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大 学 语 文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 一、什么是议论文。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三、什么是中心论点。 四、论据的种类: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五、基本的论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对比法、类比法)、例证法。 六、驳论的着眼点: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学知识: 1、 孟子,战国中期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2、孟子的主要观点: 3、孟子散文的特点:二、课文分析: 1、第一部分: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2、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没有实行仁政。 3、阐述“民加多”的具体措施、正确态
2、度。 第一层:使民以时,养生丧死无憾。 第二层:发展生产,富而教民,礼义教化。 (以上是练习一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第三层: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检讨主观原因。 三、本文的论述线索: 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 四、本文中心论点: 实行王道政治,以民为本。 五、本文的说理方法(艺术): 抑扬兼施、循循善诱 。 1、首先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以批评的态度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马上又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 2、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
3、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 六、两个比喻(1)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2)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 比喻使单纯的说理变得妙趣横生,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七、许多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助长了文章的雄辩气势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五亩之宅,树之
4、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秋 水一、文学知识 1、 庄子,战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老子、庄子。 2、庄子的主张: 3、庄子散文的特点:二、课文分析: 第一段,河伯由欣然自喜到自识其渺小的转变。 河水、海水景象大小的对比。 写景特点:用主观的视觉感受表达客观世界中黄河的宽阔、大海的浩瀚。 景物描写作用: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渲染主旨。 第二段:北海若的观点: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什么可以自多的。三、本文主旨: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四
5、、论证方法: 1、类比法:比喻。 2、对比法:“束于教”的曲士与观于大海、已知己丑、可与语大理的河伯对比。 五、本文的艺术特色是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1、在整体构思上,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 2、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 3、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而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
6、于教也。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六、排比句及其作用: 大量排比句的配合运用,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学知识: 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
7、袖,主张文章应该“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文体:史论二、 课文分析: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 第二段:以唐庄宗之得天下、失天下的历史事实证明中心论点。 第三段:从理论上分析庄宗失败的原因,以证明中心论点。三、中心论点: 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 四、主要论据种类: 事实论据: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例据典型而有说服力。 理论论据: “满招损,谦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作用:使论证精辟透彻,发人深省。五、说理方法:对比法
