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教学课件实验室检查_第1页
健康评估教学课件实验室检查_第2页
健康评估教学课件实验室检查_第3页
健康评估教学课件实验室检查_第4页
健康评估教学课件实验室检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健康评估?第九章第九章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第九章 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血液检查 第二节 尿液检查 第三节 粪便检查 第四节 痰液检查 第五节 脑脊液及浆膜腔积液检查 第六节 常用肝功能检查 第七节 常用肾功能检查 第八节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本章学习重点 1掌握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以及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 2熟悉粪便检查、肾功能、肝功能检查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3了解血清电解质、空腹血糖、血清脂质、脂蛋白测定肌浆膜腔穿刺液检查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第一节 血液检查传统的血液常规检查包括: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 血红蛋白hemoglob

2、in,Hb测定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DC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标本采集:毛细血管采血。 参考值 RBC及Hb增多的临床意义 相对性增多:由于血浆中水分丧失,血液浓缩所致。常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尿崩症等。 绝对性增多:由生理、病理原因引起的组织缺氧所致。生理性常见于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运动等。病理性常见于严重的慢性肺心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减少 单位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参考值的低限,亦称为贫血。 生理性: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某些老年人:骨髓造血

3、组织逐渐减少、造血功能减退、对营养的摄取吸收及利用减少。 病理性: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标本采集法:毛细血管采血或静脉采血。 参考值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婴儿(1112)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及绝对值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白细胞计数高于10109/L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或减少通常与中性粒细胞增多或减少有密切关系和相同意义。 中性粒细胞增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 白细胞 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后、剧烈运动、饱食、寒冷等,都是一过性的,通常不伴有白细胞质量的变化。 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

4、,急性失血和急性溶血,急性中毒,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恶性肿瘤等。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其白细胞计数大多低于1.0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意义 局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如伤寒、流感、病毒性肝炎等。 局部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等。 理化因素损伤:放射线、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抗甲状腺药、氯霉素、磺胺类、免疫抑制剂等。 脾功能亢进。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核象变化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正常人外周血经涂片染色后

5、可见中性粒细胞以23叶核为主,不分叶或分叶过多者均较少。病理情况下,出现核左移或核右移现象。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响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局部血液病和恶性肿瘤;传染病的恢复期和猩红热的急性期。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局部病毒或杆菌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伤寒等;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单核细胞 增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计数

6、标本采集法:毛细血管采血或静脉采血1ml。 参考值: 成人0.5% 1.5%2484109/L 新生儿2% 6%96288109/L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增高:提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于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经有效治疗后可见网织红细胞先于红细胞恢复之前增高,为判断贫血疗效的指标。 网织红细胞减少: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计数 标本采集法:毛细血管采血或静脉采血1ml。 参考值:(100300) 109/L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数超过400109/L 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反响性增多:如急性感

7、染、急性溶血、某些恶性肿瘤等。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数低于 100109/L 见于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病、骨髓纤维化;血小板破坏增加,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出血时间测定 出血时间是指毛细血管受到刺伤后出血至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 1. 标本采集法:刺破微血管观察停止出血所需的时间。 2. 参考值:6.92.1min,9min为异常。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维生素C缺乏症等,或者乙酰水杨酸、双嘧达莫潘生丁等抗凝药物的影响。凝血时间测定 标本采集法:抽取静脉血3

8、ml,注入3个试管,每管1 ml,记录时间后送检。 参考值:4 12 min 临床意义:凝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友病、肝病、阻塞性黄疸、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或应用抗凝药物等。凝血时间缩短见于DIC早期、血栓性疾病等。血块退缩试验 标本采集法:抽取静脉血1 ml,注入枯燥试管直径0.7cm,长8cm)中,记录时间并送检。 参考值: 30min 1h开始退缩,24h内完全退缩。 临床意义:退缩不良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等。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标本采集法:静脉采血2 ml,注入含3.8%枸椽酸钠溶液0.2ml的枯燥抗凝试管内。 参考值:11 13s,结果超过正常对照3 s以上为异常。 临

