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农产品流通政策(农业政策学-人民大学 曾寅初)_第1页
第3章 农产品流通政策(农业政策学-人民大学 曾寅初)_第2页
第3章 农产品流通政策(农业政策学-人民大学 曾寅初)_第3页
第3章 农产品流通政策(农业政策学-人民大学 曾寅初)_第4页
第3章 农产品流通政策(农业政策学-人民大学 曾寅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章 农产品流通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 曾寅初本章主要内容 第1节流通的经济功能和特征 第2节流通市场调整与组织调整 案例分析第1节 流通的经济功能和特征一、流通的经济功能二、流通过程的基本特征一、流通的经济功能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1)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和流通(1) 一般经济学,都以生产和消费能够实现均衡,交易能够顺利完成为前提。但是,现实情况是 交易过程中存在多种障碍,生产和消费均衡的实现并不容易。 流通存在的理由,正是在于这样的不均衡。流通的目的正是在于调整这样的不均衡。一、流通的经济功能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1)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和流通(2)流通政策,就是能够使这样的流通功能可以有效的实

2、现,以此为目的的各项措施。 在自给自足的经济中,人们的欲求水平较低,消费从属于生产,一般不存在这种不均衡。 随着人们开始追求优质、丰富和低廉农产品的欲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发达和人们开始选择特定时期和场所进行生产,这种不均衡就开始成为问题。一、流通的经济功能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2)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的表现(1)绝对不均衡 相对于消费而言,生产过剩造成形成的价格低于生产成本。相对不均衡 时间、场所和品质的三个方面 一、流通的经济功能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2)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的表现(2) 时间的相对不均衡 生产与消费需要的时间分布不一致,且调整价格差大于调整成本 场所的相对不均衡 生产与消费需要的场所分

3、布不一致,且调整价格差大于调整成本 品质的相对不均衡 生产与消费需要的品质分布不一致,且调整价格差大于调整成本在特定的时点、场所、对于特定品质的农产品,相对不均衡存在的同时,也可能存在绝对不均衡。一、流通的经济功能流通的功能和领域1)流通的功能从时间、场所和品质上以低成本来调整生产和消费的不均衡。一、流通的经济功能流通的功能和领域2)流通的三个领域A流通过程的调整 生产完了到消费者家庭之前的过程的调整。 时间储藏(不可逆性、不耐储藏) 场所运输(交通基础设施的整备) 品质流通处理 洗净、整形、后熟、漂白、着色、保鲜、简易加工、包装、分类(变化能力有限) 以上均为自我完结型的调整,虽然很重要,但

4、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流通的经济功能流通的功能和领域2)流通的三个领域B生产诱导调整市场信息 价格信号 供求趋势C消费诱导调整广告的引导作用二、流通过程的基本特征流通过程的投入产出 产出 流通的经济功能 投入 流通margin,流通成本 这样,就没有必要可以将流通刻意区分为生产和消费了。 功能承担者 生产者、流通业者、消费者二、流通过程的基本特征功能承担者之间的关系)买者与卖者的关系 要么成为买者、要么成为卖者,买者与卖者的自主的相互关系的总体,形成市场。 买者与卖者相互间的关系 纵向关系 卖者相互间的关系 横向关系 买者相互间的关系 横向关系二、流通过程的基本特征功能承担者之间的关系 2)

5、竞争和妥协的关系 竞争和妥协的关系,并不一定是对抗关系,也可能是协调关系。水平的综合和垂直的综合。买者与卖者的关系在于 在流通过程中,通过竞争和谈判,在生产和消费的不协调中寻求扩大利益的机会。 流通政策的作用,就是将买者和卖者引导向提高生产和消费的调整效果上来。第2节 流通市场调整与组织调整主要内容一、流通的市场调整二、流通的组织调整三、流通价差与流通效率一、流通的市场调整农产品流通的不协调问题三种类型)农产品作为时间、场所和品质的不协调问题)供给长期过剩形成的不协调问题)生产调整不能及时满足时间、场所和品质方面的潜在需求的不协调问题也可以用市场失灵的观点,来说明。1)和2)是由于现实的市场缺

6、乏完全竞争条件。生产的周期造成的调整困难、信息不完全等3)是由于市场缺乏普遍性。即由于不存在现实的市场,没有形成市场价格。所以调整只能以预期价格作为依据。一、流通的市场调整批发市场的调整功能1)批发市场的调整机制 批发市场对于农产品,特别是生产和消费比较不规则的蔬菜和水果等,具有重要意义。 批发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大量集中,使其可以反映全国的供求关系,形成反映全国供求关系的价格。不同批发市场形成的不同品质产品的不同时点的价格,生产和消费的不协调在多大程度上获得调节的标志。由此,使得到批发市场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得到调整。一、流通的市场调整批发市场的调整功能2)批发市场调整功能的扭曲 公平价格形成中的

