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概论》_第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概论》_第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概论》_第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概论》_第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第一章 导论导论 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定义定义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 世界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相互关系(两层含义):相互关系(两层含义): 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理论

2、心理学理论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自然科学的性质自然科学的性质 社会学科的性质社会学科的性质 超科学的人文性质超科学的人文性质 综合交叉的性质综合交叉的性质三、学习、研究心理学的意义三、学习、研究心理学的意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为研究自

3、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必要的心理科学依据为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必要的心理科学依据能指导人类更好地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能指导人类更好地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一般方法论和研究原则一、一般方法论和研究原则根本指导思想(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指导思想(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些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些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伦理性、发展性、教育性)伦理性、发展性、教育性)二、具体研究方法二、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观察法 概述概述 分类(特点、优势、劣势)分类(特点、优势、劣势) 参与观察与非

4、参与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优势:获得素材丰富而具体,便于研究深入参与观察(优势:获得素材丰富而具体,便于研究深入 劣势:会影响问题分析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劣势:会影响问题分析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非参与观察(优势:获得素材客观真实,少主观影响非参与观察(优势:获得素材客观真实,少主观影响 劣势:素材表面化,不利于细致深入)劣势:素材表面化,不利于细致深入) 自然场所的现场观察与人为场所的情景观察自然场所的现场观察与人为场所的情景观察 自然场所现场观察(优势:自然,简易,客观自然场所现场观察(优势:自然,简易,客观 劣势:表面,被动)劣势:表面,被动) 人为场所情景观察(优势:主动人为

5、场所情景观察(优势:主动 劣势:被试不自然)劣势:被试不自然) 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 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要点(要有明确观察目的、随时观察记录、掌握时间重复观察)要点(要有明确观察目的、随时观察记录、掌握时间重复观察) 实验法实验法 概述概述 分类分类 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优势:主动,测量准确可靠实验室实验法(优势:主动,测量准确可靠 劣势:被试不自然,影响结果客观性、准确性)劣势:被试不自然,影响结果客观性、准确性) 自然实验法(优势:被试表现自然,比较真实自然实验法(优势:被试表现自然,比较真实 劣势:干扰较难控

6、制)劣势:干扰较难控制)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概述概述 分类分类 以个人为单位的个案与以社会群体为单位的个案以个人为单位的个案与以社会群体为单位的个案 基本特点(一是深入研究,探求问题实质基本特点(一是深入研究,探求问题实质 二是因果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二是因果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优势(实践上应用范围广泛,个案研究促进心理学理论发展)优势(实践上应用范围广泛,个案研究促进心理学理论发展) 劣势(被研究者提供信息失真,研究者的期望或设想影响被试)劣势(被研究者提供信息失真,研究者的期望或设想影响被试)调查法调查法 概述(样本抽取、了解总体情况、可匿名)概述(样本抽取、了解总体情况、可匿名)

7、 分类分类 一般调查与专题调查一般调查与专题调查 事实特征调查与征询意见调查事实特征调查与征询意见调查 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 当面访谈法、邮寄问卷法、电话调查法当面访谈法、邮寄问卷法、电话调查法 优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对总体相关情况作出优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对总体相关情况作出 较合理推理)较合理推理) 劣势(信息可能不准确,数据的有效性不高,设计好的问卷难)劣势(信息可能不准确,数据的有效性不高,设计好的问卷难)内省法内省法常用研究技术和手段(实验和研究设计法、对数据的统计处理常用研究技术和手段(实验和研究设计法、对数据的统计处理 法、逻辑思

8、维推理法)法、逻辑思维推理法)三、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三、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尽量避免在研究中造成对被试可能的伤害尽量避免在研究中造成对被试可能的伤害不能在对被试有危害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不能在对被试有危害的实验条件下进行 第三节第三节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流派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流派一、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一、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孕育阶段孕育阶段 古代西方古代西方 古希腊的哲学家古希腊的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 灵魂论灵魂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 动机来源趋乐避苦)动机来源趋乐避苦) 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 (朴素的唯物主义者(朴素的唯物主义者 原子论思想)原

