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培训教师培训讲座研讨讲座研讨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孙名符2011年1月22日一、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一)数学教学设计的概念1.什么是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设计就是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系统”、“程序”和“标准”的动态生成过程。v2.什么是数学教学设计:v 数学教学设计是以数学学习论、数学教学论、数学课程论等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数学教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个性方案的过程。v3.分类
2、v 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项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它通常有两种类型:v 数学课程设计,包括:数学课程设计,包括:v A 制定数学课程标准v B 编选数学教材v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包括:v A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v B 数学课时教学设计v(二)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的原则v1.数学新课程的理念数学新课程的理念v2.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观v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观v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观v面向未来的人才观v学生主体的发展观v3.现代教学教育观v现代数学观现代数学观v A 数学是一门科学 v B 数学是一门技术v C 数学是一种文化v现代数学学习观现代数学学习观v现代数学教学观现代数学教学观
3、v A 数学的应用v B 问题解决v C 数学交流v D 数学思想方法v E 数学化v F 数学活动的教学v G 猜想、发现和创造v H 计算器和计算机v系统观系统观v A 整体性 v B 层次性v C 动态性v(三)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的特征v1.1.发展性发展性v 第一,从知识的维度看,知识应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由简第一,从知识的维度看,知识应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结构链,使学生具有发现、认知、形成结单到复杂的知识结构链,使学生具有发现、认知、形成结构的方法和能力。要使学生把外在的转化为内在知识,把构的方法和能力。要使学生把外在的转化为内在知识,把公共的转化为个体的知识。公共的转化
4、为个体的知识。v 第二,从教师的维度看,教师应第二,从教师的维度看,教师应“激活激活”以符号为主要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和诠释。载体的书本知识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和诠释。v 第三,从学生的维度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建构、同化第三,从学生的维度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建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生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和顺应的过程,学生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v 第四,从教学活动的维度看,要遵照教学的基本规律,第四,从教学活动的维度看,要遵照教学的基本规律,并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v2.生态性v 新课程理念
5、下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环境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诸因素相互及环境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诸因素相互之间犹如一条之间犹如一条“生态链生态链”。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和谐的。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学习的共同体习的共同体”,通过彼此间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流、思,通过彼此间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最大限度的动口、动的全面发展。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最大限度的动口、动手、动脑。即:手、动脑
6、。即:“使课堂焕发生命使课堂焕发生命”!v3.生成性v 传统的教学设计强调预设与控制,而基于生成性传统的教学设计强调预设与控制,而基于生成性理念的当代课程与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理念的当代课程与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好的内容(如教材、预定的文本等),那种预先设定好的内容(如教材、预定的文本等),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互动并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互动并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要留有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发而自然生成的活动。要留有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发挥和互动的机会。
7、即:激发挥和互动的机会。即:激发“蝴蝶效应蝴蝶效应”。v4.差异性v 个体是发展的独立的主体,个体是发展的独立的主体,学习者发展的内在动力学习者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差异是使所有的学是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差异是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真正地有所发展、有所成功的基本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真正地有所发展、有所成功的基本依据,是推动教学的动力。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依据,是推动教学的动力。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v5.开放性v 一是开放的人文环境。二是开放的时空环境。三是开一是开放的人文环境。二是开放的时空环境。三是开放的知识系统。四是开放的教学形式。五是开放的训练放
