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17课古诗三首教案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3/d849ddc6-3eeb-4099-9ff7-b6b7539a1ead/d849ddc6-3eeb-4099-9ff7-b6b7539a1ead1.gif)
![部编版17课古诗三首教案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3/d849ddc6-3eeb-4099-9ff7-b6b7539a1ead/d849ddc6-3eeb-4099-9ff7-b6b7539a1ead2.gif)
![部编版17课古诗三首教案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3/d849ddc6-3eeb-4099-9ff7-b6b7539a1ead/d849ddc6-3eeb-4099-9ff7-b6b7539a1ead3.gif)
![部编版17课古诗三首教案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3/d849ddc6-3eeb-4099-9ff7-b6b7539a1ead/d849ddc6-3eeb-4099-9ff7-b6b7539a1ead4.gif)
![部编版17课古诗三首教案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3/d849ddc6-3eeb-4099-9ff7-b6b7539a1ead/d849ddc6-3eeb-4099-9ff7-b6b7539a1ea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17课古诗三首教案这是部编版17课古诗三首教案,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部编版17课古诗三首教案第1篇【课时目标】1.认识文中“亦、宜”等3个生字,会写“饮、初”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教学过程】一、欣赏美景,揭示诗题。1.同学们去过西湖吗?(如果有去过的,请学生做简单介绍。)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
2、诗如画的西湖。2.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说说欣赏西湖十景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人间仙境)3.谈话揭题: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板题:(课件出示13)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齐读课题。(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4.(课件出示14)简介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
3、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苏轼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二、鼓励交流,理解诗题。1.(课件出示15)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齐读。2.小组交流:通过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呢?3.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1)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2)知道了地点:西湖的小舟上。(3)知道了诗人在做什么
4、:饮酒聊天,欣赏美景。4.谈话激趣:诗人苏轼曾经在杭州做过地方官员,他非常喜欢西湖,经常到西湖来观赏美景,有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刚开始的时候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看到这奇妙的景象,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三、学习字词,明确节奏。(课件出示16)突出显示“饮”“初”“亦”“抹”“宜”。1.大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朗诵诗句,借助拼音学会诗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2.生自由朗读。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1)课件出示诗句。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指导生字:ynchyìm
5、yí饮初亦抹宜指名读,教师领读,提示读音:“亦、宜”整体认读音节,“饮”前鼻音。“抹”是多音字,在文中读m,组词“涂抹”;还有一个读音是m,组词“抹布”。识记生字熟字加偏旁:饮=欠+饣初=刀+衤宜=且+宀减一减:迹-辶=亦4.再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根据学习古诗的经验在课本上标出这首诗的节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课件出示17)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5.指名读,提示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四、品读诗句,理解大意。1.小组交流积累的学习古诗的方法。2.
6、代表发言,教师小结:看课本注释、看课本插图、读古诗题目、读古诗诗句、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3.引导理解:(1)诗人在这首诗中写了西湖怎样的美景?(2)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3)欣赏晴雨时的美景,诗人有怎样不同的感受?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理解古诗。五、细读诗句,交流探究。(一)赏读“水光潋滟晴方好”。1.“潋滟”是什么意思?(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课本注释知道的。)2.“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3.是什么让西湖水面出现“潋滟”的景象?(是阳光和微风让西湖水面出现“潋滟”的景象。)这
7、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天气是怎样的?(晴天。)4.面对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请你用一个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赞叹。(好、美、妙、奇)诗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好。)5.“方”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正当,恰好。)你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晴方好”又是什么意思?(方好:正好,正显得美。)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8.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二)赏读“山色空蒙雨亦奇。”1.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阳光明媚鲜艳中水光山色的西湖美景中时,忽然天气发生了变化,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雨)2
8、.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说,雨中的景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山色空蒙。)2.“空蒙”是什么意思?(空蒙:雾气迷蒙,景物若隐若现。)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课本注释知道的。)3.“空蒙”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4.面对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请你用一个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赞叹。(奇)诗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亦奇。)5.“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也。)你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亦奇”又是什么意思?(亦奇:也显得非常奇妙。)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7.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
9、己心中的感受。(三)个性赏读晴雨西湖。1.晴天时西湖很美,雨天时西湖也美。我们怎样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晴雨时西湖不同的美呢?(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2.生自由练读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1)为了表现不同情况下的美把“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读重音。(2)因为是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的天气造成了西湖两种不同的美,所以把“晴”和“雨”读重一点。(3)把“方好”和“亦奇”读得重,读出作者的感受。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四)赏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谈话过渡:晴天的西湖,阳光照耀下,水波粼粼,波光艳丽;雨天的西湖,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面对这么奇妙的
10、景色,你要用什么词语来比喻它呢?(美丽的画卷、人间仙境等。)2.诗人苏轼是用什么来比喻西湖的?(西子)你从怎么知道的?(读诗:欲把西湖比西子。)3.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西子:西子指西施,它是春秋时期越过的美女。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4.诗人苏轼是怎样赞美西施的?(淡妆浓抹总相宜。)5.“淡妆”是什么意思?(素淡的妆容。)“浓抹”是什么意思?(浓重华丽的打扮。)“相宜”什么意思?(合适)“”总相宜(都非常合适。)6.作者写这句诗只是为了赞美西施吗?(不是,是在借西施来赞美西湖
11、。意思是说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的西湖景色都很美。)7.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8.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西湖的的赞叹之情。六、指导写字,规范书写(课件出示18:生字田字格课件)饮初1.读准字音,指导写字。师范写指导:“饮”左窄右宽,第二笔是横勾,第三笔是竖提,撇要注意避让,捺可舒展。“初”左窄右宽,左边是“衤”,不是“礻”。2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描红书中生字,仿影、临写。3.教师巡视并进行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4.投影展评,进行写字修正。七、总
