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VS+和DRA视音频标准数字电视地面播送试验综述AVS+和DRA视音频标准数字电视地面播送试验综述一.试验背景在视音频编码方面,我国组织了大量的力量开展了相关的技术研发和科技攻关工作,目前,已经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视音频编码技术,公布了行业标准,芯片等关键器件的研发工作也获得了打破性进展。实验室测试结果说明,我国自主研发的视音频编码技术在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可行性方面具有世界领先程度。根据技术开展规律,我国视音频编码技术已经从标准研发阶段进入到集成共用技术阶段,需要进展实际应用环境的现场技术试验。为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同意在广东珠三角开展AVS+和DRA视音频标准数
2、字电视地面播送试验的批复?文件广局2022382号,同意以?播送电视先进视音频编解码第1部分:视频?GY/T257.1-2022简称AVS+和?多声道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简称DRADigitalRiseAudi为核心技术,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因地制宜地选择3个发射台站,采用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DTB、信道调制使用总局推荐的工作形式7,搭建国内首个基于数字电视地面播送的AVS+和DRA视音频试验平台,开展AVS+和DRA视音频标准的集成试验和应用示范。二.试验目的与意义根据总局下发的任务要求,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搭建国内首个基于数字电视地面播送的AVS+和DRA视音频本文由论文联盟.
3、Ll.搜集整理试验平台,在采用DTB标准的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上开展AVS+和DRA双标准试验,藉此实现如下工作任务:按照总局批复要求,在研究了AVS+、DRA和DTB标准的根底上,结合广州市现有播送电视根底设施、传输分配链路实际情况,结合单频网网络规划仿真分析结果,进展单频网方案设计和系统总体设计,为AVS+和DRA试验搭建地面数字电视播送单频网覆盖试验平台;为在国标地面数字电视播送体系DTB中采用AVS+和DRA视音频编解码技术的可行性和先进性提供试验验证;在保障高/标清视频编码质量的情况下,为采用视频标准AVS+和音频标准DRA提出适用码率参考取值和相关技术建议;为自主知识产权的AVS+
4、和DRA视音频标准在广电行业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根据进产业链相关设备性能提升改进,推动AVS+和DRA产业化进程,推动自主创新战略新兴产业的开展。该工程作为国家广电总局对AVS+和DRA双标准在数字电视地面播送的推广应用的第一个试验和应用示范工程,将加速AVS+和DRA标准在数字电视地面播送的全面推广,促进AVS+和DRA视音频的产业化应用,推动基于我国自主创新技术的数字视音频产业的安康开展,对加快国家数字电视地面播送专项工程工程的施行,确保将来我国数字电视的安康、可持续开展,进一步满足广阔人民群众享受公众文化信息效劳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宏大社会效益。同时,AVS+和DRA两个具有我国自主
5、知识产权标准的整合集成,捆绑应用,激活了DRA音频标准在数字电视播送的应用市场,随着AVS+和DRA标准的整合集成和产业化推广应用,AVS+和DRA标准将代替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PEG-2、H.264等编码标准,从而防止我国陷入结合视频组和PEG结合工作组等国际组织收取巨额专利费的被动场面,为我国数字视音频产业节省上千亿美元的专利费。三.试验内容及试验方法根据试验目的,工程组基于科学、严谨、全面、公平、公正、开放的原那么,在前端搭建了端到端的闭路环境试验平台以及现场开路环境试验平台,试验内容如图1所示:第一,通过在前端闭路环境下,采用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完成与PEG-2标/高清一
6、样音视频质量下,AVS+和DRA的最正确码率配置试验;第二,为保障开路现场试验数据的有效性,首先在开路现场环境下,采用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AVS+和DRA视音频数字电视地面播送试验环境的覆盖效果进展摸底测试,同时为后续AVS+和DRA试验选取抽样区域提供借鉴;第三,通过对多款被测接收终端室外、室内固定接收主观、客观接收性能测试,完成地面数字电视播送体系中采用AVS+和DRA双标准视音频编解码技术的可行性验证、AVS+和DRA视音频编解码的集成兼容性试验、为不同产品的性能进步提供根底测试数据以及目前AVS+和DRA产品成熟度的摸底评估。四.试验系统1.闭路试验系统围绕试验任务,
7、搭建的前端闭路试验系统如图2所示。在该平台上,采用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视频客观评估、音频客观评估、视音频客观评估、视音频主观评估四大项试验内容。视频客观动态评估试验数据集如图3所示,试验系统由采用了基于人类视觉系统模型研制的可复现、客观的视频质量分析仪PQA600A播出10个标清、6个高清的经典参考序列,通过被测的编解码设备以测试序列的形式回馈给视频质量分析仪,通过比对参考序列与测试序列之间的PQR值、PSNR值和DS值,来评估数字编解码系统的质量损伤,测量数值为AVS+应用提供适用码率的数据支撑。音频、视音频客观评估试验数据集如图4所示,系统由信号发生器产生标/高清视音频码
8、流,经过被测的编解码设备输出给示波器,测量音视频时延,同时解嵌出音频信号,通过音频质量分析仪,评估音频信号的幅频特性、总谐波失真、音频信噪比等相关技术特性。视音频主观评估试验数据集如图5所示,试验系统由播放器播出未经压缩受损的原始素材,经被测编码设备进展视频AVS+和音频DRA集成编码后,进入调制器进展信道调制、经衰减器进入被测接收终端经信道解调、解码、信源解码复原显示,主观评估视频质量、音频质量、音视频是否同步。为此,工程组组织了行业内数位专家组成了五人的主观评估试验小组,分别针对晚会、风景、运动三个音视频段、八种编码码率、四种编码设备、七款接收终端,在该平台上进展了端到端的视频、音频、视音
