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第四章 税收原理_第1页
财政与税收第四章 税收原理_第2页
财政与税收第四章 税收原理_第3页
财政与税收第四章 税收原理_第4页
财政与税收第四章 税收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第四章 税收原理税收原理教学目的 理解和掌握税制各要素 掌握税收的各种分类 理解税收的原则 理解税收转嫁含义和转嫁的方式,掌握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税负的转嫁和归宿 理解税收的超额负担,理解税收对企业储蓄的影响本章框架 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制度及其要素税收制度及其要素 第二节第二节 税收分类和税制结构税收分类和税制结构 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 第四节第四节 税收的转嫁和归宿税收的转嫁和归宿 第五节第五节 税收和效率税收和效率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制度及其要素税收制度及其要素 p231 一、税收制度一、税收制度即税制,是税收法令,条例和税收办法的总称,即税制,是税收法令,条例和税收办法的总

2、称,在税制中会明确规定了向谁征税、对什么征税、在税制中会明确规定了向谁征税、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即如何征收等问题征多少税,即如何征收等问题 二、税制要素二、税制要素 返回返回二、税制要素二、税制要素 1、纳税人、纳税人 2、课税对象、课税对象 3、税率、税率 4、课税环节、课税环节 5、附加、加成和减免、附加、加成和减免 6、违章处理(略)、违章处理(略) 7、纳税期限(略)返回、纳税期限(略)返回1、纳税人、纳税人 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 的单位和个的单位和个人人分为自然人纳税人和法人纳税人分为自然人纳税人和法人纳税人 辨析几个相关概念:辨析几个相关概念:纳税

3、人:法律规定的缴纳税款的人纳税人:法律规定的缴纳税款的人负税人:实际承担税负的人(实际缴纳税款的负税人:实际承担税负的人(实际缴纳税款的人)人)2、课税对象、课税对象 课税的标的物,说明对什么课税,是确定税种的课税的标的物,说明对什么课税,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主要标志例:例:营业税:课税对象为营业额营业税:课税对象为营业额 所得税:课税对象为企业和个人的所得所得税:课税对象为企业和个人的所得 相关概念:相关概念:税目: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和项目税目: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和项目计税依据:课税对象在数量的上具体化计税依据:课税对象在数量的上具体化例: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税所得额

4、例: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税所得额返回返回关于计税依据关于计税依据 应纳税额应纳税额=计税依据计税依据X适用税率适用税率 由于存在减免或加重征收,计税依据和课由于存在减免或加重征收,计税依据和课税对象在数量上并不一定相等,例:税对象在数量上并不一定相等,例:对于所得税而言,课税对象是所得,计税依据对于所得税而言,课税对象是所得,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称为应纳所得税额,是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称为应纳所得税额,即:即:应纳所得税额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X所得税率所得税率3、税率、税率 应纳税额和计税依据应纳税额和计税依据/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分为:分为

5、:1)比例税率)比例税率2)定额税率)定额税率3)累进税率)累进税率 税率分析方法的讨论税率分析方法的讨论 返回返回1)比例税率)比例税率 不论课税对象数额多少,都按同一比例征不论课税对象数额多少,都按同一比例征税,进一步可分为税,进一步可分为统一比例税率:同一税种只设置一个比例税率统一比例税率:同一税种只设置一个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同一税种依据不同税目设置多差别比例税率:同一税种依据不同税目设置多个比例税率,例:营业税个比例税率,例:营业税返回返回2)定额税率)定额税率 定量税率,按课税对象等重量、体积、数定量税率,按课税对象等重量、体积、数量课税,而不是按交易金额课税。例量课税,而不是按

6、交易金额课税。例啤酒税率:啤酒税率:220-250元每吨元每吨 定量税即从量税(其余两者为从价税)定量税即从量税(其余两者为从价税) 返回返回3)累进税率)累进税率 按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按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数额越大,适用的税率越高,分为税率,数额越大,适用的税率越高,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全额累进税率: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税率征收之相适应的税率征收超额累进税率:课税对象的超额部分按与之相超额累进税率:课税对象的超额部分按与之相适应的税率征收适应的税率征收 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的比较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的比较 速算扣除数的由

