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八上诗词鉴赏_第1页
苏教八上诗词鉴赏_第2页
苏教八上诗词鉴赏_第3页
苏教八上诗词鉴赏_第4页
苏教八上诗词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八(上)诗词鉴赏一春  望   唐 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破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深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4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思念家乡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言明春望

2、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5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一个“望”字中;后四句抒怀,一个“搔”的动作(细节)将一位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6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7“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

3、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8诗中的“草木深”表面上是写春天来临,草木繁茂,实际是写都成沦陷,草盛人稀,荒凉萧条的社会现状。9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0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11分析“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中所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12对这首诗的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城春草木深”是说国家虽残破,但山河之美依然存在。暮春时节的京城依然草木葱绿,生机盎然。花草的鲜艳与社会的破败形成对比。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周围的环境事物与自己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了。C“烽

4、火”原指古代边境上遇到敌情而升起的作为警报的烟火。这里喻“战争”。D“家书抵万金”中极言战时收到家书之不易,而并非家书价值抵万金。13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题“春望”,意为春天磴高远望而有所感。B诗的前四句即景生情,抒写忧国情怀,战争已将一切美好的东西破坏掉了,剩下的只是山河依旧。C后四句抒写作者的思愁怀,用家书的不易得到、更短的白求恩发几乎不能用簪子插了进一步空出主题,表达对家的人强烈思念。D这首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句凝炼,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之作。1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5、。                                                  

6、;                     答案:6、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9、抒发了感时忧国、思亲念家的情感。10、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11、“国破”与“山河

7、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圳特区了情感。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氯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12、A  13、C  14、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二泊秦淮   唐  

8、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写景中蕴含凄请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 ;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的泊秦淮: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4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5“烟笼寒

9、水月笼沙”如何理解?6说说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7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作者写此诗的目的。8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个“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年幼无知,又抒发了自己的忧时伤世之感慨。D、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诗中的精品。9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笼寒水月笼沙”,第

10、一句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和水边夜色,渲染了一种迷蒙冷寂的气氛。B、“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点出时间、地点以及人物,与前句的冷寂气氛形成对比。C、“商女不知亡国恨”是一种曲笔,暗示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听唱的封建贵族、官僚。D、“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犹唱”二字,微妙而又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10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B这首诗描绘地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D这首

11、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1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 答案:(1)特点是迷蒙(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4、笼,即笼罩的意思。它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

12、景色,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5、用了互文修辞。(相似的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意指: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滩。6、“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是南唐荒淫误国的陈后主作的歌曲。“犹唱”意义深远,它把读者的思绪由历史而带到眼前的现实,再由现实而推想到将来,富有辛辣的讽刺意味。上句诗的意思是说,如今,正当晚唐内忧外患严重、民不聊生之际,那班官僚贵族们却还叫歌女们唱这种亡国的曲调。7、从表面看,是指责秦淮河边酒楼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因为她们居然在高唱那首不祥的后庭花;其实是指责那些端着酒杯眯着醉眼津津有味地欣赏歌曲的人,即达官贵人之流,

13、亦即他们的所代表的统治阶层“不知亡国恨”。8、C 9、B 10、D 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中,作者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老诗人报效祖国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凉!2这首诗刻画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这首诗是怎样刻画这个形象的?3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14、(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4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是写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后两句是写诗人的梦景。B诗的“诗眼”是“思”,诗人日夜思念着抗击敌人、收复失地,所以他并“不自哀”。C“僵卧孤村”的老翁连做梦也在“骑铁马、跨

15、冰河”,可见其爱国之情是何等强烈。D“风吹雨”既写了眼前的现实生活,也象征南宋王朝在风雨飘摇中的处境和命运。 答案:2、诗人是一年年迈古稀、僵卧在床但仍满怀雄心要收复北方失地的英雄形象。直接描写僵卧在床听风雨的形象,主要用形象的语言描写心理活动,表现其雄心壮志。3、D   4、  A 四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

16、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5表

17、现诗人的英雄气概与舍生取义的生命观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情感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昨日”与“眼前”独有的怆然与凄苦。在诗史上堪称绝对、绝唱的这两句诗是: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7.“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

18、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8.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D.这是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9.写出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并举一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答案: 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

19、水中雨打的浮萍。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4、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再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表现了作者生前无愧,死后无憾,光明磊落,浩气长存的伟大的民族气节;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忠心为国的一片丹心。)7、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是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8、 D(颔联) 9、 (略)举例如岳飞、邓世昌、朱自清等。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0、;唐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1写“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意境相反的送别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全新角度阐明对离别的看法,饱含友情,让人胸襟豪迈爽朗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形容人们在世界各地都有知心朋友,虽然远隔重洋,却如近邻一样亲近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

21、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本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相似。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2、60;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5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D这首诗,

23、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6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

24、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7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8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答案:4、D5、B 6、B7、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8、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六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以

