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亲儿童心理与教育对策的研究报告2003-05-16 作者(来源):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欧钧佑 杜奕昌 一、 课题的提出教育对现代化建设所需各类人才培养并作用于“科技进步、经济腾飞、国力增强”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已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素质教育又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我们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家庭教育指导,不能不特别地关注单亲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儿童”,指的是包括父母一方死亡或父母离异而形成的单亲家庭中712岁的小学生。他(她)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的身心发展轨迹具有哪些特
2、点和规律?我们在教育上,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上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一系列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课题。我们确立本课题的直接动因是:1、单亲儿童现象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单亲儿童的出现,绝大多数是因父母婚姻破裂导致家庭解体造成的。自60年代以来就因离婚率的急剧上升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带普遍性的 社会问题。美国卫生部统计中心的资料显示:美国的离婚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仅1981年,美国240万对新婚夫妇中,有120万对离婚,且再婚的家庭中有44%再次解体。有资料显示,英国目前的离婚家庭数为60年代离婚数的6倍。1984年,瑞典有近588.3万的单亲儿童。20世纪80年代来,我国的离
3、婚率也急剧上升。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我国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一半以上是离婚案件,这还不包括在各民政机关办理“协议离婚”的人数。上海市的资料表明:全市每年离婚总数与结婚总数之比,从80年的1.95%,上升到89年的13.4%。更令人不安的是,上海市青少年犯罪人数中,1/3出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增多导致单亲儿童人群的扩大,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单亲儿童现象都十分重视。早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妇联就把离异家庭子女问题的研究列入议事日程,并委托专业人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教育对策的研究。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研究人员,进一步联系学校和地区的实际开展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是义不容辞的
4、职责。2、单亲儿童身上反映着父母离异带来的诸多消极影响。 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广泛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分离和丧亲是人类整个生命时期最具冲击性的事件。这种冲击对于712岁的孩子的心理乃至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是十分巨大和广泛的。它不仅会影响这些儿童的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大国尤为严重。小学生年龄小,心灵脆弱,更需要成年人及早地给以良好发展,而且会导致精神失常和心理变态,其带来的社会负面效应对我们这么一个社会关心和指导,使他们健康的成长。3、良好的教育和环境刺激,能促进单亲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不是悲观主义者。我们认为,适当或良好的教育和环境刺激,能重新塑造人,能
5、转变单亲儿童的附着依恋,能帮助他们从分离或丧亲造成爱的剥夺中恢复过来。研究单亲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对策,是整个社会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必须重视的课题。它既是为了单亲儿童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需要。为此,我们开展对单亲儿童心理与教育对策的研究,其主要价值的定位并不在于理论上的高度和深度,而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单亲儿童心理特点的了解,帮助教师较为正确地把握单亲儿童的心理特征,了解他(她)们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单亲儿童相应教育对策的研究,为教师提供减少单亲儿童心理创伤、消除心理异常、恢复单亲儿童应有的天真活泼和快乐天性的教育对策,以利于提