7、来速算扣除数的由来 返回返回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的比较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的比较 全额累进税负较超额累进重全额累进税负较超额累进重设某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设某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4000元,则应纳税?元,则应纳税? 在两个级距的临界点附近,全额累进会出在两个级距的临界点附近,全额累进会出现税负增加额超过应纳税所得额增加额的现税负增加额超过应纳税所得额增加额的不合理现象不合理现象 超额累进计算复杂,但可以通过速算扣除超额累进计算复杂,但可以通过速算扣除数的方法解决数的方法解决超额累计税额超额累计税额=全额累进税额全额累进税额-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

8、扣除数=500元的部分50(500,2000的部分1025(2000,5000的部分15125(5000,200000的部分20%375.速算扣除数的由来速算扣除数的由来 设某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设某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x元,元,500 x2000 全额累进时应纳税额全额累进时应纳税额A=x*10% 超额累进时应纳税额超额累进时应纳税额B=B=500*5%+(x-500)*10% A-B=25元元 不同级距有不同的速算扣除数不同级距有不同的速算扣除数 返回返回税率分析方法的讨论税率分析方法的讨论 p234 “累进税率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和累退税率纳税人收入越高,税负占其收入比率越高为纳税人收入

9、越高,税负占其收入比率越高为“累进税累进税率率”,反之为累退税率,反之为累退税率例:对生活必需品的征收具有累退性质,而对奢侈品的课税例:对生活必需品的征收具有累退性质,而对奢侈品的课税具有累进性质。具有累进性质。 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边际税率:最后一个课税对象所适用的税率边际税率:最后一个课税对象所适用的税率平均税率:全部税额和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平均税率:全部税额和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例:个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例:个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元,则平均税率是?元,则平均税率是?边际税率是边际税率是 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4、课税环节、课税环节 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

10、环节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环节环节分为:产制环节(出厂销售,报关进口)、环节分为:产制环节(出厂销售,报关进口)、批发环节、零售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单一环节课税:仅在某一环节课税,例如消费单一环节课税:仅在某一环节课税,例如消费税只在产制环节课税税只在产制环节课税多环节课税:每发生一次交易,课一次税多环节课税:每发生一次交易,课一次税 返回返回5、附加、加成和减免、附加、加成和减免 附加:地方政府选择在某正税上附加征收附加:地方政府选择在某正税上附加征收 加成:加一成即为加收正税税额的加成:加一成即为加收正税税额的10% 减税:减征部分税款减税:减征部分税款 免税:免征全部应纳税额免税:免征全

11、部应纳税额 起征点:课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征税起征点:课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征税 免征点:在一定数额以下的课税对象免税,免征点:在一定数额以下的课税对象免税,仅超过该数额以上的部分的课税仅超过该数额以上的部分的课税 返回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税收分类和税制结构税收分类和税制结构 一、税收分类一、税收分类 二、税制结构二、税制结构 返回返回一、税收分类一、税收分类 1、按税负能否转嫁分为间接税和直接税、按税负能否转嫁分为间接税和直接税直接税:纳税人无法转嫁,自己承担税负得税直接税:纳税人无法转嫁,自己承担税负得税种,例如人头税种,例如人头税间接税:纳税人可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于他间接税:纳税人可

12、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于他人承担的税种,商品税一般为间接税人承担的税种,商品税一般为间接税、按课税对象分类、按课税对象分类 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税商品税,也称流转税,对商品和服务流转时产商品税,也称流转税,对商品和服务流转时产生的的销售额或增值额课税,主要有:生的的销售额或增值额课税,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对收益课税,主要有所得税:对收益课税,主要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对于持有或转让动产和不动产课税财产税:对于持有或转让动产和不动产课税资源税和行为税资源税和行为

13、税 资料 无税之国沙特:沙特全国免税,免关税和商业税收,因此很多进口产品价格非常低廉,进口名牌手表的价格大约只有中国内地的一半左右。同时,沙特也不存在个人所得税,在很多普通沙特人的字典里,根本没有任何税收概念。 美国税收体系有世界上最多的税种,达到80种,我国为25种我国税收收入的构成:2008 、税收管理权限、税收管理权限:中央税中央税/地方税地方税/共享税共享税 、按计量标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按计量标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按税收和价格的关系分价内税、按税收和价格的关系分价内税/价外税价外税价内税:税金包含在价格中,故计税依据要含价内税:税金包含在价格中,故计税依据要含该税,计税价格应为

