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七试卷副标题1(2013辽宁沈阳)通常的食醋中约含3%5%的乙酸(化学式为C2H4O2),有关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酸是一种氧化物B乙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D乙酸含有2个碳元素、4个氢元素、2个氧元素2(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第一学期期末)某混合气由CO和CH4组成,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则其中CO的质量分数是A20 B30 C48 D523(2014届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从图中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A两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45时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将5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
2、降至20,始终没有晶体析出D20配制100g5%硫酸钠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4(2013湖南娄底)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值为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30552070反应后的质量/g0100X5A50 B70 C40 D155(2014届河北省初中毕业生结课小模拟考试)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 g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6(2013广西柳州)现有锌粉和
3、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在6.5g该混合物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后,混合物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混合物为Zn,Mg,m可能是0.2gB若混合物为Zn,Fe,m等于0.2gC若混合物为Zn,Fe,m等于0.1g,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0%D若混合物为Zn,Mg,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7(2013福建莆田)NH2Cl消毒时,发生反应NH2Cl+H2OX+HCl0,其中X的化学式是AH2 BN2 CNH3 DN2H48(2014届上海市普陀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将100g质量分数为0.05%的食盐溶液改变成质量分数为0.10%,
4、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加入5g食盐 B蒸发掉50g水C加入50g食盐 D取出50g溶液即可9(2013广西南宁)据报道,毒品K粉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氯胺酮(化学式为C13H16ONCl),它对大脑会造成永久性损害。下面是四位同学对盐酸氯胺酮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10(2014届上海市崇明县第一学期期末试题)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稀盐酸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 C、加热一定量的氯酸 D、向一定量的双氧水溶液中加水稀释 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钾和二氧化锰固体 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11(2013甘肃庆阳)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
5、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4.68.0000反应后质量/g005.44.4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a的值为2.6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12(2013山东莱芜)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关于丁酸乙酯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为116gB由20个原子构成C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2D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13(2013陕西)雅安地震发生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灾区使用了大量的消毒剂ClO2。工业上制取ClO2的原理
6、之一是:2NaClO3+4X2NaCl+2ClO2+Cl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ClO2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C.X的化学式为HClD.上述反应的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14(2013山西)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由甲烷的化学式“CH4”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g B.甲烷中有4个氢原子C.甲烷中碳的质量分数为20% D.甲烷是一种有机物15(2014届河南省信阳市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右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曲线乙可以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
7、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35时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16(2013四川眉山)除常量元素外,人体还必须摄入一定量的微量元素。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等症状,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充。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是C12H22O14Z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纯净物B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9C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口感好,可以大量服用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17(2013内蒙古包头)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 天平平衡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
8、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 B10克碳酸镁和碳酸钠C5.5克氧化铜 D10克镁粉和铜粉18(2013福建莆田)有关治疗H7N9禽流感的新药帕拉米韦(C15H28N4O4)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帕拉米韦是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B帕拉米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8gC帕拉米韦中含有15个碳原子D帕拉米韦分子中C、H、N、O的原子质量比为15:28:4:419(2013广东深圳)自禽流感疫情以来,我市的部分市场定期使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进行消杀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NaClO是一种有机物BNaClO中Na、Cl、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1:1C
9、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DNaClO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7.65%20(2013黑龙江龙东五市)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克)901158反应后质量(克)36M3532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M的值是15C反应中甲、丙质量比为15:27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21(2013湖南永州)在人体组织里,化合物X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6O26CO2+6H2O,则X的化学式为AC6H6 BC6H6O CC2H6O DC6H12O622(2013辽宁营口)2012年11月,白酒塑化剂风波再次引发食
10、品安全领域的“地震”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24H38O4,对人体血液系统会造成损害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塑化剂是一种氧化物B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2C塑化剂由66个原子构成D塑化剂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3.8%23(2013四川巴中)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在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t2时,将30g固体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g。在t2时,要使A得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得方法 (填一种)。在t2时,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水中,都完全溶解得到的饱和溶液质量A B(填 “”,“”,“
11、”)24(2014届北京市平谷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人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2)图2中一定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P点表示的含义是 。25(2013山东济南)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邦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NaCl+NH3+CO2+H2O
