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推荐-】_第1页
《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推荐-】_第2页
《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推荐-】_第3页
《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推荐-】_第4页
《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推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东北师大信息技术研究院 朱玉民 教授 研究生班专题课演讲稿1 概述 ?走进新课程?中说:“如果没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新的课程改革的设想也难以变成有效的教学现实。可见,?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的重要性。 本专题课的内容如下: 研究模式 研究切入点的 专题一:新课程改革的要点 专题二:教学改革的四个重要方面: 专题三:?新课改下的教学系统设计? 专题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专题五:?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专题六:?动画创意脚本的设计与填写? 专题七:?说课? 专题八:?新课改与中高考?建构并实施新型学

2、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资源研究并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2 以三结合“的模式,组成科研课题组,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以教育专家的理论为指导以一线优秀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为支持以优秀软件人员的技术作为保障研究的模式三结合“的模式:科研课题组3 当前教育改革的三个重要方面: 一个转变 两个改革研究的切入点4一个转变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三个中心:教师、课堂、书本 “一个取向:以应试教育为根本取向为“考而教而学,一卷定终身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一言堂,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积累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使学生开展一个获

3、得、两个培养、三个开展培养创造型、全面开展人才培养知识性人才5二个改革:教学改革:教与学方式:两个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改革: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整合的理念:信息技术功能特点:教学原那么、规律:“小整合论:“整合的目标:“整合的策略:大整合论:小整合论:信息技术:特点:功能:原那么:规律:6指导思想设计原那么教学系统设计设计的切入点教学资源的类型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框架流程图典型教学方式教学系统设计程序图 1、2怎样设计探究性动画 ?研究生?7一、指导思想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准绳,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以优化教学教程、教学资源为主线,从教

4、与学的需求分析入手,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途径,重点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最大限度地为学科教学提供相关资源,建设一套网络环境下符合教育规律的新教材体系。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施搭建一个优化教学环境的支撑平台。到达推进素质教育,显著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的目的。8二、设计原那么 具有教育观念的导向性:一个获得、两个培养、三个开展 资源的研、发,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实话新型教与学方式的教学支撑环境 以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为重点 突出根底知识、主干知识及根本技能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主线 注重展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渗透教与学的方法 资源设计表达

5、积件式思想 使用方式标准化、风格多样化 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到达科学、适用、简捷、方便9资源设计的切入点 为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 为有效实施教学策略而设计 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设计 设计教师的讲、演工具 设计学生认知工具 设计学生的练习工具 设计教与学的工具软件 为实施新型学习方式营造有效支撑环境: 设计“题库 设计“中、高专题网站 设计“教学网页 设计“学习网页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主动学习 自主式学习 合作式学习 协作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10 四.教学资源的类型 1、媒体素材按素材的表现形式分类有五种: 文字动画影视声音图片 按素材的

6、教学功能分类: 情景 背景讲解 自学探究1、2 交互1、2启发 协作实验含模拟实验 游戏演示 练习例题 答疑竞赛 指导影视 课外活动11 、课件、积件、学件、教学指导、学习指导、教学案例1、2、3、4、5平台、6、7、8、评价资源测评资源 12由专家、一线教师、技术人员组成课题组一个获得、两个培养、三个开展教育观念教学结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求知欲乐于探索爱科学、爱祖国有交流、合作愿望能力目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逻辑思维综合能力知识目标根底知识根本规律综合知识影视课外活动竞赛指导答疑练习例题游戏实验含模拟实验演示启发交互协作探究自学讲解背景情景图形图片

7、影视声音动画文字知识点素材库知识点结构目录用户学校教师依据提问操作探索协作训练作业确定教学设计三要素反响信息研 究开 发素材及分类浏览、调用素材选定知识点以目录为索引查询知识点反响信息应 用素材库的管理为评价教育教学的效果理论、方式、方法、媒体评价修改、补充设计 五、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框架流程图 13六、典型教学方式 讲授式 交互式 自学式 合作式 探究式 问答式14教学前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重点、难点、困难设计教学策略理论、方式、方法、媒体教学始教学中教学末教学评价“双评价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教学目标达成度总结、反响引课创设情景按设计的步骤教学运用相关素材实施教学策