6、高实施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通过关于单亲儿童的课题研究,在人们的观念上进一步确立保障单亲儿童享受与完整家庭儿童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营造有利于单亲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的教育氛围的理念。需要指出的是,单亲儿童分散在各学校的年级和班级中,对相对分散,人数不多的单亲儿童进行筛选,实施调查、访谈,进行个案研究、开展团体或个别心理辅导等实践与研究,很可能因涉及个人“隐私”,其操作复杂,给课题的进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一)、研究目标的确定:试图了解并分析本地区单亲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着重了解单亲儿童的学习心理;寻求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以减少单亲儿童的心理创伤
7、,消除他们不良的心理,恢复单亲儿童天真、活泼、快乐的天性,进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二)、研究内容的确定:鉴于我们对本课题价值和研究目标的自我定位,同时考虑到本课题研究组成人员的特点,在确定研究内容时,我们决定以“不贪多、不求全”和“重操作、重实用”为原则,选定为以下内容:1、了解本地区单亲儿童的学习适应性、情绪和社会适应性现状及其成因;2、从现状出发,寻求帮助单亲儿童促进社会和学习适应性良好发展的有效方法,并形成相应的若干对策;(三)、研究方法的选择:根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我们的研究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调查研究部分1、样本的组成和抽样方法:我们选择了反映徐汇区不同层次,不同地段、不同类型的7
8、所小学,作为本项研究的基地。在这7所小学的学生中作了“单亲儿童”筛选性调查后,随机选取了273名单亲儿童组成样本。2、调查的手段和工具:用AAT(学习适应性)和CBCL量表进行测试。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听课方法、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独立性、毅力和身心健康。(AAT(学习适应性)测试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修订的测试量表,它由一整套标准化的测试题目组成。我们选用了其中的(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量表,按规定的测试程序对7所小学273名单亲儿童的学习适应性进行了测量,然后将测量后获得的数据与常模进行比较。对273名单亲儿童AAT测试后,回收到有效问卷245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89.74
9、%)我们还根据并参照有关调查问卷和量表自编了单亲儿童情感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DQET),以作为了解单亲儿童情感特点的分析与思考的参考依据。(自编问卷附后)。实践研究部分采用行动研究与经验总结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基地学校中深入开展实践探索,形成有利于单亲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教育对策。整个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展开。主要工作有: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了解同类研究的前沿信息;组织并完成单亲儿童心理的4项调查;选择个案,对个案进行观察、谈话和适当“干预”,从个案研究中积累成功的教育经验;进行单亲儿童个别和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家长学校、家庭访问和个别接触等途径实施家庭教育指导;从上述各实践中筛选经
10、验,经总结和反思后再指导实践,形成本课题需要的教育对策。三、课题研究的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结果与分析1、单亲儿童的学习适应性差。 表1、单亲儿童学习不适应的人数和比例年 级总 人 数不适应的儿童数不是适应儿童所占的比例1-2年级493061. 2%3-4年级1076157. 0%5年级892730. 3%合 计24511848. 2%表1说明:(1)、245名单亲儿童中,有48.2%的学生存在着学习适应总体不良的情况。(2)、在人数比例上显示年龄越小,适应不良的人数越多、比例越高。表2、各年级单亲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分类情况表2 各年级单亲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分类情况年级统计值学 习态 度听课 方
11、式学 习技 术家 庭环 境学 校环 境独立性和毅力身 心健 康总量表1-2年级均值1.76671.63332.30002.83331.83331.5333标准差0.77390.71840.83671.11670.87430.50473-4年级均值1.73371.80331.77051.86891.85252.19672.40981.4754标准差0.79380.70280.69270.76320.70320.67870.88270.50355年级均值1.81482.00001.96302.30002.66672.88893.00001.7778标准差0.62250.83210.75860.97
