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隧道风险评估报告_第1页
梁山隧道风险评估报告_第2页
梁山隧道风险评估报告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梁山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一、编制依据1、铁道部文件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 2007102 号)有关要求;2、铁道部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铁建 设 2010171 号)有关要求;3、铁道部文件关于铁路高风险隧道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工管 质 201136 号)有关要求;4、东南沿海铁路福建公司文件 关于厦深线梁山隧道高风险管理责任人 的通知(东南铁工字 2010175 号)有关内容;5、东南沿海铁路福建公司文件 厦深线梁山隧道施工阶段风险管理计划 (东南安质 200840 号)有关内容;6、东南沿海铁路福建公司文件 东南沿海铁路

2、工程风险评估和管理实施 办法(暂行)(东南铁安字 2010790 号)有关内容;7、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 (铁建设 2007200 号);8、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 铁建设2006179 号);9、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003-2005) ;10、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14-2005) ;11、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 TB10301-2009);1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 TB10304-2009);13、新建厦深铁路(福建段)重点标梁山隧道施工合同文件;14、中铁二院提供梁山隧道相关设计图纸、地勘报告资料等;15、厦深铁

3、路(福建段)梁山隧道(DK96+505- DK98+622段剩余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等。二、隧道概况1、地理位置及工程范围 梁山隧道起于福建省漳浦县盘陀镇塔内村,穿越梁山山地,止于云霄县 东厦镇荷步村,隧道起讫里程为 DK94+000- DK103+888全长9888米,为厦 深线(福建段)第一长隧道,隧道范围属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 差200400m 最大埋深680m2、地形地貌概况隧道穿越梁山山地,地形总体北高南低,峰岭高程多在5001000米,相对高差约200600米,总体属中低山地貌,沟谷切割较深,多呈V形,沟 谷与分水岭高差较大,山坡不对称,分水岭及山脊呈锯齿状及波状延伸

4、,山 坡坡度 30 40,个别达 60左右。进口段属低山丘陵地貌,沟谷多呈 U 形,山坡坡度较缓。缓坡地段被全风化层所覆,其余地段基岩裸露良好,缓 坡及山顶杂草、灌木丛生,植被较为茂密。隧道洞顶有两个中小型水库,其中梁山水库分布在隧道DK96+000DK97+400右侧平距7001000米洞顶约230米高的低洼处,梁一水库分布在 隧道DK101+28C左侧平距1160米洞顶约370米高处。工程所在地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系人工填筑土,冲、洪积粉质黏土及 中细砂,坡洪积粉质黏土,坡残积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燕山早期第四次侵 入晶洞花岗岩及第二次侵入黑云母花岗岩。:隧道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与南岭东西

5、向构造带复合部位。隧道通 过位于佛昙 -南澳和角美 -大布两个北东向折断带之间的金刚山岩体,形状如 “厂”字,本隧道通过其西侧。受北东向折断带影响,隧道区域多发育小型支断裂,总体构造较为简单。L7 突水涌泥带:两次突水涌泥形成的陷坑均位于隧址正上方,根据地表 陷坑位置和洞内突水涌泥点推测,坍陷体主要局限在涌泥掌子面续向前方 2530m(DK96+505DK96+535随着标高加大逐渐向大里程方向偏移),以 及线位两侧1520m范围以内,第一次坍塌体基本成垂直柱状(稍向大里程 和左侧倾斜),第二次坍塌则是由于左侧迂回平导发生突水涌泥后与第一次坍 塌体连通,随后坍塌体上部物质则沿第一次的坍塌通道再

6、次发生塌陷。软弱 带与隧道平面交角 61,倾向小里程, 倾角约为 7585,宽度 2125m, 第一层为全风化花岗岩、辉绿岩及闪长玢岩互层,厚911m第二层为强风化夹弱风化花岗岩,厚1014m地下水补给源为地表水体,开挖掌子面稳 定极差,开挖扰动后,夹层物质易软化崩解成砂状,极易发生大规模坍塌、 突水、涌泥地质灾害。软弱带:根据地貌推测,目前未开挖的范围内存在 4条软弱带,分布于 L8:DK97+040 +080、 L9:DK97+410 +430、 L10:DK97+650 +670、 L11:DK97+92厂 +965 其规模及围岩性质除 DK97+41+430、DK97+65+670 段

7、为W级20米外,其余为V级20米、W级20米,可能发生坍塌、突水突泥 等地质灾害。软弱带工程地质特征见表 1 。节理:本隧道以晶洞花岗岩为主,晶洞花岗岩中节理发育,根据深孔勘 探,地面以下 150米内节理较发育,在 150米以下节理较不发育,节理间距 12条/米,倾角 1 0 90不等, 呈闭合状,节理面间无充填物,结合好。 地表及浅层岩体节理,多为风化节理,进口段以北西向节理最发育,出口段 以南西、南东向节理最发育,节理面平直,受其影响,进出口端坡面形成了 较多孤石及危岩。表1软弱带工程地质特征表软弱 夹层 代号与线路关系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地表出露位 置洞身相交位 置交角L8DK97+095D