14、含税价格该税,计税价格应为含税价格价外税:税金不应包含在价格中,计税依据中价外税:税金不应包含在价格中,计税依据中不含该税,计税价格应为不含税价格不含该税,计税价格应为不含税价格西方国家的消费税一般采用价外税形式,标价之外西方国家的消费税一般采用价外税形式,标价之外另需支付税收另需支付税收二、税制结构二、税制结构 、单一税制:税制由一类税种构成、单一税制:税制由一类税种构成 、复合税制:税制由多类税,多种税构、复合税制:税制由多类税,多种税构成成 、税制结构:复合税制中哪一种税为主、税制结构:复合税制中哪一种税为主体税种体税种流转税为主体流转税为主体所得税为主体所得税为主体双主体税种双主体税种

15、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 一、效率原则一、效率原则 二、公平原则二、公平原则 返回返回一、效率原则一、效率原则 1、充分且有弹性、充分且有弹性 2、节约和便利、节约和便利 3、中性和校正性、中性和校正性 返回返回1、充分且有弹性、充分且有弹性 充分:是指税收应当满足提供社会所需的充分:是指税收应当满足提供社会所需的适当规模公共产品的资金需求适当规模公共产品的资金需求 弹性:税制设计应能使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弹性:税制设计应能使税收收入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满足财政支出增长的要求。的增长而增长,满足财政支出增长的要求。从价税比从量税更有弹性,所以税制中从价税从价税比从量税更有弹性,所以税制中从

16、价税比重远大于从量税比重远大于从量税原则之间会存在冲突原则之间会存在冲突 2、节约和便利:通过简化税制,提高征管水平、节约和便利:通过简化税制,提高征管水平而降低征纳双方的成本而降低征纳双方的成本强调税种设置具有易征集性、简明性和确定性,这不强调税种设置具有易征集性、简明性和确定性,这不仅给纳税人带来极大的便利,节省税收交纳的中间成仅给纳税人带来极大的便利,节省税收交纳的中间成本,便利税务部门的征管工作,降低征管成本本,便利税务部门的征管工作,降低征管成本 3、中性和校正性、中性和校正性中性:不会因为征税而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不中性:不会因为征税而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不影响消费者的决策

17、。影响消费者的决策。校正性:通过区别对待的校正性:通过区别对待的 税收政策,改变商品的相对税收政策,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而对市场失灵进行校正(例如对污染课税)价格,而对市场失灵进行校正(例如对污染课税) 纳税成本:世行与普华永道近日(2004)联合公布了全球纳税成本的调查报告。在被调查的(地区)中,马尔代夫纳税成本最低,白俄罗斯纳税成本最高。白俄罗斯的公司需缴纳的税额高达利润的186%,且将这些税种成文报交还要耗费1188个小时。中国香港的公司需要缴4项税,共占总利润的29%,纳税共需要80个小时。而这在中国内地则需交纳”47”个税种,占总利润的77.1%,共需要872个小时。调查报告称中国纳

18、税成本高居世界第八: 征税成本:征税费用占税收收入比例约为3-10 二、公平原则二、公平原则 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相同横向公平:相同“境遇境遇”的人缴纳相同的税收的人缴纳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不同纵向公平:不同“境遇境遇”的人缴纳不同的税收的人缴纳不同的税收 1、平等竞争原则:为经济主体创造平等竞、平等竞争原则:为经济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消除垄断或者客观条件优越争的环境,消除垄断或者客观条件优越资源税、遗产税的设计遵循该原则资源税、遗产税的设计遵循该原则 2、受益原则:谁受益,谁纳税每个纳税者、受益原则:谁受益,谁纳税每个纳税者根据他从公共服务中获得利益的水平来相根

19、据他从公共服务中获得利益的水平来相应纳税,即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与他从应纳税,即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与他从政府中获得的收益相等。政府中获得的收益相等。合理性:与私人产品相同,有收益,就要付出合理性:与私人产品相同,有收益,就要付出成本。税收就是私人享受公共产品的成本。成本。税收就是私人享受公共产品的成本。获益水平的衡量:每个纳税人从公共服务中获获益水平的衡量:每个纳税人从公共服务中获益的水平。但纳税人不会如实申报。益的水平。但纳税人不会如实申报。例:养路费改为例:养路费改为“燃油税燃油税”3、能力原则、能力原则 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确定其应承担的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确定其应承担的税负。税负

