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学康学习教案_第1页
细菌学康学习教案_第2页
细菌学康学习教案_第3页
细菌学康学习教案_第4页
细菌学康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第一页,共120页。2细菌细菌是一类是一类(y li)具有具有细胞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胞微生物。第1页/共120页第二页,共120页。3概概 述述 细菌细菌(xjn)(xjn)的形态与结构的形态与结构0101 细菌细菌(xjn)(xjn)的生理的生理0202细菌细菌(xjn)(xjn)的遗传变异的遗传变异0303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0404第2页/共120页第三页,共120页。4一、细菌大小:一、细菌大小: 通常以微米(通常以微米(m)作为测量单位)作为测量单位。二、细菌形态二、细菌形态(xngti): 球菌、杆菌、螺形菌。球菌、杆菌、螺形菌。细菌

2、的形态细菌的形态(xngti)(xngti)与结构与结构0101第3页/共120页第四页,共120页。5细菌(xjn)的基本形态第4页/共120页第五页,共120页。6菌毛菌毛鞭毛鞭毛(binmo)质粒质粒DNA荚膜荚膜细胞壁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膜核蛋白体核蛋白体胞质颗粒胞质颗粒(kl)细胞质细胞质中介中介(zhngji)体体二、二、 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DNA第5页/共120页第六页,共120页。7细菌(xjn)的结构模式图第6页/共120页第七页,共120页。8(1)细胞壁:是细菌的最外层)细胞壁:是细菌的最外层(wi cn),坚韧而富有弹,坚韧而富有弹性。性。 细胞壁的功能:细胞壁的功能:

3、维持细菌固有的形态;维持细菌固有的形态; 保护保护(boh)(boh)细菌抵抗低渗环境;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参与细菌内外物质的交换;与细胞膜共参与细菌内外物质的交换;与细胞膜共同同 表面携带多种抗原决定簇;表面携带多种抗原决定簇; 是鞭毛运动的支点。是鞭毛运动的支点。第7页/共120页第八页,共120页。9革兰阳性革兰阳性(yngxng)(G+)菌:由肽聚糖与磷壁酸组成。)菌:由肽聚糖与磷壁酸组成。革兰阴性革兰阴性(ynxng)(G-)菌:由肽聚糖与外膜组成)菌:由肽聚糖与外膜组成。第8页/共120页第九页,共120页。10第9页/共120页第十页,共120页。1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jig

4、u)聚糖支架聚糖支架(zhji)(zhji)四肽侧链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五肽交联桥磷壁酸磷壁酸(特殊(特殊(tsh)(tsh)组分组分)壁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膜磷壁酸肽聚糖肽聚糖(共有组分)(共有组分)第10页/共120页第十一页,共120页。12第11页/共120页第十二页,共120页。13N-乙酰胞壁酸乙酰胞壁酸N-乙酰葡萄糖胺乙酰葡萄糖胺四肽侧链四肽侧链(因菌而(因菌而已已(r y))-1.4-1.4糖苷键糖苷键五肽交联桥五肽交联桥溶菌酶作用点溶菌酶作用点青霉素作用点青霉素作用点第12页/共120页第十三页,共120页。14肽聚糖(肽聚糖(15-50层)层)细胞膜(双层脂质细胞膜(双层脂

5、质 蛋白蛋白(dnbi)嵌镶)嵌镶)脂质脂质蛋白质蛋白质-1,4-1,4糖苷键糖苷键N-乙酰葡萄糖胺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乙酰胞壁酸四肽链四肽链五肽桥五肽桥第13页/共120页第十四页,共120页。15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jigu)第14页/共120页第十五页,共120页。16肽聚糖肽聚糖(共有(共有(n yu)(n yu)组分)组分)聚糖支架聚糖支架(zhji)(zhji)四肽侧链四肽侧链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jigu)外膜外膜(特殊组分)(特殊组分)脂脂 蛋蛋 白白脂质双层脂质双层脂脂 多多 糖糖特异性多糖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核心多糖脂脂 质质 A A第15页/共120页第十六页,共