8、的知识系统。四是开放的教学形式。五是开放的训练内容。内容。v6.反思性v 是教学之后的自我校正、自我完善。v(四)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v1.1.分析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教学任务及对象v 从教学的背景条件来看,一是从行为主体从教学的背景条件来看,一是从行为主体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和人际交往特征进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和人际交往特征进行分析。二是从环境(软、硬两方面)的设置、教行分析。二是从环境(软、硬两方面)的设置、教学媒体的设施、班级的设置、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学媒体的设施、班级的设置、课堂教学理念、教师教学风格、班级学习氛围、学习团队及其构成规则教学风格、班级学习氛围、
9、学习团队及其构成规则和劳动分工、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三是和劳动分工、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三是从教学过程中的即时状态进行分析。从教学过程中的即时状态进行分析。v 就教学内容来看,对于教学内容的分析,一是要确定学就教学内容来看,对于教学内容的分析,一是要确定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相关知识和技能。二是要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相关知识和技能。二是要分析技能目标及其出现顺序。三是要分析支持性条件。四分析技能目标及其出现顺序。三是要分析支持性条件。四是要把教材上死的符号式的信息内存且内化成教师自己的是要把教材上死的符号式的信息内存且内化成教师自己的鲜活知识,实现对教材的二次加
10、工和创新。五是要从对学鲜活知识,实现对教材的二次加工和创新。五是要从对学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形式、特点和规律,从对学习结果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形式、特点和规律,从对学习结果的类型、学习及学生学习能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来确的类型、学习及学生学习能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来确定教学内容。真正定教学内容。真正“用教材用教材”,而不是,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确定。确定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v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学生的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学生的思维特征、迁习态度;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学生的思维特征、迁移能力;学生
11、的思维障碍表现及其成因等。移能力;学生的思维障碍表现及其成因等。v2.确立教学目标v 新课程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的追求,而不是由教师所操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的追求,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目标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目标要有层次性、全纵的,目标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目标要有层次性、全面性和明确性。面性和明确性。v (1)行为主体应是学生(或师生共同作为主体),而不)行为主体应是学生(或师生共同作为主体),而不只是教师;(只是教师;(2)目标必须是分领域、分层次陈述的;()目标必须是分领
12、域、分层次陈述的;(3)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观察的;(4)行为的结)行为的结果必须表达,而且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果必须表达,而且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5)必要)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6)目标还应该)目标还应该是可操作、可评价的,并附有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是可操作、可评价的,并附有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v3.选择教学策略v 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分析,现代教学设计强调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分析,现代教学设计强调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发展学生潜能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发展
13、学生潜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v 从教学方法来分析,一是要以从教学方法来分析,一是要以“自主、合作、自主、合作、探究探究”作为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参照,学生主动作为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参照,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二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的培养。二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三是要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三是要符合学科特点,要因科而异,根据学科的重点选符合学科特点,要因科而异,根据学科的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四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如学生年择教学方法
14、。四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如学生年龄、心理发展水平等均应作为教学方法选择的重龄、心理发展水平等均应作为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基础。五是要符合教师的个性。要基础。五是要符合教师的个性。v 从学习方法来分析,一是制订促进学生主从学习方法来分析,一是制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二要制订促进学生自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二要制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三要制订促进学生创新学学习的教学策略。三要制订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习的教学策略。v 从教学媒体的运用来分析,新课程的一个从教学媒体的运用来分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实现课程与教育技术的整合。重要理念就是实现课程与教育技术的整合。v4.设定教学过
