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训练案(教师版)_第1页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训练案(教师版)_第2页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训练案(教师版)_第3页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训练案(教师版)_第4页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训练案(教师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格高韵远”的北宋来词(二)训练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北宋后期词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2、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境界)的体验、鉴赏,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3、初步了解婉约和豪放词的区别。学习过程1 .阅读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回答问题。(1)词中表示感情基调的是哪一个词?词中表时间的词有哪些?答:表示感情基调的词:春恨。表示时间的词语:梦后、酒醒、去年、初见和当时1 2)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词人选取了哪些景?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明确:楼台高锁,门帘低垂,百花落尽,独自凝立,细雨霏霏,燕子双飞。宿酒方醒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那重重的帘幕正

2、低垂到地。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2 3)词人为何会有这样的孤独与寂寞呢?明确:“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

3、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3 4)下片写相思,相思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明确: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依然是小频初见时的形象,当时她“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字。此处的“两重心字”,还暗示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小it也由于初见羞涩,爱慕之意欲诉无从,唯有借助琵琶美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弹者脉脉含情,听者知音沉醉,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

4、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同意。“琵琶”句,既写出小建(乐技之高,也写出两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也许已经无语心许了。(5)结尾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有何作用?明确:结尾两句不再写两人的相会、幽欢,转而写别后的思忆。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建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彩云,借以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其取义仍从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4 .阅读清平乐(春归何处),回答问题。(1)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答:(1)拟人(或比拟);(2)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

5、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2)说说这首词的主题。答: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5 .阅读踏莎行(雾失楼台),回答问题。词中以写景为主,写到了哪些景?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象征的景?这些景物暗示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明确:楼台、津渡、桃源、孤馆、杜鹃声、斜阳暮、郴江、郴山、潇湘。只有“孤馆”是实景,是郴州旅舍,其他都是象征性的物象。词中的“楼台”并非真的楼台,而只是心目中所向往的一个境界而已。“津渡”是乘船出发的渡口,也是人生出发的津渡。

6、“桃源”更是虚构,是陶潜寓言的男耕女织、无战争无欺诈的世外乐土。“楼台”、“津渡”、“桃源”前后分别缀以“失”、“迷”、“无”,包涵了一种迷惘惆怅之情。“杜鹃声”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春暮,另一是假借其声暗喻“不如归去”。这一意象暗含了归乡之情。“斜阳暮”不止是说一日之暮,还有春暮的意思,尤其是还有人生之暮的悲哀。“杜鹃声”、“斜阳暮”二意象表现了人生无限凄凉的况味。“郴江”二句无理而妙,以象征性笔调深刻地写出了对美好事物不能保有而为命运所拨弄的悲哀。6 .词人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写法?明确:符合其谪贬之人的特殊身份;使得情感表达得含蓄委婉。7 .赏析“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明确:此二句,

7、正面表现羁旅生活。孤处贬地本已寂寞难捱,何况客舍紧紧封闭于料峭春寒之中。更加之以夕阳惨淡,徐徐西下,耳畔传来杜鹃鸟“不如归去”的阵阵悲鸣,这一切岂堪忍受!两句声情凄厉,景物描写注入了浓重的感情色彩。(1)情景交融是本词的最大特色,请试作分析。答: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词人谪居郴州登高怅望时的所见和谪居的环境,但景中有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的情怀。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他谪居生活中的无限哀愁,同时也情中带景。(2)如何理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二句?答:词人在痴痴问询郴江:你本来生活在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欢聚在一起,究竟为了谁而竟自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呢?词人笔下的郴江之

8、水,已经注入了作者对自己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8 .阅读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回答问题。(1)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下片的内容。答: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起闲情愁绪有几许?好象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雨。(2)有人说“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极妙,试作分析。答:词人以“若问”句呼起,随之接连三喻,在叠答中具体形容闲愁情状。三句分别选取颇具江南暮春特征的烟草、风絮、梅雨作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闲愁之多之广,之纷繁杂乱,之缠绵不尽。(3)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寄寓了词人孤寂自守,追求理想的真挚情怀,谈谈你

9、的看法。答:贺铸一生沉于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将政治上的不得志曲笔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豪放词与婉约词的比较:1、两派词人个性不同,关注的对象也不同豪放派词人大多是有着一种英雄情结的人。他们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有着比较远大的抱负。他们也往往是一些情绪化的人,当理想和现实出现落差,就容易愤激。他们多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众疾苦,敢于抨击时政。如韩愈言:“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他们大

10、多是这样的一些敢怒敢恨的怒目金刚。还是举例以说明之吧:第一个豪放大家苏轼,是一个自小就“奋厉有当世之志”的人。仁宗帝读他和其弟的策论,高兴地说“为儿孙得两宰相”。他对治国,治吏,用兵等,都有一整套的见解。若真能得用,未必不为贤宰相。象这样的一个慷慨激昂的人物,你让他去拿腔捏调去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他怎么会甘心?还有辛弃疾,这个孔文孔武的英雄,其文,有其词作证,勿庸赘言。其武,亦冠绝一世:二十起兵,只身擒贼,率众归国,镇抚百姓真可谓辅弼之臣也。这样的人,登高北望,必作收复之想,发而为词,必作金铁之鸣!婉约派词人则多性格冲淡平和。他们大多安于现状,对政治不很敏感。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这类词人