7、批发商控制和操作问题 控制委托销售量 完全的委托制 批发商的信息活动、批发市场的拍卖运行方式、批发商自身的能力 流通业者承担储藏、运输和流通处理功能所需的基础设施一、流通的市场调整市场调整与信息活动1)信息的重要性 消费者的意愿不能通过流通业者传达给生产者、生产者的意愿不能通过流通业者传达给消费者,是产生市场不协调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是不同时间、场所、品质的价格信息然后是为了提高市场调整的效果,所必须的价格预测,以及与此相关的生产和消费信息。一、流通的市场调整市场调整与信息活动2)信息技术的进步 信息收集、分析、传达技术的进步,为低成本地正确提供流通信息成为可能。批发商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8、 产地与批发商的关系 批发商与零售商的作用 把消费者的信息传给产地超市和生协等大批量业者,一般具有独自的信息活动二、流通的组织调整组织调整的意义和目的 流通过程的特征是竞争和谈判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一种对抗关系 以上对抗关系,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协调 交易中的参加者根据某种命令而行动,在市场机制中部分引入协调,就是组织调整二、流通的组织调整组织调整的意义和目的 根据命令发出者的不同而分为 政府为命令者时 政策调整 其它为命令者时 协调调整 组织调整的目的在于 部分代替市场功能、或者在市场功能完全不发生作用的领域起补充作用二、流通的组织调整流通的协调调整销售者的协调调整 共同销售 共同销售的承

9、担者与批发商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 大批量销售商的出现,也与协调有关 协调的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信息的作用二、流通的组织调整流通的政策调整 全国范围的供给过剩与生产调整 自主调整不能解决时,必须由政府介入,实施政策支援 政策调整的方式 补贴引导方式 法律强制方式 政策调整,必须考虑产地的成本和品质 供给过剩的对策,不仅要从供给方面考虑,还要从需求方面考虑三、流通价差与流通效率流通价差的含义流通价差 流通过程中各个不同环节销售价格的差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流通过程的投入产出关系三、流通价差与流通效率流通成本构成 物质成本 交易成本不同的调整方式、具有不同的流通成本组织调整的优势 计划性等交易较为

10、完善;交易费用(例如对方寻找费)较低市场调整的优势 对抗、竞争的刺激;不须规则实施的监督成本三、流通价差与流通效率流通利润批发市场的价格形成功能大批量销售商与交易的公平性案例中国的“菜篮子工程”中流通政策的分类与基本功能分析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制度案例1 中国的“菜篮子工程” 政策背景1)消费、需求变化 消费结构的变化 食品消费的高档化、多样化与周年化 消费量的增长2)生产、供给的问题 生产规模极小 生产供给体制缺乏 3)流通体制的问题 流通主体未发达与零细性 批发市场体系未建立 交易方式案例1 中国的“菜篮子工程” 政策的发展过程1)198889年 初创阶段 1988年开始 局限于农业部的管

11、辖范围2)199094年 政策确立阶段 1990年第1次全国工作会议 扩展到批发与零售市场的建设问题 1993年第2次全国工作会议 确定构建以批发市场未中心的流通体系 1994年第3次全国工作会议 引入储备制度和风险调节基金制度3)1995年以后 全面推进阶段 农民合作销售组织 批发市场流通体系与流通方式的变革案例1 中国的“菜篮子工程” 政策体系1、生产政策 1-1生产结构政策 生产结构调整 生产资金分配 1-2产地发展政策 产地立地措施 生产设施建设 产地培育 1-3技术政策 提高生产技术 优良品种开发与推广 饲料开发与供应案例1 中国的“菜篮子工程” 政策体系2、流通政策 2-1批发市场

12、政策 批发市场建设 批发市场的体系化 2-2零售市场建设政策 建设零售市场 零售连锁经营的发展 2-3流通主体培育政策 销售主体的组织化 批发主体的培育 2-4市场法律建设政策 市场管理法规建设 批发市场法规建设 价格管理法规建设案例1 中国的“菜篮子工程” 政策体系3、价格稳定政策 3-1储备制度 中央政府储备 地方政府储备 3-2市场风险调节基金制度 中央风险调节基金 地方风险调节基金 3-3市场监督与信息体系 农产品市场信息网 副食品价格信息网 案例1 中国的“菜篮子工程” 政策成果1)供给能力的增强 94/88 肉食181%禽蛋213%水产品202%干鲜果210%奶制品145%蔬菜16

13、0%2)产地的形成、特别是远离城市的产地的形成 90年开始,远离城市产地供应蔬菜超过总量的20%3)批发市场体系的初步建立 93年市场经由率蔬菜30%(58%)果品40%(80%) 4)广域流通的发展 80年代北京市外地菜只占5%,95年开始超过30% 案例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制度 中央批发市场法的制定与批发市场的开设1)中央批发市场法 1922年3月颁布实施 背景1918年爆发的“大米暴动”2)批发商单数问题 难题,唯一的一家有权经营批发业务的公司3)中间商与批发商的问题4)1971年改订为批发市场法5)现有中央批发市场88家,地方批发市场1571家 案例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制度 批发市场法

14、的交易制度1)委托集货原则2)拍卖与招标的原则3)限制交易对象和禁止直接采购的原则(日本特有)4)禁止拒绝接受委托的原则5)进货量当天全部上市的原则6)禁止收取手续费以外的报酬7)当天现金结算的原则8)公布进货量的原则案例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制度 批发市场经由率下降的趋势 1985 1989 1991 1992蔬菜 87 85 83 85水果 82 78 77 70原因 1)进口新鲜食品增加 2)消费合作社与产地间的直接流通增加案例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制度 委托销售,拍卖、招标的交易方式 1992年的情况 委托销售 (拍卖、招标) 中央批发市场 蔬菜86 (60) %水果70(58)%花卉98(88)% 地方批发市场 蔬菜7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