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轼诗词中得到的启示_第1页
从苏轼诗词中得到的启示_第2页
从苏轼诗词中得到的启示_第3页
从苏轼诗词中得到的启示_第4页
从苏轼诗词中得到的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文学史论文从苏轼诗词中得到的启示【摘要】苏轼由于绝高的才情和超迈的气度,在文学领域创获颇多。诗开宋调,文倡复古,成一代之大观,其词亦于传统词风中另立别调,开后世词坛之风气。接下来我将通过对苏东坡人生履历的不同时期所作的诗词文章的理解,体会苏东坡人生境界中的丰富内涵。【关键词】概况、诗词、人生履历、人生之境一、苏轼的概况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苏轼博学多才,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

2、八大家之一。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 “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苏轼在绘

3、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其所作画常有奇想远寄。作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二、苏轼诗词中的八个阶段一、渑池老寺、雪泥鸿爪(1037-1068) 在宋仁宗治世的最后几年,苏轼得到了“贤良科”三等的光荣出身,名震天下,成为一颗璀璨的新星。在这种宽厚谦逊的君主和敢于担当的大臣的理想配合模式造就的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苏轼开始了他的仕宦之途。英宗时期,仕途依旧平顺。不过治平二年妻子的去世、次年父

4、亲的去世,一连串亲情的打击,使得作者更加珍惜自己才华相当,荣辱与共的兄弟。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何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该诗首联,依七律,本应对仗,苏轼却用单行之句,可见其豪放本色。鸿雁已经不知去向,留下的痕迹也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失去其物质的寄托,僧死壁坏,题诗不见。苏轼从这偶然留下的痕迹中引起往事的鲜明记忆,并在最后还不忘提醒弟弟来共享这记忆。人生无常,在世上的行踪也是飘然不定的。留下的痕迹终会消散,但只要有人尚能珍惜那些回忆,便拥有了人世间的温馨。使我不由想起熙宁九年作者所做,“但愿人长久,千

5、里共婵娟。”二、变法风潮、宦海沉浮(1069-1079) 熙宁二年,苏轼守丧结束归京,王安石主持的变法拉开序幕。因上书拟进士对御试策得罪王安石,被迫请求离京外任。仕途不意,黯然离京。 龟 山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 飘荡的生涯中,时隔多年遇旧景,不免感觉物是人非。以僧人静卧庵中,闲散自在,初见白发,映衬自己仕途漂泊,一事无成,而自己却日益衰老。以古迹的荒废,引出古今兴亡之叹,映衬自己的沉浮和身边环境的变化。闲僧与故垒,在飘荡的人生经历中,又多了一层的反思和感悟。时间的流失对于动者、静者都是一

6、样的。两具不易,却也不能互相代替,苏轼固然还要继续自己的仕途,东去如水;老僧也还要静卧庵中,不动如山。三、乌台诗案、东坡闲居(1079-1084) 熙宁七年至九年,王安石受“新党”内部少壮派的打击,被迫罢相。“新政”变成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圣政”,元丰二年,蔡确担任参知政事,为维护“新法”、安定人心,联合御史台长官李定,弹劾苏轼特语讥讽朝廷,苏轼被拘捕入京,关押在御史台审理,所以这场震惊朝野的文字狱史称“乌台诗案”。 经过众多亲朋好友、旧党群僚的群起营救,以及皇帝的爱才之心,苏轼免去死刑,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其他与之相关的人也受到了相对缓和的惩罚。苏轼也进入了生平的第一次贬谪生涯。在黄州的时候,苏

7、轼耕种自给、养生自保、著书自见、文学自适、韬光养晦;过上了闲适自在的居士生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并不在历史教训上展开,而是由凭吊古战场的雄伟景象,进入对创造壮举的英雄的缅怀。在词的下片,作者着力刻画了一个少年得志、雄才大略而又风流儒雅的将军,表达了由衷的追慕之情。加上小乔的陪衬,是的作者不由想起了年近半百的自己。“乌台诗案”以来,自己除了早生华发外,一

8、无所成。面对着壮丽山河不由思绪乱飞,故国神游,觉得自笑多情。虽是无奈多情,却仍有尚未泯灭的志气。同时该首词也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4、 身行万里半天下、元佑党争起又落(1084-1088) 自元丰七年离开黄州,到元丰八年末再次登上京师政治舞台,苏轼有一年半以上“投老江湖”的长途漂泊。元丰八年,神宗去世。司马光任相,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尽废新法。苏轼作为“旧党”一员,仕途进入飞黄腾达的阶段,担任翰林学士,掌管“内制”。但由于在对待新法废除程度上,苏轼与司马光产生了分歧。元祐元年,司马光病逝,“旧党”分裂,出现了历史上分别以程颐、苏轼为代表的“洛蜀党争”。后苏轼被迫请求外任,于元祐四年出知杭州。惠崇

