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制造企业现场管理中的方法标准与作业设计研究_第1页
中小型制造企业现场管理中的方法标准与作业设计研究_第2页
中小型制造企业现场管理中的方法标准与作业设计研究_第3页
中小型制造企业现场管理中的方法标准与作业设计研究_第4页
中小型制造企业现场管理中的方法标准与作业设计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小制造型企业现场管理中的方法、标准与作业设计研究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小型制造企业现场管理中的方法、标准与作业设计研究专 业 工业工程 学 号 106040219 姓 名 吴晨成 指导教师 战洪飞 完成日期 2014年5月5日 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I摘 要摘要:在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经济的基本现状,这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却也相应地带来了很多挑战!中小型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同时面对国内资本雄厚的大型企业的竞争和国外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的企业的挑战。中小型企业能否取长补短,在承受住外界压力的前提下,发挥自身灵活多变的优势,汲取强势企业的可取之处,通过学习创新,

2、完善和强化自身整体实力成为了当务之急。而现场管理作为直接作用于生产一线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方法、标准与作业设计的科学应用对现场管理的良好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标准与作业设计涉及了人机关系、方法研究、标准化、绩效研究、时间研究等关于工效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应用知识,本文研究主要针对制造企业的现场管理,研究内容范畴集中在人机关系、时间研究与工作环境设计。本文以慈溪汇丽机电与杭州环桥丝织品有限公司为例,以现场管理中方法、标准与作业设计为研究的核心范畴,基于在慈溪汇丽机电与杭州环桥丝织品有限公司的实地调研,结合对中小企业现状问题的分析,通过记录现场问题中

3、的相关数据,并通过线路图、操作程序图等多种探究性工具与记录分析工具分析数据,利用同步服务计算确定最佳的人际配比;通过对照明条件、噪音、温度等工作环境因素的测量,判断优劣,并依据标准改善工作环境;通过在生产实习中切身体会,找出人机关系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尝试改变工作界面优化人机关系,使操作员工工作更快捷更安全;对产生的处理结果加以分析,根据实际加以变通,增加其操作性和可行性。最终设计出基本通用的解决方案,能让为例的两家中小型制造企业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减少浪费,提高效益;通过本论文的分析总结,可能给予其它中小企业与学者一定借鉴。关键词:现场管理;人机配比;工作环境;时间研究;人机操作。VIRese

4、arch on site management methods,standards and job design in small and medium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Abstract:In the contemporary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become the basic status of the economy, which promotes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nterprises, but it also brings many challe

5、nges accordingly.At the same time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but also face challenges while strong domestic capital and foreign large enterprises to compete more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of enterprises.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in the

6、 premise to withstand outside pressure, play to their strengths flexible, learn the merits of a strong business through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improve and strengthen their overall strength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The on-site management as a direct effect on the production line management, has a

7、direc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methods, standards and operating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designed to perform well on-site managemen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is.Methods, standards and operations involved in the design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research methods, standardization

8、, performance studies, tim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s of knowledge about ergonomics, management, economics, psych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This study mainly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site management,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areas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ime to study and design of the wo

9、rk environment.In this paper, Cixi Huili Machinery & Electric and Hangzhou Central Bridge, for example,On-site management methods, standards and job design as the core areas of research, based on field research in Cixi Huili Machinery & Electric Co., Ltd. and Hangzhou silk ring bridge, combi

10、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MEs, the site in question by recording data , explore and analyze data through a variety of tools and log analysis tools roadmap, operating procedures diagrams, Calculated  synchronization service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ratio of interpersonal

11、;By measuring the lighting conditions, noise, temperatur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so, the merits, and to improv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in accordance with standard; Through personal experience in the production internship, identify unreasonable man-machine relationship exists, try to change the

12、work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n-machine interface optimization, make the operation more efficient and safer employee; To analyze of the results generated, based on the actual be modified, to increase its operability and feasibility. The final design of the basic general solution, Make an exampl

13、e of both small and medium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he same time to solve the problem, reduce waste and improve efficiency; Let me summarize the analysis of sedimentation of knowledge, experience, By analyzing the summary of this paper, may give other SMEs and academics must learn.Keyword:Site