12、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反应的六种物质中,焙制糕点是时常用作发酵粉的是 ;(2)胺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3)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如图2,t2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碳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4)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有一句谚语“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结合溶解度曲线,说明这句谚语的原理: 。26(2013云南昆明)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 ,其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13、;已知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wg则t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 %;气体的溶解度常用体积来表示,如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3,其含义是 。(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溶质分别可能是硝酸钠、硝酸铜、硝酸、硫酸钠、硫酸、碳酸钾中的一种,检验步骤如下:分别取少量混合,无明显现象,溶液无色透明,经测定混合溶液显酸性由此可推断这两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 ;(填化学式,多填、少填、错填均不得分,下同)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这两瓶溶液中的溶质至少是 中的一种;(3)将A、B、C三种物质各8g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混合物中有6gA、13.5gC
14、和一定质量的D,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6:22:9,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7(2014届上海市杨浦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实验室需配置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1)查阅硝酸钾溶解性。由右图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g,在该温度下配制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2)计算。配制40 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所需硝酸钾质量为_g,所需蒸馏水的体积为_mL(水的密度近似看做l g/mL)。(3)称量。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_(填字母)。A.先移动游码到所需位置,再添加硝酸钾直到天平平衡B.先添加所需的硝酸
15、钾,再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4)量取。量取所需蒸馏水要用到的仪器是_(填字母)。 (5)溶解。将称量好的硝酸钾和蒸馏水混合溶解。(6)稀释。20时,将20 mL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4%的硝酸钾溶液。从下表中找出需要用到的数据:_g/mL。硝酸钾溶液的密度(单位1 g/rnL) 温度质量分数/%20406041.0231.0161.007101.0631.0541.004(7)20时,取哪份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_。A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 g溶剂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 g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C保
16、持温度不变,加入10 g溶剂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D降温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28(2013贵州安顺)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在t1时,溶解度相等的是 两种物质;t3时将A、B、C三种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通过降温后,能析出晶体且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物质;(2)当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所得的溶液中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 、 两种物质的溶液;(3)称取A、B、C三种物质各30g分别溶于100g水配成溶液,当温度控制在大于t1小于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物质的溶液。29(2013天津)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根据溶液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7、1)在20时,向盛有40g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仍有4g固体未溶解。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2)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g/cm3),配制2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 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需要水 mL(水的密度为1g/cm3)。该溶液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 量取所需要的12%的氯化钠溶液时,应选用 (填“10mL”或“20mL”或“50mL”)规格的量筒。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 中(填“广口瓶”或“细口瓶”)
18、,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30(2014届上海市浦东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下图是甲 、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温度()02040608090100甲13.33264110169202246乙35.73636.637.338.43939.860时甲的溶解度为 g/100g水,将6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 g。从乙的溶液中提取乙的方法是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至20,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均为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甲乙C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31(2014届北京市房
19、山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某同学在四个烧杯中分别做氯化铵(NH4Cl)溶解实验。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烧杯序号温度/水的质量/g氯化铵质量/g溶液质量/g2010020a2010040137240100401406010050150(1)a为 。(2)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 g。(3)将烧杯所得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要加水 g。(4)上述烧杯中的溶液不能确定是否达到饱和状态的是_(填烧杯序号)。(5)若使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可继续_(填字母序号)。A加水 B 加入少量氯化铵 C恒温蒸发部分溶剂D升温到40 E 加入100g6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再恢复至203
20、2(2014届苏州市第一学期期末试题)(5分 )右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在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100g水中溶解 gA物质恰好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g。(3)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33(2013山西)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段加入,溶液液的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1)a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_。(2)
21、当pH7时,消耗NaOH溶液中NaOH的质量为_。(3)计算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34(2013山东莱芜)一定质量的镁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MgO的质量:m2gB参加反应的Mg的质量:m1gC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m2m1)gD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比m1m2m135(2013四川达州)现有含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5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2)求混合溶液中CuCl2的
22、质量分数。(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总质量。36(2013江西)某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钠,易造成环境污染。化学兴趣小组为该厂设计废水处理和利用的方案讲行了如下实验:取过滤后的水样200 g,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水样中杂质的影响):(I)反应生成C02气体的质量是 g;(2)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农业上常用10一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请通过列式计算判断:上述实验反应后所得溶液能否直接用于农业上选种?37(2014届南京市秦淮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10分)铁