8、K97+06063张拉性质,走向为N25 W倾向小里程,倾角约8085, 构造带延伸长度约 950m,夹层宽510m强风化花岗岩 夹全风化花岗岩,夹层未与梁山水库直接连通,地下水 较发育,施工中易发生坍塌、掉块、小规模突水、涌泥 等地质灾害。L9DK97+442DK95+41563张拉性质,走向为N78 W倾向小里程,倾角约7580, 夹层宽24m,物探反映电阻较咼,以强风化花岗岩为主, 岩体破碎,地下水发育,与梁山水库具有一定连通性, 易发生突水、坍塌、掉块等地质灾害。L10DK97+720DK97+65582张拉性质,走向为 N45 W倾向小里程,倾角 82 ,夹 层宽约25m以强风化为主

9、,地下水较不发育,易发生 坍塌、掉块等地质灾害。L11DK98+025DK97+96065张拉性质,在地表出露特征为较连续的沟槽,延伸长度 约1.8km,走向为 N27 W倾向NE (小里程),倾角约 80,构造软弱夹层宽约 1020m影响带宽约20m以 全强风化花岗岩为主,软弱夹层与梁山水库连通性较 好,距离梁山水库1050m,地下水发育,地表水库与隧道 涌水水力联系较为密切,物探反映低阻带明显,易发生 突水、突泥、坍塌、掉块等地质灾害。地震动参数:测区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0.40s。条件:地表水以水库水及沟水为主。水库水以梁山水库、梁一水库为主, 其中梁山

10、水库总库容1054万立方米,正常库容量807万立方米;梁一水库总 库容338万立方米,水库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及水位高于水库的地下水补 给,工程所在地雨量充沛,水库常年有水;梁山山地沟谷发育,以鸡母锤为 分水岭,北侧沟谷表水汇集至鹿溪河中,南侧沟谷表水汇入漳江,水库周围 沟谷主要受水库水补给,其余沟谷受大气降水补给,季节动态变化大,雨季 时水量丰富,旱季水量较少。地下水主要表现为堆积层中的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类。孔隙水比较少 见,地表仅见两处井、泉点出露。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晶洞花岗岩和黑云 母花岗岩节理裂隙内,隧道岩体较完整,除局部节理裂隙密集带和断层破碎带外,其余地段基岩裂隙水较不发育。水

11、库水对隧道的影响:梁山水库及梁一水库对隧道有一定影响,在DK96+620- +650段沟槽或节理密集带加强预防,防止突泥、突水等不良地质。4、特殊地质 本隧道为燕山早期第四次侵入晶洞花岗岩,为硬质岩,埋深大,最大埋深 680 米。根据洞室埋置深度,计算围岩发生岩爆的临界深度为 420 米,最 大切向应力与岩体的抗压强度比值为 0.69 ,超过了岩层开始剥落和发生岩爆 的下限,因此岩层大于或等于 420 米的地方会发生轻微或中等岩爆。同时根 据区域地质构造,结合本隧道位于角美 -大布与佛昙 -南溪两个北东向压性折 段带之间,其最大主应力为北西向,与线路垂直或呈大角度的夹角,推断出 本隧道发生岩爆

12、的可能性较大。5、总体施工方案正洞涌泥软弱带V级围岩采用 CRD法施工,L9、L10软弱带采用三台阶 法施工,L8软弱带采用三台阶加临时仰拱或 CRD法施工,L11软弱带采用CRD 法施工,L12软弱带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或 CRD法施工,其余W级围岩 采用三台阶法施工法,H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1#斜井右侧平导穿越L7 软弱带V级围岩采用两台阶加临时仰拱法开挖,2#斜井平导穿越软弱带V级围岩采用两台阶法开挖,其余IVH级围岩段采用全断面开挖。钻孔采用钻 孔台车风动凿岩机钻孔,爆破采用导爆管非电微差起爆和光面爆破技术。出 碴采用无轨运输方式,正洞采用CAT320挖掘机组合WD47侧卸式装载

13、机、平 导采用CAT220挖掘机组合ZL50C侧卸式装载机装碴,大吨位、低污染自卸汽 车运输。锚杆安装采用凿岩机在喷锚台车上钻孔。喷射混凝土采用TK961混凝土湿喷机作业。复合防水板采用移动工作平台挂设。仰拱及填充施工采用 仰拱栈桥全幅整体浇筑, 底板混凝土待二衬完成后, 由里向外逐段整幅施工。二次衬砌采用全断面液压钢模衬砌台车先墙后拱法施工。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和站集中生产,混凝土运送车运输,泵送入模。施工通风采用大功率通风机压入式通风,并设射流风机诱导风流,加快风速。反坡施工段采用开挖 集水井抽水机抽排地下水。6、工期安排梁山隧道于 2007年11月26开工,计划 2012年5月31日竣工