14、management; human-computer ratio; work environment; time to study; human-machine operation.目 录摘 要II目 录V1 绪论1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1.1.1选题的背景1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2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21.2.1 现场管理的概念及分类21.2.2 时间研究的概念及现状31.2.3 工作环境标准化的概念及其现状31.2.4 人机关系研究的概念及其现状41.3 研究内容及框架52 企业现状及实施障碍分析72.1 中小型制造企业现状分析72.2 实施问题分析92.3 本章小结93

15、 相应的改善策略113.1 时间研究的应用策略113.1.1 时间研究的工具113.1.2 时间研究的应用步骤123.2 工作环境标准化的应用策略143.2.1 实施5S管理153.2.2 照明条件的优化163.3 人机关系改善策略183.3.1 人机关系的问题183.3.1 人机关系的实施原则193.4 目视化管理改善策略193.4.1 目视化管理的分类193.4.2 目视化管理应用203.5 本章小结204 以慈溪汇丽机电与杭州环桥丝织品有限公司为例,实施改善方案214.1 时间研究的改善方案214.2 工作环境标准化的改善方案254.3 人机关系优化的改善方案284.4 目视化管理的改善

16、方案305 总结34参考文献35致谢371 绪论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1.1选题的背景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是建立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相结合的基础上,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之下,无疑国内大中小各类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的机会3。对于中小型企业,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许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挑战: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整个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暴露出了综合实力上巨大的差距3;亟待提高的组织、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的外部环境。对于中小型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领导素质和管理技巧,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降低成本成为当务之急,也是应对规模巨大、市场经验

17、丰富、资金与技术雄厚的外资企业、跨国企业等大型企业以及背景雄厚的国有企业的必须的应对之策。中小企业处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每个企业主都在寻求提高企业实力的突破口,寻求自身重组的方法,寻求提高效益的途径。企业主如何在减员的情况下提高成本削减的强度和质量改善的力度2。在没有超额生产能力的情况下保持成本、效率和产品可靠性是各项活动赖以成功的关键。而人机关系和工作环境的优化、时间研究和操作流程的标准化是作用在一线生产现场并且让企业在成本控制的情况下提高整体效益的可行途径。随着机器和设备复杂程度和自动化程度(半自动乃至全自动)的提高,从手工和认知两方面对作业进行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2。如何让操作者

18、能够感知并且掌握大量的信息,做出关键决策,并能够迅速、准确地控制这些机器,这是人机关系优化的目的之一,也是论文的研究目的之一。另一方面,通过时间研究得出的产品加工流程的科学性也是衡量一道工序操作步骤是否需要优化,操作人员素质是否有待提高的衡量标准,如果不达标准就必须设计出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以提高操作效率。工作环境对生产状况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并且巨大的,它不仅作用于人的心理,更加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工作环境的设计包涵和工效学、管理学、生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如何衡量一个工作环境的优劣,对应地去改善工作的环境,并且对环境中的某些环节通过标准化的研究方法产出可以通用的可行策略也是本文研究的要点。1.1.

19、2 论文研究的意义企业想要生存就必须要优化管理方法,而生产现场是一个制造企业的根本,也是企业管理的着重点。市场的形势和国家的政策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企业追求效益至上的原则是不变的。如何让企业能够有进一步发展,在现场管理中运用好方法、标准与作业设计,对现场管理的执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也对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随着中小型制造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企业为了达到生存并且盈利的目的,必须在现场管理中实行更科学更高效的管理方法。其中包括工作环境的标准化,人际配比的科学化,人际关系的合理化等等。本文的研究意义:(1) 发掘中小型制造企业现场管理中的问题,让中小企业了解到自身在现场管理中的诸多不足。

20、(2) 通过本文研究,让慈溪汇丽以及杭州环桥两家中小企业对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产生警示。(3) 本文罗列出的一系列改善策略和在实习企业通过实地论证得到改善提案可以对其它中小企业起到借鉴作用,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途径。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方法、标准与作业设计在现场管理中体现了诸多应用,其集成了管理学、人因学、工效学的最新研究成果2。其中包含了动作设计、工作环境设计、动作及时间研究、作业取样及标准化等众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它提倡高效的同时也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作业者的健康舒适还有安全。1.2.1 现场管理的概念及分类现场管理中,“现场”指的是生产现场,即为在生产现场中的管理,

