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程推进策略PPT课件[通用]_第1页
地理新课程推进策略PPT课件[通用]_第2页
地理新课程推进策略PPT课件[通用]_第3页
地理新课程推进策略PPT课件[通用]_第4页
地理新课程推进策略PPT课件[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理新课程推进策略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 陈 澄( 二OO五年十一月 四川 成都 )地理新课程的推进策略 全面深入地推进 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验 积极稳妥地扩大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验2001年7月,颁布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9月首先在27个省市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实验,有47万学生开始学习新课程。2002年秋实验扩大到全国范围内(除上海、西藏外)的570个省级实验区,参加实验学生870万,占同年级学生总数的20%左右。 2003年秋,实验区达1642个,参加实验的学生3500万,占同年级学生数的47%。初中新课程推进情况2004年新课程的实验区进一步扩大,经过了三年多时间的教学实

2、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已在进行修订,修订以后将颁布正式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05年,全国除了个别省级行政单位外,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生已全部进入新课程学习。 2004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工作正式启动。初中地理课标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 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和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对基础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所提出的新要求。 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心和环境伦理观等。 课程标准设计有重大突破,提升了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价值。从总体来看,这是一次成功的改革。紧扣时代脉搏教学理念新颖课程评价富有创新性教

3、学内容结构设计灵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目标陈述指导性强得到各地实验区的认可对课程标准的主要修改意见课程评价问题 “活动建议” 实施的问题课程资源开发问题评价方式与传统的考试之间的矛盾使评价操作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地记忆,虽然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很有帮助,却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影响教师的业绩和课标的实现。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由于学生人数太多,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感到紧张。虽然对过程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但由于评价的标准不可能统一,不具可比性,所以学校并不看这个评分。课程评价问题“活动建议” 实施的问题

4、作为地理教师,所教的班次多,学生的数量大,要把课标中的活动建议付诸实践需要付出很大的心血,支出大量的课外休息时间。要想实现课标的活动建议,现行的课时安排明显不够。此外,野外实践活动受到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设备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也是一个普遍面临的困难问题。课程资源开发问题目前地理教师普遍工作量大,条件有限,而且地理受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期望教师开发大量教学资源存在很大的困难,许多老师认为课程资源开发,最主要的不应该是学校和一线老师,应该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配合教师的教学需要,为教学提供各种配套的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比如:教学资源库、课件库、标本库、图片库、学生活动

5、基地、学生试验基地等。其他一些问题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有些内容再适当具体一些。如现在的课程标准中没有涉及时区和区时等问题,建议能在地球仪部分增加“学会根据两地时区推算区时”。与其他课程协调问题。主要是义务教育的单科地理与综合科有关地理内容的协调。相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有些课程标准定的难度较高,例如内容标准部分认识区域中“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对于老师而言,课程中的行为动词的陈述,比如说出、说明、指出、识别等不易把握,能否给出具体的事例进行说明。 在研讨过程中,还有更多的老师认为,以上的意见,更多的是综合改革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若是目前考试制

6、度有相应的变化,那么,标准中关于评价的表述就不难被理解和接受。 实验区的老师也表示,随着实验的深入,明显感到今年比去年对标准的把握更准确了、理解更深刻了,也就更能体会到改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了。如对评价的行为动词的理解,如果接受了课程改革理念、确实理解了改革的主要精神,那么,也就能够把握住目标要求中的动词使用的涵义、以及所赋予的评价功能。 以上意见仅是相对个别的意见,是发展中逐步理解课改过程中出现的意见。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赞成目前的课标,并希望在稍做修改、更加完善的基础上,相对稳定一些。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对课标的认识和理解,更有利于全国对课标的贯彻执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改过程由国家、省级实验区提

7、交调查材料和反馈意见。由地理课程标准组全体核心成员、新课标实验教材主编、实验区部分教研员共同组成工作组,进行修订,提交了修订本的征求意见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等组成的审议组审阅通过后,形成修订初稿文本,交教育部。根据教育部意见进一步修改,形成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正式文本提交教育部。地理新课程的推进策略 全面深入地推进 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验 积极稳妥地扩大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验2003年4月,经教育部党组通过,颁布高中新课程方案以及地理课程标准2003年4月2004年上半年,编写、审查教材2003年4月2004年上半年,确定实验区和实验方案培训教育行政干部、教研人员、校长200