23、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 。(1)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5000t含氧化铁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以日产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t)(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原理的实验,并对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设计实验 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右图,酒精灯b的作用是 。进行实验该小组按上述实验设计,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m(冷却到室温称量)。分析与讨论
24、本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华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大家提出查阅资料。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物质 性质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氧化铁铁粉颜色黑色黑色红色黑色能否被磁铁吸引能不能不能能进一步实验和得出结论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氧化铁和 。该小组同学将黑色固体粉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无紫红色固体析出,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为 。其实,进行如上图所
25、示实验后,若测得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m为 g,也能得出这个结论。反思与评价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上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应作的一处修改是 。38(2013山东济南)在工业上用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备烧碱,主要流程如图所示:(1)在四个过程中,发生了分解反应的是 (填序号)。(2)检验烧碱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的具体方法是 。(3)在室温下,将53g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与3000g澄清石灰水充分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这时所得NaOH溶液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g)39(2014届南京市高淳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某
26、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课外小组为了测定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12.0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10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次 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加入稀盐酸质量 /g25252525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 /gm58.482.6107.6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 g。(2)第1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是 g。(3)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煤炉 40(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某工业碳酸钠样品中混有少量氯化钠,为了
27、测定样品的纯度,向120g样品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待二氧化碳气体不再放出后,去除溶液中的水分,最终得到131g氯化钠固体。试计算工业碳酸钠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试卷第11页,总11页本卷由【在线组卷网】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A、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乙酸中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X2): (1X4) =6: 1,故选项说法正确;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212×2+1×4+16×2×100%= 40%
28、,故选项说法错误;D、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乙酸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因此选B考点:考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2D【解析】试题分析:氢元素来自甲烷,故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氢元素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总质量,设混合气题的质量为1,甲烷的质量为X,可得:氢元素的质量X×4160.25X,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0.25X ÷ 112,解得x0.48,那么一氧化碳的质量1-0.48 0.52,其中CO的质量分数0.521 ×100%52%。故选D。考点: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3D【解析】试题
29、分析:由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硫酸钠的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保持不变,A错误;45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错误;5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比20大,降温后,由晶体析出,C错误;溶液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溶剂的质量偏小即溶液的质量偏小,那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D正确.故选D.考点:溶液及溶解度曲线4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根据质量守恆定律,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则可列式:30+55+20+70 = 0+100+X+5,解得X=70,故选B
30、考点:考査质量守恆定律及其应用5B【解析】试题分析: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故A错误;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选B, 30时甲的 =溶解度为30g,乙的溶解度小于30g,故C不符合题意;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溫 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故D不符合题意.考点:溶解度曲线.6D【解析】试题分析:假设6.5g全部为锌,设生成氢气质量为沿则:Zn+2HCl = ZnCl2 + H265 26.5g x65 6.5g = 2X解得:x=0.2g同理可计算出6.5g镁、铁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2g所以可以判断不论是锌 中含有镁或是铁,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都必然
31、大于0.2g故A和B都是错误的;C、若铁质 量分数为50%,则锌的质量为3.25g,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知道,3.25g锌能够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1g,同时铁也能够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必然大于0.1g,故C错误;D、从上 述方程式中可以分析得出,6.5g锌消耗盐酸的质量为7.3g即此时盐酸的浓度为7.3%,但是 等质量的镁消耗盐酸的质量更多,所以若混合物为Zn,Mg,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故D正确,所以选D.考点:考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7C【解析】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2Cl + H20 = X + HC1O,可知反应
32、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为 反应前 反应后 N原子 1 O H原子 4 1Cl原子 1 1O原子 1 1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X的每个分子由1个N原子和3个H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NH3,故选C。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8B【解析】试题分析:加入5g食盐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g+100g×0.05%100g+5g ×100%=9.52%,A错,蒸发掉50g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g×0.05%100g-50g ×100%=0.1%,B对;加入50g食盐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0g+100g×0.05%100
33、g+5g ×100%=36.67%,C错;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50g溶液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为0.05%,D错。9D【解析】试题分析:A、盐酸氯胺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盐酸氯胺酮中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13=156,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16=16,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4,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为35.5,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C、 盐酸氯胺酮是由碳、氢、氧、氮、氢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盐酸氯胺