21、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其要求用科学的方法,对生产现场的各个部分即各个要素(人、机、原材料、加工检测方法、环境、信息等)进行有机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1,以求使整个系统处于良好的状态,达到更高效更安全更低耗的产出。生产现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认为凡是以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都称之为现场,上至原材料的进货现场,下至产品的销售现场,比如运输路线、仓库、厂区等。狭义的认为是企业内部直接从事生产或者辅助生产的现场称为生产现场1。本文研究内容基于直接从事生产的现场,也就是狭义生产现场。现场管理经过逐步的发展,衍生出一些制度与管理工具,分别是十大工具10:定制管理、质量管理、工艺管理、工具管理、计量

22、管理、设备管理、文明生产、能源管理、车间管理、安全生产。三大工具10:标准化:就像机械的标准零件一样,标准化是在作业取样并且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合理化的方案,然后将此方案作为标准通用实施,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情况的改变及时优化的。目视管理:力求大量的信息通过眼睛观测能够迅速了解,提高管理效率。看板管理:在工作流程中引入看板,记录流程信息,减短流程时间损耗。1.2.2 时间研究的概念及现状既然要工作就必须要花费时间,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有一定的时间消耗,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员的时间消耗并不是都作用于完成工作上面。时间研究就是要通过工作取样,观测作业者的实际操作行为,计算出其需要的实际操

23、作时间,通过计算,加入宽放时间后建立相应作业的时间标准,也可以称之为工作标准6。在美国,泰勒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时间研究的创始人。但是在欧洲,时间研究早在泰勒时代之前就已展开。1760年,法国工程师Jean Rodolphe Perronet29对6号普通销钉的制造进行了广泛的实践研究;60年代之后,英国经济学家Charles W. Babbage对11号普通销钉的制造进行了时间研究。 Frank Gilbreth和Lilian Gilbreth是现代动作研究的创始人28。动作研究可以定义为对完成某一操作时的身体动作的研究,其后学术界吧泰勒的时间研究与动作研究合并,并且统称为实践研究。1988年T

24、emple大学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叫工作时间与工业化:一段国际历史的论文集,其中收录了Gary Cross、Michel Beaud26等多位历史经济学家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将时间研究与工业化结合起来。1993年,Jean-Vves Boulin、Gilbert Cette和Dominique Taddei26合著了工作时间一书成为系统论述工作时间权威之作。随后,Francois Guedj和Vindt Gerard26两位经济学家回顾了自产业革命开启后西方工业国家200多年来工作时间不短递减的过程,著作名为工作时间:冲突的历史。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法国学界对工作时间研究的关注度是最高的。Patr

25、ick Fridenson、Benedicte Reynaud、Marchand Olivier以及Thelot Claude28等多位法国经济学家以法国作为工作时间的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著有法国与工作时间(1814-2004)和法国工作史(1800-2000)。法国哲学家Dominique Medal是研究雇佣制度下工作问题的权威专家,他所著的工作的发明和工作走向消失的价值中都详细分析了现代工作的诞生于演变给人类工作时间带来的巨大影响。1.2.3 工作环境标准化的概念及其现状工作环境标准化即设计合理的工作环境,为操作人员提供良好、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我们知道工作环境好的工厂其产量要超过工作

26、环境差的工厂。用于改善工作环境的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回报通常是客观的。除了增加产量,理想的工作环境还能够改善安全记录,减少缺勤、怠工和人员流动,提高雇员的道德水准并且改善与职工的关系2。5S管理作为现场管理的一种重要办法,主要体现在对于工作环境的规范,以追求从外在到内在的优化。其起源于50年代的日本,1955年日本宣传5S管理的口号是“安全始于整顿,终于整理整顿”,其实当时只推行了2S,后来又为确保品质控制退出了3S,到了1986年5S才逐步问世33。有的现代企业在5S的基础增加了“Safety”、“Save”,即安全、节约,形成7S管理。在80年代中后期,5S被应用于我国台湾的现场管理中,尤其在

27、电子制造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对台湾电子产品走向世界作用巨大。香港在90年代初期引入5S管理,中国大陆第一次提及5S管理是在发表在设备维修(1980年02期)的TPM入门一文,但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33。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三方企业与外资企业增多,在外方企业的强烈要求与推行下,5S才逐步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良好的工作环境要整洁有序,就离不开一些硬性条件的优良程度。工作环境的硬性条件主要有:(1)照明条件。通俗来书即生产现场的光源是否充足,能否支持员工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操作。它主要包含了可见度、照明度、光源、光的分布、炫光、颜色这些范围。(2)噪音。噪音作为一种被人排斥的声音