15、程v 现代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现代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简称教学过程)。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纯粹接受、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师传授知识和学生纯粹接受、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程;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学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师或是由他们共同参与)、行为(探索、思生、教师或是由他们共同参与)、行为(探索、思考、讨论、操作等)和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考、讨论、操作等)和媒体的使用
16、、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v5.预设教学评价v 现代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评价功能现代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评价功能上,弱化甄别、选拔与评优,强化促进发展;在评价主体上,上,弱化甄别、选拔与评优,强化促进发展;在评价主体上,从单一主体转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自评,家长从单一主体转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自评,家长与社会等多元主体和主体的交互化;在评价内容上,从只关与社会等多元主体和主体的交互化;在评价内容上,从只关注结果转向同时关注目标、条件和过程,注重让学生对知识注结果转向同时关注目标、条件和过程,注重让学生对知识形成
17、真正的理解、感悟、情感体验以及学生自我监控、反思形成真正的理解、感悟、情感体验以及学生自我监控、反思能力的培养等;在评价方法上,从过分强调量化的测试型评能力的培养等;在评价方法上,从过分强调量化的测试型评价转向重视质性分析的非测试型评价;在评价工具上,注重价转向重视质性分析的非测试型评价;在评价工具上,注重选择适当而有成效的方式以及编制优良的评价工具;在评价选择适当而有成效的方式以及编制优良的评价工具;在评价策略上,注重课前的准备、课程实施中的再次设计(即兴发策略上,注重课前的准备、课程实施中的再次设计(即兴发挥和创造)和课后反思性的有机结合;在评价实施上,从终挥和创造)和课后反思性的有机结合
18、;在评价实施上,从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v(五)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v1.1.标准与多元的关系问题标准与多元的关系问题v 教师应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年龄特征等挖教师应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年龄特征等挖掘教材、教法、教学环节中的教育因素,并加以细掘教材、教法、教学环节中的教育因素,并加以细化、筛选、甄别,制订出分类、分层、有序的教学化、筛选、甄别,制订出分类、分层、有序的教学目标并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教学。二是我们既需目标并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教学。二是我们既需要要“多元化多元化”,更需要基于规律、真理的标准和规,
19、更需要基于规律、真理的标准和规则。三是强调则。三是强调“标准标准”,但不是像传统教学观那样,但不是像传统教学观那样,用用“标准标准”去统一,压制去统一,压制“多元多元”。v2.分析与综合的关系问题v 教学设计既需要以整体为背景进行要素分析,又教学设计既需要以整体为背景进行要素分析,又需要以要素为根据进行综合优化,使教学系统各要需要以要素为根据进行综合优化,使教学系统各要素处于相互匹配和最佳结合状态。在结构优化上,素处于相互匹配和最佳结合状态。在结构优化上,一要注意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横向组合一要注意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横向组合方式。课堂教学要把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个别学方式。课
20、堂教学要把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个别学习恰当组合,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机会。二要注意习恰当组合,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机会。二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纵向活动程序,从学生原有基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纵向活动程序,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进行调控,按学生认识过程将课分为若干阶础出发进行调控,按学生认识过程将课分为若干阶段。段。v3.探究与接受的关系问题v 第一,强调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并第一,强调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并不是否定知识传授的独特作用,也不是说每节课的所有知识不是否定知识传授的独特作用,也不是说每节课的所有知识都必须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都必须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v 第二,
21、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二第二,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二者在知识获得方式、心理机制、思维过程、师生作用等方面者在知识获得方式、心理机制、思维过程、师生作用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互相补充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达成不同学互促进和互相补充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达成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整合,在接受中引入探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习方式之间的整合,在接受中引入探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融进接受学习。使传统的讲授、讲练结合等与自主、合作探融进接受学习。使传统的讲授、讲练结合等与自
22、主、合作探究有机结合。究有机结合。v4.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v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两者结合v 第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越充分,生第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越充分,生成越有效。成越有效。v 第二,合理设置一些弹性目标,但动态生成不是第二,合理设置一些弹性目标,但动态生成不是盲目生成,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考虑教育的有效性。盲目生成,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考虑教育的有效性。v5.继承与创新的关系v 我们不要抛弃而要扬弃和超越,要在过去基础上我们不要抛弃而要扬弃和超越,要在过去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不得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继承和发展。不得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v二、新课程