8、略教师教学小结教学测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教学后分析内容七、教学设计流程图分析学生15学习需要的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学习者的分析反响修正反响修正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分析设计评价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媒体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系统设计的程序图16动画脚本的设计过程是特殊形态的教学设计过程。探究性动画是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策略性的动画或课件。是为学生实施探究性学习而营造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化的教学环境。它有助于表达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或探究、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寻找

9、途径、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是传授知识、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17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在探究问题中,运用科学理论、方法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优化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结构的实施过程。表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即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促进者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和分析、寻找途径、方法解决问题18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准确、恰当地提出探究的课题或问题;当学生思维或操作走上岐途时,教师抓住关键性问题或环节及时进行正确引导或必要的指导。从而,保证学生在正

10、确方向或途径上进行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或操作,有效地探究问题。19三.探究性学习的根本条件 选题科学、准确、恰当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探究的课题或问题一定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的衔接点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论或知识的内涵的能引起发散性思维主题设计能将探究或讨论逐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即让学生能跷起脚尖或跳起来接到“桃子 具备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多媒体素材齐备信息技术应用、操作环境齐备20四.探究性学习成功的关键创设与探究主题相关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探究性主题。使其各有所思,各有所得。教师的引导或指导要及时、恰到好处当学生的思路或操作,误入岐途或操作失误时,教师要及

11、时给予引导或指导。注意:是引导正确的思考方向或途径,而不是直接揭示探究问题的本质,也不是具体方法的指导。否那么,将会减弱探究性学习的效果。21五.动画设计的根本原那么钻研大纲、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与教学的关键点。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使动画素材有利于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具有教育观念的导向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地受到素质教育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个性开展、全面开展、全体开展。有利于助与教与助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22按着教学过程的三条根本规律设计动画素材。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传授知识与开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

12、的规律23保证科学性:无知识性错误策略性:融教法与学法为一体,有助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结构的实施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创意新颖、独特,具有创新精神实效性:应用效果显著24探究性:适应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交互性:人机界面友好,适合学生利用计算机自学协作性:适合学生之间协作式学习先进性:模式先进、创意先进、技术手段先进操作性:操作简单、灵活、快捷艺术性:画面清晰、美观、结构和谐25六.动画设计的根本要求内容要求以学科大纲为准绳,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的关键环节满足一线教师教学的需求动画的教学功能齐全,知识点覆盖率高考虑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考虑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保证知识的科

13、学性知识、量纲、单位、符号、目标、图形等准确26设计、制作目的要求要写明制作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育教学思想、理论依据说明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与学的方法要写明设计、制作的用途教学功能要求即教学策略情境、背景、模拟实验、讲解、交互、协作、探究、启发动画画面连接合理、画面展现顺序逻辑性强,画面的展现有利教师的分步教学和学生的思考。画面的“热字按钮,选设合理、运用恰当;按钮操作简便、灵活、快捷。27七.探究性动画设计成功的关键创设与探究主题紧密相关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选题要科学、准确、恰当 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主题动画新、旧知识的 衔接点 探究的课题或问题一定是:间接经验与

14、直接经验的衔接点28动画展现的主题明确,能引起争论或发散性思维动画的“热字按钮,选设合理、运用恰当动画的“热字 按钮,能提供满足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多媒体素材齐备能满足采用不同方法探究问题的需要信息技术应用、操作环境齐备“热字 按钮的设置,一定是探究问题的“切入口。29保证动画设计过程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即探究过程的三个阶段问题表征阶段策略选择阶段反思结果阶段开放式、交互式动画更适合探究性学习30谢谢大家31教学模式合作协作模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教学重、难点:组织教学:成立学习小组教师提出研讨的课题选题科学、准确、恰当:能引起争论突出教学重、难点有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学习个人学

15、习、理解教材或参考资料选用素材库中的素材:图片、文字、动画、影视每个人准备好发言提纲32讨论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论点、论据提供有关证据或素材资料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取得共识的结论和依据教师:跟踪讨论,及时引导或诱导途径、方法、逻辑思维练习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讨论情况,有针对性的给出练习题测试个人练习小组集体讨论式练习培养协作精神、发挥集体智慧学生:33评价内容:双评价: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了解、理解、掌握、应用能力自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协作能力操作能力运用媒体素材、学习工具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学习态度:认真、主动、积极科学态度:爱科学、辩证唯物 观点教师:总结、