8、 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 ,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源,从而证明中心论点。 五组对比词: 1“满与谦” 2“损与益” 3“忧劳与逸豫” 4“兴国与亡身” 5“盛与衰” 论 毅 力一、文学知识: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与康有为合称“康梁”。二、课文分析: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段:从人生必遇顺境、逆境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段:从顺、逆境关系和顺、逆转化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 第四段:以孔子言论做总结,论证贵在坚持。 三、中心论点及其启示作用: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启示:面对困难,正视挫折。四、论证方法: 正反对举。
9、从成与败、顺与逆、强与弱、彼与我等方面对比。五、层递手法及作用: 1、身处逆境时五种不同态度的描写,表现毅力的重要性。 2、操舟者“我”的三种态度,从反面论证毅力的重要性。六、比喻及其作用: 1、作者用“操舟”做喻,说明只有具备至强的毅力,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2、以孔子、孟子的话为比喻,说明贵在坚持、毅力的重要性。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一、蔡元培,中国现代教育家。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兼容并包”。二、文体:演讲稿。三、课文分析:第一部分:本次演讲之目的(开门见山,约法三章)。 第二部分:阐述三大教育思想(三事): 一曰抱定宗旨,强调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非为做官致富, 二曰
10、砥砺德行,强调束身自爱,以德治校。 三曰敬爱师友,倡导以诚相待,道义相勖。第三部分:说明眼下要做的两件事: 1、改良讲义 2、添购书籍。四、论证方法:对比法。 第一,大学的宗旨的对比,一是研究高深学问,一是读书做官发财。 第二,道德沦丧与砥砺德行的对比。五、本文说理的特点: 1、采用对比论证法,主题突出,针对性强。 2、情理并重,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 3、善用反问。 4、语言亦文亦白,将文言的简练典雅与口语的通俗明快融于一体 。 容忍与自由 一、胡适,现代著名诗人、文史学者、思想家。 二、作品分三个层次: 1、从“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说起,说明“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2
11、、从“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揭示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 3、指出“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强调“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三、中心论点: 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四、说理风格: 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的文风。五、论证方法: 善于运用例证法来阐发道理。 1、作者年少时援引王制专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 2、宗教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等科学家。 3、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三个典型例证,分别证明了文章中三个层次的分论点 六、思考题二参考答案: 我们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宇宙无限,人们的认识有限,不可能存在“绝对之是”。这是“喜同而恶异”心理惯性的表现。
12、咬 文 嚼 字一、朱光潜,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代表作品。二、文体:文艺专论。三、课文分为三个层次。(见提示第二段)四、中心论点,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一)先讲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 1、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例如史记李广射虎; 2、文字的推敲其实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例如韩愈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 (二)无论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1、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关系、例如苏东坡的诗。 2、文字的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强调语言应该贵在创新。 五、论证方法: 归纳法。(先说
13、结论,再列举事例)。 关于史记中李广射虎和韩愈贾岛推敲的故事用的是归纳的方法。六、比喻修辞手法为了说明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作者分别把它们比喻为月轮、月晕。更加形象直接,容易把握。 吃 饭一、钱钟书,现代学者、小说家。代表作品围城。二、课文三个层次 1、作者从“吃饭”的实质变成了“吃菜”,看出其中名实不符现象所掩盖的本质。 2、肚子是人类的主宰,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肠胃。 3、同时,针对“给人弄得混乱颠倒”的社会现实,作者阐发了“和五味以调口”的传统思想,倡导了多元“相成相济”的和而不同社会理念。 4、由吃饭的功用,揭示吃饭背后隐藏的名实相背的社会人情世态。(即中心论点) 三、论证方法:类
