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1页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2页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3页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发生与防治 洪恩众许志刚周新锋摘要介绍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病原、传染途径及发病病症,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病原;传染途径;发病病症;防治措施柞蚕核型多角体病即柞蚕脓病,俗称柞蚕的半蜕皮、水眠子、嫩起子、黄烂并油烂茧和里倒山等,是柞蚕消费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分布广,我国各柞蚕产区和世界上饲养柞蚕的国家都有发生;危害严重,一般年份蚕期发病率为5%20%,发病重的年份可高达40%;传染性强,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其发生。1病原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是由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蚕体而引起的一种柞蚕病害。这种病毒,属于杆状病毒科(bau

2、lvidae),杆状病毒属a亚组(baulviriusa),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pernyinulearplyhedrsisvirus,apnpv)。病毒粒子呈杆状,大小为(60170)n350n,最外层是蛋白质及脂类组成的囊膜,内层是由蛋白质组成的衣壳,衣壳内是髓核,衣壳和髓核构成核衣壳,每个囊膜内包裹着14个核衣壳1。病毒的核酸为双链环状脱氧核糖核酸,约有130kb,具有感染性,可以复制、增殖,而病毒的蛋白质无致病才能。病毒粒子的一端有一个突起,是病毒侵染时的吸附装置。蚕体受npv感染后,在细胞核内形成一种特异的产物,称为多角体,其内包埋着许多病毒粒子。多角体的大小不一,

3、一般为0.710.0。多角体的大小因蚕的发育时期、寄生组织以及温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多角体的形状有三角形四面体、四角形六面体及不规那么体。成熟的多角体外表光滑致密,不成熟的多角体外表不光滑,呈凹凸不平,裂解中的多角体外表不光滑,呈瓦棱状或有纵横的饰纹。多角体蛋白本身无致病才能,但包埋在多角体里的病毒可借多角体的保护,抵抗恶劣环境而长期保持致病才能。2传染途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多角体态病毒和没有包埋到多角体中的裸露病毒都可以引起多角体病的发生。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有2种传染途径,一是食下传染。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附着在卵面或柞叶上,被蚕食下后,多角体在蚕的中肠内经碱性中肠液溶解,其内的

4、病毒粒子释放出来,有的脱去囊膜,核衣壳进入中肠细胞,髓核再进入细胞核内,病毒核酸进展复制,但较少形成多角体态病毒。有的病毒粒子可以通过中肠细胞间隙进入体腔内,随血淋巴循环而侵入血细胞、脂肪体细胞、气管上皮细胞、体壁真皮细胞等,并在细胞核内增殖,继而形成多角体;这些多角体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细胞核也随之变大,直到充满了多角体,最后细胞核和整个细胞被多角体胀破2。经口食下传染是该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二是创伤传染。裸露病毒可以通过收蚁、移蚕等操作不慎造成的伤口而进入蚕体内,引起发玻3发病病症柞蚕核型多角体病主要发生在蚕期和蛾期,在自然条件下尚未发现蛾期、卵期发生该玻一是蚕期发病病症。1龄期发生核型多角

5、体病的情况比较少见,一般在2龄至营茧前发生,特别是在老眠前后及营茧前。该病的共同表现为蚕体全身肿胀、狂躁爬行、体壁易破、流出乳白色脓汁。当蚁蚕孵化时啃食附着病毒的卵壳,1龄眠中即可出现身体肿胀、眠起蜕不下表皮的不蜕皮蚕,有的仅蜕下1/2旧表皮,新表皮暗淡不新颖,呈半蜕皮蚕。水眠子多在3龄眠中或眠起时发生,病蚕体壁柔软,体节肿胀。随着病势的开展,病蚕常用尾足或腹足抱住柞树枝条,头部下垂,体壁溃烂,流出脓汁而死。嫩起子病蚕眠起蜕皮后,体壁柔软、不硬化,体色发暗,体腔内血淋巴和水分增多,体节肿胀,有时尾部的三角板变成黑褐色,严重时体壁破裂,流出脓汁而死。黄烂病多发生在35龄,发病初期病蚕体色比正常蚕