34、酮中氧 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X16): 16=1: 1,故选项说法正确,因此选D.考点:考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10B【解析】试题分析:盐酸显酸性,再稀释它的pH也不会大于7,A错;向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的过程中,在硝酸钾溶液没有达到饱和之前,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当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再加入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B对;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重逐渐减少,而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增大,C错;向一定量的H2O2 溶液中加入MnO2 固体随着反应的
35、进行,当过氧化氢反应完全后,氧气的质量不会再增加,D错.考点:溶液的稀释或浓缩、化学反应与物质图像的变化关系. 11D【解析】试题分析: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醇的质量减少了4.6g故乙醇是反应物,参 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4.6g;同理可以确定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0g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质量为5.4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由质量守恒定律,X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X的质量为4.6g+8.0g-5.4g-4.4g=2.8g,故表中a的值为为0g+2.8g=2.8g; 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A选项分析可知, X的质量增加,故一定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
36、误;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反应物乙醇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生成物水中含氢元素的质 0.6g,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故X中不含氢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乙醇燃烧的方程式 可知,4.6克乙醇能与9.6克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因此选D考点:考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剤的特点与催化作用12D【解析】试题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B、丁 酸乙酯是由丁酸乙酯分子构成的,1个丁酸乙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 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1个丁酸乙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
37、 构成的,则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 6: 1,故选项说法错误;D、 丁酸乙酯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X6=72,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X12= 12,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2=32,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小,则氢元素的 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因此选D,考点:考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13C【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保持不变.据此可确定乂的化学式;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比不等同于元素的质量比;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所以答案选C. 考点:考査反应类
38、型的判断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4D【解析】试题分析:从组成上看,甲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从分子构成上看,甲烷是由分子构 成,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6,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 为75%,答案选D 考点:考査甲烷分子组成、分类以及元素相对分子质量的判断15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没有说具体的温度;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选项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可以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 液变成饱和溶液,答案选择C,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应为35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的质量60g 考点:溶解
39、度曲线16D【解析】试题分析: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含有葡萄糖酸锌和水,属于混合 物,故说法错误;B、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X12): (16X14) =9: 14,故说法错误;C、摄入过量锌元素对人体健康不利,故说法错误;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14+65=455,故说法正确,因此选D.考点:考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17B【解析】试题分析:设左边烧杯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CaCO3 +2HCl =CaCl2 +H2O +CO2
40、100 441Og x10044 = 10gX解得x=4.4g左边烧杯的质量增加量为:10g- 4.4g=5.6g,也就是说右边烧杯的质量增加量也为5.6g天平 才能保持平衡.A、由于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所以要想在加入10g碳酸盐的混合物生成的二氧化碳也是4.4g,必须是两种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大于100另一个小于100,而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8、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都大于100,故该选项错误;B、由 A的分析进行判断,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所以加入10克碳 酸镁和碳酸钠有可能使天平平衡;C氧化铜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气体,所以加入
41、5.5克氧化铜则 右盘会增重5.5g所以天平不会平衡, D、由于镁与盐酸反应能生成氢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 假设该金属全部是镁,设生成氮气的质量是y,则解得y=0.83g故不管是镁铜以何种比例混合右盘的增量一定大于5.6g天平不能平衡,所以选B 考点:考査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18A【解析】试题分析:A、帕拉米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 单位是“1” 不是“克” 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C、帕拉米韦是由帕拉米韦分子构成的,一个帕拉米韦分子中含有51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帕拉米韦分子中C、H、N、0的原子质量比为(12X15)
42、: (1X28):(14X4):(16X4)15:28:4:4,故选项说法错误,因此选A.考点:考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19D【解析】试题分析:A、NaClO中不含有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不正确;B、NaClO中Na、Cl、O三种元考点:考查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20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90+ll+5+8=36+M+35+32,解得M=11. A、甲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丁的质量增加为 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肯能是
43、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说 法错误;B、由上分析可知,M的值是11,故说错误;C、反应中甲、丙质量比为:(90-36) g: (35-5) g=9: 5,故说法错误;D、由A分析,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因此 选D.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21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恆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反 应后的生成物中含有6个碳原子、18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反应物中除X外有 12个氧原子, 所以X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6H12O6, 因此选D考点:考