16、反响师、生双向交流组织、管理引导、指导方法34教学模式问答模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教学重、难点:提问:教师提出问题图片文字动画影视可选用的素材思考: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已有知识已有认知结构分析、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衔接点35答疑教师肯定学生答复的正、误分析误解的原因给出正确答案,并解疑分析方法、学习方法练习教师:提出与教学目标相关重、难点的练习题测试学生:运用新知识进行练习运用知识、方法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或指导教学策略、学习方法评价内容:双评价:教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充分肯定成绩总结、反响36教学模式自学模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17、情感态度目标教学重、难点:自学,学生:教师提出自学内容学习、理解教材看素材库中的素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解疑教师:引导思路、建议行动方向指导学习方法、逻辑思维方法等解疑图片文字如:有关的学习指导动画人、机交互影视37练习教师:给出与教学目标相关重、难点的练习题测试学生:运用新知识进行练习运用知识、方法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或指导教学策略、学习方法知识:了解、理解、掌握、应用自评: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能力:情感态度:学习态度认真、主动、积极科学态度爱科学、遵循科学规律、 辩证唯物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学习的能力38反响:师生双向交流总结经验、教训情感交流、教学相

18、长因材施教扩展思维空间、扩展知识面39教学模式探究模式类似科学研究方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教学重、难点:提出探究课题:组织教学:教师提供具体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环境探究课题: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论或知识的内 涵能引起发散性思维主题设计能将探究或讨论逐步 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即让学生能 跷起肢尖或跳起来搞到“桃子多媒体素材齐备信息技术应用、操作环境齐备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衔接点40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探索:当学生思路或操作,误入歧 途或操作失误时,及时给予 引导或指导。注意:是引导正确的思考方向或 途径,而不是直接提示探究问题 的本质,也不是具体方法的指导。否那么,将

19、会削弱探究性学习的效果。辩论: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提出关键性问题,让学生答复 有理、有据、有证实材料学生:探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探究性学习的程序、途径、手段 含多媒体运用、方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设计不同层次的探 究性主题。使其各有所思,各有所获。教师的引导或指导 要及时、恰到好处:“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设计不同层次的探 究性主题。使其各有所思,各有所获。报告:要求学生以科学研究的程序,写出“探究性学习报告41评价内容:双评价: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了解、理解、掌握、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比照、归纳总结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运用媒体素材、学习

20、工具能力编写“探究性学习报告能力情感态度:学习态度科学态度教师:总结、反响师、生双向交流组织、管理引导、指导方法42教与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式、终身教育观组织者引导者:1、2、3、4指导者:1、2、3、4促进者:1、2、3、4主动参与 1、2自主:1、2、3交互:1、2、3合作:1 、2、3、4探究:1、2、3、443两个优化“四要素:师、生、内容、条件转变观念是前提教师的素质、能力是决定因素优化教学设计是根底(专题五)达成教学目标、促进素质提高是目的解决教与学中的困难是重点途优化教学策略是重要途径科学评价是重要环节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理论指导明确目标物化知识解决困难:营造

21、环境展示过程: 1、2、3、4、5渗透方法:1、2、3交互探究:1、2、3、4有效整合:1、2、3提高素质:1变微观为宏观:1、2、3 、4、5变静为动:1、2变抽象思维为直观形象:1、2、3模拟场景:1、2、3、4鼓励:1、2、3、4、5、6?研究生?44课程改革: 总目标: 三项根本任务: 六个改革目标: 三个实施目标: 一个主流理论: 一个“整合:改变课程的功能:改变课程的结构:改变课程的内容:改变课程实施方式:改变课程评价功能:改变课程管理制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个宗旨:提高国民素质两个重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两个培养:一个满足:终身开展的需要良好品德核心终身学习愿

22、望和能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五育并举调整和改革课堂体系、结构、内容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建构主义是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三个结合两个渗透45 改变课程的功能: 改变课程的结构: 改变课程的内容: 改变课程实施方式: 改变课程评价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制度:六个改革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

23、终身学习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使用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开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46 知识与技能 “思维之心只能寓于知识之体 传授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功能: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选择知识与技能的原那么: 教师

