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章厌氧细菌学习教案_第1页
十八章厌氧细菌学习教案_第2页
十八章厌氧细菌学习教案_第3页
十八章厌氧细菌学习教案_第4页
十八章厌氧细菌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十八章厌氧细菌十八章厌氧细菌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二分。一、破伤风梭菌一、破伤风梭菌(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菌体细长,G+性杆菌,有周身鞭毛,芽胞呈鼓槌状。 经厌氧培养后,呈无色透明、边缘不齐的蜘蛛(或羽毛)状菌落。 芽胞抵抗力强,耐干燥与高温。细菌对青霉素敏感。 破伤风梭菌(革兰染色)破伤风梭菌羽毛状菌落疱肉培养肉渣变黑第1页/共15页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二分。一、破伤风梭菌一、破伤风梭菌(二)致病性:(二)致病性:深而窄深而窄 混有泥土混有泥土 和异物和异物有组织缺有组织缺血和坏死血和坏死混有需氧混有需氧 菌感染菌感染进入产生 破伤风痉挛毒素

2、破伤风梭菌伤口类型1、破伤风梭菌的感染条件和产生毒素、破伤风梭菌的感染条件和产生毒素第2页/共15页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二分。一、破伤风梭菌一、破伤风梭菌(二)致病性:(二)致病性:2、破伤风痉挛毒素的作用机理和破伤风病的典型表现、破伤风痉挛毒素的作用机理和破伤风病的典型表现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苦笑面容 破伤风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破伤风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第3页/共15页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二分。一、破伤风梭菌一、破伤风梭菌(三)防治原则:(三)防治原则:及时清创、扩创,防止厌氧环境形成特异性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特异性治疗: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菌治疗:青霉素、红霉素等第4页

3、/共15页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二分。二、产气荚膜梭菌二、产气荚膜梭菌(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产气荚膜梭菌为G+大杆菌,两端纯圆,芽胞呈椭圆形,小于菌体,位于菌体次未端。有荚膜。 经厌氧培养,在血平板上形成半透明光滑菌落,并出现靶环状溶血环。疱肉培养可产生大量气体,肉渣不被消化呈粉红色。 能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气,用牛乳培养基培养,可见到“汹涌发酵”现象。产气荚膜梭菌脓汁G染疱肉培养基特征汹涌发酵现象第5页/共15页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二分。二、产气荚膜梭菌二、产气荚膜梭菌(二)致病性:(二)致病性:1、致病物质:外毒素、侵袭性酶、荚膜等。毒素毒素卵磷脂酶

4、破坏细胞膜,溶解红、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毒素毒素胶原酶能分肌肉及皮下胶原纤维,使组织崩解。毒素毒素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间质中的透明质酸,有利于细菌扩散。毒素毒素DNA酶分解DNA,降低坏死组织的粘稠度。肠毒素肠毒素荚膜荚膜致食物中毒。抵抗吞噬细胞吞噬。第6页/共15页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二分。二、产气荚膜梭菌二、产气荚膜梭菌(二)致病性:(二)致病性:2、所致疾病: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坏死性肠炎第7页/共15页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二分。二、产气荚膜梭菌二、产气荚膜梭菌(三)微生物学检查:(三)微生物学检查:分泌物、脓汁可疑食物革兰染色镜检厌气培养鉴定细菌培养菌落计数第8

5、页/共15页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二分。二、产气荚膜梭菌二、产气荚膜梭菌(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及时清创扩创大剂量青霉素注射高压氧仓治疗第9页/共15页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二分。三、肉毒梭菌三、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为G+ +粗大杆菌,有鞭毛;芽胞呈椭圆位于次末端,使菌体呈“网球拍”状。 血平板厌氧培养,菌落大而不规则,有溶血环;经疱肉基培养,因消化肉渣使肉渣变黑并有恶臭味。肉毒梭菌(芽胞)肉毒梭菌(电镜)肉毒梭菌菌落第10页/共15页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二分。三、肉毒梭菌三、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主要以其强烈的嗜神经外毒素致病,多引起食物中毒(非胃肠

6、炎型);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尽早注射多价抗毒素,是防治的关键。肉毒梭菌污染食品产生罐头类真空 包装食品肉毒毒素误食人体食物中毒 尽早注射多价抗毒素第11页/共15页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二分。第二节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梭菌无芽胞厌氧梭菌 无芽胞厌氧菌是一大类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的正常菌群,包括G+ +和G- -性的球菌和杆菌,可作为条件致病菌引起内源性感染。脆弱类杆菌(G- -性杆菌) 主要寄生 于消化道产黑色素普氏菌 (G- -性球杆菌) 核梭杆菌 (G-性杆菌) 寄居于口 腔、肠道卟啉单胞菌 (G-性杆菌) 定居于口 腔和肠道消化链球菌(G+性球菌)是口腔、肠道、阴道的正常菌群一、

7、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第12页/共15页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二分。组织损伤和坏死寄居部位的改变机体免疫力低下菌群失调1、脓液和分泌物粘稠有恶臭; 2、直接镜检可查见细菌,但常规培养为阴性;3、感染部位遍及全身,呈慢性经过;4、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第二节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梭菌无芽胞厌氧梭菌二、致病性:二、致病性:致病条件致病条件主要感染特征主要感染特征所致疾病所致疾病本菌感染无特定临床表现,可致败血症和全身各器官、组织炎症。第13页/共15页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二分。第二节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梭菌无芽胞厌氧梭菌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一)标本采集:主要采集伤口分泌物、血液、粪便、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