14、比法。(比喻修辞法) 从吃饭说到结婚,说到艺术,说到政治,都是通过相似性联想展开的。其中,巧设陌生化的比喻是一个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1、“吃饭有时很像结婚” 。2、“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 。3、“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等比喻,都具有出奇制胜的审美效果。 四、学者散文的风格: 作者广征博引,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乐趣。 从柏拉图到孔子,从政治到经济,从音乐到烹调,从人情世态到人生观,作者似乎信手拈来,但处处涉笔成趣。这也显示出钱钟书任性而发、洒脱自然的个性特征。 我 的 世 界 观一、爱因斯坦,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对论的创立者。二、文体:演讲词。 三、课文三个层次
15、: 1、阐述作者的人生观。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表现在: 第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第二,对俭朴生活方式的认同, 第三,对别人的足够宽容, 第四,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 第五,是一个孤独的旅客。 2、阐述作者的政治理想。 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体现在他对“很快就会腐化堕落”的专制制度的极度反感,对“罪恶渊薮”的战争的深恶痛绝。 3、阐述作者的宗教感情。 他的“宗教感情”,指的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奥秘”的虔诚心态,是对“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追求和坚守,而决不相信有万能上帝和死后灵魂的存在。 四、中心论点; 阐述了作者的人生观、政治理想和宗教感情。五、文章的主要特色(该演讲词的特点): 1
16、、思理深远而言语朴实。 2、见解独到而态度谦逊。 3、坦率自然而真情涌动。 六、思考题二参考答案: 因为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科学家要有为探索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一、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罗素的主张。二、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人们如何少犯错误,避免愚蠢的见识。分三个层面来讲的: 第一层面:讲科学的认知态度。 1、对凭观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用经验加以检验; 2、不能用经验加以检验的,就要有充分的证据。 第二层面:讲听取不同意见。 1、听取不同社会圈子的人所持的种种看法,摆脱武断 2、提出了“心理想象力”,用“假想的论敌”来反驳自己以防止自以为是。 第三层面:阐明客
17、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1、有些问题“本来就根本无法解决”, 2、有些问题“没有明显正确的答案”, 所以只有采取谦虚慎重的态度,才能克服自高自大;而克服狂妄自大的根本办法就是要树立“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基本理念。 三、造成愚蠢见识的原因: 自以为是,自高自大。四、避免愚蠢见识的途径:(见二)五、例证法: 1、亚里斯多德的错误, 2、我年轻时期在外国的经历, 3、圣雄甘地对铁路轮船的遗憾。六、作者采用了议论文很少用的第二人称“你”。 通过你我对话的形式进行论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更容易打动人。从而也成为这篇文章形式上的突出特点。七、语言中用了很多“也许”,“说不定”,
18、“设想一下”等虚拟语气。说明作者谨慎的作风,谦和的态度 冯 谖 客 孟 尝 君 一、战国策作者西汉刘向,一部优秀的散文集,记录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互相辨难的言行。二、课文三个层次 1、冯谖通过弹铗三歌试探孟尝君的诚心。 2、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 3、概括冯谖的作用。三、中心思想 (见提示第一段)。四、何谓三窟? 1、焚券示义以赢得民心。 2、利用齐王与梁王之间争夺贤才的矛盾来抬高孟尝君。 3、以宗庙之重巩固孟尝君封地 。五、重点掌握冯谖的形象性格特征及使用的表现手法 1、性格特征:冯谖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的奇特风采。 2、表现手法: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六、
19、重点掌握孟尝君的性格特征及使用的表现手法 1、性格特征: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品德。 2、表现手法:孟尝君与冯谖形成对照。 垓 下 之 围 一、司马迁,西汉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又称太史公书。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个部分。鲁迅的评价。二、课文四个层次 1、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 2、东城快战,勇猛无比。 3、自刎乌江,宁死不辱。 4、作者的评论。三、中心思想 文章主要记叙了项羽最后失败、身死乌江的一些史事片断。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在对项羽作盖棺论定时,既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重大历史功绩,又批评了他缺乏政治远见、专持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 四、三个场面