9、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应用抗凝药物等。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肌梗死、静脉血栓等。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标本采集法: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是血管内纤维蛋白溶解的标志,见于DIC早、中期,出现假阳性可见于恶性肿瘤、上消化道出血、败血症等。阴性见于正常人、晚期DIC和原发性纤溶症。第二节 尿液检查 尿液常规检查标本采集 1、用清洁容器随时留取新鲜尿液100200ml及时送检。 2、肾脏疾患或做早期妊娠诊断试验时,以晨尿为好。 3、糖尿病病人应空腹留尿,否那么应注明留尿时间。 4、细菌培养时,可用

10、0.1%的新洁尔灭消毒外阴和尿道口,留取中段尿或导尿于消毒容器中。 5、不可将粪便或其他分泌物、消毒液等混于尿标本中;成年女性应防止月经与白带混入尿内。 6、采集24h尿液标本做尿蛋白或尿酮定量时,应参加防腐剂,常用甲苯5ml。尿量 正常值:成人每昼夜尿量约10002000ml。 多尿:成人每昼夜尿量超过2500ml为多尿。 生理性多尿:饮水过多、精神紧张、受寒等。 病理性多尿:糖尿病、尿崩症、肾脏疾病、药物影响等。 少尿、无尿或尿闭:成人每昼夜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100ml为无尿,少于50ml为尿闭。可为肾前性少尿、 肾性少尿和肾后性少尿。尿液颜色及透明度 正常新鲜尿液:正常新鲜尿

11、液:呈淡黄色、透明,放置后常因盐类析出而微浊。 异常改变:异常改变:血尿 、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胆红素尿、脓尿和菌尿、乳糜尿 。尿液颜色及透明度异常 血尿:每升尿液内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常见于泌尿系统、出血性和全身性疾病。 血红蛋白尿:尿液呈酱油色或浓茶色,镜检无红细胞但隐血试验阳性,见于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响等。 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脓尿和菌尿:呈白色或黄色混浊,脓尿放置后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菌尿呈云雾状且静置后不下沉。此两种尿液不管加热或加酸,其混浊均不消失。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乳糜尿:呈乳白色,见于丝虫病、肾周围淋巴管阻塞等

12、。尿液气味 新鲜尿液有氨味:慢性膀胱炎及尿潴留。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液有烂苹果气味。 有机磷农药中毒:尿液有蒜臭味。 进食较多葱、蒜后,尿液亦可有特殊气味。 尿液酸碱反响 正常新鲜尿液多呈弱酸性反响,pH约为6.5。 进食肉食类等高蛋白膳食后尿液呈酸性,进食蔬菜较多时尿液呈弱碱性。 酸中毒、发热、糖尿病、应用大量酸性药物时尿液呈强酸性。 碱中毒、膀胱炎、应用大量碱性药物时尿液呈强碱性。尿比重 正常成人尿比重波动在1.0151.025之间。 尿比重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高热、脱水、心力衰竭、休克、糖尿病等。 尿比重降低: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尿崩症等。尿糖检查 1参考值:定量

13、试验范围为0.56 5.0 mmol/24h尿,定性试验为阴性。 2临床意义:尿糖定性试验阳性,称为糖尿。生理性糖尿见于食糖过多、精神紧张、情绪冲动、妊娠等;病理性糖尿见于糖尿病、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应激状态如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等等。尿蛋白检查 参考值:定性尿蛋白 ,定量约为0.2./24h定性尿蛋白 ,定量约为/24h定性尿蛋白 ,定量约/24h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见于劳累、高蛋白饮食、妊娠、剧烈运动、精神紧张等,多为暂时性功能性尿蛋白,尿蛋白多为轻度增高。 2病理性蛋白尿多呈持续性:肾小管性蛋白尿:滤过功能正常,见于肾盂肾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间质性肾病、重金属中