12、110.62020.93370.91990.4237注:上述量表得分范围为15,分值越低,学习适应性越差。从表2不难看出:(1)、小学一到五年级学生(即712岁内)中的单亲儿童学习适应性各项指标分值低,总体水平是低的;(2)、各年龄段单亲儿童的学习适应性存在差异。总体上是中年级学生水平最低,低年级学生次之,五年级学生略高。这种情况反映在各项指标中,则显示“态度”、“方法”、“独立性和毅力”、“身心健康”年级越低分值越低。这是由于年龄小的孩子认知水平和自控能力都相对较低的缘故。两项“环境”指标显示低年级学生的分值比其他年龄段高些,这又同单亲儿童的情感发生、发展特点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地位有关。低龄段
13、孩子的情感发生和体验较多直接受外部环境的作用,一般都比较直接、比较外露,所谓“感受的多,思虑的少”。他们的喜怒哀乐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在一般情况下(指没有特殊的不良刺激),他们对外部环境的需要比较容易满足,即便遇到不愉快,也容易释放,“一哭了之”。值得探究的是,为什么中年级的单亲儿童分值最低?究其原因,我们首先可从儿童社会认知的特点加以分析:7-12岁儿童处于社会认知发展“帮团时代”,他们从幼儿期的“自我中心”逐步“社会化”,其关心的对象也从主观逐步转移至客观,他们开始喜欢从近邻和班级中选择友伴组成团体。而儿童中期(9-10岁)的三、四年级学生,在社会认知的发展中又处于“自我中心”与“与人和作
14、”的承上启下的“纽带段”即“自我中心”尚未摆脱,“与人合作”处于萌芽。为此,三、四年级(9-10岁)儿童在自身心理发展上与儿童前期和后期学生相比较又有以下3个特征2个特点。特征一,自身过度的敏感性心理上易受到伤害,并有意识地采取“相反”行为反抗外界的权威。特征二,接受暗示的两极性无条件同伴的暗示,时常拒绝成人的教育、引导和暗示。特征三,道德认识的单一性以“帮团”和友伴为依据,“帮团”和友伴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都是对的,反之亦然。特点一,儿童中期的男孩,产生了有意反抗外界的权威,以不正确的行为方式来维护其男孩性的角色。特点二,儿童中期的女孩,一部分外向型的会象男孩一样维护自我,一部分内向型的会顺
15、应或服从权威,但时常寻机发泄。其次我们可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加以分析:(9-10岁)三、四年级单亲儿童在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班级群体、教育气氛等诸多方面与完整家庭的儿童相比较处于“劣势人群”,又因为单亲儿童自身“纽带段”的特征和特点,造成自我意识、成就动机、学习态度、人际关系和群体心理等方面的发展不和谐。正因为上述的原因,导致了中年级的单亲儿童AAT(学习适应性)测试的分值低于低年级和高年级单亲儿童的测试分值。2、单亲儿童情绪及社会适应性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表3 229名单亲儿童认知、情绪、社会适应性情况项 目不愿与人交谈自 卑情 绪低 落固执常发 怒焦 虑时 常发 呆过 分胆 小随 意性
16、 强人数66717484127139141147百分比28.8231.0032.3136.6855.4560.6961.5764.19表3说明,单亲儿童的情绪和社会性特点方面的问题显得比较严重。其中“随意性”、“胆小”和“发呆”的比例最高,依次占样本总人数的61.57%和60.69%;有一半以上(55.45%)的单亲儿童存在着“焦虑”情绪,有30%左右的单亲儿童存在着“固执、易发怒”、“情绪低落”、“自卑”和“不愿与人交往、交谈”等人格障碍。说明单亲儿童的情绪和社会适应性问题都是很突出的。3、造成单亲儿童上述心理特点的原因是复杂的。 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1)家庭的破裂是造成孩
17、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对本区229名单亲儿童家庭及生活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88.64%的孩子是因为父母的离异,8.89%的孩子是因为父母有一方死亡;有50.65%的单亲儿童随父亲生活,44.55%的单亲儿童随母亲生活,还有4.8%的单亲儿童只能寄居、寄养在祖辈或父母的亲朋处。这种分离或丧亲使孩子在生活上缺乏完整家庭应有的照顾,情感上遭受巨大的打击。我们对几个典型案例作了一些分析,发现有些单亲儿童的情绪情感问题相当突出。好几个孩子表示对父母离异“感到不安”、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他们表示尽量与别人“少接触”,“免得人家问的时候自己难堪”,表现出喜欢孤独的情
18、绪倾向;有少数孩子对父母中的一方怀有敌意,或缺乏亲情感。有一个四年级女生,父母离婚后同母亲生活,父亲常常去看她,她表示:“既不喜欢和妈妈在一起,也不喜欢和爸爸在一起,她“只想一个人躲起来”,“我只想哭”。可以说,家庭的破裂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孩子的情绪、性格和社会适应性的良好发展,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2)单亲儿童监护人的素养和家庭条件的变化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一是监护人文化素养不高。有关研究表明,家长的文化程度决定家长的期望程度和教育的行为态度,对孩子的学习、身心的发展呈正相关。“:单亲儿童监护人文化层次”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儿童监护人大多只有初中学历(占49.78%),这部分孩子