14、,总工期 1640日历天,其中隧道施工工期为 2007年 11月26至2012年2月29日, 无砟轨道施工工期为 2012年 3月 1至 2012年5月31日。三、目前施工情况1、施工情况(截至到 2011年 3月 31日)梁山隧道进口与 1#斜井、出口与 2#斜井已经贯通。1#斜井:掌子面里程DK96+505正在对L7突水涌泥段进行加固处理,正洞水平旋喷完成 21 2根;右侧迂回平导帷幕注浆钻孔 7153.6 米,注浆 791 立方,注水玻璃 2 立方。2#斜井:进口方向掌子面里程 DK98+369累计掘进1034米,围岩H级; 左侧平行导坑掌子面里程 PDK98+142累计开挖支护512m

15、超前正洞227m 围岩H级;2、剩余工程梁山隧道 1#斜井与 2#斜井间剩余正洞开挖工程 1864米, 1#斜井涌泥软 弱带加固剩余水平旋喷 377根,右侧迂回导坑正在超前帷幕注浆加固,剩余 开挖 156.1 米, 2#斜井平行导坑剩余开挖 950 米,四、风险评估程序和风险评估方法1 、风险评估程序 根据铁道部文件关于铁路高风险隧道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工 管质201136号)、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 号)有关要求;东南沿海铁路福建公司安质部文件厦深线梁山隧道施工阶 段风险管理计划(东南安质200840号)等相关内容,结合厦深线工程建 设实际情况,梁山隧道隧道

16、风险评估基本程序是:(1)、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安全风 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确定风险因素影响 对施工安全的影响。(2)、提出各风险因素的等级及残留风险等级,综合确定梁山隧道隧道 风险等级。(3)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专项施工方案并确定监控责任。(4)、上级单位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定,并针对高度风险等级,组织 专家组评审,形成隧道安全风险评审意见。(5)、一分部、四分部按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关于 铁路高风险隧道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规定,各负其责,做好隧道风 险过程管理。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如图1所示检查结果是否满

17、足要求不满足直至整个隧道完工改变预设的风险应对措施、施工方法和步骤,选择更优化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实施变更后的施工方案和管理 I措施图1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2、风险评估方法以专家调查法为主线,综合运用了风险层次分析法、矩阵法、核对表法方法。3、风险分级及接受标准(1) 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在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质条件、原勘测、设计有关资料后,将各种风险因素导致相应事故发生的的概率及后果分别用 15五个数值来表示,其中,概率等级 “ 1”“ 5”分别代表“很不可能”、“不可能”、“偶然”、“可能”、“很可能”,各概率等级所对应的概率大小和等级标准见表 2。表2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概率范围中心值概率

18、等级描述概率等级0.31很可能50.03 0.30.1可能40.003 0.030.01偶然30.0003 0.0030.001不可能2 100030010010030030 100V 30(3)风险等级标准后果等级“ 1”“ 5”分别代表“轻微的”、“较大的”、“严重的”、“很 严重的”、“灾难性的”;并定义概率及后果的估值的乘积为风险指数, 依据铁 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风险等级标准将风险指数分为“极高(I 级)、高度(H级)、中度(皿级)、低度(W级)”四个等级。其事故发生概 率、后果等级与风险等级(指数)关系如表 4所示:表4风险等级关系后果等级概率等级很可能可能偶然不可能很不可

19、能轻微的较大的严重的很严重的灾难性的高度(II级)中度(III级)中度(III级)低度(IV级)中度(III级)低度(IV级)低度(IV级)高度(II级)高度(II级)高度(II级)中度(III级)高度(II级)高度(II级)中度(III级)高度(II级)高度(II级)中度(III级)中度(III级)高度(II级)(4)风险接受准则铁路隧道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如表5表5风险接受准则风险等级接受准则处理措施低度(W级)可忽略此类风险较小,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中度(川级)可接受此类风险次之,一般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高度(n级)不期望此类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风险处理

20、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 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极高(I级)不可接受此类风险最大,必须高度重视并规避,否则要不惜代价将风 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五、风险评估内容1、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1)评估对象:根据东南沿海铁路福建公司有关文件精神, 进行梁山隧 道的安全风险评估。(2)评估目标:根据施工地质、资源配置及施工方案进行风险评估, 提 出相应的隧道施工安全措施,着重于施工管理、措施评价和落实。通过风险 评估与管理,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切实有效地控制各类风险, 将各种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2、风险因素评估项目部采用专家调查法,对隧道剩余开挖段各工序出现的风险进

