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之4超静定力的影响线及连续梁内力包络ppt课件_第1页
第十二章之4超静定力的影响线及连续梁内力包络ppt课件_第2页
第十二章之4超静定力的影响线及连续梁内力包络ppt课件_第3页
第十二章之4超静定力的影响线及连续梁内力包络ppt课件_第4页
第十二章之4超静定力的影响线及连续梁内力包络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变形体体系的虚功原理的表述如下: 设变形体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形状,又设变形体由于别的缘由产生符合约束条件的微小的延续变形,那么外力在位移上所作的虚功恒等于各个微段的应力合力在变形上所作的虚功,简写为:dd=s 0dd=s dd=s 由于:那么变形体虚功原理的表达式为:0di iKKP+R cNQMs或:di iKKNNQQMMP+R cksEIGAEI外力虚功外力虚功We = 内力虚功内力虚功Wi 推论推论1 1: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可表述为: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可表述为:( (运用于机动法作静定构造的内力影响线运用于机动法作静定构造的内力影响线) ) 刚体体系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

2、件是:在任何微小的虚位移中,力系所作的虚功总和等于零。0i iKKP+R c推论推论2:线性变形体功的互等定理为:线性变形体功的互等定理为:(运用于机动法作超静定构造的内力影响运用于机动法作超静定构造的内力影响线线) 在任一线性变形体系中,第一形状的外力在第二形状相应位移上所作的虚功W12等于第二形状的外力在第一形状相应位移上所作的虚功W21。di iKKNNQQMMP+R cksEIGAEI变形体体系的虚功原理:1221WW作超静定构造的影响线时,普通先作根本未知量的影响线,再作其他内力或支座反力的影响线作超静定构造的影响线时,普通先作根本未知量的影响线,再作其他内力或支座反力的影响线. .

3、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可表述为: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可表述为:刚体体系在恣意平衡力系作用下,刚体体系在恣意平衡力系作用下,体系上一切自动力在恣意与约束条体系上一切自动力在恣意与约束条件相符合的无限小刚体位移上所作件相符合的无限小刚体位移上所作的虚功总和恒等于零。的虚功总和恒等于零。留意:平衡力系与虚位移是相互独留意:平衡力系与虚位移是相互独立的。自动力包括荷载和撤除约束立的。自动力包括荷载和撤除约束处的约束力。处的约束力。8-5 机动法作静定构造的影响线机动法作静定构造的影响线特 点: 解除约束后,对平衡形状和刚体位移形状运用刚体体系的虚位移原理。 P=1xP=1xlABBR1BR0PBPR xRP

4、B1令)(1xRPB 则I.LBR25虚位移与相应的自动力方向一致时取正号!虚位移与相应的自动力方向一致时取正号!P平衡力系平衡力系虚位移虚位移CxP=1ABab3CQCQCQ1lalbCQLI.xP=1ABabCCMP2CM0PCPM)(xMPC1blab令)(1xMPC 则2612-8 12-8 超静定力的影响线机动法超静定力的影响线机动法P=1x Z1 Z1P=1x Z1=111P1W12=Z111 +PP1=W21 =0P1向下为正,向下为正, 11向上为正。向上为正。Z1(x) = P1(x) /111 1、撤去与所求约束力、撤去与所求约束力Z1Z1相应的约束。相应的约束。2 2、使

5、体系沿、使体系沿Z1Z1的正方向发生位移,作出荷载的正方向发生位移,作出荷载作用点的挠度图作用点的挠度图P1 P1 图,即为影响线的外形。图,即为影响线的外形。横坐标以上图形为正,横坐标以以下图形为负。横坐标以上图形为正,横坐标以以下图形为负。3 3、将、将P1 P1 图除以常数图除以常数11 11 ,便确定了影响,便确定了影响线的竖标。线的竖标。1.与静定构造的静力法相应:采用力法与静定构造的静力法相应:采用力法.11110PZ机动法:机动法:利用超静定内力与挠度图之间的比较关利用超静定内力与挠度图之间的比较关系系. .1111110PPPZ2.也可由功的互等定理得出:也可由功的互等定理得出

6、: (为此构造为此构造形状形状)留意:该根本体系相应的根本构造是超静定的。留意:该根本体系相应的根本构造是超静定的。平衡形状平衡形状位移形状位移形状特 点:解除约束后,对平衡形状和变形体位移形状运用虚位移原理。(静定力情形是其特例。)P=1xABCDEFMC11MC.I.LABCDEFMK11MK.I.LKP=1xABCDEFABCDEFRC11RC.I.LABCDEFQC右.I.L超静定梁的影响线绘制机动法超静定梁的影响线绘制机动法Z1(x) = P1(x) /11如:绘制图示延续梁支座如:绘制图示延续梁支座B B的弯矩影响线:的弯矩影响线:P=1EABCDP=1EABCDMB=111P12