28、状态,会严重干扰员工的心理状态及工作状态。(3)温度。通常将人体模拟成一个有外壳和内核的圆柱体。内核温度一般在37左右,当温度为37.838.9时生理机能急剧下降,当内核温度在40.6以上时,发汗机能很可能失灵,导致体内温度迅速升高最终死亡。另一方面,外壳组织起到保护作用,使得在环境温度大范围变化时内核能够保持稳定。除了上述工作环境中最主要的三大指标之外,还包括通风、振动、辐射、轮班制与工作时间等。1.2.4 人机关系研究的概念及其现状人机关系是否合理在制造企业中是直观重要的,试问人员操作机器不便捷舒适,如何能够达到高效生产,安全生产。而人机关系研究涉及人机工程学、管理学、人体生理学、工效学等

29、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是达到人机关系优化的必要途径。在1745,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拉梅特里27发表了人是机器一书。此书是从讨论人的心灵的本质开始的。拉梅特里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批判了莱布尼兹的单子理论,迪卡尔有关人身上有两种不同实体的理论。他发展了迪卡尔对“动物是机器”的论述,明确提出“人是机器”的观点。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是马克思(1861年一1863年经济学手搞的一部分。此书论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深刻的分析了机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所产生的尖锐矛盾。1980年4月,国家标准局成立了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一规划、研究和审议全国有关人类工效学的基础标准的制

30、定。1984年,国防科工委成立了国家军用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这两个技术委员会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发展。在1989年我国又成立了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并于1995年9 月有了学会会刊人类工效学29。同时学者们也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杨钟亮等30运用基于主客观结合的测试方法,针对座椅设计及舒适性主客测试中缺少系统化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工具的问题, 开发了一个人机工程仿真系统。该系统具有对虚拟人和CAD 模型访问和处理的接口, 能对坐姿人机工程测试过程进行仿真, 为座椅舒适性设计提供依据. 最后在座椅开发的实际应用中验证了其可行性。徐明芳等31在轿车前纵梁总成工序的人

31、机工程研究课题中,运用一个人机工效仿真分析软件JACK,在虚拟环境中定义精确尺寸的数字人体, 定义其完成指定的任务并分析相应的性能。同时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的分析, 改善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线中装配作业的人机工程典型问题,对工序中不合理的场景布局及工人无效动作提出了改善方案, 并对改善前后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表明改进效果明显。李震等32在人机工程在医疗器械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讲述了医疗器械人机工程学的概念、设计原则和内容,分析了医疗器械产品中人的因素特点、设备的安全性、医疗器械的使用环境等特点,提出了医疗器械产品设计应“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过程的理念。从医疗器械的人机界面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

32、了医疗器械具有双重人机界面的观点(双重即情感和环境),并对人机界面进行了分析究。通过对对医疗器械的造型设计、色彩设计、触角设计、作业空间设计以及材质选择行分析,阐述了医疗器械设计的选用原则,最后对医疗器械的人机工程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人机工程在医疗器械设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医疗器械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代制造系统所指的人机关系定义更为广泛,表示的是人与整个制造系统的关系,整个制造系统包含了机器、工件、物料、等一切与生产有关的因素。既然是一切有关因素,那么久不能环境条件这一个大方面。本文中研究的人机关系,单纯研究人与机器的关系。机器的概念有提升,人的概念也是随着

33、时代进步而发展的,在现代化的人机制造系统中,人不单纯指一个人类就可以,他必须具备了现代化的工程技术与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机器的操作。制造技术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带动人机关系一次又一次的改动,就像现代很多人认为打印技术是制造技术的又一次革命,如果这样,人机关系的概念不知是否又有变动。但是,不管怎么变动,人是整个人机系统的核心,这是毋庸置疑的。1.3 研究内容及框架本文以慈溪汇丽机电与杭州环桥丝织品有限公司为例,着重研究两家企业生产现场中的工作环境状况,人机操作、人机配比状况。通过相应的整改设计,增加员工的操作舒适度,提高操作效率,减少安全隐患,降低资源损耗。本文内容框架见图1.1,主要内容有:(1)