12、结延伸,背诵积累1.苏轼在一天之中同时领略了西湖晴雨时的不同的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高兴)2.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3.学生自由朗读,练习背诵。4.我国历代诗人都喜欢以大自然为题材进行写作,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句和美文,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阅读,并和同学一起分享。【课堂作业新设计】1.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部编版17课古诗三首教案第2篇【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庭、未”等4个生字,会写“镜、未”等6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磨”,继续进行自主识字练习。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
13、理解诗句意思。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1.背诵比赛:同学们已经读过很多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2.学生自愿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师生评议。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背诵了很多古诗。同学们背诵的古诗中有写人的,有写事的,有写物的,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喜欢写景的古诗。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的诗人刘禹锡。(板书:望洞庭)4.简单介绍作者:(课件出示20)刘
14、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二、朗读古诗,生字指导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对准节奏。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交流节奏。(课件出示21)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板书:望洞庭)3.课件出示本诗的生字。(课件出示22)jìnwèimóyáoyínpántín镜未磨遥银盘庭(1)指名读
15、。(2)重点强调:前鼻音“银盘”,后鼻音“镜庭”。(3)指名小组齐读生字。(4)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形近字辨析:境一镜末一未摇一遥很一银挺一庭组词扩展:磨面磨坊盘子玉盘(4)全班齐读。4.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课件出示23、24)(1)望:从远处看。(2)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3)湖光:湖面的波光。(4)两:指湖光和秋月。(5)和:和谐,优美。(6)潭面:指湖面。(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8)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10)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5
16、.再读古诗,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课件出示25)(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再读古诗,深入探究。(一)探究交流:湖光秋月两相和。1.学生齐读,思考: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1)读出时间:秋天的夜晚。(2)读出了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3)读出了“两相和”中的“两”是指:湖光和秋月。“和”是指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
17、谐的美。2.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3.学生自由朗读,读出宁静与和谐的氛围。(二)探究交流:潭面无风镜未磨。1.学生齐读,思考: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1)读出湖面的样子:风平浪静。(2)读出了月光下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3)读出了精确的比喻:把“潭面”比作“铜镜”。2.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3.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二)探究交流: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1.学生自由朗读。2.互相交流自
18、己读懂了什么?(1)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2)山水翠: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3)运用比喻的写法,把洞庭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3.自由朗读,想象诗人描绘的景象。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四、学习新字,指导写字部编版17课古诗三首教案第3篇【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3.体会诗词的内容,
19、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
20、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1.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我们来背诵古诗,好不好?学生自愿背诵李白的古诗。(5首)2.同学们朗诵得真熟练,感情也很丰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板书:李白)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4.教师评议。(课件出示2)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
21、,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5.学生阅读资料,教师谈话导课:是啊,李白是中国唐代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25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望天门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望天门山(齐读)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
22、心吗?(课件出示3)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3.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4.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点评。(课件出示4:生字)duànchzhìfn断楚至孤帆(1)注意读准翘舌音“楚、至”,前鼻音“断、帆”。(2)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换一换:“继”换掉“纟”
23、,加上“斤”,就是“断”;“定”换掉“宀”,加上“林”,就是“楚”;“狐”把“犭”换成“子”,就是“孤”。减一减、:到至,变成“至”。加一加:“巾+凡=帆”。5.男生来读读。*来读读。全班一起读。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画画。7.学生发言,教师小结。(课件出示5)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三、小组合作,再读学习。1.为了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课文。可以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了诗意后,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2.(课件出示6、7)(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
24、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3)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4)开:劈开,断开。(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6)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7)出:突出,出现。(8)日边:天边。(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3.个人自学开
25、始。4.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四、合作探究,品读诗句。(一)学习前两句诗。1.(课件出示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有关图片)2.指名读一读前两句。3.引导想象: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天门山高、俊秀、险,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4.(1)指导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碧水东流至此回”,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2)指名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3)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水势湍急、激荡回旋)5.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