9、子论思想) 柏拉图柏拉图 (神学唯心主义者(神学唯心主义者 现象世界现象世界 理念世界)理念世界) 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心理学思想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心理学思想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法国的笛卡儿(人类生来就具有心理功能)法国的笛卡儿(人类生来就具有心理功能) 英国的洛克(实证方法研究人类心理)英国的洛克(实证方法研究人类心理) 其他(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阿拉伯和古埃及等)其他(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阿拉伯和古埃及等)确立阶段确立阶段 时代背景时代背景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1859年年物种起源物种起源) 德国柏林大学教授缪勒(特殊能量的说法)德国

10、柏林大学教授缪勒(特殊能量的说法) 德国缪勒弟子赫尔姆霍兹(色觉理论和听觉理论)德国缪勒弟子赫尔姆霍兹(色觉理论和听觉理论) 德国费希纳(身心关系)德国费希纳(身心关系) 正式诞生正式诞生 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 实验室为标志实验室为标志 具备客观性、可验证性和系统性具备客观性、可验证性和系统性二、心理学的流派二、心理学的流派精神动力学派精神动力学派 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1896年创立年创立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1920年前的观点)年前的观点) 关于潜意识的理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关于潜意

11、识的理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关于梦的解释(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本能和欲望)关于梦的解释(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本能和欲望) 关于泛性论(人的一切都与关于泛性论(人的一切都与“里比多里比多”有关)有关) 弗洛伊德的后期理论弗洛伊德的后期理论 本能学说(生的本能:爱和建设的力量本能学说(生的本能:爱和建设的力量 死的本能:恨和破坏的力量)死的本能:恨和破坏的力量) 人格理论(本我:先天的本能和欲望人格理论(本我:先天的本能和欲望 自我:意识的结构部分,外显的自我:意识的结构部分,外显的 超我:超我:“道德化了的自我道德化了的自我” 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 长处和不足长处和不足 长

12、处(扩大了心理学研究范围、探讨了人的精神现象)长处(扩大了心理学研究范围、探讨了人的精神现象) 不足(生物还原论倾向、忽视社会文化的作用)不足(生物还原论倾向、忽视社会文化的作用) 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914年年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标志建立标志建立 早期行为主义理论早期行为主义理论 (1913-1930)(研究能够观察到的并能客)(研究能够观察到的并能客 观测量的刺激与反映,人类的各种行为均是经过后天的学观测量的刺激与反映,人类的各种行为均是经过后天的学 习而获得并能更改、增加或消除,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习而获得并能更改、增加或消除,

13、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 间有一定的规律)间有一定的规律) 后期的新行为主义理论后期的新行为主义理论 三十年代起出现的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理论(个三十年代起出现的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理论(个 体所受的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中间变量,中间体所受的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中间变量,中间 变量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包括以动机为本质变量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包括以动机为本质 的需求变量和以能力为主的认知变量)的需求变量和以能力为主的认知变量)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激进行为主义分支(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激进行为主义分支(强化训练是解释机 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体学习过程的

14、主要机制 ) 长处和短处长处和短处 长处(客观精确的研究方法,清除唯心主义的不良影响)长处(客观精确的研究方法,清除唯心主义的不良影响) 短处(研究范围限定为外显行为,心理学内涵窄化)短处(研究范围限定为外显行为,心理学内涵窄化) 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主要发起人为心理学家马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主要发起人为心理学家马斯 洛、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核心理论是自我实现理论,包括马洛、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核心理论是自我实现理论,包括马 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人类的需要是其行为的驱动力量,马斯

15、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人类的需要是其行为的驱动力量, 需要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需要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 要尊重的需要、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的两大类:缺失的需要、生长需要)需要的两大类:缺失的需要、生长需要)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儿童最初的自我概念是在其出生后与他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儿童最初的自我概念是在其出生后与他 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在成长过程中,儿童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在成长过程中,儿童 会不自觉地将他人的价值观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会不自觉地将他人的价值观

16、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 分,分, 人本主义的治疗目标就是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而是人本主义的治疗目标就是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而是 从外部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从外部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 情感和行为模式)情感和行为模式) 长处和短处长处和短处 长处(以人为本,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个性健康发展)长处(以人为本,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短处(忽略社会因素和时代环境对人的先天潜能的影响)短处(忽略社会因素和时代环境对人的先天潜能的影响) 认知学派认知学派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20世纪世纪50年代兴起于西方,年代兴起于西方,70年代成为西方心