6、120页。17第16页/共120页第十七页,共120页。18N-乙酰胞壁酸乙酰胞壁酸N-乙酰葡萄糖胺乙酰葡萄糖胺-1.4-1.4糖苷键糖苷键四肽侧四肽侧链链脂蛋白脂蛋白第17页/共120页第十八页,共120页。19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jigu)模式图脂质脂质A A内毒素内毒素核心核心(hxn)(hxn)多糖多糖特异性多糖特异性多糖(du tn(du tn) )第18页/共120页第十九页,共120页。20第19页/共120页第二十页,共120页。21外膜外膜肽聚糖(肽聚糖(1-3层)层)细胞膜细胞膜脂质脂质蛋白质蛋白质脂质双层脂质双层脂蛋白脂蛋白脂多糖脂多糖(du tn)第20页/共120页

7、第二十一页,共120页。22区别要点区别要点 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组成肽聚糖组成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肽聚糖层数肽聚糖层数 可多达可多达5050层层 仅仅1-21-2层层肽聚糖含量肽聚糖含量 占细胞壁干重占细胞壁干重50%-80% 50%-80% 占细胞壁干重占细胞壁干重5%-10%5%-10% 强强 度度 较坚韧,三维立体结构较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较疏松,二维平面结构较疏松,二维平面结构 磷壁酸磷壁酸 有有 无无 外外 膜膜 无无 有有青霉素、溶菌酶青霉素、溶菌酶 敏感敏感 不敏感不敏

8、感第21页/共120页第二十二页,共120页。23第22页/共120页第二十三页,共120页。24第23页/共120页第二十四页,共120页。25(2)细胞膜:紧贴)细胞膜:紧贴(jn ti)细胞壁内侧,包绕于细胞细胞壁内侧,包绕于细胞质质 外的一层结构。为脂质双层蛋白外的一层结构。为脂质双层蛋白 质嵌镶结构。质嵌镶结构。细胞膜主要功能:细胞膜主要功能:1、参与、参与(cny)细菌内外物质交换;细菌内外物质交换;2、与细菌的能量生成和利用有关;、与细菌的能量生成和利用有关;3、与细菌的生物合成有关;、与细菌的生物合成有关;4、中介体参与、中介体参与(cny)细菌的呼吸及生细菌的呼吸及生物合成。

9、物合成。第24页/共120页第二十五页,共120页。26扩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扩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相应地增加相应地增加(zngji)呼吸酶的含量,呼吸酶的含量,有拟线粒体之称有拟线粒体之称中介(zhngji)体第25页/共120页第二十六页,共120页。27(3)细胞质细胞质: 由水、蛋白质、脂质、核酸、少量糖和无机由水、蛋白质、脂质、核酸、少量糖和无机盐组成盐组成(z chn)的胶状物质。的胶状物质。1、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是细菌合成、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是细菌合成(hchng)蛋蛋 白质的埸所。白质的埸所。2、质粒:是染色体以外、质粒:是染色体以外(ywi)的遗传物质的遗传物质。3、

10、胞质颗粒、胞质颗粒:大多为细菌:大多为细菌储存的营养物质储存的营养物质。第26页/共120页第二十七页,共120页。28(1 1)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为双股环状为双股环状DNADNA。 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2 2)可独立复制,失去质粒的细菌仍能正常存活。)可独立复制,失去质粒的细菌仍能正常存活。(3 3)可通过接合将有关性状传递给受体菌。)可通过接合将有关性状传递给受体菌。(4 4)人工改造的质粒可作为)人工改造的质粒可作为(zuwi)(zuwi)基因工程载体。基因工程载体。质粒第27页/共120页第二十八页,共120页。29第28页/

11、共120页第二十九页,共120页。30 (4)核质:是细菌)核质:是细菌(xjn)的遗传物质。决定细菌的遗传物质。决定细菌(xjn)的的 遗传性状,是细菌遗传性状,是细菌(xjn)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第29页/共120页第三十页,共120页。31第30页/共120页第三十一页,共120页。32(1)荚膜:)荚膜: 是某些细菌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是某些细菌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wzh)。化学成分为多糖或多肽。化学成分为多糖或多肽。荚膜的功能:荚膜的功能: 1、有抗原性,可作为细、有抗原性,可作为细菌鉴别和分型的依据。菌鉴别和分型的依据。 2、抗