23、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究v(一)存在问题(一)存在问题v 1.1.缺少缺少“关于数学关于数学”的知识,以致对数学本质特点和数的知识,以致对数学本质特点和数学教育价值缺乏全面深入认识和思考。学教育价值缺乏全面深入认识和思考。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不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不缺缺v 首先,很多数学老师对数学本质和数学教育价值缺乏认首先,很多数学老师对数学本质和数学教育价值缺乏认识和思考的意识。调查表明有的教师认为识和思考的意识。调查表明有的教师认为“这不是我们考虑这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的问题”、“距离我们太远,对教学没影响,太高深了距离我们太远,对教学没影响,太高深了”。v 其次,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本质
24、认识肤浅,表现出其次,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本质认识肤浅,表现出“工工具主义具主义”的数学观。知道数学的数学观。知道数学“抽象,逻辑性、应用性强抽象,逻辑性、应用性强”,关注关注“题目灵活多样,学困生多,补差占时间题目灵活多样,学困生多,补差占时间”等,对为什等,对为什么学缺乏思考。么学缺乏思考。v 再次,数学教师普遍缺乏对数学史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系再次,数学教师普遍缺乏对数学史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系统认识和理解,以致于教师自身缺乏对数学文化、理性精神统认识和理解,以致于教师自身缺乏对数学文化、理性精神和数学美的感悟,就很难真正解到数学本质特点。 调查表明很多教师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方式、数学
25、学科的本质特点把握不到位,停留在低水平的基础性目标上,而发展性目标达不到。在设计中很难有意识挖掘渗透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很难激发学生的持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没有得到很好发展。v2.缺少数学学习方面的知识,对数学教育理论缺乏 更新,导致新课程理念理解有偏差。调查表明25%的教师学过学习理论,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学习心理、思维发展特点等知识普遍缺乏。教育理念陈旧,对新的教育观念如:数学化、建构主义、问题解决、作数学都说“没听过”,新课程理念停留在表面,只追求表面形式的变化。v3.缺少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以致教学设计v 缺乏科学系统性,实际操作不得力。v4.缺乏有力的
26、前期分析,导致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v 首先,学习者分析不够。首先,学习者分析不够。v 其次,教学内容缺乏适应性处理。其次,教学内容缺乏适应性处理。 调查表明,仅有26%的教师系统学过教学设计课程。有的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就是以前的备课,只是换了说法”,“教学设计对新教师很重要,对我们老教师,小学就教那么点知识,没有意义”,“太严格的教学设计会框死教师的思维”,“设计好的教案,未必能教得好,一个好的教师更在于教学机智,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问题,学了先进的理论,缺乏教学设计的技能,如内容分析方法,目标阐明技能,教学策略和媒体选择方法等。4.缺乏有力的前期分析导致教学把握目标不准
27、设计前进行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等。访谈及教案分析表明提前或作到教学前期分析的不到26%。 首先,学习者分析不够。近50%的教师认为“没有时间或办法照顾到基础不同的学生,很少进行差异教学,很难作到为学生设计教学。 其次,教学内容缺乏适应性处理。教师“用教材”的现象仍很严重,不适合学生的也不能合理设计,把握不住教材的意图,如情景图、例题、活动等,以旧思想用新教材,忽视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v5.缺乏整体优化意识,导致教学目标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设计缺乏指导作用 教学设计最根本的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调查表明,大多教师在备课时缺乏整体思考能力,忽视教学设计的整体
28、性和学生的发展性。v 首先,在课程层面上,脱离整个课程知识体系设首先,在课程层面上,脱离整个课程知识体系设计教学。调查表明,大多专家型教师会进行长期备计教学。调查表明,大多专家型教师会进行长期备课,以学期或单元进行整体设计,新教师往往从局课,以学期或单元进行整体设计,新教师往往从局部入手。部入手。v 其次,在课堂层面,教师缺乏“确定目标-达成目标-评估目标”的整体优化设计意识。调查表明,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学目标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性,目标成了摆设。很多教师凭经验去设计,如媒体的使用、作业的布置、测评的内容都与目标不相符,教学到哪算哪,有效性大打折扣。v6.缺乏发现问题并进行设计研究的意识,以致教
29、师发展性意识和能力较为薄弱v 首先,缺乏知识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很多教师缺首先,缺乏知识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很多教师缺少坚持整理、保存和利用自己教学设计方案的意识,少坚持整理、保存和利用自己教学设计方案的意识,不是在原来基础上修改或创造,也缺乏搜集优秀教不是在原来基础上修改或创造,也缺乏搜集优秀教案、课件的意识。案、课件的意识。v 其次,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访谈中,很其次,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访谈中,很多教师认为多教师认为“小学数学很简单,不需要太多其他的小学数学很简单,不需要太多其他的知识,也能教好知识,也能教好”,“平时任务重,每天筋疲力尽,平时任务重,每天筋疲力尽,v v 有这样
30、的学习想法,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很多理论性太强 的书,根本看不下去,不能理解。很多书看完以后,对教学的用处也不是很大,反而浪费了很多时间。 再次,平等、开放的合作交流意识不够。在问卷和访谈中发现,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有显著差异,有的不能通过多种渠道向更多的人寻求广泛的帮助。 最后,信息素养不高。据调查,有23.2%的教师基本没有使用网络工具,28%的完全没有,39%的偶尔使用,只有33%的经常使用,很多不掌握通过网络搜集资源、学习和交流。v(二)原因分析及对策v 1.数学教师自身素质需要提高。v(1)学历偏低。据调查高中、中师占62%,大专22.2%,本科15.9%,研究生0.