17、年代成为西方心 理学主要思潮,主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理学主要思潮,主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 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心理学是以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心理学是以 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强调人已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强调人已 有的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其有的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其 目的在于试图通过研究人获得知识的内在动机与过程来探究人目的在于试图通过研究人获得知识的内在动机与过程来探究人 类认知活动的一般规律。类认知活动的

18、一般规律。 长处和短处长处和短处 长处(研究对象:内在心理过程,研究方法:实验室研究、主长处(研究对象:内在心理过程,研究方法:实验室研究、主 观经验报告,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观经验报告,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 的影响,强调理论与认识的作用,重视人的内部心理及的影响,强调理论与认识的作用,重视人的内部心理及 各心理间的相互关系。)各心理间的相互关系。) 短处(把人脑比作计算机,忽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短处(把人脑比作计算机,忽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 强调已有知识结构,忽视客观现实和人的实践活动强调已有知识结构,忽视客观现实和人的实践活动 局限在认识过程)局限在认识过程

19、) 三、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三、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各学派间相互包容,和谐共存各学派间相互包容,和谐共存 新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出现新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出现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综合化,研究手段现代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综合化,研究手段现代化发展趋势发展趋势 综合化趋势综合化趋势 本土化趋势本土化趋势 实用化趋势实用化趋势 跨学科趋势跨学科趋势 第二章第二章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感觉:信息的输入和登陆感觉:信息的输入和登陆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

20、属性的 反映)反映)一、感受器一、感受器 感受器(感受器是信息进入心理活动的主要入口,主体通过它们感受器(感受器是信息进入心理活动的主要入口,主体通过它们 获得心理活动最初的获得心理活动最初的“素材素材”) 感受器官(有些感受器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感受器官(有些感受器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 适宜刺激(每种感受器都有专门负责收集的信号对象)适宜刺激(每种感受器都有专门负责收集的信号对象)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 二、阈限(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二、阈限(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绝对阈限(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

21、最小强度)绝对阈限(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 差别阈限(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强度)差别阈限(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强度) 阈下刺激阈下刺激 感受器的功能(收集信号、转换能量)感受器的功能(收集信号、转换能量) 感觉适应(如果同一刺激长时间作用于同一群感受器,会使这些感觉适应(如果同一刺激长时间作用于同一群感受器,会使这些 感受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三、感觉的作用三、感觉的作用 感觉过程不仅是认识活动的起点,对于维持正常的心理功能同感觉过程不仅是认识活动的起点,对于维持正常的心理功能同样是比不可少的。样是比不可少的。 环境中刺激的数量能

22、促进大脑皮层系统的发育。环境中刺激的数量能促进大脑皮层系统的发育。第二节第二节 知觉:信息的识别知觉:信息的识别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性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与区别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与区别一、知觉的组织一、知觉的组织 守恒是知觉组织的重要形式守恒是知觉组织的重要形式 知觉恒常性是指人能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的改变而保持对客知觉恒常性是指人能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的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的过程。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图形和背景的区分是知觉组织的又一表现形

23、式图形和背景的区分是知觉组织的又一表现形式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而舍弃其余对象,被舍弃的事物就成为衬托对象的背景。而舍弃其余对象,被舍弃的事物就成为衬托对象的背景。二、对象识别二、对象识别 模板匹配理论模板匹配理论 原形匹配理论原形匹配理论 符号识别理论(特征分析理论)符号识别理论(特征分析理论) “群魔殿群魔殿”多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理论多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理论三、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三、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使小的知觉单元组合起来,构成更大的单元)自下而上的加工(

24、使小的知觉单元组合起来,构成更大的单元)自上而下的加工(受上下文的语义背景或对知觉对象知识的指导)自上而下的加工(受上下文的语义背景或对知觉对象知识的指导)第三节第三节 注意:信息的选择注意:信息的选择一、注意的概念(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选择和集中)一、注意的概念(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选择和集中) 注意使人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出有意义的、符合主观需要的和注意使人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出有意义的、符合主观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事物,避开不重要的、附加的事物,并把心理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事物,避开不重要的、附加的事物,并把心理活动的焦点集中在所选的事物上,直至达到目的为止。活动的焦点集