24、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到达:传播知识与开展能力同步进行。无知便无能知识是形成要素,开展智力的根底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终身开展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为重点有利于开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47过程与方法 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注重对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的分析;抓住教学过程中关键性环节,渗透教育、教学思想,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教学与指导。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知识产生、形成过程的认识、分析、归纳、总结;注重对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到达:传播

25、知识与培养能力同步。传播知识与传授学习方法同步。48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调个人价值 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强调科学价值 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强调人类价值 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树立正确的真、善、美的价值观。 教师对任何知识的传播,首先应设法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探究、理解、掌握知识。 教师要尊重学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使学生到达个性开展、全面开展、全体开展。到达:情感态度教育与价值观同步进行。 适应社会开展,推动社会开展。49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 教育观念:是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 一

26、切先进的教学改革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发生出来的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 育 观 念50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理论、方式、方法、媒体分析学生分析教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采用现代学习方式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展示知识的过程选择、设计、应用媒体:创设情境引课注重过程性评价知识根底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学生特征: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个性潜能兴趣情感动机意志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地位、作用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关键性教学环节确定重点、难点、疑点、易混淆点建议性的参考资料依据教学目标

27、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策略要符合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有利于表达新课改的要求考虑教师、学生的素养条件间接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开展智力相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提供教学环境提供有效工具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支持现代学习方式的实施创设情境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5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直译“整合:宏观目标:两个重点:“整合是重要途径跨越教育教学功能:解决困难微宏1、2静动抽形模拟场景创设情境1、2实现“双赢信息技术素养教与学的规律提供教学支撑环境:教与学的演、练工具认知工具工具软件创设情境1、2、3展示过程1、2改善教与学方式五特征1、2、3、4两个培养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课程52

28、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先进的教育思想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宽厚的文理根本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坚实的教育科学知识习题分类燃烧原电池三层次的能力结构较高层次:中间层次:根底层次:应变能力创造能力专门能力:一般能力:教学设计媒体的操作与维护软件的编制与应用组织能力交流能力科研能力听、说、读、写、算推理、计算机应用强健的体魄充分的精力豁达乐观的性格53优化教学策略是途径处理好继承和开展的关系遵循教学规律:两种方法论体系 共用:实现三个转变: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开展智力相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三种学习:两种方法论体系:简单学习 语义性知

29、识 认识客观世界复杂学习 程序性知识 分析、解决问题高级学习 策略性知识 改善学习状态客观主义的方法论:高效清晰传递知识简单学习建构主义的方法沦:帮助、促进、协调复杂和高级学习互补完善由内容导向教学 目标导向教学由被动接受性学习 主动、合作、探究性学习由教师的教具 学生的学具54促进素质提高是目标教学根本要求:教学原那么:教与学方式:教学方法:两个重点:愉悦精讲过程、方法、规律启发互动精练反响以人为本原那么面向全体原那么全面开展原那么主动开展原那么落实根底原那么愉悦审美原那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能力尊重民主平等和谐美学价值“五个特征创新精神实践能力55“整合的理念:大整合论:理

30、念: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的结构、内容,变革课程的体系。专家、学者与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与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小整合论:理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环境、媒介方法或手段融入到学科教学各个层面中。“整合的主流观点具体内容见后面56信息技术的 功能特点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进行 各种 操作技术的总称:即是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处理、表现、创造、传递、应用和评价等的技术对信息机器及其应用软件 的操作技术对信息的操作技术特点:有广泛、深刻地表现功能:从技术角度:视觉:大小、形状、颜色、过程83%听觉:声音情真意切10%数字化01转换属性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功能

31、:教学形态多样化教学传播多样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效果反响及时化资源共享五大优势:变微观为宏观1变静为动1变抽象为形象直观模拟现实场景1创设情境57功能:教学形态多样化教学传播多样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效果反响及时化资源共享个别化小组化班级化校际间国际间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网上课程及过程教育情境展播法模拟揭示法实习法动态揭示法直观形象法58教学原那么、规律:原那么规律教学目的性原那么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学科教学与“STS相结合促进开展的原那么一个获得、两个培养、 三个开展怜悯审美原那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开展智力相统一智