31、2%。v(2)很多非数学学科背景。大多为小学教育,占25.6%,数学5%,其他专业占大多数。v(3)需要提高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应对新课程的能力。v 2.数学教师在职培训效果有待提高。v 3.学校对教学设计方面的管理应加强。2、在职培训效果有待提高v(1)培训力度不够,受训人群不广泛。接受过教学设计理论、方法培训的占38.3%,有59.1%的人没有参加过这类培训。(2)培训流于形式,方式单一,培训效果不尽人意,没有激发教师学习兴趣和内部动力,收效甚微。(3)培训缺乏可持续性。教师培训缺乏长久的指导与结合,回去就走老路了。3、学校对教学设计的管理应加强v(1)小学数学教师师资不够,包班
32、教学仍很普遍 小学数学教师明显不足,尤其农村,要教好几个班,还要兼其他工作,较少时间去精心设计教学,有的语文、数学一个人教,对教师要求高,没有时间学习。(2)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和管理流于形式 学校对教案的管理和检查方式只是了解教师的工作态度,签字、盖章,防止教师用旧的教案,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的时间很多花在教案上,修改、反思很少。v4.解决传统观念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v(1)导入与结束设计拓展性不强。 传统教学设计强调与结束的辅助功能,新课程要求基础性与发展性结合,突出发展。设计课堂导入和结束要突出开放性、多元性和灵活性,重视知识的掌握,还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v(2)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
33、设计不足。传统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单纯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新课程课堂教学是教学内容持续生成、意义不断提升的动态过程 课堂要以探究为中心,以教材为话题开展师生互动,尊重和鼓励学生的活动性体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3)预设问题过于封闭传统教学设计中,提问的内容局限于问答式的封闭性问题,新课程预设问题集中在关键点上,发挥学生的主题体作用,引起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回答的同时能提出疑问,保证所设问题的趣味性与启发性。(4)教学评价设计中主体性欠缺。传统的评价多是他评,新课改注重评价的教育和激励功能,强调教师的反思,强调学生自评和互评。v5.从教学实际出发,做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v(1 1)强化基
34、础学情分析,找准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强化基础学情分析,找准教学设计的落脚点v A A 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的知识储备v B B 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v C C 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的数学素养v(2)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找准教学设计的基本点v A A 处理好四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处理好四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要进行分解、细化,生成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要进行分解、细化,生成导向性的具体目标。导向性的具体目标。v B B 设计好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其中三维目标。设计好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其中三维目标。v C C 组织好教学内容,分析教材意图找准重、难点组
35、织好教学内容,分析教材意图找准重、难点v(3 3)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找准教学设计的关键点)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找准教学设计的关键点v A A 动手实践,师生互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动手实践,师生互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v B B 自主探究,特别是后续性强的内容应大胆放手让学自主探究,特别是后续性强的内容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索、发现,创设有效的探索场。生探索、发现,创设有效的探索场。v C C 合作交流,合理设计合作交流活动,在教学的重点、合作交流,合理设计合作交流活动,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在概念、公式、规律的探索过程中帮助学生交流,难点处,在概念、公式、规律的探索过程中帮助学生交流,预设
36、好通道,留足时间,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预设好通道,留足时间,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v(4 4)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找准教学设计的着力点)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找准教学设计的着力点v A A 弹性化的教学设计,着眼整体,立足个体,致力主弹性化的教学设计,着眼整体,立足个体,致力主体。体。v B B 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C C 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情感兴趣。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情感兴趣。v C C 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v三、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v案例一v(一)有余数的除
37、法教学设计v山东临沐县实验小学山东临沐县实验小学 马肃霜马肃霜提供提供v教学内容v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2页v教学目标v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v教学重点v 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v教学道具v 练习卡、圆形卡片v教材分析教材分析v “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人教版教材分两部分进行教学;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人教版教材分两部分进行教学;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共三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共三个例题;另一部分是