21、行了调 查、统计,梁山隧道风险因素达13项。通过采用风险层次分析法、矩阵法、 核对表法综合方法,初步辨识和评价出梁山隧道的主要安全风险要素共 3项, 即:塌方、突水突泥、岩爆。3、风险产生原因(1)、塌方隧道穿过软弱带、节理、裂隙密集带,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围岩 失稳而发生坍塌。梁山隧道未开挖段存在4条软弱带、规模不一的节理、裂隙密集带等不 良地质地段。同时,因隧道工期比较紧张等因素影响,隧道塌方的风险较大。DK97+040- DK97+080软弱带(L8):根据其工程地质特征,掌子面的自稳能力差,发育全风化的花岗岩、辉绿岩夹层或差异带,若对差异风化带处 理不及时,加之地下水作用,可能引起

22、局部涌砂、涌泥现象,继而造成开挖 面失稳、诱发坍方。DK97+410- DK97+430 DK97+650- DK97+67C软弱带(L9、L10):夹层物质为强风化花岗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呈块状,局部裂隙带风化成全 风化层,节理裂隙面一般充填黏土层,地下水一般较不发育,开挖掌子面具 有一定自稳能力,易发生掉块,诱发局部坍塌地质灾害。DK97+925- DK97+965软弱带(L11):据其特性,其工程地质条件更差,地下水极发育,受水影响夹层物质呈流塑状,扰动后力学性能极差,掌子面 极易失稳,在动水作用下,易流失,诱发大规模的坍塌、突水、涌泥等地质 灾害。节理、裂隙密集带:为张性节理密

23、集带,节理间距一般小于 0.1 米,以 微张状为主,密集带宽度一般在12米,充填以强风化花岗岩为主,局部节 理面充填黏土层,岩体破碎,地下水较发育发育,易发生坍塌、突水、涌 泥等地质灾害。( 2)、突水、突泥 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会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落。梁 山隧道突水、突泥的主要风险因素为 L7突水涌泥段、软弱带及水库影响带。L7 突水涌泥段:软弱带与隧道平面交角 61,倾向小里程,倾角约为7585,宽度2125m夹层物质主要分为两层,第一层为全风化层, 厚io13m物质为全风化花岗岩、辉绿岩、闪长玢岩互层,原状土体时, 具有一定规律,全风化花岗岩呈硬塑坚硬土状,扰动后呈中粗砂

24、状;全 风化辉绿岩,原状土呈硬塑坚硬状粉质黏土,扰动后呈饱和软土,黏性较 强;全风化闪长玢岩,原状土呈硬塑坚硬状黏土,扰动后呈软黏土,黏性 强。第二层为强风化夹弱风化花岗岩,厚 1012m岩体破碎,岩质软硬不 均,变化频繁。地下水补给源为地表水体,开挖掌子面稳定极差,开挖扰动 后,夹层物质易软化崩解成砂状,极易发生大规模突水、涌泥地质灾害。软弱带:突水、突泥产生原因同上塌方产生原因。 水库影响带:梁山水库及梁一水库对隧道有一定影响, 在 DK96+620+650 段沟槽或节理密集带充填以强风化花岗岩为主,局部节理面充填黏土层,岩 体破碎,地下水较发育发育。易发生突水、涌泥地质灾害。(3)、岩爆

25、 隧道为燕山早期第四次侵入晶洞花岗岩,为硬质岩,埋深大,最大埋深680 米。根据埋置深度计算围岩发生岩爆的临界深度为 420 米,岩层大于或 等于 420 米的地方会发生轻微或中等岩爆。同时根据区域地质构造,结合本 隧道位于角美 -大布与佛昙 -南溪两个北东向压性折段带之间,其最大主应力 为北西向,与线路垂直或呈大角度的夹角,推断出本隧道剩余开挖段发生岩 爆的可能性较大。(4)、交通事故 交通管理不到位,安全警示标志、限速标志不全,装载、运输设施未按照安全技术规程作业,作业人员与输设施抢道。洞内通风照明不足,能见度差。(5)、用电事故 作业地段照明未使用安全电压,供电线路未采用三相五线制,用电

26、设备未采用“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 配电箱和开关箱未专人负责(6)、火灾事故 未定期组织对参建员工进行消防教育;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到位;洞内 电焊、气割作业未实施明火使用申请;现场消防器材不足、实效。4、风险评估记录 梁山隧道安全风险评估记录详细列于附表,其中:(1)、附表 1安全风险清单表 ;(2)、附表 2初始风险等级表 ;(3)、附表 3风险因素权重表 ;( 4)、附表 4风险因素综合权重表 ;(5)、附表 5风险期望损失表 ;(6)、附表 6风险对策措施表 ;(7)、附表 7风险评估综合表 ;( 8)、附表 8风险登记表。六、风险对策措施及建议(一)、风险对策措施1、塌方地段(1