26、语气来读?(1)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2)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读,注意哪里有停顿,哪些词是重读的。(3)学生练习,再指名读。(4)*读、男生读、齐读。(二)学习后两句诗。1.谈话过渡: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两岸青山-相对出)2.(课件出示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相关图片)3.学生观察,畅谈感受。(指示学生看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头的诗人。)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5.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自豪)6.指导朗读: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
27、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让我们齐读后两句。(三)再读悟情。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课件出示10)(青山碧水白帆红日)(板书:青山碧水白帆红日)2.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图画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作者在诗中还用了六个动词,使得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看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板书:断开流回出来)4.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
28、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5.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五、合作朗读,升华情感。1.谈话引读:浩浩的长江水啊,咆哮着奔腾向前,像一头猛兽一样撞开了天门山,汹涌澎湃的江水撞击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回旋。(男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谈话接读:一只轻快的小帆船从远处的红日之下顺流而来,它越驶越近,巨人一样挺立的天门山也越来越清晰地扑进我的眼帘。(*齐诵: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3.眼前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地吟诵着(指名读诗)4.想象一下,
29、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六、感情朗读,指导背诵。1.同学们,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背下来?试试看。(学生配乐感情朗诵。)2.谁愿意上前面背给大家听?(指名配乐朗诵。)3.我相信同学们都能背下来。请同学们站起来,面向听课的老师,让我们用*的朗诵表达出诗中的情。4.全班一起朗诵。(配乐)七、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课件出示11)断楚至孤帆1.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2.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3.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
30、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楚”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林”的两捺都变成了点。下面是横勾,不是秃宝盖。“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个“瓜”,不是“爪”。“帆”左右结构,第五笔是横折弯钩。4.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5.展示学生作品。6.过关评价。八、总结拓展,积累运用。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大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你们想一想,我们曾学过李白的哪一首诗也是抒发了这种感情?(望庐山瀑布)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
31、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看谁背得多!【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作者李白,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部编版17课古诗三首教案第4篇【设计意图】初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古诗。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1)指名学生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2)结合注释说一说“耘田”和“绩麻”分别是在干什么。(锄草;搓麻线) (3)查工具书说一说“各当家”是什么意思。(各忙各的农活)(4)再读
32、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2.观察插图,感悟诗境。(1)插图也能帮助我们感受诗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中这首诗的插图,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忙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的。(板书:劳动场景)一天的辛苦劳动后,回家看到妻儿各做各的事情,这样温馨的画面,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里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学生接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2)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的事情,就连小孩子们也(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从诗中描述
33、的小孩子学种瓜的情景中,你又获得了怎样的感受呢?3.想象画面,体会乐趣。(1)指名学生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结合注释说一说“解”“供”“傍”和“阴”分别是什么意思。(懂得;从事;靠近;树荫)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交流) 4.教师相机小结:能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劳动也是快乐的。(板书:勤劳)一起快乐地读最后两句(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板块四 赏读古诗,感悟诗情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1)全
34、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5(2)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十分快乐,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板书:童趣、孩子)这样和谐、温馨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大家闭上双眼听老师在配乐中朗诵古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交流)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学生在语文练习本上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
35、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意在重视积累。?板书设计第2课时 稚子弄冰?课时目标1.会认“稚”1个生字,会写“晓”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3.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 谈话导入,扣读诗题1.谈话导入。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时期,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快乐时光,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在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古时候孩童的生活情景。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稚子弄冰。6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板书:稚子弄冰) 3.指名学生猜诗题的意思。师总结:“稚子”是指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古诗题目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4.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想象古时候儿童生活的场景。了解诗人,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初读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美甲店门面租赁合同及品牌形象升级改造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财务人员劳动合同及薪酬福利体系
- 2025年度物业管理公司员工劳动合同书
- 2025年度海鲜餐厅租赁经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解除集体产权房屋租赁合同公告
- 2025年度个人住房贷款反担保债务履约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旅游项目聘用合同终止公告
- 2020-2025年中国洗脱两用机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建筑公司年终总结工作报告
- 2025年中国可编程电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宫颈癌后装治疗护理查房课件
- 员工内部众筹方案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初中班级成绩分析课件
- 劳务合同样本下载
- 聪明格练习题(初、中级)
- 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演示
- 小批量试制总结报告
- 2023年经济开发区工作会议表态发言
- YY/T 0216-1995制药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 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01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