32、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传授知识与转变情感相统一59“小整合论: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手段和方 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如: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评价把学科教学目标与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统一在同 一教学过程中,既能发挥信息技术教学功能特 点,又符合教学原那么、规律,优化教学过程。“整合的结果既以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 又在教学过程中传播了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信 息素养的提高“双赢。60“整合的目标:有效地改善学习: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贯彻课程目标、促进教学开展“整合的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用它解 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61“整合

33、的策略:以“目标、困难为切入点策略动态揭示策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情感驱动策略情境鼓励策略因势力导策略思维训练核心策略实践感知策略习作强化策略合作探究策略自主探究策略寓教于乐策略教学目标重点、疑点困难难点62 概述 ?走进新课程?中说:“如果没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新的课程改革的设想也难以变成有效的教学现实。可见,?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的重要性。 本专题课的内容如下: 研究模式 研究的切入点 专题一:新课程改革的要点 专题二:教学改革的四个重要方面: 专题三:?新课改下的教学系统设计? 专题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专题五:?信息化教

34、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专题六:?动画创意脚本的设计与填写? 专题七:?说课? 专题八:?新课改与中高考?建构并实施新型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资源研究并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63 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 定义: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内容,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系统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等.为理论根底,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评价试行结果的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徐英杰著) 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和桥梁;是传播理论、学习

35、理论、教学理论为根底,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需求和教学问题,设计最正确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理论根底 教学理论 学习理论 传播理论 教学首要原理 研究对象:教学过程及其构成要素 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 教学设计的程序:“五大环节 教学模式 必要性?研究生?64理论根底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首要教学原理学习理念学习环境学习理论含义建构主义 学习环境是一种场所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任务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赖以持 续的情况和条件问题包括疑问、工程相关的个案或实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背景支持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注意

36、赞可夫的开展教学论布鲁纳的结构与发现教学论巴班斯基的教学优化理论是关于研究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规律的理论65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根本观点:代表人物学习是刺激反映强化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说狗食物饲养员铃声华生:刺激-反映连结说SR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学习连结说 试误说联结是通过尝试与试误过程建立起来的主律和副律论情景反响连结认为情境与反响之间是有直接 的联系,不需要任何中介主律:副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选择反映律多重反映律定势律类化反映律联想转移律操作条件反射说根本观点条件反射理论应用:程序应用教学将大问题分成假设干小问题进行应答性操作性强化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四阶段:注

37、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66 当学习者介入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教学能否让学生带着问题学) 当激活已有知识并将它作为新知识根底时,才能够促进学习(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当新知识展示给学生时,才能促进学习(揭示新知识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有效的建构知识的意义) 当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时,才能够促进学习(练习和应用获得的新知识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 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融于一体时, 才能够促进学习(教学生将新知识运用于生活世界) 教学首要原理说明: 教学首要原理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麦瑞儿教授归纳所有教学原理,研究后总结出来的“五项首要原理::67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

38、过程:教学评价:理论、方式、方法、媒体 分析学生 分析教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采用现代学习方式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展示知识的过程选择、设计、应用媒体: 创设情境引课注重过程性评价知识根底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学生特征: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个性潜能兴趣情感动机意志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地位、作用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关键性教学环节建议性的参考资料确定重点、难点、疑点、易混淆点依据教学目标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策略要符合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有利于表达新课改的要求考虑教师、学生的素养条件间接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开展智力相统

39、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传授知识与转变情感相统一提供教学环境提供有效工具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支持现代学习方式的实施创设情境教师演示学生练习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教学设计的程序 分析需求68潜 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自我调控自然观察智能定义:即有效地利用语言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才能开发语言智能的策略:学会倾听、阅读、表达,让写作成为习惯演说家、诗人剧作家、小说家、主持人、故事家有效地利用数学符号和逻辑推理、科学分析的才能科学思维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统计学家、逻辑学 家、会计师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才能解决空间位置问题能力强

40、空间想象能力强:建筑师、摄影师、画家、雕塑家感知、欣赏和创造音乐的才能乐曲、旋律、节奏、演唱歌唱家、音乐家、作曲家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才能肢体语言、动作灵巧、身 体平衡、协调等演员、运发动、舞蹈家、手工艺人觉察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政治家、外交家、宗教领袖、心理咨询家、市场营销家自省的智力认识并会调控内心世界的才能洞察自然的才能学有专长者:植物学家、物理学家、生态学家、设计师69必要性 优化教学过程,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促进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开展(教学系统设计技术是根底、核心) 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由经验性走向专家型) 促进“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70教学过程设计?“六过程课