12、吞噬作用。、抗吞噬作用。 3、荚膜多糖具有粘附、荚膜多糖具有粘附(zhn f)作用,是引起感染作用,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的重要因素。第31页/共120页第三十二页,共120页。33第32页/共120页第三十三页,共120页。34(2)鞭毛:)鞭毛: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qgun)。可用于鉴别。可用于鉴别和分型细菌,有些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和分型细菌,有些鞭毛与致病性有关。第33页/共120页第三十四页,共120页。35第34页/共120页第三十五页,共120页。36(3)菌毛:)菌毛: 是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是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必须用电子显

13、微镜才能。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cinng)观察。观察。1、普通菌毛:有很强的粘附、普通菌毛:有很强的粘附(zhn f)性,与细性,与细 菌的致病性有关。菌的致病性有关。2、性菌毛:比普通菌毛长而细,一、性菌毛:比普通菌毛长而细,一 个细菌只有个细菌只有(zhyu)1-4根,为根,为中中 空管状结构。可传递细空管状结构。可传递细 菌耐药性质粒等。菌耐药性质粒等。第35页/共120页第三十六页,共120页。37第36页/共120页第三十七页,共120页。38(4)芽胞:)芽胞: 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菌体内(t ni)形成的圆形

14、或椭圆形的小体。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芽胞外芽胞外衣衣(wiy)芽胞壳芽胞壳芽胞外芽胞外膜膜 皮质皮质(pzh)芽胞壁芽胞壁内膜内膜核心核心 芽胞抵抗力强,常芽胞抵抗力强,常以杀灭芽胞以杀灭芽胞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标准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标准;也有;也有助于细菌鉴别。助于细菌鉴别。?第37页/共120页第三十八页,共120页。39一、化学组成一、化学组成二、物理二、物理(wl)性状性状 细菌细菌(xjn)(xjn)的生理的生理0202 细菌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细菌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shq)营养物质,合成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细胞成分并获得能量,同时不断排出废物,完成新自身细胞成分并获得能量,同

15、时不断排出废物,完成新陈代谢,得以生长繁殖。陈代谢,得以生长繁殖。第38页/共120页第三十九页,共120页。40一、细菌一、细菌(xjn)的化学组成的化学组成(1)构成:水(构成:水(80%)、无机盐()、无机盐(P)、蛋白质分、)、蛋白质分、 糖、脂类、核酸糖、脂类、核酸元素元素(yun s):C、O、N、S、H、P、K、Na、Fe、 Mg、Ca、Cl特有成分: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特有成分: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型氨 基酸、砒啶二羧酸、二氨基庚二酸基酸、砒啶二羧酸、二氨基庚二酸(固体固体(gt)成分成分50-80%)第39页/共120页第四十页,共120页。41一、细菌一、细菌

16、(xjn)的物理性状的物理性状(2)带电现象:均带负电。其带电现象与染色带电现象:均带负电。其带电现象与染色(rns)反应、反应、凝集凝集 反应、抑菌和杀菌作用等密切相关。反应、抑菌和杀菌作用等密切相关。 表面积:较一般生物体大一万倍表面积:较一般生物体大一万倍光学性质:半透明颗粒(透射、折射)光学性质:半透明颗粒(透射、折射)浑浊现象浑浊现象半透性:细胞壁、细胞膜半透性:细胞壁、细胞膜渗透压:渗透压:G+菌,菌,20-24个大气压、个大气压、 G-菌,菌, 5-6个大气压个大气压第40页/共120页第四十一页,共120页。42为何为何(wih)能久存?能久存?第41页/共120页第四十二页,

17、共120页。43第42页/共120页第四十三页,共120页。44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lixng)(lixng)自养菌和异养菌。自养菌和异养菌。自养菌自养菌(autotroph)(autotroph):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分。异养菌异养菌(heterotroph)(heterotroph):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并获得能量。异养菌包括分并获得能量。异养菌包括(boku)(boku)腐生菌腐生菌(saprophyt

18、e)(saprophyte)和和寄生菌寄生菌(parasite)(parasite)。所有的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寄。所有的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寄生菌。生菌。1. 1. 细菌生长的化学细菌生长的化学(huxu)(huxu)条件条件第43页/共120页第四十四页,共120页。45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水水碳源碳源氮源氮源无机盐无机盐生长生长因子因子必需的营养物质必需的营养物质提供细胞代谢的介质提供细胞代谢的介质(jizh)直接参与代谢过程直接参与代谢过程必需必需(bx)(bx)原料原料提供能量提供能量蛋白质主要成分蛋白质主要成分(chng fn)(chng fn)提供能量提供能量维持细菌的代