38、解决问题,即例个例题;另一部分是解决问题,即例4 4。本节课是第。本节课是第一部分中例一部分中例3 3的教学。它是在教学例的教学。它是在教学例1 1(除法竖式的(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及每一步的实际含义)和例书写过程及每一步的实际含义)和例2 2(理解分完后(理解分完后还有剩余的情况,及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的基还有剩余的情况,及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和难点。v教学过程v一、设疑,生成问题一、设疑,生成问题v 上
39、节课,咱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摆花盆的题目中,上节课,咱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摆花盆的题目中,有一个同学的作业题是这样做的:有一个同学的作业题是这样做的:v 12 123=43=4(组)(组)0 0(盆)(盆)v 12 122=52=5(组)(组)2 2(盆)(盆)v 他的做法正确吗?说一说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他的做法正确吗?说一说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v 预设答案:预设答案: 12123=43=4(组),正好摆完,没有剩余,也就(组),正好摆完,没有剩余,也就是没有余数,所以不应该写是没有余数,所以不应该写0 0(盆)。第二个算式(盆)。第二个算式12122=52=5(组)(组)2
40、 2(盆)中,剩余的(盆)中,剩余的2 2盆还能继续平均分,应该是盆还能继续平均分,应该是12122=62=6(组),也没有余数。上面两个算式都写了余数,(组),也没有余数。上面两个算式都写了余数,因此都是错误的。因此都是错误的。v 问题:问题: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和除数还有哪些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和除数还有哪些关系?v二、探究、解决问题v1.初探v 现有现有1515盆花,每盆花,每5 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投影例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投影例3 3)v操作:操作:学生读题后,动手摆一摆圆片学生读题后,动手摆一摆圆片v要求:要求:一边摆一边说摆法,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一
41、边摆一边说摆法,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v提问:提问:根据摆的圆形卡片,你会列式解答吗?根据摆的圆形卡片,你会列式解答吗?v 学生列式解答学生列式解答15155=35=3(组)(组)v板书后追问板书后追问:有余数吗?这说明了什么?:有余数吗?这说明了什么?v 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思考后回答。v老师小结:老师小结:正好摆完,没有剩下花盆。正好摆完,没有剩下花盆。v2.2.再探再探v 如果一共有如果一共有1616盆花,每组摆盆花,每组摆5 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v学生操作并回答:摆学生操作并回答:摆3 3组,余组,余1 1盆盆v提问提问:怎么列式?根据回答教师板书
42、:怎么列式?根据回答教师板书:v 16 165=35=3(组)(组)1 1(盆)(盆)v追问:追问:如果是如果是1717盆,每组摆盆,每组摆5 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v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摆摆3 3组,余组,余2 2盆。盆。v师生板书:师生板书:17175=35=3(组)(组)2 2(盆)(盆)v继续追问:继续追问:如果是如果是1818盆、盆、1919盆呢?盆呢?如果是如果是2222盆呢?摆的盆呢?摆的结果又会怎样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投影显示摆放花盆的结果又会怎样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投影显示摆放花盆的算式。算式。v 18 185=35=3(组)(组)3 3(盆)
43、(盆)v 19 195=35=3(组)(组)4 4(盆)(盆)v 20 205=35=3(组)(组)5 5(盆)(盆)v 21 215=35=3(组)(组)6 6(盆)(盆)v 22 225=35=3(组)(组)7 7(盆)(盆)v学生争论。学生可能在学生争论。学生可能在20205=35=3(组)(组)5 5(盆)(盆)这一算式上存在的争议。这一算式上存在的争议。v3.3.解惑解惑v教师引导学生摆圆形卡片,并在组内讨论:上述写法为什教师引导学生摆圆形卡片,并在组内讨论:上述写法为什么是错误的,怎样写才是正确的?么是错误的,怎样写才是正确的?v预设答案:预设答案:vA 20A 205=35=3(
44、组)(组)5 5(盆)是错误的。原因是(盆)是错误的。原因是2020盆花,盆花,每组摆每组摆5 5盆,正好摆盆,正好摆4 4组,没有余数;组,没有余数;vB B 余数是余数是5 5盆,可以在每小组里再摆一盆,正好摆完。盆,可以在每小组里再摆一盆,正好摆完。vC C 剩余的几个算式都是犯了这种没有分完的毛病。剩余的几个算式都是犯了这种没有分完的毛病。v4.4.发现发现v 根据学生争论与纠正,教师板书正确摆放根据学生争论与纠正,教师板书正确摆放花盆的结果,并连成一串对比算式,让学生花盆的结果,并连成一串对比算式,让学生寻找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寻找并发现其中的规律。v 要求:要求:请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
45、,你能发现请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数学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什么有趣的数学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v 16 165=35=3(组)(组)1 1(盆)(盆)v 17 175=35=3(组)(组)2 2(盆)(盆)v 18 185=35=3(组)(组)3 3(盆)(盆)v 19 195=35=3(组)(组)4 4(盆)(盆)v 20 205=45=4(组)(组)v 21 215=45=4(组)(组)1 1(盆)(盆)v 22 225=45=4(组)(组)2 2(盆)(盆)v汇报:汇报: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全班交流,教师及时鼓励与