41、堂教学模式? 朱玉民 感知过程: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认知过程: (营造环境 观察分析) 理解过程: (交流操作 同化顺应) 稳固过程: (建构获得 强化记忆) 应用过程: (迁移拓展 开展智力) 评价过程: (反响调空 提升经验) 板书设计: 作用 原那么 六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模式设计见?教学模式?“创境引导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模式建模依据 本模式,是在?首要教学原理?的启迪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的特点,以 认识论为根底,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南,以优化教学系统设计为主线,以优化教学过程设计为核心程序。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流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设计的。实践模式71 板书是教师教学水平

42、在黑板上的“投影 板书是教师的教育思想,理论水平,专业根本功,教学经验,教学艺术等简约化的综合表现形式. 板书是对教学系统设计的要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最精辟的提炼和表达. 科学、合理的板书是有效到达教学目标的桥梁和工具 科学、合理的板书是学生感知、认知、理解、稳固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 科学、合理的板书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观点受到感染和熏陶. 知识结构严谨、内在联系清晰的板书,有助于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意义作用72科学性实用性具有启发性易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易领会、易复习、易掌握直观性图文并茂、言简意赅、符号线条简洁明快板面布局合理、排列有序、条理清晰重点醒目、知识结构

43、清晰、易于学生回忆重点内容灵活性艺术性字体工整、美观内容简洁、前后出现顺序、板书时机控制得当板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创新性、随机适应性原那么知识内容准确、语言简练板书顺序、布局逻辑性强,符合认知规律重点突出,教学策略有效,媒体配合得当有利于难点的突出73五忌潦草:板书字迹含混不清、学生猜字一忌空二忌满三忌乱四忌散:缺乏结构严密性六忌过失无方案、序号乱、层次乱内容位置乱科学性错误造字、白字演算失误六忌黑板上只留寥寥的几个字只留课题或几个大标题乱板书教学过程74教学模式: 模式: 是某种事物的一种标准形式或使人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新华字典?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乌美娜教授教学模式:是用

44、简约化的方式,提炼和概括了教学设计的实践活动经验,解释和说明了教学设计理论。徐英俊 是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体系,它具有特定的教学理论指导和教学目标定位,对教学因素及其 组合结构具有特定的要求,对教学活动及其流程也有特殊的规定刘儒德是在一定条件下教学系统各要素经历的,可供人们借鉴的某种标准过程样式邹霞模式论:是研究形式语言及其解释模型之间关系的理论。是对理想教学活动的理论构造,是描述教与学活动结构或过程中各要素间稳定关系的简约化形式。钟志贤教学模式六要素:教学理论根底、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新型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新:素质、终身、双主体、创新、情商、四大支

45、柱教育观 对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认识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建构并实施新型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多样化师生角色及关系新教学模式分类:教学模式分类(2)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接受学习探究学习个体学习按学习方式:按教学理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 的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课堂小结“六大特征功能系统结构功能解释功能启发功能推断功能教学模式范例75教学模式的功能系统结构功能:解释功能:启发功能:推断功能:帮助教师预见教学效果以简化的形式表达某种教学思想、理论,具有高度概括性提供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型,说明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秩序

46、 和内在关系以简要的象征性形式表达、解释某种教学理论变抽象理论为形象生动框架,有利于师生把握知识结构及其内 在联系简单的系统框架有利于师生互动有方向、目的的展开便于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发挥76教学模式分类按学习方式分类:接受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直接接受学习模仿学习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探究训练发现学习基于问题学习基于工程学习资源型学习真实性学习网络测试个体学习合作性学习协作学习同伴辅导交互式学习合作学习程序学习掌握学习计算机辅助学习个别化学习自我调控学习按教学理论分类:以教为主的模式以学为主的模式“主导主体的模式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接受学习探究学习77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