7、 2、使体系沿、使体系沿Z1Z1的正方向发生位移,的正方向发生位移, 作出荷载作用点的挠度图作出荷载作用点的挠度图P1 P1 图,即图,即为影响线的外形。横坐标以上图形为正,横坐标以以下图形为负。为影响线的外形。横坐标以上图形为正,横坐标以以下图形为负。1 1、撤去与所求约束力、撤去与所求约束力Z1Z1相应的约束。相应的约束。3 3、将、将P1 P1 图除以常数图除以常数11 11 ,便确定了影响线的竖标。,便确定了影响线的竖标。EABCDMBMAMCMB(=1)P=1EABCDMB11P1EABCD11EABCDP=1xlx11()(2)()6PPABM Mx lxMlxMlxEIEIl式中

8、杆端弯矩使梁下侧式中杆端弯矩使梁下侧受拉取正号。受拉取正号。1111(2)(2)66BCABBABClM MlMMMMEIEIEI这两个公式可参看课本例这两个公式可参看课本例12.15,请同窗们自行推导一下!请同窗们自行推导一下!1:M1:M:PM例题: 求图示延续梁支座弯矩MB的影响线。6m6m6mABCD10.50.25EIEI25. 3)25. 02()5 . 02(6611AB:78)6()6()12(5 . 066)6()(2111111111xxxxEIxxxyBC:)4 . 8(6 .93)6()6(25. 0)12(66)6()(2221122222xxxxxEIxxxyx1P

9、=1x2P=1x2P=1CD:486)12()6()12(25. 066)6()(333113333xxxxEIxxxyMB=1)()2(6)(1xlMxlMEIlxlxBAP)2(6)2(611CBBCABABMMEIlMMEIlABCD-0.123m-0.346m-0.389m-0.497m-0.520m-0.281m0.151m0.175m0.108m 利用已作出的支座截面的弯矩影响线,即可按叠加法求得延续梁上任利用已作出的支座截面的弯矩影响线,即可按叠加法求得延续梁上任一截面的弯矩、剪力以及支座反力影响线。一截面的弯矩、剪力以及支座反力影响线。AB:78)6()(2111xxxy60:

10、1 xABBC:)4 . 8(6 .93)6()(2222xxxxy60:2 xBCCD:486)12()6()(3333xxxxy60:3 xCD弯矩影响线弯矩影响线P=1xABCDEFMK.I.LRC.I.LKMC.I.L MKmaxMCminRCmaxk支座截面负弯矩及支座反力最不利荷载布置:支座相邻两跨布置活载,向两边每隔一跨布置活载。12-9 12-9 延续梁的最不利荷载布置及内力包络图延续梁的最不利荷载布置及内力包络图k跨中截面正弯矩最不利荷载位置:本跨布置活载,向两边每隔一跨布置活载。延续梁的内力包络图:延续梁的内力包络图:求在恒载和活载共同作用下,各截面能够求在恒载和活载共同作

11、用下,各截面能够产生的最大正弯矩产生的最大正弯矩Mmax和最大负弯矩和最大负弯矩Mmin。求求MmaxMmax和和MminMmin的原那么:的原那么:1 1、恒载满跨布置,且其大小和方向坚持不变。、恒载满跨布置,且其大小和方向坚持不变。 2 2、活载按最不利情况思索。、活载按最不利情况思索。详细作法:详细作法: 1 1、把延续梁的每一跨分为假设干等分,取等分点为计算控制截面。、把延续梁的每一跨分为假设干等分,取等分点为计算控制截面。 2 2、全梁满布恒载,绘制、全梁满布恒载,绘制M M恒。恒。 3 3、逐个的单独一跨布满活载,绘制各、逐个的单独一跨布满活载,绘制各M M活图。活图。 4 4、求

12、出各计算截面的、求出各计算截面的Mmax Mmax 和和MminMmin。 活恒活恒kkkkkkMMMMMMminmax 5 5、将各截面的、将各截面的MmaxMmax值用曲线结合起来,将各截面的值用曲线结合起来,将各截面的MminMmin值用曲线结合起值用曲线结合起来,这两条曲线即构成弯矩包络图或弯矩范围图。来,这两条曲线即构成弯矩包络图或弯矩范围图。10m10m10m例:知恒载集度例:知恒载集度q=12kN/m,活载集度,活载集度p=12kN/m。作。作M包络图。包络图。0123456789101112120120q=12kN/m9030P=12kN/m 80110103020P=12kN/m60603030P=12kN/m80110103020MmaxMmin00210024681012M恒M活1M活2M活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