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比较阅读_第1页
孟子二章比较阅读_第2页
孟子二章比较阅读_第3页
孟子二章比较阅读_第4页
孟子二章比较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孟子二章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注释】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与:同“为”,替的意思。 尔也:而已。 圹(kuàng):原野。

2、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寡助之至(    )                     亲戚畔之(    )   所恶勿施尔也(    )          

3、60;    兽之走圹(    )2. 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   句子:                               

4、      翻译:                                 3. 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    &

5、#160;                                  4. 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6、              5. 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答:                          &

7、#160;   (二)【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

8、,曰:“子奇必能治阿。”奇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济贫困,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选自子奇治县)【注释】阿:地名,即今山东阿县。决之:决断政事。仓:仓库 廪:仓库中的粮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9、60;    追者反曰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夫以老者之智         &

10、#160;               D.属予作文以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共载皆白首也4.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11、60;                   5.乙文中“                              &#

12、160;           ”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三)【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子贡

13、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4、;                                        (选自论语)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

15、60;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   足兵                  兵(    ) &#

16、160;               民信之矣               信(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17、0;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18、         3【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4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甲文】舜(shùn)发于畎(qu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19、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舜发于畎亩之中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曾益其所不能(        )   

20、60; 人恒过然后能改(          )吴既赦越(         )       与百姓同其劳(           )3翻译下列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 女忘会稽之耻邪?译:     

21、                                                  

22、                         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

23、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成语是:                   

24、0;    5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二)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引:拿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5、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 2翻译下列句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

26、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释】仆:对自己的谦称。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必先苦其心志 苦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仆闻之 闻 官大者,主恶之 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B舜发于畎亩之中 此之谓也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然。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恒过然后能改。

27、 可以免于患乎? 4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参考答案(一) 1.(1)至:极点(2)畔:同“叛”,背叛。(3)所恶:所厌恶的东西(事情)。(4)走:跑。2.句子: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3.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答“失道者寡助”对一半)5.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

28、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每层意思2分,意思对即可)【译文】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二)1这里是限制的意思通“返”(返回)2C3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同车的人都是老人4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5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译文】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

29、(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齐国国君问:“你怎么知道的?”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人来决断政事,一定能治理好阿县的!”子奇治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井井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以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   (三) 1兵器  疆界(答“限制”也算对)  军备(军队)  信任,信用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

30、定能胜利。  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4【甲】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译文】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一)1舜发于畎亩之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通“增”,增加 犯错误 赦免 劳动3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懂得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力量与该国匹敌的国家和外在隐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往往会走向灭亡。你难道已经忘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