47、协议网上测试:课堂小结:课件录象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独立发现法创造操作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达标级提高级优胜级欣赏级学生小结教师小结成果发布竞争协同伙伴角色扮演激发兴趣、好奇心训练置疑、猜测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技巧培养理解、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学习理论的五个C情景强调情景学习建构心智模式建构专注强调内在动机激发能力注重开展多元智力团体协作、合作、团队精神教育素质化教育网络化教育社会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终身化宗旨:提高国民素质重点:两个培养目的:三个开展信息储存传播效率资源共享零距离接触远程教育电视教育教育软件光盘等含义终身学习、受教育具备

48、信息素养掌握学习方法终身可持续开展信息技术运用以新型学习方式学习满足个性学习需要传播速度效率:一根头发丝般的光纤,不到一秒钟可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29卷的全部内容从波士顿传到巴尔的摩78教学模式的范例“启发创新模式“系统操作模式“演绎归纳模式“整体融合模式数理匹配模式系统关联模式传递接授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引导发现模式情景陶冶模式示范模仿模式六环节教学模式朱玉民79教学策略:理论、方式、方法、媒体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采用现代学习方式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展示知识的过程选择、设计、应用媒体:依据教学目标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策略要符合教学过程的根本

49、规律:有利于表达新课改的要求考虑教师、学生的素养条件间接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开展智力相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提供教学环境提供有效工具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支持现代学习方式的实施创设情境教师演示学生练习返回80 新课改 “整合的理论根底: 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整合的实质 “整合的理念 “整合的原那么 “整合的途径 “整合的案例 “整合的策略专题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改系统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技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功能信息技术的特点信息技术的优势知识的物化基石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教转化为教学功能根本途径大整合论小整合论 “整合的根本理念81技术信息技术:

50、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 具与技能的总和。信息技术的优势信息技术教学功能信息技术的特点信息技术定义: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效劳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物质手段:与人的手工操作有关的和与具体物质相联系的技能。智能手段:和人的智力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手段:物化技术媒体技术非物化技术也称方法变微观为宏观变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形象模拟现实场景创设情境作为学习对象学习工具教学工具交流工具研发工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拟化82信息素养具有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了解信息技术根本工具

51、的作用理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及其根本原理会使用信息技术常用设备,并能排除常见故障认识多媒体和网络等功能,并能操作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如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 表格、浏览器、Frontpage等的操作掌握多媒体操作系统掌握计算机程序,通过帮助会使用会自己制作简单的网页物化知识获取、传递、储存等信息具有“热链接功能控制、转变功能具有信息需求的判断和获取能力具有评价、筛选、分类、存储信息的能力具有组织、表达信息的能力具有信息通讯及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如利用电子邮件、局域网、Internet等。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自己作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信息加工能力具有对信息资源查错和纠错能力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

52、、合作学习的能力83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总目标;六项课程改革目标;课程的三维实施目标“整合的思想、根底理论:“六大教育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整合的目标“双赢“整合要符合教学原那么“整合要以优化教学过程为主线,以解决教与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为重点“整合要注重学科教学与“STS相结合“整合要坚持继承与开展的原那么促进开展的原那么愉悦、审美的原那么整合的原那么同时到达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整合的立足点是课程,信息技术应当效劳于课程将信息技术的五种教学功能融为一体,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直接经验与间接相结合传播知识与开展智力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

53、获得知识与转变情感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综合应用信息技术机械的、电化的、现代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互补教学理论综合应用 84物化知识优化教学设计是“整合的切入点和根底解决教与学中的问题和困难是“整合的重点动态揭示“过程渗透方法是有效整合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五大优势提供“五种工具:创设支撑新型学习方式的环境为实施有效教学策略而整合为优化教学资源而整合为丰富网络教学资源而整合为实现教材呈现方式多媒体化而整合设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案例整合的途径认知工具教学工具:信息资源,讲演、交流、辅助、管理、评价工具学习工具:获取、储存、处理、创作表达信息、解决问题交流工具软件工具:几何画板、电路平

54、台85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切入点动态揭示策略多种感官参与策略情感驱动策略情境鼓励策略因势利导策略思维训练策略实践感知策略习作强化策略合作探究策略自主探究策略寓教娱乐策略整合的策略86?说课?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朱玉民教授返回87说课,是同行之间进行示范性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 的教研活动;说课,是精辟地论述教学系统设计的要点,是理论层面上的 教学设计,而不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说课,是教学系统设计与教学教学过程实施的中介钮带和桥 梁;说课,是教师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 指导下,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说课,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是领导或专家测评教师业务素质的有效