25、中在所选的事物上,直至达到目的为止。 注意具有选择、保持、调节、监督心理活动的功能。注意具有选择、保持、调节、监督心理活动的功能。二、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二、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无目的,无需意志努力)无意注意(无目的,无需意志努力)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刺激特点(一是刺激物与周围事物的差异,二是刺刺激特点(一是刺激物与周围事物的差异,二是刺 激物的强度,是刺激物的相对运动)激物的强度,是刺激物的相对运动) 人的自身状态(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的经验)人的自身状态(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的经验) 有意注意(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三、注意的

26、基本品质特点三、注意的基本品质特点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四、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四、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 个体的先天素质(神经系统的特点)个体的先天素质(神经系统的特点) 后天的训练(须考虑儿童承受力)后天的训练(须考虑儿童承受力) 兴趣(保护人们对事物的兴趣)兴趣(保护人们对事物的兴趣)五、自动化(信息加工的两种方式)五、自动化(信息加工的两种方式) 自动加工(不需大量注意资源、几乎不受资源量限制,加工固定)自动加工(不需大量注意资源、几乎不受资源量限制,加工固定) 控制加工(依赖注意资源,受资源量限制,应用灵活)控制加工(依

27、赖注意资源,受资源量限制,应用灵活)第四节第四节 记忆:信息的储存与加工记忆:信息的储存与加工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一、记忆的分类一、记忆的分类 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语词逻辑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语词逻辑记忆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有意记忆、无意记忆有意记忆、无意记忆 机械记忆、逻辑记忆机械记忆、逻辑记忆 外显记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内隐记忆二、记忆系统二、记忆系统 记忆系统模型(感觉记忆记忆系统模型(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三、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组织(语义编码,表

28、象编码)三、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组织(语义编码,表象编码)四、长时记忆信息的遗忘四、长时记忆信息的遗忘 遗忘(已经记住的信息不能再认或再现)遗忘(已经记住的信息不能再认或再现) 遗忘理论遗忘理论 消退说消退说 干扰说干扰说 抑制说抑制说 遗忘规律遗忘规律 遗忘在质上的表现(选择性,重构性)遗忘在质上的表现(选择性,重构性) 遗忘在量上的表现(艾宾浩斯曲线、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遗忘在量上的表现(艾宾浩斯曲线、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 位置效应)位置效应) 第五节第五节 思维:信息的演算思维:信息的演算一、思维及其分类一、思维及其分类 思维思维(是使人了解一类事物的共同性和普遍性质,借助一定媒介是使人了解

29、一类事物的共同性和普遍性质,借助一定媒介 和一定知识经验,使人认识事物的本质、事物间的联和一定知识经验,使人认识事物的本质、事物间的联 系、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大脑活动。系、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大脑活动。) 思维的分类思维的分类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动作思维、形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发散性思维和聚敛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聚敛性思维 受制思维和创造思维受制思维和创造思维二、类别和概念学习二、类别和概念学习三、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尝试错误,顿悟,类比,启发式方法三、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尝试错误,顿悟,类比,启发式方法 或凭经验粗略估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凭经验

30、粗略估计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维活动阶段(准备期、潜伏期、明朗期、验证期)思维活动阶段(准备期、潜伏期、明朗期、验证期) 或思维活动阶段(表述问题、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法、作出决策)或思维活动阶段(表述问题、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法、作出决策)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呈现的方式,多余刺激的干扰,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呈现的方式,多余刺激的干扰, 定势的影响,功能固着,动机的作用)定势的影响,功能固着,动机的作用) 第三章第三章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第一节第一节 个性心理概述个性心理概述 一、个性心理结构简介一、个性心理结构简介 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

31、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兴趣、需要、动机、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个性倾向性(兴趣、需要、动机、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 世界观)世界观)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指个性结构中最活跃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指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它们较少受生理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趋向和选择。它们较少受生理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

32、化过程中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的。 个性心理特征(智力、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心理特征(智力、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这些心理特征较早地形成,并且不同程度上受生理因素的影响。这些心理特征较早地形成,并且不同程度上受生理因素的影响。 个性与人格个性与人格 人格有时和个性同义;人格有时和个性同义; 人格有时仅指性格和气质,不包括能力;人格有时仅指性格和气质,不包括能力; 人格有时的外延