20、。 1)客观说:认为应以能客观地观察的某种)客观说:认为应以能客观地观察的某种数量指标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依据数量指标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依据以收入作为衡量个人纳税能力的标准以收入作为衡量个人纳税能力的标准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消费作为衡量个人纳税能力的标准以消费作为衡量个人纳税能力的标准以财产作为衡量个人纳税能力的标准以财产作为衡量个人纳税能力的标准 2)主观说(略)主观说(略)第四节第四节 税收的转嫁和归宿税收的转嫁和归宿 一、税负转嫁一、税负转嫁 二、税负转嫁的方式二、税负转嫁的方式 三、从量税和从价税对需求三、从量税和从价税对需求/供给函数的影供给函数的影响响 四、竞争条件下的税负转嫁和归

21、宿四、竞争条件下的税负转嫁和归宿 五、垄断条件下的税负转嫁和归宿五、垄断条件下的税负转嫁和归宿 返回返回一、税负转嫁一、税负转嫁 (对酒课税的例子)(对酒课税的例子) 纳税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通过变动价格纳税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通过变动价格的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部分或全部地的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部分或全部地转由他人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转由他人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二、税负转嫁的方式二、税负转嫁的方式 1、前转、前转 2、后转、后转 3、混合转嫁:前转和后转的混合、混合转嫁:前转和后转的混合 4、辗转转嫁:转嫁行为多次发生、辗转转嫁:转嫁行为多次发生 5、税收资本化、税收资本化 返回返回三、从量税

22、和从价税对需求三、从量税和从价税对需求/供给函数的影响供给函数的影响 1、从量税:分对消费者课征和对生产者课征、从量税:分对消费者课征和对生产者课征 1)对消费者课征从量税: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对消费者课征从量税: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供给曲线不变供给曲线不变(相同消费量下,(相同消费量下,新的需求曲线的新的需求曲线的价格加上税之后价格加上税之后回到原来的价格)回到原来的价格)2)对生产者课征从量税:供给曲线)对生产者课征从量税:供给曲线向左平移,需求曲线不变向左平移,需求曲线不变(相同供给量下,新的供给曲线的价格减去税之后回到原来的价格)2、从价税、从价税 1)对消费者课征从价税:需求曲线向左移

23、动,)对消费者课征从价税: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供给曲线不变供给曲线不变(相同消费量下,(相同消费量下,新的需求曲线的价新的需求曲线的价格加上税之后回到格加上税之后回到原来的价格)原来的价格) 2)对生产者课征从价税: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对生产者课征从价税:供给曲线向左移动,需求曲线不变需求曲线不变四、竞争条件下的税负转嫁和归宿四、竞争条件下的税负转嫁和归宿 1、例题 2、税负的无关性定理 3、 从价税情况下的竞争市场的税负转嫁从价税情况下的竞争市场的税负转嫁和归宿和归宿 4、小结、小结 5、讨论、讨论 返回返回1、例题、例题 某地对香烟的需求函数为,某地对香烟的需求函数为,Q=2000-200P

24、,香烟的供给函数为香烟的供给函数为Q=200P假设市场是完全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竞争的此时香烟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此时香烟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对生产者课征每包对生产者课征每包2元的消费税,问政府可以元的消费税,问政府可以收到多少税收,税负归宿?收到多少税收,税负归宿?对消费者课征每包对消费者课征每包2元的消费税,问政府可以元的消费税,问政府可以收到多少税收,税负归宿?收到多少税收,税负归宿?2、税负的无关性定理、税负的无关性定理 税负的转嫁和归宿与究竟是消费者纳税还税负的转嫁和归宿与究竟是消费者纳税还是生产者纳税无关,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是生产者纳税无关,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税负的转嫁取决于该商品

25、的供给和需的,税负的转嫁取决于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弹性较小的一方负担较大求的价格弹性。弹性较小的一方负担较大的税负,无弹性的一方负担全部的税负的税负,无弹性的一方负担全部的税负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需求弹性等于供给弹性需求弹性等于供给弹性供给无弹性供给无弹性供给完全弹性供给完全弹性 返回返回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消费者承担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消费者承担较多税负较多税负 p256,14-2DSS税后P2税前P1返回需求弹性等于供给弹性:双方承担税需求弹性等于供给弹性:双方承担税负相等负相等S返回供给无弹性:供给方承担全部税负供给无弹性:供给方承担全部税负SD税前:P