20、描写及其表现作用 本文通过三个场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个性特点十分鲜明的悲剧英雄形象。(见提示第二段)五、细节描写及其表现作用 善于在历史事实的关键环节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这些有血有肉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情致丰赡,艺术效果十分显著。(提示第三段) 六、太史公(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提示第一段)七、成语: “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羞见江东父老”等。 张中丞传后叙 一、韩愈,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二、张巡、许远镇守睢阳的背景 见提示第一段。三、韩愈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见提示第一段。三、课
21、文分六个部分: (一)写作后序的原因。 (二)驳斥“畏死”、“辞服”的罪名。(例证法) (三)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谬论。(类比论证) (四)驳斥“责二公以死守”,未能“弃城而逆遁”的谬论。(对比论证) (五)集中描述南霁云的英勇事迹。 (六)进一步描述张巡的聪明才智、大义凛然的形象。四、本文几个英雄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鲜明。可以用选择题、简析题考试。例如给出一段描写,要求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见提示第三段) 张巡 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 许远 宽厚谦和、为国让贤 南霁云 深明大意、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五、全文的最大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 见提示第二段六、文章的前半部分是
22、韩愈针对污蔑许远的错误论点进行批评。 1、驳斥哪三种错误论点。 2、驳论方法: 驳斥污蔑许远变节投降的观点,用反驳论点的方法。 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错误观点,用反驳论据的方法。 都用的是事实作为论据 七、塑造英雄人物的方法 1、使用了肖像描写,如写张巡,“须髯辄张”。 2、得力于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写南霁云拔刀断指、抽矢射塔,写张巡的超人记忆力和就义时的动作、语言,都是文中精彩的片断。 3、语言描写。例如贺兰强留南霁云,宴请他,南霁云说,“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4、作者注意让人物的不同性格相互映衬,如张巡的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
23、强记,许远的宽厚谦和、为国让贤,南霁云的深明大意、嫉恶如仇、忠贞刚烈,一经互相辉映,就更加光彩照人。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劣行径,又有力地反衬出英雄们的磊落胸怀和凛然正气。 种树郭橐驼传 一、柳宗元,唐代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并称“韩柳”。二、文体:寓言性传记文。三、课文分析: (一)橐驼的由来。 (二)橐驼种树技术的高超。 (三)橐驼和他植者种树的对比,强调“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对比) (四)运用类比法,揭示“长人者好烦其令”的弊端。 (五)明确揭示为官作戒的主旨。四、中心思想: (见提示第一段)五、类比论证法: (见提示第二段)六、对比论证法: (见提示第三段)七、“他植者”种树的两种错
24、误态度及作用。 (见提示第四段:态度马虎与态度殷勤)八、课文第三段的层次: 第一层:提出橐驼种树的根本方法。(论点) 第二层:橐驼种树的原理、方法、态度。 第三层:他植者种树的两种错误态度。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一、司马光,北宋史学家。资治通鉴。二、文章出处: (见提示第一段)三、赵武灵王是怎样说服公子成的? 赵武灵王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说道理,摆事实,讲历史,成功说服公子成。四、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为什么能成功推行(赵武灵王推行改革的正确方法)? (见提示第二段的最后)五、胡服骑射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国人及群臣反对? (见提示第二段)六、胡服骑射的历史文化意义是什么? (见提示第三段)前赤壁赋一、
25、苏轼,北宋文学家。“三苏”。二、文体:文赋。三、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主客对话,抑客伸主。四、课文分析: (一)作者因泛舟江上而产生的自由快乐之感。 (二)因洞箫声而引出客人关于人生无常的议论,表现作者对人生悲观的一面。 (三)阐述“变”与“不变”的道理,表达作者适意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五、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中心思想(作者的人生态度): (见提示第一段)六、文章的线索: (感情的变化:乐悲乐)七、景物描写与抒情、议论的关系: (思考题三,见提示第三段) 八、文章主客对话的实质: (思考题一,见提示第三段)九、文章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思考题一,见提示第四段)十、作品是如何描绘洞箫声的? 通
26、过听觉、感觉,调动想象,渲染洞箫声的悲凉,给人以具体可感的审美效果。先 妣 事 略一、归有光,明代散文家。二、中心思想: (思考题一,见提示第一段)三、母亲性格特征: (见提示第三段)四、文章的叙事特色: 1、没有抒情,只简略叙事,但感情悲痛。 2、寓歌颂赞美于叙事之中。 3、多用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五、作者记叙外祖父家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表明母亲朴实崇高品德的形成,是由其家教的熏陶而自然形成的。马 伶 传 一、侯方域,明末清初诗文作家。二、课文分析 (一)简介马伶身份,展示其社会活动背景。 (二)马伶同李伶的两次技艺较量。 (三)作者的论赞。三、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观动机: (思考题一,见
