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 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解析:答此题首先要区分开“理趣”和“情趣”这两个概念。“理趣”指
2、用生动具体的形象传达一个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诗人借助诗中的形象, 把所感所悟传达出来, 既富有情趣,又深刻隽永,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情趣”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和趣味,即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考生作答时要抓住词中重点字、词语来分析。答案: (1) 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是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但“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因为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的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 对春逝的惆怅意绪。(2) 结句 “梦里寻春去”语淡
3、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 ( 现实世界中) 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2.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 节选 )( 唐 ) 王 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 深(宋 )周 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 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答:(2) 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答:答案: (1) 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
4、写的是静景。(2) 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 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送春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注上林:即上林苑,本是汉代长安附近的著名宫苑,这里代指唐代长安。(1) 杨诗中出现了两类赏春的人,他们分别是O诗中所描绘的新春景象是。(2) 王诗表达了怎样
5、的情思?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3) 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 杨诗重在描写,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细节,歌颂了早春的美丽。B.王诗重在议论,以生动的词句、明丽的意象,表达对春天的认识。C. 杨诗意在表明诗人应细心观察生活,诗歌应反映大众的思想感情。D.两诗均寄情于景;杨诗用了反衬的手法,王诗则以尾句直接抒情。答案: (1) 诗家( 或“诗人”) 看花人 ( 或“其他人”) 刚刚吐出嫩黄的幼芽尚未全绿的柳枝。(2) 表达了惜春之情和留住美好事物的信念。暮春三月,春花已败,但仍有新花开放;代表着春天到来的燕子日日在檐下飞来飞去;痴情的子规鸟半夜还在鸣叫:它们在共同努力,想留住那
6、将逝的春天。 选D A项,“杨诗重在描写” “丰富的细节”错。B项,“重在议论” “明丽的意象”错。C项,“诗人应细心观察生活,诗歌应反映大众的思想感情”错,杨诗强调的是诗人应 敏感,超前,不随大流。4.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春雪(唐 )韩 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村居( 清 )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 同是描写春天,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说明。答:(2) 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请从两诗中各找一字分析其妙处答:答案:(1)地点不同:韩诗写庭院,高诗写野外。时
7、间不同:韩诗写初春,高诗写盛春。天气不同:韩诗写雪天,高诗写晴天。景物不同:韩诗写雪、草(芽),高诗写草、莺、杨柳、儿童、纸鸢等。(2) 韩诗: “惊”字,表现了作者初见草芽时的惊讶与喜悦。 ( 或: “嫌”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雪,暗写人,表达了盼春早来的急切之情。) 高诗:“醉”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杨柳,暗写诗人,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陶醉。( 或:“忙”字,表现了儿童急切的心情,同时也描绘了一群儿童放风筝的热闹场面;“拂”字表现了杨柳枝条的柔媚多姿。 )5.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唐 )李 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春夜闻笛(
8、唐 )李 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1) 这两首诗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具体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答:(2) 两首诗都写了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答:答案: (1) 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而春夜闻笛抒写的是迁客的归怨。(2)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前两句写色( 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 ,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春夜闻笛借大雁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来反衬诗人不能北归的遗憾和怨愁。6.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调笑令( 唐 )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
9、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调笑令( 唐)韦应物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1) 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2) 戴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答:解析:戴诗写边地生活, “愁绝”为一篇之骨,也是全诗的眼睛,很容易看出诗作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之情。而“边草”“雪晴”“明月”“胡笳”皆为意象,寓情于景。写这些景象都是为了烘托彰显“守边之愁”,写来恰似无声胜有声,更能形象地表达感情。韦诗将反复重叠的句式与诗的内在情绪、节奏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答案: (1) 同:都
10、是边塞诗。异:戴诗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韦诗通过刻画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马的形象,表达出一种迷惘、悲壮、忧虑的复杂情绪。(2)起兴。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 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烘托。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 兵士静夜思归的心境。( 或顶真、反复。“明月,明月”,增强了抒情色彩,再强调一下月色,望月思乡的中心更突出了,感叹之情溢于言表。)7.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山雨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
11、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1) 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答:(2) 两首诗都描写了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答案: (1) 此诗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两句作者的惊异之情作铺垫。(3) 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景色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在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或者: 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何诗则直抒胸臆 与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写了诗人雨前的心旷神怡、雨
12、中的喜雨、雨后的“奇”雨之情。8.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采莲曲( 唐 )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词( 唐 )张 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1) 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答:(2) 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答:解析:第(1) 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应重点关注两首诗的三、四句。第(2)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两首诗都是先景后人、以景衬人,这一相同 点不难看出;白诗采用了细节描写(“欲语低头笑”),也属显而易见,较难的是张诗后两句采
13、用了白描手法。答案:(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 (或“多情”)、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 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勇敢的采莲姑娘。(2)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答“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2019-2020年高考语文古典诗歌基本常识复习教案新人教版人教版教学目的:掌握古典诗歌的最基本的常识,为阅读古典诗歌作准备。教学时数:1节一、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
14、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译文】远远的牵牛星,灿烂的织女星。举起柔美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一整 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雨下。河汉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一条又清又浅的河, 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注解:周郎:三国时东吴的大将周瑜。铜雀:即铜雀台,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二 乔: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诗意: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
15、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称的诗体,产生较早,每篇字数可多 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各体,后世使用五、七言的较多。和近体 诗的区别看下表: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字数、句数无规定(五百、七百较多)字数固定、句数固定二平仄没后要求平仄声调固定押韵比较自由位置固定对仗比较自由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时间划分唐朝以前唐朝以后二、掌握律诗和绝句的知识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对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