19、谢、繁殖维持细菌的代谢、繁殖合成菌体组分合成菌体组分 P P贮存和转运能量贮存和转运能量 P P酶或辅酶的组成成分酶或辅酶的组成成分维持渗透压维持渗透压B族维生素第44页/共120页第四十五页,共120页。46(2)温度)温度 1)嗜冷菌:)嗜冷菌:10-20 2)嗜温菌:)嗜温菌:20-40,病原菌,病原菌为此类为此类 3)嗜热菌:)嗜热菌:50-60第45页/共120页第四十六页,共120页。47ATPATP的代谢的代谢(dixi)(dixi),病原菌主要能量来源是糖,通过糖的氧化或酵解释,病原菌主要能量来源是糖,通过糖的氧化或酵解释放能量,以放能量,以ADPADP、ATPATP形式储存。

20、形式储存。发酵发酵(f jio)(f jio):以有机物为受氢体:以有机物为受氢体呼吸呼吸(hx)(hx):以无机物为受氢体:以无机物为受氢体以分子氧为受氢体以分子氧为受氢体需氧呼吸需氧呼吸,产能多,产能多 一分子葡萄糖产生一分子葡萄糖产生 38ATP38ATP以其它无机物为受氢体以其它无机物为受氢体厌氧呼吸厌氧呼吸,产能少,产能少。糖酵解:产能少。一分子葡萄糖产生糖酵解:产能少。一分子葡萄糖产生 2ATP2ATP 3.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的能量代谢第46页/共120页第四十七页,共120页。48第47页/共120页第四十八页,共120页。49无氧呼吸(hx)过程第48页/共120页第四十九页,

21、共120页。50第49页/共120页第五十页,共120页。51第50页/共120页第五十一页,共120页。52第51页/共120页第五十二页,共120页。53(1)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chnw)及及其意义其意义第52页/共120页第五十三页,共120页。54第53页/共120页第五十四页,共120页。55+气泡(qpo)不发酵不发酵(f jio)产酸产酸产酸产气产酸产气糖发酵糖发酵(f jio)试验试验+甲酸解氢酶糖发酵试验:细菌对各种糖的分解能力及代谢产物不同,可借以鉴别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伤寒杆菌第54页/共120页第五十五页,共120页。56 糖发酵试验糖发

22、酵试验(shyn)(shyn):乳糖发酵试验:乳糖发酵试验(shyn)(shyn)常用于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常用于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 气泡气泡(qpo)(qpo)第55页/共120页第五十六页,共120页。57枸橼酸盐利用枸橼酸盐利用(lyng)试验试验(+)()枸橼酸盐(碳源)碳酸盐铵盐(氮源)氨培养基变为碱性(jin xn)蓝色大肠杆菌大肠杆菌(d chn n jn)产气杆菌产气杆菌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第56页/共120页第五十七页,共120页。58枸橼酸盐利用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citrate utilizationcitrate utilization)()(C C)

23、 细菌利用铵盐作为唯一细菌利用铵盐作为唯一(wi y)(wi y)氮源,枸橼酸盐作为唯一氮源,枸橼酸盐作为唯一(wi (wi y)y)碳源时,分解铵盐生成氨,分解枸橼酸盐生成碳酸盐使培养碳源时,分解铵盐生成氨,分解枸橼酸盐生成碳酸盐使培养基呈碱性,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后,基呈碱性,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后,培养基有淡绿色变为深兰色。培养基有淡绿色变为深兰色。 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大肠杆菌大肠杆菌(d chn n jn)(d chn n jn)为为: 产气杆菌为:产气杆菌为:+ + 第57页/共120页第五十八页,共120页。59吲哚吲哚(yn du)试验试验()(+)色氨酸色氨酸吲哚吲哚(y

24、n du)(靛基质)(靛基质)玫瑰吲哚玫瑰吲哚(yn du)(红色)(红色)+二甲基氨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基苯甲醛细菌分解第58页/共120页第五十九页,共120页。60大肠杆菌大肠杆菌(d chn n jn):+产气杆菌:产气杆菌:第59页/共120页第六十页,共120页。61第60页/共120页第六十一页,共120页。62进细进细n菌的侵袭、扩散。菌的侵袭、扩散。n热原质:耐高热热原质:耐高热n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121121,2020)不)不被破坏被破坏n加热(加热(1804h1804h;2504525045;65016501)才使热原质失去作用。)才使热原质失去作用。第61页/共1