6、稍淡,皮下组织及脂肪体开始溃烂,透过体壁看似豆腐脑状,呈混浊状态,随病势加重,皮下组织溃烂更加明显,最后体壁破裂、流脓而死。老虎病多在5龄盛食期到营茧前发生。初期病变体节肿胀,背部疣状突起和气门下线疣状突起部位可见灰色、褐色的小斑点,由小变大,形成褐色病斑,形如老虎斑状,俗称“老虎脖。天气炎热时,病势进展较快,稍经触动,病斑处破裂,流出脓汁而死。里倒山感病幼虫在营茧前看不出明显的病状,有的可吐少量丝营薄皮茧,有的在吐丝过程中死亡,死后尸体迅速溃烂,脓汁污染茧壳成黑褐色,称为“里倒山、“油烂茧。二是蛹期发病病症。病蛹体色灰暗,颅顶板变成灰褐色或黑灰色,蛹皮无光泽,稍经触动即破,流出脓汁,浸透茧层

7、,成为油烂茧。有的病蛹在茧壳内渐渐阴干,整个茧变得很轻,而成为“空瓤茧。4防治措施柞蚕核型多角体病主要以卵面和环境消毒为主进展综合防治。一是培育抗病品种,推广杂交种。选育推广抗脓病的品种及杂交种是防治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杂交种抗病性强,应大力推广。假设能选择对核型多角体病的抗性品种作为杂交亲本,抗病性就可能更强。二是严格消毒,预防脓玻发生脓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毒的传染,因此严格消毒,彻底消灭病毒,是预防脓病发生的关键,特别是防止卵面感染和12龄稚蚕感染3。把蚕室蚕具清扫、洗涤干净后,封好门窗,用3%的甲醛溶液在23条件下喷雾消毒,密封24h后通风,或用毒消散(5g/3)熏蒸消毒。假设蚕室蚕具不便密

8、封,可以在清洗干净后,用浓度为20%30%的新颖石灰浆刷墙,蚕具用1%的氢氧化钠浸10in或用5%的石灰浆浸1h。卵面消毒应在收蚁前12d进展。散卵,在2325条件下,用3%的甲醛溶液消毒30in;纸面产卵,在容积为0.833的密封塑料罩内挂40张产卵纸,用浓度为36%的甲醛溶液50l加高锰酸钾30g进展气体消毒,时间为68h。为防止卵面消毒后的再感染,消毒后的蚕卵应及时送到山上蚕场或保存在无毒保卵室内阴干,如消毒场所离蚕场较远或没有消毒保卵室,可用清洁无污染的用具或远离制种场所的干净房屋保卵。三是防止蚕场内病毒的传染。发现病毒应及时用火燃烧、深埋或做消毒处理。摘茧后,选出油烂茧,防止污染。四

9、是加强种茧保护工作,防止伤热或受冻。摘茧时,种茧不能堆积过厚,以免茧堆内发热。种茧越冬保护期间要防止长期感受5以上或-5以下的温度。五是加强放养管理,增强体质。蚕期(幼虫阶段)的营养状况对蚕的体质影响极大,选择适宜的蚕场和饲料,使蚕安康成长,增强抗病力。收蚁期间和小蚕期如气温较低,可采用稚蚕保护育方式饲养,这样既可以对蚕的生长发育进展调控,还可选择优良的饲料,使蚕体质强健,增强抗病力4。蚕期如遇阴雨连绵、日照少的天气,要尽量选用含水量少的成熟柞叶撒蚕。蚕场窝风闷热也可诱发柞蚕核型多角体病,因此蚕期尤其是大蚕期要选择通风良好的蚕场放蚕。另外,适当稀放,及时匀蚕、剪移,饱食良叶也是进步蚕体质、预防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重要措施。5参考文献1石生林,刘彦群,潘敏慧,等.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p11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华北农学报,2022,24(2):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