55、方式。 通过一位教师示范性的说课,同行“听、“评、“研、“改而到达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丰富教与学的经验,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显著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的目的。(说明:以上是课前说课)88一、说课与讲课的主要区别根本区别说课讲课是教师之间含领导是说理论层面上的“教学设计的要点是师与生之间含领导是教学过程及评价的实施89一、说课与讲课的主要区别主要区别说课讲课无学生是说理论层面上的“教学设计的要点两种评价只有同行含领导参加、评价说“五大环节的要点内容范围节、单元、章、册研究、总结教学设计的经验提高理论、业务水平布置下一次说课的任务、落实说课人说评价内容同行评价有学生参加是教学过程的实

56、施是“两大环节的实施与评价 (教学过程、评价)评价人:师、生、领、家、社90二、怎么说,重点说什么?一怎么说按“五大环节的顺序说说教学分析的要点说教学目标及依据说教学策略设计的依据及要点说教学过程主要程序及教学策略的运用说教学评价的方法、手段及目的91二、怎么说,重点说什么?二、重点说什么.课题.内容.对象.教学目标地位、作用结构及其内在联系重点、难点、疑点、易混淆点认知规律、水平特征依据注意“四大特征表达要明确1、说 “教什么?922、说“怎样教教学策略说教学策略 (重、难点)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方法展示知识过程教学手段机械手段电化手段现代信息手段说“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含教学模式重点教学内容、

57、环节及其相应的教学策略板书设计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方法例题练习题作业题分类型、层次933、说“为什么这样教:理念的依据新课改的要求理论依据系统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学功能、特点944、说评价教学目标达成度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科学性及专业知识是否表达落实新课改理念教学策略的实施、落实媒体的设计与应用重点评教学测试手段与过程教学艺术语言、教态、板书师生互动说评价:说课人评价的依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评价内容:评谁:谁评:学生教师教师同行领导、家长、社会评说课人“教学设计评什么评说课人的“说课内容及“教师素质95谢谢大家返回96来源功能实质特征叙写四要素学生、社会需求学科内

58、容需求是出发点和归宿导向作用鼓励功能有预期性的是教学策略设计的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教学评价设计的依据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要求是预期性的结果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可测评性完整性三维、无缺失行为主体学习者行为动词可观察、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认识、比较、解决、测量行为条件对行为限制或范围如:根据地图在几分钟内行为结果对行为结果的最低标准的要求教与学的结果性标准教与学结果的评价依据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指明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返回974tS7wVayXcB#fE%hG*kJ-nM0pO3sR6uT8xWbAZdC!gF&jI(lK+oN2r(kJ-nM1qP3sR6vU9yWbAZeD$gF&jI)mL

59、+oN2rQ5uS7wVazYdB#fE%iH(kJ-nM1qO3sR6vU9xWbAZeD$gF&jI)mL+oN2rQ5uS7wVazYcB#fE%iH*kJ-nM1qO3sR6vU9xWbAZeD$gF&jI)mK+oN2rQ5tS7wVazYcB#fE%iH*kJ-nM1qO3sR6vU8xWbAZeD!gF&jI)mK+oN2rQ5tS7wVazF&jI)mL+oN2rQ5tS7wVazYcB#fE%iH*kJ-nM1qO3sR6vU9xWbAZeD!gF&jI)mK+oN2rQ5tS7wVazYcB#fE%iH*kJ-nM1pO3sR6vU8xWbAZeD!gF&jI)mK+oN2

60、rQ4tS7wVazXcB#fE%iG*kJ-nM1pO3sR6vU8xWbAZeC!gF&jI)lK+oN2rQ4tS7wVazXcB6vU9yXbAZeD$hG&jI)mL0oN2rQ5uT7wVazYdC#fE%iH(lJ-nM1qP4sR6vU9yWbAZeD$hF&jI)mL0oN2rQ5uT7wVazYdC#fE%iH(kJ-nM1qP3sR6vU9yWbAZeD$hF&tS7wV9yXcB#fE$hG*kJ-nL0pO3sR6uT8xWbAYdC!gF&jH(lK+oN2qP4tS7wV9yXcB#fE$hG*kJ-mL0pO3sR5uT8xWbAYdC!gF&jH(lK+oN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