33、要比个性更广,不仅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质,而人格有时的外延要比个性更广,不仅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质,而且还包括身体方面的特质。且还包括身体方面的特质。二、影响个性心理发展的因素二、影响个性心理发展的因素 生物性因素生物性因素 身体因素身体因素 家庭因素家庭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 学校因素学校因素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三、个性心理在教育中的作用三、个性心理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 能力培育能力培育 学习归因学习归因 个性教育个性教育 咨询诊断咨询诊断 第二节、个性理论与测验第二节、个性理论与测验 一、主要个性理论简介一、主要个性理论简介 1.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

34、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本能学说:生的本能、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本能学说:生的本能、死的本能 结构理论:自我、本我、超我)结构理论:自我、本我、超我) 荣格的精神心理学理论(里比多的分配,人格三层次:意识、荣格的精神心理学理论(里比多的分配,人格三层次:意识、 个人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个人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危机和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危机和 危机积极解决、消极解决的品质)危机积极解决、消极解决的品质) 2.行为主义人格理论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观察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观察学习理论(美

35、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 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环境、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直至形成人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环境、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直至形成人 格特征。格特征。 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和动机理论(五种基本需要,低、高级需要区马斯洛的需要和动机理论(五种基本需要,低、高级需要区 别,自我实现者)别,自我实现者) 4.类型理论类型理论 (德国)克瑞奇米尔的类型论(强壮型、瘦长型、矮胖型)(德国)克瑞奇米尔的类型论(强壮型、瘦长型、矮胖型) (美国)谢尔顿的类型论(个体在胚胎发育中的三个胚层何者占(美国)谢尔顿的类型论(个体在胚胎发育中的三个胚层何者占优势,内胚叶型、中胚叶

36、型、外胚叶型体型的气质类型和行为倾向)优势,内胚叶型、中胚叶型、外胚叶型体型的气质类型和行为倾向) (瑞士)荣格的类型论(里比多流向,外向型(瑞士)荣格的类型论(里比多流向,外向型、内向型、内向型) (美国)威特金的类型论(场依存性的人、场独立性的人)(美国)威特金的类型论(场依存性的人、场独立性的人) (美国)霍兰德的类型论(社会型、理智型、现实型、文艺型、(美国)霍兰德的类型论(社会型、理智型、现实型、文艺型、 贸易型、传统型)贸易型、传统型)5.特质理论(人格是由个体的一组特质所组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特质理论(人格是由个体的一组特质所组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 基本单位,特质决定个体的行为。

37、)基本单位,特质决定个体的行为。) 特质的概念特质的概念 特质的分类特质的分类 奥尔波特特质理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奥尔波特特质理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卡特尔特质理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卡特尔特质理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艾森克特质理论(外内向和情绪性的两个相互垂直的人格纬度,艾森克特质理论(外内向和情绪性的两个相互垂直的人格纬度, 32种基本人格特质)种基本人格特质)二、常见个性测验简介二、常见个性测验简介卡特尔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种人格因素问卷(16个根源特质)个根源特质)艾森克人格问卷(分成人和幼年艾森克人格问卷(分成人和幼年两种问卷,两种问卷,4种量表:种量表: 精神质

38、量表精神质量表P、外内向量表、外内向量表E、情绪稳定性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N和效率量表和效率量表L)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MMPI ,10种人格特质)种人格特质)Y-G性格测验(日本人特点,性格测验(日本人特点,12个人格特质)个人格特质)投射测验投射测验 简介(在投射测验中,主试运用模棱两可的刺激简介(在投射测验中,主试运用模棱两可的刺激,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地表现他,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地表现他 的反应,使其不知不觉表露出人格特点,即在没有控制的反应,使其不知不觉表露出人格特点,即在没有控制 的情况下,个人内在因素通过某些刺激投射出来。)的情

39、况下,个人内在因素通过某些刺激投射出来。) 分类(联想法、构造法、完成法、选排法、表达法)分类(联想法、构造法、完成法、选排法、表达法) 主要投射测验简介主要投射测验简介 罗夏墨渍测验(墨渍图)罗夏墨渍测验(墨渍图) 主题统觉测验(黑白人物风景图)主题统觉测验(黑白人物风景图) 儿童统觉测验(动物图画)儿童统觉测验(动物图画) 三、使用心理测验注意事项三、使用心理测验注意事项 信度(又叫稳定性或可靠性,指一个人在同一心理测量中,几次信度(又叫稳定性或可靠性,指一个人在同一心理测量中,几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再测信度再测信度 副本信度(又叫等值信度)副本信度(又叫等值信度)