19、的家长由于自身的心理因素导致家庭教育质量不高,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二是“残缺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单亲儿童的心理影响很大。“单亲儿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儿童有31.49%生活在较贫困的家庭,44.10%生活在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在现代社会,物质条件的匮乏也是影响孩子良好发展的一个因素。三是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当,也影响着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单亲儿童家庭教育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在单亲儿童家庭中,由于单亲长辈的心理变异,“过分保护”或“重养轻教”的比例最高,占45.85%,“过分严厉”或“粗暴打骂”的比例占18.79%,“基本失教”或“放任自流”的占.,98%,采取极端教育方式的共占7
20、1.62%。3)学校教育对单亲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缺乏应有的关注,也是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单亲儿童由于应有的家庭温暖和爱的被剥夺,大多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在学校里,他(她)们往往会自我感觉缺乏朋友和关爱,有自卑的情绪,常常把小事情和无意思的事放在心上。表现为有时过于自信,有时又过于自卑。得不到特殊的关爱就会感到“每天的生活都是没有意思的”(个案语),他们缺乏学习的热情,不能安排学习计划。而在相当一段时期里,学校教育对于单亲儿童的这种心态认识不够,常常对对孩子所处的家庭因素无能为力,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厌学情绪等心理的极端变化。(二)、实践的结果与分析1、关于单亲儿童学习适应性年龄差异的分析研究:
21、调查和个案研究告诉我们:单亲儿童的学习适应性差,但呈现年龄差异。即年级越低,适应性越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不适应的单亲儿童比例下降。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认为,低年级的单亲儿童由于生理、心理不成熟,一方面可能对家庭的变化只是一些朦胧的感觉,加上刚刚入学,对学校的环境存有新鲜感、好奇心,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家庭不良环境感知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离异家庭在教育上的放松,以及学校对单亲儿童特殊情况的忽视,缺乏应有的学习心理辅导。因此,学校加强对单亲儿童的学习辅导,加强对学生家庭的必要联系和指导,特别是强化学习态度的指导和培养,促使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适应程度。我们认为,高年级的
22、单亲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各项指标得分总体上高于低年级的单亲儿童,这主要与儿童自身身心渐趋成熟有关。但这并非说明他们的心理发展已趋正常,而正是反映内中蕴含着更需要成年人关注的因素。根据有关研究表明,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有些个案的情绪情感在经历了父母离异后产生的愤怒与痛苦阶段后,会进入短暂的盲目乐观阶段。这些孩子明显地表现出对任何事都觉得“无所谓”,似乎“一切会突然好起来”(个案语);过去感觉心烦意乱的事情“已经忘记”(个案语),仿佛都消失了;整天嘻嘻哈哈,做错事也“不感到难为情”(个案语)。我们的另一些个案则反映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的最大需要是“离开这个家”(个案语),平时表现为心
23、躁不宁,大多时候不安心、不肯完成作业,上课时注意力分散、学习成绩差。这类单亲儿童同样应得到特殊的关注。2、关于单亲儿童教育对策的研究: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面极广,有许多应遵循的原则,可供运用的策略也很多。无论是传统的、现代的,不管是“洋货”或者“国货”,我们认为一切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原则、策略和方法都应当重视、应当采纳。下文提出的几个策略,是我们在研究基地经过反复的实践-反思实践后筛选出的几个我们认为特别有效的策略,并非说对单亲儿童的辅导只是这几个策略。首先,我们将对单亲儿童的教育对策分为团体教育的对策和个别教育的对策两大类。团体教育对策是指对单亲儿童中共同的问题而展
24、开的在团体活动进行的教育。它既有与完整家庭儿童共有的内容与方法,也有专指适用于单亲儿童的内容与方法。个别教育的对策是指根据单亲儿童特有的心理障碍对单亲儿童进行的个别干预。团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既不能机械割裂、各行其是,也不能任意替代、笼而统之。这是因为单亲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但有其特殊性,而且有着同龄儿童的共同性。我们的教育是儿童的教育,不能逾越这一特定的年龄的普遍规律;我们教育的又是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能不考虑个性。尤其是“单亲”这个问题比较敏感,许多时候还涉及家庭“隐私”,个别干预的方式是不可取代的。其次,我们针对单亲儿童学习适应性和社会性情绪等问题比较突出的实际,认为以