27、提示第一段的最后)四、马伶的成功经验的启示: (思考题二,见提示第一段)五、倒叙及其作用: (思考题三,见提示第二段)六、文体:人物传记。西湖七月半一、张岱,明末清初人。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二、课文分析: 1、五类人游西湖的盛况。作者嘲讽前四类人,欣赏第五类人即清高拔俗的文人雅士。 2、作者嘲讽市井百姓赶凑热闹的俗气。 3、文人雅士泛舟西湖,赏景作乐。三、中心思想 (见提示第一段)四、文章的写作特色 1、语言生动传神 。 2、笔调轻松随意。 3、善于用不同的情景作对比。五、思考题三: 1、场面不同: 混乱,齐整。 2、氛围不同: 闹热,清净。 3、情趣不同: 俗气,高雅。 秋 夜一、鲁迅,中
28、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早年弃医从文。散文、小说代表作品。二、文体: 散文诗。三、课文分析: 1、枣树在作者心中的地位。(重复) 2、枣树上面奇怪而高的夜空 。(拟人) 3、小粉红花的梦。 4、苍劲、挺拔、坚韧的枣树。 5、我回到室内旋亮灯火。 6、可怜可爱而追求光明的小青虫。四、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 (见提示第二段) 五、中心思想(表现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见提示第一段)六、文章意境的特点: (见提示第三段) 香 市一、茅盾,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小说代表作品。二、课文分析 1、追忆往昔香市的热闹场面。 2、描述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三、中心思想: (见提示第一段) 四、基本表现方法:对比手法:
29、(见提示第二段)五、写往昔香市热闹情景采用场面描写。 (见提示第三段)六、描述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采用反衬手法。 (见提示第三段)七、香市主角的转移说明什么: (见提示第四段)爱尔克的灯光一、巴金,现当代著名作家。小说代表作品。二、课文分析: 1、作者重访18年前的故居。 2、作者在故居前的所忆、所思、所念、所感。 (1)爱尔克姐姐点灯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 使作者联想到死去的姐姐,激起对旧生活的憎恶。 (2)从姐姐的回忆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见提示第三段) (3)“我终于出来了”表达作者思想觉醒后自觉选择人生道路的欣慰之情。 (4)故居照壁上的“长宜子孙”四个字,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索 ?(
30、中心思想) (见提示第二段)3、作者投身广大世界,探索自己应该走的道路。 三、三种灯光的象征意义: (见提示第四段)四、文章的线索: (见提示第五段)纪 念 傅 雷 一、施蛰存,现当代作家。 傅雷,翻译家。二、课文分析: 1、作者睹物思情悼念傅雷。 2、一怒,从昆明回上海。 3、二怒,探讨翻译方法,争论绘画。 4、三怒,不堪凌辱,一怒而死。 5、作者的议论与赞美。三、主题思想,傅雷的个性特征: (思考题第一题:傅雷的个性特征:坚持真理,刚直不阿,是儒家之刚者。)四、文章的线索: 线索是:三次“怒”。通过三次发怒来写两个人的交往。五、思考题第二题: (见提示第三段第四行) 六、叙后评议的叙述方法
31、: (见提示第三段:叙后评议,画龙点睛,深化主题)七、文章的记叙顺序及其好处: (见提示第四段) 八、文章开头运用倒叙,好处是引起悬念,吸引读者。哭 小 弟一、宗璞,当代著名女作家。二、文体: 充满抒情色彩的写人散文。三、课文分析: (一)用倒叙手法叙写小弟的去世。 (二)回忆小弟的一生。 1、回忆小弟的幼年、童年。(细节描写) 2、小弟病重与治病的艰难。(侧面烘托) 3、小弟的工作经历。 4、小弟去世后全家悲哀的情景。(挽联的作用) 5、小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侧面烘托 (三)作者的抒情与议论。四、中心思想: (见提示第二段)五、文章结构特征: (思考题一。见提示第五段。 以“哭”为线索,
32、将多方面的材料分成块状,交叉垒积,交错展现。)六、细节描写、侧面烘托: (思考题二,见提示第四段)七、思考题三: 希望像小弟这样“迟开而早谢”的一代知识分子的生活有所改变,能够健康长寿,为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都 江 堰一、余秋雨,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代表作文化苦旅。二、文体: 游记。三、第一部分: 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从而突出都江堰的更加伟大。 修辞手法;比喻四、第二部分: 欲扬先抑,起衬托作用。 第二段的层次:1、水流的声音,2、作者的感觉,3、水流的壮观。 描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 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拟人,排比。五、第三部分: 文章的思辨色彩,立足现代,评说历史。 思考题第二题。
33、修辞:拟人。六、第四部分: 先写横江索桥,反衬都江堰对自然伟力的驯服,再写二王庙,赞颂李冰父子为民造福的功绩。七、写作手法: 两个地方的对比。见提示第五段。我 与 地 坛一、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作品以关切人生的独特主题与风格引人注意。二、文体: 记事散文。三、第一部分: (一)第五段的景物描写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2、“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的象征意义。 (二)第七段的景物描写: 1、修辞;比喻,排比。 2、景物描写的象征意义。 (三)段落大意(见提示第二段) 四、第二部分: (一)段落大意(见提示第二段) (二)展现深挚母爱的三种方式;第一,无声的行动描写。第二,借“我”之口进