27、)严格坚持“预探支、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 ( 紧)支护、快 闭合、勤量测、及时反馈”的施工原则。(2)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对开挖面前方地层采取TSP203超前地质钻孔进行中长距离预报;采用地质素描法和钻爆施工时用长炮眼孔进行短 距离预报,判明地层和含水情况,为超前支护和止水提供依据,及时修改或 加强超前支护和支护参数。尤其是施工开挖接近探明的软弱带及节理、裂隙 密集带时,要认真及时地分析和观察开挖工作面岩性变化,遇有探孔突水、 突泥和整体性变差等现象,及时调整施工方法。(3)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 岩收敛进行量测,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反馈于设

28、计和施工,及时 优化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当量测数据表明围岩收敛变形接近控制标准的警 戒值时,尽快采取加强措施进行加固, 抑制变形, 防止因变形突变引起塌方。(4)根据软弱带岩性、破碎程度及地下水情况,及时采用超前小导管、 拱部 89大管棚、揭示前5米超前周边注浆及揭示前5米超前帷幕注浆预加 固,通过加固周边围岩,提高其自承能力,减少围岩松弛变形。(5)开挖后及时按审批的方案施工初期支护并封闭成环,必要时快速 封闭掌子面、增设临时仰拱与临时对撑加固初期支护。( 6) 严格控制仰拱和二衬与掌子面的步距, 初期支护 IV 级以上围岩封 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位置:IV级围岩

29、不得 大于90m V、VI级围岩不得大于70m软弱围岩地段等应提前进行二衬施工、 密切注意隧道施工稳定性的影响。(7)变更设计。 请建设指挥部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四方 现场勘察,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优化支护参数 , 增加格栅或型钢钢架支护。(8) 施工方法的控制。按照台阶法、台阶法加临时仰拱、CRD法组织施 工,隧道洞身开挖以弱爆破为主,机械开挖为辅,采用减震爆破技术,严格 控制开挖进尺,及时支护。(9)严格控制开挖工序,尤其是一次开挖进尺。台阶法开挖时,W级围 岩上台阶一次开挖进尺不能超过 2 榀拱架间距,中下台阶一次开挖进尺不能 超过3榀拱架间距,仰拱一次开挖进尺不能超过 3

30、 m;V级围岩上台阶一次 开挖进尺不能超过 1 榀拱架间距,中下台阶一次开挖进尺不能超过 2榀拱架 间距,仰拱一次开挖进尺不能超过 3 m,杜绝各种违章施工。控制爆破装药 量,减小对软弱破碎围岩的扰动。(10)施工期间,洞口应常备一定数量的抢险材料,如方木、型钢钢架 等,以备急用。2、突水、突泥地段突水、突泥地段严格按“综合预报,先探水,全面掌握前方地质状况”, 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稳步推进的原则组织施工。在接近软弱带及水库影响带时,先采用TSP203对掌子面前方100m范围 内的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性质进行详细的预报,预判前方地质条件和 地下水情况,有异常时适当加密探测;然后

31、在TSP203的基础上实施超前地质 钻孔验证,并辅以红外探水测定,每次探测长度以30m为一循环,相邻探孔前后搭接5m,在判明水源补给、涌水量和突出水压等情况下,有针对性地采 取超前帷幕注浆、超前周边注浆或超前局部注浆等方案。突水、突泥段施工(1) 严格坚持“预探支、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 (紧)支护、快 闭合、勤量测、及时反馈”的施工原则;(2)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红外探水仪、钻机超前探孔和每 个循环开挖前采用超长钻杆钻孔等探测手段对前方围岩进行综合预测预报, 判识掌子面前方围岩地质水文情况,适时调整支护类型、二衬等。(3)根据软弱带及水库影响带岩性、破碎程度及地下水情况,及

32、时采用 超前小导管、拱部 89大管棚、超前局部注浆、揭示前5米超前周边注浆及 揭示前5米超前帷幕注浆预加固进行封堵,以加固地层并堵水,减少水量,降低地下水对软弱围岩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4)L7突水突泥段处理超前预加固方案采用“全环水平旋喷超前加固 圈 +拱墙大管棚超前支护及补充注浆 +掌子面水平旋喷改良预加固”的综合加 固措施。(5) 采用台阶法、台阶法加临时仰拱、 CRD法对L7突水涌泥段、软弱 带及水库影响带进行开挖。( 6) 每班配一名技术人员值班全过程监控、指导;( 7) 配置足够的抽排水设备,采用恰当的排水措施,使地下水能顺着 预设的各种管沟排出洞外,以降低地下水位,减

33、少地下工程的渗水量。3、岩爆地段 依据设计文件、相关地质资料及岩层特征等方面初步判别岩爆存在的可能性,其判别指标为:(1)岩石的强度Rb 80Mpa (2)岩层中的原始初应 力。0( 0.150.2 ) Rb; (3)围岩的级别:H或皿级;(4)隧道洞身埋深 H420m (5)岩石干燥无水、呈脆性,结构较完整,节理基本不发育。只要 满足其中三项指标时,即可判定岩爆存在。严格坚持“短进尺、多循环、以 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组织施工,三标段施工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1、以超前探孔为主,辅以TSP203等手段进行预测预报;对开挖面及其 附近的地质观察、 素描, 分析岩石的 “动态特性”,主要包括岩