46、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全班交流,教师及时鼓励与引导。v追问:追问:如果继续增加花盆的数量,你的发现还正确吗?商和余如果继续增加花盆的数量,你的发现还正确吗?商和余数之间还存在这种关系吗?学生观察并交流。数之间还存在这种关系吗?学生观察并交流。v5.反馈v预设答案:预设答案: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小于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小于除数;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除数;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v三、练习,巩固内化v1.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括号,填表后回答自己的发现。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括号,填表后回答自己的发现。vA 141
47、47=7=( )( )v 15 157=7=( )( )v 16 167=7=( )( )v 17 177=7=( )( )v 18 187=7=( )( )v 19 197=7=( )( )v 20 207=7=( )( )v 21 217=7=( )( )v 22 227=7=( )( )v 23 237=7=( )( )v 24 247=7=( )( )v 25 257=7=( )( )v 26 267=7=( )( )v 27 277=7=( )( )v 28 287=7=( )( )vB 14142=2=( )v 14 143=3=( )( )v 14 144=4=( )( )v 1
48、4 145=5=( )( )v 14 146=6=( )( )v 14 147=7=( )v 14 148=8=( )( )v 14 149=9=( )( )v提问:提问:从从A A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v B B组题目中你发下了什么规律?组题目中你发下了什么规律?v 从从A A、B B两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两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v 学生思考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学生思考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在小组内交流。v2.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说明原因。v (1 1)48485=95=93 3 (
49、 )v (2 2)33337=57=52 2 ( )v (3 3)63638=78=77 7 ( )v (4 4)5 56+4=34 6+4=34 ( )v3.3.有有12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 5人,结果怎样?人,结果怎样?v4.4.把把1010枝笔平均分给枝笔平均分给3 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枝?还剩几枝?v5.5.三(三(1 1)班布置)班布置“庆十一庆十一”联欢会用了许多联欢会用了许多气球,都是按红、黄、绿的顺序摆的,你能气球,都是按红、黄、绿的顺序摆的,你能很快说出第很快说出第1717只气球是什么颜色吗?只气球是什么颜色吗?v四、小结,盘
50、点收获v对话:今天放学回家,你的爸爸(妈妈)问对话:今天放学回家,你的爸爸(妈妈)问你这节课学会了那些知识,你怎么说?假如你这节课学会了那些知识,你怎么说?假如老师就是你的爸爸(妈妈)。老师就是你的爸爸(妈妈)。v学生回答略。学生回答略。(二)案例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浙江宁海县潘天寿小学浙江宁海县潘天寿小学 徐钧标徐钧标 提供提供v教学内容教学内容v 人教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数学四四年级下册第年级下册第80808181页内容。页内容。v教材分析教材分析v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认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认识,能够从
51、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让学生在说一说、看一看、画一画等活动的。教材让学生在说一说、看一看、画一画等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接着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接着在学生判别、比较中让学生体验到三角形还存在高,在学生判别、比较中让学生体验到三角形还存在高,在画高之后,说明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意义。稳定在画高之后,说明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意义。稳定性是三角形的重要特性,教材的设计思路是性是三角形的重要特性,教材的设计思路是“情情境境问题问题实验实验解释解释应用应用”。v教学目标v1.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
52、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高。v2.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应用。v3.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能力。v4.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v教学的重点、难点v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
53、角形的特征、特性。征、特性。v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v教具、学具准备:v课件、三角板、白纸、练习纸、操作棒课件、三角板、白纸、练习纸、操作棒。v教学过程v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v1.1.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说说哪些物体的形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说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状是三角形?(板书:三角形)v2.2.(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和例(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和例2 2中的三个图)中的三个图)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v它究竟有什么样的特性呢?这节课我们将对它究竟有什么样的特性呢?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研究
