定线、用皮尺或钢尺进行量距1,进而测设出点位,最后用水准仪、塔尺等工具测设出高程,通常测设点的坐标和高程是分开进行的。1.2全站仪放样全站仪常用的放样方法包括全站仪在已知点设站和在未知点设站两种情况,在已知点设站包括极坐标法放样和坐标法放样,在未知点设站包括角度后方交会法设站坐标放样和边角联合后方交会法设站坐标放样。在已知点设站的两种放样方法在工程施工中应用最多,但这两种方法存在
2、一定的局限性,如视线较长时间遮挡,控制点上无法设站,两已知控制点不通视和测区内的已知点遭到破坏等情况下,这两种方法就无法进行,全站仪在未知点设站的形式是采用后方交会,即在待定点上测量至若干个通视已知点的距离和方向值,来确定待定点的点位,这两种方法无论是用来加密图根控制点,还是用来加密等级控制点,都是一种非常适用的方法。1.3 GPS-RTK放样GPS-RTK是通过对载波数位的实时监测来得到其观察值的变化情况,从而实现动态精确定位的一种技术,该技术的工作需要基准站接收机对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和初加工处理,并将其翻译为可阅读的电信号传给电台,电台对接收到的初级电信号进行进一步的提取与加工,提炼出有效部
3、分传给多台流动站接收机2。接收机通过对翻译好的信号进行收集,便能为使用者提供其需要使用的信息,根据该信息,通过相对静态的测量方法就能对所测基线进行建模分析,实时求解。由此推算出该物体在所建坐标系中的准确的三维位置。2常用施工放样方法的方法流程2.1传统放样在传统的工程放样方法中,必须求出设计图中的放样点或线相对于控制网或原有建筑的相互关系,即求出其间的角度及间距和高程这些数据称为放样数据,然后利用放样数据利用传统光学经纬仪、皮尺、钢尺、水准仪等工具测设出点位和高程。测设点位的常用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等。高程放样最常用的是几何水准测量,对于工程精度要求稍低的可用钢
4、卷尺直接丈量或用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工程建筑物的总图设计是根据生产的工艺流程要求和建筑物的地形情况进行的,主要建筑物的轴线往往不能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轴平行,如果设计建筑物的坐标计算在测量系统中进行,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建筑设计人员往往根据现场情况选定独立坐标系。使独立坐标系的坐标轴与主要建筑物轴线的方法一致。这样再通过旋转换算,把建筑坐标换算成测量坐标X=X1Y1sin a+X0, (1) Y=X1sin a+Y1cos a+Y0. (2)X、Y为测量坐标系,X1、Y1为建筑坐标系。a 为测量坐标系的X轴正向顺时针转至建筑坐标系X1轴正向的夹角。Xo、Yo为建筑坐标系原点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5、3。2.2全站仪放样2.2.1放样准备 (1)阅读设计图纸,较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方审核。 (3)准备并检查仪器。 (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和放样点的坐标输入内存4。2.2.2实施放样 以拓普康全站仪为例,介绍放样流程。 (1)测站处仪器架立:在现场找到两个在图纸上标有坐标的两个点,靠近现场需放样的一点当测站架立仪器,另外一点当后视架立棱镜。全站仪三个支脚架立在测站点上空,架上全站仪,固定仪器的螺丝先不要锁太紧,中空的位置基本对准测站点。 (2)按住全站仪电源开关打开
6、全站仪,转动望远镜后才会进入主菜单,打开红外线对中开关,就会看见在仪器下方测站点附近有个红点,那就是红外线对中点,挪动仪器的两个支脚让红点对准测站点,注意仪器下一个圆形气泡尽量居中,以保证微调后气泡就能居中。红点对准测站点、气泡基本居中后进行仪器上长形气泡的调整,长形气泡居中后再观察红点有没有对准测站点,没有的话需松掉固定仪器的螺丝,轻轻移动让红点居中再观察气泡水平,没问题后就可以进入下个步骤了。 (3)按菜单键进入菜单,点击F1进入测站的设置,仪器会要求输入点号,如果以前在仪器上有存过这个测站点的话就输入存入的代码,仪器会自动输入坐标值,没有的话就随便编个代码按确认进入然后输入坐标,不需要标
7、高的话就不输入仪器高了,需要的话就用卷尺拉一下看仪器中心到测站点的距离,输入高度按确认测站就设置好了。 (4)让帮手在后视点架好棱镜,注意气泡要居中。转动仪器看仪器上方那个小十字光标,方向基本对准后调整仪器的转向按钮固定住仪器,调整望远镜的焦距对准棱镜的中心,点击F2进入后视的设置,同测站点一样,以前存过坐标的话就输入代码否则重新输入后视点的坐标,仪器对准棱镜按确定后后视就完成了。 (5)点击放样,输入事先算好的需要放样的坐标,按确认仪器会显示角度、距离,点击极差仪器会显示角度,松开转向按钮,转动仪器到角度归零附近,固定住转向,微调让角度最接近归零,让帮手把棱镜架在仪器镜头对准的方向,镜头看见
8、棱镜后按测距,界面会显示一个数值,正值就让帮手向仪器正方向前进,负值就让帮手后退直至仪器上数值无限接近零,控制误差在3毫米之内,这个点就放出来了。按下一点输入下一点的坐标,重复操作直至测量完成。 (6)测量完成后按住电源开关关闭电源,把调平按钮基本回中后下掉固定螺栓,把全站仪放回仪器箱,收好支脚放回实验室5。2.3GPS-RTK放样2.3.1放样前准备工作 (1)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2)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完好等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检测。 (3)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