8、4年4月,培训教师,筹备实验工作;2004年9月,正式开始实验 高中新课程推进情况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推进方案 2004年,首批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4个省区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学习新课程的学生占全国同年级学生总数的13。 2005年秋,实验区范围又扩大到江苏省,福建省也在积极地筹备实验工作。 2006年,实验区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在2007年或2008年以后,全国除了个别省级行政单位外,高中起始年级学生将全部进入新课程学习。目前全国共有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地理教材义务教育阶段7套高中阶段4套正在投入使用初中地理新教材的各种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编写、出版(2种版本)湖南师大主持编写、湖南教

9、育出版社出版北京师大主持编写、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广东省教委主持编写、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山东省教委主持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仁爱教育研究所主持编写、大象出版社出版山西省教委主持编写、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各种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编写、出版湖南师大主持编写、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师大主持编写、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南京师大主持编写、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对新教材的看法 1重视选取材料的基础性和时代性,充分体现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重点的综合性学科。尤其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新的教科书普遍摆脱了“知识本位”的传统模式,较多地采取了真实的“案例”来引入课文,围绕“问

10、题”进行分析研究。 2编写者非常重视在教科书中体现学习过程,在教科书中设置如“阅读”“活动”“实验”“探究”等,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接受与理解知识。有关学习活动的要求延伸到课外和校外,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地理,学习地理。重视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获取知识,并且进行分析研究。 3教科书的内容和要求有层次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灵活处理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要。除了有选修教材外,必修教科书中也有较多的“选学”内容,也有关于可以查询的互联网网站地址,有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 4.教科书图文并茂,栏目众多。强调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希望他们能喜欢地理教科书。作业的设计也发

11、生了不少变化,例如应用图表进行分析,或提出某种地理情景,让学生进行分析或决策。过去要求根据教科书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回答的习题,现在已经很少。文字图像各具功能 文字:正文和辅文 正文:叙述地理事实、给出地理概念、阐明地理规律 辅文:阅读、活动、卡通、案例阅读材料解释正文、启发思考、丰富知识、激发兴趣各种活动促进思考、加强讨论、练习技能、动手制作 提倡实践、鼓励探究 卡通语言活跃气氛、促使联想、贴近生活、串连承启 各种图像:以图释文、以图配文或以图像为主地图、景观照片、示意图、统计图、素描、卡通、漫画 政治方面的问题(价值观、正面教育、少数民族、假新闻等) 体系结构、栏目设计问题(优化结构、利于

12、教与学等) 资料更新问题(事实、术语、地名、数据、地图等) 价格问题(越来越厚、越来越豪华、越来越贵,审核问题) 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问题(是“可持续发展”还是“无需敬畏自然”)存在问题 不同的声音关于如何对待自然的不同声音 1.何祚庥院士:人类不必敬畏大自然(环球杂志) 2.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人的尊严是第一位的(北京新京报) 3.复旦大学周振鹤:天行有常,无需敬畏自然(北京新京报) 1.黄波:请何先生三思其言(上海文汇报) 2.北京科学哲学、科学史学者田松:人的尊严何以体现(北京新京报) 3.北京市中学生馨儿:敬畏大自然是科学常识(北京新京报)针锋相对的观点葛剑雄如是说: (文汇报200

13、5年2月28日第11版) 目前已知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并不是发生在工业化以后,也不存在越来越严重的规律。 大量的事实说明,造成自然灾害或非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人类活动。 黄河已知的最大洪水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流量达3.23.6万立方米/秒),比解放后(最高1.82.1万立方米/秒)要高得多。 明朝嘉靖年间陕西华县地震死亡近100万人,远超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24万人)。 三四千年前我国黄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要比现在高得多。 关于动物的权利问题,我就百思不得其解,有些说法是无法证明、无法操作的。坚持我们的观点: 是否应 “敬畏自然” 这个问题可以让专家、哲学家们去研究、争论。 但在目前、在我们中国、在广大民众心目中,须树立的信念是人类应善待自然、善待环境、善待资源、善待动物,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奉行 “以人和自然为本” 。 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