25、下几个策略是应特别重视运用的。1)、强化成就动机的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Cognitive drive)、自我提高内驱力(egoenhancemet drive)和附属内驱力(affiliative drive)构成。认知内驱力属于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也称为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促使儿童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活动中可能达到的程度;附属内驱力量指为了保持教师、同伴、家长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认真学习的需要。单亲儿童因种种原因常易遭遇冷漠、批评或嘲讽。这种人际氛围使单亲儿童容易产生自卑、落漠等消极情绪情感体验而加深他们的学习不适应性和社会不良情绪反映。学校教师经常而适时
26、地、热情而真挚地在学生身处的团体中表扬、赞许和认可他们的成绩、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能使他们获得喜悦感和被尊重的积极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会支持他们的认知学习活动,促进他们把自身的行为指向认知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和需要,进而形成内部获取成功的成就动机;而当他们在增强和提高文化知识学习的效果的时候,又将使他们进一步悦纳自己,从而消除因外界不良刺激带来的不良反应。在操作上,教师要为单亲儿童给以特别的关注,必要时应制订阶段性团体辅导和个别干预的计划,在家校教育同步一致的前提下,让有关学生相对集中地接受激发成就动机的强化刺激;实施这一策略的关键在于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表
27、扬;要善于利用单亲儿童的优点和长处,创造条件让他们承担任务;在学科教学和团体活动过程中尽多地为孩子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并提供让单亲儿童表现的机会,提供获得赞许、认可和成功的外部条件,以增强其成就感与积极情感体验;案例1 学生A四年级,女生,独生子女,读2年级时父母离婚,随母亲一起生活。父母离异后的2年中,A生一改以往活泼快乐的个性,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参加班级集体活动。AAT测试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同类学生平均线以下。 学习态度为1.4352,听课方法为1.66,独立性和毅力为1.96;观察她上课时的表现,精神萎靡不振,从不主动举手争取发言,对老师的提问常常答非所问,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四年级时
28、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均亮“红灯”。观察她下课时的表现,要么在教室里伏案“睡觉”,要么到操场上一人独自“游荡”,没有小伙伴,也没有笑容。家庭访问时母亲反映在家经常同母亲吵闹,有时干脆嚷着:“烦死了,你们都走!”接着就是趴在床上大哭不止。显然,学生A的学习适应性和情绪都较差。班级活动时,教师为与A类似的学生设计了“夸,夸,夸!”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时,经过事前教育和训练过的同班学生为他(她)们“摆功论好”。几位女生夸奖A的字写得好,作业簿本整洁;一位女生夸她曾搀扶摔到在地的低年级孩子,并安慰哭哭啼啼的小朋友,表现出姐姐的风范;一个与她从幼儿园起就同学的男生介绍了A在小时候很活泼,夸她舞蹈跳得
29、很好-教师仔细地观察了A当时的神态,看到A的神色流露出感激,她的脸色告诉教师,A的内心已经被小伙伴的温暖和热情所打动。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组织了类似的活动,教师发现A渐渐地愿意和同学们交往了。之后,学校组织春游活动,教师有意识地把A分在几名热情的小干部的小组里,A玩得很愉快。其间,教师又通过同A的母亲谈心,和一次次地同A单独谈心,春游时有意地陪着她游园。经过约3个月的耐心细致的工作,母亲对自己的女儿更关心了,老师和同学春风化雨般的友情终于打开了A的心扉。A开始向老师倾诉了她在父母离异后的痛苦,表达了要求上进的心声。再之后,教师在课堂这一特定的环境里继续给A以加倍的关心,如经常让A回答一些A能回答
30、的问题,每当答对的时候老师总是亲切地表扬,同学也热情地给以鼓励的掌声。A获得了成功的情绪体验。以后,在老师的建议下,班级派她当一年级小朋友的舞蹈指导。A的成就动机被激发了。她指导的小朋友在儿童节登台表演,A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了的会心的笑。A在小学毕业后进入了一所不错的中学。2)、营造和谐环境氛围的策略。社会性(sociality)包括人出生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所获得的先天社会性和通过自身学习、创造而获得的后天社会性。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社会性是通过社会化来实现的。儿童社会化的特点是按家庭、学校等提供的环境刺激,逐步过渡到其它场所环境刺激接受的。因此对儿童来说,家庭、学校
31、是制约他们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各国心理学家把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考察点集中在与父母的交流,与团体的交往等几个方面。我们认为,单亲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因为家庭的残缺不全,所以他们缺少与最亲近的成年人的交流与交往;单亲家庭的“身份”又有可能导致孩子缺少与同伴或群体的交往。总之,“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由于“单亲”,孩子就减少了与完整家庭儿童相比之下应拥有的各种良好的物理与心理环境刺激,这是单亲儿童社会性发展不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学校应当为这些孩子创设和提供良好的学校环境,并指导孩子的家长注意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充满爱的家庭氛围。我们在实践和研究中十分注重引导基地的实验教师在为全体学生的同时,