34、通过工作环境分析,为其设计标准化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不应该存在安全隐患,适宜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操作效率增大效益。(2) 通过时间研究,分析人机操作中每个工艺步骤的时间,找出存在的不合理之处,通过对工艺步骤的简化,重组,去除等方法,设计出更快更高效的操作顺序,达到提高效率。分析每个员工操作一台机器或者一个步骤的必要时间,计算出每个操作工艺步骤的内在时间与外在时间,整合计算出最佳的人机配比。(3) 人机关系研究,通过对操作人员站立位置,坐姿高度的研究;操作平面的合理性研究(高度、宽度、深度、材料等);辅助工具(台)位置的研究;操作把手舒适度的研究等,设计出更合理的操作位置,

35、优化人机关系,加快人机操作。(4) 完善从前三个研究内容中提出的改善方案,统计数据用于改善前后对比,验证提出的改善方案。图1.1 研究内容框架,372 企业现状及实施障碍分析总所周知,中小企业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它发展迅速,极具活力,是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也是体制创新的推动力量,提供了大量的社会就业岗位。但是中小型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体制及系统相对大型或者国有企业不完善,技术设备也相对落后,缺乏资金,信贷困难,导致了其承受市场竞争压力的能力比较弱,关闭率高,阻碍了其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壮大中小企业的内在力量具有极其深刻地意义。2.1 中小型

36、制造企业现状分析由于每个国家的规章政策是不一样的,这是每个国家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等等因素共同所致,当然其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及划分也是不尽相同。我国至今对中小企业的划分已经做过几次调整,我国对中小型企业的划分如表2.14所示。表2.1 各行业中小企业划分行业职工人数销售额(或资产总额)工业2000人以下30000万元以下(40000万元以下)建筑业3000人以下30000万元以下(40000万元以下)零售500人以下15000万元以下批发200人以下30000万元以下交通运输3000人以下30000万元以下邮政业1000人以下30000万元以下住宿和餐饮业800人以下15000万元以下随着改革开放

37、政策的实施,中小企业得到了一个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聪明的中国人让中小企业在新中国的土地上持续、蓬勃、健康发展。我国中小型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0%以上(包括个体工商户)3。而本文研究的主题针对中小制造型企业,制造业作为工业的一部分,是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状况有如下特点:中小型企业缓解着我国社会的就业压力,对稳定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4年上半年我国统计的人口总额为136072万人,就业压力早已是阻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2002年至今,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如何能够缓解国民就业压力?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了一条可以选择的途径。总体上来说

38、,中小型制造企业是一个数量庞大、极具活力的群体,受改革开放大潮的影响,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其优势相对于大企业来说是管理成本低,决策链短,投资时间见效快,转型容易,经营灵活机动等,其存在的劣势对应的是体制不完善,在获取市场信息、管理方式、利用经济资源等方面均不及大型企业,人才吸引力低下,资金不够雄厚等等。其问题大致可罗列成以下几方面:(1)管理体制不健全。中小企业大多存在不健全的管理体系,这是有企业主性质决定的。浙江省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是一个家族,在企业的各方面采用的是家长式的经验管理。独裁式的管理可以让企业灵活多变,但是往往导致决策的不科学,如果决策者尚且强大则

39、可维持,如果决策者跟不上时代潮流就很有可能导致企业一起呗时代淘汰。企业内部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使得方法、标准与作业设计应用在实施的过程中等不到具体的执行。(2)技术落后 缺乏创新。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生产中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但是这并不表明中小企业中的生产方式都是具有创新性的。恰恰相反,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的技术比较老式陈旧,采用的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生产方式。许多中小型企业的设备来源是先进设备的仿制品。小企业往往满足于仿制品价格低廉带来的短期效益,但是质量不过关的仿制品往往不符合人机学原理,降低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安全性能。(3)人员素质相对低。中小型企业因体质不全、技术匮乏等原因,企业整体实力相