14、毒、解热镇痛药等中毒;肾小球性蛋白尿:滤过膜受损,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混合性蛋白尿:见于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疾病,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酮体 1参考值:阴性 2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饥饿、严重呕吐、高热、腹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酒精性肝硬化、尿毒症等。尿胆原 1参考值:阴性或弱阳性 2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肝实质性病变、溶血性黄疸、肠梗阻、发热、顽固性便秘等;减少见于阻塞性黄疸等。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细胞 正常人离心沉淀尿液中可有少量上皮细胞和白细胞,无或偶见红细胞。 红细胞:离心沉淀后的尿液每高倍视野中平均见到

15、3个以上的红细胞称镜下血尿。多形性红细胞80%,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多形性红细胞50%,称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白细胞和脓细胞:离心沉淀后的尿液每高倍视野中平均见到5个以上的白细胞或脓细胞称镜下脓尿,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上皮细胞: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管型 管型是蛋白质、细胞及其破碎产物在肾小管内凝集而成的圆柱状体。 正常尿液中无管型或偶见透明管型;透明管型增多或出现其他管型提示有肾实质的病变。 透明管型:增多见于急、慢性肾炎、肾淤血等。 颗粒管型: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或急性肾炎后期。 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 蜡样管型:说明肾小管病变严重,预后较差。 其他管型:脂

16、肪管型、色素管型、肾衰竭管型等。结晶体 尿内含有盐类结晶可形成结晶体,常见的有尿酸结晶、草酸钙结晶及磷酸盐结晶,一般无临床意义。 结晶体伴有较多红细胞,提示结石的可能;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尿中出现大量磺胺结晶并伴有红细胞,提示肾损伤甚至尿闭的可能,应立即停药,积极处理。第三节 粪便检查标本采集法采集新鲜粪便少许置于清洁枯燥不渗漏的器皿中及时送验。无粪便而必需检查时可用肛诊采集,不可用灌肠后的粪便。做细菌培养应置标本于无菌容器内。应挑选黏液、脓血等异常成分,不应混入尿液、消毒剂等。用化学方法检测隐血试验时,试验前3日内应嘱病人禁食瘦肉、动物血、动物肝脏、富含叶绿素的食物,停服铁剂和维生素C,勿咽下

17、口咽部的出血,以免发生假阳性。粪便量 正常成人每日排便量约100300g。 进食大量粗纤维食物,胃肠、胰腺等功能紊乱或炎症时,排便量增多或伴有异常成分。粪便颜色与形状正常成人粪便为黄褐色成形软便,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稀糊状或稀汁样便: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尤其是急性肠炎。黏液、脓性或脓血便: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柏油样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也受食物和药物影响。鲜血便:提示下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常在排便之后,其他疾病的出血血液常附着在粪便外表,肛裂出血常伴有肛门疼痛。白陶土样便:见于阻塞性黄疸。米泔样便:呈白色淘米水样,可含有黏液片块,见于霍乱、副霍乱。果酱样便:粪便呈紫红色果

18、酱样,见于阿米巴痢疾。胶冻状便:见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细菌性痢疾。细条状便:提示直肠狭窄,多见于直肠癌。乳凝块样便:提示脂肪和蛋白质等消化不完全,常见于乳儿消化不良粪便气味和寄生虫体 正常粪便因含吲哚和粪臭素而有臭味。消化吸收不良、直肠癌继发感染时可有恶臭。 正常粪便中无寄生虫虫体。病理情况下,肉眼可见的寄生虫虫体有蛔虫、蛲虫及绦虫节片等。粪便显微镜检查 细胞: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不见或偶见白细胞。肠道炎症时白细胞增多;下消化道出血、炎症、恶性肿瘤时可出现红细胞;肠癌时可发现癌细胞。 寄生虫虫卵、原虫:主要查找各种寄生虫虫卵、阿米巴滋养体及其包囊,诊断肠道寄生虫病和原虫感染。 食物残渣:如肌纤