40、 分半信度分半信度效度(指一个测验在测量中要测的行为特征所具有的准确度,效度(指一个测验在测量中要测的行为特征所具有的准确度, 也就是说这个测验的测量结果与想要测量的内容的相关也就是说这个测验的测量结果与想要测量的内容的相关 系数。)系数。) 内容效度内容效度 效标关联效度效标关联效度 影响效度的因素影响效度的因素常模(常模就是指心理测量中的比较标准)常模(常模就是指心理测量中的比较标准)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 内容保密内容保密 做好预备工作做好预备工作 主试做好充分准备主试做好充分准备第三节第三节 性格特征性格特征一、性格的概念一、性格的概念 定义(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

41、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定义(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 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理解(对现实态度的个性特征,在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特征,理解(对现实态度的个性特征,在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特征, 性格的社会制约性)性格的社会制约性)二、性格的结构特征二、性格的结构特征 现实态度特征(对别人、集体、社会态度的性格特征,对劳动现实态度特征(对别人、集体、社会态度的性格特征,对劳动 和工作态度的特征,对自己态度的性格特征)和工作态度的特征,对自己态度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

42、目的,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自觉性(反义:盲从和独断性)自觉性(反义:盲从和独断性) 坚定性(反义:执拗和动摇性)坚定性(反义:执拗和动摇性) 果断性(反义:优柔寡断)果断性(反义:优柔寡断) 自制力(反义:任性)自制力(反义:任性) 勇敢(反义:怯懦)勇敢(反义:怯懦) 性格的情绪特征(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主导心境)性格的情绪特征(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主导心境)性格的理智特征(感知方面,记忆方面,思维方面)性格的理智特征(感知方面,记忆方面,思维方面)性格的可塑性(性格是在客观环境影响下形成的,那么环境的变性格的可塑性(性格是在客观环

43、境影响下形成的,那么环境的变 化也必然影响性格发生变化。)化也必然影响性格发生变化。)第四节第四节 气质气质一、气质的概念一、气质的概念 定义(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定义(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 理活动的动力特性)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特点特点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方面的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方面的动 力特征,气质的天赋性,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力特征,气质的天赋性,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二、气质类型二、气质类型 气质有胆汁质、多血汁、粘液汁、抑郁汁四种气质类型气质有胆汁质、多血汁、粘液汁、抑郁汁四种气质类型

44、 胆汁质(外向、冲动、粗糙)胆汁质(外向、冲动、粗糙) 多血汁(外露、敏感、多变)多血汁(外露、敏感、多变) 粘液汁(平和、踏实、守旧)粘液汁(平和、踏实、守旧) 抑郁汁(内向、孤独、忧郁)抑郁汁(内向、孤独、忧郁)其他气质类型介绍其他气质类型介绍 柏尔曼的气质激素理论(人体某种腺体发达程度,分泌激素多少)柏尔曼的气质激素理论(人体某种腺体发达程度,分泌激素多少) 甲状腺型(分泌物多:精神饱满、感知灵敏甲状腺型(分泌物多:精神饱满、感知灵敏 分泌物少:行动迟缓)分泌物少:行动迟缓) 肾上腺型(雄壮有力、易激动好斗)肾上腺型(雄壮有力、易激动好斗) 脑下垂体型(分泌物多:器官发达、有自制力脑下垂

45、体型(分泌物多:器官发达、有自制力 分泌物少:身体矮小、肌肉萎缩)分泌物少:身体矮小、肌肉萎缩) 副甲状腺型(分泌物多:易激动、缺乏控制力副甲状腺型(分泌物多:易激动、缺乏控制力 分泌物少:肌肉无力、精力不足)分泌物少:肌肉无力、精力不足) 性腺型(分泌物多:进攻行为猛烈性腺型(分泌物多:进攻行为猛烈 分泌物少:进攻行为很少、对艺术有兴趣)分泌物少:进攻行为很少、对艺术有兴趣)巴甫洛夫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动物神经系统三特性:兴奋和抑巴甫洛夫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动物神经系统三特性:兴奋和抑 制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的独特结合)制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的独特结合) 强而不平衡的类型(强而不平衡的类型(