40、对弱。自然而言的优秀的人才往往喜欢受雇于大型企业,人才吸引力低导致了中小型企业的人员素质较大型企业相对低下。当今信息时代,企业员工拥有多种渠道了解到同行业大量企业信息,有了信息就有比较,往往导致中小型企业留不住人才。就本文而言,人员素质相低导致标准化进程中实施难度增高。(4)资金薄弱 融资困难。我国大量中小企业因为所有者性质的限制,往往资金不弱,而且融资困难。企业主往往是一个家族这样的性质使得企业所有机构单一,利益的驱使下企业主一般限制社会资金的介入。另外一方面,民营的中小企业取得银行信贷的难度大,得到的信贷额度小,也是杯水车薪。资金层面的薄弱是的很多决策在执行时不彻底获得不完善,严重限制企业

41、发展。对于本文而言,环境标准化、人机关系研究等等很多理论的改善提案实施均需要资金的支持。2.2 实施障碍分析中小企业现状中的劣势很大地影响着方法标准化、作业设计等等关于现场管理办法的实施,通过实地佐证,本文研究发现慈溪汇丽与杭州环桥普遍存在以下实施障碍。(1)人员素质普遍不高。21世纪是个急需人才的世纪,而在当我在生产一线实习时候明显感觉到一线操作工人素质的低下,这非常影响标准化进程的实施。举个例子,汇丽机电积极推行5S管理,力求通过5S管理产生由外在至内在的企业优化,提高企业效益。但是,员工们普遍认为5S管理是一种形式主义,丝毫起不到提高生产的目的,甚至有时候会阻碍生产,显得麻烦。不止是普通

42、操作员工如此认为,经过调查后了解到甚至作为班组长的基层领导也是这样认为得,当人员素质不够高度,不能理解领导执行措施的动机,不能给与实施者诚心的配合,那就会给企业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2)人才流失问题严重。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才喜欢追随拥有实力的企业,这是无可厚非的。中小企业如果留不住人才,那么它的员工素质就难以提升,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影响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在汇丽机电实习期间,就发生了湖北实习的大学生集体辞职的现象;在杭州环桥,很多人才做完一个月就离职。(3)监督机制不完善。在中小型企业中往往存在着离职不完善的地方,其中一大点就是监督机制。每个条令制度的实施,都要有相应负责的部门,有实

43、施但是没有专门监管的部门,那么该制度指挥名存实亡。比如在慈溪汇丽机电,5S的检查工作是由行保科负责,但是如果公共设施损坏往往找不到相应的负责部门,有的员工报告上司,有的报告行保科,更多的则是因为分工不明而选择置若罔闻。2.3 本章小结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不能忽视中小企业的问题,要克服解决它们。中小企业的劣势主要存在于人才问题、制度问题、资金问题、技术问题这几大方面,想要工业工程改善的实施,想要方法、标准与作业设计在现场管理中得到充分得应用,实施者就应制定相应的应用策略,试图克服实施障碍,达到充分实施的目的。3 相应的改善策略中小企业的资金薄弱、人才匮乏、技术

44、陈旧等劣势都会成为现场管理中执行方法、标准和作业设计相关应用的阻碍。实施者如何能够克服这些阻碍,使得改善能够最大程度、尽善尽美地去执行,这就要配合相应的执行策略。3.1 方法研究的应用策略时间研究作为工业工程的一项基本技术,是由学术界的两位泰山北斗泰勒的时间研究和吉尔伯斯的动作研究合并发展出来的。工业工程的学者都知道泰勒早期研究工人铲煤的动作,提出了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为铁路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其实这就属于时间研究的范畴。中小型制造企业往往可以通过外引内联的方式获得最佳的工艺流程和最省时省力的操作动作,但是仅仅凭着这些并不能完全发挥工作效率,还欠缺的必要因素就是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热情。如果操

45、作人员本身倦怠,那么再好的工作流程,在科学的操作步骤也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那么如何诱导工作人员的高昂的工作热情,这不外乎各种激励制度,讲到这里似乎脱离了时间研究的范畴,恰恰不是,实施激励制度必须有一套客观的标准,这就涉及到了标准时间。通俗来书,一个工艺步骤的操作需要一个标准时间以作参考,如此才能评判工作人员操作的优劣,进而实施各种奖励制度。另外,人工成本计算,工作绩效的追踪考察,人员的安排与调度,生产营销计划的安排等等均离不开标准时间。对于文章涉及的人机配比研究本就是参考标准工作时间计算而出,因此,想要科学的管理必须做好时间研究。3.1.1 时间研究的工具(1)秒表秒表起到了测试时间间隔的作用