9、春江晓景二首(选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元丰八年底,作者抵达京师所作。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摆脱了一般题画诗用文字再现画中景,然后在发表评论或抒发感受,而是体会到画意后,进行巧妙的生发,使诗歌成为画意的再创造。作者以花竹春草为背景,以鸭子吸水传递一份春意。“春江水暖鸭先知”,以鸭子对水温的感受来表达春天的来临,生动而富有情趣。苏轼充分发挥文字的长处,使得画意更加活泼的表达。而这部作品的创作,也体现了作者仕途回升,重新得到重用时内心的欢畅与激动。5、 再醉西湖雨、宦海亦沉浮(1089-1093) 元祐四年,苏轼出知杭州。这是他第二次任职“东南第一州”,

10、并主持修建“苏堤”,治理西湖湮塞。治湖有功的苏轼职满归京,当时太皇太后打击新党人士,苏轼为避嫌,先后在颍州、扬州外任。所以有人说苏轼“一生与宰相无缘,到处有西湖作伴”。 不到半年的时间,苏轼被召回京师,参与郊祀大典,进官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这是他一生最高的官职。因兄弟二人皆居高位,被御史们不断弹劾“川党太盛”,使他不安于朝,连请外任,获知定州。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到处相逢时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此诗为元祐四年苏轼带杭州任不久。如此渺小的个体在多年飘荡的过程中,居然能重逢,简直是一个奇迹,足可快慰人生。因为这重逢的喜悦,使得作者“雪泥鸿爪”的人生中

11、带有欣慰的气氛。十五年前的西湖之雨,雨滴飞溅船板上的情景,重现在眼前,令人陶醉。人生飘荡多不易,可是作者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的在人生中感知奇迹、感知温馨。离开京城的作者,并没有减少他对人生的热恋。6、 流放天涯海角、文宗永眠常州(1094-1101) 元祐七年,哲宗亲政。元祐大臣的内部党争使得哲宗丧失了好感,自元祐九年开始,哲宗揭开了打击“元祐党人”的序幕,苏轼、苏辙两兄弟作为蜀党领导者,不可避免的遭受严厉打击。绍圣元年,谪命一连无改,将苏轼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仍惠州安置。绍圣四年,苏轼最终被贬至琼州別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后,为打击章惇领导的政治势力,元祐旧党得以重获启用。而六十六

12、岁高龄的苏轼最终在长江上病倒,最终在常州晋陵县溘然长逝。最终由苏辙安置在汝州郏城县小峨眉山。千秋岁次韵少游岛边天外, 未老身先退。珠泪溅, 丹衷碎。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能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 这是苏轼生平的最后一首词作,一首豪放词作。是对沉溺于悲痛的门下弟子的教诲,也是自己一生政治气节和人生态度的字白马,是“贬谪文化”最强音。虽然被认为罪大难容,虽然君主的惩罚如此严重,但是自己的气概节操仍值得坚守。即是赦免的君恩犹可期待,自己的一贯主张也绝不会改变。如果政见不被采纳,就乘着小船如此漂流于大海之上,绝

13、不屈服。苏轼没有被现实的贬谪打击所摧垮,也不回避严酷的政治环境,他直面惨淡的人生,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肯定自我的操守,坚强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3、 苏轼的人生之境 苏轼自觉肩负起文人对文学的担当,一改五代“柔糜绮艳、绸缪婉转”的词风,使词摆脱了消遣娱乐、佐欢佑酒的的工具,开创了豪放词派,对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常常用词来表现诗的传统题材,以词来言志、咏怀、探究人生的意义,表达哲理的思考。 苏轼的政治生涯,可谓是宦海多沉浮,一生整体而言经历三起三落。我们的作者虽偶有失意消极的心态,但大多时候,我们的作者总能以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去感知世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发现人生中

14、不易的温馨。如: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仕途的挫折并没有让我们的作者失去自己的人生的志向,在作者离京任职过程所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我们的作者“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何等的威武雄壮,意气风发!“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心中迫切渴望能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家驰骋疆场,奋勇杀敌以建立功名的宏伟壮志。苏轼秉承“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立身原则,坚持以清流自任的轻世情节。苏轼一生都处于激烈的新旧党争中,他始终抱道而居,不为世俗左右。在朝时敢于抗颜以争,在外时亦能够不改初衷,慎独而抱道一也。苏轼在被贬地方任职时,始终没有将自己仕途失意的失落情绪带到自己的管理工作上。坚持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肩负起养育一方百姓的重担。密州、杭州、扬州等地,苏轼任职期间在政绩上均有一定的成就,治下政治相对清明、社会秩序较稳定,人民生活安乐。如:作者在密州任职时,政绩斐然,否则怎会出现“为报倾城随太守”的盛况?苏轼的个性不仅仅豪放,而应称之为“豁达宏通”。一是当下安顿的态度;二是无往而不乐之境;三是放达与执着。当下安顿的态度,不仅有利于对所处之地的适应,还把人生看成了一个循环往复、悲喜相糅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