46、“不可遏制型不可遏制型”) 强、平衡、灵活的类型(强、平衡、灵活的类型(“活泼型活泼型”) 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安静型安静型”) 弱型(弱型(“忧郁性忧郁性”)四、气质的教育学意义四、气质的教育学意义 在教育上的应用(从分析胆汁质、多血汁、粘液汁、抑郁在教育上的应用(从分析胆汁质、多血汁、粘液汁、抑郁 汁入手)汁入手)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培养个性第五节第五节 能力能力一、能力概述一、能力概述 定义(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定义(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 理特征)理特征) 理解(实际能力、潜在能力,潜在能力是实

47、际能力形成的基础理解(实际能力、潜在能力,潜在能力是实际能力形成的基础 和条件,而实际能力是潜在能力的展现)和条件,而实际能力是潜在能力的展现) 分类分类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能力和知识能力和知识 能力是属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本身则是人类社会历经能力是属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本身则是人类社会历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获取知识在先,能力发展在后,能力会随年龄验的总结和概括;获取知识在先,能力发展在后,能力会随年龄增长而停滞和衰退。增长而停滞和衰退。 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

48、发展起来的,能力又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又影响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快慢、难易、深浅和巩固程度。影响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快慢、难易、深浅和巩固程度。二、天才二、天才 概念(天才是各种能力的最完备结合。它使人能高效率地、创概念(天才是各种能力的最完备结合。它使人能高效率地、创 造性地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造性地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 重要的能力品质或特征(一般能力:观察问题的敏锐和机警、重要的能力品质或特征(一般能力:观察问题的敏锐和机警、 良好的记忆力、独立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特殊能力:高水良好的记忆力、独立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特殊能力:高水 平)平) 形成许多因素(先天

49、素质、接受教育、实践活动)形成许多因素(先天素质、接受教育、实践活动) 三、智力三、智力 定义(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定义(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或,智力是个体学习的能力,或,智力是个体学习的能力, 或,智力是个体抽象思维的能力,或,智力是个体抽象思维的能力, 或,智力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或,智力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 能力和智力(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智力包括能力,能力和智力(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智力包括能力, 或,苏联心理学家认为能力包括智力。)或,苏联心理学家认为能力包括智力。)四、智力的结构理论四、智力的结构理论 二(双)因素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二(双)因素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

50、尔曼) G因素(普通因素)因素(普通因素) S因素(特殊因素):口语能力因素、数算能力因素、机械能力因素(特殊因素):口语能力因素、数算能力因素、机械能力 因素、注意力、想象力,(智力速度)因素、注意力、想象力,(智力速度) 群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群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L.L.瑟斯顿)瑟斯顿) 七种平等的基本能力:计算(七种平等的基本能力:计算(N)、语词流畅()、语词流畅(W)、语词理)、语词理 解(解(V)、记忆()、记忆(M)、推理()、推理(R)、空间知觉()、空间知觉(S)、知觉速)、知觉速 度(度(P)五、智力测验五、智力测验 比纳比纳-西蒙智力测验西蒙智力测验 测量智力发展水平,

51、分成测量智力发展水平,分成20个发展水平,发展顺序从个发展水平,发展顺序从2岁到成人。岁到成人。 IQ(智力商数)(智力商数)=MA(心理年龄)(心理年龄)/CA(实际年龄)(实际年龄)100 韦克斯勒(韦克斯勒(D.Wechsler)智力量表)智力量表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 语言部分:资料、理解、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语言部分:资料、理解、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 操作部分:数学符号、填图、分组设计、拼图、实物装配操作部分:数学符号、填图、分组设计、拼图、实物装配 其他形式的智力测验其他形式

52、的智力测验 奥蒂斯独立管理心理能力测验奥蒂斯独立管理心理能力测验 温得克人事测验温得克人事测验 魏斯曼人事分类测验魏斯曼人事分类测验 第四章第四章 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心理发展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发展一、什么是心理发展 涵义(人的一生中心理方面所经历的所有富有规律性的变化就涵义(人的一生中心理方面所经历的所有富有规律性的变化就 是心理发展,具体包括认知是心理发展,具体包括认知、情、情 绪、个性和社会性等几个方面)绪、个性和社会性等几个方面) 心理发展是指有顺序的、不可逆的,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心理发展是指有顺序的、不可逆的,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 发展是指使个体更有适应性