25、20页第六十二页,共120页。63金黄色脂溶性色素金黄色脂溶性色素(s s)柠檬色柠檬色白色白色(bis)绿色绿色(l s)水溶性色素水溶性色素柠檬色柠檬色第62页/共120页第六十三页,共120页。64第63页/共120页第六十四页,共120页。65第64页/共120页第六十五页,共120页。66温度温度(wnd)(wnd):病源菌均为嗜温菌,:病源菌均为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wnd)(wnd)为为3737。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气体:氧气、二氧化碳1.细菌细菌(xjn)生长繁殖的条件生长繁殖的条件第65页/共120页第六十六页,共120页。672.细菌生长繁殖细菌生长繁殖(fnz

26、h)的方式的方式二分裂二分裂(fnli)方式(方式(binary fission)进行无性繁殖)进行无性繁殖 第66页/共120页第六十七页,共120页。68生长速度:人工培养生长速度:人工培养(piyng)条件下,条件下,20-30min/代。代。 (培养(培养(piyng)7小时后,可达小时后,可达200万)万)生长曲线:迟缓期(生长曲线:迟缓期(Lag Phase) 对数期(对数期(Log Phase) 稳定期(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衰亡期(衰亡期(Death Phase)3.细菌生长繁殖细菌生长繁殖(fnzh)的速度的速度第67页/共120页第六十八页,共120页

27、。69小时(xiosh) 0 4 8 12 16 20细菌(xjn)总数活细菌(xjn)数细菌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第68页/共120页第六十九页,共120页。70迟缓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大量繁殖作好迟缓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大量繁殖作好 物质准备。物质准备。对数期:细菌繁殖迅速,菌数呈几何级数增长,细菌对数期:细菌繁殖迅速,菌数呈几何级数增长,细菌 的生物学性状典型。的生物学性状典型。稳定期:随有害代谢产物的增多,细菌繁殖速度减慢,稳定期:随有害代谢产物的增多,细菌繁殖速度减慢, 死亡数增多,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发生某些死亡数增多,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发生某些 改变,芽孢

28、,抗生素等产生。改变,芽孢,抗生素等产生。衰亡期:死亡菌数增多,超过衰亡期:死亡菌数增多,超过(chogu)活菌数,细菌形态显著活菌数,细菌形态显著 改变,生理活动趋于停止。改变,生理活动趋于停止。第69页/共120页第七十页,共120页。71四、细菌四、细菌(xjn)的人工培养的人工培养1、细菌培养基、细菌培养基2、人工培养环境下的细菌生长、人工培养环境下的细菌生长(shngzhng)状态状态第70页/共120页第七十一页,共120页。72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的人工培养(piyng)的意义的意义第71页/共120页第七十二页,共120页。731.细菌细菌(xjn)培养基培养基 由人工方法配制而

29、成的,专供微生物生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长繁殖使用(shyng)(shyng)的混合营养物质称为的混合营养物质称为细菌培养基。细菌培养基。第72页/共120页第七十三页,共120页。74细菌细菌(xjn)培养基培养基的类型的类型按物理状态分类:液体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分类: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按用途分类:基础按用途分类:基础(jch)培养基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营养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 厌氧培养基厌氧培养基按了解之化学成分分类:合成培养基按了解之化学成分分类:合成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第73页/共120页第

30、七十四页,共120页。75液体液体(yt)培养基培养基+1.5-2.5%+1.5-2.5%琼脂琼脂(qingzh)(qingzh)固体固体(gt)(gt)培养基培养基+0.3-0.5%+0.3-0.5%琼脂琼脂半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第74页/共120页第七十五页,共120页。76鉴别鉴别(jinbi)培养基培养基细菌(xjn)动力鉴别细菌(xjn)生化反应鉴别第75页/共120页第七十六页,共120页。77血平板(pngbn)巧克力平板(pngbn)MacConkey平板(pngbn)X.L.D平板Sabourand平板Mycosel平板选择培养