19、维、淀粉颗粒、脂肪小滴等大量出现,提示消化不良、胰腺功能不全等。隐血试验OBT 隐血:肉眼及显微镜均不能发现的出血。 检查方法:化学检查法和免疫学检查方法,后者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不受动物血红蛋白干扰,不需限制饮食。 正常人粪便隐血试验阴性。 阳性意义:各种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细菌学检测 正常表现:粪便中可含有大量细菌,多数属肠道正常菌群,无临床意义。 检测方法:直接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 用途:诊断肠道感染性疾病。第四节 痰液检查标本采集和处理: 一般采用自然咳嗽法,在患者早晨起床后,漱口之后用力从呼吸道深部咳出痰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内的渗出物,不包括口腔的唾液、鼻咽部的分泌物及其他

20、异物。存放于枯燥的洁净容器,室温下不超过2小时,冷藏下不超过24小时送检。对于无痰或少痰患者,可给予化痰药。昏迷患者可在清理口腔后,用负压吸引法吸取痰液。 量 正常:不咳痰或仅咳少量泡沫痰或粘液痰 异常:量50ml/24h 颜色 正常:无色或灰白色 病理:红色或棕红色,黄色或黄绿色,棕褐色,烂桃样灰黄色,黑色 性状- 粘液性痰:质粘、无色透明或略呈灰色- 浆液性痰:稀薄,常带泡沫或略带粉红色- 脓性痰: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脓性混合痰,内含大量脓细胞。- 血性痰:痰中混有血丝或血块、大量鲜红色泡沫样血痰、纯粹鲜血或血块。- 混合性痰:由二种或三种性状痰混合 气味 正常:无特殊气味 异常:特殊气味

21、 其他 支气管管型:由纤维蛋白、粘液及白细胞等在支气管内凝聚成灰白色树枝状物。 痰块:由破坏细胞、脂肪组织和细菌组成,压碎后有恶臭。 - 寄生虫第五节 脑脊液及浆膜腔积液检查一、脑脊液 1. 颜色 1红色:主要见于脑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2黄色:见于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陈旧性出血、髓外肿瘤、脑膜炎等。 3乳白色:常见于各种化脓性脑膜炎。 2. 透明度: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清晰或微浊: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毛玻璃样混浊:结核性脑膜炎时。明显混浊:化脓性脑膜炎。 3. 凝固物:正常脑脊液静置24小时不会凝固。 蛋白质定量试验:成人正常为0.25 0.45g/L,儿童正常为0.20 0.40g

22、/L 脑脊液葡萄糖含量正常约为血糖的60%,约2.5 4.4mmol/L。 正常脑脊液中氯化物为120 130 mmol/L。 红细胞:正常脑脊液一般无红细胞。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成人( 0 8 )106/L,儿童( 0 15 )106/L 二、浆膜腔积液 标本采集法:在检查的相应部位行穿刺术抽取积液1020ml,注入4只枯燥试管,分别进行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学检查,化学检查和细菌学检查的留取液中应加抗凝剂。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第六节 常用肝功能检查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 标本采集法:抽取空腹静脉血23ml,注入枯燥试管内,勿使溶血。 参考值: 血清总

23、蛋白TP 6080g/L 血清清蛋白A 4055g/L 血清球蛋白G2030g/L A/G1.52.5 1 血清蛋白比值测定意义 血清血清TPTP和和A A降低:血清降低:血清TP60g/LTP60g/L或或A25g/LA80g/LTP80g/L或或G35g/LG35g/L,称为,称为高蛋白血症。见于慢性肝脏疾病、慢性感染性疾高蛋白血症。见于慢性肝脏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 A/GA/G降低或倒置: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降低或倒置: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等。瘤等。血清蛋白电泳 标本采集:抽取空腹静脉血2