11、往往“风云气少,儿女情多”。风花雪月,儿女情长,是他们笔下经常性的题材。也来举几个例子:晏殊,贵为宰相,其为词虽“不作妇人语”,但也没见有与其身份相称的佳作。欧阳修地位也很高,但平时也喜艳词,甚至为此遭人诬陷。还有南宋的范成大,他面对和陆游辛弃疾同样的时局,而地位也比他们高得远,但是,他除了出使金国写了一组很有现实感的纪程诗外,他的词就没有多少可读的了。这个官阶最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的国家高级干部,其词基本不涉军国之事。一本石湖词十之八九皆游赏宴饮赠答之作。我无意评价这两类人物的优劣,只重在说明,这两类人因性格的不同,其所关注的事情也不同。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区别。2、表达方式不同豪放派词人表达

12、情感多喜欢直截了当,直抒胸臆。有人说苏轼写诗词如“丈夫见客,大踏步便去”,这话很形象地点明了豪放派词人表达情感的特点。以苏轼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好江月!这首词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上片写景,大刀阔斧,气象雄浑,能激起人建功立业之渴望。下片,人我对照,怀古伤今,感慨苍凉!其表达方式也是直截了当的,我们很容易触摸到他跳动的脉搏,甚至在远隔900余年的今天,我们似乎

13、仍能听到他粗壮的呼吸。到了南宋诸人那里,直抒胸臆的特点就更为鲜明了。辛弃疾“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傻子也晓得他在骂谁。他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传宋孝宗读此“颇不悦”。也就是说,即使他也用了典故,也用了隐喻,但表达还是比较简单,比较直接。至于刘克庄“两河萧瑟唯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这哪里是在写词,简直就是在怒骂!与之相反,婉约派词人在表达上就细腻得多。打个同样的比喻,就象女性出门,要反复想穿什么服装,褂子和裤子颜色怎么搭配,描描眉,搽搽粉等。总之是复杂一些。说得具体一点吧,就是,婉约词人多注重技巧,多用隐喻暗示,表达含蓄蕴藉。基于

14、这一点,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就是他们常用的手法。兹以姜夔的名作齐天乐。蟋蟀为例: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侯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首以庾信起兴,庾漂泊异国,写过愁赋,这里引以自况,算是为此词定了个由听蟋蟀而生愁的基调。接着回忆在“铜铺”“石井”这些地方听蟋蟀的往事;接着又用“思妇无眠”来衬托听蟋蟀的悲凉心境。下片,接着写蟋蟀在雨中悲鸣,让离家的人(“侯馆”“离宫”)听来“伤心无数”。接着暗引诗经“七月在野

15、。”,又想起儿时提着灯笼捉蟋蟀的情景。最后回到现实,耳听蟋蟀“一声声更苦”。主题倒还明白,就是一个:“苦”。反复的联想,反复的陈述,说来说去,就这个意思。他的更为有名的暗香疏影,和这都是同一机杼。这首词意思还是明确的。暗香的意思,已经颇费猜测。疏影的主题几乎不好把握。总结一下以姜白石为代表的词家的这类咏物作品,其特点“数言以蔽之”:华丽的文藻,朦胧的主题,跳跃的思维,丰富的联想,剪接的镜头,飘忽的情感。一一就这些吧。反正在我读来,是颇为吃力的。一一这和“大江东去”真是截然不同的风味。当然,早期的婉约词也比较明朗。他们的明朗也和豪放词不同。他们主要表现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十分细致,在表达上往往争一

16、字之巧,竞一句之奇。什么“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什么“三影郎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多是这一路人搞的把戏。3、给读者的感觉不同有人评稼轩词曰:“大声链籍,小声铿锵,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可能是我生性粗豪的缘故,我就比较喜欢读豪放词。读豪放词,我的感觉就象与二三同道,登山临水,举目四望,把酒临风,抵掌快谈。给人以阳刚之美。读婉约词,则如和爱人相对,花前月下,耳鬓厮磨,别有一种阴柔的况味。(当然,我们还可以创设很多情景,来想象读豪放词和婉约词的不同感觉。)三、豪放与婉约词的一些其它问题1、豪放词人也写婉约的东西,婉约词人也会写豪放的作品社会科学的原理和自然科学的公式不一样。自然科

17、学可以以此类推,一理可以代入无穷。而社会科学只能是大致判分,常有特例。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其婉约处,恐怕秦少游、柳永未必能过之。有人说:“苏子瞻有铜琶铁板之讥,然其浣溪沙。春闺曰:彩索身轻常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如此风调,令十七八女郎歌之,岂在晓风残月之下?”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最早提出者,应该是婉约的代表吧?但是,她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我看也够豪的,且不说她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我们说豪放与婉约,从词风来说,是对的,具体到某个个人,就不那么绝对化了。辛弃疾亦可婉,姜白石亦有豪。所谓才人伎俩,深不可测。也说明人的性格是多元的,复杂的。不过各有其主流而已。2、豪放派与婉约派,只有风格的不同,没有高下的区别。沈去矜说:“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于移情,晓风残月,大江东去,体制虽殊,读之皆若身历其境,惆恍迷离,不能自主,文之至也”。不论豪放婉约,只是一种词风,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