26、1税后:P2返回供给完全弹性:需求方承担全部税供给完全弹性:需求方承担全部税负负,p329,图图13-6SD税前价格=税后价格返回3、从价税情况下的竞争市场的税负、从价税情况下的竞争市场的税负转嫁和归宿转嫁和归宿 和从量税相同,服从无关性定理返回和从量税相同,服从无关性定理返回 P257 工薪税之例工薪税之例劳动的供给曲线,缺乏弹性劳动的供给曲线,缺乏弹性劳动供给无弹性时劳动供给无弹性时S:劳动的供给曲线D税前:P1税后:P2返回4、小结、小结 分析税收负担必须考虑供求弹性,弹性较分析税收负担必须考虑供求弹性,弹性较小一方承担较多税负小一方承担较多税负 如果要定量分析税收负担,必须知道需求如果

27、要定量分析税收负担,必须知道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求出税前价格和税后价函数和供给函数,求出税前价格和税后价格,再将税前价格和税后价格比较,可以格,再将税前价格和税后价格比较,可以定量知道税收分担情况(重复前香烟课税定量知道税收分担情况(重复前香烟课税之例)返回之例)返回5、讨论(交待市场的竞争状况)、讨论(交待市场的竞争状况) 70年代,纽约的地方政治家提出对宾馆住年代,纽约的地方政治家提出对宾馆住房课征房课征21.25%的税收,他们提出,这对于的税收,他们提出,这对于纽约而言是有利的,因为这项政策可以筹纽约而言是有利的,因为这项政策可以筹集到财政收入,而受害者是外地人,试评集到财政收入,而受害

28、者是外地人,试评论之论之 返回返回五、垄断条件下的税负转嫁和归宿五、垄断条件下的税负转嫁和归宿 1、从量税、从量税1)边际成本为常数)边际成本为常数2)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成本递增/递减递减 2、从价税、从价税 结论:垄断者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将税负转结论:垄断者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一样存在税负分担情形嫁给消费者,一样存在税负分担情形第五节第五节 税收和效率税收和效率 一、税收的超额负担一、税收的超额负担 二、税收和劳动供给二、税收和劳动供给 三、税收与个人储蓄三、税收与个人储蓄 四、税收和企业储蓄四、税收和企业储蓄 五、税收和企业投资五、税收和企业投资 返回返回一、税收的超额负担一

29、、税收的超额负担 p267 1 1、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收入效应 2、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 3、税收的超额负担、税收的超额负担 4、税收超额负担的衡量、税收超额负担的衡量 5、小结、小结 返回返回 1 1、税收的收入效应:课税使人们收入降低税收的收入效应:课税使人们收入降低或者使商品价格提高而导致消费量减少,或者使商品价格提高而导致消费量减少,导致的消费者效用水平的降低。导致的消费者效用水平的降低。X1P1P2AOX2BCD总额税:只总额税:只产生收入效产生收入效应,不产生应,不产生替代效应的替代效应的税收,例如税收,例如人头税人头税返回返回2、替代效应、替代效应 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

30、实行征税与不征税、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与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导致消费者效用水平的降低。量,导致消费者效用水平的降低。 返回返回替代效应:替代效应: E1到到E3 的变化代表了替代效应,的变化代表了替代效应, E3到到E2的变化反映了剔除了替代效应后的税收的收入效应的变化反映了剔除了替代效应后的税收的收入效应 p268 15-2E1E2E3甲甲产产品品乙产品乙产品3、税收的超额负担、税

31、收的超额负担 税收的替代效应说明个人应税收而导致的税收的替代效应说明个人应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即效用降低)要大于政府收到福利损失(即效用降低)要大于政府收到的税收(若政府先收税,再通过发放补贴的税收(若政府先收税,再通过发放补贴的方式将收到的税收返还给个人,个人仍的方式将收到的税收返还给个人,个人仍存在福利损失),二者之差即为说收的超存在福利损失),二者之差即为说收的超额负担,或者无谓损失返回额负担,或者无谓损失返回同等税后福利条件下税收收入不同(同等税后福利条件下税收收入不同(p269)E1E2E3甲甲产产品品乙产品乙产品返回返回同等税收收入条件下税后福利不同(同等税收收入条件下税后福利不