31、基选择培养基第76页/共120页第七十七页,共120页。78不同细菌在不同细菌在MacConkeyMacConkey平板上形成平板上形成(xngchng)(xngchng)的菌落的菌落(选择(选择(xunz)培养基的应用)培养基的应用)第77页/共120页第七十八页,共120页。792.人工培养环境下的细菌人工培养环境下的细菌(xjn)生长状态生长状态液体液体(yt)培养基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第78页/共120页第七十九页,共120页。80液体液体(yt)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浑浊(hnzhu)生长沉淀(chndin)生长表面生长专性需氧菌第79页/

32、共120页第八十页,共120页。81 细菌(xjn)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菌膜菌膜菌沉淀菌沉淀(chndin)均匀均匀(jnyn)浑浑浊浊对照对照第80页/共120页第八十一页,共120页。82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xjn)菌落菌落第81页/共120页第八十二页,共120页。83R型菌落(jnlu)S型菌落(jnlu)培养基上的细菌菌落培养基上的细菌菌落(jnlu)类型类型第82页/共120页第八十三页,共120页。84细菌在固体细菌在固体(gt)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况光滑型菌落光滑型菌落粗糙型菌落粗糙型菌落粘液型菌落粘液型菌落第83页/共120页第八十四页,共

33、120页。85半半固固体体培培养养基基第84页/共120页第八十五页,共120页。86有鞭毛(binmo)的细菌可沿穿刺线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混浊生长无鞭毛细菌则只能沿穿刺(chunc)线呈明显的线状生长检查(jinch)细菌的动力第85页/共120页第八十六页,共120页。87第86页/共120页第八十七页,共120页。88菌落菌落(colony)(colony)纯培养纯培养(piyng)(pure culture)液体液体(yt)培养基培养基斜面斜面(ximin)培养基培养基第87页/共120页第八十八页,共120页。89n遗传性变异:基因变异遗传性变异:基因变异n非遗传性变异:表型变异非遗传

34、性变异:表型变异细菌细菌(xjn)(xjn)的遗传变异的遗传变异0303第88页/共120页第八十九页,共120页。90 遗传遗传性性变异变异 非非遗传遗传性性变异变异基因改基因改变变+ +- -遗传遗传+ +- -可逆性可逆性- -+ +外界外界环环境境- -+ +变异变异幅度幅度个别细个别细胞胞群体群体第89页/共120页第九十页,共120页。911. 1. 细菌的染色体细菌的染色体2. 2. 质粒质粒 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能自我复制能自我复制 控制某些特殊性状控制某些特殊性状 非生命活动所必需非生命活动所必需 可以在细菌之间转移可以在细菌之间转移 分为接合分为接合(jih)(jih)性与不

35、接合性与不接合(jih)(jih)性质粒性质粒第90页/共120页第九十一页,共120页。92毒力质粒或毒力质粒或ViVi质粒质粒与致病性有关与致病性有关第91页/共120页第九十二页,共120页。93鞭毛变异:鞭毛变异: HO HO变异变异 (石炭(石炭酸琼脂酸琼脂- -普通)普通)(二)(二) 细菌的变异细菌的变异(biny)(biny)现象现象 第92页/共120页第九十三页,共120页。946 6、菌落变异:、菌落变异:光滑型(光滑型(S S型)型)粗糙型(粗糙型(R R型)型)7 7、酶活性的变异、酶活性的变异第93页/共120页第九十四页,共120页。95第94页/共120页第九十

36、五页,共120页。96耐甲氧西林耐甲氧西林(x ln)(x ln)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超级超级(choj)(choj)细菌细菌最为著名的最为著名的恐怖分子恐怖分子第95页/共120页第九十六页,共120页。97第96页/共120页第九十七页,共120页。98L L型细菌型细菌 油煎蛋菌落油煎蛋菌落第97页/共120页第九十八页,共120页。99第98页/共120页第九十九页,共120页。100细菌细菌(xjn)(xjn)的致病性与的致病性与感染感染0404(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1.致病性(致病性(pathogenicitypathogenicity) 包括细菌在内部的各种

37、微生物在机体内引起各种疾病的包括细菌在内部的各种微生物在机体内引起各种疾病的 能力称为致病性。能力称为致病性。 2.2.致病微生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致病微生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3.3.感染: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感染: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4.4.正常菌群:正常菌群:5.5.条件条件(tiojin)(tiojin)致病菌:致病菌:6.6.菌群失调:(微生物、宿主、外环境)菌群失调:(微生物、宿主、外环境)7.7.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8.8.医院获得性感染: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其他感染性疾病。医院获得性感染: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发

