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材料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材料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材料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材料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请回答:(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2)这次变法

2、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3)根据材料一,概括并写出这次变法的特点。(4)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5)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矛盾篇)材料一: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上教科书79页(1)依据材料一指出“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的原因是什么?在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哪

3、一游牧民族灭亡?(战争篇)(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回答,“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哪两个政权?这场战争的特点什么?(融合篇)材料三:表格中的材料来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73页规定汉化措施鲜畀旧俗披发左衽,妇女冠限着夹领小油矩札孝文帝下令彗止穿鲜卑服鲜畀姓氏多杲一字的真姓孝文帝下令政鲜卑的复姓为逅僦的里音況姓,共改变了118个复姓孝文帝目己迎娶汉族咼门士族卢、崔.郑、王、李之女卫后宫妃嫔,又下令五个皇帝分剔娶李、郑、卢姓滾人之女为王妃规定知岁1XF的鲜卑官吏仍说鲜卑语的,一律降薛黜官。(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中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措施,并说明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汉化

4、措施:改革作用:材料四: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石窟群里,雕刻着成千上万的佛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体现了民族的融合。(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指的是哪一著名的石窟?(5)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古至今,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读图1、读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战国时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图3反映了战国的商鞅变法,请问变法中推动

5、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什么?材料二你见过微笑俑吗?在汉景帝“阳陵出土文物展上”展出了很面带微笑的陶俑,也许正是文景之治时期太平盛世的幸福,深深刻画在所有人的面孔上。(2)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得益于皇帝采取的什么经济政策?采取这一政策是因为它吸取了什么教训?这一政策符合哪个学派的思想?材料三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3)东吴时期,孙权不仅开发了江东,还发展了海外贸易,他曾派人率船队到达了今天

6、我国的哪里?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哪里?(4)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思考“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5)综合以上材料,请思考经济的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方式一、时政学史)“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1)“轩辕”指的是谁?,他和另一位神农氏被后人尊称为什么?(方式二、歌谣学史)夏建国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夏桀本是亡国君,灭夏

7、建商朝。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周立。(2)请在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将歌谣补充完整。(3)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我们会得到什么启示?(方式三、图片学史)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曲二di寂刃齐桓£床至I(4)图一和图二中的诸侯国最早是由西周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形成的?(5)图一中首先称霸的是,(事件)使秦国国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6)除了上述三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5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魏晋南北朝时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探究1: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22(265年丨蜀卜221-

8、263年CWD265-316年riAg)(jM)袖4439年386-534年T东魏II北齐-534-550年550-577年-W1QEM>53弘壮疔年557-581年581-618年EJ317-420年420-479年479-502年502-557年557-5S9年229-280年(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探究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西晋怀帝永嘉五年)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略微,比较)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资治通鉴江南之为国盛矣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2)结合材料和所

9、学,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探究3:孝文帝改革和民族交融的关系(3)结合所学,列举三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关于孝文帝改革和民族交融的关系,出现了以上两种不同的看法。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所学进行简要阐述。6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期长游时'下图国河中区战黄江地卜丄毎南下方向供平in临y/阳飞韩Jl(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

10、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7经过几十年的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的时候,西汉国力强盛。然而,身居高位的汉武帝却无法摆脱烦恼。而他也正是在不断地消除烦恼的过程中,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大汉帝国。请你根据下列史料,完成下列任务。材料一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王。可随着时间推到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终于彻底解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决。材料二(1)从材料一中找出王国问题形成的原因。(2)结合所学回答,汉武帝采取哪一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3)结合所学和材料二,指出汉武帝为什么“心神不宁”?他采取了

11、什么措施让自己心神安宁?(4)汉武帝的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材料一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三: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等、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1)材料一中图一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汉子书写在东汉末年发展成为书法艺术,图二是谁的书法作品?(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谈谈这种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学说在公元前2

12、世纪是怎样发展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的?(4)根据材料三,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诞生,请写出该体操的名称:同时期产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请分别写出这部著作的作者和名称。(5)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9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岳麓版选修一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13、,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2) 请写出材料二“商鞅之法”的主要内容(写三点)。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3)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4) “商鞅之法”的主要内容中,哪一点符合材料三中韩非子的主张?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10初一年级某班同学研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问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步骤一:对峙(1)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上面是某位同学做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年代尺请帮助他完善,并指出该时期的政治特征。步骤二:迁徙4至6世纪中

14、国境内民族迁移示意图北方民族迁往中Bi中麻汉族迁柱江南材料二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东晋政府允许侨人(侨人:指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2)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南方统治者面对大规模民族迁移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步骤三:复苏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yTnfu丰富),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洛阳伽蓝记卷二(成书于公元547年即东魏武定五年)(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导致洛阳重新走向繁盛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出现上述现象的具体原因。11

15、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材料三“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请回答:(1)据材料一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方式?(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3)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2汉武帝是我国古代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西汉王朝在其统治时期达到鼎盛。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期的什么社会问题?