32、为单亲儿童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在操作上,应注意把重点放在心理氛围的营造上。单亲儿童并不希望让自己家庭的不幸公开于众,保护他们的隐私尤其重要。所以,环境的创设和营造不应该只是追求形式,而是注重产生实效。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心理环境的营造应当是所有教师和所有同学的共同任务,至少是几位与孩子接触较多的任课教师和与孩子同班学习的伙伴,应小心谨慎地保护孩子良好的心态(其实这也是我们提倡的新型人际关系)。作为班主任,应发挥组织和协调的作用。案例2、 学生B三年级,男,父母离异后他随开出租车的父亲生活。半年来,他爱爸爸,也经常思念母亲,常因想见妈妈却见不到而苦闷、烦恼。他的父亲很爱他,总想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
33、条件,培养出最出色的孩子。为此,孩子的父亲为生活而早出晚归拼命干活转赚钱。但这却造成了孩子在家无人照料、教育的后果。B回到家里就感到空荡而寂寞,内心充满恐惧和凄凉。在与老师交谈时说:“放学后,我不想回家。回到家里就我一个人,太可怕了。”于是他经常在校外游荡。一个月下来就变得行为散漫、无心学习。在AAT测试中各项指标均不理想。经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已经出现不良的苗子,如不及时引导,一旦“轧上了坏道”,后果不堪设想。应立即为B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学校和家庭环境,使他能享受到完整家庭孩子同样的温暖和关心。为此,老师特意组织了一个班级俱乐部,让自愿留下来的孩子在教室里做功课,在操场上活动;
34、同时上门访问孩子的爸爸,希望他定期让孩子见到日夜思念的妈妈,指出应该安排出时间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爸爸欣然接受了老师的要求。以后,每天放学后,孩子自觉地留下来做作业、跟同学们玩儿,觉得愉快多了。每个双休日,爸爸总能有半天时间陪孩子,或者带孩子外出活动。隔周还能见心爱的妈妈。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使B恢复了以往的天真和快乐,对学习也变得认真了。3)、指导调节不良情绪情感方法的策略。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是人的心理过程正反两方面的活动。一般而言,当人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反之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和
35、情感。积极的反应就是喜悦、愉快等,消极的反应就是消沉、孤僻等,并导致不合群、自卑、精暴、产生攻击性行为。情绪情感是可以调节的,但小学生年龄小,不懂得应当调节的道理,不掌握合理调节的方法。在对单亲儿童的心理辅导中适当地向他们介绍一些情绪情感调节的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我们在实践中运用的几种方法既可行又有效。合理宣泄。渲泄法能把压抑在人体内的不愉快感受(如悲伤、极大痛苦或烦恼)排出体外,是一种消除不愉快情绪的方法。单亲儿童常易为思念父亲或母亲而产生悲伤或烦恼,常会因家庭的破裂而痛苦。个性内向的孩子更可能经常把这种不愉快感受压抑在心,这是有损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也是造成学生情绪和学习适应不良的重要原因。告诉学生在实在难过的时候可以哭。现代医药研究成果表明,人在痛苦、悲伤时体内会产生两种有害物质,而这两种有害物质能溶解在眼泪中。因此,哭能使有害物质随眼泪排出体外。同时,经验告诉我们,哭能减轻悲伤情绪造成的压抑心理负担。但这种哭与平时撒娇性的哭是不一样的。告诉学生“痛苦有人分担,可以减轻痛苦”。当心里有烦恼的时候可以找人讲,即找人倾诉。要找自己信得过的人(如父或母、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期末模拟练习(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 医学物理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杭州医学院
- 职业生涯规划
- 浙江省英语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
- 辽宁省大连市初一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及解答参考
- 2024年云南省盐津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土地储备中心事业单位考试招考192人600题题库答案
- 《应用文申请书》课件
- 《廉政文化古今说》课件
- 《医疗纠纷预防方案》课件
- 2024年低压电工复审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共230题)
- 电表过户申请书范文(范文5篇)
- 内蒙古自治区地图模板
- 古埃及艺术-完整版PPT
-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 辩论赛狭路相逢勇者胜-智者胜
- 四、疫苗预防接种使用单位监督检查表
- 主谓一致公开课课件(基础课堂)
- 幼儿园小班绘本:《一步一步_走啊走》 PPT课件
- 疯狂动物城(英语版)(课堂PPT)
- 酒店住宿水单01
- 染厂跟单员工作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