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特色和与三门峡水库的对比_第1页
水库特色和与三门峡水库的对比_第2页
水库特色和与三门峡水库的对比_第3页
水库特色和与三门峡水库的对比_第4页
水库特色和与三门峡水库的对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浪底水库的特色一、工程特色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1、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与济源市之间,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2、坝址所在地南岸为孟津县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2、3、它处在处在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控制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4、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凌汛的威胁。凌汛凌汛(看河段方向)看河段方向)5、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调节非汛期径流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灌溉和发电。cctv拍摄的2011年小浪底排沙视频:http:/ 1954年4月,国家计委决定,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在苏联专家组的指导下,编制黄河流域规划;中央决定将三门峡

3、枢纽大坝和水电站委托苏联设计。年底,规划报告出台,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报告里,选定三门峡水利枢纽为黄河综合利用的第一期重点工程:蓄水位350米,总库容360亿立米如何减沙呢?好大喜功的浪漫家给出的药方是“水土保持”。上游水土保持住了,沙就不会流到黄河里了。所以水土保持能否奏效,直接关系三门峡工程的能否上马。然而浪漫家们的“水土保持”是在书面上实现的。在向苏联方面方提出的技术任务书里,关于泥沙,中方给出的数据是:到1967年,来沙可减少到50%;50年之后,可减少100%。连以豪迈著称的“苏联老大哥”对这种数据都消受不了了。苏联专家就此提出的修改意见是:“水土保持的措施估计得低些,是比较审

4、慎的”,然后就象小学生做算术题一样,笔下一动就将1967年来沙改为“减少20%,50年后减少50%”。砖家说:砖家说:将黄河上游千年一遇洪水由37000立方米/秒降为8000立方米/秒;这样,黄河洪水的灾害即可以完全避免完全避免,黄河下游的洪水威胁自然解除。拦蓄上游全部全部来沙,下泄清水,实现“黄河清”,使下游河床不再淤高。调节黄河水量,初期灌溉2220万亩,远景灌溉7500万亩。装机90万千瓦,年发电量46亿度。改善下游航运。结论:巨大的综合效益巨大的综合效益(与三十多年后的三峡大坝论证结论相同)。任务: 1958年,在三门峡工程开工一年后,陕西仍在极力反对三门峡工程。理由是:沿黄流域水土保

5、持好就能解决黄河水患问题,无须修建三门峡工程。但三门峡工程并没有因此停止。 1960年,大坝基本竣工,并开始蓄水。 1961年下半年,陕西的担忧变成现实:15亿吨泥沙全部铺在了从潼关到三门峡的河道里,潼关的河道抬高,渭河成为悬河。关中平原的地下水无法排泄,田地出现盐碱化甚至沼泽化,粮食因此年年减产。 1962年,陕西人再也按捺不住,在4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二届三次会议上,陕西省代表提交提案,并保护335米移民线以上居民的生产、生活、生命安全。 在随后的许多年里,三门峡工程的运用方式虽几经调整,但三门峡工程对上游(主要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造成的危害却仍在继续。二、问题显现水库将淹没农田207万亩,

6、移民60万。泥沙淤积。虽然预留拦沙库容147亿立方米(总库容的2/5),若不计上游的减沙效益,水库寿命只有2530年。改建的第一期方案是: 在大坝左岸增建两条泄洪排沙隧洞,改建四根引水发电钢管,以此来加大泄流排沙能力的方案开始实施。 可这样想:本来黄河流得好好的,19571960年间用“雄伟大坝”给堵上了;2年之后开始出事,4年以后要承受不住,但大坝已经“巍峨耸立”在那儿了,既然不能炸,只好用加管和开洞的办法,让被正面大坝堵住的沙和水,尽量从旁边的又新开出的隧洞和底下本来用来发电的管子流出去。三、两次经历改建第二次改建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到1973年12月,挖开了8个施工导流底孔,当坝前水位为3

7、15米时,泄量由6000立方米/秒增至9060立方米/秒,运用原则变为“蓄清排浑、调水调沙”。身上又是孔、又是洞,外加旁边还有两条导管的三门峡大坝的泄流排沙能力问题,算是暂时解决了。最初按360米设计时,要淹没耕地333万亩,迁移90万人;后来,1958年,周恩来总理遏制住苏式豪迈,将初期水位运用定为335米时,还要淹没耕地856万亩,移民3189万人;后来,库区塌岸发生,移民又增加了849万人,实际总数达4038万人。他们当中,迁往宁夏、甘肃敦煌等偏远地区的共399万人,由于水土不服,曾多次迁来迁去,现已大部迁回。由关中平原迁往山区旱塬、沟壑区的1211万人,也因无法生产而迁回原地。四、水库淹没损失五、直接经济损失(1)高坝工程低坝运用,这意味着,仅工程本身,就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2)两次改建,包括至今还在修补那些磨损的洞和水轮机的费用;(3)多淹没的耕地和毁坏的耕地;(4)当时多迁移的30多万人和后来返迁的15万人;(5)水库运用以来,由于河流自然状况的改变,库区包括渭河下游的河道整治、两岸的防洪设施、盐碱地治理,因塌岸、滑坡而必须修建的防护工程;(6)抬高水位引起的良田盐碱化而导致的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