34、体内部发生的 各种声响和局部岩体表面的剥落、崩裂等现象;2、技术措施:( 1)选用预先释放部分能量的方法。 用超前钻孔释放能量或喷射高压水 冲洗法,先期将岩层的原始应力释放,以减少岩爆的发生。 微弱岩爆地段可直接在开挖面上洒水, 软化表层,促使应力释放和调 整。 中等岩爆地段在边墙及拱部隧道开挖轮廓线 1015cm范围内打设注水孔,并向孔内喷灌高压水,软化围岩,加快围岩内部应力的释放。 强烈岩爆段除采用喷注高压水外,可采用开挖超前导坑的方法,提前释放部分应力。 采用预裂爆破以释放预应力。(2) 加强光面爆破技术,使开挖轮廓线圆顺,降低岩爆发生的强度。选用与硬岩相匹配的水胶炸药。周边眼间距较无岩

35、爆地段适当加密,周边眼采用小药卷不偶合装药,严格控制药量,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3) 局部增设锚杆及钢筋网或采用钢架锚喷支护等手段进行防护,尽可 能减少岩层暴露时间,减少岩爆发生。 对于岩爆强烈的开挖面,可采用超前锚杆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进行锁定。 在拱部及两侧侧壁布置预防岩爆的短锚杆,锚杆长度宜为2m左右,间距宜为0.51.0m,并宜与微纤维喷射混凝土联合使用,形成喷锚加固作 用。4、其他风险控制措施(1) 交通安全控制措施梁山隧道1#斜井、2#斜井工区洞内施工工作面多,装载、运输设备进出 频繁,为防止交通安全事故,应确保装载、运输设施良好工作状态,装载、 运输设施按照安全技术规程作业

36、,安全警示标志、限速标志齐全,作业人员 与运输设施按道行驶。洞内通风照明能见度满足行车要求,同时加强所有参 建人员交通安全教育,遵守交通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安全行驶。(2) 用电安全控制措施施工现场用电须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且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Q;供电系统始端、末端必须作重复接地;但线路较长时,线路中间应 增设重复接地,其电阻值不应大于 10 Q。用电设备应实行一机一闸一漏 (漏电保护器)一箱 (配电箱);漏电保护装置与设备相匹配。不得用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二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 熔断器的规格应满足被保护线路和设备的要求;熔体不得削小或合股 使用,严禁用金属丝代替,熔体应有保护罩,管型熔断

37、器不得无管使用,有 填充材料的熔断器不得改装使用;熔体熔断后必须查明原因并排出故障后方 可更换,装好保护罩后方可送电;插销和插座必须配套使用。 电焊机的外壳应可靠接地,不得多台串联接地,电焊机的裸露导电部 分和转动部分应装安全保护罩;电焊机的电源线必须绝缘良好。 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电气着火,应立即将有关电源 切断,使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砂灭火(3)消防安全控制措施 隧道内严禁明火作业。防水板铺设、钢筋安装施工区域设置有效且足够 的消防器材,放在易取的位置并且设立明显标志。各种器材做到定期检查、 补充和更换,不得挪用。(二)、建议1、梁山隧道根据前期的施工情况来看, 地质条件复杂多变

38、, 风化强烈为 全风化层,形成软弱夹层繁多,后期未开挖段应根据施工信息,及时做好动 态设计。如隧道围岩级别变更等。2、综合考虑目前施工所揭示软弱带的工程水文地质, 从设计角度深入提 供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措施。3、进一步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4、对软弱带、节理、裂隙密集带、富水带等不良地段的边界范围、岩性 及地下水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超前地质预报,加固以超前预支护为主,增 强主动安全管理。5、适当增加施工时风险管理费用的投入,以更利于安全风险的管理。6、风险管理是风险评估的目的,安全风险评估应在施工阶段做出动态调 整,同时对工期风险、投资风险、第三方风险等在做好必要的评估,以践行 铁路建设科学

39、发展观的要求。七、风险评估结论经风险评估,梁山隧道的塌方、突水、突泥及岩爆属于高度或中度安全 风险。为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须将梁山隧道纳入铁道部高 风险管理的范畴。八、附件及附录1、梁山隧道风险评估记录表2、梁山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说明图附表1梁山隧道风险清单表风险清单表编号XSFJ-M -SDQ-01日 期2011-3-31隧道名称梁山隧道审核刘生秀阶 段施工阶段序号风险事件风险产生的原因类 别后果备注1突 水、 突泥L8L11软弱带:充填物质为强全风 化花岗岩、辉绿岩及闪长玢岩,宽度在 5 25米,地下水发育极发育,受水影响充 填物质呈流塑状,稳定性差。L7突水涌泥段:该软弱