16、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听取了谁的主张?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2)汉武帝为了达到“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效果,听取了谁的主张?采取了什么措施?(3)汉武帝时期,政府曾一度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为此他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材料综合题1(1)商鞅变法。(2)时间:战国时期。目的:富国强兵。(3)奖罚分明。(4)说明变法成功:“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5)启示: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是强国之本;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要坚持改革开放,走

17、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等。【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推行县制和实行什伍连坐制度等。由材料“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可知指商鞅变法。(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主要目的要实现富国强兵。(3)根据材料“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可

18、见奖惩分明。(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判断改革是否成功,要看改革的基本成果是否维持和改革的主要目的达到没有。由材料“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可见,商鞅变法成功了。(5)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势日趋强盛,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是强国之本;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要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1)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匈奴(2)前秦和东晋以少胜多(3)汉化措施: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说汉语改革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

19、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解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可知,“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的原因是: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2) 根据材料二“淝水之战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383年,前秦苻坚征集了80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秦

20、军前锋与东晋军队8万人隔淝水对峙。东晋将领要求秦军稍向后退,以便晋军渡河与秦军决战,苻坚想趁东晋军队渡河时予以打击,同意后退。秦军中的氐族人不多,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将士占大多数,他们不愿为前秦卖命,秦军一退就溃不成军,晋军趁机发起进攻,以少胜多,大败前秦。由此可知,“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前秦和东晋;这场战争的特点以少胜多。(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如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他将皇族的姓氏拓跋改为元自己改名为元宏。孝文帝改革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

21、渐与汉族趋同,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由此可知,孝文帝的汉化措施有: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说汉语;改革作用是: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 根据材料四“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体现了民族的融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因此,材料四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指的是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5) 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是: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

22、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西晋灭亡、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除西晋短期的统一外,大多时期都是民族政权并立状态,在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下,各民族之间的统治者之间有争斗,但各族人民在争斗的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出现了民族交融,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更加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为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1)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 休养生息;秦朝因暴政而导致速亡;道家(3) 台湾;建康(4) 南北方劳动人民的长期共同开发;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

23、活方式;南方社会安定、战乱少;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5) 和平安定的环境;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人才的培养等(开放性问题,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 由图一和图二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表现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图3反映了战国的商鞅变法,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

24、人可免除徭役。(2)依据所学可知,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得益于皇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采取这一政策是因为它吸取了秦朝因暴政而导致速亡的教训;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为了巩固政权,汉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这一政策符合道家学派的思想。(3)依据所学可知,东吴时期,孙权不仅开发了江东,还发展了海外贸易,他曾派人率船队到达了今天的台湾;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建康。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南朝时,随着农

25、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期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4)据材料三“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南北人民共同开发;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社会安定、战乱少;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5)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可知,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和平安定的环境;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人才的培养等。4(1)黄帝;人文始祖(2)

26、世袭;(商)汤;(商)纣;(3)暴政导致亡国;统治者要施行仁政(4)分封制(5)齐桓公;商鞅变法;(6)故事读史,成语读史等【解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三月三,拜轩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本姓公孙,因出生地和成长地不同,又叫轩辕氏和姬氏。因此“轩辕”指的是黄帝;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涿鹿之战,炎黄联盟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2)依据所学知识,禹死后,启杀死伯益,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桀是夏朝的一位暴君

27、,由于他的暴政,大失民心,商汤乘机起兵灭夏,建立了商朝。商纣是商朝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实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商纣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由此可知,歌谣空格处依此填写:世袭;(商)汤;(商)纣。(3)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我们会得到的启示是:暴政导致亡国;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4)根据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致使出现了图一和图二中的诸侯国。(5)第一问根据