9、进行加密。 (4)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批准的图纸放样。 (5)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和仪器设备情况制定放样方案。其内容应包裹:控制点的检测与加密、放样依据、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员及设备配置等6。2.3.2应注意的问题 (1)基准站的位置选择 基准站位置的选择是整个测量过程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基准站的位置是所有信息采集的基本参照物,所以在对其进行选址时要注意远离微波站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等干扰设备、以及高压输电线等易产生强电流磁场的设施。 其位置最好选在视野较为开阔的地区,以方便信号的收集,降低其信号频率的减损
10、。除此之外,还要远离具有大规模的反射物的区域,以减少反射所造成的多路径误差。 (2)基准点的密度 GPS-RTK的测量技术由于其地理条件等的限制,因而若想其保持较高的测量精度,就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接收器和卫星等通讯设备,并且该类设备应具有较科学的几何分布和良好的数据通讯道.GPS-RTK技术的作用距离应服从于下列公式:D=4.24(h1+h2) (3)式中:h1、h2分别是基准站和流动站电台的天线高,D为数据链的覆盖范围的半径。再考虑到障碍物遮挡、无线电波干扰、电源及传输路径衰减等因素,基准站至流动站的距离最佳应保持在5千米左右7。2.3.3外业工作以华测X80双频RTK-GPS为例,简单介绍R
11、TK外业放样工作流程。 (1)设置基准站和移动站:在任意点上架设接收机和天线,同时架设移动站的接收机和手薄,打开基准站和移动站的接收机和电台,在RECON终端手薄上将室内设置的参数(坐标系统)读入GPS接收机,选择配置集,基准站GPS接收机通过转换参数将相应坐标转换为BEIJING-54坐标,同时连续接收所有可视GPS信号,并通过电台或GPRS将其测站坐标、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发射出去,待电台指示灯显示发出的通讯信号移动站即可开展工作,他们启动后在手簿上输入控制点的准备的相应坐标和高程,在控制点上测量该控制点的坐标,然后进行重设当地坐标。 (2)移动站工作:移动站接收机在跟踪G
12、PS卫星信号的同时也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移动站的三维WGS-84坐标,最后通过与基准站相同的坐标转换参数将实测坐标转换为相应坐标,并实时显示在移动站的RECON终端手薄上,接收机可将实时位置与设计值相比较,指导放样的正确位置8。2.3.4内业处理 (1)数据传输。 (2)数据处理。 (3)成果移交。3实例分析3.1全站仪放样的精度分析 使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各项误差的来源及对放样点位的影响估算。3.1.1水平测设误差的来源及影响 (1)望远镜照准误差ms; (2)读数误差mr; (3)仪器误差mi; (4)外界条件的影响mv; (5)目标偏心引起的误差mp; (6)测站偏心引起
13、的误差mo;3.1.2水平距离的测设精度放样过程中,测设距离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测站偏心引起的距离误差等。 (1)仪器误差; (2)测站偏心误差; (3)地面点的标定误差引起地面点标定的因素主要有对中杆的偏心引起的误差和在地面上进行标记的误差9。 (1)对中杆偏心引起的误差 m1;(2)地面上标记的误差m2。3.1.3各项测设误差对放样点平面位置的综合影响值估算根据上述对各项误差的分析和估计,依据实例得各项放样点位置中误差的影响,见表1 表1放样点位置中误差测距长度(m) 测角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mm) 点位中误差(mm) 10 145.9 2.02 9.430 48.7 2.06
14、9.450 29.4 2.10 9.5100 15.1 2.20 9.6150 10.5 2.30 9.9200 8.3 2.40 10.2250 701 2.50 10.7300 6.3 2.60 11.2400 5.4 2.80 12.3500 4.9 3.00 13.71000 4.3 4.00 21.8 从表1中可看出,随着边长的增长,其测角中误差减小较快,而观测中误差和放样点点位误差的变化不是很明显。为了更直观反应各项误差对放样点位置中误差的影响,绘制了各项中误差折线图,如图1图1各项中误差折线图3.2GPS-RTK精度分析 在RTK放样测量过程中的影响精度的因素: (1)转换参数引
15、起的精度损失; (2)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距离误差; (3)基准站的误差。3.3全站仪和RTK施工放样的成果对比分析 表为测量的一个实例成果表,是用两种测量方式进行测量的成果对比表,点布设时为RTK方式,使用的仪器为拓普康RTK,预设精度为3cm,准站设在线路的中间,在布设完成后用苏一光全站仪进行了复测,复测时按一级导线精度要求测设,复测导线经严密平差后的单位权中误差为2.1,导线的实际精度优于规范中有关一级导线的精度要求。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次成果中坐标最大差值为2.67,所测点的误差均小于5mm的规范要求10。 表2 全站仪放样成果与RTK放样成果对比表我们可以看出全站仪放样成果与RTK放
16、样成果的差值有一部分为毫米级,但多数差值为厘米级。除A2点比较特别外(估计点位有移动)其他点位误差较大的点均位于两端,即RTK成果的误差与基准站的距离成正比。为了更自观地反映出全站仪放样成果与RTK放样成果的差值,绘制了差值折线图,如图2图2全站仪放样成果与RTK放样成果对比4结束语通过上面的工程实例分析,我们得知利用全站仪进行工程放样与利用RTK进行工程放样的精度都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因此在实际放样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何种仪器进行放样。全站仪施工放样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一般情况下可达毫米级),仪器的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并直接利用施工控制点和放样点的坐标进