32、同(p270)E1E2E3甲甲产产品品乙产品乙产品返回返回4、税收超额负担的衡量、税收超额负担的衡量 如右图,三角如右图,三角形形E1DE0这部这部分利益是纳税分利益是纳税给私人经济部给私人经济部门带来的净损门带来的净损失,但政府也失,但政府也没有得到,它没有得到,它就是税收的超就是税收的超额负担返回额负担返回5、小结、小结 总额税最具备经济效率总额税最具备经济效率总额税:只产生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的总额税:只产生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的税收被称为总额税,他的显著特点是无论纳税税收被称为总额税,他的显著特点是无论纳税人如何改变其经济行为都无法变更其纳税义务,人如何改变其经济行为都无法变更

33、其纳税义务,从而没有替代效应。总额税典型的例子是人头从而没有替代效应。总额税典型的例子是人头税。税。但总额税不考虑个人经济条件的差异,不合公但总额税不考虑个人经济条件的差异,不合公平要求平要求 税收尽量不要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这就税收尽量不要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这就是我们强调税收中性的原因是我们强调税收中性的原因 返回返回二、税收和劳动供给二、税收和劳动供给 p276 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代效应 如下图,如下图,D为劳动的需求为劳动的需求曲线,曲线,S为劳动的税前供为劳动的税前供给曲线,给曲线,S为税后的劳动为税后的劳动供给曲线,即政府对劳动供给曲线,即政府对劳动者

34、的工资收入征收所得税,者的工资收入征收所得税,税率为税率为t。由于纳税,使得。由于纳税,使得劳动的时数由劳动的时数由L1减少到减少到L2,即政府征税对纳税人的劳即政府征税对纳税人的劳动收入产生了替代效应。动收入产生了替代效应。 劳动时数 工 资 率 S S D E E W* O L2 L1 2、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政府征税会直接入效应:政府征税会直接压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压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使其减少闲暇等方从而促使其减少闲暇等方面的享受,为维持以往的面的享受,为维持以往的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而倾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而倾向于更勤奋地工作。也就向于更勤奋地工作。也

35、就是说,政府征税反而会促是说,政府征税反而会促使劳动投入量增加。如下使劳动投入量增加。如下图。图。 劳动时数 工 资 率 S W1 W2 O L2 L1 3、征收比例税率之后纳税人的选择、征收比例税率之后纳税人的选择 个人所得个人所得税对劳动税对劳动供给的影供给的影响取决于响取决于替代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和收入效应的大小应的大小闲暇闲暇收入收入E1E2OCBE3L1L3L2A小结小结 当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个人所得税的当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使得劳动供给增加,当替代效应大于征收使得劳动供给增加,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使得劳动供收入效应,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使得劳

36、动供给减少给减少 在累进税制下,保持边际税率不变(没有在累进税制下,保持边际税率不变(没有替代效应,只有收入效应),增加平均税替代效应,只有收入效应),增加平均税率使得劳动供给减增加(即收入效应)率使得劳动供给减增加(即收入效应) 保持平均税率不变,增加边际税率使得劳保持平均税率不变,增加边际税率使得劳动供给减少(即只发生替代效应)动供给减少(即只发生替代效应)三、税收与个人储蓄三、税收与个人储蓄 1、税收对个人储蓄的收入效应、税收对个人储蓄的收入效应表现为个人由于可支配收入减少,为维持原有的储蓄水平就表现为个人由于可支配收入减少,为维持原有的储蓄水平就必须减少现期消费,从而相对提高储蓄在个人

37、收入或收入增必须减少现期消费,从而相对提高储蓄在个人收入或收入增量中的比重。量中的比重。 2、税收对个人储蓄的替代效应、税收对个人储蓄的替代效应表现为个人由于可支配收入减少,为维持现有消费水平,必表现为个人由于可支配收入减少,为维持现有消费水平,必须减少储蓄在个人收入或收入增量中的比重。须减少储蓄在个人收入或收入增量中的比重。 利息所得税会降低纳税人储蓄的积极性。利息所得税会降低纳税人储蓄的积极性。 如有消费税而无利息所得税,则会增加储蓄。如有消费税而无利息所得税,则会增加储蓄。四、税收和企业储蓄四、税收和企业储蓄p283 1、企业储蓄由一般由折旧费和公司税后保、企业储蓄由一般由折旧费和公司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