46、,每一个必要操作动作均需要测试操作时间。(2)时间测试板我们在测试每一个操作步骤的操作时间时,往往是在车间或者其他生产现场站立观测操作员工。记录数据是需要即时观测秒表,站立而且随时可能需要移动,这样用于方便记录用的记录板就必不可少了。(3)时间记录表格时间记录表格是用来记录时间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的,被测要素包括了被测者的姓名,操作流程的详细分步叙述和作用时间,测试人员姓名,测试时间地点等。如表3.1所示。3.1.2 时间研究的应用步骤时间研究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但是同时它也包含了很多人际沟通方面艺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测试者要充分地与被测试者进行沟通达成共识才能使得时间研究得以成功。如果未

47、取得被测试者的共识,很可能导致被测试者的负面情绪,不能够发挥操作工真实的水平,在破坏人际关系的同时使得时间研究失败。本文对于时间研究分为7大步骤进行。(1)收集与记录操作和操作人员的相关资料。为了时间研究的顺利进行,在做测试前,测试人员必须对操作流程、方法,操作人员、操作设备、产品情况等等进行一个详细的了解,记录下列各项资料:-作业者的姓名、工号;-使用的设备的型号、性能、工艺装备等关于设备的资料;-操作工艺及划分了各个细化的操作步骤;-产品(工件)的规格,包括材质,质量要求,加工尺寸等;-工作环境的其他信息,如洗手间的距离等。(2)划分并且记录工作要素。再用秒表记录以前,测试者必须对操作方法

48、有一个实地的考察,详细得核实过各个动作要素,并且先行写进时间记录表内;然后才能在实际测时的过程中,将对应操作要素的测时时间记录下来。要划分的操作要素通常要遵循以下原则:-每个操作要素在不影响观测的情况下越短越好,但是每个要素必须在最低承受时间以上,一般为4DM,即为0.04分钟以上。-把操作者的操作时间与机器的运行时间区分开来。-要素与要素之间的间隔分清,要素的起止动作必须易于辨别,这样有利于测试者的观测。-工件、辅助工具等的搬运时间要单独列开。(3)观测并且记录操作时间对于测试人员来说,最理想的观测位置是被测试者的后方,双方的距离以不干扰工作流程又能准确观测操作步骤为准;既要准确地观测到被测

49、要素的起止时间,也要方便进行事件记录,还要不影响安全生产。(4)去除异常值由于种种的外来因素,有时测出的操作要素的时间超出正常范围,因此在计算操作时间品均值之前必须摒弃时间记录表内的异常值。异常值往往由以下一些因素造成:-操作人员没有按照标准的操作动作要素操作。-作业者将某些动作遗漏。-记录员的疏忽造成。-外来因素的干扰,例如领导对操作员的接触,工件材料规格不同等。(5)做操作员的各个要素进行评比首先必须对各个操作要素赋予适当的评比系数。因为在实际生产中随着的操作员对操作的熟练度和认真程度的不同会使操作时间产生极大的变化,所以必须将优秀操作员的时间调高,差劣操作员的时间调少,使得符合正常的速度

50、标准。评比系数对观测者的平均时间加以修正,使得结果接近于正常的状态。表示方法为:正常时间=观测时间x评比系数(6)赋予宽放时间想要使操作员在操作过程中每分每秒都处于正常的工作速度中这是不切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总会发生一些中断,使得操作时间增加,比如操作员需要去洗手间,比如操作员被别的人员接触浪费一些时间,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个人原因,列如喝水,去洗手间等。-疲劳,使人总会疲劳,疲劳是的操作速度减缓。-不可避免的延迟,列如设备故障等。因此,由以上因素造成的时间损失以宽放时间的方式加入正常时间内。(7)计算确定时间标准。在记录到所需的各项数据后,测试员即可离开测试现场。将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51、填入表3.2提交与负责人员,找出各动作要素的瓶颈所在并且提出改善方案以及改善后预计达到的效果。标准时间=正常时间x(1+宽放率)经过持续的改善提高,标准时间可以持续的降低,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受益,降低成本的目的。表3.2 问题与改善对策览表63.2 工作环境标准化的应用策略工作环境标准化涵盖了工作环境的设计与标准化两方面内容,显而易见地,工作环境的优劣通过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等对企业的生产效率有着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工作环境关乎企业的形象,而且有利于良好企业文化的建设,所以工作环境的设计必须有着科学的依据。在工作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了大量的标准化应用知识,比如清洁区域的位置、照明设