17、行放样工作,避免了大量的放样数据的准备工作,提高了施工测量的工效,同时也减少了施工放样中可能出现的差错。缺点是需要通视、人为影响、堆料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降低了工作效率,并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定位精度也受到影响。利用RTK放样克服了传统放样法和坐标放样法的缺点,而且具有观测时间短,精度高、无须通视、现场给出精确坐标等优点,但其放样精度远远小于全站仪。RTK技术仍存在许多误差,例:外界因素所造成的误差。我们要特别注意,如多路径效应等。另随着仪器不断更新改进和计算机的处理数据的广泛应用,施工放样工作越来越简化,精度也越来越高,人们可以根据实际采用不同的放样方式对一些放样点数少,又有相关地物点能保证
18、精度的,可采用传统的方法;对于精度要求高的,如隧道、桥梁等要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坐标和高程放样;为提高放样精度,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如下事项:(1)应根据放样点的具体特点及其要求来确定的方法和步骤,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点位,除认真负责外,还要做到放样和复测相结合,并随时对放样点进行检核。(2)放样点位误差与放样距离成正比,在测角精度,测距精度确定的情况下,放样点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放样长度,放样长度越长,精度越差;相反,放样长度越短,精度越高。因此,测区要布测足够数量的控制点,这样既能保证放样的精度,又能使测量工作方便展开。(3)天顶距与高差测距误差成正比,随着天顶距的增大,放样误差也随之增大。因此
19、,在较长距离测量时,要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11。RTK-GPS在道路放样方面突显优势,一套基准站可配多套流动站同时工作,几种方法亦可以结合使用,例如利用RTK-GPS进行导线点的测量和加密,用全站仪进行放样,总之,现在的工程施工要求满足更多的技术指标,放样的技术也就和仪器的发展以及处理数据的新方法密切联系,每一种方法都有优点和使用的范围,灵活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在放样中,工作人员还要认真做好数据的分析工作,不断地积累和探讨在精度范围内的放样经验,以精确、快速实用为标准,满足以后不断进步的施工技术需要12。参 考 文 献1张正禄,李广云,潘国荣等.工程测量学M武汉出版社.201
20、1.2潘正凤,程效军,成枢等.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武汉出版社.2010.3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4王佩军,徐亚明.摄影测量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5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6胡振琪,王家贵,余应详.应用工程测量学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7刘金凤.全站仪自由设站法及精度分析J.江西测绘院.2005,21(4):32-34.8张鑫.不通视的坐标测量方法J.江淮水利科技局.2008,32(6):81-82.9岳建平,高永刚,谢波.利用全站仪坐标法放样桥梁高塔柱的精度分析J测绘通报.
21、2003,15(2):72-76.10周世昌.磁性测量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19(4): 60-63.11王易真.实用磁路设计M.北京出版社.2008.912张志东.大学物理实验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Comparison of several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loftingAbstract: Principle of the setting out various construction methods are elaborat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secondly,the various process steps are simple listed.For the case, focuses of the construction sett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燃油喷射系统喷射压力波动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考核试卷
- 土壤健康与肥力管理考核试卷
- 孕妇胎儿发育监测设备考核试卷
- 2024年新疆于田县普通外科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影像设备管理办法
- 惠州造价管理办法
- 林木安全管理办法
- 更生制造管理办法
- 影视器材管理办法
- 成本水价管理办法
- 全过程造价管理课件
- 村书记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内蒙古森工集团招聘工勤技能人员310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生摄影课课件教学
- 2025潍坊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脑炎护理查房
- 2025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及答案
- 初中生理想信念教育课件
- 2025年智慧水利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 2025天津市河北区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