40、带经过 2次较 大规模的突水涌泥后地质变得异常复杂,其 极富水,洞身至地表风化深度为270米,夹 层厚度约25米,横向延伸长度约2.3公里。 充填物质全风化花岗岩、辉绿岩及闪长玢 岩,呈砂土状。水库影响带:DK96+620+650段沟槽 或节理密集带充填以强风化花岗岩为主,局 部节理面充填黏土层,岩体破碎,地下水较 发育发育。地质因素人员伤亡 工期延误风险清单表编号XSFJ-M -SDQ-01日 期2011-3-31隧道名称梁山隧道审核刘生秀阶 段施工阶段序号风险 事件风险产生的原因类 别后果备注2塌 方L8L11软弱带:充填物质为强全风 化花岗岩、辉绿岩及闪长玢岩,宽度在 5 25米,地下水

41、发育极发育,受水影响充 填物质呈流塑状,稳定性差。节理、裂隙密集带:为张性节理密集带, 节理间距一般小于0.1米,以微张状为主, 密集带宽度一般在12米,充填以强风化 花岗岩为主,局部节理面充填黏土层,岩体 破碎,地下水较发育发育。地质因素人员伤亡 工期延误3xJU 岩 爆隧道为燕山早; 岩,为硬质岩,埋深 根据埋置深度计算围 度为420米,岩层大 会发生轻微或中等岩 构造,结合本隧道位 南溪两个北东向压性 应力为北西向,与$ 角,推断出本隧道发期第四次 茱大,最 司岩发生 丈于或等 甘爆。同 立于角美 生折段带 线路垂直 殳生岩爆侵入晶洞花岗:大埋深 680米。 岩爆的临界深于420米的地方

42、 可时根据区域地质-大布与佛昙- ,之间,其取大主 或呈大角度的夹 泊勺可能性较大。地质因素人员伤亡4父通 事故交通管理不到彳 标志不全,装载、; 规程作业,作业人员洞内通风照明:位,安全警示标志、限速 运输设施未按照安全技术 预与输设施抢道。不足,能见度差。施工因素人员伤亡5用电 事故作业地段照明; 路未采用三相五线制 机、一闸、一漏、 未专人负责未使用安全电压,供电线 引,用电设备未采用“一 -箱”,配电箱和开关箱施工因素人员伤亡6火灾 事故未定期组织对参建员工进行消防教育; 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到位;洞内电焊、气割 作业未实施明火使用申请;现场消防器材不 足、实效。施工因素人员伤亡附表2

43、初始风险等级表初始风险等级表编号XSFJ-M -SDQ-01日期2011-3-31隧道名称梁山隧道审核刘生秀阶段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号风险因素风险事件概率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等级1L8L11软弱带处理工程措施突水、突泥43高度2L7突水突泥段加固 处理措施54极咼3DK96+62+650 段水库影响带注浆堵 水措施33高度4超前地质预报42高度5L8L11软弱带处理工程措施塌方43高度6节理、裂隙密集带 超前支护42高度7监控量测42高度8420米以上埋深洞 花岗岩段应力释放 措施岩爆41中度9交通运输管理交通事故32中度10现场临时用电管理用电事故32中度11施工现场防火管理火灾事故32中度附表3风

44、险因素权重表风险因素权重表编号XSFJ-M -SDQ-01日期2011-3-31隧道名称梁山隧道审核刘生秀阶段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号风险因素风险事件概率等级后果等级权重值1L8L11软弱带处理工程措施43122L7突水突泥段加固 处理措施突水、突泥54203DK96+62+650 段水库影响带注浆堵 水措施3394超前地质预报4285L8L11软弱带处理工程措施43126节理、裂隙密集带 超前支护塌方4287监控量测4288420米以上埋深洞 花岗岩段应力释放 措施岩爆4149交通运输管理交通事故32610现场临时用电管理用电事故32611施工现场防火管理火灾事故326说明:在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

45、理暂行规定附表中,权重值意指多重风险评估时1考虑到各某一个特定风险的份量。本表安全风险评估仅涉及到安全,权重值实际应为 安全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表中相应实际数值以矩阵乘积列出。风险因素综合权重表编号XSFJ-M -SDQ-01日期2011-3-31隧道名称梁山隧道审核刘生秀阶段施工阶段序号风险因素综合权重重要度1L8L11软弱带加固处理 工程措施12.1%高度2L7突水突泥段加固处理 措施20.2%极咼3DK96+62C+650段水库 影响带注浆堵水措施9.1%高度4超前地质预报8.1%高度5L8L11软弱带加固处理 工程措施12.1%高度6节理、裂隙密集带超前支 护8.1%高度7监控量测8.1