52、施的高度等等。工作环境标准化涉及面广,本章主要涵盖了5S管理、照明条件、通风条件、安全设施、目视管理、看板管理的的理论与应用策略。3.2.1 实施5S管理5S管理源于日本,指在生产现场中对生产现场各个要素包括:人、机、材料、方法等进行有效的管理。5个S指五个日文单词:SEIRI、SEITON、SEISO、SEIKETSU、SHITSUKE,分别指的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具体含义见表3.4。表3.4 5S的含义85S的管理活动不仅能提高环境质量,更加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慈溪汇丽机电就是一个积极倡导5S管理的中小型企业,本文提倡要对5S进行制度话,不仅要安排专门负责的管理人员

53、,而且还要定期的进行检查5S的执行情况。要对员工做问卷调查,了解员工对5S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等等。在5S管理中,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五个要素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成递进、循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图3.1。很多企业在5S的推行上并未取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对于5S管理的内涵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5S并不等于“大扫除”,它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涵养。管理者都认识不正确,低下的员工如何理解就可想而知了。但是如果单单为了干净、整洁,员工位认为很多5S管理的步骤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加大了管理的难度是的5S管理执行不彻底,那么5S的效果可想而知。推行5S管理就要引入一个科学的考评

54、体系,实现PDCA循环(图3.2)。PDCA循环就是一种持续性的改进模式,管好了还要再进行改进,管得不好就要寻找原因与解决办法。要达到5S管理的良好推行,就不可缺少的加入激励制度。评比检查的目的就是褒好贬次,如此才能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助于5S管理的执行。此外,想要5S管理有力的进行就需要一个专门执行此项功能的组织,这个组织作为核心力量来推懂5S的实施。这个组织可以是专职,也可以是兼职的。5S管理是对工作环境标准化有力执行的基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其可以通过改变员工积极性来来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图3.1 5S要素关系图3.2 PDCA循环图3.2.2 照明条件的优化我们知道,

55、在生产操作的过程中,视觉的应用是最为重要的,操作人员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效率和质量适合照明条件存在着直接关系的。如果操作人员处在不良的张明条件下工作,那么他的视觉就处于较低水平,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这样导致降低产品的产出率与质量,废品率提高,更可怕的是存在安全隐患,加大发生工伤事故的可能性,对操作人员来说还会造成视力减退。由此可见良好的照明环境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条件,这不但保护了员工的视力,促进工作热情,有利身心健康,还能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安全生产。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出发,创造生产现场良好的照明条件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一般,在生产现场使用的照明分为三种:自然照明、人工照明、综合照明。自然照明

56、即利用自然光进行照明,这是最良好最经济的照明方式。在照明条件的设计时应当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照明,但是自然照明收到季节、时间、天气条件的影响,所以一般采用人工照明作为补充。人工照明分为全面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全面与局部结合),还有特殊照明。想要优化照明条件,首先要确定其是否要进行优化,这就要对生产照明条件进行测量。为了获得可靠的测量数据,首先要检查测量仪器是否渡河要求。照度计事先要经过校准,测量条件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自然照明采光系数的测量要尽可能在全阴天时候进行,对于人工照明来说,新安装的设备要在灯使用100小时以后进行检测,因为前面100个小时灯光衰弱快且不稳定10。由于电

57、压影响灯光的光照输出,所以还要记录照明电压。除了要记录车辆过程中手机的数据外,还要相应地记录照明器的类型、数量与功率、使用时间、场所平面与剖面图、灯具排列位置和窗户的位置、室内的主色调、反射比、室外天气条件等等。关于测定点的选择,一般照明可按工作场所选择对角线方向对称地选择侧地点。工作面照度可以选择工人比较集中、操作最为频繁的点测定,高度在0.8米左右,测量点数目越多,则平均照度越精确,但是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也越多,如果平均照度的允许测量误差为10%10,则可以根据室形指数选择最少的测点(见表3.510)。表3.5 室形指数与测试点数室形指数K测试点数量K141K292K3163K25除了对生产现场的照度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