24、3ml,注入枯燥试管内,勿使溶血。 参考值:醋酸纤维素膜法清蛋白62%71%,1球蛋白3%4%,2球蛋白6%10%,球蛋白7%11%,球蛋白9%18%。 临床意义:清蛋白减少意义同血清清蛋白测定。1球蛋白增高见于发热、恶性肿瘤等。2球蛋白及球蛋白增高见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球蛋白增高见于慢性肝病、骨髓瘤等。血清胆红素测定 标本采集法:抽取空腹静脉血标本采集法:抽取空腹静脉血2ml2ml,注入枯燥,注入枯燥试管内,勿使溶血。试管内,勿使溶血。 参考值:参考值: 总胆红素总胆红素STB STB 1.71.717.1mol/L 17.1mol/L 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CB CB 0 06.8mo

25、l/L 6.8mol/L 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UCB UCB 1.71.710.2mol/L10.2mol/L血清胆红素测定意义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水平称为黄疸黄疸,血清STB 17.1mol/L340mol/L为重度黄疸。血清酶学检查 标本采集法:抽取空腹静脉血标本采集法:抽取空腹静脉血2ml2ml,注入枯,注入枯燥试管内,勿使溶血。采血前防止剧烈运燥试管内,勿使溶血。采血前防止剧烈运动和饮酒。动和饮酒。 正常值: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T 35U/L35U/L;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

26、移酶AST AST 40 U/L40 U/L;ALT/AST1 ALT/AST1 临床意义 1病毒性肝炎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是最早出现的异常指标。主要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心肌中含量较高,其次是肝脏。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主要见于心肌梗死、急性肝炎或者某些大手术中。如果在急性重症肝炎病症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别离现象。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 第四节 常用肾功能检查 内生肌酐去除率测定 标本采集法: 1试验前低蛋白饮食3天,禁食肉类,防止剧烈运动。 2当日晨8时,排空膀胱,此后至次晨8时的24小时尿液收集于加有甲苯防腐

27、剂的标本瓶内。 3试验日次晨抽取静脉血2 3ml,注入抗凝管内,充分混匀。 4将血、尿标本同时送检,分别测定。 5测量身长、体重,以计算体外表积。 2. 参考值:正常成人80 120ml/min。参考值:正常成人80 120ml/min。 临床意义 1较早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 2对肾功能的估价 3指导治疗护理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测定 标本采集方法: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注入枯燥试管,不抗凝。如单测肌酐,那么要注入含草酸钾等抗凝剂的抗凝管中,充分混匀送检。 参考值:血清尿素氮BUN测定:成人3.2 7.1mmol/L,儿童1.86.5 mmol/L。血清肌酐Cr测定:男性53 106mol/L

28、,女性44 97mol/L 。临床意义 1血尿素氮增高见于: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严重脱水、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及肾动脉硬化症晚期、尿路梗阻、高蛋白饮食等。 2血肌酐增高见于:各种严重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等。肾实质严重损害时,假设增高明显,提示预后差。 3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同时增高,表示肾功能损害严重;假设血清尿素氮升高,而血清肌酐正常,可能多为肾外因素造成的。 尿浓缩稀释试验昼夜尿比重试验莫氏试验方法:正常饮食,少饮水,上午8时弃尿后, 每2h留尿一次,白天6次,晚上8时至次 日晨8时,共7个标本,测比重和尿量。参考值:尿量:10002000ml/d, 日/夜 34

29、:1 比重:夜尿1.020 最高比重-最低比重 0.009浓缩稀释试验的临床意义浓缩稀释试验的临床意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AGN时,尿量比重; CGN时,尿量比重5.5 mmol/L)病因: 进入体内(或血液内)的钾过多 重度溶血 组织严重创伤、大范围肌肉挫伤、挤压综合征 组织缺氧、K+从细胞内移至胞外、恶性肿瘤化疗后,肿瘤细胞破坏K+外移。 肾功能衰竭 长期应用潴钾类利尿剂(安体舒通、氨苯喋呤) 大量输入库存血。低钾 150mmol/L 摄入过多,伴肾功能失常;过量输入碳酸氢钠;透析液比例失调; 水分减少或丧失过多,如尿崩症,大量出汗,呕吐,腹泻; 水分摄入缺乏:进食困难等 内分泌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综合症,原醛;脑外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