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煎饼讲课课件_第1页
山东煎饼讲课课件_第2页
山东煎饼讲课课件_第3页
山东煎饼讲课课件_第4页
山东煎饼讲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山东饮食文化:煎饼2山东煎饼简介*读音读音“煎饼”应该读作jin bing ,“饼”字是轻声,而不应读作jin bng (方言中常读作nin ning )。 *地域分布地域分布 山东全省除胶东以外普遍食用煎饼,在特别是在邳州、临沂临沂、泰安、莱芜、日照、枣庄、济宁、淄博沂源县一带有以煎饼为主食的传统。(胶东以玉米饼子、饽饽为主食。 )3 *种类种类 从原料上看,有米面煎饼、豆面煎饼、玉米面煎饼、高梁面煎饼、地瓜面煎饼等等; 按口味不同,有咸煎饼、酸煎饼、甜煎饼、五香煎饼等等4有关煎饼的历史传说 “煎饼”一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相传孟姜女哭长城,所带食物即煎饼。 (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2、北人此日食煎饼,于庭中作之,支薰火,未知所出。”文中的“此日”指正月七日人日这一天。) 1967年泰安市省庄镇东羊楼村发现了明代万历年间“分家契约”,其中载有“鏊(ao四声)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由于“鏊子”的出现,可以确知,最迟在明代万历年间明代万历年间,现代煎饼的制作方法就已经存在。 山东煎饼最初源于泰山,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5传说一1、有人认为诸葛亮生于临沂,未为家乡做出贡献而写诗讥讽:生在琅琊郡累死在西川赤面愧故土常持羽扇煽其实这是误解,临沂人临沂人的主食煎饼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发明的。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兵微将寡,常被曹兵追杀,一次被围在沂河、湅河之间,锅灶尽失,而将士饥饿困乏,诸葛

3、亮便让伙夫以水和面粉为浆,将金(铜罗)置火上,用木棍将米浆摊平,煎出香喷喷的薄饼,将士食后士气大振,杀出重围,当地人也习得此法做食,但铜罗昂贵,且易开裂,人们便以铁成罗状的煎饼烙。从此煎饼在沂蒙大地上流传至今 *公元181年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6传说二 很久以前,东蒙山住着巧珍和田壮一家。 田壮因帮助邻人写诉状,打官司,得罪了当地恶霸王洪三,被关进山间大牢,并告诉巧珍:只准送笔墨纸张,不准送饭,关他七七四十九天。 巧珍在梦中梦见蒙山蒙山娘娘,说:“我传授你个法子:你把小麦磨成糊子,在烧热的石板上摊成饼,不就像纸?再把大葱作笔,豆酱当墨,还愁您的夫君没饭吃?” 巧珍照此去做,

4、果然灵验,而田壮也平安出狱,后发愤苦读,背着巧珍摊制的煎饼考上了状元。 巧珍为报答蒙山娘娘的恩德,热心地给四邻八舍传授煎饼技艺,摊煎饼在八百里沂蒙沂蒙传开了。 巧珍因发明煎饼,被沂蒙山人供奉为“煎饼老奶奶”,煎饼由此又称“状元饼”。 7煎饼的制作 制作工具制作工具 【鏊子】 :上表面平整光滑,中心稍凸,下有三足作为支撑 【油擦】 :俗称“油搭子、油布子”,用布缝制成,为防煎饼粘连鏊子揭不下来,摊制煎饼前,先用油擦擦涂鏊子。 【舀勺】:把面糊舀到鏊子上。 【筢(pa二声)子】:通常是竹制为多,手持用来推动面糊,使面糊均匀的涂抹在鏊子上。(用手拖曳筢子涂抹面糊的过程称为“摊”。 ) 【铲子】:山东

5、有些地方称“抢子”,用来沿鏊子边把摊好的煎饼抢起揭下。 8煎饼的制作过程煎饼的制作过程 20年代末作家王统照在他的小说山雨中,对他家乡诸城一代农村妇女做煎饼的技艺,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圆鏊子底下的火光很平静温柔地燃着。这中年的女人有她的久惯的手法,一手用木勺把瓦盆的小米磨浆挑挑起来,不能多也不能少,向灼热平滑的鏊子鏊子上倾下。那一只手迅疾地迅疾地使一片木板(即俗名“煎饼筢子”)将米浆摊摊平,恰巧合乎鏊子的大小。不过一分钟,摊浆,揭饼揭饼,马上一个金黄色的煎饼叠在身左旁秫秸制成的圆盘上面。她更时时注意添加鏊子下的燃料,使火不急也不太缓,这样才不至于焦,不熟。910 目前煎饼的制作多用机器,有产量

6、大,节约劳动力等好处,但味道却不如从前,也失去了一定的乐趣。全自动煎饼机11煎饼的营养价值 1.健脾养胃促进消化 ,含有蛋白质,粗纤维,碳水化合物,对吃腻了大鱼大肉的现代人来说,就是一种健康食品 。 2.增强牙齿咀嚼能力。因为煎饼的硬度和韧性都高于馒头及其他主食品,长期食用煎饼,能够锻炼牙齿功能。 3.美容。吃一块煎饼整个脸部肌肉都在动, 能使脸部肌肉得到锻炼,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减缓衰老增加面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美容。 12有关的诗赋与书籍 清代蒲松龄蒲松龄煎饼赋煎饼赋:“溲含米豆,磨如胶饧,扒须两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乃急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卒律葛答,乘此热铛,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于俄顷,圆于望月,大如铜铮,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 这段记载将煎饼的详细制作过程写出,与现代制作方法一致。13有关的俗语、民谣 临沂临沂一带上学的孩子有句趣话:“麦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