54、。(板书:特性)它进行深入研究。(板书:特性)v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v1.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发现三角形的特征v(1 1)请你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老师也)请你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老师也在黑板上画一个)在黑板上画一个)v(2 2)(选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各一个,)(选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各一个,投影),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投影),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征?v(3 3)小结: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小结: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顶点、三个角。v2.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概括三角形的定义v(1 1)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呢?(学
55、生用)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呢?(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自己的话来说说)v(2 2)议一议: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议一议: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就是三角形吗?形就是三角形吗?v三条边是什么三条边是什么“线线”?直线、射线行吗?怎么理解?直线、射线行吗?怎么理解“围成围成”的意思?(板书:线段的意思?(板书:线段 围成围成 端点相连)端点相连)v(3 3)书本是怎么定义三角形的?从)书本是怎么定义三角形的?从8080页中找出来,页中找出来,读一读。读一读。v(4 4)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v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v(1
56、 1)观察一下,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不一样?)观察一下,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不一样?(课件操作,先把两个三角形移在一起,然(课件操作,先把两个三角形移在一起,然后又分开)后又分开)v (2 2)你们说两个三角形高不一样,你认为三角)你们说两个三角形高不一样,你认为三角形的高在哪里,到上面来比划一下好吗?形的高在哪里,到上面来比划一下好吗?v老师这么比划(不通过顶点,与底不垂直)对吗?老师这么比划(不通过顶点,与底不垂直)对吗?v (3 3)在你们看来,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学生)在你们看来,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学生的表述不完整严密)的表述不完整严密)v (4 4)书本是怎样定义三角形高的,找出来读一
57、)书本是怎样定义三角形高的,找出来读一读,并圈出关键词。读,并圈出关键词。v (边演示课件边强调关键词:从顶点起,先向对(边演示课件边强调关键词:从顶点起,先向对边作通过垂足的垂线,再经学生议论后缩短至垂足)边作通过垂足的垂线,再经学生议论后缩短至垂足)v(5 5)根据定义,三角形的高应该怎么画?)根据定义,三角形的高应该怎么画?v 学生议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高。学生议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高。(强调(强调“从顶点出发从顶点出发”,“向对边(底)作向对边(底)作垂线,用虚线来表示,并要标上直角符号垂线,用虚线来表示,并要标上直角符号”)v(6 6)会画三角形的高了吗?请你画出三)会画三角
58、形的高了吗?请你画出三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底底v学生作业反馈评价v这条高好象画对了,用三角板的直角检这条高好象画对了,用三角板的直角检验一下。画对的同学请举手!如果还有困验一下。画对的同学请举手!如果还有困难可以课外请教老师或同学。难可以课外请教老师或同学。底v这条高画对了吗?错在哪里?三角板应该怎么放?大家再试试,画错的同学请重新画一下。底v这个三角形的高画对了吗?(学生找出错这个三角形的高画对了吗?(学生找出错误,作对边的垂线,而不是作邻边的垂线。误,作对边的垂线,而不是作邻边的垂线。三角板的直角边要与底边重合。)三角板的直角边要与底边重合。)底v7.拓展v在这个三角
59、形时,能画几条高?(学生在这个三角形时,能画几条高?(学生议论,出示图)议论,出示图)v你发现了什么?(三条高相交一点,交点你发现了什么?(三条高相交一点,交点在三角形内)在三角形内)v如果以这一条直角边为底,它的高在哪如果以这一条直角边为底,它的高在哪里?(学生议论后得出:里?(学生议论后得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三角形中,以一条直角边为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它以一条直角边为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它的高。的高。”三高相交于直角顶点。)三高相交于直角顶点。)v同样,钝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它们(延同样,钝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它们(延长)也相交一点(交点在三角形外)长)也相交一点(交点在三角形外)v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v像我们每个人都有名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新媒体内容版权授权与保护合作协议2篇
- 2024年标准土地共同开发合同版
- 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1(浙教版2019)数据与数据结构-说课稿-5.4-数据查找
- 2024提高教育资源共享传播能力采购合同3篇
- 2024数码相机租赁与体育赛事转播合同范本3篇
- 高血压健康宣教
- 专业车辆租赁协议:2024经典版式版
- 职业学院学生外出活动安全承诺书
- 2024志愿服务协议书
- 个人最高额抵押融资协议样本(2024版)版B版
- 建筑工地节前停工安全检查表
- 【语法】小学英语语法大全
- 除湿机说明书
- 春节新年红灯笼中国风信纸
- 优雅清新浪漫简洁的PPT模板背景(免费)
- 现代电路技术——故障检测D算法
- 钣金与成型 其它典型成形
- 注塑件生产通用标准
- 胃肠外科诊疗规范成文版
- 八卦象数疗法
-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