34、行直接心理描写。第三,侧面烘托。 (三)第139页第四段: 描写是顺序:时间顺序 描写方法:侧面烘托。反复抒写我对母亲思念之情的难以排遣,借以写出母爱的动人力量。五、第三部分; (一)段落大意:以种种事物类比四季,象征“我”对自身经历酸甜苦辣和人生命运复杂多变的种种感受。 象征意义。 (二)修辞:比喻,排比。六、中心思想: (见提示第二段)七、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 (思考题二。见提示第四段)八、思考题三: 第三部分是一组排比句,但又是各种体验、复杂人生的多重类比,更是作者自身经历的酸甜苦辣和人生命运复杂多变的种种感受的象征。蚂 蚁 大 战一、亨利梭罗,美国作家、思想家。代表作品瓦尔登湖。二、文章
35、的写作特点: 1、场面描写,以点带面。 2、类比:蚂蚁大战与人类战争类比。 3、拟人化的手法描写蚂蚁。三、中心思想: 本文写森林中的一场蚂蚁大战,由蚂蚁大战联想到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得出“你越深究下去,越觉得它们与人类并无两样”的结论,处处“微言”着社会和人生的大义。 四、思考题一: 蚂蚁大战类比象征人类战争,战争只能给人类带来生命的毁灭和精神的痛苦。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什么是记叙文?二、叙述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三、描写人物的方法。四、环境描写包括哪两个方面?五、记叙文抒情的方式: 1、直接抒情,2、借景抒情,3、叙事抒情。六、记叙文议论的方式 1、夹叙夹议,2、叙后评议。 蒹 葭一、诗经,我国
36、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二、诗经的艺术特点: 1、以四言为主,节奏简约明快。 2、常用重章叠句,情致回环往复。 3、多用比兴手法,意蕴丰赡含蓄。三、诗体:中国最早的朦胧诗。四、课文分析:每章三个层次。 1、首两句借景起兴。蒹葭茂密,霜露高洁,烘托出痴情者挚热的追求和纯洁的感情。 2、三、四句点明主题:深切思念,隔河企望,追寻“伊人”。 3、后四句描述追寻的两种境况:逆流追寻, “道阻且长”;顺流追寻, “宛在水中央”。两者的结果都是可望难即,“伊人”不可得。 五、诗的中心意象及其两种境况: 中心意象:在水一方。 两种境况:逆流追寻, “道阻且长”;顺流追寻, “宛在
37、水中央”。六、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重章叠句的形式。(见提示第三段)七、意境的朦胧美(即“在水一方”的普遍象征意义。或多种主题)(提示第二段)湘 夫 人一、屈原,战国时楚人。先秦时期伟大诗人。代表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作品的特点。二、本诗是根据楚地祭祀水神乐歌改编而成。三、湘君对湘夫人思念之情的四个层次: (思考题一,见提示第二段)四、抒情主人公是湘君,主题思想: (见提示第一段)五、诗歌的抒情方法: (见提示第三段,四种抒情方法)六、本诗渗透诗人什么感情。 (见提示第二段结尾)七、布置新房时的铺叙手法,表现诗人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无比向往。八、思考题三: 通过萧瑟秋风、寒冷水波、飘零落叶的描写
38、构造优美而怊怅的意境,衬托人物骤然失落和极度忧伤的心境,融情于景,为“千古言秋之祖”。陌 上 桑一、乐府,原为音乐机关。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简称为乐府。二、本诗由三类故事改编而成。 (见提示第一段) 三、诗歌分三段: (一)写罗敷的美貌。 (二)写罗敷的坚贞。 (三)写罗敷的聪明机智。四、罗敷的形象特点: (思考题一,见提示第一段) 五、描写罗敷之美,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思考题二,提示第二段)六、第三段“夸夫”的作用: (思考题三,见提示第四段) 饮 酒一、陶渊明,东晋田园诗人。二、诗体:田园诗。三、诗歌分三层(心远的三层内涵):1、虚静心忘世2、物化忘我3、得意 忘言 四、作者的人生态度、生
39、活情趣 (思考题一,见提示第一段)五、作者所谓的“真意”指什么: 隐居田园,返朴归真,物我两忘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与生活。六、“见”字为什么用得好: “见”更能体现作者心境的平和,照应前面的“心远”,体现忘我的心态。 而“望”字是努力地看,有目的地看,与诗歌的意境与诗人的心态都不符合。行 路 难一、李白,盛唐浪漫主义诗人。诗歌风格。二、诗歌的三个层次:1、写实。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迷茫、抑郁悲愤。2、写虚。用象征手法表现人生道路艰难,幻想被信任重用。3、回到现实。作者依旧执着地追求和积极向上。三、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矛盾) (思考题一,见提示第一段)四、抒情方法; 1、借举止抒情。2、借象征抒情
40、。3、借典故抒情。秋 兴 八 首一、杜甫,盛唐现实主义诗人。诗歌风格。二、诗体:七言律诗三、抒情方法:1、融情于景。2、借象征抒情。3、移情于景。4、借景抒情。四、“他日泪”、“故园心”的内涵(见注释6、7)五、“开”、“系”的双关意义: (思考题三,见注释6、7)六、律诗对偶的特点。 (见提示第三段)长 恨 歌一、白居易,唐代杰出诗人。二、诗体:抒情色彩浓厚的长篇叙事诗。三、诗歌分为四个部分:1、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无比宠幸。2、安史之乱爆发后贵妃殒命,玄宗伤痛不已。3、玄宗回归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4、道士找到杨妃及李、杨之间忠贞不渝的深情。 四、本诗的两重主题: 1、讽刺李、杨的耽乐
41、误国。 2、歌颂李、杨的真爱与深情。五、杨贵妃死后,叙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三段)六、第三段写从还京路上、回到长安之后写玄宗对贵妃的思念,运用哪些抒情方法:1、借举止动作抒情2、借景抒情3、借心理想象抒情4、借象征抒情5、移情于景 6、修辞手法:比喻、对比、象征。七、第四段杨贵妃的心理活动及抒情方法: 贵妃的震惊、激动、惶惑、急切、悲楚、委屈、感激等心理活动。 抒情方法:因情造景。 早 雁一、杜牧,唐代诗人。二、诗体:咏物诗三、诗歌四联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思考题二):首联:用雁遭到惊吓比喻百姓离家失所。颔联:失群孤雁飞过长安的凄凉暗示朝廷对百姓的漠不关心。颈联:告诫