9、频同步主观评估。2.开路试验系统广东珠江三角洲数字电视地面播送单频示范网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科学性的工程,包括前端信源系统、传输分配系统、发射系统乃至接收终端多方面的设计工作,系统在保证各部分优化的根底上,互相协调,共同到达对目的覆盖区域较理想的覆盖效果。围绕试验任务,搭建的开路试验平台系统总框图如图6所示,可分为两大部分:发射端部分和接收端部分。发射端主要将信号源,经编码、复用、单频网适配器、进入鼓励器经同步调制、上变频后通过发射机完成功率放大,经发射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从空中无线发射出去;试播节目为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高清节目TV-1高清以及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TV-1、军事农业频道TV-7、新
10、闻频道TV-新闻标清节目,其中TV-1和TV-7采用PEG-2信源编码,TV-1高清和TV-新闻信源编码采用AVS+和DRA信源编码。接收端主要由地面数字电视测试仪、地面数字电视多径测试仪完成客观指标的测量;由多款接收机解调、解码经显示器复原显示完成音视频质量的主观评价;由测试车开至测试点,完成室外固定接收测试,整个接收端测试系统置于测试车中,接收天线置于测试车顶部。在这个平台上,采用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试验环境覆盖效果评估、地面数字电视播送体系中采用AVS+和DRA双标准视音频编解码技术的可行性试验两大项试验内容。同时,为了验证试验平台是否满足总局的文件要求,工程组特请播送
11、电视规划院,对本次试验的试验平台进展了第三方的验证测试。结合试验环境覆盖效果的理论仿真结果,规划挪动测试道路,并采用地面数字电视测试仪客观测量记录接收电平、调制误差比ER、载噪比、误码率等客观指标,完成试验环境覆盖效果的评估工作。可行性试验,一方面采用码流分析仪分别对AVS+和DRA编码器输出、复用器输出、单频网适配器输出码流的码率大孝BR码率抖动范围、码流格式等进展检测,以验证AVS+和DRA视音频集成编码在地面数字电视播送单频网系统中信源前端系统中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基于单频网覆盖效果评估结果,针对不同信号特征、地貌特点与信道环境的覆盖区域,参照均匀分布的原那么,离散抽
12、样50个室外测试点、10个室内测试点,采用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估相结合的综合测试方法对不同信道解调芯片、不同信源解码芯片、不同品牌组成的九款接收终端进展接收可行性试验。由测试人员完成抽样点的频谱、载波电平、载噪比值、以及被测接收终端的图像质量马赛克、静症黑尝解码连续性等的监看情况、声音信号质量无声音、噼啪噪音等的监听工作、被测接收机音视频同步情况、从加电启动到图像正常显示的时间等指标的测量,从而完成地面数字电视播送体系中采用AVS+和DRA双标准视音频编解码技术的可行性试验工作。试验平台验证工作,测试内容主要围绕试验平台的工作频率、工作形式、发射功率、发射机的工作状态等技术参数是否符合总局的文件要
13、求,发射机的指标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是否单频组网等方面来展,为试验系统与试验数据的有效性提供技术支撑。五.试验结论通过在前端搭建端到端的闭路试验环境和现场开路试验环境,采用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估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完成了码率配置试验、覆盖效果评估、可行性验证三大项试验内容。期间共有两款AVS+和DRA标/高清编码器、两款信源解码芯片、两款信道解码芯片、四种解调+解码的芯片解决方案、八家终端品牌九款终端产品参加了试验,使试验平台与试验工程囊括了最广泛的产业支持,一方面保证了试验结果公正公允,可以代表目前行业设备主流性能;另一方面也对各自参加试验厂家的设备进展了从解调到解码多角度多环境下综合指标的集
14、成试验,经过对采集的大量第一手数据经过多维度分析,试验结论如下:1视频码率配置针对高清节目内容,被测的AVS+和DRA编码器在68b/s码率设置下,接收效果与PEG-2高清编码器18b/s码率设置相当;标清节目内容,试验编码器在22.5b/s设置码率下,接收效果与PEG-2标清编码器3.75码率时输出效果相当。2音频性能AVS+和DRA编码器的总谐波失真保持在一个较低比率,在0.11%以下,符合GY/T271-2022标准要求的0.5%以下;音频信噪比不加权通过音频信号输出电平与关断音频信号源后1kHz噪声信号输出电平之差计算,AVS+和DRA编解码器音频信噪比指标符合GY/T271-2022标准要求的70dB;按照GB/T22150-2022的要求,由编解码器引入的音视频相对定时误差应在2s以内,编码器的视音频时延存在调优和提升空间。3可行性试验充分验证了目前阶段AVS+和DRA集成编码技术的稳定性与先进性;充分验证了AVS+和DRA集成编码技术在地面数字电视播送网络中应用可行性。六.完毕语本试验和应用示范工程按照总局文件广局2022382号任务要求,在研究AVS+、DRA和DTB三大标准的根底上,在广东珠江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黑小豆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液体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移动式启车电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半导体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 Unit 3 Welcome to the School Period 1 Welcome to the Unit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译林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5年机动车辆用线束总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技工用高速气动手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线路租赁合同范本
- 粮食收割合同范本
- 2025年反射式光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二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 房地产标准踩盘表格模板
- 塑胶件承认书
- 物联网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 学校校园安全巡逻情况登记表
- DLT5210.4-2018热工施工质量验收表格
- 中国-各省市地图可编辑课件
- (儿科学课件)肾病综合征
- 光缆线路工程段终版施工图
- 矿井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 毕业论文-基于Java Web的模拟驾校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