25、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然前途坎坷不畅,也不忘报国情怀,后人也常用来比喻老一代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句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2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3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

26、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寄托了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4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5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 )7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

27、,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9. 选出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10. 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C.“落红”

28、含义有三: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11.请写出一句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相同含义的诗句(或名言,成语)。12读了本诗,你对人生的价值有哪些思考? 答案: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言之有理即可)5、略(

29、言之有理即可)6、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7、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归隐离京,仍然要像落花变春泥一样对社会、对国家尽心尽力。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炽热的爱国热情。(后两句用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尽自己的责任。境界高远,比喻精妙。)9、D 10、C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2、略 七望 岳 &#

30、160;唐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远眺泰山的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近望泰山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细看泰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望岳产生登岳的句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诗人胸怀崇高理想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

3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5品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涵的人生哲理。6对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十分有情。C、“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

32、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7这首诗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早年的作品。8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岱宗:即泰山造化:天地,大自然;集中,聚集未了:未尽,没完阴阳:山北山南   决眦:裂开眼眶   会当:定要;登。9这里描写的泰山之美,是自然造就还是人工美化,从哪个诗句中可以表现出来?10“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之高;“荡胸生层云”写出了诗人望岳心情的激动;“会

33、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诗人面对岱宗引发的畅想和宏愿。(3分)11解释下列句子中“绝顶”的不同含义。会当凌绝顶。(最高峰)晓云绝顶聪明。(极端,非常 )吴老师博学多才,可是才30多岁,头顶上的头发就掉光了,同事们开玩笑说他真是聪明“绝顶”。( 指头上没有头发 )12第一联诗人写远望泰山东省的整体形象,是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的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雄伟形象。第二联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秀丽),是虚写;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第三联诗人抓住了层云、归鸟这两个景物细致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第四联的深刻含义是:既蕴含了诗人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

34、也蕴含了他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以及实现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答案: 3、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计2分;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4、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5、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6、A 9、是自然造化,从“造化钟神秀”中可以看出。 八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

35、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点明游行时间和地点的句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从动物(俯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植物(仰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直抒胸臆,既点明春行,又照应春行的地点的句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春”为着眼

36、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37、60;                                                 

38、60;    4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5本诗写了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6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7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句是:()、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的是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风光的喜爱。、三四句中

39、,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动词,勾画和渲染了一幅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的动态画面。、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40、0;                                         8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41、;)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9. 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莺”、“ 绿杨”、 “暖树”、 “新燕”、 “乱花”、“ 浅草”、“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10. 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钱塘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钱塘湖美丽春光的

42、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答案:2、3、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评分标准:能抓住“乱花”、“浅草”进行赏析的给1.5分;能抓住“浅欲”、“才能”或

43、“迷”、“没” 进行赏析的给1.5分。能全面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赏析,语言通顺的给3分。答得不完满的酌情扣分。4、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5、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6、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尽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是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7、C  8、 D10、C九登飞来峰   北宋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第一句用夸张突

44、出塔高的气势,为后三句诗张本。因塔高千寻又立在峰顶,才有站在塔顶看日出的说法。也才不怕“浮云遮挡观日的目光”。其中包含:“要想头脑清楚目光远大,就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4表明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锐意进行变法改革时的抱负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写出登飞来峰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45、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5对此诗理解有误的是:()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风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C、这首诗后两句表面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是说自己站的高看的远,不怕阻挠。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

46、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6阅读王安石登飞来峰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B、第二句通过听说鸡鸣时,在塔上可见到旭日东升的具体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C、前两句在铺垫的基础上,诗人自然地流露出,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的深刻哲理。D、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从抽象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深奥的哲理。7.下列各句中的“寻”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中 “寻”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A.闻

47、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D.掘地深逾寻丈。8.写出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句意思相同或相似的诗句(或格言、成语)。答案:2、既是实写,又是比喻。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5、B  6、A 7、D(古代长度单位) 8、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 十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

48、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及形势。现在形容反动势力猖獗一时的情况,以及所造成的紧张局面的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 ;表明战斗的激烈惨状的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赞叹壮士报国的志向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诗人在诗中借军中将士的口吻,表达自己忠君爱国的心愿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此诗以时间为序,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战斗场面,后四句写夜间袭击敌人的情景。3此诗描写战斗的场面,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选用黑、金黄、红、紫等色调浓艳的词语,极力渲染浓重悲壮的意境:也用了压

49、、摧、凝等动词努力烘托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4诗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隐喻敌人势力的强大与猖狂,以甲光向日金鳞开隐喻将士的英勇不屈。5第一句用“黑云”比喻什么?6 诗中用“燕脂”、“紫”的颜色表达怎样的情调?7“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不起”是什么意思?8 前六句与后两句的情调有所不同,试作分析。9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极其简洁的方式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调。B、“黑云”两句就勾勒出这样的画景: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示了不可侵犯的气概。C、“半卷”两句先以“半卷红旗”写趁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感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个“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是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