44、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2D【解析】试题分析:A、塑化剂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X24): (1X38): (16X4) 12: 19: 2,故选项说法错误;C、塑化剂是由塑化剂分子构成的,1个塑化剂分子是由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则1个塑化剂分子由66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D、塑化剂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故选项说法正确,因此选D.考点:考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23t1; 60; 加入A物质(或蒸发溶剂、降低温度);<【解析】
45、试题分析: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 相等;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10g,所 以在t2时,将30g固体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10g+50g=60g; 在t2时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入A物质,蒸发溶剤,降低温度;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完全溶解时,A需要的水少,所以所得饱和溶液质量是A小于B。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24(1)甲。(2)甲、乙,
46、甲=乙。(3) N ;在30时甲乙两物质的在水中的溶解度相等。【解析】试题分析:由图1中的甲物质没有溶解完,所以(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甲;(2)图2中一定为不饱和溶液的是甲、乙,因为在50时甲、乙溶解度都大于20的溶解度且所加溶质的质量大于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的数值; 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乙;(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应该为20时溶解度大的物质,所以是乙的溶解度曲线是N;P点表示的含义是在30时甲乙两物质的在水中的溶解度相等。考点:溶解度曲线25(1)碳酸氢钠 (2)氨气溶于水呈碱性,更容易吸收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 (3)小于(4)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湿度变化不
47、大,由于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斩出; 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大,冬天气溫很低,使碳酸钠结晶析出【解析】试题分析:(1)碳酸氫钠在焙制糕点时常用作发酵粉,故答案为:碳酸氫钠;(2)氨气溶于水呈碱性,更容易吸收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氨气溶于水呈碱性, 更容易吸收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3)t2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t2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故答案为:小于;(4)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湿度变化不大,由于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斩出; 纯
48、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大,冬天气溫很低,使碳酸钠结晶析出,故答案为:氯化钠的溶解 度随湿度变化不大,由于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斩出;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大,冬天气温很低,使碳酸钠结晶析出。考点:考查纯碱的制取;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常用盐的用途26(1)增大;A;100w100+w ;0时,标准大气压下,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0.023体积氮气;(2)Cu(NO3)2、K2CO3;Na2SO4、H2SO4;(3)A+2B一定条件C+2D【解析】试题分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49、大,由A物质溶 解度曲线陡,受温度影响较大;t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W100+W×100%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3,表示在0时,标准大气压下,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0.023 体积氮气;(2) I.硫酸铜溶液是蓝色,取少量混合,无明显现象,溶液无色透明,说明不存在硫酸铜,碳酸钾是显碱性的,经测定混合溶液显酸性,所以不存在碳酸钾;II.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因为硫酸钡是白色沉淀,所以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中的一种;(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D的质量为:(2g+8g) - (13.5g-8g) =4.5g
50、;在此反应中,A质量减少8g6g=2g, B完全反应,质量为8g, C质量增加13.5g8g=5.5g, D是生成的新物质,质量为4.5g根据反应的数据可知,A、8为反应物,C、D为生成物.因为A、B的质量比为:2g: 8g=l: 4,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8: 16=1. 2,故B的系数应为2; C、D的质 量比为:5.5g: 4.5g=ll: 9,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 9,故D的系数应为2,故可判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2B 一定条件 C+2D.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酸、碱、盐的鉴别;质量守恆定律及其应用27(1)30 23 (2
51、)4 36 (3)A (4) BC (6)1.063 (7)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知道,(1)查阅硝酸钾溶解性。由右图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在该温度下配制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2)计算。配制40 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所需硝酸钾质量为40g×10%=4g,所需蒸馏水的体积为;(3)称量。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A、先移动游码到所需位置,再添加硝酸钾直到天平平衡;(4)量取。量取所需蒸馏水要用到的仪器是B量筒、C胶头滴管;(6)稀释。20时,将20 mL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4%的硝酸钾溶液。计算
52、所需溶液的密度为1.063g/mL;(7)20时,取D降温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所得结论正确,因为温度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溶解度发生改变。考点:溶解度曲线及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28(1)A和C; B; (2) A; B; (3) B【解析】试题分析:(1)在t1时,AC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t3时将A、B、C三种 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通过降温后,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不会析出晶体,A的溶解度变化比B大,所以能析出晶体且析出晶体最多的是B(2)A 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当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所得的溶液中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AB;(3)观察图示可知t2时A的溶解度是30g,当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听评课记录1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2.2《社会和谐 人人共享》听课评课记录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3 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听评课记录2
-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1《维护秩序》听课评课记录1
- 环保工程合同(2篇)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听课评课记录4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听课评课记录
-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6.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2》听评课记录9
- 无锡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时《通分》听评课记录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4年第四季度)
- 2025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城市建设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江苏省扬州市蒋王小学2023~2024年五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无音频)
- 数学-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长郡二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热演练试题和答案
- 决胜中层:中层管理者的九项修炼-记录
- 《轨道交通工程盾构施工技术》 课件 项目2 盾构构造认知
- 《港珠澳大桥演讲》课件
- 《有机化学》课件-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们一家人》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2024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A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