53、、更具组织性、更高效、更复杂,发展是指使个体更有适应性、更具组织性、更高效、更复杂, 发展是个体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发展是个体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二、心理发展的研究意义二、心理发展的研究意义 揭示心理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客观规律;阐明制约心理发展的根揭示心理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客观规律;阐明制约心理发展的根 本原因以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从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探本原因以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从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探 讨人类心理现

54、象发生、发展的一般理论问题。(心理发展研究的任讨人类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理论问题。(心理发展研究的任 务)注重早期心理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有的放矢务)注重早期心理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有的放矢 的教育。的教育。三、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和任务三、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和任务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 在发展进程中遗传与环境的作用(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发展进程中遗传与环境的作用(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如何相互作用,造成儿童行为和最终的成人行为)研究如何相互作用,造成儿童行为和最终的成人行为) 在发展进程中儿童自身的积极作用(儿童具有的一些品质,如

55、好在发展进程中儿童自身的积极作用(儿童具有的一些品质,如好 奇等;儿童具有主动建构起内部的心理结构以理解周围世界奇等;儿童具有主动建构起内部的心理结构以理解周围世界 的能力)的能力) 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期(可能有敏感期或关键期存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期(可能有敏感期或关键期存在) 不同领域发展的相互作用(社会性与认知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不同领域发展的相互作用(社会性与认知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 互促进的)互促进的) 心理发展研究的任务(见研究意义)心理发展研究的任务(见研究意义)四、心理发展特有的研究方法四、心理发展特有的研究方法 横向比较研究(就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间段内横向比较研究(

56、就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间段内 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能够迅速有效找出差距所在)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能够迅速有效找出差距所在) 优势:迅速有效,经济节省优势:迅速有效,经济节省 劣势:非具体个体发展轨迹,存在劣势:非具体个体发展轨迹,存在“一致性效应一致性效应”或称或称“世代变迁世代变迁” 纵向跟踪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纵向跟踪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对相 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 优势:获取详细资料,确定发展中具有稳定性的人类心理品质优势:获取详细资料,确定发展中具有稳定性的人类心理品质 劣势:耗费大量时间和精

57、力,可能被试流失,存在劣势: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可能被试流失,存在“时代时代-历史历史 的混淆的混淆”或称或称“时代变迁时代变迁”。 跨文化研究(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跨文化研究(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 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第二节第二节 认知的发展认知的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 首先,儿童认识的发生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认识起源首先,儿童认识的发生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认识起源 于连接主、客

58、体的动作(活动)。认识只取决于联系具有某种先天于连接主、客体的动作(活动)。认识只取决于联系具有某种先天 素质的主体和客体经验的动作。人的动作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作用素质的主体和客体经验的动作。人的动作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作用 于客体的个别动作,另一类是由个别动作组成的动作系统或认知格于客体的个别动作,另一类是由个别动作组成的动作系统或认知格 式。式。 其次,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才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其次,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才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主体通过同化作用主体通过同化作用,将刺激整合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将刺激整合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使认知结构使认知结构 保持稳定和发生量变保持稳

59、定和发生量变;通过顺化作用通过顺化作用,即认知结构受被同化的刺激的即认知结构受被同化的刺激的 影响而发生改变影响而发生改变,使认知结构发生质变使认知结构发生质变. 最后,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而这又是由最后,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而这又是由个体的逻辑(朴素的心理逻辑)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个体的逻辑(朴素的心理逻辑)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岁) 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2岁至岁至7岁)岁) 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8岁至岁至12岁)岁) 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3岁以后)岁以后) 认知

60、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具有普遍性,但对应的具认知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具有普遍性,但对应的具 体年龄段却会因人而异。体年龄段却会因人而异。 认知发展与平衡化认知发展与平衡化 传统认知发展的三个经典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传统认知发展的三个经典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 皮亚杰用皮亚杰用“平衡化平衡化”的概念来阐述认识发展的机制。平衡化指的的概念来阐述认识发展的机制。平衡化指的 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更佳的平衡状态。从适应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更佳的平衡状态。从适应的 角度看,就是指同化和顺化趋于更佳的和谐一致。每一认知阶段内角度看,就是指同化和顺化趋于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