42、大雁不要返回北方,暗示百姓有家难回。 尾联:叮嘱大雁安居潇湘,同情百姓而又无可奈何。 四、抒情方法(思考题一): 托物言志、借比兴象征抒情。五、思考题三: (见提示第三段)虞 美 人 一、李煜,即李后主。其诗歌的内容与特点。二、“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深层寓意: (见注释2)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 (喻指江山易主,物是人非)四、“一江春水”的比喻: (见提示第二段)五、词的思想感情(思考题一) (提示第一段。评价:情感真实、感触真切)八 声 甘 州 一、柳永,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二、上片内容及抒情方法:1、总写清秋江天寂寥。2、渲染清冷寒苦之气氛。3、进一步展现萧瑟秋景。4
43、、抒写青春不再、青春易逝之感慨。抒情方法:借景抒情。三、下片内容及抒情方法:1、直接抒发羁旅之苦、思乡之切 。2、由彼及己委婉曲折地抒发凄苦之情怀。3、直接抒发归乡不得的愁怀。抒情方法:借事抒情,委婉含蓄,淋漓尽致。四、词中“登高临远”四字,则是融贯上下片的过渡线索 (思考题四)鹧 鸪 天 一、贺铸,北宋词人。二、抒情方法及情感内容:1、借叙事抒情。抒发物是人非之叹。2、借比喻抒情。抒发寂寞凄凉之怀。3、借景抒情。抒发生死思念之情。4、借举止抒情。抒发休戚与共之情感。三、思考题三,词中两个比喻的意义: (见注释4、5)四、词是怎样关合生者与死者双方抒情: (见提示第二段,思考题一) 声 声 慢
44、一、李清照,南宋婉约派词人。前后期词作的不同及特点。二、词作分析:1、第一句话:叠字的表现手法,表现诗人的动作、所处环境、心理活动。2、借五个层次残秋景物抒情(思考题二):第一,气候的反常多变,总写词人烦闷难熬的心境。第二,借助“淡酒”和“晚风”来渲染愁情 的无比深重。第三,通过南飞雁表现词人由家破人亡所造成的痛苦心情。第四,通过满地堆积憔悴的黄花自喻,抒发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叹。第五,通过梧桐细雨对心灵的敲击,抒发孤苦无依的绝望的哀愁。3、两个呼告句: 第一个呼告,表现诗人寂寞难耐的痛苦。 第二个呼告,表现诗人凄凉难以言尽的哀愁。三、主题思想(思考题一): (见提示第二段)四、本词语言特点(
45、思考题三); 叠字、口语化。摸 鱼 儿一、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词风格特点。二、上片:借暮春景物抒情。1、伤春2、惜春3、留春4、怨春 中心意象及象征意义:春又归去。象征南宋微弱的抗金形势。三、下片:借典故抒情。中心意象及象征意义:“佳期又误”。 象征意义见提示第二段最后。四、全篇抒情手法(思考题二): 借比兴象征手法抒情。五、主题思想: (思考题一,见提示第一段)六、本词风格: (思考题四,见提示第四段)一 句 话一、闻一多,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二、课文分析:第一节:写旧中国的黑暗,革命高潮即将来临。修辞手法:隐喻,反问。第二节:写诗人对理想中国的坚信,表现诗人的爱国激情。三、中
46、心思想: (思考题一,见提示第一段)四、表现手法:隐喻象征 (思考题二,见提示第二段)五、修辞手法:反复 (思考题四,见提示第三段)再 别 康 桥一、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二、本诗分为五个部分:1、诗人故地重游,依依惜别。2、选取金柳、青荇、潭水三个意象,表现对康桥的眷念。3、重寻旧梦。4、寻梦不得时的怅惘、落寞。5、寻梦不得后的洒脱、对故地的珍视。三、抒情方法:1、借比喻抒情2、借象征抒情3、移情于景四、本诗的诗性美感: (思考题一,见提示第二段)五、前后呼应的艺术效果: (思考题三,见提示的最后)雨 巷一、戴望舒,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二、诗歌分为三个部分:1、朦胧细雨中诗人痛苦的希望。2
47、、姑娘梦幻般地出现,又梦幻般地消失。象征希望的破灭。3、诗人继续在雨巷中希望着、期待着。三、“丁香姑娘”的象征内涵: (思考题二,见提示第四段)四、中心思想(诗人的思想感情) (思考题一,从日常生活、现实斗争、形而上三个方面说明)五、本诗的音乐性 1、第一节与最后一节重复。 2、每节六行,基本押韵。 3、从头到尾没有换韵,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六、营造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见提示第六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舒婷,当代诗人。二、诗歌分四节,其中第一、二、三节意象群的象征意义:(思考题二) 1、第一节意象群:象征历史悠久的祖国陈旧、颓败、贫瘠,负重前行的艰难与缓慢。 2、第二节意象群:“飞
48、天”与“花朵”,象征祖辈的美好理想在贫穷与悲哀中一再失落。 3、第三节意象群:象征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 第四节: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献身祖国的热忱。三、诗歌四节逐层递进地抒发感情。 (思考题一,见提示最后一段)四、抒情主人公“我”的象征意义 (思考题三,见提示第五段)五、“祖国”一词的重复的作用: (见提示第三段)我愿是一条急流一、裴多菲,匈牙利诗人、革命家。二、课文阅读:1、诗中将“我”比喻为什么? 急流、荒林、废墟、小草棚、云朵。2、诗中将爱人比喻为什么? 小鱼、小鸟、常春藤、烈火、太阳。3、这两个比喻有什么对应关系? “我”的形象显得荒芜、简陋、残缺,只有在“爱人”形象的衬托与关爱
49、下,才具有了生机与活力,形成和谐之美,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三、思考题一: (见提示第二段) 四、思考题二: (见提示的最后一段)五、思考题三: 启示:对待爱情、事业、革命,都要有坚持不懈、矢志不移、忠诚奉献的精神与毅力。婴 宁一、蒲松龄,明清小说家,代表作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二、课文讲解:(一)王子服上元节遇美女。(二)王子服思美女。(三)王子服寻美女。(四)王子服娶美女。(五)美女社会化。(六)作者的评论三、小说整体建构的特点(叙事的双重性) (见提示第三段) 鬼母形象具有整体建构和主题深化的双重价值。小说的表层叙事,是王子服遇美女、寻美女、娶美女的经过,但内里实情,却