16、(对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颈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末联)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鹏鹊飞。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为八句。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 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 绝,也偶有六言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相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两句。 这一诗体灵活轻便, 适意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因而为诗
17、人普遍使用, 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辑录唐人绝句万首之多,约占现存唐诗总数五分之一。三、小结古体诗古体诗乐府诗 理诗近体诗Y、绝句第 2 讲 把握意象、教学目的:能够把握古典诗歌的常见的意象,做好读诗的第一步: 2节第 1 课时、习题试做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溪亭 (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 分 )答案: ( 1 ) 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 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2) 请结合全
18、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 分 )答案: (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 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赏析: 在诗歌中,如果能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诗人的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从思想上受到感染,艺术上得到享受,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两个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诗正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首联破题。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
19、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读起来,似有恬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味,又觉不然。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馀思”,是指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同那种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本质的区别。 不了解首句所要表达的意图,就会把全篇看成单纯写景之作。只有真正领悟到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才能透过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诗人的悠悠孤愤和高洁品格。这种破题法,既无“突兀高远, 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 诗家法数律诗要法) 的气派,也没有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是语淡辞婉,直叙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韵。颔联紧承一二句。“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
20、一弯洁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 “微风酒初醒”, 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与上联“馀思”呼应。 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 “馀思”萦绕, 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不正说明他感慨至深吗!颈联写诗人举止。“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闲坐数流萤”,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不难看出,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注家评曰:“此联本平,然用穿、数二字,便觉精神振竦,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是也。”足见诗人用字之工。末联写景。“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21、” 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 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 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 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通观全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情韵深长, 颇具特色。二、知识梳理诗歌中的形象,我们又称之为“意象” 。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 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诗人的抒情
22、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即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由此可将诗歌中的形象分为四类:(一)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二)事象,事象即动作形象;(三)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四)景象, 景象即景物形象。在古典诗歌中最为普遍与常见的就是后两种。因此,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
23、,意象所体 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准确理解修饰词。客观物象是没有情 感倾向的,诗人让客观事物“皆着我之色”后便蕴涵了丰富情感。诗人着我之色往往更鲜明体现在某些描写景物的修饰语上,使景物带有倾向色彩。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曲中的藤、树、鸦、桥、道、风、马,除鸦有特定意象外,其他看不出情感倾向,但分别用枯、老、昏、小、古、西、瘦等一系列带有倾向色彩的词修饰后
24、,藤是干枯的毫无生气,树是衰朽残败,鸦是傍晚暮鸦,桥是狭小少人经过,道是荒凉古道。曲子通过描写富有特征 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物象变为有倾向的意象,整个融入萧条荒寂之中,意境顿生,以概括 而巧妙的艺术构思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效夕阳图。三、布置作业结合诗句内容(可以选取其中一联)分析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答:颈联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选取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四种景物,这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渲染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
25、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颔联,借写一去不返的流水和回巢栖息的暮禽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来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归隐的决心。第 2 课时一、复习1、 什么是意象2、 十类意象的常见意义二、方法点拨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答题步骤是: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是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形象的意义是什么?如, xx 年广东卷第10 题第 1 小题: (诗歌见前)诗人运用了哪些反应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
26、情感?答题参考要点:用“日暮”即落日, “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 (回答是什么形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回答形象的具体特征)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回答形象的意义)三、关于意象的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27、,然后回答问题。江汉 (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要求就诗中二三联所用的“片云”、 “孤月” 、“落日” 、 “秋风”几个意象,来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诗意: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在这里, “片云”
28、“孤月” 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落日” “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横空老鹤南飞云,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艘:小船。海幢,即海幢寺( 1 ) 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 “望”两个方面回答。 ( 3分(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 3 分)答案: ( 1 ) 晚: “归艘” “钟声”望: “江”“青山”“远帆”“空”“老鹤”(2)诗人运用了比拟手法,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任何关系,一个“带”字, 把无
29、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不仅写活了老鹤也写活了钟声,从而使整首诗歌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春 ( 北宋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这首诗既有“残花”、 “子规” (杜鹃)一类的意象,又有“燕子”、 “东风”一类意象,诗人究竟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赏析: 这首诗写暮春三月的景象。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
30、充满凄凉的美感。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这首诗的子规(杜鹃) 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思考: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什么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什么东西为诗歌的主要意象。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 “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办法】北京市行政调解办法
- 2024年油厂柴汽油销售合同范本
- 《物流成本管理》教案
-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专题练习(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宾馆装修合同协议模板
- 《统计学》课程教案
- 高效率法律服务的需求增长
- 《古农书概述》课件
- Spiramycin-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Sodium-phosphite-dibasic-pentahydrate-98-di-Sodium-hydrogen-phosphite-98-生命科学试剂-MCE
-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 精通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英语 Unit 3 单元知识点小结
- 名字的来历-完整版PPT
- 公路新建工程标准化质量管理手册
- 大象版2022-2023三年级科学上册3.2《溶解与搅拌》课件
- 《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
- 气候影响着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ppt课件
- 建筑工程项目劳务实名制管理方案
- 顶管及盾构施工技术及特点(62页)
- 幼儿园中班语言《啪啦啪啦-碰》微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