38、生的其他感染性疾病。第99页/共120页第一百页,共120页。101部位部位常常见见菌菌种种皮皮肤肤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类类白喉杆菌、白喉杆菌、绿脓绿脓杆菌、杆菌、耻耻垢杆菌等垢杆菌等口腔口腔链链球菌(甲型或乙型)、乳酸杆菌、螺旋体、梭形杆菌、球菌(甲型或乙型)、乳酸杆菌、螺旋体、梭形杆菌、白色念球菌、(白色念球菌、(真真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奈瑟氏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奈瑟氏球菌、球菌、类类白喉杆菌等白喉杆菌等胃胃正常一般无菌正常一般无菌肠肠道道类类杆菌、杆菌、双双歧杆菌、大歧杆菌、大肠肠杆菌、杆菌、厌氧厌氧性性链链球菌、球菌、粪链粪链球菌、球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乳

39、酸杆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乳酸杆菌、变变形杆菌、破形杆菌、破伤风伤风杆杆菌、菌、产气荚产气荚膜杆菌等膜杆菌等鼻咽腔鼻咽腔甲型甲型链链球菌、奈氏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球菌、奈氏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链球球菌、葡萄球菌、菌、葡萄球菌、绿脓绿脓杆菌、大杆菌、大肠肠杆菌、杆菌、变变形杆菌等形杆菌等眼眼结结膜膜皮表葡萄球菌、皮表葡萄球菌、结结膜干燥杆菌、膜干燥杆菌、类类白喉杆菌等白喉杆菌等阴阴道道乳酸杆菌、白色念球菌、乳酸杆菌、白色念球菌、类类白喉杆菌、大白喉杆菌、大肠肠杆菌等杆菌等尿道尿道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类类白喉杆菌、白喉杆菌、耻耻垢杆菌等垢杆菌等人体人体(rnt)(

40、rnt)各部位常见的正常菌群各部位常见的正常菌群 第100页/共120页第一百零一页,共120页。102细菌细菌(xjn)的毒力的毒力毒素毒素(d s)外毒素外毒素(exotoxin)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侵袭力侵袭力:定居:定居 干扰宿主防御机制干扰宿主防御机制 体内增殖体内增殖 体内扩散体内扩散LD50第101页/共120页第一百零二页,共120页。103 2、细菌的毒素、细菌的毒素(d s) 病原菌产生的毒性物质,可直接引起病原菌产生的毒性物质,可直接引起宿主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宿主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第102页/共120页第一百零三页,共120页。104外毒素与

41、内毒素的主要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zhyo)(zhyo)区别区别特特 性性外外 毒毒 素素内内 毒毒 素素来源来源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化学成分化学成分蛋白质蛋白质脂多糖脂多糖稳定性稳定性不耐热,不耐热,6080,30分钟被分钟被破坏破坏耐热,耐热,160,24小时才被破坏小时才被破坏毒性作用毒性作用强,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性效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性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抗原性

42、抗原性强,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弱,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液处理不形成类毒素醛液处理不形成类毒素第103页/共120页第一百零四页,共120页。105二、感染的途径二、感染的途径(tjng)(tjng)和类型和类型感染感染来源来源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病人病人带菌者带菌者病畜和带菌动物病畜和带菌动物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感染来源于自身体内或体表感染来源于自身

43、体内或体表(烧伤患者)1、感染、感染(gnrn)的来源的来源第104页/共120页第一百零五页,共120页。106呼吸道呼吸道消化道消化道皮肤(创伤皮肤(创伤(chungshng)(chungshng))血液血液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虫媒传播)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虫媒传播)性传播性传播性传播性疾病性传播性疾病2 2、传播方式与途径、传播方式与途径(tjng)(tjng)第105页/共120页第一百零六页,共120页。107v隐性感染隐性感染(gnrn)v显性感染显性感染(gnrn)v带菌状态带菌状态3 3、细菌性感染、细菌性感染(gnrn)(gnrn)的类型的类型急性感染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慢性感染局部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全身感染毒血症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脓毒血症第106页/共120页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