50、是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表面上的重重偶然与巧合,实际上都是鬼母为完成托养义务所作的有意安排。这就是婴宁整体构思的奥妙所在 。四、婴宁的个性特征:(见提示第一段) 个性的表层是爱笑:无时无地的笑,千姿百媚的笑;内里是痴憨:不解人情,不谙世事。五、婴宁性格转化轨迹 及其社会人生内涵:(见提示第二段) 由“无时不笑”到“矢不复笑”,再到“笑须有时”。 这转化意味着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和对社会礼法的顺应;这是社会人生的必然:狐女要走出荒山深谷,投身人际社会,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就必须经由这样一番洗礼。它象征着人类永远也无法解脱的个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矛盾的困境。六、作者说婴宁是“隐
51、于笑者”,如何理解? 1、表面含义是指用笑来隐藏真实情感的人。 2、深层含义是说明婴宁性格的双重性:一是个性痴憨,不解人情,不谙世事 ,充满欢乐;二是用笑来试探人生,应付生活,作为取得胜利的手段。七、环境描写(花)的作用: 1、正是花的环境,养成了婴宁纯真、痴憨而又略带狡黠的天性 。 2、花的环境,作为象征、类比,是对婴宁音容笑貌、独特个性的有力烘托 。 宝 黛 吵 架一、曹雪芹,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二、课文讲解:(一)宝黛吵架。(二)丫环解劝。(三)贾母的教训与抱怨。(四)吵架的结果:宝黛爱得更深了。 三、宝黛吵架的心理原因(实质)是什么?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52、? 心理原因(实质)是:贾宝玉、林黛玉相互试探,假意试探,反复试探,而且双方又过分敏感,于是节外生枝,越吵越大。 普遍意义:揭示了恋爱中少男少女内心与言行不符乃至悖反的普遍现象。爱到极处,反生争吵;爱之愈深,争吵愈多愈烈。这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内心的奥秘。 四、直接心理描写的艺术效果: 深入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细腻而微妙的心理变化 ,真实、生动。五、作者的议论的作用: 揭示热恋中少男少女普遍而微妙的心理情态 ,反映人性的复杂和内心的奥秘。断 魂 枪一、老舍,满族人,著名作家。享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作品具有浓郁的北京味。二、课文分析:(一)时代变迁环境下沙子龙的觉醒与徒弟们对他的崇拜。第三段的作
53、用:社会环境描写,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打开了古老落后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利于我们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沙子龙夜间练枪,说明其留恋往昔的声名、武艺。(二)王三胜与孙老者的争斗,沙子龙拒传枪法。 本段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 第142页孙老者的肖像描写,暗示孙老者有高超的武艺、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243页的心理描写,一是表现王三胜的报仇心切的心理,一是表现王三胜认为沙子龙没有对手,孙老者一定会吃亏的高兴的心理。(三)沙子龙的无奈与觉醒。三、小说的主题思想: (见提示第一段)四、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的个性特征: (见提示第二段) 沙子龙:武艺高强,
54、个性孤傲内向,但在时代变革大潮中成为时代的觉醒者。 王三胜:庸俗自私,争强好胜,时代的落伍者。 孙老者:豪爽固执,嗜艺如命,时代的落伍者。五、孙老者、王三胜形象的作用。 (见提示第二段最后) 孙老者和王三胜,对沙子龙形成多侧面对比烘衬,沙子龙的性格内涵和心态容量,显得更为深沉、丰满。六、人物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七、比喻:有关孙老者描写的比喻,新奇贴切,富有表现力。哦,香雪一、铁凝,当代作家。二、课文讲解:(一)火车开进台儿沟并在此停留一分钟。 1、第249页第二段:台儿沟偏僻、落后、贫穷、沉寂,没有现代娱乐。 2、描写方法:举止描写,对话描写。 3、火车开进台儿沟的隐喻象征意义:象征中国正在发生现代化转折和它尚处于初始阶段,预示一个五彩缤纷的新世界正在展开。(二)香雪追寻铅笔盒,深夜回归台儿沟。 “铅笔盒”象征知识文化和现代文明。 香雪追寻铅笔盒的象征意义:象征香雪追求知识,追求文明,追求进步,表现新时代人们强烈的现代使命感。三、小说的思想感情内涵:象征中国正在发生现代化转折,表现新时代人们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强烈的现代使命感。四、香雪性格的质朴美: (思考题二,见提示第二段)五、香雪夜行荒山的心理刻画与环境描写: 1、自然景物:明净、欢快、美丽。 香雪的心情:兴奋。 2、自然景物:黯淡、模糊。 香雪的心情:恐惧。 艺术效果:情景交融,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业空间激励创业者迎接挑战考核试卷
- 利润管理策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考核试卷
- 摩托车的悬挂系统与舒适性能考核试卷
- 新能源发展对交通行业的影响考核试卷
- 组织供应运输服务方案三篇
- 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培训考核试卷
- DB11T 494.10-2013 人力资源服务规范 第10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
- 中班防震课件教学课件
- DB11T 064-2011 北京市行政区划代码
- 新员工知识产权培训
-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举例
- 720--消防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干式)讲解
- 卢森宝亚压缩空气泡沫系统
- AQL抽样检验表(标准版本2(1).0)
- 桶装水领用登记表
- 安阳师范学院校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素质测评(附答案)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电子版)
- 活性焦过滤吸附法污水深处理技术
- 国民经济动员中心申报材料
- 初中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