28、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管仲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很多,除时政学史、歌谣学史、图片学史外还有故事读史,成语读史等。5(1)特征:多个政权并立,朝代更迭频繁,由分裂走向统一。(2)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29、民众辛勤劳作等。(答出3点)(3)措施:官员使用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答出3点)答案示例:观点:孝文帝改革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阐述: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长期杂居,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交融已经成为趋势。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力革除鲜卑旧俗,推行汉化措施,大大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步伐。【解析】(1)根据材料表格中的朝代可以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多个政权并立,朝代更迭特别频繁,最终由分裂走向了统一。(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

30、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民众辛勤劳作等等,这些都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包括:官员使用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从长远来看促进了民族的统一和融合,所以可以选择第二种观点来阐述,孝文帝改革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长期杂居,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交融已经成为趋势。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力革除鲜卑旧俗,推行汉化措施,大大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步伐。言之有理即可。6(1)东:齐国(2分)南:

31、楚国(2分)(2)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主要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等。(任答两点即可)(4分)(3)秦国(2分)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2分)(4)由分裂走向统一等。(符合题意即可)(2分)【解析】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七雄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战国七雄位置口诀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所以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的诸侯国是齐国,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南的诸侯国是楚国。(2)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齐魏桂陵之战;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由此可见,战国时期各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32、。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各国纷纷变法。(3)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并建立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制王朝秦朝。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4)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春秋战国是中国的大分裂时期,秦王扫六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

33、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7(1)汉高祖时分封子弟,随着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2)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3)汉武帝时诸子百家学说的流行不利于中央集权。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为大一统帝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奠定基础,使国家空前强盛。【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王。可随着时间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可知王国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汉高

34、祖时分封子弟,随着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很活跃,经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于是汉武帝采纳了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颁布了推恩令,削减了诸侯的权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思想控制。这样为大一统帝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奠定基础,使国家空前强盛。8(1)甲骨文王羲之。(2)体现了孔子“仁”的主张,即要“爱人”;对于当今“和谐社会”及“和谐世

35、界”的构建有重要意义。(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4)五禽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5)自觉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保护它的发展;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国家强大就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态度,既要去其糟粕,更要取其精华,使其在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成为我们创

36、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推动力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子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图二文字内容是兰亭序。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文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也被后人成为“书圣”。(2)依据材料二中字句的意思大致是,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这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其中所谓的“恕”,要求尊重他人、体贴他人,是爱人的表现,与“仁德之人才能爱人”的说法主题一致,都是

37、在强调孔子“仁”的思想,仁是一切美德。所谓“仁者爱人”,这与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社会美德,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一致。(3)依据题干“孔子的学说”即儒家思想,本问则是提问儒家思想发展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根,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4)依据课本所学,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华佗和张仲景。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

38、,编了一套医学体操。这套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东汉末年张仲景钻研医学,收集许多民间药方,结合实践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5)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有对待传统文化排斥,也有推崇的。我们需要一个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首先要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再者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客观评价及传承态度,使其在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推动力量量;应该自觉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的重陶,保护它的发展;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国家强大就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

39、更好的条件。9(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主要内容:废除井田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学派:法家。主张: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 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可知,春秋时期经济上的变革的最重要的表现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

40、法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年。其主要内容包括: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变法的影响是: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以概括出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 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分析可知,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体现了韩非子的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41、,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主张。关于改革的启示,属于开放性知识,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点睛:商鞅变法的知识点是考试的高频考点,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影响等知识。关于百家争鸣,需要掌握各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并能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做链接,掌握知识点的想通之处。10(1)官渡之战,氐族,北魏;洛阳、建康(南京)。政权分立,政局纷乱,分裂对峙等。(2东晋政府允许侨人登记户籍,免除赋役;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3)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学汉礼、穿汉服)。【解析】根据“年代尺”A处的时间“200年”及“曹操统一北方”结合

42、所学知识可知,A处填写官渡之战。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进攻曹军,双方在官渡展开激战。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根据“年代尺”B处的时间“376年”及“前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处填写氐族。四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大,并统一了黄河流域。根据“年代尺”C处的时间“439年”及“统一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处填写北魏;386年,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历史上成为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根据“年代尺”D处的时间“266年”及“西晋都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处填写洛阳。266年,司马炎夺取了皇位,定都洛阳,建立了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根据“年代尺”E处的时间“42058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E处填写建康(南京)。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依据“年代尺”及上述分析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政权分立,政局纷乱,分裂对峙等。(2)根据材料二“东晋政府允许侨人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统治者面对大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