46、%高度8420米以上埋深洞花岗岩 段应力释放措施4.0%中度9交通运输管理6.1%中度10现场临时用电管理6.1%中度11施工现场防火管理6.1%中度合计100%附表5风险期望损失表风险期望损失表编号XSFJ-M -SDQ-01日期2011-3-31隧道名称梁山隧道审核刘生秀阶段施工阶段序 号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预计损失(万 元)期望概率期望损失(万元)1L8L11软弱带加 固处理工程措施突水、突泥50 100可能 502L7突水突泥段加固 处理措施100 300可能 1003DK96+62+650 段水库影响带注浆堵 水措施50 100可能 504超前地质预报30 50偶然 205L8L11软弱

47、带加固处理工程措施塌方50 100可能 506节理、裂隙密集带 超前支护50 100可能 507监控量测30 50偶然 208420米以上埋深洞 花岗岩段应力释放 措施岩爆 30偶然 109交通运输管理交通事故30 50偶然 2010现场临时用电管理用电事故30 50偶然 2011施工现场防火管理火灾事故30 50偶然 20附表6风险对策措施表风险对策措施表编号xsFJ-m-SDQ-01日期2011-3-31隧道名称梁山隧道审核刘生秀阶段施工阶段序 号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安全风险风险等级对策措施1L8 L11软弱带加 固处理工 程措施突水、突泥高度对于不同的软弱带岩性、破碎程度及地下水情况米 用超

48、前小导管、拱部 89大管棚、揭示前5米超前 周边注浆及揭示前5米超前帷幕注浆预加固,开挖 采用台阶法开挖,拱部锚杆支护,拱墙型钢钢架加 强。2L7突水突泥段加 固处理措施极咼处理超前预加固方案米用“全环水平旋喷超前加固 圈+拱墙大管棚超前支护及补充注浆 +掌子面水平 旋喷改良预加固”的综合加固措施。开挖采用CRD分部开挖法施工,拱部锚杆支护,拱墙型钢钢架加 强。米用初支加二衬及二衬的复合衬砌。3DK96+620+650段水库影 响带注浆 堵水措施高度根据探水孔的涌水量预测前方地下水附存情况,米 取相应的堵水措施:具体为当探孔单孔出水量大于 3mVh或有2/3满孔且总出水量大于15mVh,断疋局

49、 部有突水的可能,采用超前注浆;当局部地段渗漏3水严重,且洞壁出水量1.5m/m.d时,进行局部径向 注浆堵水。4超前地质 预报高度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红外探水仪、钻 机超前探孔和每个循环开挖前采用超长钻杆钻孔 等探测手段对前方围岩进行综合预测预报,判识掌 子面前方围岩地质水文情况,适时调整支护类型、 二衬等。5L8 L11软弱带加 固处理工 程措施塌方高度对于不同的软弱带岩性、破碎程度及地下水情况米 用超前小导管、拱部 89大管棚、揭示前5米超前 周边注浆及揭示前5米超前帷幕注浆预加固,开挖 采用台阶法开挖,拱部锚杆支护,拱墙型钢钢架加 强。6节理、裂 隙密集带 超前支护高度工

50、程措施以加强超前锚杆或小导管支护。7监控量测高度对隧道M、W、V级围岩段开展洞内观测、拱顶下 沉、净空变化监控量测。8420米以上埋深洞 花岗岩段 应力释放 措施岩爆中度按照“先柔后刚、先放后抗”的施工原则,采取超 前钻孔释放地应力、?加强初期支护、优化隧道开 挖方法、进行围岩应力释放等一系列措施。9交通运输 管理交通事故中度保持装载、运输设施良好工作状态,装载、运输设 施按照安全技术规程作业,安全警示标志、限速标 志齐全,作业人员与运输设施按道行驶。洞内通风 照明能见度满足行车要求。10现场临时 用电管理用电事故中度严格现场临时用电管理,作业地段照明使用安全电 压,供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用

51、电设备采用“一 机、一闸、一漏、一相 , 配电相和开关相专人负 责。11施工现场 防火管理火灾事故中度加强对作业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严格明火审批制 度,配足消防器材附表7风险评估综合表评估阶段施工阶段时间2011-3-31隧道名称梁山隧道长度9888m线别双线地质概况梁山隧道最大埋深680m,围岩以晶洞花岗岩为主。剩余未开挖段存在4条 软弱带,围岩性质为W、V级;L7突水涌泥段充填为全风化花岗岩、辉绿 岩及闪长玢岩互层,宽2025米;下水主要表现为堆积层中的孔隙水及基 岩裂隙水两类。设计情况厦深铁路等级I级,双线,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 200公里/小时,预留提 速条件,最小曲线半径4500米,限制坡度6%。,电力牵引。梁山隧道为单 洞双线隧道,全长9888m是厦深线重点控制工程。施工情况项目管理分为两级,即项目经理部和分部。根据目前的剩余工程量,共 设两个分部,即一分部和四分部。梁山隧道目前对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